早上4点钟起床,不急着拿起手机。
叠好被子、把空调打开、烧热水,要先让屋子热起来,才去洗澡。
家里的暖气是由燃气烧开的热水,昨天缴了费。
然而50度是一个似有若无的温度,早上醒来还是冷。
要再调上来5度,就不至于哆哆嗦嗦地去洗澡了。
想到要补写这一天的专栏,刚好,把几天前看了一半的《日日是好日》看完了;屋子也完全热起来了。
以前我很爱买花,偶尔也会给朋友送花。
觉得很美好,很浪漫;觉得这样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了。
在我的微博主页和qq空间私密动态中搜索关键词:“花”,有不少记录。
问自己,买一束花就能热爱生活吗?
是可以的。
8月3日那天在叮咚买菜顺手买了花,看起来蔫蔫的,于是把花瓣一片一片折起来,看起来好一点;陪了我一整个星期的时间,下班回家打开门的一瞬间一定先看到它们;屋子里积攒的灰尘仿佛也被掩盖了一点点。
但只有那一次。
开始看电影之前打开了番茄时钟记录时间,背景随机出现一个句子:“人必要有一颗冬天的心,来打量霜和盖着雪壳的松树的枝条。
”很感动。
像电影里说的:“雨天听雨。
调动五感,全身投入,感受那一瞬间;雪天赏雪;夏天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刺骨的寒冷。
日日是好日,原来是这个意思。
”所以即便没有花,也觉得今天是好日子。
看到影片中眉头越来越舒展的典子,眼神越来越坚定的典子,举手投足越来越从容的典子;想到一直苦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的我,也像她一样,“笨手笨脚”的长大了。
很喜欢典子用一段话铺垫出对于费里尼的《大路》这部影片的理解:“世上一些事情,一些很快就会被理解,但有些需要时间;容易理解的事情只需要经历一次,但是不能马上理解的事情,你能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慢慢理解。
”我用以上所有的话,铺垫出我对《日日是好日》的理解。
冬天好。
❄️
这部我挺个人向的,因为看的时候陷入一个问题:这种繁文缛节的日式茶道有意义吗?
尤其对我这种只知道牛饮没啥讲究的人来说。
有说“内卷”其实就是在没有意义的事上精益求精,反正片子节奏缓慢思维一直游移到日本文化,中式文化,美式文化的差别。
比如日本吃面条要发出吸溜的声音体现好吃,但不提倡吧唧嘴吃饭的中国估计会觉得吸溜也会显得粗鲁吧。
脱离文化语境其实无所谓好坏。
但后来思考为何日本很多事情能够做得漂亮,也是因为这种吹毛求疵到有点“变态”的细节控,矫枉过正,取乎其“变态”,才能得乎其上,所以他们总是感觉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中国或者美国互联网文化,先有再好不断迭代优化是另外一条路,没所谓好坏,类似看《马斯克传》,他经常么事找事稿所谓的“运动”,其实运动本身意义不大,而是这种“变态”传递他的精神主旨,时不我待,一直给你超高的标准让你自我驱动,从而推动他的事业和宏伟目标一直向前。
「日日是好日」这句话,你可曾听过?
依稀记得第一次亲眼「看到」,是在日本某寺庙中的卷绘之上,而这次由树希林和黑木华带来的这部同名电影《日日是好日》,就正正是从这句佛偈起步,让恬静心境,像茶汤一样慢慢晕开。
树木与黑木,两位不同世代的演技派,赫然成为了茶道的最佳代言人。
树木希林近年的作品都离不开死亡,无论是小偷家族中无名无份的「唉丫」奶奶,或是擅长搓红豆饼的痳疯病人,她饰演的角色离去,就好像秋去冬来一样自然又冷酷,为电影带来催泪位,亦为观众娓娓道来生命的重要一课。
今次树木希林饰演的茶道老师活到最後,但演员本人却与世长辞,纵是因缘亦难免可惜,於是乎作品亦成了这位国宝演员的遗作。
人人看高一线,故事承载的哲理高深莫测,静待有心人发掘个中禅味。
《日日是好日》讲述刚上大学的黑木华与表妹在无所事事的假期中接触到茶道,起初本来只想当成兴趣班充实生活,却在无形中体验到茶道的旨趣,与茶道老师的树木希林共赏茶碗中的百味。
「这部电影令人看得很舒服。
」刚步出黑房,朋友如此总结。
电影是缓慢的,但几乎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故事从标准的茶道教学展开,步骤接步骤,茶道有多慢,电影的进程就有多慢。
曾看过很多令人费解的慢戏,感觉只是为慢而慢,如果是在家观影的话,就会急不及待按快进,但这部却没有那份闷气,观影时就像亲历茶道学堂现场,下意识屏息静气,拍得慢也有了充份的理由。
两个年轻女孩第一次接触国粹,十做九错在所难免,举手投足,甚至连呼吸都要归零重学,茶道几近「不讲理」的繁复细节引来观众暗自偷笑,远观已够折腾,落场?
认真咪搞。
问到茶道是否只追求形式主义,老师(英文字幕细心地保留Sensei,没有译为teacher实在加分)一句作结。
「茶道重心形,要习惯而非学习。
」引申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理性与感性。
大概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动物,又或人类就是贵在有思考而登上万物之灵,主角黑木华和一同拜师的表妹在茶道文化的大门外,率先被形形色色的手势丶步法丶角度等传统规条拦下。
「为何如此执着?
」门户之见,不耻下问无死。
而且我们都期望,老师之所以称得上老师,就是能够在该专门领域上事事解惑。
「嘛,也没有特别原因,很多事情都没有原因。
」老师不置可否,她更不解的是,为何年轻人总是大脑行先,忘记用身体感受,凡事都要理清效益丶逻辑,看不出意义,就视为不必要,不必就不做。
但大家未必了解到的是,喝茶只是过程中的一环。
电影出现了不少金句,部份由老师口中带出,部份则为黑木华的茶道得着。
「取物之道,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世界上的事有两种,一种是立即能理解,一种是未能立即理解。
小时候家人带我去看一部黑白电影,结果闷得发疯;近期再把电影拿出来看,没想到哭得乱七八糟。
」这些台词,也许会令观众觉得这部电影自比名作,高举曲高和寡,拒大众於千里之外。
但我认为这故事实则简单,说看不看得懂没有意思,反正也不是悬疑剧,无需要拆解的隐藏剧情。
简单来说,电影就是以二十四节气来剖析一众茶道从者的生活片段,若深入挖掘,当然可以找出更多生命智慧,但纵然找不出来,简单地看成茶道习成的小品故事,这样的阅读也没有损失可言。
见山是山,不是山,无妨。
时候到了,缘分具足,自然就会看到花叶中的妙趣。
我尤其喜欢电影中对卷绘的抽写。
起初主角看到字幅,念不出亦看不明,只知是在说好日子常在。
後来老师说看卷绘要当成画看,不去用脑想,见字如瀑布奔流,亦如沧海一栗,意境尤胜现实。
大脑主宰太久,闭上思路,释放感官,原来冷水和热水的声音如此不同,秋雨和梅雨,也可当成点茶的配乐。
所谓「钱买不到快乐」,其实说的是这种人为安排不来的人生乐事。
很多时你只能静待,时机莅临,人自能从岁月中萃取年华里的果实。
主角初拜师时是狗年,老师着她拿了一个印有犬图画的茶碗。
老师说,狗年才用这碗,亦即是每12年才用一次,不多也不少。
後来某个新年,众人着上和服秀丽登场,主角拿起茶碗一看,又是画上犬图案的碗,廿四载就在那一瞬间闪过,五味纷陈。
景色会骗人,四季如常,其实那年的春秋都只会出现那麽一次。
老去的家人,渐行渐远的亲友,新加入的家庭成员。
人只记得量度脸上的皱纹,老师却说茶道即专注眼前的一切,忘掉思考丶忘掉杂务,让身体自然流动,与四周的人和事作一期一会的交集丶共情丶互相指教,活到九十九仍然谦逊求学,求好茶长喝长有,祈求眼睛张开,日日仍是好日。
不急去完成的茶汤,又如同不急着去理解的这部电影一样,回甘 is yet to come。
文:一树原文刊于青叶文学部
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日本茶道。
众所周知,茶,源于中国,兴于日本。
与当代人的快速泡茶法不同,古人喜欢吃茶,且制作过程极其复杂。
唐代,中国文化和影响力达到顶峰,茶文化也东渡影响至日本。
并在日本生根发芽,形成了日本茶道。
中国人喜欢喝热茶,可日本却相反喜喝凉茶,无论是摆在路边的自动贩卖机里,还是随处可见的便利店里,总是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凉茶饮品。
甚至到了餐厅,免费的饮品都是凉乌龙茶。
可想而知,茶的传入,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当然,除了凉茶饮料,在日本也是有传统茶道教室的,专门喝茶的茶屋,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方法煮热茶给客人喝的。
日本的茶道可以用“和敬清寂”四字来概述,即“和谐、尊敬、清洁、静寂”。
而茶道宗师千利休,曾用“一期一会”四个字,将茶道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那些诚心来品茶的客人,一生也许只会遇到一次,所以要给对方最好的服务”,也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眼下。
今天要介绍的电影是日本刚刚上映的电影「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 这部电影是在10月13日,在日本首映的。
当天下午,我就去看了这部电影。
『日日是好日』是根据森下典子所著的书籍,《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改编的。
本部影片讲述的是女大学生典子,从20岁开始学习茶道,在学习了20年茶道的时间里,经历了就职失败,失恋,与重要的人生离死别后,终于领悟了「日日是好日」这四个字精髓的故事。
饰演典子的演员是黑木华,在新垣結衣主演的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出演京谷(田中圭饰)的前女友朱里。
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女演员。
因为这部影片跨度20年,所以在典子的人物形象、心理变化也比较大,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20岁时迷茫、毛躁、容易被别人影响的单纯女大学生的阶段;第二部分是30岁时经历就职失败和失恋双重打击后,慢慢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第三部分是,40岁时,随着重要的人的离世,开始学会平静面对人生中的所有偶然的阶段。
而对于典子这三个阶段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变化,黑木华都有非常精准的把握。
在雨中的崩溃大哭,以及和老师坐在庭院里看着落下樱花时平静的悲伤,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细致到位。
武田先生是典子的茶道老师,是一个学习茶道几十年的古稀老人,独自一个人住在很大的房子里,除了上课以外,家里基本上都是一个人。
会在典子参加考试的当天在教室里挂上祈愿成功的挂轴,还会在典子难过时,用简单的方式安慰她……可以视为典子人生的导师。
武田先生的扮演者是老戏骨树木希林,曾在「小偷家族」中饰演奶奶。
树木希林出现在电影中的第一个场景就是身着和服,跪坐在榻榻米上,用略微颤抖苍老的声音一边说、一边教典子和美智子如何叠擦茶具的方绸巾,树木希林的出场非常有代入感,她的每个动作,每句台词都让人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第一次看到树木希林老师表演的人甚至都以为她真的是学了几十年茶道的专业老师。
不过,非常让人遗憾的是,在本部影片上映前的一个月9月15日,这位一生传奇富有个性的演员,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日日是好日」也成为了树木希林的遗作。
愿树木希林老师在天堂的,生活依然精彩。
美智子是和典子同年纪的表姐妹,独自一个人从乡下来到东京上大学。
与典子的性格完全不同,美智子是个聪明、成熟,有自己的想法的女生。
虽然相同年纪,但美智子总是事事都比典子要快上一步,比典子先找到工作、先就职、先结婚生子。
在一定程度上,典子是羡慕美智子的。
扮演美智子的演员是多部未华子,曾出演真人版「好想告诉你」,在2017年还和日本偶像组合岚成员中的樱井一起演出「不过是先出生的我」。
在本部影片的前半段,多部未华子的出境比较多,最开始和典子一起学习茶道,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女孩,想要靠自己的努力生活。
后来,回到乡下结婚生子,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多部未华子永远都是给人一种成熟女性的感觉,扮演的也大都是话不多,却很有想法的角色。
这部影片中也是如此,虽然在这部影片中也发挥出了她的水平,但我比较期待能看到她扮演其他有突破性的角色。
影片的开头,就是在一栋房子前停下一辆车,一个小女孩和爸爸妈妈下车,一边向家里走去,一边抱怨说没有看懂今天的电影…画面一转,十年后的早晨,典子挤着电车来到学校才发现原来履修的课程今天休讲,跑去找朋友们,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就职活动,典子坐在一旁茫然,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典子的妈妈无意间说起了茶教室的武田老师,建议典子去学习茶道。
本来拒绝的典子,因为有美智子的陪伴,就勉强接受了两人一起学习茶道的建议。
学习的第一天,二人到达武田老师住处,是非常日式的房屋,远离繁华的街道,家里是铺满榻榻米的房间,还有很大的庭院,庭院里种满了花草绿树,还有竹筒敲石发出的流水声。
通往庭院的门打开着,两个女孩子好奇的看着房间还有庭院,感叹着这里真大。
第一次在老师的房间看到了【日日是好日】的挂匾。
武田老师第一节课教给两人一些茶道的基本礼仪,比如擦拭茶碗的布的叠法,用左脚迈进茶室,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等等,两个女孩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做法的有什么意义,向老师请教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就算先不知道这些意思也可以。
「茶」首先就是从「形」开始,然后将这些「形」放入心里』
临近毕业的两人来到镰仓海岸,坐在沙滩上,两人聊着未来。
美智子说自己决定毕业后在一家贸易公司就职,而典子因为没有顺利进入志愿的出版社,决定先停止正式就职,而是找一家出版社打零工,等待慢慢转正。
两个人闲谈着,典子说着自己虽然学了这么久茶道,但完全不懂,还说自己前两天又去把小时候没有看懂的电影看了一遍,自己竟然看哭了。
美智子说『也许「茶」也是这样的呢』
正月里,两人第一次和武田老师参加了「茶会」,本以为因为在场的全部都是茶道老师,应该会是一个非常高雅的景象,没想到现场一片混乱。
在老师家里,两人帮老师拿出新的一年要用的茶碗,指着茶碗上的画,二人笑着说茶碗上为什么画着猪。
武田老师说「这明明是狗呀,因为今年是狗年嘛」老师和他们说,茶碗是根据每年的生肖不同,都会换的,也就是说,一个茶碗,要经过十二年才能被拿出来。
就职后的美智子,停止再学习茶道了。
而典子则是一边打着零工,一边学习着茶。
典子也终于成为了茶道教室的前辈,看着一个个新来的学习茶道的后辈,典子似乎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在茶道中,从踏进榻榻米开始为客人煮茶到上茶的过程中,全程除了水声、都是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
而在学习了茶道两年后,典子似乎对水声更加的敏感了,她能够区别出清水低落的声音、和煮开的热水声的不同。
当看到茶道教室里的挂轴上写着【游】字时,典子闭上眼,竟真的能够想象出了瀑布流下磅礴的声音。
学习茶道十年,所有事情都快于典子的美智子结婚了,而想要靠中途采用就职的典子,被自己的后辈超过,失败了。
而和典子在一起很久的男朋友,也离开了她。
等电车的典子,看着铁路,耳边嘈杂的世界突然变得安静,她向前一步,突然被电车的警鸣声惊醒的她,跪在地上崩溃大哭。
休息了一段时间的典子重回茶道教室。
在两年后典子交到了一个新的男朋友,而她也终于搬离父母的家,开始了独立生活。
每周依然会去茶道教室。
离开家的典子,与父母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这天父亲因为工作,来到典子的家附近,打电话问典子要不要一起出去吃饭,工作原因拒绝的典子,想起曾经武田先生讲过的话,突然内心惴惴不安…电影的最后,武田老师和典子二人并排而坐,看着院里的樱花树,典子已经不再是那个天真浪漫的女大学生,现在的她俨然已经变成了成熟知性的女人。
看完这部电影,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茶道的细致本部影片中茶道教室的挂轴上的字和画是随着季节、天气、心情而不同的每一天武田先生都会精心挑选然后挂在茶道教室里而供客人食用的小点心,也是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做成符合时节口味的点心还有夏茶和冬茶的蒸煮方法、道具也都是有区别的无论是客人注意到的、还是没注意到的每个学习茶道的人都会认真的去完成在细节处体现对客人的尊敬
在电影的最后,武田先生发出感叹「我能够几十年来每天都做着同一件事情,真的很幸福」折射到当代人,能坚持几十年做同一件事的人真的少之又少也许,我们如果像武田老师那样坚持,在几十年后,我们也能发出那样的感叹吧。
茶道,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与当代快速便捷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在茶道中所领悟的,却能在人生中永久适用煮茶时,能听到的唯一的声音就是流水声了只有足够的稳、静得下心,才能够不碰到其他的东西,发出杂声这就需要不断的练习,让自己的手记住每一个动作,当你的手记住了那些动作,学会了形式上的东西你才会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去理解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蕴意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这个世界上,有马上能懂得东西,和马上不能懂得东西两种。
对于不能马上懂得东西,只需要花长时间,慢慢的去注意,终有一天你会懂得电影中有个场景我非常喜欢那天,窗外下着大雨,武田先生正在给大家上课突然她停止了讲课,大家一起就那样静静的,听着窗外的雨声而典子也闭上了眼睛,感受着雨声,透过雨声,展开了想象
下雨的日子听雨声,下雪的日子欣赏雪落的样子。
夏日的炎热、冬日刺骨的寒冷,用你的五感,用你的全身,去感受那些瞬间在最后,我想给大家推荐一部和「日日是好日」类似题材的影片,「寻访千利休」
「寻访千利休」讲述茶道宗师千利休在被丰臣秀吉下令剖腹自杀前,所展开的对自己年少懵懂青春的回忆。
也是一部很棒的电影,每个场景都渗透着一种悲凉安静的美因为是2013年的电影,所以现在如果想要观看可以直接点开腾讯视频
"日日是好日"据说这句话出自我国宋朝禅宗大师云门之口。
人生的很多无奈及不如意,不知如何面对之时,霓虹的电影又一次教人参透这句禅宗之语。
影片由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茶道修行日记《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改编而成。
大森立嗣依旧发挥细腻温柔的水准,一分一秒地带你数着时间看电影。
雨天听雨;雪天观雪;夏天体会酷暑;冬天感知寒冷。
天热石盆里的水会多放一些;文字要在脑中如画欣赏。
梅雨的雨声、热水凉水的声音,还有老师茶室里的一副副卷轴。
学了24年,典子出师了,除了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更知每天皆是好日子,每年能这样做着同样的事,是多么幸福。
宋代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生命有花开也有叶落,人生充满迟暮与悲苦、受阻与破灭、不甘与难圆,体验百味,平常心以待,才能破解禅机。
这是快乐的最高境界。
凡人做得到吗😩?
迷惘於人生的黑木華,偶然開始跟樹木希林學習茶道,十幾年下來,手腳仍然笨拙。
寒來暑往,她默默堅持,直至樹木希林快將走到人生的尾聲......日本茶道重視形式,由模仿學起。
樹木希林飾演的武田老師,教黑木華以肢體記憶步驟,我手沖我茶,不必事事進出大腦。
文字著述、理性思考可以長久流傳,代價卻是失去了工藝的玄妙法門。
以肢體動作切入傳統,反而更易深入。
近年不少朋友提倡喝茶者須懂茶,要了解品種、產地、栽種方法之類。
涉獵一門學問,耗時甚久,而且知得越多,有時難免執著於一家之言、門戶之見,反而成了交流的障礙。
武田老師說,「每年我們都在做重複的事,但我最近開始覺得,能夠這樣跟同一班人做同樣的事,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是喝到珍貴稀奇的茶,而是一班人慕茶道之名鍛鍊不懈,切磋砥礪,不知長日將盡。
愛茶者尋根溯源,當然要鼓勵;不管優劣、有茶下肚便成者,也不必批判,因為在飲品、化學品在在皆是的年代,仍堅持喝茶者已經不多。
至於將茶和慢活、樸素生活、簡約主義之類扯上關係,那是行銷的術語,商家可以自說自話,消費者專心飲茶便是。
有評論說《日日是好日》是平庸的日系小清新。
小清新不能當飯吃,雞湯當水飲不嗆死也膩死,但對一般人而言,日常生活勞碌有餘,難得悠閒,兩小時的心靈按摩不算奢侈。
先別說黑木華和多部未華子,單看樹木希林如何在寥寥對白之中,眼波流轉之間,呈現演藝生涯的萃取,已賞心悅目。
春花秋月,夏風冬雪,乃最閒卻又最宜人之物。
然而閒物易得,閒人難尋。
如何判斷事物重不重要,已是世所不傳的秘技。
將要事做好,是稱職的人;將閒事做好,是完整的人。
任由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年又一载 ,24节气,往复循环。
雨天听雨声、雪天看飘雪、夏日感暑热、冬日感寒冷。
热水咕噜咕噜、冷水叮咚叮咚。
慢下来,静下去。
用你的全身心去感受。
感受每一个细微至毛孔的瞬间。
变故倏忽。
珍惜每一个遇见。
重复去做。
大路终归会出现。
能一直做同样的事、热爱的事,却又每次有些微感受的差别,是很幸福的。
日日都是好日。
从茶道到感悟人生。
1-不要总用大脑去思考,不要总用理智去思考问题,不要总问“为什么”,这样的过程,我们总会忘记掉“用心感受”,这样会让我们的感受力、心灵变得原来越愚钝。
用心去感受,用感官去感受,用手去感受,有时候比思考其中的原理更加有效。
这也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可是我们总习惯于用理智和大脑去思考问题,忘记了感官和心灵的重要性。
2-当你不理解“为什么”得时候,先去“做”,去“反复地做”、“多次做”,一直做到“熟能生巧”,形成一种“习惯”,慢慢地,你自然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原理。
这就是“悟”或者“开悟”的过程。
不要总想搞懂“原理”、“理由”才去做一件事情—因为很多事情可能本没有完整的理由或者原理体系,或者说,你现在去获得了这些原理或者理由,你也没有办法理解透彻。
所以,放弃大脑的理智,而选择用心去感受,去行动,在行动中细细品味和感受,直到开悟。
3-世界上的事情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立即理解】的,一类是【不可立即理解】的。
对于能立即理解的事物,经历一次就够了。
对于无法立即理解的事物,往往要花很长时间去才能渐渐理解。
4-对于任何无法理解理解的事物,用心去感受就好了。
就比如,对于“泷”这个字,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到它美的字形、美的笔画、美的用笔,就可以想到瀑布。
这就是用外形去感受它。
这一点应该是我们欣赏万事万物的的方法和态度。
比如艺术。
我们无法理解艺术品到底在表达什么,其内核是什么。
可是这明显就是—我们的大脑理智在作祟,而我们的内心、感官却居于次位。
相反,应该调动起我们的内心和感官,去感受就好,去细细品味就好,不要总是在意“它的意义”。
5-“日日是好日”。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感受,发挥自己的感官,去享受每一个当下。
运用全身感官,品味当下瞬间。
下雪的时候就看雪,夏天感受暑气,冬天感受刺骨的寒风。
这样—每天都是好日子。
6-能一直重复地做同样的事情,这也很幸福,不是吗?
—的确,当每次我们都感受每一个当下的时候,那么每一次同样的事情都会有所不同,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完全在于心境。
7-珍惜做每一件事的机会。
当做一生只有一次去做事情,才会感受、用心、感悟,而且很可能这件事情之后再也遇不到类似得事情了—因为会:骤然是失去。
就像是老师突然失去了她的老师,就像是典子突然失去父亲。
一切都那么突然,一切的惋惜都来自于没有珍惜“尚存在”时候相处的机会。
因为人生中的很多事情,总是突然发生,来不及做准备。
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34部:《日日是好日》
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一件事。
夏天听雨、冬天看雪、春天赏樱、秋天聆风,春去秋来,夏至冬归。
一期一会!
《日日是好日》这部影片以一种细腻而富有哲理的方式,探索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与禅意。
“一期一会”是茶道用语,后来引申为:人一生或许只能一次遇见同一个人,你眼前的人可能以后都不会出现在你的人生中,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相遇。
电影以24节气串联起女主24年学茶道的人生。
女主大学毕业后,每天过着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日子,对于未来充满迷茫,于是,她踏入茶室开始学茶道。
在这24年学习茶道的日子里,自然气候一次次的变换,女主经历了大学毕业、就业、恋爱、结婚到父亲离世等人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时心境的变化。
这种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累和沉淀的。
在这个过程中,女主逐渐领悟到”日日是好日“的禅理,即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感受和体验。
影片中的”日日是好日“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感恩的心,珍惜每一个时刻,不抱怨、不焦虑,以一种平和、宁静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这种态度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和瞬间。
这是一部风格清新的治愈系慢节奏电影。
看完后余味悠长!
每次做茶尽管动作程序都一样,但因每次的心情和环境不同,那就是不一样的,做出的茶也就是不同了。
这是树木希林的最后一部作品。
喜欢树木希林老奶奶!
分享一些影片中喜欢的台词:1⃣️“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要重重放下。
我们往往因为用力过度,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负担,所以'举重若轻'才是用心而不过度用力的智慧表现。
”2⃣️“所有的比较都是一种执着。
”3⃣️”生命就像樱花一样,转瞬即逝。
一下子就离开了,一眨眼的事啊,樱花簌簌飞落,就像戏剧的终章。
“4⃣️“有些事情其实不必勉强去懂,勉强自己试图去了解,却徒劳无功,其实是时候未到,时候到了自然了然于胸。
”5⃣️“无聊的自傲,只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甩不掉的心理包袱。
一定要舍弃这些包袱,让心净空无一物,才能无所窒碍地容纳任何事物。
”6⃣️“雨天听雨,调动五感,全身投入,感受那一瞬间。
雪天赏雪,夏天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刺骨的寒冷。
日日是好日,原来是这个意思。
”
电影:《日日是好日》国家:日本上映时间:2018导演:大森立嗣主演:黑木华、树木希林豆瓣评分:8.2-over-
看完对茶道领悟不多,却深深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难怪古人云,字如其人。
字,正是内心世界的一种体现吧。
电影里出现了很多字画,每一幅都体现了生活的意境。
有的自由惬意,
有的自然洒脱,
有的见字如画,
有的启发心灵——
每一幅字画,都是对内心的一种洗礼,是书写者与观赏者的心灵交流。
日日是好日,好好感受当下的幸福吧~
样板戏和茶道,人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终于踩响今年北影节的第一个雷。《日日是好日》既无故事也无生活,就像一个「灵魂散发香气的女子」天天在朋友圈发自拍,配文是「岁月静好」🙄🙄🙄一个半小时的明信片集锦加茶道入门教学,可不叫电影。
not my cup of tea.
规矩不是用来束缚人的,这茶道这么折腾,人要多悠闲才能配得上喝一碗茶。日本女人不上班,于是可以瞎捣腾,整天搞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还以为很充实,负担都让男人扛了。而且这种慢节奏没有任何波澜的剧情也能称之为电影吗?
渐入佳境。
像是在看茶道的广告片,还带黑屏转场的。我知道是想表达禅意,但真的过于平淡了。角色也都像广告中假笑着的人,很不真实。唔,真没想到是这样无聊的一个多小时。
“日日是好日”是唐末五代云门文偃禅师一日坐堂说法。出自《碧岩录》第六则:“云门垂语云:‘十五日已前不问汝,十五日已后道将一句来!’自代云:‘日日是好日。’”这“日日是好日”并非指每天都能过着无灾无难,心想事成的好日子。而是要舍弃今天是好日子或坏日子的观念。为什么这么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秩序,一种是人设的,给万事万物排序和分出高低贵贱,觉得人生有使命和意义;另一种是世界的本来样子,太阳东升西落,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人类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充满“活着”这件空荡荡的器皿。无论是各式各样的工作职业,还是婚丧嫁娶。仅此而已。识得这世界本来面目便不会强行区分日子的旦夕祸福,时间流淌,然后生老病死。
肌肉记忆都能吹这么玄乎?
茶会,会者定离,一期一祈,故《日日是好日》也。好日,从前慢,难得用心二字。我很欣赏日本固有传统里从《枕草子》到《阴翳礼赞》中对季节、时令、声音、光影的那种敏感。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桑榆非晚,柠月如风,平生历历,不过尔尔,所在唯惜物二字。那些无可比喻的事,难以理解的人,无关迟暮,不问反覆。唯有心无杂念,素履以往;可谓生有浓烈,藏于俗常——我希望做这样的人。
日式美学,处处透出一种人工之美,精心巧制的器与物,四季流转中窗外的景,未经思考的身体仅因惯性流溢的雅致,通过加强仪式进而更深地体悟这种人工之美。人工非贬义,人工代表了人的觉察,人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自然,自然也无所谓你的感受,人的感受来源于人对人类生活的珍惜与爱,生命短暂,无法重现每日光阴,无法预知此刻的相遇是否即为永别,但即便生命短暂,令人倍感欣慰的是,如此美丽的四季依然流转,其他人还会继续看到它。所以真好。
活在当下,乐观面对每一天,享受每一瞬间的美好,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呢?女主从『来了』认识。跨度很大噢。还不错的茶道文化。雨天画面很美。叶叶出清风。
太累赘了,很多时候人物行动已经足够表意,仍要靠口述将意图表达出来,甚至还不够,再要在后景挂上一副概括全段中心思想的标语。“日日是好日”可能都太大了,制茶过程中诉求集中在每一个动作本身,即好的是更小刻度的时时刻刻的当下。
感觉灵魂都被洗干净了_(:з」∠)_配乐画面真美,活着真好啊。
这是一部静下心来去看,才能有所领悟的电影。“下雨时就听雨,下雪时就看雪,夏天时感受暑热,冬天时体会刺骨的寒冷,‘日日是好日’,原来是这个意思”。另外女主乍一看并没有多好看,但当她穿戴整齐,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在茶道教室静静地坐着或思索时,真还透出了一种恬静的典雅美,尤其是穿着和服的时候,导演选这个女演员真是选对了,她的演绎和形象着实给整部电影增色不少
寡淡
一部提倡“顺其自然”“放弃用头脑思考”的电影却从头到尾都在用生硬的内心独白来输出价值。就是单论说教的水平也离是枝裕和差远了。
#9thBJIFF# 很意外,还挺不大森立嗣的,基本上还是日式鸡汤那一套,不过也会有些许触动。看的时候一直把黑木华的角色脑补成苍井优,感觉应该也蛮合适。听雨,看雪,赏樱,聆风,所谓“一期一会”,是真的要等失去了才觉察到可贵啊。
还是冲着树木希林奶奶来的,老人一生燃尽自己照亮他人的缩影,就是她在这片里的呈现了,也难怪她在生命尽头的几个月里还接下这个片,看的时候知道她已经癌变全身,本是心疼,但很快被她幽默富有强烈生活质感的表演而吸引,沉浸,会心发笑,感情暂时一放,聊聊片子。算是比较中规的职人电影,前半段的慢非常喜欢,可惜后半段离题,将叙事主线聚焦到女主随波逐流的生活上去了,这本没什么,但恰恰破了茶道的一“静”万千之意境,变得浮躁了。典子的经历都是旁白诉说,她的父亲,两段爱情,都是一笔带过,不疼不痒,情节浓度犹需斟酌,希林陪女主 24 年,容颜未改。最致命的当属主题不清,到底是讲女主成长,还是与武田老师的传承?导演两把抓,结果情感最后没有合流,靠音乐和推镜头来煽情,不体面,像极了即将走过群众的严厉国王,突然发笑露馅,仍赞
虽然是表千家,但茶道稽古时候的回忆是有共同性的。
日日是好日,树木为希林一期一会时,曲径成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