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

郊遊,年轻男孩的日记,Stray Dogs,Les Chiens Errants

主演:李康生,陆弈静,陈湘琪,杨贵媚,李奕䫆,李奕婕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郊游》剧照

郊游 剧照 NO.1郊游 剧照 NO.2郊游 剧照 NO.3郊游 剧照 NO.4郊游 剧照 NO.5郊游 剧照 NO.6郊游 剧照 NO.13郊游 剧照 NO.14郊游 剧照 NO.15郊游 剧照 NO.16郊游 剧照 NO.17郊游 剧照 NO.18郊游 剧照 NO.19郊游 剧照 NO.20

《郊游》剧情介绍

郊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康是无用之人,在车水马龙中高举广告招牌维生,即便狂风暴雨亦屹立不摇。他举牌、点烟、尿尿,再举牌、点烟、尿尿,任车阵喧嚣从身旁呼啸而过。小康的生命中只有两个孩子,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刷牙、一起更衣,一起蜷曲着入睡。他们缺乏水电,总是在同一张破旧床垫上,伴着一颗高丽菜相拥而眠。整座城市彷佛都成了野狗咆哮游荡的废墟,河流也更遥远了。一个暴雨交加的夜晚,小康决定带上两个孩子,一同出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火炬木小组第四季一一布里奇顿第二季风雨百泉扑杀天使你不知道的恐怖故事我的少男时代白箱伊斯梅尔东北五仙金妮与乔治娅第一季Koko:红犬历险记雪豹机动战士高达SEEDHD重制富豪刑事汉娜的法律错位青春第四季真的要去航海第二季艾薇和豆豆又是吴海英缪斯学院沙漠驼影先见之明第二季魔女的考验导盲犬小Q毒家线人爸爸是条龙笨贼向前冲凯特濑户的花嫁仁

《郊游》长篇影评

 1 ) 无

看完了两个小时,感觉没看懂,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在讲什么,是这类人的生活嘛。

就是没太理解,想找一下,看过且有点点见解的朋友。

他唱的是什么意思,他们也很苦感觉,那个超市、喂狗狗的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就感觉看完了,慢慢在理解其他人吧。

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因为每个人经历不同,怎么可能感同身受,只是说理解,我不懂而已。

 2 ) 3个女主角是否是3种象征?

因为有人说过,“观众是电影创作的最后一环”,所以我自告奋勇的来写一下我的解读。

可能蔡明亮说了剧中女主角是个人理由用了三个不同的演员,但是以我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三个不同女演员其实是有象征作用的。

片头的杨贵媚出场时明显房间不是废墟里的房间而是正常的房间,孩子们的床也有像样的棉被,杨贵媚的打扮看起来是生活的不错的家庭主妇,头发尾部还是烫过的,但是她的肢体动作感觉是正在准备抛弃孩子离去前的最后陪伴,梳完头发就准备启程。

杨贵媚的镜头之后就是李康生落魄的样子也象征李康生从老婆的离去开始就开始落魄或则自己做了什么错误导致这种结果。

陆弈静则象征的是离去的母亲因为还是牵挂,所以在暗中保护自己的子女的心情,而不让自己的子女知道。

陈湘琪则象征母亲最终还是决定回来因为父亲没把孩子带好,但是最终镜头还是显示了老婆还是很伤心,没有原谅李康生的意思。

如果一定要有个简单的故事叙述,就是 1)李康生做错了事,把老婆气走 2)李康生只能靠举牌生活,之前做错的事可能和自己志愿有关或是朋友背叛,所以有“满江红”的桥段 3)老婆不放心孩子,还是暗中观察和照顾孩子,由陆亦静的超市主管象征 4)李康生的“同事”也不做了,却意外让李康生发现了废弃的售楼处。

这个应该也是象征着李康生的生活转机的一个开始 5)李康生太思念老婆,开始酗酒。

本来钱都给儿子保管但现在开始从儿子那拿钱 6)老婆担心李康生自己都照顾不了还酗酒,根本照顾不了孩子所以决定回来。

“庆祝生日”象征着李康生的“重生” 7)废墟里的墙是老婆常常自己去看的,象征着某个和李康生的回忆,所以片尾他们两人会一起看那面墙,但是老婆没有完全原谅李康生。

8)顺带一提,陆亦静有一次带食物喂狗的时候有问道“是不是有人喂过你们了”,我觉得这也是导演的暗示这个角色会有多过一人来演。

如果看过李安的少年派,应该知道生还者在叙述自己故事的时候,用了很多的事物象征代替了真实的故事,我觉得蔡明亮做的也是一样,只是蔡明亮让观众的创作这环留下了更多的空间给观众

 3 ) 寧願去吹吹風似《流浪狗》

影片前半部有大量綠色,郊外的自然環境鏡頭,而後半部則是大量的黑暗,昏暗,殘舊,破爛的室內空間,形成巨大反差,書寫出一段感情的走向,鮮綠明黃到殘亂暗昏,通過對比手法營造出那種悲涼,哀傷氛圍。

李康生工作是站在路中做著無聊的舉牌動作,背景是城市的喧囂和煩躁,在長鏡頭下更是融入深切,而郊外的遊玩更是無聊的釋放,《滿江紅》也是站到情感的宣泄,演技張力十足,有種無所事事到郁郁不得誌,憤恨難平,無奈心酸感。

小男孩女孩也是李康生的情感寄托,是生命的聯系紐帶,小女孩的奇思妙想一直是影片唯一散發的歡樂,暖感。

英文名 Stray Dogs,李康生和孩子,超市經理都是一條條流浪狗,如同片中的流浪狗聚在中沒人問候的廢墟中,是一群無助,孤立,疏離,被排斥的社會邊緣者。

經理照顧一堆流浪狗,對應片尾挽起和擁抱著孩子,也暗示出她雖則也是 Stray Dogs之一,但還是擁有著人情之暖,如幫小女孩洗頭,(清洗內心塵垢)用風筒給她暖氣。

李康生弄那個高麗菜是隱喻出夫對妻的感情象征表現,先是用枕頭焗死她,然後插她雙眼嘴巴,啃吃,擁在懷裏痛哭,那是夫妻情感關系走向衰敗時一個個感情階段的過渡,這段戲表現可以拍得上之前念誦《滿江紅》,抽離,壓抑,痛苦,憎恨。

片尾陳湘琪出現,在殘破,頹垣敗瓦的黑漆漆屋子裏,隱喻著這個家庭關系。

李康生吹熄蠟燭,僅剩余的一點光,一片黑暗,如同吹熄那快樂、溫馨、美滿的家庭。

女兒講述著黑暗的童話故事,母親給小女兒講解屋子的變化過程,屋子的變化也如情感,長時間的居住下,出現裂痕皺紋,經過雨夜滲進過後,留下黑色的淚痕,無法修補。

有一個鏡頭李康生被黑漆漆房間包圍著,只有一小角的的框架顯露出他,他在沈溺酒精,而妻子走過,後來進入到那連光線都昏暗的黑色空間裏,墻上是一幅黑色的風景,夫,妻長時間站立著,妻前(左)夫後(右),一直無言,只有間鐘夫飲酒,妻留下一道淚痕,沈默著,夫妻占據畫面大部分空間,卻完完全全失語,後有丈夫擁抱一剎,但很快隨即分離,只剩下李康生在黑暗中呆企,他走後,仍是只剩下空間給你黑暗,壓抑,頹喪,絕望的感覺。

這裏導演用了15分鐘的長鏡頭讓觀者全身心去感受夫妻極度疏離關系,真是神來之筆,而之後那七分鐘鏡頭更是不留喘息余地,將絕望的境地推上一層,狠!

引用夕爺歌詞做標題,因爲李康生在郊外郊游時就像一條流浪狗咁,很落魄,但做條吹吹風流浪狗卻比【 局在瓮中渐变抑郁走兽 】更加快活,【瓮】字也猶如蔡明亮構築的家庭四口相處的那所房間。

儅然夫妻的關係也可以是【叫你我也很狗】,這裏【狗】是很形容詞,很狗本性(你就像: 如你對狗好,狗反咬你一口,有種背叛感,無奈感。

我:舔狗 ),長期這樣表現之下也可以是很鄙視這樣的感覺,因爲前面一句是男主【恒久這樣地忠心親厚乖巧馴服】的表現,所以就將影片與《 困兽.28》裏面的婚姻感悟作互文對比,去聽,去感受也是可以的。

 4 ) 「郊遊」

蔡導的電影越拍越慢,一再挑戰觀眾的底線,如果沒有中途離場,那麼散場的時候,你也很難拔腿就走。

這就是被磨練出的耐性吧。

但是當蔡導被「市場」這東西一再挑戰,逼到絕境,沒有大師的絕地反擊,他忍不了了,掀桌子了,而且是一股腦的掀翻在地,從此以後,更加隨心所欲,如虎添翼,更有「耐性」。

會說故事是好導演的必備要素嗎,那蔡導明顯不在這個範疇里。

他呈現一個畫面,一種狀態,然後把麥克風丟給觀眾,然後大家都傻了,無從判斷和定義,即便他告訴你這只是一次開放式的呈現,於是大家舒了一口氣,考試不計分那又何必,然後擺弄著麥克風,用沉默掩飾蒼白的傻氣。

看一部,還是全部,影迷還是過客,都會記住小康那符號般的臉,一如既往,始終如一。

有些人天生就是迷人的,即便他沒做戲,你都覺得寫滿故事。

不諳世事的抽搐表情,充滿著焦躁、恐懼、渙散、憤怒、後悔不已,小康的表情某程度上也是蔡導的心情。

盲人摸象一樣的,不屑一顧又充滿好奇。

偶爾還能從大螢幕上看見對面的自己。

如果蔡導不拍了,真是少了樂趣。

 5 ) 不喜欢

终于看完了,一个镜头可以持续十几分钟,而且不带动的,真正考验人的耐性呐。

136分钟,让我来剪的话可以给他剪成40分钟。

下面的配图可以配上台词:导演!

是不是该喊CUT了!

偏偏就是这样的电影在国际上得奖,不正常呀!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3233222332

 6 ) 有事没事的时候,看看月亮。

昨天去听了蔡导的电影课, 他真的是个蛮有意思的人, 细腻却不阴霾。

以下是记录昨天采访他的内容, 只记得个大概, 想起来再补充。

我拍的是一部关于废墟的电影, 住在废墟里的人,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废墟。

我的电影讲的都是我自己的东西, 这对我来说是很私密的。

首先,我认识到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电影亦不能。

拍电影对我来说是我的一种使命, 是我必须做的事。

电影市场是自由的, 但内容题材形式却始终受到限制。

我的电影在亚洲并不卖座, 但还是有人会给我投资, 虽然钱也不多。

反战题材的电影拍了很多, 可是依然无法阻止战争的爆发。

可好的电影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 值得去看,例如 1957年的金棕榈。

没有人对未来有信心。

有人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吗?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是看看月亮。

再来就是时间。

有人觉得我的电影很无聊,几十分钟过去了还是那个画面。

那我只能说他不懂 “看”。

虽然是同一个画面,但其中却发生了很多事情。

长镜头并不是刻意拉长,只是还原了原本的时间而已。

我希望观众能恢复 “看” 的能力。

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失去了看的能力。

去博物馆看画,就只是拿出手机,拍照,代替了“看”。

如果你真的懂得看,就算花上几个小时也是不够的。

情感的爆发需要时间。

什么是时间?

长镜头会告诉你。

镜头的长短是我决定的,或长或短都有它的必要性。

也有人问我很多奇怪的问题,我都无法回答,或者质问我为什么要拍一些大家看不懂的电影。

我想说,如果你经常看月亮,你就能看懂我的电影。

李康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我不会拍一部没有他的电影。

他的脸雕刻了时间,我们能看到时间走过的痕迹。

我还拍了一部关于他走路的短片,8分钟,只是拍他走路。

不要觉得我疯了,你确定你知道或是仔细看过人是怎么走路的吗?

教会人们去看,我想,这才是发明电影的人的意图;也是我拍电影的意图。

构图和画面的美感也很重要。

如果一部电影构图不好看,请问观众要怎么看下去?

所以我有一个合作了二十多年的摄像师,还有我的灯光师,只有他们知道我要什么。

 7 ) 《郊游》:一次彻底的“无用”之旅

蔡明亮的电影本身就像一个多义的寓意空间,吸引着个体经验和审美素养不尽相同的观众赋予它独特性的解读,同时拓宽着电影之外的交流空间,让观众和电影处于往复循环的沟通之中。

在《郊游》里,李康生扮演的男主人公姓名不详,暂且称为小康。

小康寡言少语,没有朋友,每日的工作是站在车水马龙的立交桥下,举着房地产商的广告牌,既不引人注目,也不吆喝叫卖,不论风吹雨打,仅仅沉默地站着。

在现代社会看来,这是一份完全“无用”的工作,不含任何独特的技术含量,也不能够为社会创造利益,只是一个随时被其他人类或非人类代替的位置。

如此熟悉的自我弃绝,好似童伟格在《无伤时代》里描绘的废人江,他们不会积极地介入现代社会,不会依靠勤奋和努力去冲破不断下沉的生活境况,同时他们亦不会将郁郁不得志的心情转化成报复社会、伤害陌生人的愤怒,他们只是存在着,彻底被现代社会所边缘化,又或许是他们先选择抛弃这个社会。

但小康与江并不完全相同,小康的身边还有着一对年幼的儿女,心里还挂念着一个女人,对现世还存有着情感的羁绊。

小康一家的日常生活、生理和心理需求,如无伤的细雨般散落于城市的各个空间。

在废弃的阁楼里入睡,在污秽或敞亮的公共卫生间里刷牙和洗头,在街边解决全家人的晚餐。

有意思的是,在白天,城市机器遵循着按部就班的规律和秩序时,像卫生间这类公共空间的功能是为解决所有人的生理需求,但到了夜间,却转移成为小康一家私人化的功能物品。

导演在展现小康一家游荡在城市公共空间时,选择的拍摄方式是直接将演员放置于现实空间里,周围频频看向镜头的人群提示着观众这里存在着一个摄影机,尽管这样的处理手法打破了银幕世界的封闭形态协议,但这似乎正是导演的刻意为之。

即使《郊游》描绘的是一个不介入现实社会的“无用”之人,但在银幕与现实的模糊和交界处,恰恰彰显着蔡明亮的影像理念,以绝不封闭的银幕跟现实产生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不会留意像小康这样的“无用”之人,但在摄影机的捕捉和跟踪下,周围的人群开始好奇和频频注视这些边缘人,摄影机的作用不再是摹仿现实或捕捉现实,更像一个引导人群视线的放大镜,包括银幕前的观众和现实中的人群。

这一拍摄理念的背后,其实蕴含着蔡明亮导演对“无用”之人无限的体谅和关照。

影片中几段或含蓄或外露的情感表达,得以窥见小康心底隐秘的窟窿。

第一个出现的是一个固定特写镜头,画面中的小康面露倦色,红色的血丝爬满眼眶,口中念着岳飞的《满江红》。

情绪的累积渐渐达到高潮,一滴泪水从他的眼中滚落,激荡着观众疑惑不解的心灵。

多少往日的辉煌与低谷,多少年轻的骄傲和壮年的耻辱,才造成今日这般悲愤,实在引起观众无尽的遐想和怜悯。

第二个镜头稍显含蓄,画面中的色彩泾渭分明,右下方是醉酒后面露红晕的小康,其余是开阔的深蓝色建筑空间,耳边是漏水的声音。

红与蓝,火与水,愤怒和宁静。

接着是影片中最震撼的镜头,小康将高丽菜假扮成了离他而去的妻子,将所有的愤怒和悲伤注入一次次疯狂的啃食之中,却又在最后余温渐存的时刻,像个被抛弃的孩童一般嚎啕大哭。

影片中出现的两个彼此陌生的女人,一个是超市导购员,一个是女孩的妈妈,在各种重合的个体经验中形成互文。

共同喂养一群以男人(李登辉、猛男、王力宏)的姓名而称呼的流浪狗,透射着孤独女人背后暗流涌动的性欲。

共同对这对儿女产生母性的关怀和疼爱。

共同游走在同一条废弃的长廊,驻足在同一张山林图景的海报面前,拥抱着哑言的过去和未来。

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得知女孩的妈妈抛弃了小康一家,而在小康决定带着儿女划船出逃城市的时候,女导购员却将这对儿女从小康手中抢走。

经历两次情感弃绝的小康,或许是最可怜和孤独的那一个。

《郊游》中值得仔细咀嚼的还有构图中的空间感,依靠现代建筑内部的特殊结构、镜像空间的利用和非常规拍摄角度的选择,营造着超现实的视觉气质。

面对着社会底层边缘人这一拍摄题材时,普通导演往往会陷入现实主义的批判之中,比如当小康一家在公共卫生间中洗漱时,安排巡逻保安出现并数落他们,以体现他们的狼狈和窘迫,并引起观众的同情和怜悯;又比如在小康意外闯入一个当代艺术馆中,由于疲惫而睡倒在洁白干净的床铺上时,安排馆内的负责人进行驱逐。

但蔡明亮导演没有遵循惯例,他选择了一种极简的拍摄理念去呈现“无用”之人的生存状态,以哑言来营造疏离感,并抵挡着阶级自上而下的情感怜悯和观看姿态,情绪的决堤也只是在挖掘人类的移情和共情能力,自始自终都在人的领域之内,呈现一个弃绝社会、被情感所彻底剥落的孤独的人的遭遇罢了。

导演没有提供解决边缘人的社会处境的方向,没有保留人性救赎的可能性,或许是暗自希望每一位观众在观影之后,独自叩问心灵,并填补这份隐隐作痛的空白吧。

 8 ) 拾起影像的利刃

蔡明亮的电影不在于技法,而是给人生理和灵魂的双重冲击。

随着最后声光画色依次退场,各种感触仍然徘徊停留。

首先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电影,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宏观的静止里,最后的长镜头也把它定位在了永恒里。

男人和女人重合在一起,女人打着手电筒照着男孩的一次郊游,然后女人走了,男人留下,静止,男人走了,声音留下,声音走了,光留下,光走了,电影走了,留下了观众。

这就是纯粹的德勒玆所说的反抗艺术,是电影对死亡宿命的抗议,对贫穷,对城市的无言呐喊,每次看这部电影时受到的震撼都是极大的,我在影像里看到了坚决的反抗艺术的态度,所以总是看到有些评论着什么“无用的影像”,我只能说,这是你自己思维懒惰了,你要反省才对,怎么只能搞那些花言巧语呢,包括现在很多影评人,一写评语就是“影像自由流动”、“惬意无用而自由”……这绝对是懒惰者混饭吃的流俗术语,现在传遍了文艺圈子,搞得大家都懒惰了,都不想看到影像的利刃,而只看也只愿意看那些“平面”。

说白了,是这些人庸俗的本质,他们不敢让影像去触摸那些危险的洞穴,那些不该出现的事物。

一直以来被我视为电影神的导演蔡明亮,永远都在用影像在告诉我,镜头里的凝视,可以有多温柔。

所以我始终相信,掌镜人对于被摄者有什么样的情感,他所呈现的出来的,也绝对诚实而无法骗人。

 9 ) 织毛衣食物链

蔡明亮对李康生真是爱的好深。

拍了二十年电影都是拍他一个人,妈蛋真的好好奇他和小康女朋友的关系啊,太好奇了。

之前观众抱怨镜头太长受不了,蔡导还有气无力反驳两句什么喜欢看月亮的人都会喜欢我的电影啦你们要有耐心啦不拉不拉。

我现在觉得他已经完全放开啦!

完全不care啦!

整个电影充斥着那种“爱看不看不看滚”的气质。

现在说服室友跟我一块儿看蔡明亮的理由已经从“画面很美丽的”变成了“我查过了电影院有wifi的你把手机带上咱们坐在最后一排大不了你可以玩手游嘛”镜头到底有多长呢?

“中间去上了个厕所,回来的时候是一毛一样的画面”“我低头打个游戏都已经通关啦!

抬头的时候发现剧情一点儿没拉下呢”意外的是这回attendance还挺好,大概勉强坐了一半人这个样子吧,I house老爷爷激动的快结巴了,说他放了好多年的蔡明亮了,一放蔡明亮他睡都睡不着,倒不是激动,主要是担心空场一毛钱成本也收不回来……真的空场过。

他说有次放《天桥不见了》,一直等啊一直等,一直到电影放了一半了,一个观众也没见着。

“我想着,总会来一个的吧,只是迟到了而已吧,马上就有人来了,这样一直想着,到电影放完。

”“就像《不散》里面一样。

”接着他非常得意地说,“他们这回还不让我放,我还是放了,你看今天多少人。

”思之简直悲壮的令人流泪。

蔡导给小康织毛衣,蔡导的影迷给蔡导织毛衣,织的此起彼伏的。

这样看来小康必须得和影迷睡一发,世界就能量守恒了。

 10 ) 郊与游

蔡明亮导演的作品似乎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并且每一部新作品,都能带给观众新的感受。

这部《郊游》也不例外,我甚至觉得,这是蔡明亮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蔡导非常善于在影片名称中营造一种反讽和背离的效果,正如《爱情万岁》其实是讲述爱情的虚无一样,《郊游》的片名表面上将人引向温情脉脉的家庭出游场景,而全片的实际内容和意象却与此完全相反。

我们将片名的这两个字拆开来,或许更能明白全片的内涵。

“郊”在这里指向边缘、荒凉、疏离等意象。

片中的男主角小康虽然做着豪宅营销这样看似高大上的工作,但他每天实际上做的事情,就是在闹市区、主干道风雨无阻地高举楼盘的广告牌而已。

而他下班以后回归的家更能放映出自己身份的边缘化位置:身处烂尾楼逼仄的小空间之中,一个大人、两个孩子连换衣服的私密空间都没有,而孩子们唯一的玩具就是稍加涂抹的圆白菜。

这些废墟之中游荡的流浪狗、神秘的壁画、楼外瓢泼如注的大雨,和杂乱不堪的场景,进一步让观众加深了主角被放逐、被边缘化的意象。

甚至在一家人上厕所时,墙上出现的摇摇欲坠的蒋介石画像,跟这种放逐感也是一脉相承(熟悉台湾历史和现状的人,就会明白蒋介石在当今台湾社会中的尴尬境地)。

而“游”所指向的,正是一种没有灵魂、没有归依、苟延残喘的生活状态。

小康其实是有着明确主体意识的人,他不甘于现状,他希望寻求改变。

影片中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是小康高举广告牌,大声歌唱抗金名将岳飞的著名词作《满江红》的场景。

《满江红》这首词作在这里不再指向民族主义,而是抒发小康壮志未酬、不甘现状的感怀。

然而工作的困苦、家庭的重负,以及未来的无望,都让小康必须放弃自己的灵魂,转而醉生梦死,如梦游一般地活着。

片末那个长达十五分钟的长镜头,更是这种意象表达的神来之笔。

摄影机的构图中,女人在前,小康在后。

女人注视着烂尾楼上的那幅壁画,从沉静到感伤流泪;而小康在后面表情木然,独自饮酒。

女人面对废墟之中的艺术作品,回忆、沉思、感伤,沉睡已久的灵魂正在苏醒;而小康则是依然在生活的重压之下麻木不已,靠酒精寻找活下去的动力。

这样的构图、这样的设定,似乎在告诉观众:这些在城市废墟中生存的边缘化群体,在梦与醒的循环之中周而复始,是其无法逃脱的宿命。

除此之外,影片的其他几个长镜头同样意蕴丰富:小康面对鸡腿狼吞虎咽的那个场景,从侧面折射出他工作和生活负荷之重;而小康撕扯圆白菜,并粗暴啃咬白菜的那个场景,把这位一家之主面对命运无法承受之重的情绪和状态,以一种富有极大张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为后面小康带两个孩子雨夜出游(在这幕戏里,我的个人推断是小康准备扔下这两个孩子,独自生活)的剧情安排埋下了伏笔。

这部电影的成功,跟蔡导的御用男主角——李康生层次丰富、情绪张力十足的表演是无法分开的。

蔡导的作品成就了李康生,而李康生精湛的表演,反过来也成就了蔡导的作品。

这样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足以成为当今影坛的一段佳话。

《郊游》短评

一位失业、被妻子抛弃的父亲像野狗一样的生活。

3分钟前
  • 爱在午夜降临前
  • 推荐

不懂艺术啊

4分钟前
  • 小镇
  • 很差

长镜头难以忍受,基本没什么故事,催眠圣品

9分钟前
  • ursob
  • 很差

50届金马奖影帝都归男猪脚了 还有什么理由打低分?我不是水军,我不懂电影。但是我有理由相信,男猪脚是有实力的演技派。。。。

11分钟前
  • 豆友79229196
  • 力荐

大部分长镜头都在呼吸和流动,是好看的“慢”。同时为观众创造出大块思考空间,因此或许也是沁人心脾的。从努力撑船到街边盒饭,满江红的特写尤其动人。我也私自贴了很多人生片段进去。但是经典蔡明亮式的对性压抑各种压抑的表现与控诉一出,依旧让我无比反感。幸好结尾转了回来,最后两镜有魔法。

16分钟前
  • Line
  • 推荐

蔡明亮希望把电影作为一种纯粹又不失先锋的艺术实践,把电影放进博物馆,每个空间都克制、沉默、性冷淡,观众去每个景观中自由的选择停留,去空间中体会时间的慢和复杂性。除去美学理念,导演一味的选择长镜头的语法也是对时间控制的一种暴力。

17分钟前
  • 推荐

当一个男人在镜头面前杀死高丽菜拆碎高丽菜抱着高丽菜痛哭的时候那种能量真的承受不住"为什么房子上有那么多裂缝? 因为它也会老去啊。"

21分钟前
  • 渡头
  • 力荐

朝天阙

25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7/10。粼粼波光的皱文墙面,幽蓝寂谧的鬼魅气息,孤单渺小的压角构图,路口车涌与举牌伫立的动静结合,漆黑暮色中唯壁画处投下一束光影....蔡导在概念艺术的心理空间和声画分离(对白不超十句,噪点极丰富)已达顶峰。不再有歌舞升平和怪异疾病,有的是无因果联系的前后片段,拍摄人物情绪的长时间酝酿。 @2015-01-24 03:19:46

2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对于这种电影能坚持看完就算胜利了。相比其他电影,蔡明亮的作品静得如同一幅画,然后要你盯着这幅画看两个小时。而对于这幅画,有两种看法:言之有物或者言之无物。若觉言之无物就荒废两小时,若觉言之有物则需过分解读,可是能解读出什么呢?另外,总觉得蔡明亮发现个什么奇葩点子,就让李康生去试。

31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ENDING处15min的长镜头……爆表片、梦游片,都市畸零人,丧家之犬,亦有哀愁。不难懂,蔡明亮对李康生是真爱啊。

3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一部没法剧透的电影。这么说吧,我看过的有生日歌的电影里,对生日歌的运用最好的是黑泽明的《生之欲》,其它的都差太远。

37分钟前
  • 小A
  • 较差

#A-#觉得影片中(各类在生活中赋予人短暂身份关联)的“非场所”相当好地连接起角色与角色,并且突出了相当脆弱、短瞬的羁绊。大量的无为时间描绘一段游魂般的状态-这种状态由前半的动物性发展而来,在结尾长久的凝视和迟缓的动作达到顶峰。

40分钟前
  • マツハラ
  • 推荐

故弄玄虚,现实感还好

43分钟前
  • liudae
  • 还行

对于叙事【蔡明亮】表示完全拒绝!全然顺应自己内心的情绪,随时间一起观察,同镜头一起神游!————— 📀 2013·中国·台湾【2019年 12【➊】】【2019 ▲ 389】【≈ 138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44分钟前
  • 舊夢不須記
  • 很差

可能太超前

45分钟前
  • 宅拾叁
  • 很差

@信義威秀,李康生好像王志文啊~

46分钟前
  • Ume
  • 还行

利用我的快进大法半个小时看完还是很不错的,谁让这是蔡明亮呢。对挣扎于社会底层人群的真实写照,风餐露宿又无力抗拒。狗的名字选择了一位政客和一个明星,似乎也代表了内心深处的一种觊觎向往。那幅画是什么含义

50分钟前
  • 诺皮
  • 推荐

全片总共用了大概不超过50个镜头。中途上趟厕所回来肯定什么都没耽误。

55分钟前
  • 神户酩人
  • 还行

作为艺术装置的话可以说非常适合在白空间展出了!城市的野狗以废墟为家,边缘的人在哭泣的房子里挣扎,停滞的时间把情绪无限放大,所有的无望都写在小康千沟万壑的脸上,“他哭,我也哭”。

57分钟前
  • 周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