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印度犯罪片《法医追凶》,豆瓣评分6.7。
自从《误杀瞒天记》一炮打响,近几年印度的犯罪悬疑片开始增多,比如《调音师》《天作谜案》。
法医题材的电视剧很多,但电影却非常罕见。
本片也是一部主打剧情反转再反转的犯罪悬疑片,特色是将法医角色融入剧情,增加了鉴证推理的内容,增强了破案的科学性,有些福尔摩斯的味道(福尔摩斯可以说是不解剖尸体的法医)。
影片整体来说拍得有些乱,导演在讲悬疑故事的手法上还需要提升,有几个关键的悬疑点设置和讲述得不够清晰,有些剧情的设计是为了制造反转而刻意反转。
结尾部分揭示真相的桥段不理想,既然影片以法医为主角,那么应该体现法医来揭示真相,而本片中大反派却唠唠叨叨地将自己隐藏了几十年的真相向法医男主全盘托出——如果这么爱说大实话,怎么不早说呢?
哪有罪大恶极的连环杀手会在未受逼迫和拷问的前提下如此细致入微地将几十年来的犯罪过程全盘托出?
影片最后的法医解释真相的反转设计得很精妙——大反派由于更换过骨髓而具备了两种DNA,于是逃脱了法医的DNA匹配。
虽然编剧的这个构思听起来有些狗血,不过从理论上倒确实存在可能性。
本片有中国元素,有个小女孩角色拿着一个很抢眼的大屏手机,镜头特意给了个特写,竟然是小米手机,不过应该是老款,因为小米现在这么大个头的手机了。
印度这些年的商业电影,去歌舞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典型的印度标签越来越少。
本片完全没有歌舞,连插曲都没有,没有印度电影特有的搞笑。
片长两个多小时,在动辄150分钟打底的印度电影中算是短的了。
慢镜头在本片中仍有所体现,不过比重很小,而且男主女主没有耍酷摆POSE,没有自带吹风机。
本片在配乐上有些过,从头到尾都是惊悚悬疑的配乐,虽然是衬托剧情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比重过大、没时没会就令人审美疲劳了。
这仿佛有的动作片,从头打到尾,但却无法让人兴奋,就是因为张弛有道的节奏没把控好,总是一个强劲的力道,就会令观影过程产生疲劳感。
本片的剧情尺度挺大——残杀儿童。
影像尺度也不小,虽然没有直接展示血腥杀人,但是在展示罪犯残杀儿童的屋子时,满眼全是血浆,是印度电影少见的视觉大尺度影片。
逻辑不通的地方太多了,刻意营造反转的痕迹太重,没法跟《调音师》比啊,以下槽点谢谢帮忙解答:1、被凶手陷害做了那么多年牢的司机,怎么就可以这么轻易被说服去服从。
2、凶手声称录下女孩推尸体出车的视频就是为了陷害,那每次用助听器控制男孩的时候有必要女孩跟着吗?
司机一个人不就够了。
3、男猪哪来的自信在驾车过程中单挑一个毫无血性的连环变态杀手,就不怕送人头,还有可能打草惊蛇,让凶手逃脱,为什么不直接送警察。
最后的BOSS果然是心理医生,但是还是有个疑问。
萨姆为什么要害死凶手?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为了保护侄女,因为在视频里是侄女把那四个受害人推出来的。
但是我觉得保护的是二侄女,也就是娜雅娜。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一个对比。
大侄女娜亚在凶手下到地下室的时候很害怕的把头蒙了起来,在男主哥哥跟嫂子去找娜亚的时候,娜亚也是很害怕的躲在角落不敢回头。
那么两个细节,一个娜亚不敢看凶手的脸,第二娜亚很害怕凶手。
而在电影中段,“娜亚”在车里很平静的看向凶手,也没有丝毫害怕;在乌拜德(被诬陷的校车司机)的手机视频里,“娜亚”也是很从容的推出受害者,嘴角带着微笑;在莉迪卡家里,妹妹娜雅娜站在了小姑娘身后,电影镜头似乎是想表达娜雅娜想把小姑娘推下去……种种迹象表明,跟在凶手身边的不是姐姐娜亚,而是妹妹娜雅娜。
影片中也说到,妹妹娜雅娜跟在凶手身边学习,所以凶手很轻易操控娜雅娜。
所以,凶手对莉迪卡的报复是将大女儿拐走永不见天日,将二女儿培养成了杀人犯。
男主最后把凶手害死也是想要保护侄女,只不过不是保护大侄女而是二侄女。
印度电影,绝对是宝藏。
虽然大部分印度电影都有他们必不可少的歌舞元素,且时长长到惊人,但影片表现的内容却相当丰富。
豆瓣9.2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简直就是一本人生教科书,它教会你怎么做自己,追梦想,热爱生活。
豆瓣9.0的《摔跤吧!
爸爸》,是一碗让人自愿饮下的鸡汤,它讲的不仅是一个女子摔跤冠军诞生记,更是通过它展现了印度女性的生存状况。
还有《地球上的星星》(8.9)关注的是教育问题,《雨中的请求》(8.5)在讲爱情的同时还谈到了大众讳莫如深的“安乐死”话题,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8.5)更是把宗教、种姓、民族问题都点到了。
看吧,说它是宝藏电影,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
与此同时,在这些经典的印度电影之外,近几年印度电影在悬疑反转上更是玩的越来越好了。
这类电影的惯用模式一般是,开始就布下大局,然后随时挖坑,随时填坑,再来就是反转之后又是反转。
像我们熟悉的《误杀瞒天记》、《调音师》、《无所不能》、《天作谜案》,都是这样的操作。
不得不说,在反转这条路上,印度悬疑电影真的是做到了极致。
反转一个接着一个,真相雾里看花终隔一层,让人越看越上头。
没有反转,都不好意思归类到悬疑片的范畴里。
本文要聊的就是2020年新出的高能悬疑片,再一次把反转玩出新高度,尾声部分的突然高能,被网友称作是“今夏唯一让人感到清凉的电影”。
如果说《误杀瞒天记》是一部用电影知识来瞒天过海的高能电影,那么这部电影则是完全靠过硬的业务能力硬刚出来的反转大片。
影片从第3分钟就开始反转,反转之后还是反转,全片132分钟完全无尿点,更是在最后1分钟都还在反转!
《法医追凶》
影片开头就说不出来的诡异。
在小男孩超长的睫毛过后,把镜头对准了一群鸡。
男孩的眼神紧跟着这些鸡,面无表情,目不转睛的盯着一只鸡被宰杀。
然后一个大全景,哦,其实男孩是和父亲一起来买鸡的。
随后,男孩跟着父亲回到家中,进家门前还特地要了水洗脚,一切看着非常平常。
画面一转,进门的男孩裤子上却出现了大片血迹。
男孩回到了房间,开心的拿出了一个玻璃瓶,把裤子里的神秘物品拿了出来。
原来他趁没人注意,把剁下来的鸡头偷偷带走了。
他把鸡头放到了玻璃瓶里,小心翼翼的拧上瓶盖,一脸欣赏的看着他的“战利品”。
至始至终,他都面带微笑,表情无比享受。
镜头拉远,他的床底,还有好多个装有动物的玻璃瓶,有的已经死去,有的还在垂死挣扎……不过“快乐”的时间没有持续太久,男孩的父亲发现了他这个奇怪的嗜好。
他被父亲吊起来狠狠抽打,而且从小到大,都是这样。
终于,有一天,男孩终于忍无可忍,他对父亲痛下了杀手。
当晚在父亲喝醉酒之际,结果了他。
趁着夜深人静,顺手就将尸体给处理了。
小小年纪,扭曲嗜好,虐待动物,了结别人……3分钟就高能反转,而这,仅仅是电影开头。
下面进入正片。
当地的一所舞蹈学校,才放学后的短短几分钟里,就有一名小女孩失踪。
虽然警方很快就介入调查,但小女孩失踪的线索很少,她只上了几天舞蹈课,基本没什么朋友,仅知道她前几天交了一个新朋友。
可这个新朋友是男是女,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未知。
很快,她的尸体在垃圾场附近的草丛里被发现。
死状惨烈,胸部有明显刀伤。
失踪案变成了凶杀案,女主迪莉卡也是案件负责人在案件分析过程中发现了疑点。
小女孩是来自富有的家庭,按道理,如果是绑架杀人的话,应该会有赎金要求。
但这起案件中却没有,直接就抛出了尸体。
调查过程中,迪莉卡猜测,这很可能是一起恶性连环杀人案件。
因为案发不久后,又接连发生了多起类似的幼童凶杀案。
虽然死者之间没有联系,但是她们年纪一样,致命伤和造成伤口的凶器基本一致。
为了避免引起社会恐慌,必须得抓紧破案。
于是男主萨姆登场了,萨姆是一名技术很好的法医,通过对小女孩衣物的检测,他一步步还原了小女孩失踪前的行走路线。
之后在对抛尸现场的分析,让他得出一个大胆且惊人的猜测:这起案件的凶手很可能是一名孩子!
显然,连续出现的幼童尸体让迪莉卡根本不相信,这是一个小孩能做出来的事。
与此同时,一名退休刑警找到了萨姆。
他手上有一起10年前没能侦破的幼童连环杀人案,也是迪莉卡侦办的第一起案件,当初案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虽然他们当年抓到了一名嫌犯,但在嫌犯被关押期间,又有同样手法的案件发生,且凶手留下了DNA,还和之前一系列案件的部分案件匹配。
也就是说,他们抓错了人。
但是这个未知人员的DNA一直找不到主人,这起连环杀人案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如今又有女童杀人案出现,难道说十年前的连环杀手又出来犯案了?
就在老刑警以为案件有眉目,结果却发现和现在的连环杀人案的凶手DNA不匹配。
故事到这里,从一起连环杀人变成了跨越10年的两起,就连嫌疑人的轮廓也变得模糊起来。
不过很快案件就有了转机,最新的女童失踪案出现了一名目击者,他的口供印证了萨姆的猜测。
他亲眼看到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把昏迷的小女孩用推车运走了,他还准确的看到了小男孩的样貌。
通过目击者的描述,警方画出了小男孩的画像,并展开全城搜捕。
画像发布没多久,就有证人找上门。
他是曾辅导过小男孩的心理医生,据他所说,小男孩名叫鲁本,之前因为争吵中把同学推到井里来他这里接受咨询。
原本咨询效果还不错,直到两年前,鲁本突然开始发狂,拿刀弄死了一只虫子,还划伤了他。
逃跑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在警方全城搜捕鲁本的时候,又一起女童失踪案发生。
但案件没发生多久,鲁本就被抓了,且很快就认下了所以罪名。
可萨姆在检测失踪女童接触过的物品时,却检测除了不属于小女孩和鲁本的第三人DNA。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DNA和十年前的连环凶杀案遗留的凶手DNA一致。
也就是说,绑架小女孩的不是鲁本,而是十年前的凶手。
同时,萨姆和同事在十年前挖出尸体的水库边,又挖出了5具骸骨,其中一具还是成人。
显然,十年前鲁本才不到5岁,不可能犯下罪行,就连现在的案件都不一定是鲁本所为,那为什么鲁本承认了所有罪行?
令人意外的是,还来不及对鲁本有更多询问,他就在精神病院割腕自杀了。
然而,凶案却仍在继续,甚至萨姆也遭人绑架。
案件错综复杂,远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真正的连环凶手还躲在暗处,他究竟是谁?
接下来,就到了电影的高能反转阶段,剧情层层反转,每次反转都让人惊掉下巴。
不到最后,你永远无法确定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影片结局的神反转更是会让人惊出一身冷汗,这种主角亦正亦邪的人设真的很带感。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法医追凶》的反转不是为反转而反转,早在影片开始不到半小时,就为这个结局埋下了伏笔。
编剧对于细节的把控,相当缜密。
尽管是作为一个老悬疑片迷了,还是会对影片出现的反转给惊到。
整个观影过程就是在“我猜到凶手了”—“噢,我猜错了”—“我又对了?
”—“啊,又错了”循环。
影片开头的三分钟,诡异的气氛和惊悚的剧情一度让人以为看了个印度版《坏小孩》,结果剧情层层反转,太爽太带劲儿了。
当然,就影片来说,还是会有些逻辑上的小漏洞,但真的瑕不掩瑜。
而且从结尾来看,搞不好还有第二部。
期待印度反转悬疑片宇宙的崛起!
最后用女主的美照结尾,警察姐姐也太好看了吧
青石电影编辑部 | 老孟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剧情前半部分挺精彩的,有很多细小的细节做铺垫,但是后面是不是节奏太快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反转,反倒是不太明白了,话说三哥肤色加上典型的八字胡,剧中好多男人都是这样的信息让我有些脸盲好在最后还是捋清了背后真凶是那个心理医生,法医松开真凶的安全带这一动作意味着什么,我不是很难理解,如果单纯的想抓住凶手,手段有很多,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
题目与内容无关,哈哈哈话说,看完电影急于上豆瓣来寻找解析和共鸣,结果搜索“法医追凶”,what?
黑人问号脸,竟然没有,反反复复搜了好几遍,都没能搜到,最后灵机一动,看一下电影的英文,才搜了出来。。。。。
下面会有剧透,慎点:每次看印度电影都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是怕歌舞,我觉得歌舞还挺好看的,哈哈,主要是时间比较长,两小时起步太正常, 所以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儿八宝粥都得准备上,最后全都没吃上,因为无论是音乐还是个别的画面还是那种紧张感,看着还挺害怕的。
影片整体可看性非常强,内心会有很多疑惑和猜想,不过就是临近结尾的时候有点乱,少了一种真相慢慢被调查出来的感觉,而是,怎么凶手就这样出现了?
这个电影开篇即立刻诠释了一个饱受父亲暴力,拥有不幸童年和青春期的印度少年反杀父亲的故事,基于这样的铺垫,看到后面接踵而来的谋杀案,我们会有这样一个心理猜想:谋杀案肯定跟开头的男人脱离不了干系了,那么到底谁是这个人?
看到萨姆的哥哥凶神恶煞的剁鸡肉,差点以为他是后面的大Boss。
因为他和萨姆是跟爷爷住一起的,也没有显示他父亲还在世。
还有几处电影前面铺垫了,但是后面却没解释,就是女主女儿那条线,有一幕是女主和女儿在亲戚家,亲戚的女儿在阳台上够东西,镜头给了几分钟,我都感觉女主女儿是想把亲戚的女儿推下去,最后女主女儿这条线就不了了之了。
而且女主有的时候把女儿放在心理医生那里,后来鲁本把一个拐来的小女孩放在树林的汽车房子里,然后由女主女儿(不知道是身边抚养的还是被拐走的那个)推出来,当时结合起来会觉得,女主女儿可能因为妹妹被拐走,父母离婚,受到了什么心理创伤,所以喜欢杀别的小女孩儿?
另外就是为什么凶手要把鲁本的线索供出来呢?
他要利用鲁本,感觉完全没必要呢。
以及凶手的儿子看到自己爸爸从后备箱拿出一个小女孩儿的尸体也设计的太过草率了,很明显他儿子会看到,如果设计成中途停下让他儿子去商店买个水啊,他儿子提早回来发现了感觉更说得通。
最后男主为什么要拔了安全带,因为他已经有证据制裁罪犯了,不能仅仅是打不过吧…所以看这个电影最后的感受就是,感觉有很多没有说的通的地方。
就像很多人说的,如果在女主女儿那里再下点功夫,电影的观感和悬疑感将更上一层。
比如偶尔来个女儿对调,女儿黑化。
还有一点,电影里一个杀妻的快退休的高级警察,最后就那样用钱搞定不了了之了?
一直帮助破案还蛮正面的,看来印度电影很敢于呈现社会现实。
电影《法医追凶》是一部犯罪、悬疑、恐怖、亮点满满的印度片中少有的类型。
电影开头就满满的诡异感。
诡异的视角,诡异的背景音,一个男孩站在鸡舍前,面无表情,他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只活鸡被剁碎,随后,男孩跟父亲回到家中,此刻他的裤子却染上了奇怪的血迹。
原来他竟然将剁下来的鸡头偷偷带回了家。
更诡异的画面出现了,男孩将血淋淋的鸡头装进透明的玻璃瓶中,在他的床底下还有无数个类似的玻璃瓶,里面密封着各种各样动物的死尸…自始至终,他都面带微笑,表情无比享受,终于父亲发现男孩变态的嗜好。
他被狠狠的抽打。
男孩对父亲产生了仇恨,终于他对父亲痛下了杀手…夜深人静,男孩将父亲的尸体偷偷埋在自家后院,一个恐怖杀人魔童!
这是电影的开头。
电影开篇就立刻诠释了一个饱受父亲暴力,拥有不幸童年和青春期的印度少年反杀父亲的故事。
后半段剧情更是复杂,人物较多,连环凶案、变态杀人犯、法医追凶…这样吸金的犯罪片题材,加上层层反转、环环相扣的剧情,还有时不时溢出屏幕的诡异氛围,你想看吗?
说实话,这部电影一开始我还没什么兴趣,可能是印度片给了我比较固定的印象?
直到看到有影评说这部电影有着很多神反转,这吸引了我,于是我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它。
开篇,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从小遭父亲的虐打,在这样的环境里,小男孩从小就异于常,他喜欢搜集动物尸体,再鲜血淋漓的场面,他都可以面不改色的捡起尸体的一部分收藏起来。
他总是笑着,而最后,少年的他笑着杀了自己的父亲,将尸体埋葬在家门前,带着收藏的意味,也带着仇恨的怨气。
很快,小女孩迪维娅失踪案件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她的尸体随即被发现。
女警官莉迪卡作为案件负责人,发现了另一起和迪维娅案件十分相似的案件,她向上司申请成立了调查组,警局给她配备了一名法医顾问——萨缪尔,同时也是莉迪卡前夫的弟弟。
萨缪尔对查案独有一套方法,他有着极其敏锐的直觉,再警方还在迷茫搜捕凶手时,他大胆的提出了“儿童连环杀手“的猜想,并佐以证明。
萨缪尔总能赶在警方的前面,知道更多关于凶手的线索,他的思想十分大胆,没有所谓的世俗束缚,他能够根据蛛丝马迹猜出凶手的行为。
莉迪卡起初对他的猜想予以否定,但是很快出现了一名目击证人,他的证词证实凶手是一名十一二岁的少年。
鲁本十一岁的少年鲁本进入了警方的视线,有了证人,鲁本成了警方的通缉对象。
鲁本八岁时,因为推两个男孩入井而被警察带到心理医生那里做治疗,杰亚库玛医生接手了鲁本的治疗。
在医生的眼里,鲁本总是迷茫的,他不像是个生来嗜血残暴的怪物,所以他陪伴了鲁本两年,却在一次意外中,鲁本再次病发逃离。
另一边,一位退休的老刑警带来了一个DNA样本,这个样本来自于十年前的缅帮案件中,当年抓获的凶手——校车司机乌拜德,被证实并非真正凶手,且警方于被害者身上发现了一个"第三人DNA"。
这个案子是莉迪亚警官经手的第一个案件,当年她很快抓获了乌拜德,但是老刑警认为凶手还逍遥法外,因此这么多年一直在寻找的路上。
可惜,鲁本的DNA和“第三人DNA”不符合。
萨缪尔对当年的缅帮案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老刑警的叙述,他果断的利用仪器探测当年的埋石现场。
果然,在地底下,有着尚未被发掘的五具尸体。
随着调查的进行,愈来愈多的线索说明:当年的缅帮案和现今的儿童连环被杀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鲁本被抓获时,他认罪了。
他说:“是我亲手把他们送上了撒旦的祭坛。
”
聪明的萨缪尔发现了鲁本认罪时的异常,因为鲁本的听力异常,所以他必须一直带着助听器,在认罪时,他的头侧向了一边,证明他应该是听到了什么。
萨缪尔认为有人通过干扰鲁本的助听器,进而洗脑鲁本。
这个发现,让萨缪尔一步一步的接触到了鲁本背后的人,甚至是发现了当年莉迪卡失踪的女儿娜亚并没有死,而是被真正的凶手带走。
萨缪尔在乌拜德的口中得知了还有另一个人的存在,凶手杀死了乌拜德,将绑架的罪行推给了萨缪尔。
萨缪尔利用录像逃过指证,他勇敢的约出了真凶阿方斯——片头弑父的男孩,在阿方斯的口中得知了一切的真相,最后阿方斯车祸身亡,萨缪尔幸运存活。
一些疑点1.全片看下来,男主萨缪尔如有神助。
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以被他解读出不一样的内容。
比如医院垃圾桶里的巧克力包装纸,警察锁定了鲁本,他却提出这可能是凶手的干扰;再比如他通过小女孩身上的痕迹,完美的再现了凶手的行为……这样的探案能力堪比神探,但是他却只是个法医顾问,警官莉迪卡对他也一直持怀疑态度,说明在这些案件之前,他似乎并没有体现这样厉害的能力。
那为什么在这次案件中,他突然的大放光彩,对凶手的推测从不出错?
2.为什么凶手阿方斯当年带走了莉迪卡的女儿娜亚?
就只是为了把她塑造成连环杀手,从而报复莉迪卡?
3.萨缪尔约凶手阿方斯出来,向他说明自己已经发现了真正的凶手,于是阿方斯向他也向我们叙述了他的故事:家庭的破碎加上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少时变态的阿方斯再度苏醒,开始了杀害孩童,只是被儿子发现,儿子惊吓中失足坠落,从此阿方斯心中只有复仇。
然后男主在和凶手搏斗中解开了凶手的安全带,所以凶手死了,死无对证,就像一开始鲁本认罪后乌拜德想让鲁本做的那样——让鲁本扛下所有罪。
最后警官审萨缪尔的镜头和一开始审那个警官一样(就是谎称妻子被别人杀害,自己被打昏的那个人),那个警官说了谎,这样相似的镜头,是否可以理解为萨缪尔也说了谎?
这个电影开篇即立刻诠释了一个饱受父亲暴力,拥有不幸童年和青春期的印度少年反杀父亲的故事,基于这样的铺垫,看到后面接踵而来的谋杀案,我们会有这样一个心理猜想:谋杀案肯定跟开头的男人脱离不了干系了,那么到底谁是这个人?
看到萨姆的哥哥凶神恶煞的剁鸡肉,差点以为他是后面的大Boss。
因为他和萨姆是跟爷爷住一起的,也没有显示他父亲还在世。
还有几处电影前面铺垫了,但是后面却没解释,就是女主女儿那条线,有一幕是女主和女儿在亲戚家,亲戚的女儿在阳台上够东西,镜头给了几分钟,我都感觉女主女儿是想把亲戚的女儿推下去,最后女主女儿这条线就不了了之了。
而且女主有的时候把女儿放在心理医生那里,后来鲁本把一个拐来的小女孩放在树林的汽车房子里,然后由女主女儿(不知道是身边抚养的还是被拐走的那个)推出来,当时结合起来会觉得,女主女儿可能因为妹妹被拐走,父母离婚,受到了什么心理创伤,所以喜欢杀别的小女孩儿?
很多人没看懂最后的反转,为什么猪脚约凶手上车?
为什么解开凶手安全带?
其实很简单,法医隐藏了他侄女的信息,因为所有案件都是他侄女被凶手胁迫做的,他制造事故的目的就是让凶手死无对证,这样案件真相只有法医知道,而法医隐瞒了侄女的视频。
但他侄女经历了十年的熏陶和洗礼真的不清不白和心里阴影?
我觉得第二部将是他侄女的阴暗面【影片中侄女推着手推车时嘴角是有笑容的,如果是胁迫我觉得不可能是这种表情,另外女警官带着女儿走访人家的时候,注意当时女儿面对另外一个小女孩在阳台的心里变化,这个时候小女孩是黑暗面的,也就是说黑暗面趁着女警察另外一个女儿不在的情况下,她会时常在妈妈身边,这也就可以解释好的女儿出现在警察局的一面,或者她好的女儿一直知道她姐妹活着】各位没看懂的请回去重看里面的细节,我承认这个法医有点神话了,但是里面的情节很多反应女孩才是幕后推手,车里表情,阳台心态,手推车表情
求求了,能不能不要再找大胡子了,看完了我都不知道谁是谁,本来就认不清还有大量的闪回,看起来更麻了
从节奏、片名来看,这个法医都是在误导吧。过誉的电影,不跳舞出不来佳作吧。心理医生控制就成了为反转乐意设置的桥段了。剧情完全没有一次看到底的欲望。
20.7.9
好久没看过悬疑片了 还行吧就
瞎jb挖坑,又想尽办法填坑的样子真的很捉急。另外悬疑电影能不能整点阳间的bgm,这个bgm是直接拿欧美恐怖片里扒的吗。虎头蛇尾的电影,引人入胜却不能始终如一
用未成年犯罪作为案件的(表面)核心,如今在戏里戏外都成为某种「惊爆点」只能说明当下编剧创作的枯竭与外阻越来越大,本质上还是非常浓郁的宝莱坞夸张与肤浅的故事叙述与呈现,尽管如此依旧可以看到无数天朝映画对此的模仿,对于天朝电影则是另一重的降维打击。
有点扯
凶手被爸打照道理应该恨他爸那样的男人,怎么会杀小女孩?这脑回路real迷惑,说明凶手本质还是厌女罢了,打不过男的和成年人,所以对女孩子出手呗。ps.里面那段女童声唱啦啦啦的歌听着有够鸡皮疙瘩惊悚的
感觉,这是不是一个电院学院里某一个没毕业的导演学生交的一个不成熟的作业吗,真心难以看下去,智商,是硬伤。而拍这种题材,一要细致二要客观三要逻辑四要专业……它,似乎什么都没有,如果看过CSI,估计玩办家家都会玩很比它好。
嘛嘛。
坑挖得很深,配乐搞的恐怖。可好多地方没逻辑。
真鸡儿难看,全特么大胡子,感觉下一秒就要自爆了。配乐和特么恐怖片一样
不知是剧情(字幕)的原因还是我(不认真看+脸盲)的原因,感觉没有完全懂,有些地方不太合理
相比较我们内地的的法医影片我觉得这部真的不太可
goof, 肯定是免不了的。总体节奏够快,不啰嗦,所以观感还是顺畅的。评论那么多嚷嚷的不知道是想显示下自己的智商呢还是有反印情绪。反正我觉得在中上水准。
印度版法证先锋,结尾难道就这样没了?双胞胎里的另一个没问题?做局交代的也太简单了吧!
这个配乐真的是无处不在,很简单的事情非要配上挺恐怖的音乐,搞得好像要发生很大的恐怖事情了,整体逻辑一般,还有那些拍那变态杀人的一段戏的那些女娃们不会有什么心理阴影吗?
故事挺曲折,但是讲得一般,以及里面的男的好像长得都差不多认人困难!
所以说事实证明,开车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受不了慢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