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去看五月天。
24号早上刷了第一场《人生无限公司》的Screen X,两侧亮度有限,整体感没有预想中强。
有动态行进时感觉最好,因为画面会在三个屏内跑动,或者以包围的方式迎面袭来。
但很多时候,两侧的画面只是主屏上某一点特写,对我而言,反而会觉得信息有点过载。
以至于我还分心想了想,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是否是因为画面不符合日常的视觉逻辑——如果正面看到多人群聊场景,好像不会同时注意到放大的个体面部表情才对?
25号晚上二刷了一场杜比全景声,影厅不大,但前、左、右、后、中间上方全部加起来有三十几颗喇叭。
买票的时候习惯性地选了最后一排,应该不是最好的声音位置,但还是一本满足。
本来就是有些偏好低音,整场的贝斯都清晰、稳定地传进耳朵里,简直不能奢求更多了。
最近觉得,我对音乐的空间体会似乎大过情绪,偶尔也会有抽象想法冒出来,但产生具体人事物画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
这样的空间感偏好在杜比环绕的声场中也得到大馈赠,某些吉他狂飙的时候有戴了耳机的左右声道感,而大厚皮椅因声音有些微震动的时候,仿佛置身Livehouse。
这种突然回归熟悉聆听场景的感受,也是意想不到的趣味。
因为之前只有一次现场经历,所以对串场影片的熟悉度并不是特别高,加上初刷又被三面屏搞得有点注意力分散,二刷的时候还是多了些细节体会。
这一轮印象最深的是贝斯手那些无麦合唱的镜头,那种全身心沉浸在作品之中的感觉很打动人。
此外就是火箭出击的歌曲选取和小吃店的名字,细想一下,还是不免感慨和心酸的。
(以下省略歌迷彩蛋及人人不同泪点若干字……)二刷电影之后,感觉去年模糊的公司鸟巢体验才终于清晰地完结了。
鸟巢8.24是人生第一次看露天场馆的万人演唱会,坐在遥远的山坡位,还是有些不适应的。
声音感觉有些糊,裸眼看视讯也并不是很清晰,连怎么与台上互动,处理与身边乐迷的关系都要重新学习。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丰富的光影和快节奏的编排中,尽可能完整地理解每一首作品和它们组合起来的内容表达。
慢热如我,尽管坐定合唱三个钟,结束之后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的懵。
其实这些感觉并不能直接反映演出效果,它们更多是源于我观演之前的预期。
过往的种种习惯都在Livehouse小场地养成,直接迁移鸟巢自然有水土不服。
微博摇滚区坐习惯了,对视讯的期待自然飙高,也就容易觉得有落差。
不过同样道理,因为对自己手里荧光棒的功用没什么太具体的想象,初体验自然就变了惊喜。
有机会在超近距离感受色彩追随声音情绪的变化,非常有趣。
尽管挑战多多,但还是感觉被过于用心地尊重和照顾了,哪怕我是只是八万人中的路人一枚。
整体出品的专业自不必说(电影及花絮中可见),记两个印象深刻的点。
一是开场扫过吉他手面部表情的几个镜头。
其实作为三场中的第一场,能感觉到大家的状态还是有点紧绷的,talking很短,石爸更是直接把主唱抛来的话掉在了地上。
但在那几个特写里,两位吉他手脸上的雀跃太耀眼了。
经过无限放大,那种享受一场表演的愉悦情绪直达心底。
二来是主唱一字一句的乐团介绍和倔强talking。
想起之前听一个音乐人的访谈,他讲到新专辑巡演刚开始没几场就感到厌烦,觉得自己接受不了机械化地重复表演。
也想起很多伙伴慨叹,已经没有什么动力再去认识新朋友了。
然而对于五月天来说,这种重复的量级是成百上千甚至是过万的。
我想那不可能是件愉悦的事,但他们仍然愿意给每一个陌生人真诚相识的机会。
与其理性地把它当做理所应当的职业表现,我更愿意将其视为值得心存感激的额外馈赠。
那一刻我也是汗颜且庆幸的,为我曾经浅薄地评价他们的作品,也为我还能拥有重新理解那些心意的当下与未来。
对很多人来说,五月天是光一样的存在,我也有被照亮。
但在过去这一年多,他们对我而言更像是镜或窗,借以反思自己,也得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新天地里有五月天的作品,有更多的音乐人,也有生活与命运,时代与世代的命题。
整团里面,影响我最大的是贝斯手玛莎。
目前为止,我理解世界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靠阅读,莎杀(主唱写的这两个字真的蛮衬他)放飞字数的微博长文给了一切以起点。
借由他文字的解压缩,对五月天作品和团员情谊的理解与敬意得以瞬间飙升。
而在他和马世芳打趣又认真地劝诫下,我也在努力学习做一个更负责任的乐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新喇叭和耳机,多买几张实体CD,在捉贝斯的声响,抓桶鼓的音色,找乐手、和声、编曲、录音工程师等制作团队名单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趣味。
因着玛莎的推荐,过去几年很少听台湾音乐的我也认识了Hush,白安和Tizzy Bac。
都很喜欢,常常循环,也很幸运地赶上了两组巡回和一张有生命重量的专辑预购。
说来也挺妙的,自从知道贝斯手肄业于辅仁的社会学系,再看他演讲、对谈、策展和办犀利趴的种种,我总有一种在看毕业学长公共参与的心(幻)情(觉)。
其实作为(一直未出徒的)社会科学从业者,我的工作性质与音乐创作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但因为始终对研究和创作的公共性存有偏好,我又总是不自觉地在音乐人的作品和创作谈中寻求方法论的借鉴。
例如,怎样倾听他人意见又不迷失自己?
如何让作品内容丰厚但又不繁复冗余?
尤其是,如何在其中做严肃讨论,又能使之实现一种功能性价值,将个中道理平易近人地传递出去?
《新活水》的音乐专题中,收录了玛莎与张铁志篇幅不长的一场对谈,其中有几句话让我印象颇深。
贝斯手说,如果音乐是一种沟通的话,呐喊好像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他也谈到曾在多个场合提及的舞台表演娱人娱己论(我总结的),不过这次多了前半句:在音乐里坚持尊严。
这一直隐藏的半句话,和他在镜头前每个认真谈音乐创作,克制回应不着调问题的瞬间一样让人唏嘘。
看过他的这句话,我似乎也更加理解了《自传》和谱写出它的主唱。
(所以说宇宙第一宏吹果然名不虚传)向死而生,人的属性天然内含生存价值的危机。
永远燃烧自己的主唱,40岁就仿佛没有未来一般地回望人生,30岁平凡的我大概也能体会其中的一点心情。
只是身处这个事事加速运转的时代,危机是多重的。
个体陷入巨大的惶惑变得很容易,不需要站上麦迪逊花园,对着手机屏幕几十秒,所有方舟都可以风雨飘摇。
感受到这些,晴朗地生活就需要额外的努力。
那不是件容易的事。
改变世界的无畏或许会变小,但理解和记录的愿望也会随之变大。
主唱和贝斯手参与了这一次以“查无此人”为主题的小花计划,讨论生命中不想消失的部分。
策展人方序中说,这是一个温柔的提醒。
其实提醒是不可能止于温柔的。
提醒就是追问,追问就是挑战,哪怕永远不会有答案,也会带来疼痛与重量。
但我想,那也正是人之为人的尊严所在,是一颗尘埃在荒芜漂流中的闪耀瞬间。
谢谢五月天记录时代,交付自己与世代共振。
谢谢微博上各位乐迷无私专业的分享与解读。
谢谢所有的认真与相信。
80岁的约定太过慷慨了,哪怕它只是一个诚挚的愿望。
毕竟主唱自己也唱过的,“时间是最大的谎”。
但也正因如此,人生无限,当下即永恒。
想一想,30岁上才成为五迷,大概就是一辈子的事了吧。
无论这一世有多长。
愿你们健健康康,长长久久,也希望自己能继续增长理解的技艺,不辜负你们火热的心。
#电影人生无限公司#一生活一场五月天#谢谢你陪我走过一生一回匆匆的人间#而我的自传里曾经有你 没有遗憾的诗句 诗句里充满感激#莎杀代言知名品牌洗发水确实荒谬而深刻#其实贝斯手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乱tag吧
不得不说,五月天现在演唱会的团队越来越棒了,舞台效果一次比一次好,演唱会纪录片也拍出了经验。
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比前两次成熟了很多。
演唱会电影本来就是拍给粉丝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优秀的。
是的,我又没忍住打了五星。
之前两部会边看边有一些吐槽,但这部我几乎没有槽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去看现场的缘故。
从最开始喜欢五月天到现在已经十二年了。
随着生活的负担越发沉重,烦心事常扰心情,早已无暇关注他们的动态,虾米电台随机播放,才知道他们出了新歌,在订票app翻看即将上映的影片才知道他们又出了新的演唱会。
可以说,去看这部电影倒不是多期待,更多出于一种习惯。
我以为 我听到这些歌耳朵都要长茧了,还能有什么感动呢?
我以为我早看腻了几个中年人的年还有什么激动呢?
可看着看着我发现我错了——看来不管到什么时候五月天都是我的续命药啊!
他们说的话,他们唱的歌,有友情,有爱情,有对社会的反思,有对和平的热爱,听他们的歌,会让你有种感觉——我一点都不孤单哦,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音乐让两颗心相通。
我想五月天大概就是能给我力量的天使吧!
身为一名身陷疲惫生活的大龄青年,感谢五月天把演唱会搬到电影院,让疲于去看现场的我能在电影院里体验一次演唱会。
黄渤真的是一个惊喜,我第一次真正get了渤哥的颜,打心底里觉得渤哥太帅了。
看着喜欢的偶像走到一起,一本满足。
最后,我真的没想到我会哭的。
可是大合唱响起来的时候,我就绷不住了。
我想我大概并不是不喜欢五月天了,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初中二年级,我座位后面的同学给我看了一张画报,让我选一选画报里的乐队哪个人最帅,我随便指了一个,我同学特别高兴的和我说:你眼光太好了,他是怪兽,是队长(虽然我现在觉得我指哪个她可能都会夸我眼光好[偷笑]),后来她就洗脑式给我听他们的歌,《倔强》《温柔》《人生海海》是我当时最爱的歌……后来毕业、再升学我们断了联系,可我还是忘不掉那个14年前初识五月天的夏天。
有人问我五月天的演唱会你看了一场又一场,现在上了电影你还要一场又一场去看,都是一样的内容为什么呢?
我想就像知乎上有人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喜欢五月天的歌了,我就真的被生活打败了。
”五月天不仅仅是一个乐团,有时候他们的歌会给我依赖给我力量。
今天专门腾出时间去看了《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大电影,用1张电影票就能看122场演唱会,虽然里面有第五分队拯救地球的完整故事链,但我一直把它定义为粉丝电影,我们可以续写演唱会的感觉一起唱一起跳,如果五月天曾经陪你走过一段路,带给过你感动,那么就真的很值得走进电影院去观看去体验。
我真搞不懂你们说圈钱,说LJ电影的,眼睛不要就捐了ok?
这是音乐纪录片懂?
五月天给粉丝的线上演唱会,圈你什么钱我就好奇,演唱会的城市都包场免费看了,我就好奇,你又不是五迷,又要去看,看完又要喷,您真是给自己闲着没事找事,音乐纪录片,那么大五个字写在那,你还要当电影看,说你不认字吧,你还会打字,说你认字吧,那么大五个字你又看不见,是个狠人。
临时来的电影院,大概是出票系统的规则导致全场唯二的观众被捆绑坐在了一道。
凭胸而论这部电影(对!
恭喜至少在我的标准里这是一部电影)并没有不堪,除了尴尬又生动的戏剧桥段以及五位大爷台综般的演技以及阿信修到《我是歌手》节目组都望尘莫及的完美音准与气息(我甚至怀疑在talking环节都给修了音要不然为什么我这么想往阿信嘴里扔拐炮)以及开的满场黑的黄腔以及…算了咱也不好多说其他都还好,特别是对《自传》专辑的重新回味。
同样是金曲奖的最佳专辑,和之前我绿团的《冬》砖在艺术成就上画出的标杆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条朴实路线,在电影里的现场环节搭配看上去特别贵的视效着实有一种哇塞有点意思的后知后觉,甚至在《人生有限公司》的编曲环节突然的转调与变奏有真的给到我惊喜感以及回忆起当时在台北按照《任意门》的路线暴走一天的微微一笑很猥亵。
五个人里面我最欢的创作部分还是石头,不管是《自》中的《少年他的奇幻旅行》还是之前的《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以及《星空》甚至是早期的《寂寞星球》,都特别的…额…不俗气。
说回邻座的五迷朋友,除了《知足》几乎问全了我其他电影里出现的所有歌名,我都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在故意考验我?!
我还能怎么样当然是全部告诉他,小哥突然给我一记直击灵魂的结论,兄弟你是真的喜欢五月天!
作为一个五黑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接话啊!
对了,我是真的希望他连《知足》都没听过,因为听他跟着唱完之后我竟然有一瞬间觉得阿信不修音的唱功还是可以接受的那种差。
就是为了发张图而写的长文。
嗯,我真的不喜欢五月天。
很小很小的时候,高高的书立后,长头发遮住细细的半边耳塞,一字一字的在日记本上听写五月天的歌词,每每想着快快长大,可以去流浪。
孤独抑郁的时候,是五月天的音乐陪伴着日日夜夜。
这唯一的朋友远在天边,却能给出最烫贴的慰藉。
只要打开音乐,就会相信潮落就会潮起,没什么了不起。
“心上一字敢,面对我的梦,甘愿来作憨人。
”于是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
渐渐长大之后,五月天的歌总在歌单里舍不得删,尽管每次旋律想起都热泪盈眶,却渐渐不再打开,或许是害怕,或许是羞愧。
我活成了那时不曾憧憬的大人,不喜欢的大人。
在平淡的日子里习惯麻木,再也没有奋不顾身的扑火,再也没有撞倒南墙的冲动。
在人群里带上面具,一边迎合,一边厌恶,一边求索,一边割舍。
直到耳朵里又循环起五月天的歌。
我知道只要我依然感动,心里的小孩就依然相信着。
因为挤不进地铁决定看的一部电影。
对于五月天,不粉不黑。
买票的时候看分类是纪录片、音乐,以为跟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差不多类型的电影,结果当然大失所望。
这种电影据说是叫演唱会电影(今天才在豆瓣上知道有这一种分类),90%的时间是演唱会录像,另外10%穿插着类似网络短剧的剧情(或许这也是原先演唱会里面的,没看过这个演唱会,不清楚),这部分的剧情因为有黄渤和梁家辉的演出算是整部电影里面比较惊喜的地方。
演唱会部分无感,可能是我一个人,没有带着一个喜欢五月天的女朋友,也没有在音效好的厅看的原因吧,感受不到这是有多么得值回票价的部分。
看到一个豆油说,这是一部面向五月天粉丝的电影,我十分同意,但在此要提醒一句不是五月天粉丝的人,如果你想看这部电影,请慎重。
《人生无限公司》——人生无限,感动不止。
作者:Aimstrong / 虾米@Aimstrong Tips:虾米有我的混剪作品;)1、《派对动物Life Live》 伴随巨大声浪翻越鸟巢上空,10万人组成的蓝色潮汐缓缓浮现。
《派对动物Life Live》与《3D诺亚方舟》中《有些事不做一辈子都会做了》的出场画面如出一辙。
在随着无人机视角过渡成派对动物的同时,观众又再度平添“从无名高地到鸟巢的十年”的感慨。
2、《入阵曲Life Live》 在远古洪荒的风沙声和动感电音的交织中,电影铺设出数字化AI般的前奏编曲。
结尾编曲的猛收,像极了信息社会的网络将一切瞬间吞噬。
时空交错中人类的你争我斗从未停止,直至现代社会变得更加复杂残酷。
这首歌和另一首遗珠《黑暗骑士Life Live》也似乎在向为“524彩虹勇士”们致敬。
3、《超人Life Live》 原版中,乐器采用钢琴和原声吉他,前奏中钢琴将安静的旋律音娓娓道来,一个18岁无奈离场的年轻超人跃然耳边。
而在新版中,乐器采用钢琴作为主旋律,辅以过载吉他。
intro中六下鼓点一发入魂,前奏中的分解和弦和三连音令人印象深刻,音阶上行时如飞天,拯救世界过程中一步步癫狂;音阶下行时如遁地,对爱情束手无策后回到原点。
此时的超人,成熟狂热而又敢作敢为,反差之下的“这一幕难堪结局”更加贴近泰坦尼克号式的悲壮。
4、《成名在望Life Live》 开场由玛莎为大家惊喜地带来全新钢琴前奏和主歌演唱,“尖莎嘴”此刻音色温婉柔和,琴声低沉刻骨、如泣如诉,仿佛回到了离开地球表面演唱会,演绎《玛莎的小事》的那个深情玛莎。
阿信凭借该曲获得第28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
他从第二遍主歌后接力玛莎,书写完这部血泪成长史。
5、《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Life Live》 乍一听很普通的编曲,但从第二遍主歌开始,旋律中夹杂了一些空洞微风般虚无缥缈的midi音色,副歌中若隐若现的华尔兹节奏三拍,细听下给人不一样的异域迷情。
结尾处前四声“再唱”,每声配以四声底鼓,声声砸在胸腔;最后一声“再唱”迸发出来并伴随经典捶地后,失真吉他适时为阿信续上尖叫,将气氛推至最高峰。
6、《知足Life Live》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Life Live》中已经化用了《知足》的07版前奏,五位大爷自然不会炒冷饭让观众失望。
前奏中用筷子敲瓶子般的一声声清脆单音,宛如一个无知孩童推开房门,缓缓走进神秘的奇幻森林。
《知足》无疑是五月天最为经典和最多改编的作品之一,阿信在这个版本中的情感没有丝毫收敛,副歌中的半真声,最后一个“心”字在兜兜转转后,终究没有抑制住,“痛”字未出,心已尽碎。
大概从07版开始,知足尾奏成为一些五迷的白月光。
此次五月天也不遗余力地推陈出新。
正是:知足如果会有声音,不愿那是电吉他的哭泣。
7、《Do You Ever Shine? Life Live》 中文版首发,黄伟文填词!
歌词的直白热血不必多说,观影者恨不能将生命全部点燃,投入歌词里那颗闪耀的太阳。
还记得《3D诺亚方舟》里《叫我第一名》中五人轮流solo的爆炸场面,这次改编上演了类似的戏码。
每到此时,贝斯和鼓的表现都尤其刺目。
玛莎的无影手制造出了近乎粘稠的视听效果,最后一句“每个最好最坏时代”完美融合了冠佑马蹄般的鼓点。
试问在这种炸裂现场,那几个时代天才,如何不迫出来?
8、《人生海海Life Live》 令人耳目一新的前奏,坚定的鼓点显得野心勃勃,循环四遍的旋律阳光而不乏味。
如果说《少年他的奇幻漂流》描绘的是一副与巨浪抗争、绝境中寻求生存的一叶小舟的史诗画卷,那么这版《人生海海》就是在晴空万里出海的一艘帆船的风景画,虽面对未知,仍扬帆起航。
这是来自于内心深处最朴实的坚定。
尾奏如凯旋的古老乐章一般波澜壮阔。
我们回归了,我们做到了!
9、《转眼Life Live》 Mv荣获日本2018年Good Design Award优秀设计奖。
在它未发布之时,在演唱会上便令人瞩目,翻书的那一幕成为了猛戳泪点的高光时刻。
玛莎说,这是阿信唱给自己的一首歌。
事实上,这也是这场电影中阿信情绪波动最为剧烈的一处。
第一遍副歌结尾“最难遗忘”已变成哭腔,百感交集;第二遍副歌结尾“幻象”更是沙哑喊完,万念俱灰。
如果你体验到杜比影院64声道的包围,第一遍间奏中阿信的那声叹息,会像一块石头在你心中“浓雾的湖泊”中留下摄人心魄的涟漪。
一股强烈的悲伤和无奈感扑面而来,却又糅合着一丝阿信特有的接受与释然。
作者:Aimstrong / 虾米@Aimstrong
这一部电影是很纯粹的演唱会。
拍的实在太偶像了。
之前两部电影,还能看到一些不一样,有一些些摇滚,一些些疯狂,所有的帅气,都是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帅,首先他们在乎音乐,融入音乐,享受音乐,然后他们很帅,很自然。
现在几个人也经历过很多了,他们五个人都懂得什么情况下,摄像机拍出来的画面会最好看,自己要怎么表现更好。
电影剪辑出了很帅的画面,但就是很单纯的耍帅,很流行,很偶像。。
画面很帅,但只是画面很帅。
没有了之前他们融入音乐的感觉,我感觉他们抽离出了音乐。
就是单纯的耍帅,尤其是主唱,每一首歌的表情,表情都一模一样,都跟最近几年拍的mv一样。。
为了拍出最好的画面,也许可以理解。
但却完全失去了现场感,失去了激情。
失去了让人融入音乐的吸引力。
我自己还是最喜欢2009年时候的DNA演唱会,那时候真的感觉是融入了音乐。
主唱唱歌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在乎表情,一切都很自然。
怪兽和石头偶尔还有吉他脸出现,还有玛莎永远看起来最疯狂最努力。
那时候真的是很纯粹的音乐。
包括第二人生这一张专辑的时候,五月天的表演很努力,很认真。
每一次都能让人融入其中。
再说音乐方面,这一次电影,改编了很多音乐。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比较少练琴了,怪兽和石头的一些solo,也都改了,而且改的比以前容易了。
尤其是怪兽,伴奏里有一些弹华彩的地方,也都改成了只是弹和弦内音。
就是鼓和贝斯,感觉还和以前差不多。
为了时长考虑,很多歌都被缩短,之前的诺亚方舟电影,也是缩了很多歌,但是缩短的不合时宜,有一些歌可以缩短,有一些歌却需要真的完整地呈现出来,才能吸引人,让观众融入进去。
所以整部电影看起来有些赶时间的意味。
途中好几次都拿起了手机看时间,这是之前两部电影我不太会去做的事情。
喜欢五月天也很久了,希望20年后,还有机会继续批评你们。
有很多人说什么不明原因的转场剧情,这些其实都是演唱会的剧情,电影就是为了让没办法去演唱会的人和我们这样思念成痛的粉丝去的,请打差评的朋友们尊重我们的热爱,请勿随意贬低,你们花了钱看电影,话筒给你们,但也请了解并尊重,说回家看蓝光dv的朋友,你知道当电影院成为演唱会现场的感受吗?
你知不知道。
主唱大人说,过去过不去了,未来却一直来了,大人的世界很好,如果有那么一点不好的话,没关系,戴上耳机,五月天永远陪你二十岁。
主唱大人的声音好温柔,就是他一说话我就哭,他一直说我一直哭,我永远爱五月天。
每次去看演唱会我都会哭得好凶,除了去年那场鸟巢,那次是真正的快乐,谢谢陪我一起嗨的鸟姐,那一次是真的很快乐。
属于五迷脑残粉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非粉看 简直折磨
不算电影,也不算纪录片……
【略尴尬。。我真是粉啊真是】
我想唱歌,我想蹦迪,可是我在电影院,该怎么办?没有唱《纯真》和《温柔》,我自己回去唱。
一开场就是《天使》,这对我而言很重要
这种玩意儿8.9分?
好像没有唱《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曾经很喜欢软绵绵的台湾国语 现在有点儿听不下去了 2009年看过一场五月天演唱会 他们值得再看一次
溜粉圈钱,无一是处
“经不经典这种事,每个人本来就不一样,因为,你有你的回忆,我有我的传记,只要感动,都是经典。”就像阿信说的那样,你们的歌励志、生机勃勃,每次听完都充满力量,90后的青春感谢有你们的存在,永远可以找到自己十几岁的影子。
睡了半场。
到了这个年纪是越来越能理解做大人是真的很难了,想一直逃避下去。
一部拍给粉丝的电影
像是某天走在街头重新碰到一个从前的男孩。爱过,可是不爱了。不爱了,可是爱过。
粉丝电影,但是我不是粉丝也跟着唱了好多首歌。青春真好。我的好朋友们
这…也就是……一场演唱会吧……放电视上看,充其量也就是个超长mv……
前面几个小学妹给我唱了俩小时合唱,虽然你们没有荧光棒,但双手和脑袋也成功把我晃晕了,感恩!!!
一开场就很high,然后从《超人》开始哽咽,结果匣子被打开了,后面老泪纵横到停不下来~我的荧光棒咧?!到老了才发现小宇宙根本就没打开这里真是爆哭!太特么值得了!一张电影票的钱看了一场最佳位置的3D演唱会,外加五大只的沙雕演技哈哈哈~剧情什么的不要太在意好么?人生无限公司你们一定要好好营业下去啊!(这么多年了还是好爱石头啊!!)
本来以为就是个演唱会实录,没想到这么好哭,想去看mayday演唱会了!
其实像dna一样出个全场记录最好 电影时间严重压缩,而且修音补拍太明显。还有演唱会本来就有一部分裸眼3d,电影再3d plus头晕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