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永远的托词

永い言い訳,不道德的丈夫(港),漫长的借口(港/台),The Long Excuse

主演:本木雅弘,竹原皮斯托,藤田健心,白鸟玉季,堀内敬子,池松壮亮,黑木华,山田真步,深津绘里,松冈依都美,岩井秀人,康巢恩,户次重幸,渊上泰史,布吉吉,小林胜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永远的托词》剧照

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1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2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3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4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5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6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13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14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15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16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17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18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19永远的托词 剧照 NO.20

《永远的托词》剧情介绍

永远的托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衣笠幸夫(本木雅弘 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和妻子夏子(深津绘里 饰)结婚多年,感情早已经由最初的炙热走向了平淡。尽管夏子一直以自己的温柔和坦诚包容着幸夫,但幸夫不仅不为所动,甚至以冷漠和粗暴回应,只因为幸夫的心里已经有了另外一个女人福永(黑木华 饰)。 某日,夏子和 好友(堀内敬子 饰)结伴出游,哪知道乘坐的大巴半路上遭遇了车祸,两人不幸遇难。得知了妻子死去的消息,幸夫虽然内心里没有一丝波动,却还是在表面上装作悲痛的模样。之后,幸夫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之中,负责他的编辑唾弃他,福永也离开了他,直到有一天,夏子好友的丈夫找到了幸夫,拜托他帮忙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在此过程中,幸夫渐渐学会了正视自己的软弱和不堪,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金鱼新灰姑娘捉迷藏世纪之约第三种幸福里世界郊游嘻哈胡桃夹子点燃我,温暖你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方糖人生嫁个好人家阿波罗18号疯狂愚蠢的爱血量子直播鬼戏院芭芭雅嘎:林中恶魔海边的朝日与骗子们戏中戏中戏大案组一级机密加油妈妈超能手机一双绣花鞋疑雾公堂橘色马布里街头小霸王:情窦初开纳妾记第二季曾武华事件破产姐妹第二季去地狱的派对巴士

《永远的托词》长篇影评

 1 ) 如果人熟悉了注定走向无言的结局,那我选择停留在相识的一刻。

没有“人总是失去才知道珍惜”的说法,失去后便没有珍惜的机会,只能叫知道了曾经没有珍惜。

就像此时此刻,看着歌单里那些变暗的歌名,如果以前下载了又何惧下架?

昨日见到一对相对而坐吃饭的年轻情侣,他们全程几乎不怎么说话,我自己这样没觉得有什么,看别人才感到莫名的悲哀。

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如果人熟悉了注定走向无言的结局,那我选择停留在相识的一刻。

今日我爸来济南办手续,两月不见,他仿佛又老了一些。

他说话的频道总是慢你一拍,你开车快了他会呵斥,。

以前的我大声回怼,当时我选择沉默。

沉默避免了进一步的矛盾,但却不是好的沟通方式。

未来的“我”穿越回来告诉我,珍惜现在吧,如果以后连骂你的人都没有,你又会很快乐?

总有人离你而去,不管在空间还是漫长的时间。

永远的托词 (2016)7.62016 / 日本 / 剧情 家庭 / 西川美和 / 本木雅弘 竹原皮斯托

 2 ) 吹毛求疵

我的感受是,导演很想用细节表现变化,但做的不够。

大宫删除妻子语音信息一幕,本想表达,被儿子指责知行不一,不是一个负责的爸爸后,大宫决心改变以前沉于悲痛中度日的心态。

但大宫是什么样的人呢?

记者采访时,问他想对亡妻说些什么,他只说了一句希望她回来,然后悲恸大哭。

幸夫不再来他家帮忙后,面对家庭他悲痛无力,甚至顾不上挂念去接深夜未归的两个幼子,只是颓然睡在暖桌下,这也触发了真平对爸爸的指责。

这两件事可看出,大宫不是一个独立果断的人 ,他从心理上非常依赖妻子,妻子不在后,甚至把依赖延伸到陌生人身上。

这个依赖,一方面是对妻子的情感依赖,一方面是在家庭中,对妻子这个角色的依赖。

这样的人,我想不会在短时间内删除生活里妻子的痕迹,更不会删除仅剩的唯一的妻子的语音。

这个动作很突兀生硬,不符合人物性格。

或许换个表达方式更好,比如独自一人对着手机里的妻子说话,儿子说我不是一个好爸爸,我想做一个好爸爸,你在天上也要帮我啊之类的,这会不会更像一个普通懦弱的中年丧妻男人做的事?

 3 ) 《漫長的藉口》觀後感

妻子要趕去車站會合摯友結伴旅遊, 她在出門前還是惦記丈夫那把稍長的髮絲, 丈夫是小說作家, 他不時會於電視節目接受訪問, 丈夫髮梢長短不一或朝天翹起是身為髮型師妻子不能容忍的, 髮理完, 妻子說了一句完美拉了旅行箱出門。

妻子眼中完美的丈夫是倚著合時髮型勾搭情婦的混蛋。

徒生劇變, 妻子同好友同葬冰河, 作家於妻子喪禮致詞時感慨的說理好髮根殘留了妻子纖指的溫度, 幸夫於家屬親友當前神情憂傷, 他捧住妻子骨灰盒步出靈堂有攝影機捕捉名人舉動, 作家低頭哀傷的帶亡妻灰燼登上轎車, 這刻鏡頭拍不了脫了假臉具於車內後照鏡梳理前額頭髮的作家, 妻子的體溫早已散去, 他仍然要活下去, 他指頭觸感實在, 他未能於妻子事故下淚, 幸夫夏子畢竟是相處二十年的老夫老妻了, 妻子身體髮膚已是倦透, 夫婦話題能說的都說了。

幸夫於十九歲於理髮店邂逅髮型師夏子, 少女理少年的髮, 她的手指撫慰了客人頭皮, 首截肌肉輕按力道張開了來客的作家夢, 丈夫的事業有成是他初結識美女時她鼓勵有志者不倦的執筆, 所以作家刻意留長頭髮記念今日的盛名, 就是日後錄影電視節目工作人員安排好的理髮師作家婉拒了, 髮根是丈夫與亡妻的感情聯繫, 亦是夫婦定下來的談天說地, 丈夫對妻子的懷念藉著長及肩膀的曲髮留住了, 淚水早已滲入血管供養妻子不會再打理的亂髮。

幸夫喪妻後家裡凌亂, 情婦按鈴探訪, 老師壓抑的慾望要爆發, 他穿了衣服強行與女人交合, 她同樣的衣衫整齊, 她抱怨男人不是那個於髮膚交纏前喝紅酒, 播黑膠唱片的優雅男人, 而是不知做愛為何物的糟蹋男人, 女子還未在男子完事前退出, 男子不知所措失去唯一的錯愛, 女人不留情面的不讓她愛過的老師洩射是她了解幸夫是不解溫柔的自私男人。

夏子在世時丈夫視女人為打理家務的賢內助, 以及保證出鏡儀表堂堂的造型顧問, 夫婦情是逝去的流水作業, 作家於令他妻子身亡的肇禍公司出席聆聽會, 對方負責人藉詞車禍司機執勤記錄良好, 難以理解意外原因, 數下響聲打斷了發言人解釋, 貨車司機大宮陽一拋擲的雞蛋染黃了似是無辜事端的交通機構, 陽一大哮的[把我的妻子還來!]有如炮彈轟破在座遺親危危欲塌的維繫家屬思愛城牆, 他們大聲叫罵胡亂推塞的發言人, 場面一度失控, 唯獨那個默默聆聽, 表情苦悶目睹叫囂不助拳的大作家扭曲嘴巴離座, 幸夫到來不是追討責任, 而是在世人, 特別是愛戴他的讀者面前做好公關門面工夫。

多年沒有兒女的幸夫提出一周幫忙陽一看家帶孩子的義務, 作家初時強調他只要手提電腦在手, 何時何地可以寫作, 幸夫的說法一來是去除陽一膽心他上門看顧孩子會打擾作家的寫作日程, 二來是作家沒有靈感下墨, 他急於要在新鮮事物開竅, 帶孩子上課、煮食及開解長子真平及同小女孩灯看動畫是他先前沒有的人生體驗, 幸夫於陽一抱著女兒回家碰面的剎那收起了筆錄真平睡覺模樣的筆記本是作家利用人性軟弱突破撰文困局的私心。

與女孩常處日久, 幸夫渾忘寫作, 男人把男孩女孩當做一家人, 男人騎腳踏車載女孩沿斜坡歸家, 他力氣不繼的差點摔倒, 女娃兒笑他比不上一口氣載女兒回家的媽媽, 男人聽了更是不服輸的用力踏著足板拉動齒輪, 他明白女孩會長大, 他有一天總會離去, 他要在還能照料孩子的日數用心用力, 這不是作家找尋創作泉源, 而是代父體會不會有兒女, 他把為父心願短暫寄託, 亦是把妻子沒有子女的命數, 連同丈夫的份至大宮家陽一要父替母職的不全家庭。

不生兒育女幸夫嘗了保母滋味, 他的幫忙正好填補了陽一日夜顛倒不日在家照顧子女的輪休工作。

陽一的貨車司機行業是難為慈父難為親的苦差, 補習社不時致電兒子要他不要經常缺課, 主任問學生是否周日回校測驗? 學生答應, 他能否定時上課他不能肯定, 他要照顧妹妹, 他要告訴爸爸情況時父親抱頭大睡, 母親早逝, 父親是一周數天不在家, 回家交錢予兒子添衣購食的不問家事, 無暇關心子女需要的長期疲勞; 那個缺乏二氧化碳化學常識及不管兒子是否順利升學的無求父親讓兒子十分討厭, 爸爸永遠不能代替臨出門旅行留下電話留言交帶丈夫要子女刷牙才睡, 以及要替女兒帶上尿片對家人無微不至的媽媽。

然而, 兒子從弄妹妹伙食, 接妹妹放學體諒父親工餘要照顧家人的辛勞, 也明白他身為男子漢要承擔一切的重擔, 怪父的心轉為讀書動力, 終能升學。

失去了的不可挽回, 兒子真平在世要補償母親不在的完好家庭, 幫助他輕看卻愛他甚深的父親。

幸夫剪掉了的亂髮是他終能釋懷不愛他妻子的悵然, 他勇敢發表新書是記述他的大變, 從沒有的愛有了家庭的愛; 陽一的刪除短訊是他能放下對愛妻的淚流憶起, 父兼母職, 與兒女面對人生起伏。

本木雅弘不是那些人到中年怕年華逝去刻意節食健身保持瘦削的偶像明星, 他是因應角色定了身型的務實演員, 他演的幸夫是養尊處優作家, 人到中年該有的小肚子他有, 他於影片露了的肉塊是好演員忠於演藝事業, 不是演什麼角色都要的裝酷耍帥。

Patrick Chan 寫於2017年1月2日。

 4 ) 别让懂得来得太晚

“你觉得你不会失去他们,但他们转瞬就离开了。

” 比较中规中矩的鸡汤题材。

导演风格有点像后期岩井俊二和中期是枝裕和的结合体。

光线质感完美,许多细节设置极其抓人,可以看出导演灵性所在。

电影主要由三条线铺开,幸夫的感情线,大宫的感情线,还有真平的成长线。

其中幸夫的感情线和真平的成长线其实是可以看作同一条,根源就在于他们两个人的性格和处事的方式是极其相似的。

直率到冷酷的情感思维,缺乏认同的自卑感,自欺欺人的倔强,这一切可以透过电影中无数巧设细节窥探出来。

可以这么说,幸夫其实就是长大了的真平。

至于大宫的感情线,更多的是作为对照辅助作用,与幸夫的感情线碰撞从而延伸出对遗忘的价值和回忆的可能的深入探讨。

然而,这部电影也有些不足的地方,男女主感情的前设铺垫不够,以及后半部分的剧情设置较为刻意,凿造之感有些重,还有大宫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比较扁平。

但尽管如此,就凭这部电影对细节的把控和拍摄风格,7.6的豆瓣评分着实低了,7.9-8.2分应该是个比较合理的区间分。

 5 ) 所谓忙碌,不过是逃避的借口而已

在《永远的托词》里有这么一幕,学业跟不上的小男孩流下了眼泪,然后他和幸夫说:不要告诉我爸爸。

后来,幸夫和小男孩说:哭,不代表着软弱,有时候,哭也是一种坚强。

说话的时候他提到了自己,提到了自己的逃避,提到了自己的不敢面对。

那一刻,我几近奔溃,我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直以为的坚强不过是软弱。

我父亲是2017年1月份去世的,或者你们有察觉,或者无察觉,这两个月我的状态总是起伏不定。

电影里想起去世的亲人总是浮现出音容笑貌,而我,一闭上眼睛,总记起父亲去世时的挣扎,那最后一口气的咽不下去。

但我不敢哭,有时候泪流满面,却还强装坚强。

我怕,怕感情的缺口一打开就补不回来,怕一泻千里,怕赤裸相对。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愧疚,或者无助,以至于你不敢去面对它,你压抑着自己的情感,花天酒地四处逃避。

《永远的托词》说的就是这样的逃避,小说家男主角该算是渣男吧,在他出轨的时候,老婆出车祸身亡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他在公众面前表演,借口照顾小孩来逃避,直至看见老婆没发出的消息,彻底崩溃。

“我已经不爱你了。

”这句话把他拉回了现实,不得不正视起自己,那张“让人恶心的脸”。

老实说,电影并没有那么出彩,导演西川美和是是枝裕和的女弟子,所以在电影的前半段你很容易能感受到是枝裕和的神韵,不一样的是,后面西川美和在寻找情感的宣泄,而是枝似乎并不看重这些。

电影其实分了三层意思,逃避自己,对话自己,认识自己。

第一层是常态,是表演,第二层是照顾兄妹时的感悟,或者是自言自语,第三层,则是西川美和真正想表达的:珍惜身边的美好。

只是对于这第三层,我始终报以疑义,有些事情,并不能如电影里那么简单。

这恐怕就是导演们的“圣母心”了,他们以解救天下为己任,想把我等堕落民众从深海中拉上来。

事实上,我们无法解救,鸡汤再浓,也不过是鸡汤而已,在这个意义上,《海边的曼彻斯特》才是常态。

但是我喜欢《曼彻斯特》,也喜欢《永远的托词》,电影嘛,有人沉沦于现实,便总有人要创造些出口,不管这个出口是不是妄想。

不过《永远的托词》有一点说的很有道理,那就是,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情感。

污浊的、肮脏的、懦弱的、邪恶的、各种好或者坏的。

当我们尾随着大众,表演着大众喜欢的样子,也就等于了放弃自我,活在了面具里。

这种感觉,真的能让人麻木。

 6 ) 忠于感受,保持怀疑

七月不巧只买到这一张票,但它已经满足了我的七月小西天之旅。

第一次在电影的转场镜头里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绪流动和心境变化,而不仅仅是对下一幕的切换或衔接。

好几处细节的捕捉都精准还原了生活与人性,浏览器搜索框里名字后缀的变换巧妙地将幸夫的情绪从自大过渡到自省。

幸夫接到阳一车祸消息一幕通过一个窗户的远景将观众的视线聚焦于幸夫慌乱的反应,这个镜头设计相当精妙,同时完成了电影里最大的对比,流露出幸夫对夏子车祸过度冷漠的愧疚。

当我和幸夫一样确信夏子已经不爱他了,映后导演一语将我点醒:短信草稿箱里留下的文字也不一定就是夏子的真实想法,也许她当时只是在气头上。

虽然文字往往是真挚、私密的,但依然存在虚假的可能性,有时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

刚开始对于幸夫这样集缺点于一身的男人非常反感,对他能展开什么故事并不感兴趣,但好在影院的座椅能把我的身体连同耐心一并锁住,我才能完整地感受这场电影。

剧本也并没有着力打击幸夫的事业或感情,只是通过参与另一种质朴喧闹的生活让幸夫摘下一层层虚伪的面具。

要说电影的不足就是幸夫的转变确实有些突然,导演解释这是幸夫急于依附正向的、彰显责任感的事情来抵消他的罪恶感。

也许问题就在于电影里并没有表现出罪恶感的存在。

想多看些西川美和导演的电影。

希望日后能一直忠于自己的感受,落笔时不加虚假的粉饰。

 7 ) 看片儿vol.11【永远的托词】

不喜欢,不喜欢影片中满溢的自甘堕落感。

幸夫和夏子的婚姻充满了粘合剂的味道。

一个不断的嫌弃,一个不断的讨好。

一个任性得好像没长大,另外一个宽容得好像妈妈。

比较喜欢的一点是,电影没有在背叛和婚外情这个点上走得太远。

夏子车祸以外死掉了。

他似乎要得到他想要的状态了,但是他反而会变得孤独。

幸夫的情妇离开了他。

他的生活开始有了一点点变化。

前两天看《流浪猫鲍勃》的时候,猫咪拯救了吸毒的男主人公,这部电影,两个小孩子拯救了堕落的幸夫。

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幸夫在孩子面前还真的会表现得好很多,一点都不猥琐,很有风度,很会关心小朋友。

想起夫妻出现问题的时候,丈夫没有责任感的时候,好像七大姑八大姨会说:“生了孩子就好啦。

”会不会也有一点道理。

但是很赞同夏子没有和他生孩子。

不能奢望其他人来拯救自己出现了问题的婚姻,不能为了不知道是否有效的未知,拉另外一个人入火坑。

 8 ) 永远的托词

电影以一个中年成名的小说家幸夫为展开,在开场一段尤为简单的理发场景中,几句最为平常的言谈,却已然让观众所见成名后的丈夫与昔日的结发妻子没有了丁点感情可言,这样的夫妻关系其实已然走到了陌路,而电影用一场骤然而至的生死离别,所换来的并不是丈夫的痛定思痛,相反作为知名小说家的丈夫关注的是自己的名誉,想的是和自己的情人继续缠绵,这样的一个渣男甚至最后连自己的情人都为他的这种行为所不耻,可以说这时的男主早已忘记了何为爱的能力。

 9 ) 永久与永远

最爱的书的原著电影,当然要五星。

看完还挺难过的,下一次抱着这样大的期待去追溯一段历程,会是什么时候呢。

先拍电影后成书,书的创作空间增大了,两不耽误,不至于像拍IP那样总觉得碍手碍脚;在这样的片子的基础上,去完成片中《永久的托词》的再创作,当然配得上八星多的评分,如果先写书再拍电影呢,可能电影也会更优秀,但也难免要工整起来。

基于这种状况,还是想说,西川美和先拍片再写书实在是太顶了,书和电影都太顶了。

可能是为了和书作分别,本片译名《永远的托词》,反正不管怎样都比漫长的借口好太多了。

电影和书各有得失,比如书中对情妇的处理不够精致,放在电影里就没问题。

书里也有很多电影中没有的高光时刻,例如写信,例如招嫖,还有假面骑士的骨灰盒,以及全是呕吐物的鲤鱼池,总体而言还是书要更加精彩,更余想像空间。

重点回归影片本身。

身为一部文艺片,该片的呼应真的很让观众受用,正常讲话的叙述风格适合大多数人观看,且暗含很多信息。

举个例子,出现三次的幸夫载小灯骑车的情节,第一次骑不上去,第二次也骑不上去,但引出了小灯“妈妈平常都是直接骑上去的”的对话,第三次是车祸后幸夫送小灯去托儿所,骑的飞快,蹬得极其用力。

同样的还有大宫家两次出现的妈妈的“画像”,以及一些其他的东西。

带给我们的观感是,母亲的形象已经渗透进这个家庭了,失去至亲后的生活总是无法脱离这种“失去”的议题。

而同样是失去唯一的亲人,幸夫的态度就很微妙了。

他不记得妻子出门时的行头,没有和妻子通过电话,妻子坠湖时他正和情妇云雨。

对于失去本身而言,幸夫的情感是“隐”的,大宫则是“显”的;而夏子的痕迹在家中是“显”的,小雪则是“隐”的。

隐是磨合后的妥帖,是难以割舍的曾经,是手机里唯一的留言。

显是眼中的泪,是刺猬身上的刺,是永远过不去的冬天。

幸夫的“显”是渣,“隐”是自卑,从一个名字到一段婚姻,他逃不掉这种感觉。

在大宫家的生活,与其说是“被感化”,不如说是“被需要”。

这种转变在书里要更细一点。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的伊纹说:“我喜欢永永远远的事情。

”可是,永永远远并不常是一件好事吧。

如果夏子没有离去,那他们的隔膜也要永永远远的存在着,这才是永远的托词。

幸夫应该早就意识到了这种托词的存在。

看到那句“已经不爱了,一点都不爱了”,幸夫先是不可置信,而后出离愤怒。

幸夫在愤怒什么呢?这份永永远远终究被打破了。

就像他在节目录制时失控地说出死去的人要比活着的人更轻松之类的话,夏子一个人离去了,把这份永远撕碎给他看,自己却无需承担任何后果。

“已经不爱了,一点都不爱了。

”这句话,印在书外封的背面。

编辑或许也头疼过吧,要怎么概括这样的书,怎么概括这种情感。

只是这句话印在那里,看过之后,并不觉得多么不出所料的戏剧化,只觉得很伤感无力,是一种冥冥中已蕴含将死意味的豁达。

夏子在大巴上,光影和表情都琢磨不透,还带着些许迟疑。

她正为撕碎永远埋下伏笔,同时也在咂摸着这份后果,只不过是只身一人。

幸夫说,夏子不想和他这样的人生孩子。

夏子恐怕是倦了,不愿意再把另一个人生变成自己婚姻生活的延续,永远皱皱巴巴,永远熨不平整。

和大宫家里人去海边的时候,夏子或许是有动摇的,只是不足以撼动那份永远。

永久与永远,恐怕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幸夫身为津村启写下的那本书,是一种应答;西川美和最后真的把这本书写了出来,是一种呼应。

生活总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埋下草灰蛇线,是伏笔,也是托词。

 10 ) 永远的托词,永远的羁绊

2016年年底时分,影迷大都流连于是枝裕和的新作《比海更深》。

深沉的父爱,精明的老母,平淡的讲述……是枝裕和差一点就要复制《步履不停》的巅峰,但无论如何让人觉得差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观众却忽略了另一部优秀(甚至更优秀)的家庭剧——《永远的托词》。

从2003年的处女作到2016年,女导演西川美和一共只拍摄了5部作品,但这五部作品真可谓各有各妙、成色俱佳,本次的《永远的托词》又得到旬报第五的好评,无疑显示出西川相当稳定的水准和极强的实力。

初看《永远的托词》,最让人惊叹的还是影片对人物的刻画。

实际上,影片正是改编自西川美和自己入围直木奖的小说作品,因此也承继了小说文字的高超技巧和细腻质感。

明线中,生活糜烂的作家衣笠幸夫(本木雅弘饰)在失去妻子之后为寻求心理补偿而帮助他人养育孩子,在此过程中开始重新建立起久违的友情以至亲情。

繁复琐碎的情绪充斥其间,但又杂而不乱,让人无比动容。

而在暗线里,幸夫经历的数次心理转变被完整地描绘出来,从对妻子的漠视到对亡妻的怨恨,从嫉妒他人到甘于付出,从自责到理解,一个个层次接连呈现,反思和失落则贯穿始终,叙事之巧,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片中种种情感往往意在言外,很多时刻很难用语言表达和形容,故而也为影像表达留出了丰富的空间。

西川美和在一些访谈中也提到,自己并不想将电影拍成小说的浓缩版,所以增删了部分段落和情节,以期达到某种平衡。

所有这些,无不考验着创作者的调度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演员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从成片看,无论是导演西川美和还是曾经在《入殓师》中饰演男主角的本木雅弘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他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可恨、可爱又可怜的复杂生灵。

更进一步来看,《永远的托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因于每个角色的复杂性和角色间复杂的情感交织。

这是该片的过人之处,也是每一部成功家庭剧得以引发普遍思考和共鸣原因。

其实,从四五十年代甚至更早以来,日本一直就是家庭片大国,但目前仍然在世且能在国际上打响名号的日本家庭片导演,无非就是山田洋次和是枝裕和两(代)人。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相较蜚声国际的是枝裕和,西川美和确实没有那么出名,但同为家庭剧创作者,二人却是惺惺相惜,并且长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这里所谓师的关系,是指西川美和之所以走上电影制作之路,还端赖在一次电视台面试中被是枝裕和赏识。

虽然面试落选,但是枝却邀请她加入《距离》(2001)的剧组,并让她做了自己的助导;两年之后,是枝裕和更是亲任西川美和处女作《蛇草莓》的制片。

二人经历相交,题材也显师承,所以西川美和才有了“是枝裕和徒弟”之称。

而说到友,是枝和西川每次写完剧本,都会互相寄给对方修改。

有趣的是,西川美和在创作《永远的托词》的剧本时恰好收到了是枝裕和寄来的《比海更深》,发现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作家作为影片的主角,而且都在作家和儿童之间建立起复杂而有趣的联系。

这固然是一种偶然,但也无疑可以让人管窥他们创作上惊人的一致性和相互影响的成分。

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西川美和绝不是是枝裕和的“六耳猕猴”。

仅就《永远的托词》而言,该片注重的是角色内在的转变和情感的流动,而她的其他影片中也始终存在着一种和解和趋同的倾向;《比海更深》则延续着是枝电影一直以来展现的家庭成员的固态性格和性格经历间难以相容的对抗性。

对于家庭的解体,西川惯于从每个人口中都有可能脱出的谎言(或本片所说的“托词”)介入,而是枝则更注重从性格本身入手描绘个性与血缘之间的张力。

西川之妙,在于她清楚地意识到 “心口不一”作为家庭粘合剂的矛盾属性,而且不管承认与否,这种矛盾便是东方家庭得以维系的内核。

这一点在其处女作《蛇草莓》中就显出端倪:西川美和用一种阴冷诡谲、接近森田芳光《家庭游戏》的笔法(西川确实也当过森田芳光的助导,并且显然受到了很大影响)描绘了家人间的种种谎言,但她同时也通过妹妹这一角色暗示,一个不撒谎家庭成员,无论是出于何种考量,都反而会让家庭成员失去与生俱来的信任,从而造成家庭的解体。

在其巅峰之作《亲爱的医生》(2009)中,西川美和更是野心勃勃地将这种有关谎言和信任的探讨推广到社群之中:在老龄化程度极高的穷乡僻壤,人们需要的固然是靠谱的真医生,但需要的更是呵护,是无微不至的照顾。

《亲爱的医生》中有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场景:香川照之饰演的贩药商接受警方调查,被问及冒牌医生(也就是主人公)为何一直在小村庄行医,如果不是为了钱,难道还能是因为爱?

贩药商坐着没言语,一翻白眼直接晕倒在地。

两位警官见状赶忙将他扶起,贩药商说到,“你们扶我起来是因为爱吗?

” 《永远的托词》亦复如是,它是《亲爱的医生》的延续,是西川美和的又一次温柔的阐释。

它试图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称作“爱”或“信任”,而是情,是羁绊。

只不过,西川美和在本片中选用了一个更加贴切的意象——头发——来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看不见的牵连具象化:妻子的职业便是理发师,而妻子的去世让幸夫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帮他理发。

“烦恼丝”的延长,不仅象征着烦恼的绵密,更表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窘态,直到为妻子所写的“永远的托词”一书出版,幸夫才终于理去长发,留下了真正的思念与回忆。

影片结尾,衣笠幸夫拿出妻子为自己理发用的剪刀。

指尖在刀刃上游走,眼神与刀叶反射的光相交,这场景仿佛二人又一次令剧中人心痛、令观众心碎的对望。

不过,面对逐渐远去的死亡,幸夫迎来的,或许会是一轮新生。

蛇草莓 (2003)8.12003 / 日本 / 剧情 喜剧 / 西川美和 / 宫迫博之 积木美穗

亲爱的医生 (2009)8.02009 / 日本 / 剧情 / 西川美和 / 笑福亭鹤瓶 永山瑛太

距离 (2001)7.42001 / 日本 / 剧情 / 是枝裕和 / 浅野忠信 井浦新

《永远的托词》短评

3.75

6分钟前
  • 曳尾于涂
  • 推荐

⒈大宮陽一(竹原皮斯托)出场的两场戏好催泪的同时,演技也真是让我眼前一亮,然后看到他因此提名了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后,想为我的眼光点赞,由此也更期待《怒》及获得男配奖的妻夫木聪的表现;⒉大宮真平-藤田建心也挺亮眼;⒊本以为分开没那么容易,其实分开就是一瞬间的事。⒋…⒌…⒍……

1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你在经历种种之后回家的列车上流着泪写下关于妻子的小说,不过又成了下一个供你沉溺自我同情甜腻中的可怜借口。

12分钟前
  • 李奥洋
  • 较差

7.6 教育孩子关于“深度”的定义,在叙述作为小说创作者自身的一段体验,将逃避作为一种转换或寻找灵感的选择,家庭重建太适合作为日本人集体灾害伤痛重建的常见方式:当感觉失调后,人们如何选择,而感受和被需要与创作也息息相关。这部小说电影的写作方向是一定程度上反常规的,比起《摇摆》更能代入这部作品中角色的情感包袱。池松壮亮这个角色很神奇,仿佛看透一切一般,黑木华这个角色亦是如此,他们的感觉似乎都很强烈,而他们都是这位老师的学生。

17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讨厌,永远都是男人最幸运

21分钟前
  • 吃货月
  • 较差

A fresh slice of life

26分钟前
  • 荔蘿
  • 还行

应该做的事,值得炫耀吗

29分钟前
  • 眩晕的Sam
  • 较差

开场夏子为幸夫理发,表面上幸夫咄咄逼人,夏子节节败退,但幸夫的头部一直因理发而受控于夏子之手。头对于人类而言是最重要的身体部位之一,象征尊严与智慧。西川美和非常聪明地利用理发这一行为,暗示幸夫看似在婚姻关系中掌控全局,实则被动而无助,同时预示幸夫丧妻后的逃避,以及创作灵感的丧失。

31分钟前
  • 沈念
  • 推荐

这部还蛮是枝裕和的,可能是有小朋友演员的加入?

32分钟前
  • Aboo
  • 还行

2016.5

34分钟前
  • 樱桃之远
  • 推荐

和作家当家人也好也不好的一点是,你的所有事情都可能被当成他们的素材写进书里,包括死亡。两个爸爸搭伙带孩子,没能发展成bl剧情的最大阻碍应该是亲爹的颜值(。

39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还行

失去才懂得珍惜。喜欢前半部分打破常规的叙事,后面有美化渣男之嫌

41分钟前
  • 日光倾城
  • 推荐

非常有故事的人物,本木雅弘真的太适合了,道貌岸然、外表光鲜内心空洞,他的长相和气质都非常现代也很有说服力,让你相信他会是这样的人。一次次的契机让他终于对他者、对周围最亲近的东西有了具体的感知,但要表达清楚这种人性的微妙是挺考验功力的事儿。结尾有点想当然也有点走捷径,要是能更轻盈也更嗙嗤一下砸在胸口就好了,甚至就停在大卡车开走、老师逐渐变小的时刻就不错。很喜欢骑自行车上大上坡的段落,三次的不同把老师的内心的变化具象化了。小演员也都好灵,男孩好像后来没走影视路线?选角每次都是西川老师的亮点,太喜欢了。

46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看完书 立马找来电影看

48分钟前
  • Zoeyislost
  • 较差

2.6

49分钟前
  • 较差

@2024-06-03 09:26:19

54分钟前
  • 虾仁🐷心
  • 很差

2.5 本木雅弘是过目难忘的,但剧本跟卖梦二人一样在胡扯,同时还陷入了日式清新和说教的境地。首作蛇草莓的力度在这里荡然无存。

55分钟前
  • Manyo
  • 较差

#北影节#全场从四面八方涌到一家影院的观众的确能让人感觉到某些类似共鸣的东西。终将会分离,把握每一个当下。

56分钟前
  • lee
  • 还行

多棒的题材没被拍出来,被老大是枝裕和一样风格的过家家耽误了半部片的时间,忘记了自己本应犀利的存在。

60分钟前
  • Doradora31
  • 较差

#资料馆.西川美和影展#余味悠长,许多小细节颇为走心(比如理发带小孩比如一家人去海边),虽然总体缺乏惊喜,很日式的架构,工整,流畅,也有女性导演凝视男性的小心思(男导演肯定不这么拍),男人总是无可救药,孩子的纯真治愈一切,记住了手嶌葵的主题曲,通篇男性却近乎透明(存在感低是因为他们太自以为是了嘛?),出场最少的深津绘里&黑木华反而最令人难忘。西川美和影展最后一部(《美好的世界》之前看过了)。PS,映后导演回答之所以安排男主成为作家,是因为自己也是作家,他身上多少有自己的影子(爱自己胜过他者)。

1小时前
  • 瑞波恩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