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

聲の形,电影版声之形(台),The Shape of Voice,Koe no katachi,A Silent Voice

主演:入野自由,早见沙织,悠木碧,小野贤章,金子有希,石川由依,潘惠美,丰永利行,松冈茉优,小岛幸子,武田华,小松史法,谷育子,镰田英怜奈,滨口绫乃,绵贯龙之介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声之形》剧照

声之形 剧照 NO.1声之形 剧照 NO.2声之形 剧照 NO.3声之形 剧照 NO.4声之形 剧照 NO.5声之形 剧照 NO.6声之形 剧照 NO.13声之形 剧照 NO.14声之形 剧照 NO.15声之形 剧照 NO.16声之形 剧照 NO.17声之形 剧照 NO.18声之形 剧照 NO.19声之形 剧照 NO.20

《声之形》剧情介绍

声之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西宫硝子(早见沙织 饰)生来患有听觉障碍,要依靠助听器和外界交流,口语发音也因此格外的古怪。小学时,硝子转入了一所新的学校,特殊的生理缺陷让她成为了班上引人注目的独特存在,她因此收获了坚实的友情,却也遭到了以男生石田将也(入野自由 配音)为首的小团体的孤立和排挤。随着时 间的推移,无心或有意的恶作剧渐渐升级,最终演变成为了无法挽回的伤害,硝子永远的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 排挤硝子的事情曝光后,将也成为了下一个被欺负的对象,孤独痛苦的他终于理解了硝子的隐忍和温柔,只是他再也没有机会跟硝子道歉了。一次偶然中,将也同硝子重逢了,命运的齿轮重新开始了转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诱惑法则威尔第19车二十哥布林杀手第二季鬼子也疯狂铜雀台弄江湖之情到深处机动战士Z高达Ⅲ:星辰的鼓动是爱豹棚兄弟影子写手江城令坏账银行第一季雨天的妖怪科蒂兹堡大逃亡出人头地殡之森月出之战半个喜剧我们村的女神需要浪漫3如何孤独终老非人类公平之雨冲出宁静号最好的尚未到来父母神偷军团割爱先知

《声之形》长篇影评

 1 ) 请一定要看一下完整版!!!

没有看预告,没有做任何事先了解,进电影院看完了第一遍。

说实话,配乐、故事、氛围的掌控都很不错。

是我喜欢的类型,不愧是京阿尼。

虽然觉得人物的情绪变化有时候挺突兀,完全没有过渡的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也没太放在心上,我是那种能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的话就会自动帮你自圆其说的类型,所以对于这种小缺陷完全不在意。

但是,正好收藏了网络原版,因为广电删减的习惯,就当天在家开始了二次观赏。

吃惊的事情就发现了。

广电剪掉了所有的重要的情绪过渡的部分!!!!

为什么黑长直突然开始讨厌女主,为什么男主突然开始讨厌女主,为什么女主完全没有情绪宣泄,为什么突然摩天轮男主那么担心,这些事情都是有小细节过渡的!!!

并不是莫名其妙来的!!!

男主小时候的男生玩伴的戏份在成年后也被剪了个干净!!

虽然不是主线故事部分,但是也是男主内心想法的一个表现口,完全被删也是太过分了,真这么不重要的话,小时候描写那么多的用意不就没了!!!

剪成这样,就好像前面一直在一起的人突然不见了,却谁都不在意好像那个人不存在一样。

故意铺下了梗到最后却完全弃之不管的尴尬!!!

所以,如果你只是进电影院看过这个故事的话,拜托一定要上网看一下完整版。

它可能还是有所不足(比如男主的性格不应该前后是这么个差别),但是它并没有抛弃它自己辛苦埋下的梗。

人物的心理情绪变化,也都有好好的做了表达。

我觉得将也其实跟小植很像,小植的性格很直接,在开始并不讨厌西宫,对西宫也是友善的,但是因为差别对待,西宫又一副置身事外的官方笑脸,多少让人觉得火大。

转校女生,又是小可怜,跟自己喜欢的男生小名还一样,因此小植才会开始排挤西宫吧。

因为跟大家不一样所以可以不努力,被特别优待,每次看到都是一副人畜无害的傻瓜一样的笑脸,这样的西宫多少也让将也觉得火大。

所以有个镜头,将也蹲在沙坑里对西宫说:你不再努力一点是不行的啊。

可惜两人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没有很好的传递给对方。

将也也许是想让西宫更真实一点的表现出自己来,喜怒哀乐,而不是一个劲儿的傻傻微笑。

西宫应该只是想要温柔的对待和接受别人温柔的对待,所以才会包裹起自己的情绪,结果是这样子谁也无法真正的传达出自己的声音。

声之形,声音的形式,想要传达的自己的声音该如何去表现。

我的个人理解。

真诚希望大家能好好看一遍。

这部电影所想要表达的声音。

 2 ) 看完身体不适

虚构的剧情就请在虚构的剧情中完成一厢情愿的自我满足。

不要把故事中的价值观拿到现实中来强奸真正的被欺凌者,能够选择是否原谅霸凌的只有被欺凌者自己而已。

没有亲身经历过,切记不要劝人大度。

希望不会有观众看完后天真的以为,世间所有的事都会得到谅解,这个世界只要多一点爱,多一些圣母,就能变得更加美好,所有的坏人都有机会得到净化变成好人等等等等,醒醒,在虚构的故事里寻找真实的人脑子一定有问题。

圣母不可怕。

最可怕的还是慷他人之慨的圣母,人家被捅了一刀,血还没擦干净,圣母跳出来说没事没事,你道个歉,这事就算过去了,大家还要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呢。???

 3 ) 这不是被霸凌者的集体缩影,这是属于西宫硝子自己的故事。

本来是想写一篇关于《声之形》详尽的影评,结果发现难以理清思绪,能清晰传达的不足十一,暂且搁笔。

趁着影片还未上映,抢先聊聊尚未有人谈及的这样一种理解影片的思路。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涉及霸凌这个在中国和日本都同样严重的校园恶性事件,看法自然也就更多。

事不关己者鼓掌叫好,暗自抹泪,感动不已;自觉理性者觉得女主人格扭曲,太过圣母,不算真实;曾经的被霸凌者觉得无法谅解,受到了侮辱,不能原谅。

之后翻看了知乎和豆瓣的评价,果不其然。

可我发现,好像大家都太过于把自己的固有认知和经验判断带入到了影片中,而忽视了西宫作为独立人格的独特性和故事本身的不可复制性。

影片本来想讲的,不是霸凌,而是谅解。

这部动画,不是被霸凌者集体的缩影,西宫也不是被霸凌者人格特质和经历的集合体。

这部动画想讲述的,仅仅是一个先天残疾,与你我都不同的人,与自我,与周遭世界达成谅解的故事。

西宫先天残疾,对世界的认知本就与我们有着微妙的偏差。

所以在下结论以前,请敲动敲动自己的脑袋,松动固有的认知,尝试着站在先天耳聋,具有沟通障碍的西宫的角度思考,或许就能对西宫“为什么总会对霸凌者表达善意”,“为什么会原谅将太甚至喜欢曾经霸凌自己的将太”,“为什么会看似突兀地选择自杀”……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亲历的霸凌体验,与故事中西宫和将太的经历势必会有所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大相径庭。

至于曾经历过霸凌的你能否像西宫和将太那样选择原谅,或者说能不能达成谅解,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我的这番话让你感到不适,以至于没能好好传达我的本意,我对此深感歉意。

我决没有站在霸凌者的一方,也不是在为霸凌者说话,仅仅是对不足万一的美好结局抱有一丝侥幸,仅此而已。

毕竟现实本就如此残酷,动画再去揭开血淋淋的伤疤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与其在动画中发泄仇恨,不如在动画中寻找慰藉 。

我想,慰藉才是治愈动画真正的意义所在。

没什么不可能的,因为我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地达成过谅解的人。

看罢影片,如能做出自己的一番思考,也算是没有辜负大今良时的一片苦心。

 4 ) 植野直花给老子死

硝子只是受到被扔助听器等等长期校园暴力,而植野可是因硝子的交流方式产生了不快啊!

如果不是人设好看,京都作画牛比,会有一堆三观跟着五官走的弟弟吹植野直花?

作为霸凌者代表的植野直花,毁了整个片子。

这片子最后只应该有两种出路,植野直花给西宫土下座。

西宫和植野直花老死不相往来。

把所有剧情简化了得到的就是真相。

植野直花就是一个垃圾。

入宅十年,非战斗系动漫,主要年轻女角色殴打女角色的妈妈(还是女主的妈妈),这种剧情除了声之形我再也没在其他地方见过。

植野直花这种鹅心东西就应该被五个阿三轮了再卸掉一条腿,然后告诉她,这是为了让你更坚强啊。

 5 ) 消失的十八分钟

昨天九月八日,我去影院第一时间看了《声之形》,由于看的国语配音版。

所以下午又去把日语原版的看了,这个片果然应该看日语原版。

因为删减了18分钟,下面我就按时间线,把我观察到的删减部分罗列一下可能不够十八分钟,对于没看过原版的是一个补充吧。

(为了准确点我昨天回家后又把原版看了一遍)

第一处删减在影片6:207:50唱歌处

第二处删减在9:2010:28秒扬沙子这段

第三处在20:3822:45秒硝子与石田因为擦桌子打架

第四处44:25秒左右,硝子与石田第一次见面后再见的一个手势被删减

第五处在72:2075:05秒买串烧处

第六处86:2089:07硝子的外婆开追悼会的时候

第七处100:44102:15秒石田将也住院时

第八处是115:05117:50秒石田帮结弦复习处以上是我看到的比较集中的几处删减还有个别镜头的删减比如给硝子妈妈过生日时,说让结弦参加比赛的那段应该是剪了,截图如下

妈妈让结弦参加摄影比赛最后我想说的是翻译,不管是国语版的配音,还是影院日语版的字幕,一律把硝子的姥姥(外婆),配音(翻译)成了,奶奶(婆婆)。

这个简直就是硬伤,毕竟是给国内看的,这个翻译简直就是负分。

为什么字幕组翻译的就是“外婆”,这一点在去年的《魔弦传说》(久保与二弦琴)里就有体现。

希望以后得引进动漫里,配字幕和翻译的人上点心。

 6 ) 《声之形》中盛开的烟花是我见过最美的。

x2017年的夏天《声之形》要在国内上映了,这有点意外却又意料之中。

相信是《你的名字。

》的成功给了《声之形》来到国内的机会,而这部电影也确是不负期待的佳作,“不浪费一处细节”的讲述了一个动情的故事,而其中烟花升起的那一幕想必一定会成为2017年这个夏天最美的镜头。

《声之形》的制作是日本顶级。

《声之形》是多元日本动画电影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不是龙珠、火影、柯南一样的常规剧场版;也区别于宫崎骏、新海诚、细田守更重电影造诣;《声之形》的出现更像是一次实验,用上了制作方京都动画全部技艺。

火影忍者、柯南、多啦A梦

细田守、宫崎骏、新海诚京都动画,在二次元届昵称“京阿尼”,是一家以动画的企划、制作以及相关技术指导为主营的日本公司,其在日本动画界的地位,丝毫不输吉卜力。

与大多动画公司集中在东京不同,京都动画的总部设置在关西的京都,整体的风格都颇有京都品格,自1981年创立开始已经是家30多年的老字号了。

(《lucky star》中出现的京都动画公司)京都动画的创办人八田阳子曾在手冢治虫工作室担任动画上色工作,这也让这家工作从一开始就具备“技术”基因。

在1981年公司成立后,京都动画承包了许多动画的作画,背景,摄影等技术工作,因为制作上的精良,京都在业内具有极佳的口碑。

(06年《凉宫春日的忧郁》因乱序播出轰动一时)自2003年京都动画正式开始独立制作动画作品,截止2017年7月共制作了25部电视动画,10部动画电影,包括《全金属狂潮》、《Clannad》、《冰菓》等知名作品,可以说每部作品都轰动二次元。

与大部分动画公司不同,京都始终坚持“作坊”式制作,演出,作画,完稿,背景,摄影等技术工作不使用外包,全部独立制作,而这也就保证了其在动画作品上的一如既往的上乘品质,保证一眼看去就知道“这是京阿尼”的作品。

(《Clannad》中汐哭泣的作画细致入微)

(《凉宫春日的消失》中对于背景光的运用)

(《声之形》中即便是稻穗的飘动也要做到极致)《声之形》继承了京都所有的优良制作,又因为是独立的电影作品,此次制作上更是精益求精。

而京都动画的特点,画面只能用漂亮来形容,无论是线条、透视、人的比例、面部表情还是光线的真实感,细节上的表现都是超一流。

而《声之形》本身值得被京都动画选择。

《声之形》由大今良时创作,全七卷,虽然曾入选2008年第80回“周刊少年Magazine新人漫画奖”,但作品因为涉及“听障”与“校园欺凌”两大争议话题,入选后一直都处于暂缓刊载,最终还是经过内部讨论以及和全日本聋哑联盟协商,才起死回生,终于在2013年开始连载。

《声之形》从主人公石田将也的视角出发,讲述小学时期患有听力障碍的西宫硝子转校而来,而随着“正常人”与“听障者”之间多种生活习惯矛盾的升级,带有“不合理的正义感”的石田将也开始了对西宫的欺凌,孩子情绪变化的转化可谓非常写实,对人性的把握也是非常精准。

而故事最有精彩的变化是,石田将也自己也开始遭到同学的排斥,这一直伴随到直至高中,以至他从一个活泼的“孩子王”变成了一个孤僻的“社恐青年”,直到他和西宫硝子的再会,过去的愧疚和想要沟通的真心促使他们开启了新的故事……

连载的磕绊注定了《声之形》不是一个风花雪月的故事,在精致画面背后这部作品所描绘的人性的沉重,险些让其因为或许不适合少年阅读而被腰斩。

但诚如作品要表达的,即便是耳朵无法听到,想要说的话终究还是会被传达到内心深处。

《声之形》与京都动画的组合是非常般配的。

京阿尼的精致的技术最适合描绘日常下的忧伤,《Clannad》、《凉宫春日的忧郁》、《冰菓》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而《声之形》的故事因为“声”的缺失,非常需要通过动画来进行表达。

(一个画面就可以表现出“咚”的声音)此次指导《声之形》的导演是山田尚子,京阿尼唯一的女导演,她之前的作品《轻音少女》和《玉子市场》都是近年来的佳作,而在《声之形》之前京都动画电影版的票房纪录也是由她的《轻音少女电影版》所创造,直到《声之形》在2016年以20亿日元的票房纪录成功实现自我突破。

(全主创合影,第一排右一位山田尚子)

(山田尚子最出名的《轻音少女》)在山田尚子之前的采访中她多次表示,希望把《声之形》做成一部描绘人的心灵、情感和善良的作品。

因为电影版时间有限,山田尚子对《声之形》做了许多删改,而与大今良时所不同,山田尚子让人物和故事都更柔和,每个角色即便有着缺点但也都会有各自可爱之处。

比起描写人性残忍的一面,“刻画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的心灵”才是这部电影要追求的。

这类通过色彩、震动和画面来表达“人们想要交流心情”的场景在《声之形》中时常可见。

山田尚子在电影中增加了许多花的镜头,这些花都有各自的花语来表达此时主人公的情感。

导演希望能通过插入花朵这种美丽无常的事物,让人物生活的世界可以传达多样的信息;而对于不了解花语的人也可以通过分镜中花的色彩来感知到某些信息。

票房证明了《声之形》在改编在制作上都是成功的,即便2016年有《你的名字。

》声誉在先,《声之形》依旧好评不断。

甚至新海诚也在推特上称赞这部作品完成度之高。

而《声之形》讲的是爱情还是友情呢?

在原作里《声之形》更多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男女主以及身边朋友的变化是主线,所以普遍认为这还是一部讲友情的漫画。

但电影版的改编里山田尚子则显得很“含糊”,西宫和石田的再回如果没有过往横亘中间,其实更像少女漫画的走向,经常会被甜到。

而与女主鲜明对比的黑长直植野直花的许多行为模式,其实细细推敲起来,或许有着些“懵懂”的嫉妒在里面,毕竟她和男主其实比女主更似青梅竹马。

不过诚如爱情其实也不过是成长时间里的一段经历,《声之形》比起说爱情和友情,也许还是用描写成长更为贴切。

年轻时总会有那么一群朋友,有过矛盾,却也一起去过游乐场,想起来空气里都会带着些酸酸的味道。

《声之形》上映后也有一些评论认为京都动画太过于美化后面的爱情和友情,让原本的“沉重”变得像是“过家家”。

但想想这就是京阿尼啊,动画的世界里希望人们最后能看到更多善良的事情。

在《声之形》中最美的场景一定是烟花盛开。

为免剧透,烟花一段只说场景的使用,在这里烟花绽放成为独有的背景音效,配以晕眩的画面特效,京都特有的局部拍摄,不拍女主的全身也不拍女主的正脸,都强化出了戏剧冲突存在的氛围。

而最精彩的莫过于女主的安静,因为“听障”和烟花的声音,画面创造出了女主身边的绝对安静的气氛。

这不得不说,京阿尼太厉害了!

而烟花一处也是整部电影最“沉重”的部分,具体到底用如此精彩的动画电影的技艺制作出的场景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又能把你感染到何种程度,还是待你看过全片后细细品味吧。

(备注:部分gif来自网络搜索,感谢制图作者)微信关注公众号:拒绝胡萝卜

 7 ) 写给想消失的人(17.9.28一周年更新)

想必生活中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产生:我存在真的好吗?

我消失的话会不会更好这样逃避的想法(也许日本人更甚?

)。

无论是自发主动的,还是因为外界环境被动的,表现在想休学的,想换工作的,甚至想自尽的。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的想法多多少少有些改变。

让我感触最深的场景是,男主和女主两人都想自杀的场景。

男主人公石田因为自己小学欺负听觉障碍硝子,结果自己后来被曾经的朋友欺负,以致于从此没有朋友,在还清了曾经母亲替自己赔偿的钱后,想要了结生命;女主人公硝子则是后来在石田帮助下,重新和曾经的小学同学交好,却因为感觉自己的过错而使石田重筑的圈子崩溃而试图轻生。

虽然谈不上强烈地想轻生,但自己也有过想从所处的场所里消失的想法,而且到现在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

本人在日本读研,发现读书和曾经动画里看的并不是一种生活。

时常心生退意,偶尔也会产生自己这样的人真的可以活下去吗?

这样的想法。

虽然知道父母会伤心,还是会有人在意自己的存在,但是那是无形的东西,没有这样的实感。

电影里,石田母亲通过打算烧掉石田辛辛苦苦打工赚的钱,威胁他不许轻生,并说为了自杀而赚的钱,自己也不想用,来表现出对儿子这种想法的悲伤和愤怒。

当石田下跪谢罪表示再也不敢后,母亲喜极而泣。

而,硝子打算跳楼的时候,石田奋不顾身救她的场景,早已不仅仅是为曾经过错的赎罪,而是想支持她活下去,为她做自己所有能做的事情——从活下去开始。

我想很多人也一样,常常因为生活的不顺而产生想消失的心情。

觉得自己消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并不是这样的,我不是想自大地指责道你给担心你的人们添麻烦,亦或是说所有的人都应该坚强地面对,因为我并不能体会到所有人的痛苦。

只是,但凡还有一个人关心你的话,我想也许还可以再考虑一下,换一个想法换一个思路,也许就会开朗呢?

看到石田的母亲,我也想起了辛勤工作供我留学的母亲。

只是因为我说我想去留学这么简单的愿望。

如果我这样消失了,她会怎么样呢?

(这里参见更新)道理大家想必都是明白的,只是这次电影给我更为深刻的感受。

毕竟男女主角都产生想自杀的念头的作品,应该不会很多。

只是看到还有人在牵挂你,还有人在担忧你,我觉得就不应该那么轻易地下决定。

我庆幸自己在迷茫的时候,看了这部电影,坚定了哪怕事事不顺心,慢慢来就好了,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呢?

第一次在豆瓣写影评,本来很担心自己的胡言乱语会不会拉低了这高质量影评社区的层次,只是实在是想表达自己这份心情,若是能有人有所同感,已是万幸。

而如果有这样烦恼的朋友,希望能够看一下这部电影,也许会有新的看法。

2017.9.28的更新:正值《声之形》日本上映一周年,而中国本土也上映了三周。

收到了很多读者的评论和喜欢,我感到非常开心。

原谅我不能一一回复,但我能感受到很多人和我有共鸣。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和母上的Episode,有些类似于将也母亲烧钱的那一段。

那是2016年的年底,正好是日本的年末休假,母亲来日本看望我。

为了带母亲领略日本的风情,某一天我带母亲来到了日本某家居酒屋。

年末是忘年会的季节,居酒屋比往常更热闹。

店里的暗黄的灯光,嘈杂的谈笑声,都显示着无比欢快的气氛。

喝了点酒,脸色微红的我,也比往常更加活跃,和母亲聊起了一些平日不曾谈起的话题。

不知为何,就聊到了日本自杀率高的问题。

“他们一定是走投无路,实在想不开,才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吧。

”我试图理性分析着自寻短见的原因,“我虽然不能体会他们的痛苦,但如果我也走到那一步,可能会和他们做出一样的选择。

”我当时只是顺着热闹的氛围,畅所欲言。

完全无法预料到下一秒,母亲神情的骤变。

母亲的眼睛红红的,泛起了泪光,用低沉的声音反问道:“是啊,那我还养你做什么呢?

”一瞬间,我便酒醒了。

店里沉浸在热闹的氛围里,不可能会有人在意一位角落里中年妇女突如其来的悲伤,除了我。

我急忙试图解释自己没有轻生的意思,只是表达一种看法而已。

但我笨拙的话语,似乎没有让母亲宽慰,场面一时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周围热闹的气氛,和说不出话的我,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印象中,母亲是一位既睿智又坚强的女性。

母亲是睿智的。

母亲对我一切她认为可行的选择,她都会无条件支持,比如日本留学。

母亲是坚强的。

在家里最困难的时期,为了让我顺利接受教育和成长,她承担了太多。

在我面前,母亲从未掉过一滴眼泪。

哪怕是受了极大的委屈,她也总是在我面前保持笑颜。

这次,我竟然使坚强的母亲流泪。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语言所拥有的份量,语言能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想象的。

可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就像电影里,将也的母亲威胁要烧掉钱来阻止将也的自杀。

将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至亲的人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和话语的分量。

“那我养你还干什么呢?

”这句话,在我心里久久回荡,数日不绝。

电影里用搞笑的方式,缓解了这一沉重的场景。

可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沉默许久的母亲开了口:“也不说什么了,还剩了点菜,吃菜吃菜。

”母亲始终是那么坚强,也许她知道我可能是无意这么说,只是无法控制感情,但最后还是用关怀我的方式,来终结这一沉重的氛围。

我只能默默拿起筷子。

我似乎无法说出更好的话,只能说:“嗯。

我再也不说了……”电影里,将也最后救硝子的场景。

他在内心默默做出了许多承诺:“明天,一定要好好看着大家,听大家的声音……明天,一定……”这大概是人的某种想赎罪的心态吧。

我也一样,在那晚略显沉默的归途中,在内心默默许诺:“一定,不会再说这种话了;一定,不会再弄哭母亲了……”有些事你不做,有些话你不说,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分量。

它给至亲的人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纵使再坚强的人,也会有内心最脆弱的一角吧。

对于母亲,那就是孩子吧。

至今,我的想法依然保持原状。

我依然觉得,我无法体会所有人的痛苦,所以不能责备他们想轻生的念头。

没有绝对正确与错误的选择,但于我个人,再也不会和母亲这么说了。

因为看到母亲的反应,我觉得我的的确确还是有值得活着的理由。

希望曾经或者依然想消失的你,也能回头看看吧。

 8 ) 怎样才可以解决校园冷暴力?

《声之形》是继《你的名字》之后,日本又一部现象级的动漫电影。

讲述善良、可爱,又有听觉障碍的少女西宫硝子,和曾经伤害过她的少年石田将也的故事。

西宫硝子在学校备受欺负,得不到友情和关爱,但她总是对周围一切抱以善意。

石田将也是主要施暴者之一,他因此也被周围的同学孤立起来。

经过五年时间,两人步入高中,随着成长他们逐渐体会到彼此的心情和处境。

在跌跌撞撞的青春中,少男少女们终于学会了接纳别人,与自己和解。

 9 ) 校园欺凌背后的鲜血和眼泪,都不知道要加多少滤镜才能美化如此

每个班里都基本有个这样的男生,有点拽,成绩不好也不坏,厌倦无聊,每天只想着找点新乐趣。

身边常有两三个小跟班,也有几个小女生偷偷爱慕。

石田将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王”。

有天,一位转学来的少女西宫硝子引起他的注意。

她听觉障碍,只能靠纸和笔和同学交流,却被石田将也视作“趣事”。

自此石田将也等人不断欺凌、孤立西宫,抢走助听器、在黑板上写“去死”、撕掉作业本等,最后西宫被迫转学。

西宫离开之后,他也因为欺凌西宫而被周围的人孤立,便意识到自己当初所做的恶。

多年之后再相遇,希望能赎罪。

而在重新接触的过程中,西宫硝子却发现自己喜欢了石田将也......这种“爱上那个伤我最深的人”的套路,难道不是郭小四、饶雪漫的校园残酷青春物语吗?

没有正视“校园欺凌”的残酷,而是辅以京阿尼式忧郁感,变成少年少女的青春救赎。

对不起,我只能看到自以为救赎的幻相,无法感动,甚至有点不适。

其实从一开始,《声之形》的导演想要表达的就不是“校园欺凌”的残酷,而是着重于人与人之间产生的联系。

“山田在这里再次强调了一下,本作的主题并不是“欺凌”,不能简单地把欺凌的一方视作是“恶”。

电影想讲述的东西,其实是每个角色都有着不得不去面对的处境与烦恼,但他们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山田尚子对于能够理解这一点的观众表达了感谢之情,或许正是在日本这片土地上,大家才能接受这样的风格。

”Anitama这段文字我没有找到出处,但我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网站上看到导演的相似评论:山田監督「いじめや障害を描いている作品ではあるんですが、実際にこの作品に触れてみると、そのことだけがすべてではなくて、もっとその根っこにある、相手を知りたい思いとか、わからないものに対して手を伸ばしてみるような、すごく不器用だけれども人を知ろうとする、つながろうとする心が大切に描かれている作品だなと思いました。

划重点:虽然作品里有欺凌和身体障碍的描写,但接触作品之后知道并非全部,还有更根本的问题.....我认为想要建立联系的心是作品想要重点表达的。

“欺凌”的罪恶色彩自然而然被淡化,所以回忆小学时的欺凌,色彩都是柔和,场景切换间还增加一大片花海、夕阳的特写,轻描淡写仿佛不过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不足挂齿。

所以接下来就是“重塑友谊”的时间:石田将也找到西宫道歉,想要成为朋友,西宫也答应了。

佐原、植野、井川,这些或曾欺负或曾围观欺凌的人一个个出现......

这种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设定.....至于后面硝子对西宫告白这样的狗血展开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我无法猜测这个角色的心理变化,她如何可以在受尽孤立、欺凌之后,在多年重逢之后,可以轻而易举地,喜欢上那个当年那个欺负自己的男孩。

其实整部剧让我最不适、最恶心的,是所有人,包括女主角在内,都将“听觉障碍”带来的不便视为一种“恶”。

从一开始,硝子无法辨别音准,导致班级合唱失败,大家认为她的存在扰乱了班级原有的秩序;再到石田小团伙欺负硝子,硝子转学后石田被孤立,植野认定他们友情的分裂是硝子的错,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曾做的事有多么残忍。

甚至连硝子也认为是自己的错,她将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关系给毁了,于是轻生。

看到这里的时候,内心有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跑过。

而这样的植野直花,导演是喜欢的、甚至是称赞的。

山田 「 そう、植野はかっこいいなと思いました。

あと、硝子のことを特別な目ではまったく見ていなくて。

対等な存在として、本気で硝子に向かっていくんです。

すごく魅力があるし、尊敬に値する人だなと思っています。

」山田:我认为植野很好。

她完全不会对硝子另眼相看。

作为平等的存在,真心面对着硝子。

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有魅力,是值得尊重的人。

但植野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是丢弃西宫的助听器、大喊让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还是在摩天轮里自顾自说着不满,进而甩了硝子一巴掌?

施暴者毫无忏悔之心,而她的这些举动居然还被导演看做是“平等对待”的体现?

对此,我只能说:脑子有屎。

说实在,对京阿尼太失望。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做成小清新校园爱情故事,这种校园欺凌背后的鲜血和眼泪,都不知道要加多少滤镜才能美化如此。

 10 ) 温柔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因为这个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但是这依旧不能阻止温柔的人继续温柔,正确的人继续正确。

首先,这只能称得上个人的观后感,基本上就是在剧透,而且是漫画和电影在对比着剧透,如果真的不愿意被剧透想单纯享受这部电影作品的人,就真的没有必要打开了。

《声之形》是一部漫改电影,原作漫画一共62话,这次电影的时长是127分钟。

那么来计算一下,将这个时间按照TV动画来划分,大概就是6话左右的进度。

由于原作漫画每一话篇幅在20页左右,那么一般情况下,动画1集的内容差不多可以是漫画里3到4话的左右的进度。

即使再加删减,用动画1集的进度相当于漫画5话。

这样计算起码也需要12集动画的进度也就是说需要4个小时才够。

所以如何删减修改掉原作一半的部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声之形》 的漫画讲述的是男主角石田将也在小学邂逅了一个天生听力有障碍的女主角西宫硝子,将也对于这个突然转学的不会说话的女孩子充满了排斥,然后开始欺负她。

最终导致硝子转学,而将也他也从欺负别人的人变成了被欺负的人。

5年之后,一心想要为自己赎罪的将也学了手语,然后与硝子再次相遇的故事。

是的,如果要给这部作品做一个定位。

并不能完全说这是一部爱情片,因为这里面其实还是有着爱情元素的。

但是作品的重点主要是想向人们传达,人之间应该要通过交流来相互理解的故事。

山田监督之前就说,她会把原作里面一些看了会让人觉得非常压抑的情节全部删掉。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可以删减那么多部分的内容了。

原作漫画一大半以上的内容就是一群神经病在相互伤害。

电影在叙事上,删减掉了原作大部分的撕逼内容。

即使保留了一些争吵的场景,也几乎只是一带而过,节奏很快。

为什么男主角要去欺负一个身体有缺陷的女孩子?

这怎么想都只能得出他是个坏心眼的熊孩子这个结论。

但是,从另外一个视觉来审视这件事。

因为硝子听觉有障碍,所以导致她说话的时候声音非常奇怪。

上课朗读课文的时候,她奇怪的声音成为别人嘲笑她的笑柄。

歌唱比赛的失败也全部归罪于硝子执着于参加比赛的原因(虽然事实确实是这样)久而久之,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王自然会把气撒到硝子的身上,然后将也对硝子的欺凌也就开始了…… 天道轮回,害人终害己,由于将也过分的行为,他渐渐也从一个欺凌者变成了一个被欺凌者。

当年和他玩得好的朋友,现在也成为了欺负他的人。

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因为一些误会,将也看到硝子在擦他的桌子,却因为硝子话说不清楚的原因莫名其妙发起人来疯去打一个女孩子。

而硝子终于也愤怒到极点和将也厮打起来,漫画里面硝子真的是被打得很惨。

这一段厮打电影做了非常多的删减,因为这是一个无论谁看了都会愤怒的场景。

可是之后将也才知道,其实硝子是在给被欺凌的他擦桌子(桌子上面的内容大概就是一些,你这个欺负人的坏小孩快去死)这类。

我一直觉得这一段一定需要保留下来,因为这样才能更加显现出人性的善良和丑恶的区别。

但是,山田监督或许认为这种温柔和善良给硝子带来的是更多的伤害,故而把将也和哨子扭打的那段内容也有所删减。

但是如果没有看过原作的观众会好奇将也为什么会突然对硝子的态度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自责的深化,误解的落差,如果缺少了这种具有冲击性的事实,哪怕这是让人看完之后也会不悦的部分,它也是应该被保留下来的,平淡的叙事结构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冲击,那么印象一定也不会更加深刻。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男主角打算存一笔钱然后就想自杀来赎罪的事情被妈妈知道了。

原作中妈妈是非常生气非常悲伤烧掉这笔钱然后告诉将也,你就拼命去赚钱吧,反正不赚到XXX钱你就不算是完成任务,没有完成任务你就不能死,然后一个不小心把钱给“处理掉”了 。

“自杀”这个词在这边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习以为常的事件。

如果通过这种笑一笑就过了幽默的方式来缓解这个紧张的气氛,那么或许大家关注的重点就会从自杀转移到其他地方。

关于删减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制作电影的部分,植野和佐原吵架的那部分,真柴揍了将也的部分……是的,凡是在漫画里的撕逼场景大部分都被和谐了。

因为这些互相伤害本身就莫名其妙,当时漫画看到40多话的时候我简直也是看得一头雾水。

为什么他们要互相伤害?

这样做对他们自身到底有什么好处,我真的实在完全感受不了。

电影当中,植野和硝子妈妈打架的那里保留了下来。

因为这也是因为剧情所迫,看了PV的人都知道硝子跳楼的那个场景,其实最后她阴差阳错被将也救了,但是将也却一不小心掉到河里昏迷不醒。

所以植野打硝子,然后硝子的妈妈和植野打架的那一段就顺理成章保留了下来。

说到关于硝子的自杀,我想或许一些没看过原作的人会有一些困惑。

将也明明就已经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了,然后和大家好不容易又融入了一个圈子里面,为什么这种时候要选择自杀这种方式?

这难道不是很奇怪么。

其实漫画我看了好几遍,要找到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也很难。

但是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忍耐能力到达极限。

说到校园欺凌,我也算是有过相同经历的。

凡是在小时候遭遇过这种事情的人,一般朝3种方向发展。

第一种,仇恨世界,想报复那些所有欺负过自己的人,然后逐渐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的人。

第二种,因为有过被欺负的经历,他们深深知道这种痛苦,所以哪怕自己被伤得遍体鳞伤,也坚决不会去伤害身边的任何人。

第三种,因为受到欺负的经历,对身边的人和事永远都是持着悲伤的态度。

他们不相信任何感情,他们不乐观,人情世故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对与错,以及和我有关或者和我无关的认知。

很明显,硝子就是属于第二种人。

她因为自己有着深刻的被欺负的经历,她不想伤害任何人,有些人觉得她是不是有一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为什么会喜欢一个当年欺负到自己想自杀的男生。

其实答案真的很简单,那就是因为西宫硝子,她是一个善良到不能再善良的好女孩。

她因为从小听觉有障碍不说话,她的妹妹,妈妈,外婆被别人也当做排挤的异类,她无奈。

将也因为自己的事情和身边的朋友又发生了矛盾,她自责。

再加上外婆的去世,身边少了一个理解自己的至亲,她难过。

此时我又想起了春物里面静老师的那句“温柔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因为这个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

就如同压垮骆驼最后的一根稻草,即使妹妹拍了那么多关于死亡的相片千方百计想阻止姐姐自杀,还是失败了。

因为她似乎已经失去了自己还能活下去的动力,而这个时候,将也拯救了她。

这个拯救不只是救了硝子的命,更是拯救了她的心。

我希望你活着,我想要你活着,你活着我就会开心,你开心我也会开心。

所以,请继续这样坚强地笑着活下去。

然后说到关于爱情的元素, 植野给将也表白的那段也删了(没办法,你不是女主角)一开始我也在纳闷,为什么这姑娘就莫名其妙爱上了当年那个欺负他的熊孩子了呢?

首先,小时候欺负你的人就是在乎你这种说法,我觉得还是要考虑程度的。

结合将也小时候做的那些熊事,这种可能性应该是很小的。

那么,硝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将也的呢,或许就是5年后的那次邂逅吧。

也许小时候的硝子单纯只是想和别人做朋友,没有考虑其他太多的因素。

但是渐渐发现一个男生为自己做那么多(她完全没有想过关于赎罪的问题),同时因为同样是受到过校园暴力欺负的人。

他们就有着相同的视界了。

如果我遭遇过你遭遇的那些破事,感受过你不想感受的感受,那么我们的距离是不是能更接近一些?

(笑) 然而,关于男主角,我觉得一个不得不谈的人就是他的妈妈。

人之初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其实我一直都不清楚。

像求生欲,占有欲,性欲这些属于人本性的东西或许因为立场的不同就会从“善”变成“恶”。

说到底,将也小时候为什么是一个熊孩子,难道是因为家教不好么?

大错特错!

恰恰相反,将也的妈妈也是一个非常善良,有担当的母亲。

当知道儿子闯下大祸,把人家几百万的助听器弄坏的时候,二话不说马上取钱赔偿,然后一直赔礼道歉。

看着这样一个温柔善良的背影长大的人,难道他的本性是邪恶的么?

肯定不是!

那么为什么他要那么过分去欺负一个残疾的小姑娘。

因为异端,日本整个社会,有一点我一直不能理解,就是一定要保持和大众相同,如果你很特别,你或许就会被盯上。

至于被盯上以后会遇到一些什么事情,那就是由你的能力来决定的。

很显然,在经历过自己被欺负的经历之后,他理解了之前自己对硝子的所作所为给她带来的伤害,他已经考虑到以死来谢罪,硬要说他是一个大恶之人,这也有点牵强附会。

再通过和硝子的再次相遇,他决定要好好赎罪。

然而殊不知不知不觉中,他也被硝子所拯救。

电影最后的内容不是漫画里,两个人手牵手走向成人礼的会场那样。

而是将也放下手,开始认真去倾听他身边每一个,那张本来画着×然后全部消失的面孔的声音。

也就是说,他终于从阴霾中走了出来,开始认真去面对生活。

人与人之间,要通过心与心的交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

温柔正确善良的人或许确实难以生存,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们不温柔不正确不善良的理由,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显得是那样的伟大和崇高。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本质依旧热爱生活。

”声音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同时也可以给别人带来伤害。

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友善地传递出去,大家一定会迎来相互理解的那一天,这就是山田监督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东西。

作为一部漫改,因为大框架已经被固定,而且作品的地位也是属于比较小众向的。

不像原创一样能够突如其来给你来个神转折,所以《声之形》只能算一部还不错的佳作,篇幅的限制始终还是最大的问题,并不能算神作。

如果说,把这部作品哪怕是做成一部季番,效果或许都会比剧场版更好一些。

整场电影看下来,身边的人都是在笑,煽情的地方也不至于哭得像个泪人。

但是不得不说的就是——早见沙织真的太棒了!

她的配音的实力,我觉得真的没有可以挑剔的。

那让人听着能听懂但是却不太清晰的发音真的已经无限还原了那些有听觉障碍说话的声音。

然后不知道为啥面包的存在感太高了,freedom也是非常卖力!

不愧是被诚哥安利的蓝人!

另外mizuho银行这次估计应该砸了很多钱吧,电影里面名字干脆直接用都不玩neta了。

因为《你的名字》的票房成绩实在太好,所以也有人在担心是否《声之形》的票房是否会受到冲击。

其实吧,一部作品的好与坏不能单用票房来说明。

但是票房高的作品并不见得都是优秀的作品,票房低的难道就不可以是好作品了?

《玉子爱情故事》的票房也没多高,可是同样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和其他作品对比是难免的,但是情感终究只是主观上的东西,别人觉得好的你可以不一定觉得好,相同,你觉得好的别人也不一定会认同。

但是想这些干什么呢?

自己喜欢的作品,自己去好好享受就行了。

当你的内心已经赞同它的时候,不需要去给身边的人强行安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

不要因为本来应该开心的事情,结果闹得各种撕逼的后果,哪样不是得不偿失了么?

最后,愿这个世界的人们能多一些相互理解,少一些互相伤害。

《声之形》短评

很少有剧场作品能出来TV动画那种味道,《声之形》很棒,男主的主观视角很戳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两个女孩在摩天轮,视角是妹妹偷拍的相机,情节狗血,但欺凌一方的台词,角度是同主题里从没见过的。

2分钟前
  • AMY园
  • 力荐

传说中的关爱听障的一部有爱的片子,看完并不觉得哪里有爱。为什么女主要喜欢一个从小就欺负自己的人,为什么女二bitch这么的理直气壮,一切都毫无逻辑。最可怕的是女主为什么总是要道歉?为什么结局还要大家在一起像好朋友一样?别跟我说画面很好看,剧情恶心的人受不了

5分钟前
  • 吃多会变胖
  • 很差

【B】好喜欢男主啊……受过创伤的小野兽,关闭感知世界的听觉,最后摘掉对周围人的屏蔽,重新拥抱世界的一刻太动人了。

10分钟前
  • 坂口健大郎
  • 还行

喜欢跟同学恶作剧,与校园霸凌是两回事。难以想象,曾经霸凌别人,竟然还会想要做朋友?霸凌的对象肯定是自己讨厌的人好吧。

13分钟前
  • 张博
  • 较差

女主去看病,男主去死

18分钟前
  • 昊哥最可爱
  • 很差

最常拍高中生活的動畫公司,最寵溺高中女生的山田尚子──日本還有什麼組合,能比他們更適合作一部告別校園的片子?沒有,肯定沒有。「水手服下的傷痕」正此謂也。

20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5.0)不是很理解大家的火气从哪来。谈的是沟通,使用听障和霸凌的素材也的确容易引起误解,但这些只是辅助性的。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是安排了多少场混乱的群戏啊,既无意义又无亮点。还不如老老实实讲两个人、两个家庭的故事呢。漫画怎么样不重要,那属于另一种形式。

21分钟前
  • cliosong
  • 还行

京阿尼的眼泪,是彩色的。

23分钟前
  • 犬系少女刘七七
  • 还行

从童年的霸凌,到长大后的救赎,是为一种成长。主题略为狗血,意指冗长凌乱。画风和配乐很赞。日本人的耻感文化深入各阶层。7.3

25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看了十分钟 什么JB

28分钟前
  • Diffringere
  • 很差

院线版剪那么多仍觉冗长拖沓,片商趁热捞一笔的动机明显,画风实在好俗气啊,许多地方也不够细致精美,少年时代爱恨交加生生死死的,情感强烈倒也没什么,可是剧情发展果真很雷很难理解啊,要么设定换下,把不懂事捉弄人的程度降低,不然转变也太缺乏合理性了,毕竟这样对待聋哑人未免欺人太甚,两星半

33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还行

又是一部需要对日本社交文化认同不然就很无语的电影…合群和融入对于现代日本人就那么重要吗…可以理解小学生都想要合群,高中生没有主见,和交朋友是成长的必要途径。可是,连面对没有悔改的霸凌女都要努力检讨自己、与其交好也太反人性了吧?主角最后的成长也是因为放弃自己对朋友三观的挑剔,跟「所有」的昔日好友建立起关系,所以宣扬的是交友不应该有选择性吗?面对霸凌就要不断用爱感化恶人?每次看到这种社交文化输出就头大…唯一能让人欣赏的是之前我买的西宫学校同款水格裙(也是突然想起看本片的原因),在电影里看上去上身效果也很不错👍🏿

34分钟前
  • Wilderpanda
  • 较差

有些人,太容易背负起沉重的负担前行,沉重到忘了背负的初衷。里面的手语要很用心才能画得这么好吧,很多细节也很用心,比如烟花的声响震得杯中的水泛起波纹。剧情简介讲得好简单。

38分钟前
  • 三二公衣
  • 力荐

唯美的画风,却并无从粉饰《声之形》苍白平庸的故事,其松散的叙事手法,空洞的人物设定,使这部作品从始至终都难以让人产生何般共鸣,而面对丑恶的校园欺凌事件,那近乎童话般的所谓救赎,受辱者的傻白甜设定,大团圆式的结局,更没有一丝深度可言。

41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较差

左右两边的妹子都哭了,然而我中途还没趣得快睡着,莫名其妙的圣母又撕逼剧情,可能一个人在家慢慢回味会好点吧,然而还是有一点点失望呢~

43分钟前
  • 露露奇
  • 还行

两星半,说实话这个故事讲的难道不糟糕吗?剧情并不是靠你几句“不好意思,我一直没有做出改变”,“我一定要改变”就能推动的了的,整个电影真的形式大过内容;还有人设,有那么几个角色真的让我感觉莫名其妙,我甚至不知道他出现的必要是什么,比如那个笑起来阴阳怪气的红发少年,

45分钟前
  • Irin❤亲个蛋儿
  • 还行

主要是想看听力障碍的部分,唔,剧情总体不太好,善良到不真实,人物的逻辑和行为动机也很单薄。

48分钟前
  • 天悬星河
  • 还行

难看到窒息了,两星是我最后的温柔

50分钟前
  • 小阿里
  • 较差

石田欺负聋哑人西宫,德行坏透,却也说明他努力寻求的被关注,众叛亲离之后,两人逐渐有了相似的哀愁,跳下去吧,反正没有朋友,谁害了谁,谁是罪魁,没关系,孤立撮合了两人,相约桥上,向锦鲤许个愿望,周围人的脸上,不再有否定的目光。

53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京阿尼的细节还是那么完美,音效,分镜,动态。但是为了表现关爱残疾人的主题,配角的性格作,故事也作。前半五星,后半三星。要是配一套音响看就爽了……

55分钟前
  • 猫苦艾。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