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爱乐之城

La La Land,星声梦里人(港),乐来越爱你(台),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主演:瑞恩·高斯林,艾玛·斯通,约翰·传奇,罗丝玛丽·德薇特,芬·维特洛克,杰西卡·罗德,水野索诺娅,考莉·埃尔南德斯,J·K·西蒙斯,汤姆·艾弗瑞特·斯科特,米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爱乐之城》剧照

爱乐之城 剧照 NO.1爱乐之城 剧照 NO.2爱乐之城 剧照 NO.3爱乐之城 剧照 NO.4爱乐之城 剧照 NO.5爱乐之城 剧照 NO.6爱乐之城 剧照 NO.13爱乐之城 剧照 NO.14爱乐之城 剧照 NO.15爱乐之城 剧照 NO.16爱乐之城 剧照 NO.17爱乐之城 剧照 NO.18爱乐之城 剧照 NO.19爱乐之城 剧照 NO.20

《爱乐之城》剧情介绍

爱乐之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米娅(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渴望成为一名演员,但至今她仍旧只是片场咖啡厅里的一名平凡的咖啡师,尽管不停的参加着大大小小的试镜,但米娅收获的只有失败。某日,在一场派对之中,米娅邂逅了名为塞巴斯汀(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的男子,起初两人之间产生了小小的矛盾,但很快,米娅便被塞巴斯汀身上闪耀的才华以及他对爵士乐的纯粹追求所吸引,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 在塞巴斯汀的鼓励下,米娅辞掉了咖啡厅的工作,专心为自己写起了剧本,与此同时,塞巴斯汀为了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开始演奏自己并不喜欢的现代爵士乐,没想到一炮而红。随着时间的推移,努力追求梦想的两人,彼此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在理想和感情之间,他们必须做出选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女子监狱第七季铁血英雄最后的构想本尼迪特天才秘社第二季魔幻都市第一季大清风云最终联赛疙瘩爷爷招摇狂热郁金香极速风云梅艳芳结束,开始我们的幸福时光夜班司机查莉成长日记第四季逃离现场时间代码我的第一先生情宿非法入侵爸爸做的早餐逆天侠盗团:百盗之局卡姆依外传仙女与骗子约定〜第16年的真相〜女鬼爱上尸神爱傻瓜黄石第三季

《爱乐之城》长篇影评

 1 ) 精心包装的陈词滥调

看这部电影之前,一位女性朋友忠告我带上纸巾,免得哭鼻子时没纸。

结果,这包纸巾根本就没开封。

我期待这部高分电影带来一个惊喜,结果拆开音乐剧的包装,只看到一出彻头彻尾的陈词滥调。

我能理解为什么朋友喜欢这部电影。

电影的男女主角都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想着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洛杉矶赢得世界的关注。

相似的心境让两人坠入爱河。

当事业开始起飞时,男女主角又不得不各奔东西。

中国观众早已熟悉类似的主题,比如“北漂”。

不少观众可能正经历类似的遭遇:胸怀梦想而生活拮据,充满热情却不被人理解。

看到男主角被亲人质疑时,我们都想冲着屏幕喊:走开,别管我们年轻人的事!

生活出现巨大的裂缝,这本是吹起激昂号角的时候,男女主角的应对却一点也不主动。

男主角莫名其妙地加入到一个成功的乐队,放弃自己对爵士乐的坚持,获得经济上的成功。

他最终靠着乐队的收入开了自己梦想的爵士乐吧,但在我眼中,这一成功充满了讽刺的味道。

如果说男主角的成功还能起到点反省作用的话,女主角的奋斗简直玛丽苏到家。

她之前的面试毫不成功,社交中也清高自傲,创作的话剧恶评如潮。

当然,剧本不敢随意枪毙女主角,所以还是生硬地安排一个星探“发现”女主角的才能,给了女主角一个面试的机会。

面试的题目是讲一个故事。

女主角思忖良久,开始讲:我的阿姨跳进了塞纳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女主角接下来絮叨了一堆关于梦想的大道理,似乎所谓的梦想就是做跳入塞纳河这样常人不做的事情。

但没关系,电影里的女主角还是因此获得机会,并成为大明星。

整个电影就像女主角讲的故事一样,看起来饱含深情,细想起来却没什么道理。

男女主角的爱情也是如此。

两个“北漂”的爱情故事,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题材。

电影中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最初爱上我,或许是因为我那时的落魄,能让你对自己的感受好一些”。

我当时以为电影会以此为契机,探索更深刻的面包与爱情的道理,没想到电影接着在世俗故事里无法自拔,再不愿深入讨论。

电影的最后,女主角成为大明星,和丈夫一起来到男主角的爵士酒吧。

男女主角幻想着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这原本是升华电影主题的一个好机会。

可惜的是,幻想的生活中,两人的爱情继续依然要建立在物质成功之上。

似乎除了成功,生活再没有其他可能。

如果我是剧作家,我大概会把幻想的桥段换做两人在贫贱生活中相濡以沫。

毕竟,那才能衬托出所谓成功的本质。

但导演一定不想这样。

他想要的,大概只是载歌载舞的励志MV。

 2 ) 为神马获奖无数的竟是超级无敌大烂片!

极地晴天抹茶馆之茶语一句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 - 本片男女主(Of course not! - 看完没好气的本熊)没错,我就是来吐槽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大包大揽横扫全球各个电影节各个奖项的特别著名的《La La Land》,国内片名《爱乐之城》,香港片名《星声梦里人》,台湾片名《乐来越爱你》(一定要让港澳台三地的可爱观众都知道这部片子有多烂)!

内神马,说到底这个片儿到底骗到了多少眼球及奖项呢?

来,带你xx带你飞:到目前为止一共获得了217项提名里的147项!

于是你马上可以去炫耀你是专家了!

然而(转折再生硬也要咬牙转啊),书袋掉完了,二话不说,先上本熊刚看完时在圈里的短评,一言以蔽之:“无法理解这片为啥横扫各个奖项:立意肤浅,情节虚假,老梗用烂,一言不合就唱歌,7月两地就分手,最后还来yy遗憾加潜规则,都是套路!

看了后悔一年,奥斯卡啊啊啊啊!

”—— 智商和情商均受到一万点伤害的 熊所以通过最后这四个啊啊啊啊字,你体会到一个资深影迷对于本届奥斯卡如此误导浪费了无数心地善良心存良知的人们每人华丽丽128分钟的无限恶意了吗?!

好了,下面开始正经地数落数落本片到底有多差【认真脸】!

本片有三大卖点:1. 梦想,2. 爱情, 3. 音乐。

下面(毒舌)娓娓道来:1. 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林奕华说:“此片是给loser看的励志片。

”简直不能同意更多啊!

女主从小就在阿姨的带领下“不务正业”,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老电影,台词倒背如流,也觉得自己想要成为嘉宝一样的大明星。

她在摄影场的咖啡馆里找了份服务员的工作,只为了更接近她的梦想一些。

好吧,这都ok。

然而一开始那个女明星进来,只给背影和周围群众的张大嘴巴惊讶万分的艳羡表情,以及坚持要自己给钱买咖啡(这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我就无语了,我已经提前太早看到了导演要在最后女主也出名以后给安排一个一模一样如假包换的镜头,专门照背影的曼妙曲线。

come on,这是电影棚里的咖啡店,有几种可能:1,明星牌子很大,每天都是要助理来买咖啡,所以人民群众平时在这里一般见不到她,那今天她为啥让助理在门外自己进来呢,纯炫耀新裙子新高跟鞋?

2,如果明星们每天都来,在这里喝咖啡的人民群众早该习以为常了吧,会那么惊讶那么嗨吗。

从这个镜头开始,就注定了本片就是一部因为不合时宜的过分渲染而让观众时时出戏的悲剧!

她新晋男友(男主)拼了命劝她说你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啊亲,试镜没人要?

没关系,自己写剧本啊!

你小的时候不是写过一部获了奖的剧本吗?

在如此的坚决教唆下,女主毅然辞去工作,全职在家写剧本,准备自掏腰包演出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这都ok,哪部梦想电影里没有狗血呢?

然而这部也太出格了。。。

男主你都没有认真看过女主演戏,你确定她有出名有当演员的天赋吗?

世界上想当演员的人太多了,真正有多少人是才华横溢的呢?

就在女主经受着精神和经济的折磨的时候,男主自己去参加了一个原来最看不上的同学组织的流行乐团,他毅然放弃了自己要开一个纯粹的爵士乐俱乐部的梦想,去当了一个站在舞台上似笑非笑的键盘手。

这种选择,说是为了名声,为了金钱,为了台下女生的尖叫,为了成功,为了虚荣,都算了。

然而他在很久没回家之后终于出现,面对女主认真的“你的梦想呢”的质问,说,我这么委屈就全,全是为了你啊!

矮马,一口盐汽水!

这就是把人骗上不归路,自己跑了去出名,回过头还得瑟说,亲,我是为了你好啊!

但没有关系,本片最牛的地方就在于为了情节,可以不惜一切,毫无逻辑,大肆渲染!

女主自己的戏在落寞中草草收场,而男主并没有如约到场,如此悲惨,如此凄凉。

然而为了情节需要,非说那天有一个知名大导演默默地坐在观众寥寥的到现场,从头到尾耐心地看完了她的演出,而且被感动的一塌糊涂,然后现场还不找她,非要过了恩天再通知男主,要男主去告诉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试镜,你一定要来哦亲,这是改变你未来命运的邀请哦亲。

如果她演的这么好,为什么连一个戏里的镜头或片段都没给,观众实在按捺不住,想要知道为什么女主运气可以突然这么好啊啊啊啊。

2. 爱情还是要有,万一寂寞了呢?

女主在跟男主大吵一架以后,默默地离开了,回家疗伤。

男主在接到大导演电话以后,默默地驱车恩万里来到了女主的家乡。

女主说,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男主说,你说过你家对面是图书馆。。。

我又晕了,对面是图书馆的房子多了去了好吗。

一个城市里就有恩个图书馆啊啊啊啊。。。

按你胃,女主被男主说服,又鼓起勇气回去参加试镜。

果不其然,她通过突然地傻傻地唱很蹩脚的歌,毫无悬念地得到了此角色。

那么问题来了,此片要去巴黎拍摄7个月,男主又要留在美国参加乐队的没完没了的巡演。

肿么办呢?

只好分手!

俩人坐在相恋时的老地方,如此浪漫,可以看见洛杉矶整个城的夜景的公园长椅上,泪眼涟涟地说,我们分手吧。

然而我又晕了,明明他们俩此时还是很相爱啊?

戏已至此,情到深处,女主已经在男主的鼓励和帮助下真正地要开始自己的梦想了,这样不应该是俩人越爱越深的重点段落吗?

为什么分手?

1.因为要两地7个月太久了,常人无法忍受(那么我没有任何评论了);2. 因为之前大吵了一架,互相伤害到无法愈合(小情侣吵架再正常不过了啊);3. 因为女主新人生要开始了,不能带着男主这样的感情包袱(我实在想不出别的了,你也看出来了)。。。

最后,如所有观众所心知肚明一早知道要怎么演的一样,女主大红大紫以后,默默地嫁给了第一部戏的大导演,住进了比华利山的豪宅,有一个可爱的孩子。

两人住在同一个城市,却从未遇见。

甚至是男主追求梦想终于开张的俱乐部,完全照搬女主当年建议的名字和图标而且出了名,同城终于有了一个如此高格调的女主号称因为男主爱上的爵士乐的聚会地方,女主竟然毫不知情。。。

我再次华丽晕倒,如果这是发生在200年以前,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推特没有脸书没有发生了什么,男女主联络感情主要靠信件和见面,那还算说的过去,女主去了巴黎,虽然二人爱意浓浓,但是遥远的距离使他们从此失联,多年后才能凭缘分偶遇。

come on,这是信息时代了!

而且导演啊你安排他俩最后也算是爱意浓浓地和平分手,至于删号码拉黑不联系吗?

她收不到他的消息吗?

她回国以后再没有找过他吗,他也没找过她叙叙旧吗?

即使是联系旧友,分享一下梦想的喜悦?

特别是那个帮助你实现梦想的人啊!

导演啊你非要安排他们春夏秋冬爱满全城的那么浪漫,然后怎么一下就拉黑失联,形同路人。

分手的时候说的也是含情脉脉地"亲,我会永远爱你”,这样重要的一个人就无缘无故地彻彻底底地在生活里消失了?!

这都算了,导演你为了安排久别重逢简直费尽了心机。

男主看到了女主到场,马上屁颠屁颠地自弹一曲相恋曲目,然后用长达五分钟的各种飞天跳舞神马的镜头开始yy如果自己和女主在一起,生活将是多么滴幸福巴拉巴拉巴拉。

好么,说你是loser,你就喘啊!

那么那么爱,就去追啊!

光自己在那儿yy有神马用,而且这么些年都在干啥。。。

你难道不懂以你这种渲染出来的情感基础,秒杀大导演啊。。。

所以苦苦思考原因无果,我才万般无奈在短评里写到了潜规则,你懂的。

最关键女主听了也是眼含热泪,立马受不了了拉着云里雾里毫不知情的老公要走。

come on!

既然这么爱,我早就说了你俩没有分手的基础,硬分了就算了,可以复合啊!

人生里全是套路,没有真情,这么委屈自己,真的好吗。

名义婚姻和真正爱情摆在眼前,女主还是毅然选择了自己的傻老公,放弃了帅的不要不要的真爱,这到底是为神马。

放弃就算了,还非要留下一个勾人的眼神儿给可怜的男主,你咋不上天啊!

3. 音乐还是要有,万一入戏了呢?

本片音乐每次一出现,就无比出戏。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一部好的音乐剧,音乐是和电影里配合得天衣无缝的,神来之笔,万分自然,起到了升华主题,深化情感的重要作用,美到无可替代。

这部戏就完全相反。

好不容易看进去了一下下,男主女主华丽丽地突然开始在任何不适合的场景唱起歌跳起舞来,简直让人瞬间出戏!

爱情开始在堵车的高速路上,车主司机大合唱,那叫一个热闹的全世界人民联欢,洛杉矶春晚开场歌舞啊!

然后在夜色朦胧的小山坡上,明明没有任何火花,男女主非要热情高歌,尽情共舞(就是海报的招牌动作),跳完了又继续说话,那叫一个尴尬症!

后面还有上面提到的,女主在试镜时突然开始凄惨地唱歌,我真的不知道她为何被选中,她真的有前面的试镜导演提到的,表演用力过猛的问题(参见《华尔街之狼》里的小李子)。

最后男主尽情yy和女主幸福生活的时候,还要义无反顾地毁了本片唯一一首还过得去的主题曲《City of stars》,至此,我是彻彻底底晕倒了,一个大写的服字送给你,亲爱的导演。

此片竟然!

超越了《泰坦尼克》当年勇夺13项奥斯卡提名的记录,成为史上提名第一片,我真是无法理解。

评审们啊,你们是没有看过好的音乐轻喜剧剧情片吗。

远的不说,近的2013年的《Begin Again》(从音乐再开始)真的比这一部强了不知道几条街好吧。。。

(影评请点击“阅读原文”)总之,我被彻底打败了,此片是我近些年看过的最烂影片,没有之一,包括今年国产贺岁烂片们。。。

此片的烂梗还包括但不限于:在电影院里牵手加初吻,在天文馆里看星星,女主逃掉无聊应酬去赴约,等等烂俗情节。

敬请注意不要随意模仿,这是要吃大亏的,模仿也要走点儿心啊,真不是我说你。

最后好心好意温馨提醒一句,此片非常有心机地选择情人节当日在国内上映,这是图嘛昭然若揭。

情侣们,男盆友们,女盆友们,准男盆友们,准女盆友们,在此郑重奉劝你们不要拿自己的感情开玩笑,千万不要约会去看此片!

为神马?

这不是太明显了吗?!

你是真爱吗?

当然是!

对不起,本片的结局是:真爱给我让位,潜规则上位!

你是潜规则吗?

好吧,你去看吧!

—— 森森苦于吐槽和毒舌功力不够的 熊【2017奥斯卡系列】即将陆续推出多篇精彩好文,不容错过!

喜欢文章的友可以关注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极地晴天抹茶馆”(polar_matcha_house)

 3 ) 主题歌”City of Stars”伴奏和弦的重要性

爱乐之城主题曲《繁星之城》完整版 City of Stars - La La Land 《爱乐之城》(La La Land)主打歌City of Stars(繁星之城)很好听,感动全世界,看完片子十个人有八个大脑自动单曲循环。

这首歌前两句很有意思,拿钢琴谱比划一下看看:

先看独唱声部,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旋律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听上去的感觉不一样,前面一句的感觉是旋律发展不下去了,只能重新开始;第二句的感觉是豁然开朗,旋律有了继续的发展可能。

为什么会有这种听感?

因为两句旋律的伴奏和弦不一样。

大家小学都上过音乐课,都知道哆来咪发馊拉稀。

除了Do、Re、Mi、Fa、Sol、La、Si以外,还有一种音级(scale)命名法叫做:主音(tonic)、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音(dominant)、下中音(submediant)、下主音(subtonic)。

这个命名法的思路很清晰: 首先,音阶里最重要的Do被命名为主音;然后,往上数五度是重要地位差不多的Sol,被命名为属音,Do往下数五度的Fa被命名为下属音。

主音和属音正中间的Mi被命名为中音,主音和下属音正中间的La被命名为下中音。

最后还有主音上下两个音,被命名为上主音和下主音。

所以,主音和属音相当于音阶的两根顶梁柱,这两个音一起出现,稳定性(stability)非常高,稳定性意味着结束感,意味着一段乐句“被解决”(resolved)。

City of Stars第一句红框里的两个音是D3和A4,这是d小调里的主音和属音,顶梁柱都出来了,乐句发展不下去了;第二句红框里,高音区仍然是A4,但是伴奏部分变成了F3,这是F大调的主音和中音,这个组合不太稳定,听感上还需要继续发展,转到稳定的音程上再结束。

利用同样原理创造类似听感的还有王菲的老歌《当时的月亮》。

再拿钢琴谱比划一下看看:

和City of Stars不同的是,《当时的月亮》两段乐句都在D大调上。

第一句红色圆圈所指的4个音组成了以E3为根音的上主音七和弦(supertonic 7th chord),七和弦不稳定,需要转到三和弦;第二句红色圆圈所指的3个音组成了以A2为根音的属音三和弦。

所以两段乐句独唱部分完全一样,但是因为伴奏部分使用了“上主七-属三”的套路,听感马上就不一样了。

当然,属三仍然属于没被完全解决的和弦,下一步的解决是主三,乐句以最稳定的主音三和弦结束。

据统计,上主七是使用频率仅次于属七的七和弦,“上主七-属三-主三”是使用频率仅次于“属七-主三”的作曲套路,不知是真是假,姑妄听之,反正作曲家手上玩的这种套路太多了。

看电影听音乐我从来不排斥套路,因为一切皆套路。

 4 ) 北京爱情故事之二人转之城

生于河北燕郊的农村女孩小燕唱歌跑调舞技拙劣,但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明星梦高中未读完就辍学前往北影趴活儿。

为了节省房租只能住在沙河的群租屋,每天早晨坐一个小时的公交到北影。

期间为了补贴家用,下午在附近的沙县小吃做服务员,晚间在后海卖气球。

2010年冬,在卖气球时被神秘歌声所吸引,由此结识了在后海酒吧走穴的北漂歌手奋强。

奋强毕业于大城市铁岭的莲花沟音乐专修学校二人转专业,致力于组建民间艺术团,复兴二人转。

奈何生不逢时,追求梦想之路磨难重重,穷困潦倒,只能在酒吧驻唱爆款恶俗民谣《董小姐》以求生存。

某日,出于对靡靡之音的厌恶,对二人转的坚持,以及对残忍现实的控诉,他一时激动,唱起了著名民间艺术家尼古拉斯赵四老师的传统曲目《一男泡四女》。

由于歌曲与小清新氛围的混搭失败,奋强被炒了鱿鱼,但是美妙的歌声成功吸引了气球女孩小燕的注意,二人由此结识。

在被奋强普及了二人转的艺术价值之后,小燕逐渐爱上了这项民间艺术;两个人也冲破重重阻碍确定了关系,在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彼此鼓励。

很快,奋强的事业取得了进展,同村发小小鹏邀请他组建艺术团。

虽然两个人在对艺术的理解上有偏差——奋强追求纯粹的二人转而小鹏希望将二人转与重金属结合,他们的合作还是迸发了火花,成立了新兴乡村重金属乐队“二手菊花”,并成功产出了第一支群众喜闻乐见的爆款新二人转单曲《只泡一个好》。

然而小燕对这支乐队这首歌嗤之以鼻,认为菊花并没有体现出二人转的乡土之美;而奋强则认为小燕不希望自己成功,并且思想极端太清真。

二人之间就此生了嫌隙。

与此同时,国际著名张姓导演为筹拍新电影《榴莲树之恋》全国海选女主角。

由于该片将在榴莲产地三亚取景,小燕在面试时载歌载舞地以二人转风格讲述了“我姑妈在三亚花三万买了个天价榴莲但是她托我再给她捎一个”的故事,并成功感动导演落泪获得此角色。

在小燕前往三亚之际,出于对三亚娱乐业的(不)信任,奋强决定与小燕分手,支持她追求自己由外而内的突围事业,追求自己的梦想。

临别之时,奋强不忘提醒小燕:好消息是,现在东北人都在三亚炒房,你去了那儿仍然还能听到地道的二人转。

五年之后,2016年冬,已经走遍各地红毯的女星小燕跟着在三亚某盛宴结识的王姓富豪回到北京,出席新电影《白肚人》的首映。

无奈车堵在三环,只能下车步行,误入北太平庄附近的一个地下二人转剧场并与奋强重逢。

原来,五年之间,拜了著名民间艺术家山本老师为师的奋强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二人转艺术团,事业已小有起色。

多年之后重逢,小燕已经跟老王生了娃,奋强做了小老板,四目相对之中奋强又唱起了赵四老师的《一男泡四女 》。

在蜜汁歌声里,小燕发现自己原来真的喜欢听二人转,但是又舍不得这么多年自己吃香喝辣泡人被泡的人生,于是匆匆地说了一句,爱过,然后各奔东西,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了。

这一年,奋强在唱二人转,小燕在走毯,老王在包外围:但愿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0 Jan 2017

 5 ) 严肃影评#18:梦想,致敬,以及绚丽的爱乐之城 – 10/10

(1/18/2017:《爱乐之城》是我心目中毫无疑问的2016年最佳。

因此我后来又写了另外一篇更长的回顾影评,希望能把《爱乐之城》和2016联系起来,讨论这部电影对2016和影迷的意义,希望大家喜欢: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299938/)-

《爱乐之城》—— 纯粹而色彩斑斓的美好音乐剧这个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导演有能力吸引作为观众的我们进入他们梦中的那个充满个性的世界,让我们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为之着迷。

这也是我们热爱电影的原因,因为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我们可以逃离现实,仅仅沉浸在纯粹的快乐之中。

而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的新作《爱乐之城》,正是这么一部给人最纯粹的快乐,最色彩斑斓的希望,令人眼花缭乱,而又绚丽美好的作品。

《爱乐之城》在感受完《爆裂鼓手》那让人热血沸腾的疯狂后,相信成为沙泽勒这位新晋编剧型导演影迷的肯定不止我一个。

无论从作为编剧对角色的构造,或是作为导演对演员们演出的调度,还是对终场高潮部分那妙到毫颠的剪辑节奏感的掌控,《爆裂鼓手》都是那么让人惊讶的完美。

我们可以感受到年仅28岁的沙泽勒那应有的年轻创作人野心,却又被那与他年龄和经验(仅第二部长篇导演作品!

)都不相符的控制力所折服。

在我看来,《爆裂鼓手》在充满佳作的2014也是明显的最佳,甚至可以毫无疑问地被称为2010年以来最好的电影之一。

耀眼的创作才华,加上超出同年龄层创作人的掌控能力,不禁让我联想到中生代编剧型导演的代表人物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代表作《不羁夜》、《血色将至》、《大师》等等,均是电影界公认的传世佳作)。

《爆裂鼓手》之于年轻的沙泽勒,就如《不羁夜》之于26岁的安德森一样,是让世界第一次认识他们的扬名之作。

而这次沙泽勒为观众们带来的《爱乐之城》,则像极了安德森带着《不羁夜》的余威所奉上的《木兰花》。

不是说这两部电影的内容有多么的相像,毕竟要对比一部音乐剧和多线性叙事作品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没有《不羁夜》的成功,安德森也不可能会有那著名的无限预算来制作《木兰花》,更不可能创作出在他自己看来“将是我最好的作品”的集大成之作。

而如果《爆裂鼓手》没有那么深受观众喜爱,相信制片人们也不可能有信心让沙泽勒这个年轻人去执导《爱乐之城》这部他梦寐以求想制作的作品。

毕竟这可是观众们最不喜爱的音乐剧,而且更是没有任何原始素材的原创音乐剧。

看看几年前的《悲惨世界》吧,即便是有着小说以及百老汇歌舞剧的铺垫,却还是在最后的电影作品中有着各种的不尽人意。

更何况新晋导演要在一夜成名之后满足观众的期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天才如上面提到的安德森,纵然有着无限的资源也未能完美处理好成功过后紧接着的作品,而昙花一现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但在我看来,《爱乐之城》却能满足即便是最挑剔观众的期望。

炫彩,华美,令人感动,让人笑中带泪,这些都是对《爱乐之城》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词。

对音乐、浪漫和洛杉矶的情书当我们细数经典音乐剧时,很难想象竟然没有太多的作品能给观众展现洛杉矶的真正面貌。

我们当然可以说《雨中曲》中有着无数的好莱坞电影场景,但它却从来没有把南加州那些笼罩着山岭的朦胧天空和酷热阳光真正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然,它还缺少着比弗利山庄里那些豪宅中让人羡慕的游泳池,以及洛杉矶地区那臭名昭著的拥挤交通。

而这拥挤的交通,恰巧在《爱乐之城》的开场一幕中有所展现。

La La Land,这个并不为人熟知的洛杉矶别称,似乎给人一种奢华欢快的印象,这跟电影中以洛杉矶为舞台的歌唱和舞蹈相得益彰。

《爱乐之城》不仅是对过去经典音乐剧的致敬,也是对音乐和浪漫本身的赞美,更是对洛杉矶这座天使之城的情书。

《爱乐之城》讲述的是米娅(艾玛•斯通饰)以及塞巴斯蒂安(瑞安•高斯林饰)之间的爱情故事。

米娅在华纳兄弟摄影棚里的咖啡店工作,同时失意地参加着各种试镜,一心想完成自己成为好莱坞女演员的梦想。

在电影开端的其中一段歌舞中,我们看到她跟数不清的室友挤在公寓里生活。

她们想方设法说服身心俱疲的米娅去参加派对,那种在电影里看起来豪华却实则空洞无比的好莱坞派对。

但至少她在派对上遇到了被迫弹着无聊圣诞乐曲的钢琴师塞巴斯蒂安,一位追逐着被遗弃的爵士乐,立志要开属于自己的爵士乐吧的年轻人。

他不理上司(当然还是由那个JK西蒙斯饰)的意见,在派对的结尾弹奏了自己编写的歌曲,最终无奈被裁。

虽然当时失意的他对米娅的赞叹感到漠不关心,但他不知道的,却是这首歌曲不仅理所当然地吸引住了同是追梦者的米娅,更重要的是导致了这场将改变他们命运的邂逅。

当然,如果你所期待的是新颖独特的剧情,《爱乐之城》大概不会满足你。

“这两位事业上的失意者,抱怨着看似遥远的梦想互相鼓励,渐渐坠入爱河”,剧情确实就是这么发展的。

撇去爱情不说,追逐梦想,这大概是最能引起观众们共鸣的永恒主题了吧。

“洛杉矶充满着各种追梦的人们。

”沙泽勒这么说道。

而我们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从电影中感受到他对这些追梦人的赞颂。

但就是有着这么陈旧的剧情和主题,沙泽勒却一点都不忌讳在电影里穿插各种只会在音乐剧中出现的让人瞠目结舌的场面。

比如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在观看《无因的反叛》后偷偷走进洛杉矶地标之一的格里菲斯天文台,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幕违背物理定律,跳跃在星辰之中的舞蹈。

不习惯音乐剧的观众大概会挑刺这不合乎常理的一幕吧。

但音乐剧中又有什么是需要合乎常理的呢?

放下那些死板的逻辑吧,没有人会真的在大街上以歌唱代替正常对话来交流的,但音乐剧的这种形式却总能为观众们带来无尽的喜悦。

导演兼编剧达米安•沙泽勒以及饰演女主角的艾玛•斯通实际上,沙泽勒从来都是一位乐于借鉴前人的学徒。

在接受采访被问道是否需要在制作时为年轻人们对音乐剧的陌生而添加新意时,他这么说道:“经典的音乐剧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的简朴,是因为它们没有过多的剪辑,是因为它们在选择角色们开始歌唱的时机上那么的真诚。

试着不去强迫某一首歌曲的出现,而让电影中的角色的感情去决定什么时候他们需要音乐。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的音乐出现得恰到好处,而不是仅仅为了成为音乐剧而充满着各种过分的歌舞场景。

《爱乐之城》中还充斥着对过去辉煌一时的经典音乐剧的各种致敬,包括塞巴斯蒂安围绕灯柱那酷似《雨中曲》的场面。

但这当中不得不提的则是对已故法国新浪潮导演雅克•德米的偏爱。

或许沙泽勒对德米的崇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吧,比如他的处女作名为《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而盖伊和艾德林正是德米的音乐剧代表作《瑟堡的雨伞》中的男女主角名字。

而到了本作,沙泽勒更是把《瑟堡的雨伞》中那绚丽华美的色彩重新使用现代的方式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这当然还包括前文提到那备受瞩目由于塞车而导致的开场一幕,让人瞠目结舌的舞蹈编排以及扣人心弦的音乐迅速让观众进入这部音乐剧的世界,而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多次擦身而过的场景似乎也从一开始就预示着故事的走向。

但尽管电影中充斥着怀旧与致敬,我们却还是能在不同的小地方感受到原创的气息。

这在如今这个原创作品鲜见的时代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毕竟我已经记不得上一次非百老汇改编的原创音乐剧电影是什么时候了。

而跟上一部被大众所接受的音乐剧《悲惨世界》相比,或许《爱乐之城》更能打动我的地方正是它的原创性,以及那让观众们更能理解以及更有代入感的故事。

当然,还少不了沙泽勒对音乐,尤其是关于音乐的电影的热爱,因为这在画面上显露无遗。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乐之城》像极了昆汀的电影,充满着导演对某类型影片的热爱。

只不过昆汀有让人血脉偾张的枪支和血浆,而沙泽勒则为大家奉献迷人的音乐和歌舞罢了。

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间有着神奇而动人的化学效应但除了导演的天才之外,不得不提的当然还有斯通和高斯林的演出。

我们在《疯狂愚蠢的爱》里已经看到过他们两个充满化学效应的合作了,而这次他们的演出更是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像是感同身受一样关心着他们感情的走向,为他们呐喊,为他们落泪。

他们的关系是那么的甜蜜而又自然,我甚至觉得没有其他的明星能达到这种效果了。

而斯通,继《鸟人》那让人惊讶的精彩表演后,再次展现了过人的天赋。

尤其是她那双大得有点像漫画人物的眼睛,跟音乐剧的欢快和虚幻相得益彰,却又微妙地诉说着她的内心世界。

至于高斯林,在他复出后不仅还没有拍过一部让人失望的作品,更是挑战着各种不同的戏路。

继《大空头》和《耐斯侦探》成功的喜剧演出后,这次他又证明了作为半个音乐人出演音乐剧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没有了他们两个真诚而打动人心的演出,《爱乐之城》大概只会是一部以华丽的技术和风格让人赞叹的音乐剧罢了。

而尽管他们的歌声和舞姿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平,沙泽勒的镜头却也能像一个老道的舞伴般指引着他们在合适时翩翩起舞,让他们的表演看起来无懈可击。

美丽的制作与画面,相信影迷们会喜欢的对于为什么他如此深爱着音乐剧,沙泽勒是这么说的:“现在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大屏幕上看到希望和浪漫,需要看到一些只有电影才能做到的事。

而音乐剧作为梦境,作为我们梦的语言,作为一个可以用音乐表达自己,可以让感情违背现实规则的世界,在我看来是那么的简单而美好。

”而这种简单和美好,恰恰是我觉得《爱乐之城》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爱乐之城》或许不会是一部在电影历史上被称为杰作的作品,但在各种超级英雄片和续集横行的2016,它的原创性以及敢于冒险让人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则是它带给观众们恰到好处的纯粹欢乐。

你可能不喜欢音乐剧,但相信《爱乐之城》会让你忘记身边繁琐的事情,带着微笑走出电影院。

但如果你还是在犹豫是否要喜欢上这部电影,或许剧中的对话可以表达沙泽勒的心声吧。

“你不觉得这太怀旧了吗?

”米娅这么问道。

“这才是重点啊!

”塞巴斯蒂安如是回答。

“那如果人们不喜欢呢?

”“Fuck’ em(去他们的)!

”这么耿直而又才华横溢的沙泽勒,无论他下一部作品是什么,我都一定会继续捧场的。

毕竟如果他真的如开头所提的,像安德森一样将要成为这个世代最为耀眼的导演的话,相信他后面肯定会为大家奉上《血色将至》般的伟大作品的。

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6 ) 與夢想對立的只是現實嗎?

(本文同步獨家刊登於ViewMovie,如欲轉載請先詢問確認)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這位備受矚目的新人導編,近年遇上了一種有趣的「善意困境」。

意思即:觀眾往往會以一種自認善意來解讀他的片,將這些片的解釋朝向自己更想看見,通常也更善良的方向,令他聲勢大漲。

例如將《進擊的鼓手》(Whiplash)解讀為一位少年鼓手以苦學換來成就的勵志雞湯,或著將《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解讀為一齣男女主角因為追夢來到洛杉磯彼此相愛,最後又為了追夢而忍痛分開的夢碎故事。

這實在令人費解。

事實上,達米恩查澤雷恐怕是世上對夢想家最苛刻、與善良最無緣的一位電影人了。

他的電影全能在以一種不張揚但不隱諱的異音,來表達他極度偏激的生活剖面──對沒有才能者的否定,與非議。

《進擊的鼓手》便是如此。

這齣故事在勵志故事的線性皮相,屢屢暗示了悲劇的種子,暗示鼓手苦學換來的絕非成就,而是悲劇。

劇中從頭到尾都迴避了此人有無才能的描寫,他苦練的成果究竟是否有他自我感覺如此良好也從未有一位外人肯定,唯獨他的偏執、心魔、把得到老師點頭與公開演出當成藝術唯一成就的瘋狂,被無限放大了。

最後他學業事業雙失,假若又真無打擊才能,他的人生將會多麼悽慘,可想而知。

這種悲劇,何來一絲一毫的勵志成分?

《樂來越愛你》便是這份悲劇觀念的延續。

塞巴斯蒂安(Sebastian)跟米亞(Mia)無法在洛杉磯一舉成名,不止因為現實殘酷,更是因為他們沒有走紅的本錢──他們想做藝術,卻無才也無德。

賽巴斯蒂安成日抱怨人人對爵士樂缺乏認識的嘴臉,正是他對爵士聖地被頂讓給森巴小吃百般奚落近乎歧視的同一張臉;他不允許第一次光臨爵士樂現場的聽眾聽錯任何一個音符,卻容許自己在多次進出的住宅社區隨地按車喇叭只為叫醒一個有手機的女人。

米亞對同居人出入洛杉磯各大派對積極找尋事業合作的舉動不以為然,認為市儈,但當她獲邀影人飯局卻吃到一半為了私事直接站起來一句未說就走人,然後在理應保持敬意的戲院站在銀幕旁擋住所有觀眾視線來找一個有手機的男人。

這倆個人成日希冀全世界尊重他們在意的事物(爵士、表演),卻嚴重缺乏理解體會其他人的世界的雅量,性格大大缺陷。

而一如《進擊的鼓手》,賽巴斯蒂安的前友人辦樂團辦得風生水起卻直到有人出事才勉強找他頂替,米亞屢次試鏡不順而自編自演的舞台劇則乏人問津更無更無好評,這些安排都婉轉暗示了他們的表現並非自認的懷才不遇,而是沒有輝煌到足令外人容許這份缺陷。

然而,靠著與現實妥協,無才無德的人竟然成功了。

僅僅過了五年,塞巴斯蒂安(Sebastian)就有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私人酒吧,米亞就成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跨國明星,只因為他們捨棄了自我與因應自我而生的愛情。

這種安排,正是不該把《樂來越愛你》簡單區分為夢想/現實對立的俗論的原因,捨棄自我聽來如此罪惡,實則不然。

若用結尾那一顆「如夢一場」,與今年故事主題如出一轍、更同為三大影展開幕片的《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拿來比較便能明白,《咖啡愛情》詮釋的現實是時間推移,令眾人被放在自己不想安上的位置,人不變但立場會變,時光永遠無法回頭。

《樂來越愛你》卻不然,男女主角能獲得一輩子最渴望的成就,正正在於他們人變了,在五年的時間內砥礪出可上檯面的才能、亦或磨掉了自溺自以為的不敬惡習,甚至兩者皆是,來換得造就自己。

換言之,妥協現實讓他們成為各方面都更好的人,才能與品德都是。

只靠犧牲一場愛情的惆惆悵悵,就能換來這一切變化,還會自動變成更好的人?

這才是比美夢成真更大的童話,名為成人童話的童話。

與夢想對立的未必是現實,也可能是另一場夢。

「當掉你的褲子,保有你的思想。

」(瘂弦引詩),《樂來越愛你》將這層關係拉的更為必然,夢與現實的關係成了一座倆頭都是夢的蹺蹺板,男女主角捨棄了一端,另一端就會自動昇空,彷彿命運是能自己決定的,只要妥協就能萬事順利,即使無才無德也一樣。

當然,這一切也許只是巧合。

達米恩查澤雷仍然是鼓勵夢想的,也鼓勵人人追夢,不要把才能與否放在心上,《進擊的鼓手》與《樂來越愛你》中的異音,不過是陪襯而已。

然而,假若如此,則更大的悲劇便會姍姍來遲,因為整齣劇真正與觀眾身處的現實靠攏的只剩一件事,便是那些對爵士樂與電影業的悲鳴。

片中講得很白,爵士即將消音,除非它能轉型;電影確實正在失去活力,中資大舉進駐與老戲院的收場便是證明(這種觀點頗有爭議,不過順其片中氛圍,姑且提之)。

換言之,這不是一齣稱頌爵士不滅、電影不死的號角,這是一首輓歌,一次反動,如同開場那段發生在公路上的百人車陣舞,塞車越是苦悶,步伐就越想跳靈活;秋天越是死沉,讚頌夏天的歌聲就越是深沉。

越大的苦痛只能用越強的歡愉來淹沒。

這就是全片的映照。

在男女主角有緣無份的愛情背後,真正邁向死寂的,是看似造就他們的舞臺本身。

 7 ) 最是重逢一霎那,看到我们错过的人生,具体而微

刚刚看完La La Land(中译名为“爱乐之城”),真是年末的小惊喜。

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探讨的话题也似曾相识,从思想层面上并没有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在情感的处理上,却非常动人。

从爱情角度讲,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式boy-meets-girl的故事类型。

女主角Mia (Emma Stone)是一个还在到处试镜到处碰壁的准女演员,白天还要去咖啡馆工作来维持生计。

男主角Sebastian(Ryan Gosling)则是一个一门心思想演奏爵士乐的钢琴伴奏师。

两个都不得志的人相遇相爱相互鼓励,度过了短暂的浪漫时光。

故事总要有转折,年轻人不得不成长,白日梦要醒来,生活要出现变化,而这里的变化始于Sebastian签约了一家很火的乐队做键盘手。

这个乐队做的更近于流行音乐,到处巡演,是一份稳定的、薪水可观的工作,但和Sebastian所向往的音乐,想完成的志业(开一家爵士乐酒吧,演奏真正的爵士乐,传达爵士乐的即兴与变化之精神),基本毫无关系。

Mia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而Sebastian却觉得他在努力做一个好男人、好伴侣,满足Mia的期待,而Mia对于他成功的不满,是因为他事业有起色了,导致Mia和他相处时优越感降低了,所以才会不满。

俩人那天晚上不欢而散,第二天Mia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首演(基本没什么人去),Sebastian也因为工作而错过,Mia对自己的事业和爱情都失望到极点。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试镜机会,Sebastian说服Mia去了。

试镜之后,Sebastian已经预感到了Mia未来的成功,和即将到来的分离。

影片的结尾,则是五年后各有人生的Mia与Sebastian再度重逢。

影片也可以算做是young adult的成长主题。

YouTube影评人Chris Stuckmann说,很多观众觉得这部电影是一封写给洛城LA的情书,因为La La Land本身也是洛城别称。

但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其实一封写给passionate people的情书,写给那些怀有热忱坚持梦想的人。

——这也是我说这部电影在主题上并没有推陈出新的原因。

坚持梦想vs面对现实,实在是一个太老套的话题了,感觉已经被各路文艺作品和鸡汤文章换了八万个角度切入,怎么选都有理由,都可以理解,但让人甘愿去追逐、并为之目眩神迷或黯然心碎的,是一个学名为“可能性”的骗局,是一个标着“what if”的鱼钩,是平行世界里的你我。

追看过同人文的都知道,同人的一大动因就是,what if. 如果你们没有遇到,如果你们早一点遇到,如果你们晚一点遇到,如果换一个时空换一个地点遇到,故事都完全是不同的打开方式了。

而这个电影的结尾十分钟,就是一个完美的“what if”命题作文。

五年后,Mia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为人妻为人母,事业有所成就,在LA定居。

某个傍晚,和丈夫晚饭后散步,无意间进入一家爵士酒吧,恰好便是Sebastian开的,Logo用的还是当年俩人热恋时Mia给他设计的。

俗套吧,煽情吧,但真的很好哭的。

Mia从Sebastian上台弹琴开始,就恍惚间看到了另一条人生轨迹,Sebastian也一样。

如果,如果当时吻你,当时抱你,如果我当时没有签约乐队,如果我出现在了你的首演现场,如果我陪你去巴黎,我们会不会已经是一对眷侣,是一个宝宝的父母,晚饭散步后来到这家酒吧,看另一个做着音乐梦的人年轻人琴声悠扬,而台下的我们十指紧扣。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真的一下子想起来我学妹和我讲过的一个场景。

当时她和喜欢的男孩子面临各自东西的毕业,她要回国,而男孩子将去欧洲,俩人都心知肚明没有未来,只有抓紧眼前,一响贪欢。

俩人一起去旅行,去住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里,过几天与世隔绝的日子,各自都已经讲好,回来后便不留遗憾地各奔前程。

可不巧,回来没几天,男孩子生病发烧了,本来讲好再不见面的,他却撒娇耍赖也要学妹来照顾他。

学妹没办法,去陪他,给他煮粥做饭,叮嘱他喝水。

那一天结束的时候,他们难过极了。

学妹跟我讲,”因为我突然清楚地意识到,我所不能拥有的,是怎样的一个未来,是我和他之间怎样的一种可能性。

“那么日常,那么具体,清清楚楚让你看到体会到,你要放弃的,是怎样一种生活。

这比抽象的”我不能跟他在一起了“要让人心痛多了。

La La Land的结尾也是这样一种具体的心痛。

如果说此前的分开只是一种概念,而分开五年后的重逢,却吊诡地让你意识到,不在一起了,分开了,是怎样具体而微的事实,是从此丧失了有你的人生,是你再没有可能成为我孩子的父亲,是我们便只有这台上台下相望一眼的缘分。

怡微写《玻璃之城》的影评,讲到”人生有你一定要走完的缘分“,说这部电影其实就是讲人人都会遭遇的爱的难题,明知早晚会分开,为什么会在一起?

明知再撑一下也许会有未来,为什么就拿不出一分一厘的意志力?

——那么其实,La La Land,讲得也是相似的故事。

没有误会,也没有天灾人祸,但人与人的相守相爱,就是那样难,连吃餐饭都是要珍惜的缘分。

如果我知道我们只有这一小段缘分,我们那样全面又细致地走进过一个人的世界,然后又不带片缕地走出彼此的生命,如果我可以知道我真正放弃的是什么,错过的是什么,——至少,我们曾经在洛城玫瑰色的日落里共舞过,被这城市的璀璨星光照耀过。

感谢有你陪我发梦。

 8 ) 看《爱乐之城》你需要知道的520件事情

520件事奉上女神的秋裤个人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电影英文名之所以叫La La Land有两层含义,一是故事发生在洛杉矶Los Angeles,简称洛城LA。

二是暗指,洛杉矶,好莱坞是实现梦想,还是不切实际的梦la幻la之地land?

>>>>>影片拍摄于2015,正值酷暑,耗时8周。

>>>>>开场舞Another Day of Sun的拍摄地,那条斜坡高速路,正是《生死时速》1995经典场景——公交车飞跃的取景地。

《生死时速》中断掉的那段是CGI移除的。

生死时速剧照

经典一跃>>>>>影片剧本完成于2010年。

导演是达米安·沙泽尔,他的上一部作品是口碑超赞的《爆裂鼓手》。

>>>>>《爱乐之城》获得金球奖14项提名,打破了《泰坦尼克号》1999和《彗星美人》1950保持的纪录。

最终《爱乐》7提7中,成为获奖最多影片,创造新的纪录。

彗星美人 1950>>>>>拍摄开场舞那天,室外温度高达43摄氏度。

每个演员都有两套不同的服装,他们在场间休息时迅速更换。

为了避免被摄像机拍到,舞蹈指导Mandy Moore,藏在车底下指挥演员。

>>>>>高司令(男主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人称高司令)在开拍前,每天2小时,每周六天练习钢琴独奏。

开拍时,牛逼的他已经不需要CGI或者手替。

片中另一位受过钢琴寻专业训练的演员约翰·传奇John Legend(凯斯扮演者),对高司令如此快速的学习技能嫉妒不已。

>>>>>拍摄好莱坞山顶的紫色晚霞戏时,剧组有两天只有30分钟的时间拍摄在好莱坞山顶的紫色晚霞黄昏戏。

高司令和石头姐(女主艾玛·斯通,Emma Stone,Stone有石头的意思)每天拍摄5次,每次拍完后他俩都要回到起点,助理扇干他们身上的汗水,接着,跳舞,重新再来。

>>>>>由于档期冲突艾玛·沃森推掉了《爱乐之城》饰演女主的offer,出演了《美女与野兽》中的美女,而高司令因为《爱乐之城》推掉了《美女与野兽》出演野兽的offer(高司令,你对艾玛有意见吗?

)。

两部影片都是歌舞片。

哈利波特中的赫敏,艾玛·沃森Emma Watson

美女与野兽>>>>>《爆裂鼓手》中,男主和女主约会时,正播放着歌曲“When I Wake”,在《爱乐之城》中,男主和女主同样正讨论着爵士乐,舞台上同样演奏的是“When I Wake”。

爆裂鼓手>>>>>艾玛·斯通的亲身经历和她所饰演的角色米娅Mia如出一辙:片中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女主大学辍学,仍追逐着表演梦。

艾玛也是辍学儿童,在15岁时就到洛杉矶追求演艺生涯梦。

艾玛·斯通

墙画出自《北非谍影》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在电影中,导演的妻子Olivia Hamilton饰演了在咖啡店要求为甜点退款的女顾客。

你能发现吗?

左为导演妻子Olivia Hamilton,右边为导演>>>>>高司令在片中两次用到“pisi-kaka”,这是匈牙利语,本意为“屎和尿”,意思为不重要。

高司令为拍摄《银翼杀手2049》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住了5个月,学有所成。

这个词是他大爱。

pisi-kaka新词汇get√

高司令在《银翼杀手2049》中的形象>>>>>《爱乐之城》2016年8月3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目前仍是IMDb排名最靠前的歌舞片。

第51位。

>>>>>片中女主Mia在试镜表演感情戏时,由于导演接电话而被打断。

灵感源自高司令试镜时的真实经历。

>>>>>片中找车时高司令说可以把车钥匙放在嘴巴下边增强信号,这的确管用,但不会引发癌症。

因为大多数车钥匙的发射频率可以很好的和水产生共振,而人脑中有大量的水。

改天试试>>>>>导演是看了艾玛在百老汇音乐剧Cabaret中饰演的Sally Bowles的表演后决定临幸她。

中间为艾玛·斯通**Cabaret,1881年源于法国,指酒店的音乐会。

我们熟知的Moulin Rouge红磨坊,就是其中一个剧本。

>>>>>导影片拍摄过程中启用了两个停业的地方:南帕萨迪纳的亚托剧院Rialto Theater和洛杉矶市中心的天使铁路Angels Flight Railway。

亚托剧院

天使铁路

天使铁路天使铁路是当地著名地标之一,也是世界最短的缆索铁路,因为安全问题停业>>>>>影片开头高司令在车里听到广播:“三届奥斯卡奖得主,包括1998年的莎翁情史……”可能是指服装设计师Sandy Powell,她9次提名,凭借《飞行家》2004,《年轻的维多利亚》2009,《莎翁情史》1998三次获得奥斯卡奖项。

服装设计师Sandy Powell>>>>>艾玛的那身淡黄色裙子本来是排练备用的,但她超级喜欢这身衣服,最后获准在正片中亮相。

>>>>>本片其实是高司令和石头姐第三次合作,前两次分别为《疯狂愚蠢的爱》2011《匪帮传奇》2013。

巧合的是三部影片故事背景都是洛杉矶。

匪帮传奇

疯狂愚蠢的爱,原来你们早已啪过>>>>>本片服装设计Mary Zophres最喜欢的一套衣服是艾玛片尾穿的那件白色裙子。

>>>>>本高司令和石头姐本来要出演《焦点》2015,但后来这两个角色给了玛格丽特·罗比Margot Robbie和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

焦点>>>>>J.K西蒙斯在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的前一部影片《爆裂鼓手》中饰演了一位对爵士乐痴迷的音乐指挥,而在本片中他饰演的角色讨厌爵士。

一言不合就粗口

>>>>>片中男主塞伯从未被正式的介绍给女主米娅,女主米娅也从未交过塞伯的名字。

现实中的情侣是否也是这样?

-你不叫你男票名字那你怎么叫他啊?

-叫他X啊-为什么?

-因为他总叫我Y>>>>>演员J.K西蒙斯和约翰·传奇John·Legend都是奥斯卡得主。

2015年约翰传奇凭借演唱电影《塞尔玛》Selma主题曲《Glory》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J.K西蒙斯凭借《爆裂鼓手》的出色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右为约翰·传奇John Legend

J.K西蒙斯>>>>>米娅在片中提到在她家乡有一个叫KJAZZ的电台,米娅扮演着艾玛·斯通在亚利桑那的斯特科斯戴尔Scottsdale长大,KJAZZ是那里凤凰市场城购物中心的一个电台。

KJAZZ 88.1也是洛杉矶爵士和蓝调的电台。

>>>>>米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的妹妹,安娜·沙泽勒Anna Chazelle在片中扮演了米娅二面时负责摄影纪录的助理,在片头也能找到她,就是跳呼啦圈舞的那个红衣女孩。

>>>>>米娅告诉塞伯自己本来可以成为一名律师,而在两人共同出演的《疯狂愚蠢的爱》中,艾玛扮演的是一个法学毕业生。

疯狂愚蠢的爱剧照>>>>>车顶都压扁了,这场戏排练的一定很辛苦。

>>>>>艾玛为片尾的试镜戏Fools Who Dream拍摄了9次,导演选择了第二场。

>>>>>片尾米娅二面的戏不是用录好的音频同步艾玛的口型,而是影片作曲Justin Hurwitz在隔壁跟着艾玛的节奏现场弹奏,导演说这么做是为了给艾玛最大的现场控制权。

>>>>>塞伯在信使乐队的演奏会上使用的科幻风的3D键盘(Roli Seaboard)价格不菲,由大乐器制造商Roli出品,报价5000美元。

>>>>>片头米娅和塞伯驻足停留在一个拍摄片场,片尾两人在这个片场跳舞走过。

片头

片尾致敬>>>>>第一个必须《雨中曲》。

爱乐之城剧照

雨中曲 1952>>>>>在女主米娅编写的独角戏剧本中,可以看到女主名字为Genevieve,可能是致敬法国影片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瑟堡的雨伞》1964,后者女主的扮演着为Catherine Deneuve。

《瑟堡的雨伞》也是导演达米安的最爱,爱乐深受其影响。

瑟堡的雨伞 1964>>>>>片尾,米娅致敬了奥黛丽·赫本在《甜姐儿》Funny Face中的经典场景。

爱乐之城

甜姐儿 1957

《甜姐儿》中拿气球的奥黛丽·赫本>>>>>艾片尾米娅和塞伯跳舞走过一个加油站拍摄场,是在致敬《瑟堡的雨伞》中的最后的Esso加油站的场景。

同时也致敬了洛杉矶的视觉艺术家Ed Ruscha,正是他设计了加油站的红白相间的标准色。

《瑟堡的雨伞》1964

红白相间的Standard Gas Station

著名设计师Ed Ruscha>>>>>米娅向塞伯介绍华纳兄弟的露天片场时提到《北非谍影》Casablanca1942中用的一扇窗户。

爱乐之城剧照

北非谍影剧照>>>>>片尾所呈现的另一个版本中,两人共舞变换场景,这很可能在致敬1951年的影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后者的结尾也是同样的套路。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1951>>>>>片尾呈现的童话版本中,有个拿着红气球的孩子,是在致敬1956年的法国奇幻片《红气球》Le Ballon Rouge。

爱乐之城

红气球剧照 1956>>>>米娅提到她要二面的一个影片情节和《无因的反叛》差不多,二面的时候她都穿着一身红色的夹克。

《无因的反叛》中的经典之一也是男主的红夹克。

表情也很像啊

无因的反叛 1955>>>>>米娅向塞伯介绍片场时,两人驻足停留,后面推过一个广告版《公园长椅上的盖伊和玛德琳》2009,这是导演达米安·沙泽勒的处女座,同样也是一部歌舞片。

公园长椅上的盖伊和玛德琳 2009!!!

以下有剧透成分!!!

>>>>>片尾出现巴黎和12点的钟表时,很多人都感觉想梵高的星空。

其实这是个神奇的时刻,和《午夜巴黎》一样,在这一刻一切都被改变。

《午夜巴黎》的男主穿越到了1920年,在《爱乐之城》中,现实和童话就此区别。

高司令曾和瑞秋·亚当斯共同出演《恋恋笔记本》,瑞秋出演了《午夜巴黎》。

午夜巴黎 2011>>>>>影片有许多地方致敬了《北非谍影》,米娅床边墙上就是英格丽·褒曼的墙画。

《北非谍影》的男主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酒吧Rick's,《爱乐之城》中塞伯的酒吧叫做Seb's。

两部影片的女主角都和新的伴侣造访酒吧,同样钢琴演奏暗示着男主和女主的旧情。

>>>>>片尾米娅被丈夫拉近爵士酒吧,是对电影《挡不住的奇迹》1995That Thing You do的致敬。

《挡不住的奇迹》的主演汤姆·艾沃瑞特·斯科特Tom Everett Scott扮演了米娅的老公,在《奇迹》中他让司机找一家演奏正宗爵士乐的酒吧。

挡不住的奇迹剧透预警剧透预警剧透预警 在电影院碰到朋友,本想着影片结束后能聊一会,但不想最后自己却带着满脸泪水匆匆离开。

《爱乐之城》是歌舞片,它给我们呈现了激昂和优美的舞蹈,毫无违和感。

《爱乐之城》是爱情片,让我们见证了一段浪漫的爱情。

其实《爱乐之城》和《爆裂鼓手》的内核一样,依旧是关于梦想和现实的挣扎,只是《爱乐》更像个童话。

女主米娅Mia是个片场小妹,在咖啡店做着兼职,梦想着成为好莱坞的一线明星。

男主塞伯Seb没有稳定的工作,整日游荡在路边饭店夜场,对爵士乐有着几乎偏执的追求。

两个有着各自梦想的人,在洛杉矶相遇。

两个人并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更多的,是对对方梦想的鼓励和支持。

米娅认得好莱坞里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场景。

塞伯对爵士乐的每一个伟大乐手都充满了崇敬。

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梦想的坚持,使他们走到一起。

爱情使两个人更加盲目和勇敢。

两个人不断的鼓励着对方,又不断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他们都感受到对方梦想的崇高和纯粹,也更加感受到现实的无奈。

塞伯计划着组建自己的乐队,继续在夜场游荡,时有时无的收入让他只能将梦想放在心底。

米娅一次次的试镜失败,已经使她产生厌恶和恐惧,但她始终支持塞伯组建乐队的计划。

米娅和妈妈打电话,委婉的汇报男友的现实情况,塞伯独自坐在房间,静静望着漏水的天花板,内心却做着只有男人才懂的痛苦挣扎。

对于纯粹的爵士乐有着偏执追求的塞伯厌恶朋友凯斯的新式音乐,但这也是他唯一稳定收入的来源。

为了生活稳定,塞伯还是选择加入了凯斯的乐队。

他拿着稳定可观的收入,却弹奏着自己厌恶的音乐。

凭借自身的才华,他也可以轻松的在演奏会上大放异彩。

音乐会开场,柔美的灯光打在塞伯身上,熟悉的钢琴声响起,就像米娅第一次被吸引住一样。

然而当嘈杂的音乐乱入,米娅看得出观众的喜欢和兴奋,但她深深的知道,这完全不是塞伯内心追求的“最纯粹的”爵士乐,这不是她所认识的,那个绝不会让爵士死去的塞伯。

他们的生活质量确实提升了很多。

巡演之前,暖心的塞伯为米娅准备了烛光晚餐。

分别前的核心话题并不是分别时间的长短,而是塞伯是不是在弹奏自己喜欢的音乐。

塞伯含糊其辞,但米娅清楚,那绝不是塞伯想要的爵士乐。

两个追求艺术的人,塞伯第一个妥协。

米娅不敢相信,没人喜欢爵士这句话竟然会从塞伯口中说出。

当塞伯说出“我们要成熟”的时候,那个纯粹的爵士乐的故事似乎变成了一个只存在于儿童世界的童话。

没有成熟的米娅坚信着那个童话,夺门而去,但两个人不同的看法都在对方心里发芽生根。

最戏剧的时刻在此发生。

米娅完成了自己的剧本,自己掏钱举办演出。

塞伯为自己不喜欢的乐队拍摄大片,在摄影师的指导下摆出各种酷帅专注的样子,45度角低头咬唇,听着摄影师“由衷”的赞美,装模做样。

正如他现在所弹奏的音乐,那分明是自己讨厌的,却为了稳定的生活收入,在五彩斑斓的霓虹灯下看着台下欢呼的观众,故作沉醉。

抚摸着电子琴,塞伯弹奏几个属于自己的爵士乐音符,他才渐渐明白米娅所坚持的那个童话。

他重回属于自己的乐场,人们在他弹奏的音符中陶醉着,虽然可能糊不了口,但他却能够拥有发自内心的笑容。

然而这个时候,米娅却被现实击垮。

首演失利,米娅的内心再承受不住失败的煎熬回家修养。

这时候的塞伯,却用几乎疯狂的方式劝说米娅。

鬼知道他是怎样找到米娅的娘家,鬼知道他哪来的勇气大半夜在陌生的小区长按喇叭。

这时米娅和塞伯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坚持,一个妥协。

塞伯的劝说似乎歇斯底里,人生低谷的米娅都不敢大声说话。

终于,米娅决定去参加二面。

那场即兴的似乎荒诞的故事,却是影片的核心。

我的姑妈家在巴黎她常跟我讲在国外的故事她曾跳进河里光着脚笑着河水冰凉她感冒一个月却说她还想跳进塞纳河And here's to the ones将这首歌献给那些who dream有梦想的人Crazy, as they may seem他们可能看起来疯疯傻傻Here's to the hearts that break这首歌献给那些心碎的人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这首歌献给我们做过的傻事I will always remeber the flame我会永远记得那团火焰 对于每个追梦的人来说,梦想就是塞纳河。

不管多么冰冷,他们都义无反顾。

这是对梦想最执着和纯粹的追求,就像塞伯所追求的爵士乐一样,这种执着和纯粹正在被现实慢慢吞噬而死去。

五年后,两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米娅成为好莱坞一线明星,塞伯组建了自己的爵士乐队。

但一切都有代价。

因为一个人,米娅爱上爵士乐,但当她沉醉在最纯粹的爵士乐符中时,身边的那个人却不再和他谈论爵士乐。

塞伯依旧坐在钢琴前,手指轻滑,弹奏出他心目中最纯粹的爵士乐,而聆听的那个人却坐在舞台下,牵着别人的手。

两人都拥有了梦想,却失去了对方。

这就是为梦想付出的最大的代价吧。

任何梦想,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没有经济支撑的爱情终将被现实折磨的体无完肤。

导演在2010年就完成了剧本,但始终没人愿意投资,很多制片人还建议他将结尾改成大团圆。

但达米安坚持这个结局,因为这是对生活的残酷最现实的呈现。

我们不知道五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执着的塞伯改掉了他坚持的名字,将酒吧取名为Seb's。

坐在钢琴前,过去的一切似乎都呈现在他眼前。

抚摸着琴键,他选择最初遇上米娅时弹奏的那一首。

那才是他向往的音乐,只送个他曾经向往的那个人。

在熟悉的音乐中,他们可以找到曾经坚持的童话,在童话里,他们互相支持,结婚生子。

音乐结束,他们都睁开现实的眼睛。

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样:That now our dream finally come ture最后,我们的梦想都实现了但却失去了对方互相回望那句话,依然写在对方上扬的嘴角

I will always love you我会永远爱着你致那些依旧义无反顾跳进塞纳河的人和那个你想起的人---喜欢请点击有用谢谢

 9 ) 让我生气的一部电影。

如果你是一名不相信爱情的单身狗,恭喜你,此片绝对是你的励志片。

而我恰恰是个有精神洁癖的浪漫主义者,所以抨击这个电影是必然的结果。

我讨厌LA LA LAND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传递的那种价值观。

成功(野心)比爱更重要。

你想想导演对他所谓梦想的设定:演电影,成名,嫁给有钱人,有钱。

开爵士酒吧,终于赚钱了,全是人,有钱。

所以整个电影对梦想的定义就是,有钱了。

呵呵。

仔细说来这个爆裂鼓手的导演真的不适合拍爱情片啊,简直是爱情片的灾难。

他的爆裂鼓手里电影刚开始十分钟男主就因为进了乐队要专心打鼓和女友分分钟说分手。

爱情在这个导演眼里就跟卖菜一样。

现在真的来正儿八经迫害爱情电影了。

这种爱情观导向真的要教坏小朋友。

虽然说LOVE这个词已经被陈词滥调说了无数遍,几乎被用坏了,现在宣扬爱,谁就被骂成撒鸡汤。

你看看这个片有多火就该知道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观早就把成功和个人主义奉为第一位了。

人们不相信宗教,不相信爱情,只相信自我成功的实现。

在此我不附上任何评价,也不知道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

再说爱情,这个世界的浪漫是如此廉价了吗。

是灯红酒绿,是一曲对唱,是瞬间同居,是无法退让妥协磨合就散。

是多年以后的一声叹息?

别用自己那点野心和自私说成生活本就如此。

不够爱,就滚好吗。

也不要多年以后留下廉价的眼泪。

爱情是很多妥协,很多牺牲,很多痛苦,很多付出。

不是简单的,“OK,你只管自己的事情,那我们分手吧”。

"OK,我要去巴黎了。

异地咋办?

看着办呗。

”如果只是简单的小言情下也无可厚非,只是请不要在结局把立意抬的这么高好吗。

因为,明明就啥都不是。

不经过点歇斯底里,分分合合,不聚不散,根本就不配说是深爱过。

请问男女主究竟为他们的感情做出什么牺牲和付出了?

如果男主是为了女主过的更好,暂时放弃他的爵士梦,还情有可原的话,那女主究竟干什么了?

除了作,无止境的作!

再者,男主暂时放弃爵士追求流行乐说到底也SERVE他自己的INTEREST。

当镜头转到女主一身名牌成为明星趾高气扬去买咖啡的时候,当镜头转到她嫁了富豪住进豪宅时,我真的觉得自己走错了影院。

不好意思,这样的三观我无法接受。

这样的成功我也不能苟同。

OKAY,如果真的你是为了梦想不择手段,就请你做婊子做到底。

不要在走入当年旧情人开的酒吧时,感叹万分,赚观众眼泪。

情圣也让你做了,梦想也让你追了,你是有多完美?

仔细想想女主真是很可怕的人,见不得男主成功,用他的梦想道德绑架他让他不爽。

只是因为自己一事无成游手好闲。

自己却因为一场话剧失败和别人的闲言碎语就彻底放弃回老家不见人。

这样的态度也可以最后成功?

这样的成功也来的太方便了吧。

结果真的轮到她自己的机会来了,却没有为这段感情争取过半点。

所以这个电影。

梦想也没交代清楚,爱情也没交代清楚。

他们怎么就相爱了?

是因为真心心心相惜,还是电影中指出的落魄时相互取暖而已?

他们怎么就分手了?

是因为坚持不了3个月的异地恋?

还是女主越来越红地位悬殊了?

女主对演员梦想的追逐,究竟是因为喜欢演戏,还是只是想做大明星,嫁给富豪?

男主对爵士梦想的追逐到底在哪里。

他为什么会放弃流行音乐,是因为赚够了钱?

之前那段对爵士几乎放弃的说辞去哪了?

导演对于流行音乐的嘲讽和贬低也很disrepectful,好像音乐就有贵贱之分一样。

想当初爵士也称霸过整个音乐市场好吗,也就是说,它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啊。

太多未解之谜。

不是用春夏秋冬的流水账能说明的。

也不是用一句5年后能敷衍的!

唯一一段赚足观众热泪的现实和梦想的对比,拜托那是照抄“与莎莫的五百天”玩剩下的好吗?

抄袭,赤裸裸的抄袭啊。。。。。

救命。

故事可不能这么讲啊,大哥。

我是付钱来看电影的,不是付钱来听音乐剧的。

不好意思,这样三观不正,逻辑混乱的电影不能忍。

真不能忍。

就算有LA华丽的外衣也抵挡不住内里那股铜臭气。

不过如果歌舞片是看个开心就好,那么我承认我是太认真了。

呵呵哒。

P.S.,关于评论的一些补充:后记1.有网友认为我玛丽苏。

男女主不在一起我就不开心了。

说实话,我强调很多遍,要黑就一身黑,像爆裂鼓手。

要丧就丧到底,就像蓝色情人节,要纯爱就纯爱到死,就像恋恋笔记本。

不要既唱歌,又跳舞,既纯爱,又现实,既要钱,又舍不得爱。

弄出一付我是逼不得已,我是身不由己,是社会逼的,是现实逼的,是好莱坞逼的。

我只能用一个词形容。

hypocrite.当然这也是很多美国人的价值观,看上去很美,就好。

i will always love you,然后就分手再也不见。

这样的I love you简直是一种诅咒。

后记2.有评论问我多大。

请问我多大和这个观点有关系吗?

好像这年头相信爱情的人都很幼稚一样。

好像轻易放手就是一种更高尚更成熟的做法一样。

好像有爱情洁癖的人都他妈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处女一样。

更有甚者直接人身攻击我不经世事在这里哗众取宠。

我想说,哗众取宠的是这部电影。

打着梦想的旗号,披着爱情的羊皮,说着一个既不是爱情也不是梦想的故事。

关于年龄的问题。

答案是,我不小了。

但仍然相信因为够爱所以仍然可以在一起的事情。

相信相遇6个月因为够爱就闪婚然后美好的在一起不分离的爱情。

也相信经历了3年异地因为够爱还是结婚生子在一起的爱情。

唯一,一点执拗和偏执,就是不能容忍,这样轻易说分手的感情,叫做深爱。

如果这都算爱情,如果分手遗憾更成全了你心目中的永恒,那么那些相濡以沫一辈子不离不弃的感情变成了什么。

回到原话,就算我80岁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真的爱就是不离不弃。

其他,都他妈是佯装爱情的骗子。

骨子都是爱自己。

不是爱对方,也不是爱爱情本身。

现实世界是很残酷,如果长大和成熟意味着妥协对爱的标准。

认为只要曾经拥有都算爱情的话。

那这辈子要留多少不值得的眼泪。

真的爱,不会走。

反之,亦然。

套用我最好朋友COCO的一句话,爱情,至上,怎么了?

后记3.说来很悲凉。

我的原则就是。

做人。

做梦。

做爱。

都要做到极致。

一定要争取。

我最喜欢的电影《伊丽莎白小镇》里说,those who risk, win.要梦想,就不择手段去追啊。

喜欢的人,梦里梦到就去见啊。

爱的人,怎么能轻易放弃。

爱都能轻易放弃了,你的人生成什么了。

(这句话是高晓松说的。。

)如果什么努力都做了。

我认。

都是自己选的路。

跪着也要走下去。

不要回头。

不要哭。

不要像电影里一样,想what if。

用力爱,努力活,去撕啊!

奥斯汀有一睹涂鸦墙,上面写着:love is the only magic。

相信爱情,就是相信人性。

我愿意相信。

后记4. 时隔半年再回头来看,没有之前那么执着了。

对于感情,我很认真。

我很忠实。

我们也都努力过了。

那就够了。

人生有什么大不了。

一定要呆在对方身边,为此放弃一切的感情也是可悲的。

要先爱自己,实现自我,才有能力感染别人,给你爱的人快乐。

真爱的确是一辈子的不离不弃。

是有人要牺牲要妥协要承担要付出的。

不是平白无故。

但对某些人来说,厮守在爱的人身边,放弃自己的梦想不顾,是不会真正快乐的。

逼迫对方放弃自己的梦想,厮守在你的身边,对方也不会快乐。

真正快乐的,是你情我愿。

是拉着彼此的手,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大的可能。

不是一句”来我家吧“,而是,“我跟你走”。

不过,如果你有幸,遇见那个和你红尘作伴潇潇洒洒,喝酒谈天看星星大海的人,已经是很幸福的事。

只是,不要赖社会,赖现实,赖缘分拆散了你们。

是你们自己,拆散了自己。

没有拆散真爱的现实,只有不够爱的感情罢了。

别人都做到了。

就别骗自己了。

 10 ) 关于La La Land的四个瞬间

<一>十二月在三番看的La La Land,上映的第一个晚上和两个朋友一起去看的。

结束以后朋友分别打Uber和Lyft走了,我住的比较近就去坐地铁回家。

走出地铁站的时候,快午夜了,街上很空,一两个从对面走来的人,除此以外,只有路灯。

虽然这条路我已走过无数遍,几乎每天下班回家都会走,但是突然,out of nowhere,一种莫名的孤独从心里升起来,好像瞬间被拉回了电影里Mia参加完party发现车被拖走只好自己走回家的那个夜晚。

啊,原来我还在电影里没有出来。

没有同伴,没有车,和热闹告别以后独自走的一条的回家的路。

路过街边酒吧的时候,我像电影里一样,朝酒吧里望一眼,希望能看到一个气质很好的在弹钢琴的人。

That someone in the crowed.每一个刚来到大城市的我们,希望被发现,被赏识,遇到贵人,发掘潜力,证明自己很好,很值得被爱,很充满希望。

Except you don't always find that someone. 第一个瞬间,是有关在这座城市里的迷茫与失意的瞬间。

<二> 看完电影回来发了一条短评。

有个朋友看到了问我,所以是想到谁了?

想到谁了呢?

想到在剧场里旁边女孩好看但又不敢多看的侧脸,想到深夜醒来突然想到的诗句,想到一个春日的夜晚,在海边散步拍照闲聊大笑,想到一个秋日的午后,车里放着Jazz,载着喜欢的人缓缓驶过金黄色的三番街头。

所以我说,并没有特别想到谁啊,想到很多自己。

非常喜欢的是石头姐和高司令在山顶散步去找车的那一段,两个其实已经深深被对方吸引的人,却都要死死咬定对对方没感觉,但又对对方的没感觉表示质疑,充满了戏剧性。

但这其实是我们这代人爱情的写照不是么?

“喜欢一个人也不能表现得需求感太强,否则会吓跑对方”,“在一段关系中,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彼此以空间”,这些现代都市爱情的common sense很多时候让人们不太表达自己真实的最强烈的情感,或者选择性地表达。

一个小细节:末了,石头姐说,啊我的车就在这里了,你的车停的远么要不要捎你一段?

高司令说,哦不用了,我的车就在附近。

然后石头姐开走了。

高司令走了很久走回了他们散步刚开始的地方,上了车。

第二个瞬间,是有关这个时代的我们在爱情面前的口是心非。

<三> 看完电影之后的日子里我开始一遍一遍听电影的原声soundtrack。

新年的时候在玻利维亚旅行,我感觉要写点什么辞旧迎新,想了一想,摘了soundtrack里面一段的歌词:Here's to the ones who dream,Foolish, as they may seem ;Here's to the hearts that ache; 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这段歌词是Mia在试镜(audition)的时候讲述她一个曾经敢于光脚跳入冰冷的河里的阿姨的故事的时候唱的。

I remember that she told us she jumped in the river once, Barefoot. She smiled, Leapt, without looking. And She tumbled into the Seine! The water was freezing she spent a month sneezing, But said she would do it, again.跳入冰冷的河里当然是一个比喻,这段歌词真的想讲的是,真正敢于追梦的人都是某种程度上非理性的,有那么一点点的疯狂,在别人看起来好像很傻。

但却正是生活中那些疯狂,心痛的时刻让我们感受到情绪的波荡起伏,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此时此刻在鲜活地活着。

A bit madness is the key, to give us new color to see.第三个瞬间,是有关追梦时的鲜活和色彩。

<四> 我觉得La La Land拥有一个绝好的结尾。

已为人妻的Mia和丈夫路过那个曾经由她提议名字的酒吧,坐定,看到昔日的男友重新弹奏一曲。

所有的时光回转,他从第一天起所有的决定都不再一样,不再有争吵,不再有分离,他和她一路走下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然后曲毕,回到现实,什么都没有改变,她看向他,他看向他。

剧终。

为什么不是一个happy ending?

因为生活就是这样啊,有不完美才有遗憾,有遗憾才有执念,有执念才明白那些道理,才知道原来生活中的美好是如何的。

如果时光再来一遍,你的选择会不一样么?

《爱乐之城》短评

前一个半小时都在出戏 从5 years later之后才有点感觉 觉得想找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画风失败 想找伍迪艾伦的文艺失败 想找宝莱坞电影一言不合就歌舞失败 唯独成功是最后的平行世界桥段 算是能赚观众一点同理心

4分钟前
  • Mo
  • 还行

相视一笑,各走各的路,各追各的梦。看来艺术永远高于个人生活。

5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力荐

不过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复古还真的一点都没看出来,把洛杉矶拍得像instagram旅游号,高司令从头到尾一副刚睡醒的样子,和那些经典音乐剧电影比起来缺少太多质感。现在连卖给少女的春药都是那么的廉价。

9分钟前
  • 奇奇弟弟
  • 还行

音乐、镜头、色彩、服装都不错。但男导演的父权大他者一如既往()女主哪怕不能继续和男主柏拉图,那女主也没必要去和一个不需要塑造(电影里也确实没有塑造)、存在就是大他者的父系符号结婚生子啊。这种对比凸显不过是丑恶的趣味——非要用一种关系范式体现爱与不爱,典型南泉思维。就好像女主如果在象征界里无配偶,最后十分钟就无法起效,呵。包括“结婚生子”就是至福这种观点我也是真的,,,,配上全程高跟鞋弱役,除了开头夸奖的部分,我的浪漫已经被摧毁得差不多了。最后,因为男女主之间确实是爱,不是角色扮演,这种真正的爱情还是有助于动摇父权资本社会下的爱欲控制的:得到爱情不等于得到一切,不等于侵凌性,爱是当一个人处于不那么匮乏、相对丰盈的状态时,不需要爱、不需要另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去爱的结果。理性给三星。

10分钟前
  • sora
  • 还行

这便是为什么我们热爱电影,不同的梦境,与人生,都在电影里了,它们滋润着我们自己平凡、琐碎又独一无二的生命。后面哭成狗……

15分钟前
  • 心生
  • 力荐

IMAX,看得爽啊,色彩鲜艳,音乐流畅舒服,混响非常到位,转场充满创意,开篇长镜头看得眩晕,石头姐、高司令的脸占据整个银幕,雀斑都看得一清二楚,各种海报各种段落致敬老好莱坞,棒,上映后再IMAX二刷。达米安·沙泽勒85年生,摩羯座,才拍过两部长片,第三部就居然这么厉害,牛逼闪闪,前途无量。

1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看了十次都没能坚持看完,歌不行舞也尬,这也能叫歌舞剧???

19分钟前
  • 桥本圆奈🍍
  • 较差

举重若轻,这哪里是爱情片,这是一部关于电影本身魔力的电影。

23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身为老师,我无数次强调,写记叙文就好好的把人物故事中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写好就行,最好结尾再升化一下。别玩什么意识流,什么主义。一部中规中矩的lalaland就是这样。说什么纪念雨中曲,怀念什么黄金时代,我反正只看到皮毛。搞不懂大众的审美,一部曼彻斯特一部该片,真心欣赏不动欣赏不懂

2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我们都愿意相信,时光倒流给了另一个结局,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它给了我最真的梦,最美的爱情,多愿在电影里长梦不醒。心情很矛盾,既佩服导演拍这样纯粹电影的勇气,又担心电影公映被不识货的人鄙弃。好比当年的《艺术家》,《爱乐之城》也将我带入银幕里欢笑流泪,好一场声影传奇!

2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平庸至极。歌舞片爱好者的我看傻了。

31分钟前
  • 张春[阿卡纳]
  • 较差

如果歌舞片复兴意味着《爱乐之城》这类玩意儿,我宁可去看宝莱坞。陈旧平庸的调度加上空洞感十足的主题,配合一堆迪士尼乐园电视广告水平的幻想画面。导演技法还是有的,但除去对前人无节制的消费外看不出任何在拍摄一部电影的努力。全片从头至尾没有一个镜头是可以忍受的,必然是我的年度十差之选。

36分钟前
  • [已注销]
  • 很差

如果重来一次,我们会怎么样?不怎么样。歌舞电影,结尾处很催泪,全程很心疼男主。他有理想你说他不现实,他现实了,你说,你怎么变这样?最后你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有了孩子,却发现他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你最想要的样子,还在等着你。麻痹,你以为你是谁呀!

39分钟前
  • 小川叔
  • 还行

一个一般的爱情/歌舞故事,远没有宝莱坞的妙。但是Ryan Gosling真的太好看,从舞蹈、歌唱和弹奏的表现来看,他比Emma Stone更为认真和自然

40分钟前
  • 朴九月
  • 还行

好片子,音乐和摄影都尤其好。但主题太浅,内容太clinche,总体就是加州白左逃避现实的两个小时,但曲终人散,发生的一切都发生了,白宫里坐的依然是那个橘黄的玩意儿。如果这片子得了最佳影片剧本或者表演奖,学院欠炸

43分钟前
  • D K U N
  • 还行

限于两位主角的舞蹈功底和僵硬的肢体表现,歌舞应该表达出的情绪张力不够。满脑子中二的old school is only school思想,以及和周遭的格格不入的男主倒是有点意思,不过高斯林的表演太拘束,人物矛盾也表现的不够深入。结尾和天文馆算是片中最好的两场戏了。

45分钟前
  • 日灼
  • 较差

说好看的人何止是没看过黄金年代的歌舞片,可以说是没好好看过几部电影。

50分钟前
  • 尧谦书
  • 较差

没有最后一曲的话我可能心如止水。。

55分钟前
  • 明天再说吧
  • 推荐

除了格里菲斯天文台里面升起来那一刻,其他时候真的没啥特别的感觉,看来初恋是老婆的男人的确没啥故事可言。

60分钟前
  • 谋杀电视机
  • 还行

感伤的电影,却能在戏中戏里温存摩挲残酷现实。和导演前作爆裂鼓手一样关注失意人群,爱它的人一定也爱迷影文化,无因的反叛,美人计,卡萨布兰卡,育婴奇谭,莎翁情史,细微致敬。洛杉矶生活景致如画如诗,原来平凡一角在镜头里那么美。历尽风帆,再次相遇,你会给出怎样璀璨的眼神。

1小时前
  • 刘小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