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这套由8个建筑群组装在一起的南极站也太cute了吧!
能移动的特点是不是也对应上了Bernadette “escape”的特征呢~btw,哈利6号(HALLEY VI)是英国的哈~几张萌萌哒照片
“哈利6号”研究站可以供50人居住使用,其中包括科学家、技术人员、医生以及厨师,这样的团队在南极考察中为全球贡献了诸多关于气候变化、宇宙气象的数据。
正是在“哈利六号”研究站中,英国的科学家们首先发现了存在于臭氧层中的空洞。
“无论身为设计师或是对人类未来充满美好愿望的人们,都应该时刻保持着不泯的想象力,充分利用脑洞去畅想激动人心的人居环境的可能性,说不定哪天就实现了呢?
”可可爱爱 闪耀人文关怀✌️
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电影快结束之时眼泪一下涌出眼眶…“我工作我才能自由”,那种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擅长领域的生活,也是人生意义所在吧。
对于我—INFP型人格来说,找到自己的热爱真的很重要啊,那样的事情才能坚持做下去,不想做无意义的机械式工作,如果生活只是由无意义事件组成的短剧,那我希望让这部剧有趣一些。
Bernadette和Bee之间的感情真的好好,很喜欢。
Bee开头说你有没有试过生日收到一条钻石项链,你很喜欢,然后慢慢时间过去,你会觉得喜欢在一点点减少,最后再拿出来看就会想,这是什么鬼东西。
她说人的大脑的折扣机制,是为了腾出空间来迎接新鲜事物。
Can't agree more,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说这种机制是好还是不好,亦或者说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遇见新鲜的事情冲击了过去的喜好和价值观才会这样呢,no idea.特别喜欢Bernadette在车上和Bee说的那段话:The hard thing is the banality of life.But I retain the right to be incredibly moved by those little things no one notices.是的,我仍保有为一切触动我的事情流泪的的权利,无论生活如何无趣与平庸,所以无聊的生活,有时候也许是你来决定它是否无聊和平凡的。
以及全程看下来真的觉得Elgie蛮窒息的。
首先,他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妻子,然后认为她是精神病,在完全不设身处地替Bernadette考虑前就不断建议她去看医生。
不是说建议不好,只是我认为更应该在尝试自身与妻子产生一定的沟通和了解,站在她的角度去想问题后,再来提出这个建议,与她一起去面对,会更好呢?
请来心理医生后,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向医生描述你所看到的那些,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何况你已经预设地认为你的妻子一定是有精神疾病了。
随后,你甚至还建议你的妻子去接受治疗,而你和她最爱的最爱的人Bee一起去南极旅游,How dare you,不与其沟通,不站在她的角度想问题,最后还让她一个人去面对你所认为的她的疾病。
以及,代入Bernadette,不管我是不是真的多疑地认为周围人都不喜欢我,当我跟你表达了我不喜欢你的助理以后,你却甚至还在我面前强调没有她你无法离开一个月的重要性,以及在你决定以一种不理解的的方式尝试去剖开我的内心的时候,你不仅邀请了心理医生,还有探员,还有我讨厌的人。
OMG,正常来说这应该是相对隐私的事情吧,So rude.搬到劝分组,今晚就能收到999➕劝分留言。
以及确实有点戛然而止,不过可以理解。
毕竟电影不能真的去南极点拍摄(吧。
但本来还是有点期待Bernadette重返职场后狂做设计的女工作狂人场景来着,建筑版《穿普拉达的女王》。
无法比较,因为不会看另一部片子吧……希望母亲都能照顾好自己……………………………………………………………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来美国读grad school后,遇见了不少2000年前从大陆出来读博经过一步步奋斗,最终获得tenture职位的中年男PI们。
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是,他们家里有两三个孩子,他们的妻子现在在不是他们实验室打杂,就是单纯作为家庭主妇。
这个片子我是在从加州回南卡的飞机上看的。
在加州开会报告后,有个中国PI找我讨论相关问题。
后来一起吃了个晚饭,零零散散聊了一些。
当他说他家有三个孩子的时候,我想他妻子估计只能在家带孩子,做饭了。
后来的对话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Bernadette是幸运的,她二十年的黯淡人生得以再次闪耀很大程度归因于她近乎反社会的人格。
如果她听话的接受治疗并且融入了邻里间那种虚伪的育儿气氛里,她很可能无法跨出去南极的一步了。
而那些中国PI的妻子们,找到了属于她们的community,然后谈话间再也离不开丈夫和孩子。
如果说bernadette是talented的,这些PI妻子们又何尝不是呢?
90年代能进入不错的大学念本科,她们也许生在有哥哥或者弟弟的家庭。
曾经被提供的教育资源被无限倾斜,但是他们仍然做到了。
不夸张的说,当她与后来成长为PI的男人们以相近的分数进入一所大学,她所付出的努力是要多得多。
当看到最后bernadette眼睛发亮的在讲她的建筑构想,我想起了那个在丈夫实验室打杂的PI妻子眼睛无神的推着要灭菌的实验材料。
她的价值不应该至于此啊,至少曾经她也和他丈夫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啊!
停滞不前的这些妻子们最后长成了依赖于丈夫的树袋熊,并且通过和其他学术界树袋熊的沟通,最后一起达成了内心自洽。
BJIFF2020爱奇艺展映。
解锁理查德林克莱特第一部。
社恐友好电影,虽然只是中产阶级适用吧。
”Of course it’s complicated. Just because it’s complicated, just because you think you can’t ever know everything about another person, it doesn’t mean you can’t try. “哪一个社恐内心不渴望有人试图理解呢,只要试图就已足够了。
母女对彼此的信念感太美好了。
对”the banality of life”的恐惧感我能体会。
女主角色的坚韧脆弱孤独神经质,被Cate演得太好了太有感染力了!
Kristen Wiig这个角色也特别适合她!
又见Kate Burton的酱油。
主角一家的房子设计超棒!
南极也超美
在占星里,水瓶座和狮子座在一个轴线上代表着互补的能量。
作为占星小白,一直不太明白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对立。
看了这部电影明白了。
水瓶座代表着天才,创新。
正如博纳黛特一样,她是个建筑天才。
从来不按主流设计的路线发展,总是有犹如天助的灵感,把建筑设计做成了艺术品,并且考虑到的是大众利益。
可是水瓶也代表着孤僻,不合群。
当她的作品被毁,她的狮子能量受挫。
水瓶座能量从天才的一面走入了负面的能量。
她不参加社区活动,不主动融入人群,也逃避和人接触,视环境为针刺。
她的一位旧友来访,听她抱怨一番,告诉她,她需要创造,重新创造。
创造正是狮子座的能量。
这是一个人确立自我找到自我价值的方式。
当一个在创造时就是在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光和热照耀别人。
(在占星里,如何找到一个人创造的能量则是太阳的星座、相位和宫位决定的。
)伯纳黛特的创造力就是水瓶能量的灵感和双鱼能量的建筑,能融入当地,能保护环境,还能有艺术的美感。
作品被毁给她的打击很大,以至于她愤而离开洛杉矶建筑圈,从洛杉矶搬到西雅图。
内在有无法解决和面对的愤怒,以至于流产四次。
孩子也和狮子座有关。
她没法在建筑设计上发挥的创造力都投注到了孩子身上。
她的女儿bee一出生就有心脏病。
(心脏也和狮子座的主宰行星太阳有关)可是在全身心的陪伴和呵护下,她长成了一个自我价值稳定,有明确的自我和清晰地自我表达的小孩。
在电影中她大概是15岁左右,也是从一宫到二宫到三宫的发展过程,她的前四个宫位都发展地比较好。
bee马上就要去读高中,可能不需要她的全身心的陪伴,也意味着可能她的创造力可能没有发挥的地方。
这是一场由创造力剩余引发的寻求自我之旅。
她的孩子要离开她,她的丈夫认为她是精神病,在他的身边潜伏着一位可能成为第三者的女性,她可能失去所有。
正是这些危机引发了她内心中过往没有清除掉的恐惧。
她可能再次坠入黑暗,被吞噬。
远行总是能让人去发现不一样的自我。
这是木星和射手的能量。
它指向远方,指向未来,也代表着好运和贵人相助。
南极之旅让她重新去创造,发挥自己的天赋和能量。
狮子重新怒吼,散发光芒,那是因为我们认出了自己是谁。
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女权电影,主角是个女性,里面也有很多女性之间的描写,帮助伯纳黛特的人也都是女性。
她的邻居奥德丽,总是瞧不上伯纳黛特,她的生活状态呈现的是金星和水星。
喜欢party,家族住在同一个社区,热爱家居生活,喜欢八卦,家长里短,不追求意义和深刻。
伯纳黛特的孤僻、清高和与众不同,她既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因为不在她的价值体系里。
可是当心理医生和埃吉特要把伯纳黛特送往疯人院的时候,是奥德丽帮助了她。
俩人甚至还坐在一起互诉衷肠,到达了敞露内心脆弱的阶段。
女性之间容易达成这样的互相理解,一瞬间从敌人变成朋友。
在南极遇到的科学家和科考站主管也都是女性,她们欣赏她,给了她新的机会。
因为这些原因把这部电影列为女权电影有些简单了。
这是一个女性的自我发现之旅,如何重新踏上英雄之旅。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每个人的创造力的表现方式可能不一样,我们的创造力也都需要去滋养去呵护。
当伯纳黛特创造力受挫,经历了20年的煎熬,重新去设计的时候,她学会的是什么?
是面对现实的能力,不再轻易放弃。
看似煎熬着却有希望和未来的缝隙,这是土星带来的礼物,也是木星的馈赠。
电影里面最开始让人关注到的是一个富有想象力拥有天才般创造力的女性,搬到了西雅图每天与孩子相处的一个妈妈,而因为自己越来越差的状态,丈夫也开始不理解自己,甚至忘了自己曾经为什么那么爱的一个人。
这些是生活的选择,而我看到了她逃避逃走给自己创造奇迹的机会。
我更看到了一个艺术家一个设计师的热情和投入。
这些都是累积起来的,首先你要相信你自己 then you make it:
女人真的需要工作。
这部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可能真的回答了我的问题,输入和输出获得的价值感是不同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创造者,被生活和自我剥夺了创造权后就会陷入绝望和焦虑的沼泽。
每一种神经质都有自己的名字,又或者都是一种“unsatisfied”,如果尚不清楚如何让自己满意,那么首先就要找到不满意的原因。
也许我们早就找到了,但又不敢面对。
非常喜欢Bernadette和Bee的关系,母女是一种奇妙的共生关系,最好的情况是互相缠绕也互相欣赏,当Bee骄傲又坦然地说“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的时候,我像嫉妒完美的爱情一样嫉妒她。
还很喜欢和刻薄邻居的那一段模式,兴许有人会觉得突兀,但我现在早就形成了“女人再怎么互相帮助都不为过”的想法。
反而是男主的形象让我觉得虚伪又恶心,看了评论才知道原著他出轨了,剧本里改掉了,但我依然厌恶他。
好像做一个不被外界期待的妈妈而只是做自己的艺术家就要被整个世界抛弃,包括完全不懂自己的丈夫。
当女儿帮妈妈反驳邻居老阿姨说我妈说的对的时候,当女儿跟爸爸坚定的说妈妈不可能做以后再也见不到我的事的时候,好像这个世界上唯一和妈妈为伍的只有这个女儿。
就像《小小小小的火》里Pearl珀尔的妈妈,工作只是为了能够继续投入创作,而不是像社区里的各种中产家庭,“工作是为了在大房子里过家家”。
革命之路的疯子天才数学家这个梗我也太喜欢了。
在这个越来越走向单一价值观的社会,当毕业于名牌大学,进入名企,有经济实力,才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是更有价值的人,而即使做到这一切,但若结婚后没有以大众期待的方式照顾孩子,没有为了孩子而进行“妈妈社交”,仍然不是一个“好妈妈”的观念,在这部电影里好像被绵绵的击了一下。
只是,不够猛烈到让沉溺于此的人对号入座,奋起骂街。
但也足够了。
南极那段的景色很纪录片感。
中意。
(短评居然写不下。
)
大魔王是为了去南极才拍这部片的吗???
676 现在看这类中产阶级瞎浪的电影,总会想起奥巴马说的,如果中国十几亿人都变成中产阶级,对世界来说会是灾难。干他娘
妈妈去哪儿?... :)
出前读完书
2020/7/3(五)16:45-19:00 fox movie
直到结尾南极旅游时,可能被优化的微软合伙人男主才终于意识到女主二十年不再建筑创造,设计有点无语。前面互联网中产阶级女主的崩塌小品在布兰切特的表演光环下还算能看。#sfm
其实应该给三星,但是预期高了实在有点失望,没想到是个心灵鸡汤片子(女王演得真好,但女儿那个角色老是让我出戏)
分分钟想捅死男主……如果我能养出这么可爱的女儿/best friend我也是愿意生孩子的【。
去年的春节假期用了2天时间看完了原著,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个“奇怪”的故事带来的是温柔的安慰。电影也同样如此。女王太美了一点!!尤其喜欢电影里的一句话“I need to know what problem I'm solving with my design'”. 果然作为社畜关注点也不一样。但是,投入在热爱的事情中的人是真的美,周围都闪着光。
3.5 尚且不能算是话唠片,但台词量真的多,整部片就是依靠对话推进的,略嫌电影感弱了些,大魔王就是大魔王,完全是一切的聚焦点,过于突出,也因此从全盘看反而显得电影其他方面有些失衡感;情节上铺陈相对单薄平淡,转变比较仓促,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当然也可能是创作者默认大家都熟悉原著畅销小说;美国赵文瑄越老越帅啊就是演技略捉急啊,还偏偏和布兰切特演对手戏;以及感谢主办方准备的元宵节跳舞的小吊坠,虽然没有中奖哈哈哈
积极向上
may30 清新版tully?初见时絮絮叨叨精神紧张不停屯药的中年女人实则是才华横溢的天才建筑师 和老公年轻时的合照简直只能用辉煌来形容 女儿好懂事好聪慧啊 最后看到女主在南极给新同事打电话谈论建筑项目时眉飞色舞精神焕发的样子 忽然有点想哭 就像女儿对爸爸说的 你怎么就确定她出走时是伤心的呢 说不定是她自己想去 说不定她正在享受独自的旅途呢
太best seller了,电视剧质感
期待很高,看得无味。过程俗套,结尾糖水。
在极地和解 治愈 果然穷是一切痛苦的保护伞
凯特大魔王演绎的天才建筑师伯纳黛特在全职家庭主妇的生活中,因琐碎日常累积爆发了人际危机,情绪危机种种,深爱的丈夫也因此对她产生不信任,甚至找来心理咨询师企图进行干预,结果在最后一秒伯纳黛特“惊慌落跑”。女儿对她的全力信任和支持让这个家庭最终在地球终端的南极团聚,丈夫在寻找她的过程中重拾初心,伯纳黛特也在“逃亡”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事情。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为属于自己的梦想去追随和奋斗,可以减少很多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
很简单,很灵巧,很温柔。俗套的故事框架,但人物是格外鲜活的。是林克莱特的风格。大魔王演得太好了。
凯特布兰切特演技纯熟自然,完全在人物里。天才回归家庭之后的寂寞,谁能懂呢?所有的偏执、焦虑、疯狂的背后是过剩的创造力能量的奔涌。再牛的心理医生也不如她的同行朋友懂她:你得创造,去完成你的使命,it’s your only mission! 丈夫没有真正懂她,但在南极,他忽然懂了。爱不难,理解却来之不易。最后,母女情真美好,泪目在结尾。
距离“不理想电影”只差一个凯特·布兰切特。顺便,《低俗小说》同款发型+白衫黑裤,你值得拥有。
剧本有点单薄,故事有点草率,但看着还是挺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