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一个顽强不肯低头的生命在那里划上句号。
长这么大,没服过谁,却死在一群游击队手下了。
罪犯由法官创造。
而法官,为国家服务。
电影很棒!
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罪犯,仔细琢磨电影里的一些台词非常有意思。
续集中加入了更多的亲情和爱情,好看极了!
这也只能是法国造,中国造的都是马加爵之类,直接坑杀的。。
好莱坞抢匪看似有艺术家潜质,8过是披着伪面具的爆米花而已
死的结局太让人疏忽了,头号公敌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后会这样死去,用不瞑目啊!
终究敌不过强大的国家机器啊
故事延续了Part1,采用了倒叙手法。
刚开始就是被击毙的镜头,最后结尾呼应了开头,同时也回到了Part1的开头。
Jack还是不停的作奸犯科,入狱和越狱,流亡各地,还是能找到跟他的女人。
影片的结尾还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得到了伸张,懂得。
几万年不写影评了 这部电影我没给5星 为什么我还有写影评 因为他是我的头号公敌 我那一星肯定不能给他阿。
言归正传,首先对这部电影我是有期待的,因为在豆瓣里处刑人的下面相关链接里是有的。
但是这部电影除了开头和结尾都没有死人 甚至连血腥的场面都很少有,而且这部电影的前面其实挺拖的 老是抢银行 而且还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抢 打来打去也只是手枪 大家的枪法只有在打车轮胎的时候才是准的。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部片子呢。
我觉得他很概念化,如果算在类型电影里 ,他肯定算是警匪片,警匪片侧重于怎么抓罪犯。
这部片子我看到了对警察无尽的嘲讽阿 ,每次都是两个人的作案 总是被逃 ,然后有是大批人马的点送 总给人警察搜的地方不是逃犯逃的地方。
而且警察的智商都有待提高,他们在车的后备箱里 要检查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导演会用什么样的方法 我期待是逃犯通过本身的智慧,结果尼玛的,警察自己去查后面的车去了。
每次看到警察咬牙切齿的样子我都好笑 ,是你们警察给了他们的空间。
在看影片的最后,警察在监视他们的时候 ,只要嫌犯靠近 就开始全身发抖 手里拿好了枪。
抓捕的过程应该是个有序的过程 你跟个傻逼一样的在车后面4个人拿枪扫 等会还有一个人上来补一枪 ,我瞬间就尿了,等人死了你就刚了是吧。
其实我最想说的还是梅林这个人。
我喜欢这样的人,因为他身上有种特殊的气质,不是说反抗这个政府还是什么,他是和他自己反的,他所有的冲突都是他自身的。
他说这个社会是人剥削人,但是他补剥削。
其实换个角度想 国家的钱就是公民的钱 你从侧面剥削了人民,然后在把钱投入到享乐之中。
你老说自己是革命者(我觉得他有的时候的镜头真挺像切格瓦拉的)但是你总是一如既往的高调,你宣扬的不是什么主义而是,你自己的形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所以这样的你把自己放在所有人的对立面。
其实你本来可以活的好好的,可你劝偏偏选择了当全民的公敌。
影片算是一个比较劣质的环形叙述,结尾大家都用稀奇的目光看着,似乎你还挺陌生的,似乎是用看车祸的目光看这个事件,似乎你好像也不是“全民”的公敌,因为你其实没这么多人注意。
都说当好人难,因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
其实做坏人也难,因为做一件坏事不被抓住容易,但做一辈子坏事终身逍遥法外而难。
更难的是,坏人不惧曝光,不惧被捕,不惧死亡的情况下,按自己的犯罪哲学而做尽坏事。
在现有的世界里,梅林视自己的行为为对这个罪恶世界的暴力抵抗,他在法庭上对法官、政府机构的蔑视,在媒体采访里扬言杀光法官而大放厥词,多次越狱和攻击监狱和自己“自传”死亡本能都是他整个犯罪人生行走所围绕的哲学思想中心。
然而他又对政治不感兴趣,不在乎左右翼的政见区别,却会因为一个右翼分子记者对他的“不实”描写而设计报复,而不担心会激怒整个右翼。
同时可以看到的是,他对待人质或者平民的态度,威胁但是不伤害,这种心理让我相信他犯罪并非原始的暴力冲动。
他反抗的大多是政府机构或者是经纪机构,要不就是有钱人。
但是他的犯罪已然超出了对钱的奢望,钱于他而言不过是工具,可以买武器、找女人、去继续计划犯罪,而关于剥削的那段言论,我想那只不过是他自己的以为,他是没有剥削人,但是不代表他不给那些被剥削的人带来伤害,我也没有看到他有过劫富济贫的行为,所以他只是在道德和非道德间游离的一个罪犯。
他每次犯罪的目的很明确,但是他整个犯罪人生的目标我却看不见。
他实际上在用自己以为的思想和犯罪哲学包装自己,最后他自己也信了。
梅林之所以成为公众之敌不但是因为他的犯罪行为让人畏惧,同时他的自我包装让人们抓不住他,不明白他的犯罪理由,所以人们无法说他是因为贪婪而去抢银行或者是因为仇恨而去谋杀,抑或是因为政治因素而去反社会。
他单独成为一种因素,成为了整个世界(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的共同敌人。
关于情感方面,这个法国男人不失浪漫也不乏冷漠,对妻子的爱与弃,对父亲的蔑视和最终对父亲临终前的留念,他对子女倒是很爱护,但是他从未想过他的犯罪人生和他在子女生活里的大段时间的消失和空白给子女能带来多大的阴影和伤害,对朋友,他够义气但是又过于任性,只考虑自己的一时兴起却不考虑朋友的容忍程度,所以他不断的找新的伙伴,然后他们一个个离自己而去。
对爱情,倒是很有意思,追求前妻时浪漫让所有人被这个温情而有魅力的男人魅惑了,对那个可以和他并肩扮演雌雄大盗的女人,他不惧危险要去帮助她越狱的深情也倒叫人感动,只是我不知道最后的女人,他心里对她的位置是如何,肉欲之外也许也有依赖和爱情,只是在女人的眼里,除去激情后却是他对她的不尊重和让人不安。
最有意思的是他的死亡,自己预示到了他会死于战斗,而绝非老去或者在监狱里,也许他自己也不能容忍自己平淡的离世,只是我想他没有想到他的死来着这么快,而且他也并非在他自己定义的战斗中死去,而是死在毫无预警的警察布置的暗杀中,他甚至没有来得及拔开枪去反击。
所以回想他的人生动机,我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也许我想他所做的一切都很简单,就是为了成为罪犯,成为他心中的那个人,成为他希望别人认为的那个人,而且最终他成功了。
不再说梅林这个角色的个人成分了 只是突然为了在这个电影里面的爱情而神魂颠倒这些法国男人的气质不知道是在影片中导演并不在意 觉得这样子的安排并不足为奇 却让我这个彻彻底底的受到大男子主义教育的东方小女子大开眼界 奇缺的那种柔情似水 放肆不羁的法国男人的气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警察们的无能和胆小 监狱的人性化 到梅林对于每一个女人的从始至终 也不禁让我对于演员们的演技大加赞叹 那些眼神流转之中的执著和信任 是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代表社会中反面的影片中看到过的 甚至都不会是被看重的一部分这些在梅林生命之中穿梭的女人们 不管哪一个 都是坚定而持久的留下或者跟随 把自己的生命信任在这个没有任何信仰的男人身上 也许一个人是需要一个信仰 当没有的时候 便努力成别人的信仰第二要感叹是 爱情的麻木不仁 并不是相爱的人如何 而总是无法拍拖在恋爱中无法不被摆弄的顽固和调皮 结局之后再回到正常的自己 呵呵 法国男人 和这麻木不仁的爱情呢
反正我是不喜欢公敌这个角色了。
为什么?
因为他打老婆。
前前后后还换了那么多女人,还每一个都祸害了。
首先,他年轻时候遇见的。
一个美丽单纯的西班牙姑娘,人家不会说你们国家的语言,放弃了自己西班牙的生活,来到了你的国家。
如此之大的牺牲,不就是为了最初纯纯的爱情?后来,你入狱了,她还是没有离开你,一直在等着你。
最后,她给了你两个孩子,给了你最美的青春。
而你,在你所谓的兄弟面前,对她一顿拳打脚踢,还差点开枪。
后来他人生的还有其她女人,一个最终入狱了,一个看着他被捕,一个看着他被枪杀。
前前后后,除去他处处留情的桥段,至少有四个了。
你一个受罪就行了,你一个人搞你的英雄主义就行了,凭什么耽误人家纯情少女,凭什么拉别人下水,跟你遭罪?
追求女性,完全是为了他个人的荷尔蒙需要。
很多人在电影的渲染下,心中对这个公敌树起无限的崇拜和向往。
醒醒吧。
充其量,就是一介莽夫。
一个真正的男人,上,要对的起父母,下,负责的起自己的儿女。
他哪一点做到了?
自己的孩子,都要留给自己白发苍苍的父母抚养。
我已无力吐槽。
他一心还想当英雄。
计划抢了银行后,有了大把钞票后,解救仍在监狱中的兄弟。
实际上,一笔钱,花在了买珠宝上,再一大把钞票,奉献给了卖车的。
过着如此骄奢淫逸的生活,还想谈做个英雄。
看他最后的啤酒肚,便不难猜出,他生活质量大大上升了。
此外,这个公敌虚荣心还无限膨胀。
接受采访,不忘美化自己。
记者拍照,还不忘摆各种姿势。
真正的英雄会这么做,真应了那句话,越缺什么,就越想显什么。
两部电影下来,他说话的那个方式,都流露出流氓气质。
各种粗话,大大帮助我复习法语。
谢谢!
总之,他就是一个罪犯,抢劫,杀人,越狱……罪犯终究是罪犯,还想树起英雄的名号,真不如树牌坊的妓女,至少妓女没有伤害什么人。
可惜,在一个法制的国家里,就算在监狱里,他也是活的舒坦,注意是单人间哦,注意有电视哦,可以收到很多台,注意还有饼干哦,还是LU这个老牌子的哦(可恶的广告植入,这是无处不在)。
好在,终于,在大马路上,他被枪杀了。
也算是平息了我对他满腔的憎恨。
雅克·梅林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反体制的英雄,可惜在法制社会里,他的行为永远只能和罪恶联系在一起:抢劫、杀人、越狱、故意伤害等等。
其实直接说他罪不可恕也算是客气话了,就像法庭上公诉人在其一阵诡辩后的咆哮一样,这个人必须受到制裁才能一振国纲。
可导演并不这样想,梅林自己也不这样想。
作为法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最臭名昭著的罪犯,一度被媒体冠以“头号公敌”的称号,这样的称谓让梅林颇有些自豪,不过他三次越狱,无数次抢劫,以及杀人,还能活那么长的日子,也算是一种传奇了。
梅林也许就是那种天生的罪犯,也许如电影所叙述的那样,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就是一个比较容易冲动的普通人,但他骨子里却深埋着反社会的基因。
嘲笑体制,作弄法律成为其至爱,所犯下的罪行早已达到了罄竹难书的境界。
可梅林的口头禅却是:我不后悔。
对于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命运,梅林看得非常清楚,特别是在魁北克的遭遇更让其坚定了与体制对抗下去的决心,同时抢劫与犯罪已如毒瘾般完全将其控制。
其实梅林也有机会做一个普通人,第一次出狱后他开始想做点什么正经事,已回报自己的家庭,可惜老天爷或许就想打造一个“头号公敌”来敲打一下法制,于是,梅林最终选择了那条不归路。
如果把梅林的性格放在别的事上,只能说他特别想出名,假如那时法国搞个快男比赛,说不定这小子还能进个什么强,然后光鲜地行走在人群中,享受着别人的崇拜。
可惜这个世上什么都有,就没有如果,但张扬的性格却不会就此藏匿,梅林总是渴望自己的名字能在报纸上有一隅之地,当他被公众忽略时,不惜写一本自传来唤起大众对他的记忆。
可这样的行为不大适合犯罪这个勾当,实在太容易暴露了,还是要低调些才好。
于是他的同伴只好选择与其分道扬镳,他的爱人也先后离开才能善终。
梅林自己也明白,虽然他渴望出名的光环,但他也知道,罪犯是不可能有英雄的。
不过,知道归知道,身上太多的脏水让他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漂白,越狱太多也让警察失去了活捉他的意愿,横死街头就成了梅林最终必然的归宿。
导演用四个小时,上下两部电影来演绎了这个传奇罪犯,正如片头多视角的剪辑一样,将梅林一生中无数的片段跳跃式地展示出来,也许导演自己也有点喜欢上了这个人物,毕竟他做了绝大多数人不敢去做的事,虽然是犯罪,但能到达这样的境界,不能不让人为之钦佩。
上下两集连看,影片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
我们的英雄,哦不犯罪界是没有英雄的。
这是通片给我感受最受的一句话。
有坏人,也有好人。
有罪犯,当然也会有警察。
“他只是一个弥撒,没有罪的站左边,有罪的站右边。
”我们的主角没有左右的倾向,只对自己负责。
这是他个人的伟大伴随着也是他周遭的不幸。
梅林的悲剧可能是一开始就注定的,从前线回来,与家人团圆的当晚出去干“脏”活,而不是父亲给予钢铁厂的传统发展。
从这里开始,我们的梅林不停的重复着结伙,犯罪,把妹,越狱,背叛。
是的他就是一枚“陀螺”!
片中没有交代少年时期的梅林,我个人是饶有兴趣。
家庭对于梅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有了孩子,父亲病重,越狱后把妹生娃都可以看出。
看了第一部的影评,许多豆瓣酱感觉“梅林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头号公敌”。
仅仅从我个人的观点,一个能够不停越狱的罪犯起码他不笨。
他想勒索,甚至摧毁目前的系统(翻译中成为系统,我想可能更是政府或者是制度)为此还在狱中出版了自己的书籍。
可是却么有想过要摧毁之后的事情好比重建,好比组建家庭。
是的,你是梅林,你从不反悔!
这是真的么,答案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妈的,坏人啊,坏人的一生。。警察都那么笨么??越狱又越狱,逃跑再逃跑,抢劫再抢劫。。最后打死他都那么大费周折。。看得很不爽
法国张子强的故事。剪辑和摄影都不错,节奏就和其他的欧洲电影一样看不习惯。整部片其实也不错,但就觉得给不了四星。结局有种宿命感,有点像邦妮和克莱德。
这海报像《耶稣受难记》
卡索相当型!演什么片什么范儿!~
两个小时但是看点还没有第一部多啊 从梅林开始和他那个搞左翼的朋友混的时候就没啥看头了
法庭那场拿着钥匙嘲笑众人的戏又拉风又好笑啊 还很强调自己名字的发音=v= 最后他大睁着双眼 似乎随时会醒来
殉难海报不能更赞) 从性情到对话 Mesrine被导演塑造成浪漫主义骑士 这样有charisma的男子 不难怪无论男女都亦步亦趋的跟随他(要换我也会。。。
在中国这种人过不了一天就被抓。
感觉下比上好很多。
1.MA好帅啊 斤斤计较 过分敏感 才是最真实的逃犯状态吧。2.MA的眼睛好棒,笑起来太可爱!3.MA有小胡子的时候眼睛好亮
梅林是个很有亲和力的大盗, 还有着明星的潜质.
镜头切换太快了吧!
么有第一集好看~~
2011-04-12
一部流水账。
偏执狂的下场
逐渐变成天生杀人狂的套路
呃,从上映日期看,这应该是连续拍完,分两期上映的电影,第二部还是一样,罪犯就是罪犯,犯罪就是犯罪,除了换了漂亮姑娘,雅克还是不停的抢银行,杀人,越狱,而且用正常人无法理解的逻辑思考问题,法国警察永远是愚蠢的化身,结尾死得很酷,想出名想疯了的罪犯,每次听到梅林这个名字都只能想到罐头
下部怎么就。。。这样了。。。
我怎么就是看不过他大腹便便的样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