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洛维茨说:“弹钢琴不是为了比赛。
”聚光灯下,女教师骄傲的对记者说:“作为京民的启蒙老师。。。
”无可避免的虚荣心,直白纯粹。
试问谁又能拒绝这份荣耀呢?
就是这份功利心才更让影片接近人心送走京民后女教师看着两个人生活的空间,泪如雨下:这是他用过的小杯子,它的小拖鞋。。。
伴着舒缓的音乐,泪水也缓缓落下。。。
篇末,功成名就的孩子在台上闪闪发光,女教师仿佛在看着梦想中的自己一般,目光清澈、骄傲。。。
这样一种放手的爱,只为了让孩子飞向更远的天空。
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默默无闻,却能改变孩子的生活。
真想成为这样的孩子,有一天让父母为自己骄傲!
——我是匹旋转木马身在这天堂,只为了满足孩子的梦想。
不管我能够陪你有多长,至少能让你幻想与我飞翔。
这位女主角,披下头发的时候,神似宋慧乔。
扎起头发,便像崔智友。
鼻子似垫过。
但是,无论她长得如何,无论她是人工还是自然美女,甚至毋论她演技中的瑕疵,都无损于这部电影的美好。
这是一部让我完全抛开大脑,纯粹用感官与心灵去接受的电影。
一个单身的女人,她的生活有多少种可能?
一个自幼失去父母,常遭外婆打骂的孩子,他的生活有多少种可能?
她遇见他,就像我们遇见如何一个正在受难的孩童。
一些顽劣的孩童其实源于他们的受难。
从嫌恶到拯救,再到放弃。
就像《旋木》中唱的:“音乐停下来,你将离场,我也只能这样。
”是的,我也只能这样离开你。
我也不过是一个只能原地奔跑的大人,永远被锁上的大人。
我没有翅膀,但是至少能够让你忘了伤。
如果做得好一点,就能带你到处飞翔。
电影情节虽属巧合,但她是真实的,他也是真实的。
电影只是演绎了其中的一种可能,而我们在演绎更多的可能。
关于爱的钢琴童话——《为了霍洛尼茨》听着蒙蒙胧胧的音乐,心里被感动了不知道多少次。
也许对于各位客观的看客,这不过是一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电影,但是它淡淡的音乐淡淡的色彩,甚至是淡淡的情节却恰恰撩动了我心中隐埋着的一点,关于爱,关于钢琴,关于童话。
大概所有相同类型的片子都会有一个技巧出众或者天赋异禀的钢琴家,用他的琴声,诉说他的过去。
他的心理,他的感情,他的爱。
正好像《海上钢琴师》,也好像《为了霍洛尼茨》。
不知道到底是琴声还是故事真正的吸引着我看到最后,但是,心却是被钢琴的声音牵着,飘呀,飞呀,穿过想象和回忆,一点一点的将我的记忆重新唤醒。
我会真正的很佩服1900,不是为他的技巧,而是为他的创造力;对于庆民,那真正的天赋和钢琴的知觉让我着迷。
我想钢琴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乐器吧。
不管弹钢琴以前经历过什么,见过什么,想过什么,触到键盘的那一瞬,整个世界就被钢琴充满了。
不再有什么差别,男或女,老或少,熟练或者生疏,钢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公平的对待每一颗真诚的心。
看庆民弹琴,只是觉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目的意图的自然,将自己全部的留在了那个世界,不需要多少解释,对于音乐本身,解释是一种破坏,而且,音符已经彻底的表现了宁静,我是说,心灵的宁静。
我想到了电影中的一节,在游乐场中,在万籁寂静的晚上,庆民将他的思考,通过琴声说了出来。
多少有点模仿之嫌,但是,我个人认为,与1900可以炫耀自己的创造力相比,这种自然与率真的表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远胜于绚烂的技巧。
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在练琴中度过的。
从来都是羡慕窗外孩子们,因为他们在不同的玩耍,而我只是面对着钢琴重复单调的音符。
给我的印象,从来都是从窗外飘来的笑声,淹没了我的琴声。
直到某个燥热的夏天,当我满身大汗的停下休息,偶然间的回头一瞥,突然发现冬天枯黄的树叶已经将我的窗口装扮得一片翠绿,我被震撼了。
风微微的吹过,树叶在随风轻拂,沙沙声宛如天籁,闭上眼,感觉着大自然的音乐。
美,真的,美的无与伦比。
我只是轻轻的触着琴键,体味着刚才的美感,完成了我的第一首作品——真正属于我自己的音乐,我是说,我学会了怎么弹琴,仅此而已。
严正花是个漂亮的钢琴老师,当然,美丽的不知是她的外表。
从来都觉得,在文章中说一个人的心灵美丽太过于恶俗,但是,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形容她所扮演的老师了。
我想,对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把自己的心都给了他,对于庆民来说,更是这样(因为他是一个不一样的PIZZA)。
从误解到理解,从接受,放弃再到重新接受,她都没有失去信心。
即使庆民并没有弹出练了千遍百遍的乐曲,她依然继续着她的坚持。
我想,她也是一个懂得钢琴的人吧。
她也许曾经奢望庆民的成功会带来她的成功,但是,对于她,庆民的微笑,庆民天赋的实现,才是最重要的成就吧。
毫不避讳的说,当她送走庆民,一个人坐在钢琴旁时,眼泪就落了下来。
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她的心碎,颤抖的手指,落在琴键上,断断续续地音符,爱的碎片一点一点地落到我的心里。
谁说音符是无形的?
说说爱是无形的?
伴着她的眼泪,我清楚地看到了爱所折射的色彩。
老师都是这样的吧,至少对于我所知道的老师,都是这样。
可能我的老师还算不上是个艺术家,但至少,这是一个爱钢琴的人能做的所有的事情。
教我弹琴,教我弹琴,教我弹琴,这是一个爱钢琴的人,唯一能为我做的事情。
为我轻轻的放上一张CD,然后,坐在我旁边,静静地听,静静地看着我弹,充满爱的,然后奔波在一个一个学生身边,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他从来不要求我模仿,他说,弹你自己的钢琴,我说,好的。
当我侧过脸看老师时,顺着他的疲惫和苍白,我看到了爱,对钢琴的爱,呵呵,有点不能接受吧,但是,老师,很美的。
知道很久以后,我才发现,老师给我搭建了一个钢琴的童话王国,我能真正的弹钢琴,用心的,弹自己的钢琴。
片中的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为庆民搭建了一个梦想与真实的童话王国,在这个王国中,有爱,有关怀,有舍取,有钢琴。
当她把庆民送走的那一刻,这个王国可能已经一片荒芜,但是,在庆民的心中,却始终坐在旋转的木马上追寻他所爱的钢琴,直到永远。
就好像她的戒指,他的戒指。
她嫁给了霍洛维茨,他带着她的爱和梦想奔腾在黑与白的田野,他们,都成为了这个王国永远的居民。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离开钢琴,但是,我永远都不会离开那个童话,那个梦。
也许,这个电影不算精致,但是,我看到了一个老师为他的学生编织的关于爱的钢琴童话。
我也曾经读过那个童话,不是用韩语,也不是用汉语,那是一种信念,一种声音,一种爱,让我幸福,让我想起的时候,泪流满面。
这个片子其实和教育无关,似乎和音乐也关系不大。
音乐,钢琴,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目的是什么呢?
是关乎爱吗,等有空再看看。
看片子当时我是这么想的:京民因为喜欢智秀而喜欢钢琴,哈哈哈因为倾慕音乐而仰慕智秀,因为喜欢智秀而更加热爱音乐,虽然常常会在音乐会上睡着。
我呢,因为喜欢音乐,所以看了这部影片!
看过影评,意识到,京民对钢琴的喜爱,不仅仅来自于对智秀母亲一般得依恋之情。
可能这股爱来自更深的灵魂深处,所以他才能有后来的成就。
也许是来自于他早逝的母亲。
因为有一张照片是他和妈妈在钢琴旁边的合影。
智秀演奏钢琴的场景和照片里的氛围那么相似。
——2015年6月30日
一直在想:我究竟能算得上一个称职的音乐教师吗?
影片中,女主角金智秀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小小的音乐工作室,教教学生,完成自己未了的钢琴梦。
而小男主角京伊则是一个失去父母,奶奶也随后离开人世的可怜孤儿,因为长期缺乏亲情的滋润,京伊的性格怪异,简直是问题儿童一个!
两个原本生命轨迹没有交点的人,因为音乐走在了一起。
或许是急迫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或许是为了尽快的赚钱养活自己,智秀对京伊德要求甚是严格,可是在比赛的现场,突然出现的耀眼灯光让京伊回想起失去双亲的悲惨时刻,顿时瘫倒在舞台上,获奖更是与他无缘。
生活得窘迫让智秀无法再继续抚养京伊,而京伊奶奶的离去更是让智秀对京伊的未来有了另外的打算,为了京伊更好的明天,智秀忍痛将京伊送到更好的地方继续学琴,而自己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影片最后京伊在音乐会上献给智秀的钢琴曲:舒曼《梦幻曲》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一日为师,终生为“母”,这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情感让人如此动容。
对于我自己的学生,我总如一个大妈,不厌其烦的讲解着技术上的难题,甚至也要牵扯到学生的个人习惯,性格培养。
“老师”这个头衔,肩负着太多太多的责任和使命,尽我所能做到最好,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可谓教书先育人,育人德为首。
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更加坚定的知道,在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要培养他的幸福感,而不是十八般武艺。
钢琴、美术、象棋。。。
统统都随便他吧。
他喜欢,就教他鼓励他支持他;他不喜欢,就让他玩自己喜欢的东西。
做一个自己认为自己很幸福的人,而不是别人眼里成功的人。
决不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也不要孩子完成连自己也做不到事情。
只要能够自力更生,开心就好。
女主曾以为自己是云端的天使,你们这些卖披萨的猥琐大叔,顽劣不学好的小孩,不懂教育滥施暴力的奶奶,都太低级了。
没想到最后,是披萨大叔给了温暖的归宿,顽劣小孩给了她原谅和光荣。
走下神坛的女神,欢迎你和我们成为一家人。
一些细节都很好。
送走小孩的那天,女主在屋里哭,大叔在门外默默陪着。
小孩作曲模仿的动物感觉,很天真,很可爱。
小手在阳光下的舞动好萌。
女主一开始只想利用小孩,大卖场那幕好心酸的。
女主没当过妈,不懂得全心爱一个小孩。
是小孩教会了大人什么叫爱。
小孩其实长的也不怎么好看,小龅牙像个老鼠,沉默寡言,性情乖戾,但是当他内心触动的时候,就是完完全全一个小孩,喜欢游乐场,喜欢家人(虽然是临时家人)温馨,喜欢被人欣赏,害怕的时候想被抱着,不许大叔来抢“我的老师”,想妈妈。
哎龅牙小孩值得被爱!
我一直期待有更多人来告诉大家,小孩的爱,胜过大人的爱。
不要老是颂扬老师的爱,妈妈的爱。
大人的心很复杂。
而小孩的爱很单纯。
他们那小小的爱,力量很大。
一个是失意潦倒的钢琴老师,一个是自闭顽劣的小孩子,因为钢琴联系在了一起,从排斥到接纳再到相依为命,他们在音乐中得到了心灵的释放与平静,也在音乐中收获了一段近乎母子的师生情。
不可否认,很长一段时间智秀培养京民的目的很明确。
这么多年她始终对家境贫寒无法供她去国外深造的遗憾耿耿于怀,也无法忍受父亲和哥哥的纵容、母亲和嫂子的怨怼以及同门师姐妹的同情和鄙视。
生活的窘迫、情绪的压抑迫使她将出人头地的希望置诸京民身上。
先是借京民这块活招牌让她的钢琴班红火起来,遭到京民破坏后,又企图让京民在钢琴比赛上夺魁从而使她金智秀名声鹊起,当再次落空了以后,她迁怒于他。
但是,与京民这么久以来的相处,焉能不产生感情?
她根本放不下这个孩子,重新收养他的智秀努力扮演着老师的角色,甚至于在京民的奶奶去世后动了做他妈妈的念头。
然而,哥哥的话让她看清楚了自己的自私,她决定不再利用京民,而真正为京民的将来最好的打算,却是把他送到异国他乡,接受她自己所一直期望而没能实现的学习深造。
此时,对京民的爱远远超过了作为老师的成就感。
因为爱他,所以离开他,智秀用放弃成全了京民的锦绣前程。
京民是个自闭的孩子,影片没有花多少笔墨在它的成因上,我们只是推断出因为妈妈为了保护自己而被车撞死。
京民受刺激过度而不再说话,顽劣而破坏力强,所有人对于他的感情不是同情而是厌恶,他也自我放纵着,麻木着。
对于京民而言,他的音乐天赋固然令人为之惊叹,但作为一个受创伤的孩子,他的表达方式更让人唏嘘。
他表现得是那样的不可理喻,他撕毁智秀贴在墙上的广告,偷智秀的节拍器,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不仅欺负智秀的其他学生以捣乱智秀的正常教学,甚至因为批萨男一句“她是我的老师”而打了他,原来他早已将智秀当作妈妈的化身。
我可能无法理解明明爱他的奶奶为何要以打骂的方式关爱他,但确确实实是因为智秀的出现,才使他的音乐天赋锋芒毕露,更重要的是他尝到了久违的母爱,于是他开始说话了,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喜怒哀乐皆形于色。
难忘他笑的时候露出的两颗大门牙,难忘他哭的时候低声的抽泣,也难忘他将情感融入创作的音乐。
说实在的,这类型的电影的成败几乎就是由小主角的表演决定的,演京民的小演员据说本身就是韩国的钢琴神童,学钢琴只有9个月就在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却没想到精彩弹奏之外的表演也如此丝丝入扣,将这样一个既单纯又复杂的孩子演绎得灵气十足,一点不逊色于成人专业演员。
同样的,女主角严正花的演技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这个当年的舞曲天后褪去歌手的身份,以淡妆和保守服装示人,扮演性格倔强好胜的智秀相当成功,使我对她的印象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尤其影片在最后达到高潮,无论智秀说服京民跟随教授出国的违心呵斥,送走京民后在钢琴前的泣不自禁,还是多年后在功成名就的京民的演奏会上的激动难已,都表现出其不俗的演技。
唯一纳闷的是那个追求智秀的批萨男,不明白为何要放这样一个人进去,活脱脱一个小丑,想要体现音乐能带来爱情吗?
毫无必要,因为我丝毫没有感觉到他对智秀的感情是音乐的力量。
相信没有角色,故事的完整性会更好。
不过仍然很庆幸的是,导演在拍摄的时候没有运用过多的技巧,而是用较为朴实的镜头讲述着这个故事,反而切切实实地感动了我,看到高潮几乎流下泪来,而对于批萨男的反感也因此减少了一些。
爱赋予音乐生命,音乐赋予爱力量。
我们反反复复的说热爱音乐,可扪心自问,到底有多爱,是不是离开音乐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每天听n小时的mp3算不上爱,每月去n次KTV算不上爱,热衷盗版CD和网络下载算不上爱,五音不全五线不识却参加唱歌比赛算不上爱,为了升学加分而考级和为了比赛拿名次而学音乐也都算不上爱...我们口中对音乐的热爱早已蒙上了浮躁的灰尘和功利的铜臭味,这种对音乐的亵渎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
因为心中有爱,所有被音乐吸引;因为懂音乐,所以被其中的爱震撼。
这才是音乐的意义。
感谢影片中所有的乐曲,让我这个听惯了流行的人,重新爱上了古典,也对音乐与爱的关系有了新的感悟。
今天装修全部结束,只剩下收拾打扫清理的工作。
从早上七点忙到下午六点,累得全身酸痛,好久没干过这么多的体力活了。
最惨的是右手负伤三次,一次比一次严重,先是只刮破了一点皮,再是划了一个小口子,最后是被厚玻璃割了一道比较深的伤口,鲜血直流。
因为光荣负伤,所以才收工不干,不然可能还要忙。
晚上看这部《为了霍洛维茨》,好电影,害我流了好多眼泪,用了好多面纸。
想一想,关于钢琴的电影好像也看过几部了。
比如《钢琴师》,看的时候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战争的残酷;《钢琴课》,钢琴更多只是个道具,关注的是主人公的爱情;《海上钢琴师》,音乐带来美感与震撼,可是读到的影评里却只关心影片的主题思想,对音乐反而视而不见了;还有《钢琴教师》,说实话我不是太懂得它为什么著名,我不喜欢那个神经兮兮的女教师,虽然大家都说她演技好得一塌糊涂……细细想来,其实我就是影片中那个卖比萨的大叔,并不真正懂得钢琴演奏的美妙,但女主人公金智秀静静坐在那儿,信手弹一支曲子,她光洁的皮肤,修长的双手,高贵的气质,优雅的外形,还有从她手下流淌出来的如诉如泣的音符,的确是令人深深迷醉和喜爱的。
至于那个钢琴神童尹京民,更让人叹为观止。
对于他在智秀的指导下练习的那些曲子我没有多深的印象,但特别喜爱他在跟着比萨大叔和金老师去野餐后,在一个露天舞台上他信手弹奏的自编曲,小松鼠的活泼跳跃,小溪水的潺潺流淌,花蝴蝶的翩翩起舞,鸭子的憨态可掬,大象的笨重威武……都在他的演奏中惟妙惟肖地展现,智秀惊喜地笑着,欣赏着他的弹奏,我则和比萨大叔一起傻笑着,赞叹着一个天才非凡的才华。
影片最后京民成为著名的年轻钢琴演奏家,回韩国举办个人演奏会,他演奏的那首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旋律很熟悉,特别地柔和,优美,带一点忧伤,虽然声音格外轻柔,却把气氛带向最高潮——智秀的牺牲并没有白费,京民不负她的期望,成才了,成功了,而且这孩子一直以来都记着她,都深爱着她,这个曾像母亲一样关心和培养他的钢琴教师!
影片中展现的爱是独特的。
京民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的去向没有交待,是一个小瑕疵),奶奶对他并不好,不是打就是骂,其实这位老人知道自己患有绝症,宠爱孙子,其实是害孩子,因为她离开人世以后孩子将没有办法独立生活,只有硬起心肠逼着他学会自立。
智秀开始并不是真的爱京民,只希望利用他的天赋让自己一举成名,可以多带一些学生。
可是,在与京民的朝夕相处中,在知道京民的不幸身世后,她终于像一个母亲一样地无私地爱这孩子,为了他更好地成长,为了他的前途,她装作无情地把他送走,留下自己在孤单一人的琴房里失声痛哭……不一定百般呵护就是爱,有的时候,严酷也是一种爱,一种更不易、更艰难的爱。
最后再说一下:我很喜欢金智秀楼下那个卖比萨的大叔,他为智秀鞍前马后,百般讨好,他哈哈哈的大笑,他显得很好笑的刘海,还有他笨拙弹琴的样子,他提着比萨到智秀家,他送智秀的音乐会票……种种种种,其实都很让人感动,不然,智秀最后何以嫁给了他呢?
本来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但因为演员的美丽,可爱,或是憨厚,因为钢琴曲的优美,宛转,或是激昂奔放,这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电影,一部在我看来的好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个普通而美丽的钢琴老师。
还没有学习怎么写字就开始了学习弹钢琴,一直梦想成为钢琴家的这位老师却只能自己开钢琴工作室做老师。
突然有一天,她的眼前出现了一位7岁少年,还是那里的问题孩子。
老师发现少年对音乐很有天赋,是个名副其实的音乐神童。
老师觉得她的人生将再次充满希望,她想通过音乐神童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霍洛维茨》中的人物角色让我很自然的联想到萨列里和莫扎特一样特殊的角色。
为了自己金智秀老师要利用那个音乐神童,她想成为著名的钢琴老师。
但天才也需要呵护,为此,金智秀老师不得不要牺牲自己。
从自己的欲望开始到最后实现真情的关于金智秀老师的故事。
因为钢琴而产生自卑感的老师智秀,失败的伤痛下剩下的只有自尊。
偶然的一天,她遇到了奇怪的天才少年。
满脑都是钢琴世界的少年,原来也有着别人不知道的伤痛。
刚开始,老师智秀只是想利用天才少年来成就自己,但是时间久了,对少年的伤痛也有所了解,渐渐地开始爱护着他。
于是他们俩的相遇使各自都有了美丽的变化。
两个原先内心受伤的人相遇后互相理解,抚平伤痛。
里面的背景音乐也很好听,用了那么多优美的古典音乐点缀,想不好看都不行喽,不然那些已经在天堂的钢琴家个个都要回来算帐了啦.比较熟的就舒曼的《Traumerei》和肖邦的《小狗华尔兹》.其它的还有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第一章,德彪希的《arabesque》、巴赫的《Invention》等
这个,女主怎么可以塑造成这么讨厌的样子……
朴实 励志 小温情
很久很久以前在风行上看过的,最近终于找到了
平凡的钢琴教师培养天才钢琴家。一切从平凡开始。哭得眼泪哗哗。
《梦幻曲》不错,其他的无感。
原来这是一部这么偏的片子,俗的漂亮!
钢琴课上老师放的
当年也是为了霍洛维茨才去看的。但貌似没坚持看完。
俗套。
说感动吧,我顺出来了所有情节,所有人物心理都跟我的想法一样。。。。总有很多这样笨笨的温情片梦想片。笨是因为太多事情不合理。
这女人的双眼皮好假 男孩第一眼像允浩
好好看啊!!!感动惨了。。。虽然剧情是很老套和俗气,但是小盆友可爱死了。音乐就跟不说了。心都酥了啊~~~~~@Jennielan_Alien
小时候学钢琴的时候我妈给我看的
这个题材让我回忆起了小学的时候不能午休在琴房摸鱼的时光,后来就不学了,无天赋不能强求,只能仰望一下天才们。值得一提的是,拍摄中的钢琴曲都是严正花和小童演自己弹的,小孩居然是真正的钢琴天才。
这真的一句话捡来个宝啊!最后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虚荣心还是挺让人感动的!好在最后她的放弃值得了!
弹钢琴真是件美好的事~
很简单的剧情,但是姐弹钢琴太让人震惊了!弹得太好了!还是舒曼的梦幻曲,角色名还叫智秀,这不是在我心里疯狂踩点吗(哭)
温馨的小片儿! 结尾那场演奏会。。好像李云迪哇!
演员的精彩演出、细腻的感情、再加上优雅的钢琴曲,很棒的电影!
小男孩看着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