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完影片,是沉默,是惊讶,再加上一点小愉悦。
最开始,镜头出现的是女保安的舞鞋、裙子换装成了严肃的工作制服与高跟鞋,扎起头发,她走进监控室,重复着毫无波澜的工作日常.某一天,有车主要求保安调查监控找出车灯摔坏的原因,正是这次机会,激发了她心中对打破单调生活的渴望与改变的坚定决心。
键盘输入具体日期时间,点击摄像播放,屏幕前出现的,是一个男子在地下停车库里开心地跳着舞,在忘我的过程中,他不小心误撞坏了他人的车灯。
但这段奇特的舞蹈,却无形中唤起了她心中的什么东西,她选择了用善意的谎言帮助男子避过这次闯祸。
舞蹈感染到了她,从那以后,有了一道光射入,她那单调呆板沉默的生活开始有了改变,执起舞蹈的画笔,在生活的画板上涂上浓墨重彩的一抹靓丽色彩。
在这条创造生活美的不为人知的小径上,在一张张贴在监控屏幕上的便利贴的传递中,引导着男同事也加入了队伍,成为同行者。
自动直升梯,停车库,电梯间,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舞台。
不需要帷幕,不需要镁光灯,不需要观众,不需要掌声,心中有对艺术美的追求,走到哪里,都可以是独属于自己的独特舞台,自己就是主角,艺术与生活在这里无缝衔接,相互交融。
在片尾处,领导和新来的年轻人看到这两个生活艺术的创造家,在一方小小的监控电脑屏幕前所展示出来的爆发性的生活美学,于独属于他们的工作无聊时间间隙里,在地下停车场里的一个个角落里,飞旋的舞蹈动作中,迸发出艺术美的闪耀。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部分,拯救了失望,打破了单调,更是产生出了对生活的新希望,让生活者更好地容纳了它,坚持下去。
活着,不仅仅是活着,而是与艺术相互追逐戏耍,嘴角上扬,直至落幕。
纵使人们日复一日地被生活碾压轮踏,无暇思考艺术是什么,但艺术所带来的美妙感受却暗暗地治愈着人们陷落的生活。
艺术与生活就像硬币的两面,当我们谈及艺术与生活的本质时,其实都在探讨相同的事物。
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殊不知生活模仿艺术,两者就像是双生子一样共存着。
艺术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才使得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作为日常生活被当代艺术所浸染的一部分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去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不仅存在于高高挂起的古典油画中,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什么是生活?
生活是人或动物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
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大体上看,这两者之间毫无关联性,但若仔细一想,艺术却不免带有生活,尽管这两者间有些微妙的距离,且并不相关。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基础。
就好比,一幅画的内容是“秋月湖色”,若是你没有亲眼所见,而聚精会神在一个空想体上面,那这幅画所体现出的美与艺术未必会增加,甚至会大打折扣。
对艺术的理解不能只是想象,而是要出自于对生活的体会。
有人说:“艺术本来就是较为狭义的生活。
”是的,就好比陶渊明,若他不退隐官场,回到乡下,体验自然风光,也不会创作出被后世所流传的“田园诗”。
莫言若不是有过类似的生活,也不会写出《红高粱》等佳作,并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艺术从生活中产生。
生活也可以“艺术化”。
并非是对生活的放纵,反而将生活变得严肃了几分。
就好比新闻头条,某某艺术家闭关作画、创作,或者古代的文人们厌恶官场,归隐到了不知何处。
这其中所付出的代价,也是一般人所承受不了的。
艺术,在于对生活的取舍,有舍才有得,它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也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
有的人说,艺术是情趣的活动,为生活带来些许色彩。
简单明了就是两种,一种是觉得“生活很有趣的”人,另一种则是“生活好像没有什么趣味”的一类人。
前者可能是艺术家,也可能是其他人,如哲学家、音乐家等。
后者则大多都是俗人、平凡人,他们大多觉得生活很平淡,甚至乏味,但也不去寻找美,发现美,只是每日为生活所奔波,为生存而生存。
可这也不是绝对的,毕竟艺术是需要深刻了解的,发现的“美”则又有所不同,也不一定是在热爱着生活。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你的内心情趣愈丰富,生活则会愈丰满,如何丰富情趣?
答案是艺术。
生活是充满趣味的,而这份趣味,来源于艺术。
是否理解艺术,则就是否知道如何生活?
艺术,与生活相关,相融,相通。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本片讲述了两位停车场的保安通过一次偶然的交际,利用监控视频隔空互动,进行情感交流的故事。
全片没有过多的台词与对话,主要通过监控视频来展现二人舞蹈的过程,同时又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意蕴。
首先本片讽刺了在现实生活中机械的工作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开篇运用连续蒙太奇拍摄女主人公换衣服的动作流程,表现出她机械、麻木的工作状态。
也许正是因为生活过于平淡和乏味,女主人公一直是一副扑克脸,脸上没有任何的神情,看不到她的任何喜怒哀乐。
就连她打卡时僵硬的动作、和同事交班时的语言交流都显得很官方、很程序化。
似乎她的整个生活和工作都被人安装上了一套程序,每日的行动都在严格的执行这套程序,按部就班的工作。
其次本片又肯定了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和释放。
即使是有限制的,被包裹住的自由。
当女主从监控中发现其实是男主弄坏了车灯,但又帮他隐瞒了事实的原因或许是她也有了共鸣,被男人的舞蹈所打动,渴望内心的释放吧。
我们都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在工作中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规规矩矩的样子,可却没人填补我们内心的寂寞。
真正打动人心的绝不是技术,而是情感的共鸣。
最后本片又充分肯定了热爱的力量。
他们每天都通过纸条上的编码交流,学习舞蹈动作,并一次次的排练。
舞蹈好像成为了女主枯燥无味生活中的一瓶解药,成为了解除她机械工作编程的密码。
全片没有背景音乐,只有当他们跳舞时,才会响起微微的音乐声。
每当优雅、愉快的音乐响起时,这块天地就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可以无视生活的烦恼,自在快乐。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男主离开时的画面很耐人寻味:女主朝窗外望去,只看见男人离去的背影,画面曝光淡出直至空白……隐喻蒙太奇的运用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
或许这意味着他们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又或许他们在出去寻找更大的舞台,坚持自己所爱。
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他们舞蹈过的日子里,他们是快乐的、自在的。
结尾来了新的小伙子接替他们的工作,穿衣服还很生疏,系错了扣子,又重新系好。
似乎又暗示着他也将重复这套机械的工作了,也会被生活所束缚。
我们不需要为这部电影加上某些定语,某些隐喻的东西暂时谁也无法改变,但坚持自己所爱东西的一定没错。
“热爱”也许就是生活的“密码”。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随心而动。
5/15故事开始。
女主角来值班,接到老板电话,检查5/14日23点的视频,看到男主角在跳舞。
帮男主角掩盖了事故,之后检查之前录像,发现之前几天也有跳舞片段,其中最早一段是5/7日的。
并在下午15:35留下一段舞蹈。
晚上男主接班,看到了舞蹈。
之后男主女主几次互留timecode,时间分别是5/18,5/20,5/22,不知道为什么只有偶数。。。
5/24,早上女主接班,并没看到贴纸,感到奇怪。
男主走后,女主在窗户上发现了字条,画质太渣没看清写的是啥,看其他评论说是写了5/30这个日期。
5/30,老板带新人熟悉环境,发现了凌晨男女主角留下的录像。
最后共舞录像中有很多时间是重合的,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地方跳舞,不清楚这是想象,还是另有隐情?
求解释。
这部西班牙获奖短片很好看!
但我很多地方不明白:1. 监控录像显示日期都是2016的,手机时代怎么还听磁带录音?
用上世纪90年代老款电风扇?
至少中国的保安多在沉迷手游或网剧,西班牙人还生活在30年前吗?
1-1
1-22. 5月15日天第一个镜头少女穿着青春时尚,第二镜头展示她脱换服装的每个细节特写,是想突出什么?
你咋不拍男主的内裤特写?
2-1
2-23. 5月24日女主的脚试图模仿芭蕾的动作、还有在外面压腿是想表现什么?
3-1
3-24. 5月24日男主没贴纸条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辞职与女伴跳“双人”舞吗?
4-1
4-25. 5月30日之后二人为啥辞职?
放飞梦想舞蹈大赛去了吗?
还是寓意二人最终打破黑白换班的时间隔阂,决心选择“在一起”了?
5-1
5-26. 5月30日老板多屏播放相同的时间代码时,多个探头录像同时显示二人在跳双人舞,而且动作不同,这种时间矛盾是要表达什么?
平行世界?
6-1
6-27. 影片为啥叫“时间代码”?
7-1一个短片我问了这么多问有强迫症吗?
……那你们注意到这些问题了没?
《时间代码Timecode》——第69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短片金棕榈奖
苏珊格朗曾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
导演用传神的舞蹈艺术形式来表达精神情感上的沟通。
影片用荒诞的风格讲述了在规范制服下干涩的肉体,机械社会中封闭的灵魂。
在时间中寻找空间,在空间中定义时间。
导演运用框架式构图和特写镜头暗喻了孤独的工作,孤独的舞者,孤独的人生,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梦舞蹈梦想的热爱和追求。
监控道具联结动人情感。
蒙太奇倾泻灵魂孤独。
细腻音乐浓缩乏味时空。
在没有点开这段影片前,看着时间代码这个标题,让我联想到了平行时空。
我们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平行时空。
周遭的一切是冷漠的、空洞的,并且大部分与己无关。
可即使是这样,我们每个人又都是真实地活在这样一个看似规规矩矩、冰冷单调的逐渐被公式化的世界里。
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都非常有礼貌地,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和陌生人保持着距离,是社会上的种种关系令每一个平行时空有了交汇点。
影片对女主人公穿戴制服的画面进行了三次特写,在我看来,穿衣服这个动作就像是给自己戴上了一个面具,提醒自己开始不同的角色扮演。
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或许能够在长时间里将人们活成面具下的模样,甚至和面具融为一体,失去本真的自我。
脱下制服的女主,穿上自己的舞鞋,又回归到了一个怀揣着舞蹈梦的普通模样。
走进她原本生活轨迹的这位男同事,在工作岗位上给予她的温暖是无声的,却也有着强大的力量。
也正是因为两个人在社会上角色扮演的相似性,使得两个或许原本生活领域天差地别的人,在监控下起舞的瞬间产生了同情和共鸣。
穿着工作制服的二人,在起舞的那一刻他们的身份重合了。
以这种形式存在的默契,蕴含着残存的人情味和还未被生活完全割裂的些许自我。
随着影片接近尾声,音乐的进入和好几个跳舞镜头的展示,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社会还是有真善美的存在,而能够在社会角色当中保留自我的人也足够强大。
尽管在最后,新来的职员看完老员工的“舞蹈”之后,面对他上司煞有其事的神态,还是说了一句“我,不会跳舞。
”也许我们都明白内在利益很重要,但为了生存,我们有时不得不向外在利益低头。
时间代码告诉我的是,每个人的真实面目和未来的行踪将永远是个谜,但每个人在看似孤独寂寞的生活中,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确信和尊严。
至于,这两种利益要把谁放在首位,也是每个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无关他人,无可厚非。
《时间代码》一个科幻的起笔,一个温馨的故事。
或许有人说它讲述的是当代社会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问题,或许有人说它是对机器大生产时代以后对人的束缚。
或许……但在笔者看来,孤独才是它的背景,知己便是它的故事。
高山流水伯牙处,钟子期善听。
影片将视角对准了一个小人物――保安,或许编剧觉得日夜颠倒的,整日对着机器说话的保安更显孤独。
男主出于兴趣,或许也因为消遣使然,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偌大的停车场,孤独地似蝴蝶般舞动自己,张扬的享受每一个动作,在每一寸时间中。
直到一天,女主的一张纸条出现在显示屏前,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个和自己一般孤独的人,就在咫尺之间。
就这样蝴蝶的孤寂之舞成为了欢乐的交响乐。
日夜倒班的他们,即使碰上面,也只不过一句“how was you night”,但这也不妨碍在一张张小纸条中,彼此的意和。
孤独的人和孤独的人碰撞在一起又会如何?
情节之外,影片的镜头也别有用意。
不同于常态,影片的高潮并没有使用亮眼的镜头而是用监控摄像的画面,习惯了imax3D,蓝光,各种各样的绚丽的镜头艺术的观众就这样在一个别致的炮弹下体会震撼。
而这个广角低画质的高潮画面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人的灿烂,平静之中净显大美。
最最最令人痴迷的还是属于bgm的普通又绚丽之处。
跳动的音符,和恰到好处的升降让观众沉浸在这孤独中寻找知己的味道,那充满不安又归于欢喜的意味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后高潮后戛然而止又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音乐构筑了灵魂,无法用言语表示的感动。
《时间代码》是一个平常之中的故事。
导演用简洁而干净的拍摄手法和富有深意的情节让孤独的墨水滴入我们的血液,再用抛弃孤独的情感引起共鸣,言简意赅便是如此。
有观众看完短片《时间代码》后反馈,这是讲的什么?
看不太懂!
更惊呼这样的一个片子怎么能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现代性问题正日益困扰着人类的天性发展,在现代社会日复一日的生活和工作轨道中,我们到底是机器,还是人?
属于我们人类的天性该如何释放?
这可能就是短片《时间代码》意欲通过影像而呈现出的寓意吧。
该片在斩获第69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后,亦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提名。
卢娜和迭戈是停车场的两个保安,卢娜白天上班,迭戈晚上工作,虽然都大家都是同事,但两人形同陌路,哪怕每天早上还有工作上的一点交集,但几句重复而机械的对话也是毫无人情味可言。
直到有一天,迭戈因为在停车场跳舞,而踢坏了别人的车灯,因为车主投诉,所以这一切被换班后的卢娜在监控室里看的真真切切,但是,她不仅帮迭戈把这一切隐瞒了下来,并且,两人开始有了情感上的交流和情绪的释放,他们将自己的舞蹈展现在监控器前,然后留下时间代码,让对方观看。
片中用监控器来表达这个故事是一个非常取巧的方法。
监控器似乎是用来窥视的,它一般被赋予了某种贬义和不光彩的色彩,为什么需要监控?
或许是因为人性中有暗黑,人的行为中有见不得光的部分,人的潜意识中有更深层的罪恶源头,所以,这个社会才需要被监控起来,用以保护人类社会的安全。
悖论的是,在这个监控器中,我们却发现了人性中最真实、最有朝气、最有生命力的那一部分,那一份无时无刻不想抒发和释放的真实自我。
只是,在现代社会的这个大机器中,作为某一个机器零件的我们,来自于心底最真实的那个需要释放的情感,早已被深深地掩藏了。
从监控器中,我们没有发现人性的罪恶与暗黑,却发现了从真我的心底释放的闪亮,这不是一个绝妙的反讽吗?
这个故事的影像画面也寓意深刻。
在狭小的停车空间,监控器似乎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在它的俯视下,车库显得不高,顶上的各种管道纵横交错,赋予了画面一个逼仄压抑的空间,而整齐划一的停车线,又好像是这个社会规定着我们行为举止的各种条条与框框,这个空间是如此的整齐但却又那么的单调,整个人类社会,就在这其中有条不紊的生活着,看上去那么整齐划一,却又是如此的遏制者人性的自由,生活在这个已被我们每一个人写好规则了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默认了这些规则,奋斗着、付出着的同时,总想呐喊却呼不出声,总想挣脱却又不能。
这个保安又何尝不是,他就像一个自由的电子翩翩起舞,而后,又不得不回归到惯常的轨道上去。
迭戈被老板炒掉了,来了一个新保安,这个保安还是个小伙子,脸上还写满了稚气。
上岗的第一天,导演给了他一个充满暗喻的细节,小伙子把制服上衣扣的顺序给扣错了,他发现了以后,又把它们按秩序一个一个整理扣好,这个意味深长的小细节,象征着这个涉世未深的小伙子开始学会套用社会的规矩,准备按部就班地像机械一样的生活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社会是没有自由的,所以,渴望自由的保安走了,来了个小伙子,他愿意放弃自由,同时,也意味着他满脸的童真和稚气将在这里被磨灭,一如最后一个镜头那句充满寓意的台词:他怔怔地看着老板说“我不会跳舞”。
正如歌中所唱“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在监控器前跳舞,这显然是童话般的情节,但它直抵我们心灵的感受却又那么真实,就像那封红遍网络的辞职信所呐喊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心情谁都有,但谁都不敢袒露。
在现代社会为我们规定好的各种理性的条条框框中,每个人都是在带着镣铐跳舞,这是童话,又不是童话,就像卢娜与迭戈在“时间代码”中为我们出演的这一精彩故事。
(此文已在第三方版权登记平台申请版权保护登记号:2019-Q-05562,亦已加入 “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禁止随意转摘!
)更多影评及影评撰写技巧,请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167027225517035520
这是拉片课程里我最喜欢的影片。
忧郁的旋律下,女主走动入画,带动了镜头的运动,走进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在地下,这一封闭隔绝的场景往往关联人深层次的心理。
前景的设计有效地丰富了画面的视觉要素。
特写接全景,横向接纵向,老道的拍摄手法令影像颇有层次感。
穿脱衣服时的跳切有时间跳跃的效果,从脚到头从下往上的小跳切也让整段运镜自然而不拖沓,尤其是胸口到脸的跳切是许多影片的惯用。
女主光脚时的脚茧是舞者的茧,为剧情铺垫。
对着镜子整理头发这一情节也在接下来会有新形式的重复。
二人在影片中第一次见面时十分客套,而女主似乎不满意收音机里的音乐,遂将其关闭,这也是剧情的铺垫。
女主在办公室的两个互相垂直机位的拍摄,除了在窥视视角下展现女主日常工作时枯燥的自娱自乐,更是充满层次,达到了时间跳跃的效果。
第一个镜头车出库的纵向运动和女主静止的位置垂直,画面被分隔成两边,左半边静止右半边运动;下一个镜头则是右半边横向运动,垂直左半边的静止车辆,也和上一个镜头纵向运动垂直。
刻意不展现路人角色的脸代表着其象征性,这只是女主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而在简短对话后接近电话铃声,衔接自然的同时也有紧迫的节奏感,与方才的散漫对比。
电话被放置一旁的处理令角色和观众都有被监视的紧张感,电话里上司的语气更是加重了这一氛围。
上司是讲求效率而无人情味的现代社会的符号。
监控摄像头中的衔接在影片中也可以以运镜的形式呈现。
地下车库贴地的运镜,揭示出了角色运动的状态,也直接展现角色抵达的位置。
对于监控探头的拍摄,起初的固定机位在露娜运动后也有了微动的运镜,这自然承接了动势。
女主在监控摄像头前行为被处理成刻意的留白,这为影片增加了递进感和层次感,留下悬念。
第二幕后,女主办公室换衣服的速剪镜头明显加速了,而甚至于整理头发这一本应该在镜子前的行为也被女主省略到了路上,连打卡上班的环节都险些被遗忘。
这代表女主的期待感和紧张感。
第二次见面,男主察觉到了女主的喜好,收音机被提前关闭了。
第三次办公室过道的镜头,女主已然不紧不慢,头发也早早整理好,甚至在打卡处拉腿,这代表女主已经习惯和男主的交流方式。
然而这一次办公室里收音机被再度开启了,嘈杂的环境中涌动分歧。
男主从女主身边挤过的安排更是强化了这样突如其来的转折。
画面被玻璃分割成两边,男主纵向的运动融进门外的白光,而门内的女主静止地看着便签望着男主,他们构成垂直。
扣错扣子的安排体现出新上任安保人员对环境和职位的生疏和稚嫩。
监控狂舞在多个机位下配合着上扬的旋律,把情绪推到最高潮。
这些机位和演员的安排也有垂直、递进等关系。
随着情绪高潮的来临,画面里所容纳的监控机位也越多,画面的内容越满。
15分钟的短片,外表清冷,只看片名有着疏离的科技感,曾经误以为是简科幻片。
男女主人公是一家地下停车场的保安,分别值守白天和晚上两个时间段,两人的交流仅限于每天交接时简短的寒暄:“昨晚怎么样?
”“一切正常。
祝今天一切顺利。
”“明天见。
”如果不是一个偶发事件,他们可能会像两条平行线,遵循各自时间的轨道一直安静地走下去。
一天,女主在监视器里发现了男主在停车场跳舞的秘密。
其实影片开始时镜头曾经定格在女主伤痕累累的脚上,以及她转动脚腕时下意识的舞蹈动作,这些暗示了女主也是专业舞者,男主对舞蹈的痴迷触动了女主。
此后两人分别在特定的时间,在监视器前给对方留下一段舞蹈,时间就写在交接时的纸条上。
每天有交集的那几分钟里他们仍然像熟悉的陌生人,但用舞蹈隔空对话时是两个最默契的灵魂。
短片结尾是开放式的,再一次交班时男主没有按常规留下时间代码,女主失落地目送他的背影。
但下一个镜头是保安经理带一个新的员工来熟悉环境,输入时间时无意中看到了男主和女主在各个时间段共舞的镜头。
关于两人的后来,电影里并没有做交待,他们两个人一起离开了,还是在共舞后戛然而止,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真正的生活,似乎也不重要了。
小时候我们都写过关于理想的作文,音乐家,歌唱家,作家,老师,科学家,那时候我们向往着,并且信心满满,笃信自己有一天一定会成为那个人。
但沿着生活的边缘走着走着,那些彩虹色的梦想纷纷遗失在不知名的地方,有时候是忘了捡,有时候是没有力气捡,最后离小时候那个自己向往的人越来越远了。
但总有一些人会一直小心地把梦想捧在手心,揣在贴身的衣物里,不管这条路多荆棘。
对于男主来说,地下停车场是最大的舞台,足够他伸展跳跃,那里的灯光24小时亮如白昼,也照亮着他的梦。
女主对着镜头做每一个舞蹈动作时还充满着胆怯,她究竟曾经遭受了什么样的重击呢?
这个精巧小短片对白简练到极致,情节推进完全依靠男主女主的舞蹈动作,甚至男主都没有一个正脸的特写,情绪却饱满欲摘。
导演用最冰冷的仪器展示着普通人最不为人知的鲜活的那一面,闪着寒光的角度里其放一层温暖的善意做底色。
始终相信时间是冷静又公平的,他带走我们生命的同时一定又放下了什么做为补偿。
非常优美的短片,温暖又精彩,让你知道,在乏味、令人绝望的生活之外,还有这样美好如春日的东西存在,例如爱情、诗歌、舞蹈和电影。
结构相当完整,利用停车场的地形和监控画面实现各种构图挺有想法的,跳舞这个元素还是很吃香的,总觉得好像在哪儿看过这两个演员的舞蹈似的
没有梦想也要跳舞
难道是5%规则使然? 鼓掌的,都希望自己的车库管理员是这样?
很有意思,无聊的生活需要一个有趣的你来陪我一起跳舞:-)
超脱物外的沉浸,最平凡也最伟大。
主要是想法好,还是个爱情故事,当代人的孤独与交流不畅。应该很受欢迎吧
音乐6 画面6 导演5 故事7 表演7 印象6 平均6.1/10 短小精湛的精做得还不够啊
音乐响起,两人起舞。奇特的舞姿甚至称不上美,可为何心底那块柔软处却慢慢被触动。他们不发一言,只用全部热情来舞蹈,唯非常默契才能做好的高难度动作,他们做到了。这种感觉,好像是遇见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电子时代,两个灵魂以这种方式惺惺相惜,实属一件奢侈的事情啊。
时间代码的交流方式很可爱。
人啊,不管在哪里、做什么,有自己喜欢的事或者说是梦想,总归是美好的。
没太看明白
This is the rhythm of the night.特写与监控视角很有意思。
心照不宣,日夜不散
第69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是认真的吗?!🤬
没懂,同时降低了对《爱乐之城》的期望值。
得奖的不一定见得有多优秀
靠,半年前看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这片会拿奖啊...
孤独者的爱情。 ★★★
当然,这一看就是戛纳喜欢的风格。整体说起来,虽然好像很有病的样子,但是又很有爱。不需要语言,只需要形体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