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这部剧完全是因为孝庄秘史的成功,但是看着看着爱上了四爷,真的是为了江山什么都可以牺牲的人,又腹黑又深情的感觉,最后虽然得到了天下,但是却失去了爱人。
赵鸿飞演的非常好,把四爷的腹黑诠释的淋漓尽致,但是看到孝庄秘史里的哥哥和嫂嫂在这部剧里变成了爹娘,还是有点别扭。
不过这些御用演员的演技都是非常棒的!
话说以前我是忠实的四爷粉,不过不是因为小说,而是电视剧《皇太子秘史》。
由于马景涛一年四季在荧幕上晃,我早就审美疲劳了,然而《皇太子秘史》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赵鸿飞。
他扮演的四阿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腹黑,也不是简单的装酷那么简单,而是刚柔并济,有勇有谋,胆略过人,天生的王者,霸气十足。
放在现代的话,也许会让人觉得有些大男子主义,女生会觉得太霸道了,但偏偏就有人吃这一套。
纯爷们在如今还是很有市场的。
如此优秀,出类拔萃的男人,爱上他的女人也是需要勇气的,自然不简单。
而紫瑛就是站在风口浪尖的那个女人。
到现在我才体会到最幸福的事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
我上中学的时候曾和父母一起看过很多电视,印象最深的便是《皇太子秘史》。
我爸妈看马景涛演的太子被三立三废看得很是感慨,大呼马景涛感情演的非常到位,而我的目光却全部给了那个有着万丈雄心的男人。
他对紫瑛说,你是唯一个懂我万丈雄心的女人!
是那个可以陪着我,一起实现雄心壮志的女人。
这是他向她第一次表明心迹的话。
看似一个简单的邀请却让紫瑛沉沦一生,甚至赔上了她的命。
我不知道是她亦有和他一样的抱负,还是她接受了邀请,愿意和他一起见证他的王者之路?
但我知道英雄背后的女人,要比平常女子承受的东西多。
你可以叫她们贤内助,但若没有她们,就谱不岀那么多篇可歌可泣英雄乐章。
那时候的胡静还很青涩,先前《孝庄秘史》中的苏茉尔没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紫瑛精明能干的女侠形家却是让我喜欢不已。
那时我就在想行走江湖就应是紫瑛这样!
不过她就是冷酷了一点,但正好和四四凑成一对!
到今天,紫瑛依然是我最喜欢的胡静的角色,甚于青格儿。
他们的定情信物是一块怀表,他们的结局是四阿哥谋反败露,他为求自保,不得已岀卖了紫瑛,最后和紫瑛一起的人都遭惨死,紫瑛被砍断一只手,就她一个人逃了岀来。
她不顾断臂血流不止,冒着生命危险跑去问四阿哥,他为什么要背叛她!
她得到的答案是他不可以死,他还有他的雄心壮志,他还有他未完成的事业,他要留着他的命去实现他的万丈雄心!
紫瑛听后笑了,她终于明白,在他心中她比不过他的壮志,他的雄心,他的抱负!
对男人来说是事业重要还是爱情重要?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答案,但我知道,对于四阿哥那个心比天高的天之骄子来说,皇位就是一切!
他爱紫瑛,但他更爱他的皇位!
可以说,紫瑛最后是彻底绝望了。
一夕之间,她失去了所有,但失去什么都比不上遭到最爱之人的背叛心痛!
她是个性情刚烈的女子,爱的时候可以不顾一切,恨的时候也可以倾其所有。
当她要了一个结果后终于心灰意冷,拔剑自杀。
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祭奠她死去的爱情。
有那么一刻我真的痛恨过四阿哥,背叛这个词太沉重,太压抑,任谁都无法接受。
在生死面前他选择了大局,而不是同生共死。
这不是琼瑶也不是金庸,殉情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而四阿哥,他可以共患难,却无法同生死。
这亦是他的无奈,若非如此,那便没有了以后的雍正。
可以说是绝情,可以说是冷血,但人有时候真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
但他选择了牺牲紫瑛,那一刻我真的很心痛!
为紫瑛对他的信任而心痛,为他从此以后失去了最爱他最懂他的人而心痛!
最后,四阿哥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龙椅。
当他面对群臣跪拜的时候,龙椅上的他手里紧握着那块怀表,仿佛在说:紫瑛,我终于实现了我的万丈雄心了!
你看见了吗?
最后一幕偌大的一个皇宫里,空旷无人,只有雍正一个人坐在龙椅上,手里依然紧握那块怀表,到最后只剩下它陪伴他。
落寞,寂寥,荒凉。
再也没有人懂他,再也没有人知晓他的心事,支持他的抱负,陪他一路历经风雨,披荆折棘。
输了你,纵使赢了天下又如何?
可惜当他明白的时候已太迟了,他注定这一生只能守着怀表,在那张寂寞的龙椅上独守一辈子的内心孤独。
这一刻,我竟觉得很悲哀,心生生的为他疼。
他不是河图,说不岀“血染江山如画,怎敌你眉间一粒朱砂”这样的话,他无法抛却他的江山,他无法做到抛弃城池只搏美人一笑,因为他是雍正。
我想他这一生都只怕忘不了紫瑛了,因为他万丈雄心的背后,是她用命换来的成全!
就让那块怀表永远陪伴他,让他祭奠那段死去不复返的爱情。
他这一生,会永远记得:曾有一个人,爱他如生命,曾有一个人,用生命成全了他。
晴潋庄蝶写于2010.12.16
(之所以力荐,就是因为赵鸿飞,如果将男一女一的戏进行大量删减,整部剧的质量一定更上一个层次)一初相见,他踏着阳光而来高高在上,她装着满腔的仇恨无依彷徨。
他躲开她丢出的花瓶,却被她用他腰间的匕首刺伤,原来在这最初,她便欠他,所以终究,要将匕首刺进自己的胸口还他的一份深情。
到底是谁欠了谁,当真是说不清。
他的爱如水,一点一滴地浸透她的心,待她想脱身时已然来不及,他的深情、他的温柔将她重重困住,游不出去。
她的爱如火,她倔强尖锐、至情至性,她全心全意的爱,决绝惨烈的离开,留给他一生的痛,她至死不悔。
他和她从来都知道自己和对方走的不是一条路,偏偏在路的交叉口一次次遇见。
如果她在每一次离开后都不再出现,她就只会是他握住匕首时臂上已经愈合的伤口又隐隐的痛,只会是他偶偶寂寞呢喃起她的名字时嘴角的微微一扬,只会是握着那块怀表反复抚摸时不经意的温柔惆怅。
如果她不再出现。
她来了,又走了,出现又消失,一次又一次,他的情思被她勾引出来越长越深,她却又不见。
她怎会以为他可如她一般理智克制,一次次相见相求后,她挥衣而去,留下他苦苦寻觅,爱意在他的心中长成一棵树,思恋是一片片树叶,日日搅动他的心,他怎能放手。
她用臂上的刻字提醒自己保持着清醒,可他已经沦陷。
他曾问母亲,他和哥哥同时落进河里,母亲会先救谁。
没有得到回答,他已经知道答案,他的回答是,他会自己想法子游上岸。
他相信,母亲会满意他的回答。
这一次,他终于找到她,为留住她,他毅然跳进河里,同时他是在问她那个问题:他和她的坚持同时落水,她会选择哪一个。
如果她的心够狠,他也该死心了。
他以命一搏:她狠不下心。
她救他上岸,她给他盖被,她帮他穿衣,她为他倒药——她关心他。
他逼她迫她,霸道的要求她坦诚面对自己的真心,任她拔剑直指他的胸口,他仍一步步向前。
他珍视她送怀表,她不在的时候,他无数次抚着怀表寄托对她的思念,他在屋子里摆满各式西洋玩意儿,果然,她喜欢时钟上亲吻的小人儿,喜欢那个动听的音乐盒。
他痛心她师父对她的狠心,如花似玉的姑娘,臂上被残忍地刻下永远去不掉的印记,让她一辈子担负一个她根本承受不起的责任,让她为一个根本不可能的虚妄耗费一生。
他心疼她小小女子的倔强,任她功夫再好,气性再大,她也只是一个女人,需要人呵护,需要人保护,需要人疼爱,需要有人拥她入怀。
他喜欢她,喜欢她的美,喜欢她的聪明,喜欢她男子般的英姿飒爽,喜欢她女子的俏丽妩媚。
只有一只刺猬,才能理解另一只刺猬的心情。
只有他,才能懂她;只有她,才能懂他。
难道你不希望在这世上,有一个理解你,而且被你理解;深爱你,而且被你深爱;拥有你,而且被你拥有的人吗。
如斯良夜如斯人,如斯良人如斯语,她记得在他狮子园香雪楼的初相识,她记得碧浪春茶馆和他的相约相谈,如今,城郊小西河的船上她和他相惜相恋,她救了他,舍了自己,陪着他一起沦陷。
二他懂她。
她来了又去,他始终在狮子园里等着,等着不知道何时会回来,不知会不会再回来的她。
只要她来,他就在。
她总是把自己置于险地,他牵挂,他不舍,他担心,但他不会去要求她。
她要做的事情,他从来不去阻止,她要走他也从来不强留,他尊重她的一切选择,即便不能够支持她,也尽可能不增加她的负担使她为难。
从天而降了一个她,执念之外给了他新的人生乐趣,他不愿放手。
她懂他。
他以潜心修佛伪装,运筹帷幄工于心计是他的真实,无争淡泊下是对权利嗜血般的渴望。
她从来知道他不是良善之辈,无意撞破他的真实面目她也毫无吃惊,她爱的,就是他不为人知的睥睨天下的英雄气概。
他想当皇帝,为什么不行,凭什么不行,她坚信他会是个英明的好皇帝,她懂得他的万丈雄心。
不用香烛纸马,我会始终站在你身边。
这是她对他的盟誓。
他亦有一腔真心,但他不能如她般盟誓,他给不了她真心的承诺。
他爱她,但他最爱的终究不是她。
他会望着时钟上的小人儿对着空气中的她亲吻,他会将她送的怀表握在手心情思恍惚,他会举着那个精致的音乐盒默默叹息,他会因她的归来惊喜湿目,他会为她的离去痛苦落泪。
他爱怀中拥着她时的温暖,他爱亲吻她时唇畔柔软的触感,他爱靠近时闻到的她身上独特的气息,他爱她那只在他面前才会流露的娇媚温柔。
可是,若没有天下,他还有什么资格爱她。
她置身险境,他却无法出面,只能吩咐身边的人尽可能将她保全。
或许,这种无力感,更加深了他要获取最高权利的决心。
他不爱财,他不爱色,他不爱享受,可是他爱当皇帝。
只她懂得,她至死都懂他,他要做皇帝,他必须做皇帝。
棋局诡谲,恰如世事,他曾为了她能尽快回来而心急出招,他曾为了她的平安而暴露自己,一次次留下的把柄将他逼向一条绝路。
他败的不是一盘棋,他输得是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
他输不起。
江山和她,孰重孰轻?
他终是舍了她呀,置她于死地,换他的重生。
他或许想过保下她的命,所以在所有人都死尽的情况下她还能全身而退。
夜半佛堂内,他对着那块怀表合十祈祷,他是在盼着她能来找他报仇,让他见一面,让他有机会再为自己开脱求取她的原谅,他还在奢望着。
满身的鲜血,残缺的躯体,破碎的心,隔着一扇门,望着烛火映出的他的身影,她的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她对师父有承诺而未实现,便亲手砍断了刻着责任的那条臂膀,报了师傅的教导之情。
她将自己的盟誓违背,将他所有的图谋公之于众,她第一次心甘情愿跪下,报皇帝一次次的宽恕之情。
她知道他始终是爱她的,任他表现得再绝情,此时此刻,他的怀中依然藏着她送他的怀表不是。
爬到他的身边,抽出他腰间她曾刺伤过他的匕首,这一次,真的刺进了自己的胸口,她用她的命,报他的一世之情。
可终是无法释怀的,即便懂得,作为一个女人,她还是会奢望,他选择的能是她。
有朝一日,他终于如愿坐拥江山,身边不再有她,背于身后的掌心,能紧紧握住的只是一块怀表。
三她之怀表,他之匕首。
她的名字,他的江山。
“其实我要的东西是很贵重的,我怕你为难,给不起。
”“你说吧,到底想让我拿什么报答你?
”“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
”“紫瑛。
”(对不起,你的名字很重,但重不过江山。
)17.6.20 火 晴
喜欢赵鸿飞是因为《皇太子秘史》这部剧集。
四爷的沉稳、四爷的内敛,以及真相被拆穿后四爷面对康熙的那种坦白,被飞飞演绎得恰到好处。
图片中一向处事低调的四爷因为最爱女人紫瑛的告密,被康熙知道他的野心浩大,欲将其处死......这段戏是全剧的高潮亦是接近尾声的前夕,更是飞飞演绎得最帅的一幕!
飞飞,四爷非你莫属!
--此文写于2007年最近因为视频网站的推广又想起了赵鸿飞翻到了学生时代写的小作文惊讶于自己居然这么早就开始写剧评了
鸿飞在里面演的四阿哥实在是太有魅力了,沉稳、内敛又霸气十足,没有赵鸿飞的四阿哥,我是不会看这部几乎完全与历史背道而驰的胡编的电视剧的。
喜欢四阿哥,喜欢鸿飞
说起秘史、野史,以前我一直认为是截取几个正史上的内容,再把坊间流传添油加醋,串联一番胡编乱造一番不就成了么,那不是放给闲来无事的中老年妇女们打发时间用的,实际上一味误人子弟么。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基本上那些清宫宫斗剧也一部没看过。
但问题是你要想补完马教主的戏舔完他年轻时所有的颜,怎么也躲不开这几部秘史吧。
那就从反响最平淡的《皇太子秘史》开始吧,毕竟小时候懵懂无知,曾经好奇心爆棚,关于康熙康老师九子夺嫡和太子两立两废的故事还是挺感兴趣的,多有戏剧性多劲爆到底发生了什么啊,八卦是人类的劣根性,八卦和猜测总是使人兴致高昂。
既然是改,就要改得匀改得妙。
发挥想象力,就要编得合情合理。
哪怕让观众明知道是瞎编的,也要像一部认真精致的用心文艺作品,让每一类人看了都能结合自身的经历有一部分共鸣。
在边看边想的过程中,一方面看到那些实际发生师出有名的部分感受下表现得好不好,另一方面看到那些天马行空肆意杜撰的部分圆得是否巧妙真情真性。
从这方面说,这部剧是编得比较到位的,我的共鸣点主要是关于康熙和胤礽的偏心眼父子之情,觉得编得特别巧妙,让人颇有触动。
正好这段时间跑步时会看看小破站人大清史研究所毛立平的《细说紫禁》系列,毛老师温润地娓娓道来结合实录删删减减冷冰冰的纂修体语言,正好相得益彰。
再加上之前正好在读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的《细说清史》,横竖左右可以细细分辨认真思考。
黎东方著作里庞大的信息量和细致入微的琐碎经常让我想用一条结实的线把所有珠子穿起来戴好。
常常在晚上做梦时都在跟着通漕、治黄、打噶尔丹、战金川,对入关以后的满人统治有了比以往全面深切的认识。
截断前清的战乱频仍、铁蹄残杀和后期的内忧外患,从康熙到嘉庆的这段历史处处体现着封建王朝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艺术和艰辛。
而以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太子胤礽这个人物线索,颇能见微知著管中窥豹,将整个部落皇权的巩固和僵化做个理性的分析掌握。
剧情简单来说,就是胤礽是皇后赫舍里的儿子,他出生时他的母亲当天就死了,康熙五天五夜不吃不喝,悲痛欲绝,在胤礽仅一岁七个月的时候就立为太子,自己亲自留在身边抚养成人教书识字。
在以往的皇朝里,皇子多是有皇后妃嫔抚养,由皇帝自己亲自抚养教育的还真是史上少有,可见康熙对胤礽的重视和爱护程度。
其实康熙不只对胤礽,对自己的儿子们都格外重视日常教育和感情的沟通,这大概和他自己幼年丧父渴望父子亲情有很大关系。
康熙特别喜欢和儿子们互通书信,互诉心情沟通情感,特别是给太子胤礽写的信,作为一名现代人我都觉得读起来真是肉麻。
比如康熙三十五年,他亲征噶尔丹时就写信给胤礽说要他寄过来几件衣服,要胤礽穿过的旧衣服,原味的,以便想念儿子时可以穿上。
康熙一方面是慈父,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鸡娃。
这个鸡娃的程度还挺让我震惊的。
他请张英、李光地、熊赐履当皇太子胤礽的老师。
对于皇子们,每个都是每天早晨寅时起床进宫去上学,寅时,算算可是凌晨三点到五点啊,到了先自己预习,卯时,也就是五点到七点,师傅们陆续来了,开始正式讲课。
上午蒙汉满文化课,下午骑射,晚上科学课,安排得满满当当。
每年皇子们全年无休,只有春节和自己生日那天可以休息两天。
康熙说自己小时候读书都是每篇文章读个120遍,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
对于体育课他也是要求严格,包括每年木兰行围时都要带上一堆皇子,康熙三十一年行围,才9岁的黄九子胤禟大病初愈,康熙就拉上他去打猎,有头熊一定要让他射击。
每次的亲征,也是带着几个儿子,和将士一起风餐露宿。
另外,康熙很重视学习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每天都把南怀仁这样的传教士召入宫和皇子们一起学习,一次康熙在亲征噶尔丹时观测了月食,写信让京城的太子胤礽将他那边观测的情况发过来,和自己观测的情况进行对比。
这就是古早的父子科学小实践嘛。
而这样的父慈子孝,最终还是暴露出了根本的问题,一切以崩坏告终。
胤礽在康熙三十五个儿子中,虽不是最能干的一个,却不能不算是最好的一个。
他满文、汉文皆通,也懂骑射,在康熙三十五年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时,留守京城处理各院奏章井井有条。
但在康熙四十七年时,康熙在行围时召集诸王大臣,宣布太子罪状,边哭边说,说完自己倒在地上,当场把胤礽给废了。
后续因诸多事件,把皇长子胤禔和皇八子胤禩也处理了。
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重立胤礽为太子,四年以后却又把他废了,把他禁锢在咸安宫,不许与人来往。
康熙曾说:“胤礽仪表、学问、才技具有可观,而行为乖谬,不仁不孝,非狂易而何?
”又接着说他不是得了神经病,而是交了坏朋友,“凡人幼时犹可教训,及长而诱于党类,便各有所为,不复能拘制矣”。
其实说穿了,太子两废的问题出在三个方面,一是被立太早当太子时间太久,从小被宠大,难免恃娇成势,渴望权力。
二是结党问题,太子党集结而成,皇权岂容分割?
自然会引起康熙的不安猜忌。
三是康熙儿子众多,一个个都被培养成精英,岂有安于人下之理?
野心和权谋的矛头自然都指向了太子这个众矢之的。
基于以上原因,父子渐生罅隙,互生猜疑,在处理了皇太子的叔姥爷索额图后更甚,终于导致破局。
但根本的根本,我想,还是当时清朝王权统治政治制度本身的问题。
康熙的偏心眼我是理解的,长辈对几个孩子里的其中一个偏心是没有办法的,是人就会有喜好,可能觉得他好他就哪儿都好。
在这部剧里,胤礽之所以受到康熙的偏爱,一是他是自己青梅竹马的皇后赫舍里所生,二是确实非常优秀有才华,性情和自己相像重感情,三是自己从小带大,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每次康熙给胤礽找台阶下的时候,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觉得真是心酸。
康熙希望的太子是和自己一样以江山社稷为重的好君王,但太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性情,渴望自由和独立,自然无法做一个父亲的复制人。
同时,皇帝最在意的是自己的权力,任何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都不能放过。
所以,他一方面打鸡血般的刺激儿子们,让每一个儿子都战战兢兢,另一方面他又怀疑着自己的儿子们,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政见和朋友圈,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实在是太难了。
好了,说完这段大概的过程,说回电视剧本身。
全剧里太子的人设是和历史有出入的,历史上胤礽是全面投身于争权结党的,剧里胤礽却成了超脱世俗向往自由至情至性的人,不能说编剧编得不好,这样的个性前后表现得非常丰满,也很合理,但毕竟在充满了权谋的故事里,有些太超脱于世俗了,表现出来很空中楼阁。
但即使是这样的角色,马景涛还是演得很好,赤子之心,不容易。
而康熙这个人物塑造得格外丰满,刘德凯的演技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剧里看完了我最心疼的竟然是康熙这位老父亲。
全剧几段表现父子感情、冲突的戏都是精华,特别好看,马景涛和刘德凯虽然都是台湾演员,但久经磨练演技确实高,对起戏来特别过瘾。
这种父子情真的感人。
剧里有几场太子喝酒烂醉的戏,我觉得演得特别好,演出了太子的狂态和痛苦,让人感同身受。
至于胤禛这个角色,因为历史滤镜太厚了,不知为何网上有一群喜欢雍正的粉丝出没于各个影视剧中,坚持认为雍正是清朝最好最英明最勤奋的皇帝,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对的,这个本没什么,主观想法可以理解。
但一直在本剧中狂刷赵鸿飞太帅了,由此带走三观,认为胤禛才是全部剧的灵魂,这种为了权力牺牲亲情爱情的行为太帅了,还有那些什么四爷紫英CP粉脑洞大开的,就无法苟同了。
其实这剧的立意表现得很清楚明白,不仁不义背叛父兄爱人背地里搞权谋的人是不值得提倡和同情的,也许他夺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位,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这种行为本身并不值得人尊敬和认可。
这种人个性通常也多疑、恐惧、孤独、专制,在影视剧里是合理的,但实际生而为人,该有什么样的人格,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再清楚不过了。
另外还有狠吹赵鸿飞演技的,怎么说呢,我觉得赵鸿飞演得确实不错,孝庄秘史里多铎的真性情也演得到位。
但觉得表现在年轻演员里很合格,但没觉得特别出彩,和刘德凯、马景涛、徐敏、郑天庸的演技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胤禛的很大戏份完全是戏剧人物本身的矛盾冲突强烈而带动的,也许这对于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演员来说是正常的吧。
还有戴娇倩,尬演。
前半部分实在是演技拉跨,声音嘶哑、演技单一,感觉和男主角没有任何的cp感。
而胡静,在孝庄秘史里好一些,在这部剧里,因为是女侠,说话刻意咬着后槽牙说,也许是因为南方人,词语后半部分的尾音都是没有g的,作为一般人来说是无伤大雅的,但演员的台词听起来就很别扭,对比台湾演员刘德凯、马景涛和同是南方演员的邬倩倩的字正腔圆就感觉特别不专业。
戴娇倩的台词问题是根本没有演技,胡静的台词问题是说得过于做作。
演得好的是索尔图郑天庸和明珠徐敏,老演员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最值得一提的是舒畅,那时候她也就是十七八岁吧,演技却比众多青年演员强得不止一星半点,表情、台词、情绪都特别到位,这就是天赋吧,她的灵气在云儿这个角色上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常常觉得,云儿和太子对戏特别自然特别好。
所以cp的舒适度和年龄无关,主要是演技水平是否匹配。
说回现实,我们现在的父母带孩子,大多就和康熙一样,亲自带娃,从衣食住行到教育锻炼,又都是一个或两个,孩子不多,都是一手包办亲身躬行,投入的心血和感情自然就满。
难免会有很多误区,第一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经历去培养孩子,非让他做到自己眼睛里的好,自己能做到的要孩子也必须做到。
第二是忽视孩子的自由性,不承认孩子与自己的根本性不同。
第三是不信任孩子,放不开手,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太看重自己的位置。
第四是盼望感情上的回报,期望孩子能以自己对他的情感来反馈,忽略了孩子是社会性而不是家庭性的。
我现在渐渐觉得,作为父母,你对孩子投入的感情,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也能潜移默化,这就足够了,不能要求太多。
但教育还是要言传身教,如果父母本身品行不端、为人不善、懒惰狭隘、做事算计、思想不开明、文化水平不高,你怎么还能指望孩子自由、勇敢、博学、善良呢。
另外,引导训练孩子去独立思考、强健身体、自由选择非常重要。
他是社会的、是属于他自己的,父母只是他早期的引路人罢了,他自己的路毕竟要靠他自己的双腿去走。
最近,也许是自己懒,没有怎么管家里的孩子,却觉得她成熟了不少,身上的闪光点也越来越多,让我佩服。
她的乐观豁达、自由奔放和强大的幽默感、艺术感知力包括强大的身体能力都令我望尘莫及。
但与此同时,自己身上的那些缺点也在孩子身上惊奇的一再显现。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
真是如此。
其实不妨来推想一下胤禛派下杀手之后的一些事情。
最后一集吗,毕竟是很仓促,有很多事情没有表达清楚。
就事成之后怀表回到了胤禛手里这事看,他是知道紫瑛没死的。
隆科多不会不把当时的情形告诉他的。
我想分析的是,此时他的心情。
再看大家对这段感情总结的时候很多时候也是承认这两个人之间的爱的。
只是对于最后的事很惋惜。
我承认,我也是很惋惜。
一直断断续续地看,一直不敢看结局,可是看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眼泪不是以前以为的会哭给他们两人最终的错失。
我也不是凭空猜测,姚发将紫瑛推出门外,隆科多也是知道的,以隆科多的本事追出外面痛下杀手才是对的。
可是纵观整个场面我发现没有,姚发将紫瑛推出门外,隆科多并未派人追出,而是在院里消灭余党,如此给紫瑛留下了逃脱的机会。
如果说这个理由不充分,那么已经身负重伤的紫瑛应该是很容易被追上的,隆科多与巢可托汇报的时候说一定会追击紫瑛,找回尸体,可是结果并没有。
我想这应该是隆科多放了紫瑛一码。
我想表达的不是说隆科多善良,隆科多这么做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隆科多是个慧眼识英雄的主,所以才会投在四爷的门下。
四爷是个让人看不透的人但他还是个人,是人就会有能被别人看到的地方。
隆科多是知道四爷的果敢利落的,他在剧中是皇家这一方最早接触紫瑛的人,也是难得与四爷亲近的人,所以他的位置是可以说明一些事情的。
其实我挺喜欢他这种人,标准的谋士,在主子的事上看得要比他还要透彻。
他应该也是欣赏紫瑛的,只是欣赏并不代表会把她当回事。
他刚开始觉得四爷对紫瑛是一时兴起,可四爷真的是与怀表分寸不离,久而久之他也是知道四爷的深情。
特别是那次紫瑛刺杀事件,他应该从没见过四爷那么冲动的样子,所以他特别清楚紫瑛在四爷心中的分量,他知道四爷即便是决定痛下杀手心里也是极度不甘的,所以他不敢引火烧身,明面上不敢救,但是紫瑛逃出去了他是不能追杀的。
四爷决定派人杀她,肯定会对这个行凶的人恨之入骨,早晚会除之而后快,而如果让四爷知道自己放了她,事情就是可以转圜的了。
怀表最终在胤禛的手里,他应该是知道她逃脱了,也猜得到紫瑛会去长平公主那里的。
所以此时他应该是安心的。
背叛了她,不能说他的心不痛。
可一直以来我的理解都是人在做出决定的时候是深思熟虑也罢,突然想法也罢,难保是不会后悔的。
谁能保证自己做出的事都不会后悔呢。
一般都是嘴上说说。
他此时的想法应该是很清晰的。
既然紫瑛没有死 ,那么一切的事情就都有可能,以后还有转圜的余地。
后期的胤禛其实也是有些慌了脚的,导致他考虑不周全,判断失误,他应该觉得紫瑛是理解他的,如若不是在大殿上也不会问出那句话。
他忘了女人最伤不得的就是情, 这会摧毁紫瑛。
受了这么大的创伤,紫瑛不会再考虑什么将来,情伤将所有的痛苦、不甘、迷茫都逼到了一起,。
她承受不住这些情感,她只想解脱。
望着她一身狼狈的站在他的窗外,我哭了。
再怎么痛恨还是下不去手,已然爱他爱到了极致。
不能对他下手就只能对自己下手了。
大殿上的针锋相对看得我感慨万千。
对于胤禛的中伤我一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喟。
一个人嘴里说出来的话有时并不对应自己的心,那种时刻他这样的人不那么说才不正常。
不要因为这种中伤就否定胤禛对她的爱,爱要是可以这么简单地衡量也就不是爱了。
我欣慰的是紫瑛到底是那个最懂他的人,知道他爱自己,知道他在爱情与皇位之间选择了皇位。
大部分的女人在遇到这种时候很快就会断定这个男人不爱自己,这便是紫瑛的精明之处,看得清自己的心,也看得清爱人的心,正因着自己的这份通透才会看不开。
我什么都懂,可是我不接受。
我选择离去,我要你一辈子记得我,所以用伤了你的匕首结束自己可笑可悲又无悔的一生。
即便恨到极致,也不后悔那些与你的耳鬓厮磨。
看完了结局之后自己总是在想象,想象着怀表最终是怎么回到了胤禛的手里的。
我始终坚信那是他自己找回来的,没有人能把它拿给他,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对紫瑛不过了了,没有情分,因为他没有心。
最爱的人走了,拾起那份爱的见证他恐怕会把持不住的痛哭吧,上次它回到手里的时候起码你还活着;这次你是真的离开了,留我一个孤零零的在这个冰冷的世上。
你知道我后悔吗?
知道我看到你一身血污残破不堪的时候心里在滴血吗?
你不知道的对吧,我们最终只剩下了剑拔弩张,势均力敌。
在你走了之后,胤禛也随你走了,留下的是大清四皇子,雍亲王,雍正。
再也不会有人看到你的胤禛,他完完全全的属于你一个人。
我感激上苍,感谢它让我拥有你,爱上你,让我作为我自己活过,让我一辈子的想念你。
通观全剧,我还是很佩服杨海薇编剧的,她是用心的编了这部剧用心地为胤禛和紫瑛倾注了心血。
篇幅的不够不是她的事,毕竟一部电视剧是各方合作的结果,听闻《皇太子秘史》是由40集剪辑成32集,想到这里我不得不对尤小刚充满了怨念。
太祖秘史你都能让它有46集的篇幅,《皇秘》为什么不可以啊,恐怕是因为配角变主角没法像主角交代吧,我深深的希望主角做一下反省,是你自己不进步停留在琼瑶时代,是你自己没有好好的理解人物,被抢去了风头是你自己的事!
陪妈妈从9.19到昨晚,终于把《秘史三部曲》第二部《皇太子秘史》追完了,快一个月了!
该剧讲述了清朝被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礽的故事。
英明的皇帝康熙与善良的皇太子胤礽,这一对彼此深深相爱的父子,却经历了两立两废、史无二例的建储风波!
康熙既是父,也是皇;胤礽既是儿,也是臣。
要维系“父子君臣”这复杂微妙的关系,双方都是多么辛苦!
因为,他们不是平凡人;权力的宝座,使他们无法忠实地表现真正自我、无法自由地追求人生愿望。
生在皇家,不是他们的选择!
马景涛饰演胤礽,戴娇倩出演如玉,刘德凯摇身一变成了康熙,舒畅在剧中扮演云格格。
《皇太子秘史》的情节比《孝庄秘史》更为曲折,制作更为精良。
马景涛将胤礽的才华横溢和对亲情、爱情的执着演绎得恰到好处,推翻了他以前主演琼瑶戏给人留下的“绣花枕头”印象,其中马锦涛对胤礽与康熙推心置腹的一次长谈,胤礽表示自己为要亲情而宁愿放弃继承皇位的这一情节的表演很出色。
此外,女主角戴娇倩、舒畅青春靓丽的外形和不俗的演技也让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宗峰岩版的隆科多,心狠手辣,口蜜腹剑,演得挺传神的,那个时候的他嫩得可以掐出水来,妥妥的小鲜肉一枚[强]舒畅太可爱了,自己也想娶一个这样的女孩,又可爱[愉快] 对人又一心一意不离不弃!
这部剧有舒畅的地方就有欢乐[呲牙]刘德凯的眼神秒杀全场,怪不得老妈要迷恋至今,有种费云帆的影子。
戴娇倩这个演员估计很多95后的小弟弟小妹妹肯定不知道,她可承包了我的童年回忆,《凤在江湖》是她的成名作,我永远忘不了!
邬倩倩的演技毋庸置疑,一如既往地好!
白庆琳这部戏没有《孝庄秘史》那部令人讨厌了,反而让我多了几分怜惜。
胡静角色没有选好,很难发挥空间。
最后要说的肯定是四爷赵鸿飞,也就是雍正,赵鸿飞演的雍正是我见过做好的雍正,没有之一!!!
如果当年网络有现在这么发达,就没《步步惊心》吴奇隆什么事了。
四爷的笑让你完全抗拒不了,四爷的心机城府让你不寒而栗,为了一个目标:做皇帝!
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难怪老妈要我学他的隐忍呢,哈哈!
这个四爷让我看到了使命感,看到一个皇子除去情爱之外的家国担当。
赵鸿飞完美地诠释了这个魅力非凡的角色。
他演出了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政客燃烧着火焰的宏阔内心,演出了一个丰神秀逸的皇子厚积薄发的男儿壮志,也演出了这个翩翩少年草木贲华的人间气息!
剧中的四爷是一个悲苦的角色。
作为观众,俯视的视角可以让我更清楚的看到他的痛苦!
他的父亲从来没有把他当做那个可以托付江山的继承人。
妻子温柔贤惠,可是不懂他的万丈雄心,只想要安稳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他的母亲有承接于先人的使命,把太子看得比亲生儿子还重要。
这个母亲是我们电视剧中常见的正面角色,一个伟大无私、顾全大局的人。
可我们扪心自问,谁想要这样一个母亲?
谁想要一个在自己和别人一起掉到河里,先救别人的母亲?
处在这个环境中,老四有多少超出常人的明达,就会有多少超出常人的痛苦。
赵鸿飞有远超出他年龄的演技。
他诠释的雍正,仿佛真是从紫禁城里走出来的天家贵胄,同时又是一个恣意潇洒的鲜衣怒马少年郎。
很难想象,这样老道的分寸拿捏,这样细腻的眼波眉角是来自一个25岁的年轻演员。
一见四爷误终身!
赵鸿飞的雍正让我看到了这份使命感,看到了这个戏说秘史剧中的皇子除去情爱之外的家国担当。
作为一个皇子,他对这个国家是有责任的!
他痛恨贪官污吏,爱护百姓!
他对这个国家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有清醒的认知。
他即懂帝王之道,又懂帝王之谋。
并且有坚毅地性格以及巨大的决心将他的政治抱负予以实施。
宫斗夺权的同时,谈情说爱的同时,仍将家国天下摆在第一位,仍然想着惩治朋党,诛灭贪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
我喜欢当皇帝我知道怎么做一个皇帝而且我自信可以做一个有益于大清有益于百姓的好皇帝胜利是要靠自己去争去抢去战斗的!
云儿
舒伦
德妃
隆科多
胤礽
康熙
胤禛
紫瑛
如玉
皇太子秘史 (2004)7.02004 / 中国大陆 / 剧情 古装 / 尤小刚 / 马景涛 刘德凯
比不上孝庄秘史,四星是打给赵鸿飞的颜值和演技。
白庆琳和马景涛又演起了夫妻,这里的舒伦也没比小玉儿好到哪去,舒伦一心一意为她着想,阻止太子要如玉完全是为了他前途着想,毕竟如玉身份特殊,如果她是普通女子,舒伦也就随他去了。
云格格作为吴三桂的孙女,爱慕太子,但又为了太子开心帮他撮合如玉,真是史上最惨暗恋。
紫瑛就不说了,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刺拔了去爱一个人,最后却被牺牲掉了……但是胤禛就算不做皇帝也不能真的娶她,只要胤禛是皇室中人,就不能和明皇室后裔有瓜葛。
如玉本来想与世无争,和太子有了瓜葛,后来姐姐死了,爱人被废,一夜白头,她的下场也估计只能是青灯古佛吧……德妃呢,亲手养大三个儿子,一个被废了,一个虽然做了皇帝但跟她感情疏远,一个被自己的皇帝儿子赶去守陵,自己没当上太后就去世了……其他的福晋,每天守着心里有别人的丈夫,也没好到哪去。
九子夺嫡没能出现九十十三十四阿哥一起的场面,没法显出老四夺位的惊心动魄,因为康熙后期最大的敌手已经不是太子了,而是八爷党,尤其是十四。
刷了一个周的cut,听着爱殇,为最早的东宫女孩写下第一篇剧评。
与君初相识 犹如故人归许多人说他被你的恣意张扬,倔强骄傲吸引,便可在第一次分离时轻易惹你的芳心。
你足够的美丽,足够的坚韧,可对于心中只有天下的他这些都不足够。
你拦住他,仰首问,“如果你是你的父亲,你会怎么处置我?
”从来没有人做这样的假设,他从来不在父亲,母亲的视野里,他紧紧隐藏着真正的自己,为了这个假设他不惜献祭自己的一切。
可是你来了,你问了,我想那刻的他是欢喜的,所以他俯身说“我会驯服你”。
因为也许你是唯一懂他的人。
PS:我不认为如此糟糕原生家庭的他会真正懂得爱。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不想了结的人始终是你,你明知他施恩望报,明知他心有所图,明知你们立场各异,可你的心还是慢慢沦陷。
人心本就是最难控制的,包括自己的心。
他有意的示好,有意的做小伏低,你笑了。
即使看得到他身上的刺,你依然牵挂他。
所以他为了你,一生只放纵了这一次。
你说“我早就想好了法子,自然会报答你”,他脸上略惊,你不仅看到了他的刺,还看到了他的心。
你笃信他会帮你,即使帮助永远在他的筹谋范围中。
最喜欢这个时期的你,虽然动了情,但你的骄傲你的责任依旧陪伴着你,都是刺猬,至少表面你不落下风。
你的国仇家恨让你和泪与他相辞,这一次,留下你的怀表,你是真的想了结了。
PS:花痴的某四以后不再有了。
夜凉徒倚处 河汉正盈盈想到最后的结局,最不想写的就是这一段。
感情里想躲的人才是无路可退,追逐的那个才是收放自如。
他软硬兼施,他震惊心痛,你问他为何爱你,可他回答的却是喜欢。
天阶月色,牵牛织女,当你彻底放下心防,陪他一场豪赌,他的脸上却是胜利者的微笑。
许多人说他爱你,你最后也说相信他一直爱你。
是吗?
你于他而言,到底算什么?
新的人生乐趣?
在火光中他成了你的太阳,不是吗?
他说“我不在乎什么反清复明,我只在乎你你是我的”,他做到了前半句。
他说“有什么风雨让我挡,有什么责任让我扛”,他一句也没有做到。
始终只有你独自吃苦,独自为难。
他给予的始终只有耳鬓厮磨,柔声蜜语。
你值得吗?
PS:这么会撩,说你不爱色的康爸爸知道吗?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他心疼你是真,他的一脸宠溺,他的仙人落泪,我们看者惊心,何况你身在其中。
定情之后,他从未再主动利用过你,你是他诡谲地狱里的一点光亮,是他值得被疼惜的唯一证据,所以他宠你。
但他的志趣从来只有天下。
即使你一句最懂得欣赏他的万丈雄心,能令他欣然盟誓,但你始终不是他的天下。
闻君有两意 故来相决绝我赞同楼里同学的解释,他以为你没有死,以为你会理解他,以为只要你还活着你们就有机会。
他习惯于言而无信,又怎么能理解你的伙伴因你而死对你的毁灭。
“为什么要出卖我,为什么!?
”你不是如玉,你一直有自己的坚持,你可以盟誓永不负他,但不代表允许他为了自己去伤害你和你在乎的人。
许多人说你们是知己,真的相知吗?
你曾质问他,是不是绝情绝义,想借他父皇的手杀你?
借他人之手在你看来已是绝情绝义了,你怎么想的到他竞可以自己出手?
你有情有义,恩怨分明,他君父可弑,背信弃义。
即使抛开家国立场,你们本就是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
你也不是小枫,你不会默默远走,你要毁他的图谋,要让他生不如死。
所以你从来没有被驯服,你一直都是恩怨分明,有情有义。
桂花香好不同看。
紫瑛,你值得更好的,他不是属于你的英雄。
是谁陨落了我的太阳,是你的模样,带走我所有的光亮。
分割线……………………………………………………………演员是心中的白月光,令人神魂颠倒,哈哈哈,但不影响角色是个渣男。
很多人喜欢拿他和李承鄞比哪个狠,算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编剧给他的人设一直都立的很稳,只是演员本身投入了很多情感,包括最后的手握怀表也是演员自己要求加的,才让我们觉得最后两集人设崩塌厉害。
正主自己说过的,他就是这样的汉子。。。
我是为了教主看的!!!
“四爷 生死关头没有选择” 幸与不幸都源于紫瑛懂他 所有星都给赵鸿飞和我的少女心 ps男二秒杀男主系列
给个五星赵鸿飞,吹爆他的颜值和演技
赵鸿飞和胡静那段还不错
黑雍正,舍它其谁!即使赵鸿飞演技全程在线,将雍正俾睨天下的雄心与才智演的很好,也挡不住后期剧本为了收尾而作的烂戏,这不是雍正!
对紫瑛的断臂和胤禛的”她哪能理解我的万丈雄心“记忆犹新
咆哮帝这次有点苏啊,四阿哥太帅了,除了老四还有谁配当皇帝,太子他配吗!!
没办法,史上最帅的四爷,没有之一。
咆哮帝那个时候还不是很咆哮嘛!一般性,宫闱秘史看多了都一样。@Home
很想念当初对电视机的那份执著。
也太 美化皇太子了吧!赵鸿飞的雍正目前在我这里排第一!
四星全部给赵鸿飞的四爷,这个皇太子太圣母了,受不了
四爷简直帅到没朋友。他才适合当皇帝。德妃简直偏心到没谱了,所以说太乖的孩子没奶吃,像皇太子这种性格就是父母心肝宝贝,但真不适合当皇帝,哪有那么多性情啊。喜欢云儿和八哥哥。
“她死了吗”……剧看不下去但是赵四和紫瑛的cut我怕是能刷上一百遍。今天才知道那块虐得我死去活来的怀表是赵鸿飞自己买的。。。太难得了啊我的赵老师!
赵鸿飞
不太想看。最后一集真的让人不舒服
虽然这个片子很烂,但是最近特迷赵鸿飞,太喜欢这种剑眉星目,身姿修长的人了,上b站看了他的剪辑,演技真的太好了,为他和紫瑛的爱情所动容:只有她理解你的万丈雄心,只有她知道杀了你不如毁了你的梦,可你最后还是为了江山放弃了她,所以活该后来站在巅峰上无人与共。这才是我心中的四爷啊,碾压其他几位,清穿小说如果是以他为原型,我真的看得下去。
教主 刘德凯 邬倩倩 铁三角
只看了赵鸿飞的cut
我实在只想打一颗星,但是看在演员演技还行的面子上打两颗吧。因为B站剪的四爷来看的这部剧,可是这个剧情这个口音,我的妈呀简直灾难,胤礽如玉盛世白莲花,简直看不下去,为了洗白二阿哥真是费心了,紫瑛我真是不想说,她有狂躁症吧,没脑子脾气大还觉得自己挺有个性,胡静这个普通话简直够呛,德妃也是。万万没想到最后我竟然觉得看得最顺眼的竟然是康熙,虽然一股台湾腔但是情绪表演都挺不错的,其实马景涛也还不错,就是台词太出戏了(这个怪编剧,写的什么毁三观的词儿),台湾腔太出戏了人设也整个一莫名其妙,为了捧他老四老八全整折了,黑化的黑化,搞笑的搞笑,他自己一个人每时每刻都是一副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的样子,觉得自己多善良的哈,圣父白莲花拿捏了。老四仪态气质确实出众,但是看完剧我也已经下头了,被剧情闹的,唉,拍的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