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
Corpo Celeste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主演:Yile Yara Vianello,萨尔瓦托雷·坎塔卢波,帕斯夸丽纳·斯昆恰,安妮塔·卡皮奥尼,雷纳托·卡朋特理,Maria Trunfio,葆拉·拉维妮,Giovanni Federico,玛丽亚·克里斯切佐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瑞士,法国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11
简介:2011年意大利最新剧情佳作,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埃松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以近乎记录片的手法记录了一位小女孩内心的挣扎 13岁的玛塔生活在意大利南部深处,她在瑞士呆了10年,现在正在努力适应着回到意大利的生活。长着一对明亮大眼睛的她时常感到不安和害怕。她用着自己所有的感官在感受这个城市——她看、她听、她感..详细 >
沉默的女孩的一段成长记录 发现信仰和教会是两件事情 穿过被淹的地下通道 开始自己去看世界
阿莉切的胶片画面+调色太好看了 又给足了意向 13岁的初潮,落水的圣像,哭泣的神父等等,叫人无法不喜欢。小姑娘追问eli eli那句话的意义,她心里更挂念受难的小猫。
非常动人且细腻、深入,自反的成长故事与清白少年对宗教的质疑结合(作为成人礼的Confirmation、愤怒的耶稣、耶稣像的坠河),目睹小奶猫们被虐至死、初潮、老神父爷爷讲解耶稣的孤独与愤怒(抚摸圣像一段的气场太灵了😭)三个事件设计巧妙转承流畅小景别大量视点镜头呈现召唤自反性共情。很可能是导演个人前三,她应该是很爱这类故事,11年后的《在她们眼中》完全就是这部的童年版/前传。
3.5成长的烦恼
如果大一些就不会怀疑自己的信仰,如果小一些就不会怀疑有信仰,但恰好青春期的孩子有着一股叛逆的探索欲望,虽然影片中女孩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只是顺着所有人要求的方向行进,但始终融入不了新的环境,直到在迷茫中遇到精神觉醒的时刻。很出色的处女作,但表达和情感上还是距离我远了一些
蒙上双眼触碰神迹,感受到的是外在的冷漠,睁开双眼看陌生的世界,却看到自身肉体的变化和心灵的成长。被遗忘的圣像终于寻到自由,人们的信仰却不知何处寄托,唯有穿过黑暗的泥沼找到生命的神迹。罗瓦赫尔处女作的镜头里就透露着一种现实主义的美好关怀,就像那穿过发丝的逆光。后半程和牧师一段略刻意了。我看到了Dogman!
摄影很有风格,对城市(雷焦卡拉布里亚)市郊的描述很有意大利电影传统。宗教题材写得并不算新鲜(带一点点嘲讽但是中间竟然还带换视点的……),母女戏姐妹戏开了个头后面就写丢了(兴许是故意的)。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这部片的质量和观感还都要好过[我的女儿],那些比较随意的观察性的段落很是提气啊。
6.9
从《圣体》到《拉扎罗》,宗教和少年似乎是洛尔瓦彻作品里不变的议题。大量的宗教场景与音乐让整部电影都散发出一种神圣感,但将少女与耶稣的身体遭遇进行对位,则产生了一种神性传达的效果,实现了女性主题的最终表达。
成年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对了,人们学会灵活的使用语言后,就掌握了心机,心如明镜的只有小孩。不要懒惰的用标签去认识一个成年人,他们是复杂而变化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包含宗教在内的一切,都可以被江湖搅和得特别复杂。
几乎可以作为后续作品的雏形 即使还只能摸到模糊的轮廓 初潮被赋予了宿命的意味 少女和宗教还真是东西欧百拍不厌的主题
关于宗教,关于信仰,关于成长。
写实的镜头,大量的跟拍和特写,极具纪录片的质感又带着重重隐喻。小女孩的自我成长和对信仰的疑问与追寻,与教会的功利和世俗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的她逃离了教堂,走入水池,完成了自我洗礼,然后就是生的奇迹。
宗教与儿童天性。
一路跟拍 全然没有表演痕迹尤其是小女生萌萌哒一张雀斑脸,把意大利🇮🇹南部的风土人情自然演绎出来
过分敏感的人活该承受的比别人多,她的感官都是用来放大苦痛的。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了一个孩子干吗还要第二个。
3.5;拍得细腻而优雅,多条线索略有凌乱,“坚振礼”的宗教洗礼与女孩的身体发育同步共振,构成身心的成人礼,思想上对宗教的疑惑也逐步显山露水,并与家庭内部的问题勾连,这几方面的缠绕以女孩视点来观测体验,是本片最动人的部分。
7.5/
还不错,作为处女作来说,内核深度大于技术水平,不是缺点,只是不是我的口味。#桃花岛观影团#
7/10 小女孩在一次次窥探中觉察到了宗教的虚伪本质 初潮的来临既是她局促不安的具体表现 也是她意识觉醒的抽象体现 最终剪下了自己的头发 宁愿在一摊阴暗的浅水池中受洗 反叛现行宗教体系的表意挺明显的 只需要沉浸去感受 其实真的很有拉扎罗的味道 意大利的复古色调 主角内心的隐去 并且附加有浓厚的宗教气息 可以说是为拉扎罗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