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活充实,不空虚寂寞,不小清新,或者你阅片无数之后觉得所有电影都遵循着相同的套路,那这部电影就对了。
不用带着感情色彩,不用带着脑子记剧情和人物关系,准备好肾上腺激素就行了,男主角不会让你失望的,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干得了群架,秒得过BOSS,我反正是一点没失望,我还担心男主会重蹈blood diamond里小李憾死的覆辙,可喜的是他缝了几针毅然地站了起来,继续行动自如,刀枪不入。
当BOSS磨叽半天后被一枪秒倒之后,剧情终于打破了古往今来所有电影里主人公会因为反派有什么炸掉城市毁灭良民的把柄就要良心发现犹豫不决亘古不变的规律,我真是十分的欣慰。
看完了我可耻地嘴角上扬,暗自叫爽。
当然,如果你想追求david fincher等脑力摧残的剧情,或者追求jason bourne之流的无死角间谍,那么您可能会认为此片除了重口一无所有。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经历过所有佳片带来的惊喜之后被各种山寨作品疲劳了审美,这应该是一个绝佳的调味剂。
文/梦里诗书 95版的《特警判官》是自已非常喜欢的电影,那些充满迷幻色彩的血腥场面,那些冷酷无情的凶猛搏杀,史泰龙的给力出演,都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映像,所以当这部新版《特警判官》在国内上映消息出来的时候着实给我不小的震惊感,因为在95版中以暴力血腥著称,而严格的广电居然通过了这样一部电影的审核,当然看完以后你会发现国版完全没有过于血腥的镜头出现,很是惊讶,最后搞到了TS的美版偷拍,不得不说这位裁剪高手水平不赖,完美删减了过于血腥的镜头,又不像《云图》那样影响到了剧情,实乃裁剪精良!
赞美完了国版的裁剪,当然要回归主题聊电影咯,一开始以为这部电影是95版的翻拍版,看过以后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故事的整体完全不在是 95版的故事,但电影剧情上给我带来的感觉似曾相似,故事情节上与《突袭》相似,同样是被困大楼同黑帮血战,不过 《突袭》更加注重与格斗发面,而本应该侧重血腥的 《特警判官》因为少了那重要的血腥5分钟,感觉上会觉得缺少了很大的尿点,喜欢暴力血腥的只能等网上的高清版咯,影片讲述了从不摘面具 Dredd 和他的女新兵会读心术的金发萝莉Anderson(PS:女主一大亮点,真心好看)在这座罪恶涛的大厦里执行毒品抓捕任务,却被意外 会读心术的 Anderson 发现了一个隐藏着一个巨大惊人的阴谋的复杂案件——妄图批量生产新型毒品并大肆扩散以达到控制整座城市目的的女魔头妈妈。
Dredd与 Anderson 一步一步粉碎了妈妈的阴谋并清洗了几名背叛法律的特警,最终使正义得到伸张。
电影的亮点相比95版的 《特警判官》感觉非常多,从头到尾作为未来世界暴力执法者的 Dredd 冷酷无情角色的完满演绎,未来毒品慢动作的构思,还有被打烂的头部慢特写(PS:国版没有此镜头) ,警匪对战的酣畅快感,影片在“快”与“慢”的度上把握非常精准,掌握着极佳的节奏感,配合出色的3D效果,非常棒的演绎着现代好莱坞电影的极致暴力。
一部讲述暴力执法者的《特警判官》,国版圣手让这部电影血腥不在,成为一场标准的老少皆宜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 但是,电影就3D感受上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有人说这是借鉴套用,这他妈赤裸裸的抄袭突袭:封闭式大楼,在住户家避难,大佬是毒枭,贿赂贪腐渗透警界,阻断特警与外界通讯,用楼道摄像头来定位特警实施围堵,冲进制毒车间,从框架结构到情节走向乃至细节处理都充斥着暴发户的金属火药味道想要掩盖原版的拳拳到肉肾上腺飙升紧张刺激感。
强行植入女版教授的读心术,让突出重围变得更加容易,也更加暴露了剧本的简单粗暴,因为反派没一个能打的,除了一个能封闭大楼屏蔽特警通讯信号等的黑客,和那几挺重型机枪,简直就是让特警赶鸡鸭。
未来的毒品慢动作就真的是慢动作,而且视觉所致还是粉红色,这不就是伟哥未来的研发方向吗?
让性爱变得缓慢且更有情趣。
那广告词都想好了,还是杜蕾斯体哟!
造福亿万男女的产品怎么沦为毒品呢!
爱血浆肉末肢体乱飞的朋友请看原版的割喉与杀死比尔不是比这更有趣。
美版突袭不用拍了,这个就是。
3D《特警判官》并非英国畅销漫画《德莱德法官》的初恋,早在1995年,史泰龙就曾戴上这只冷面的钢盔,为2139年的未来城浴血奋战。
俗话说“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曾经在《指环王》、《星际迷航》和《谍影重重》等大作中有过尚佳表现的卡尔·厄本试图承袭史泰龙特警爵德的衣钵。
18年前,史泰龙饰演的冷面判官遭人陷害,被放逐后又冒险潜反美罗城,讲的是一个孤胆英雄暴力缉拿凶的故事。
当年《特警判官》导演坎农背负了剧情呆板的骂名,但其酷炫的未来城美术设计,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还是为该片博得了不俗票房。
3D版《特警判官》未再走史泰龙的老路,故事设定在末日世界一个封闭的巨型建筑中,冷面判官成了笼中困兽,面临暴力分子的重重猎杀。
3D《特警判官》基调上偏向暗黑,不知道这是否是导演彼得·特拉维斯启用《蝙蝠侠前传》特技团队的缘由。
重金属城堡和贫民区嫁接的创意虽然不尽新鲜,倒是符合犯罪天堂的通俗逻辑。
为了弥补男主角卡尔·厄本始终未脱下头盔的呆板,导演彼得·特拉维斯这次没有让爵德判官孤身奋战,而是给他配备了一名正在面临考核的菜鸟女判官并肩。
美少女奥利维亚·瑟尔使命有三:她是能感知他人思想的变种人,丰富观众猎奇感;她以影响心灵感应为名未带头盔,意在博取老男人的眼球;作为菜鸟她还充满了个人感情色彩,弥补冷面判官爵德的刻板。
3D《特警判官》全篇更像是CS通关游戏。
面临密闭建筑中的层层猎杀,二位判官只有自保显然无法逃出生天,只有通过绝地反击,冲破重重围剿的同时,找到并制伏大BOSS“玛玛”,方能“打通关”逃生。
所以,3D《特警判官》也是一个“密室逃生”的游戏。
类似的电影还有印尼动作片《突袭》,讲的是一支特警小队突袭一栋30层高楼,结果成了盘踞其中的毒贩悍匪的瓮中之鳖的故事。
两片在故事桥段和通关类型上颇多相似,所不同的是后者没有先进武器,完全凭借血腥而且写实的动作肉搏“打通关”,暴力程度更甚。
与众多R级片一样,3D《特警判官》故事情节无法成为第一卖点,而技术的升级为其的重拍提供了充分理由。
新版《特警判官》除了番茄汁等重口味暴力场面全面升级,3D效果是全片最大卖点,而导演彼得·特拉维斯显然对高速摄影和超慢镜头的呈现情有独钟,对色彩、图形、光影、立体层次和数码特效的运用都有精细的个人癖好。
通过先进的高速摄影,大量的超慢镜头为观众的眼球提供了更加精细,更加解构的番茄汁暴力成像效果。
此外,导演似乎对高空坠楼亦有癖好,并用慢镜将本惨不忍睹的坠亡场面变成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3D《特警判官》同档还有《霍比特人》高压,另还有刚为安妮海瑟薇夺取奥斯卡最佳女配的《悲惨世界》和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劫案迷云》两部进口片堵截,超慢镜头的番茄汁美学成了该片突出重围的唯一法器。
看完回来的路上就跟死党说一定要去豆瓣看看评价,没想到回来一看分还挺高,看了介绍才知道是个改编片,很流弊的样子。
这样看来我的欣赏水平确实不高,这电影之前没听过,我们在逛街实在无聊打发时间去的,而且还是开演十几分钟后进去的,而且还是很烂的放映厅……也许带着这些因素吧,不喜欢啊,除了读心女挺喜欢的,剩下的都不喜欢,男判官dredd的性格恰恰是我最不喜欢的那种,酷劲没感觉出来,后期坏判官进去我还要浪费不多的脑细胞去分辨谁是谁。
那个女反派头子化妆一眼就看出是贴的疤,男的那个疤还好点不明显。
后来死的镜头感觉略漫长啊,坠个楼演那么久。
还感觉好多地方没交代完的样子,看了三分之一还觉得无敌烂,后面好点了但还是一般般,粉丝请无视我。
再加一句国产翻译不管是片名还是内容都很蛋疼啊,太扣分了国语翻译。
总之欣赏无能,放映厅没几个人,后排右方一对男女一直叨叨叨,差点就上演爱情动作片了,后来女的把鞋子都脱了把脚丫子搭到前面【我擦……观影经历不算顺利,不过15块钱的3D票还想咋样呢是吧。
本来想给两星的,想想客观因素不算的话,加上金发女美貌,三星吧。
2012年,科幻犯罪惊悚动作电影《特警判官 | Dredd》虽然是翻拍的版本,不是史泰龙了,不过这两个人我还是挺喜欢的说,女主不带头盔纯属是为了臭美 - - 因为男主带了头盔,,我根本看不出是谁演的。。
真是的非常的奉献啊。
海报很像蝙蝠侠或者是夜魔侠,一种非常想让人看下去的感觉呢。。
不错不错。。
末世背景,虽然格局就在一个楼里,但是这种朋克风我还是非常喜欢的说,确实够R ,虽然现在看起来也许枪战不够刺激,但是已经算不错了 效果拔群,还有种浓浓的机器战警的感觉,却没有了机器战警的那种束缚感,这里就是干。。
剧情还算达标,只有坏人够坏,打起来才有感觉,虽然还有有些小BUG倒是无伤大雅。
可以接受。
慢镜头下的感觉还是挺炫酷的说。。
嗯嗯。。
非常可以。
我是判官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新美女判官的诞生。
看了很多这种类型的电影,今天可算让我找到部可以畅快吐槽的了。
我想此片导演一定是拍音乐mv出身的,整整才90几分钟的影片里,慢镜头足足有五六次,以反派女主出来最甚,一条美臂从水中轻轻划出,荡漾起绚烂的水花,慢镜头拉长,同时伴着轻快萎靡的音乐,旁边一男性小弟无动于衷、表情冷峻,我觉得这可能是个难对付的主儿,美女沐于侧而色不变。
画面切到女反派身上,一头邋里邋遢的短碎发,脸上一人字型刀疤,沐浴过后,一身简洁打底裤、大背心、外套半截袖三件套,目测连吊带都没有。
你是春哥最忠诚的信奉者。
我知道之前直愣愣盯着女反派的小弟为什么丝毫没反应了。
被超级警探抓住的小黑哥是要有多淡定啊,整个被羁押的过程里,就这样心安理得的坐以待毙。
唯一反抗时就是挑逗金发女,yy还被人读心了,小黑哥可以把他的故事发糗百上的。
其实我建议yy那处是可以允许慢镜头的。
超级战警全程都没露出个脸来,甚至剧照上都是戴着帽盔,是要有多见不得人,还是只是因为他的嘴长的像史大爷。
我觉得全片值得一赞当属超级战警对金发女说把武器调成静音模式,这是个不错并且易于实现的点子,还可以把武器调成振动模式,金发美女懂得,还可以响铃模式,每次发出子弹的同时播放持枪者喜欢的歌曲,舒缓压力,提神不伤身。
最后我想说,影片中有超慢这样的毒品,那么看之前我希望能有幸吃到超快这样的药,这样的话,电影我9分钟就可以看完了。
15年11月底《特警判官》这部作品貌似是从漫画改编的,然后颇为有趣的是这部作品应该在八十年代时,由史泰龙完成过一次电影改编拍摄——话说也正因此,我长期会拿它与《机械战警》弄混,毕竟都是八十年代的牛逼作品,又兼有强悍的蒙面主角这一元素。
和前一版不同的是,老一版的,由世界明星史泰龙扮演的特警判官是会漏出脸来的,然后这一版,由“洛汗骑士”卡尔厄本演的,那就是从头到尾没有露出过一次脸了——不过这反倒显得正确一些,毕竟尊重原著,更何况,不露脸的主角反倒更有一些强悍冷酷的意味。
不过说句实在话,起码老版本应该还算是一部独立的作品,而目前这一部,我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部发生在未来的《突袭》。
所谓《突袭》,是一部印度尼西亚的犯罪动作片,这一部作品可谓相当有名:重点不在于剧情、画面、镜头语言或者是于电影业有什么伟大贡献,它只是因为其高强度的动作设计,卖力的武行们,极其出色的空间调度让所有观影者都爽了一把大的。
《突袭》讲述了一帮新手警察跑去剿灭一伙武装黑帮,结果一进去就被血虐,被杀的只剩下一两个时,却突然爆发,联手匪帮反水仔,打爆黑帮枪手、打手,当场击杀匪首,拿下我方叛徒的故事。
而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奉献给我们的经典动作场面却相当多,甚至于值得未来相当数量的动作片加以学习借鉴模仿抄袭:其中相当著名的一场,即在住宅楼的天井一侧,匪帮们居高临下,手持重武器对另一侧的警察扫射的场面——整个场面呈现的效果颇为激烈,这不仅仅是关于枪械与屠杀元素的加入,更是由于场面设计出色,枪击位置与掩体等现场情况的特殊,使警察在反击、撤退、躲避等问题上进退两难,乃至于在相当短的一场动作戏中亦构成了足够强烈的戏剧冲突...话说,我BB了这么多,如果你曾经看过《新特警判官》,那么只看文字,或者应该也有所察觉:是的,这部电影貌似完完整整地抄袭了“天井枪击”的这一动作桥段。
可能不同的地方,除开使用的转轮机炮而不必居高临下,那就只有判官们只需考虑逃跑,而不需考虑反击与撤退。
而抛开这个场面来看,全片的所有的动作设计也都像是在模仿,而唯一独立设计的,大概只剩下制药车间的枪战:不过,一不给场面全景,二又雷声大雨点小,三你还不如《代号47》,这岂非在开我玩笑?
其实不仅仅“天井射击”,《新特警判官》的整个故事也与《突袭》相似颇深:老手带新手进住宅楼抓人,前期有点被围捕的倾向,后期吊打全场。
当然,由于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所以老手判官其实从头开始就打爆“着”全场。
不过,既然是美式英雄主义,强调着对于主角个体的描述,那么为毛这个蒙面壮汉的角色特征如此不鲜明?
我们甚至于只能知道他是个坚守正义与法律的暴力执法人员这一身份而已。
我相信关于角色表现的问题,必然是剧本上的缺失:其实缺失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
好莱坞的编剧法则中明确提及的两点忌讳,为“你的主人公塑造的不对”与“不能让你的角色做蠢事”。
而本片的确全部犯了,前一点关于卡尔厄本的判官主角Dread已经提及,女主角的设定我没注意,毕竟因为美,但反派Ma-Ma,我也不清楚为毛明明是大Boss,整个角色的气质却显示被老大保养的小三,分明难以感觉到她对整个黑帮的控制力。
关于“做蠢事”的后一点,说句实在话,无论是犯罪分子,还是执法者,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不像是在完成一次暴力行动,而是仅仅在装逼或卖萌,比方说该上的时候不上,该开枪时候不开,明明角色在眼前,却仿佛是只大聋瞎等等。
其实忽略细节,这部作品的故事大背景我应该是相当喜爱的:未来、核辐射、环境崩溃、蜗居城市、巨型建筑、犯罪盛行、暴力执法者。
超能力...不过整部电影的剧情主线,却其实和这些设定没什么关系,永远都只有男主角与女主角在楼里爬来爬去,外面广阔的世界观丝毫没能呈现——话说,如果角色的爬楼,能把这一栋数百层、数公里高的巨型建筑的特征表现出来倒也罢,但可惜我仿佛只觉得这里还是《突袭》里的12层住宅公寓。
整部作品的所有问题,最终呈现的效果,貌似变成了一部Cult片:只不过Cult片理应有的恶趣味,貌似只是导演犯了无数错误的综合产物,而不是电影人自己的思想表达,这样要我对这一部Cult予以承认,我只能说抱歉了。
略去高呼人类正义和平的 大喊新时代需要和谐的无聊对话用枪和子弹去告诫犯罪团伙什么是我们不应当做的judges做的很好i am the law特殊时期需要有特殊政策无法用语言谈判去解决人们内心的黑暗和贪婪 那就用血和脑浆去告诉你什么是你需要遵守的东西这就是纯粹的动作片 和政治 逻辑 深度 情感 文化 都搭不上边的 看着令人觉得过瘾的 我觉得这样就成功了。
多次慢镜头的使用 暴力美学的完美诠释 当然 从不摘下头盔的男主也很抢眼以上。
原以为是18年前史泰龙那部《特警判官》的翻拍之作,后来发现不是。
话说当年史爷爷的《特警判官》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里头还有陈冲),史爷爷身穿机械战甲,不动声色(后来才知道史爷爷不幸患上了面瘫)的一句“I’m the Law”简直酷毙了——话说那时还不懂“酷”(cool)这词,就知道过瘾,跟录像厅里的港片不一样。
《新特警判官》延续了老版《特警判官》的基本设定,人物也如出一辙,老版中史泰龙被人诬陷,被迫与罗伯·施耐德饰演的小混混罪犯为伍,一路上闹出了不少笑话,《新特警判官》中,外形跟史泰龙一样的卡尔·厄本(自始至终穿着铠甲,戴着头盔,压根看不出面相)也有了一个搭档,就是个有心灵感应特异功能的变种美女,这位美女连警校的结业考试都没有通过,上司派她跟厄本搭档,也有考验的意思——由此来看,《新特警判官》倒是非常类似丹泽尔·华盛顿《训练日》的叙事结构,老警察带新菜鸟,一路杀伐,拷问着法律正义的底线。
《新特警判官》的故事还是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城市,只是由于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飞速扩张,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一般的执法部门已经无法胜任,这时,城里的官员们特意成立了一个名为“判官”的组织,这些“判官”火力强劲,在城市里逡巡游弋,既有侦查权、逮捕权,同时也兼有审判的权力,可以当场宣布罪犯的罪名和判决,并立即执行——熟悉东亚某些国家政治体制的朋友,对这一组织想必不会陌生,特别是在“严打”期间,这些现实的“判官”合署办公,取人性命,效率极高,一句“代表人民枪毙你”看过某国老电影的朋友想必都不会陌生。
“判官”带着变种美女接受了一个肃清大楼黑帮的任务,这栋200层的大楼里,盘踞着一个由从良妓女带领的黑帮组织,他们以贩卖“特慢”攫取巨额利润——“特慢”是一种成瘾的神经药物,服食的人会出现幻觉,觉得时间陡然变慢,一切的节奏都降了下来——相信看过《李献计历险记》的朋友都忘不了“差时症”的设定,这就跟“特慢”的药效是一个意思,在当代都市里,总有一群像叶子一样飞的飞行员在活动,“特慢”正是飞行员的必备药品,只有服食了“特慢”以后,飞行员才飞得起来。
于是,“判官”带着变种美女(特异功能变了,外表没变)一路杀将进去,打怪的模式跟印尼电影《突袭》很像,乒乓轰隆,爱这种风格的朋友自然会大呼过瘾,当然,不喜欢的朋友在巨大的噪音中也能睡着。
《新特警判官》充满了MV风格、血浆画面和意淫的色情,节奏就像一部摇滚音乐电影,年轻人要过个瘾,完全可以从《新特警判官》里找到。
美国人真的很幸福,他们居然能幻想未来的世界里有“判官”式的强力组织,看来他们真是在民主政体的温室里呆的太久了,根本不知道这个组织一旦出现,威力会有多大——“特慢”药品和黑社会什么的,都弱爆鸟。
特别想知道,男主角是谁……根本认不出来……
肮脏,炫目,迷幻,血浆满屏的爽片,卡尔厄本就算裹的严严实实只露个嘴也特么性感到没边……女主像个可爱的男孩子,太后真的很像风韵犹存的妓女啊= = 次奥,好想亲亲他的头罩啊_(:з」∠)_
不开玩笑,作为一个重制片,这个比同期的total recall好多了,傻酷傻酷的。头盔比女主角还漂亮。另外,我觉得挑剔这部电影剧本低智,指望来点儿对司法的反思的人太好玩儿了。我特别想知道他们吃快餐的时候会挑剔点儿什么。
科技版《突袭》
不就是涅茧利的超人药么……
无聊的可以。。
终结者带了一个雷达演了部[突袭]续集,三星半与四星之间徘徊不定
场景效果十足,血腥暴力小心脏有点冲击
好多慢镜头。
科幻版《突袭》,巨型大楼的设定不错,金发软妹是我看下去的唯一动力,大量借题发挥的扯淡慢镜头几乎毁了这部电影。谁告诉我瑟太后最后咋的就没引爆炸弹?
雷霆滚滚,音乐过瘾
还不如去看奥特曼
只露个嘴,男猪脚悲剧啊
正是因为角色特脸谱化剧情特简单才显得酷, 比某些想玩点深度又弄巧成拙两边不搭的片子强多了.
下巴性感的男主角我也可以演。BY THE WAY这个背景故事如司法和乌托邦的很有深度的题材却被狮门拍成简单的暴力CULT片,可惜。
剧情简单粗暴,人物脸谱化。很多细节无法自圆其说。反派气场很足但是结局好仓促!总之很坑爹!
游戏好玩儿~,满星通关~!
有幸能以这部屎一样的烂片结束2013年
蛮爽。。就是慢镜头不怎么喜欢。。
暴力但不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