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男二(名字没记住)浓烈的台腔我是真的分分钟出戏,看在是此片唯一算得上的颜值担当(不想吐槽男一的发型。。
)的份上,暂且当纯情小电影看了。
名字取得可真好听,推理推到一脸懵,女主怎么就突然发现密室了呢??
密码还专门给她设计的一样全是数学题。。
还有,男二不是摩的小混混吗,卧槽跟变态学霸打架都打不赢??
简直毁了我对小混混最后的“好感”。
可能导演真的在很认真的埋伏笔,不过思想程度也太低了点吧,全是肉眼可见的推理,除了“概率杀人”四个人毫无神秘感之言。
然后那个推理社也挺牛逼的,社长不仅长相不一般还人缘关系贼好,转身就是一找猫的大美人,还随身带着全校的通勤录,小声bb一句我这种下等人脑洞真跟不上ok?
最后还是说下,结尾挺好的,有人性剖析有推理含义的升华,就两星,不能再多了。
针对每年国产电影的庞大基数而言,国产类型片有四大重灾区:恐怖惊悚,推理悬疑,青春校园,科幻玄幻;也对应着四种毛病:一惊一乍故弄玄虚,生硬粗陋逻辑缺失,不接地气狗血矫情,壳大核小瞎JB设定。
不管是身属一类还是身兼多类,毛病犯的肯定不止一个。
由此催生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片子,比如《女生宿舍》,《校花诡异事件》等等,本片自然不能走前二者那种怪诞的路线。
它有着看似正常的背景设定的壳,看似合理的拉普拉斯假说的核,看似深刻的欲望与爱之心,结果里边填的都是稻草。
推理线反转多但细节少经不起推敲,情感线镜头多铺垫少莫名其妙,价值观架子大内涵空苍白无力。
打个比方,就像说薛定谔的猫是生是死和量子力学没关系,而是取决于我们人类的爱和恨——导演大概就是这么理解推理和数学的。
要非得说有什么优点,那可能是说摄影,尤其是夜景和追逐镜头很清晰,端得四平八稳,不至于让人看不清,也不至于让人头晕。
说到演员呢,陈都灵以及两大连名字都让人懒得记的男主角,信不信郝劭文四岁时候的演技就能吊打他们?
电影如果不是预算和演技的问题,我想这部电影会是国产推理剧的巅峰。
因为电影貌似给力一个开放的结局,这次主要想来说说对案情的分析。
米卡卡是的推理笔记记录了整个案子的所有关键证据。
整个案件从电影最终的结局看真正受益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米卡卡,他凭借这个案件改编的小说出书出名挣钱,并且让推理社火了。
另一个是女主,她不但获得了匹配的心脏还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
从推理的角度看,如果整个案件的凶手足够聪明,实行的是一次完美的犯罪的话,那么真正的凶手应该是夏早安或者米卡卡中的一个。
其他都不过是他们完美犯罪的棋子。
个人感觉应该是米卡卡!
分析如下:推理社很久都招不到人了,而他自己也不过是一个爱好推理的普通人,在这种满是精英的学校中根本不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他希望有一次完美的逆袭,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是动机。
夏早安与秦一凡都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而夏早安因心脏问题住院,缺少换心供体一事是众人皆知。
他早就知道老周的弱点、污点与秉性,先利用秦一凡的弱点与资源找出心脏供体,替他完成整个犯罪,而自己却躲在暗处在夏早安被质疑后帮助她洗清质疑。
整个犯罪的过程如电影里看到的那样,而米卡卡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对人性和欲望的洞悉。
他看穿了秦一凡对普通人的不屑和自负的心态,看穿了老周辅导夏早安考普林斯顿的目的,知道耻辱埋藏在心底几十年瞬间迸发出来的力量,知道他对自己付出的那么多心血,在最终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知道秦一凡的力伯安在数学和计算方面所能达到的准确度。
他才是真正操盘的那个人,真正的操盘手不一定能算出准确的概率,却能把拥有这些能力的人放在准确的位置上,替他完成完美的犯罪,而他自己最终又能全身而退,名利双收。
真正的变数在于男主的出现,但是男主的第一次出现便被米卡卡变成了推理社的会员,从此整个过程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也在米卡卡的监视与可控之下。
真正的控制是润物细无声的,不断的在周边布局,培养一个“势”,最后,只是顺势的轻轻一推便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米卡卡才是躲在暗处的布局者,而整个案件的所有证据被他锁进了玻璃柜,放在公开的场合展示。
这貌似也是一种隐喻,所有的证据都呈现在大家面前,但是真正的布局者却洋洋得意地在一旁名利双收。
世间本是一场磨难,你觉得自己是棋手,但你本身是不是棋子?
如果你想要掌控别人,请试着先掌控你自己。
谁也不想学成一个只会答题的怪兽,更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学成答题的怪兽,但现实社会就是逼着你去当一个怪兽,同样你有了孩子也会逼着他去做一个只会答题的怪兽,人生在世苦多乐少,别把自己逼成一个怪兽。
我曾经相信过。
我曾经相信,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随机,我们是不知道真正的原理或者不想去细致的讨论全部影响因素才会用随机来代替。
比如敌方的子弹射过来,子弹的路径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枪的后座力、稳定性,子弹的规整度,风力、空气密度,敌人的瞄准能力、反应能力、手臂肌肉强度,以及敌人在射击的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如果我们能获得全部的这些数据,那么就能在子弹射出的一刹那计算出子弹会射到哪里,而不是简单的靠统计出来的命中率。
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在你没有确认这颗子弹射到哪里前,它的位置拥有无限可能,这就是量子力学。
当然,量子力学也是用来解释现象的理论,只要它能解释所有现象即可,只要有用它解释不了的现象,量子力学也得改写。
事实上片中也提到了自由意志无法预测,也正是自由意志导致了观察时波函数的不同坍塌。
自由意志其实就是这个世界的真随机。
为什么呢?
因为意识决定物质。
听着有点像唯心论,如果理解不了也正常,就像我一开始那个时段。
影片也不算太烂,至少我还是能看下去的。
演技有些太假,比如爬窗户,诱惑保安那段,让人出戏。
剧情槽点也不少,画面效果还算不错。
话说结尾那句真相只有一个确定不是在模仿柯南?
既然编剧都提到量子力学了,应该知道真相有无穷多个,你相信哪个是真相哪个才会显化为真相。
也许最后说的人心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ps:最后补充一下,换心手术会带有捐献者的部分记忆和能力这个是事实,以前有过不少报道。
事实证明心脏是储存有记忆的,教科书应该改写了。
电影开头就是女主的一句内心独白:躺在这里,静静地等待一份上天赐予我的礼物。
是不是很奇怪,一个快死的人,为什么知道她能获得礼物,也就是重获心生。
要知道,o型血电影里也说了,中国只有几百万人有,而中国人口总数是13亿以上,那么这几百万人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还要在女主快挂的时候及时送到一颗心脏。
那么,她为什么这么肯定她能收到“礼物”呢?
回到电影,紧接着电影跳出拉普拉斯理论的那个小白鼠实验,仿佛在暗示观众,女主以前进行过这种实验。
然后女主继续独白:我还是不是我?
为电影后面做铺垫。
后面秦一凡说了他们是一类人,冷静理性,这又是一个暗示。
但因为换心,可能女主和伊天敬性格重合了。
所以秦一凡又会说她变了。
不再理性,感情用事,所以最后才会用身体挡住卡车。
写这个影评的时候,正赶上新冠肺炎在美国肆虐,检测盒不足。
平民排队等候,而富豪和明星却依靠特殊资源先行进行了检测。
记者问到特朗普这样公平不公平的时候,特朗普无奈地答道,也许这就是人生。
有钱人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精英们就是这样认为的。
法国的数学家拉布拉斯称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的准确位置和动能,就可以算出未来。
通俗的说,宇宙现在的状态就是过去的结果,同时也是未来的原因。
智者可以通过精密的计算掌控未来。
现在人对手机的依赖度很高,每天不停的刷屏。
其实这只是后台智能端根据你经常浏览的网页,推测出你的爱好,不断的给你推送你喜欢的内容,让你欲罢不能。
这仅仅是很少的数据,简单的算法,如果拥有全面的大数据和复杂的算法呢?
这个世界在精英的眼中分为上等人和下等人,下等人的命运就是为上等人服务。
南洋大学美女学霸夏早安30天内必须更换产生排异的人工心脏,否则将会失去生命。
她是熊猫血,配型极其难找。
南阳大学男学霸秦一凡依据大数据,精准地找出的人员伊天敬。
伊天敬家境贫寒,酷爱地下机车比赛,为了奖金再危险的野车赛也会参加。
并且,在疲劳的状态下,过一个不熟悉的急弯,死亡的概率是74.13%。
为达到100%的成功率,秦一凡利用夏早安的父亲救女心切,图书馆的老周想要证明自己,南洋大学力伯安团队社员们自命不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完成了剩下的25.87%。
伊天敬参加黑车比赛,疲劳驾驶,转弯失误,意外身亡。
警察也没有看出毛病,这一切全是计算出来的,夏早安换心成功。
事情的转机在于伊天敬的好友李晓崇的出现。
他也是个机车少年,凭着直觉知道因伊天敬的意外不可能发生,就到南洋大学想查个明白。
不要误信什么学习无用论,现实生活中学渣和学霸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对于男学霸的疏漏之处,根据动能,势能,经过计算,车手摔倒的位置不对。
女学霸一个疑问的眼神,男学霸会心笑,被你算出来了,而男学渣却一脸蒙圈,你们在说什么?
力伯安密室的密码更是赤裸裸的鄙视,就是五秒钟之内换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答对了就进,不会,对不起。
李晓崇的出现丝毫没有影响到秦一凡的心情,再给他安排个意外吧。
这就是一场赛车,李晓崇想赢就必须抄近道儿。
这个近道儿要横穿一条视线不好的公路,而力伯安的社员在公路上压住车速,挡在赶时间的大卡车前面,算好时间,突然让开。
此时,被压迫已久的大卡车司机必然难忍怒火,全力加速,而这个时候正逢李晓崇横穿马路。
“砰!
”问题解决了。
可是,秦一凡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项,人之所以成为人,那是因为心中有爱。
因为爱夏早安,她的父亲勇敢的挡住了抓捕女儿的保安;而夏早安,挺身拦住了冲向李晓崇的卡车…… 结局改变了,推动链条发展上的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决定命运的上帝之手,殊不知每个人都是那手上的牌。
这是我在 百度的【电影推理笔记观后感】的评论中,回复的全部内容- 首先,更正一下楼主的错误:电影中的熊猫血不是常见的O型血,而是罕见的RH阴性AB型(参考老电视剧【血疑】)!
简单的常识:号称万能血的O型血其实在4种常见血型里,亚洲黄种人AB血型的最少,O型和A型的人数差不多,B型最多。
【熊猫血】比喻稀有珍贵,楼主说成是o型血,智商堪忧,真滴是楼猪!!
其次,电影最后并非剧情翻转,而是拓展!
乐视(当时还是贾跃亭掌控)当初之所以看上这个根据网络作家【早安夏天】写的同名小说《推理笔记》改编的电影,就是因为小说揭示了“人性之恶”!
甘薇(贾跃亭的妻子)投资并担任监制,就是相中了电影对人性之恶的揭示:即使真相摆在你眼前,但是人性之恶还是能迫使你刻意地回避真相的同时暴露出私心与私欲羡慕嫉妒恨!
夏早安,不是整个杀人案的总策划!
持酱紫偏执看法的人,其实规避了诸多逻辑悖论:其一,夏早安如何料定秦一凡会为了自己去普林斯顿而杀人?
并且秦一凡一定能找到匹配合适的心脏?
别把夏早安说成神!
夏早安能明白秦一凡追求自己的心意,这点不难;但是,让这个数学高材生,去找寻一个熊猫血的人,并在短时间内杀了他,并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心脏移植,可能吗?
如何确保丝毫不差?
那除非是夏早安与秦一凡合谋,安全好一切细节!
你那边杀人,我在定点医院等着,按计划掐算的时间点送来匹配的心脏!
但是纵观整个电影,根本不支持这一点!
其二,夏早安若是总策划的话,她如何预知老周会帮助自己?
并且老周一定能教她成高足,能进普林斯顿?
其三,陆虎车追击他们,应该是秦一凡他们的秘密社团的人。
如前所述,夏早安若是总策划,必须与秦一凡联手合谋整个事件;那么,秦一凡干嘛派人追杀她两?
其四,摩托车绕过障碍,已经摆脱路虎车追踪,在后无威胁的情形下,弯道甩车,二人跌伤。
现场没有别人,且李崇不是数学天才,夏早安为何要提出基于数学分析的推断与怀疑?
如果说,这是卸磨杀驴,借刀杀人的话-利用完了秦一凡,再引导李崇去揭发秦一凡,那么请问:难道秦一凡被捕,就不会咬出自己来吗?
想秦一凡也是天资聪颖之人,假如真的合谋作案,难道不会留下证据以求自保?
总而言之,凡此种种,皆不支持夏早安是总策划和初始凶手!
电影最后,无非是顺带一笔,来披露一下人性之恶---人心多么险恶:整个学院,对夏早安一人成绩优异全额奖学金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多少人羡慕嫉妒恨!
恨不能地她去不成!!
即使老周和秦一凡最终被捕,但还是免不了有人会小人之心!
一张嘴就是夏早安可能是凶手。。。
就像当初那出卖色相的**生,背后使坏暗地里上网造谣说夏父亲买凶杀人一样,影片里的**和结尾的女记者,你们除了脑洞大开之外,有实质性的证据支持吗?
有吗?!
没有!
她们,其实跟很多网民一样,有的只是小人之心!
有的是【人性】之恶!!
对人性之恶,不露痕迹的揭示和披露。
这才是贾跃亭看重的!
这才是吸引他们夫妇乐于投资的根本!
你懂了吗?
电影内容实际和名字关系不大说是高智商犯罪其实也没高级起来感觉重点不在破案 恋爱的戏份都多点而且逻辑性不强 许多地方的联系其实挺牵扯大部分时候都以人们的对话展开影片有许多多余的人事对话画面比如女主拦卡车的时候根本没必要下车做那个姿势 男女主的对话时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米卡卡好像除了开锁真的没什么作用 还有个并不好看的美女和秦一凡米卡卡的戏也很迷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的也不完整本来想给一颗星的 凭借影片最后一番话还有可爱的王刚老师金士杰给了两颗星
我觉得最后这个女生说的也有可能,有时候真相不是我们双眼就那么简单清晰可见的,它不过就是一些人想让我们看到的,我们以为的真相,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理性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
本来看着,习惯性的与电视版的《推理笔记》进行比较,是看着看着,觉得它也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不应先入为主,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全新的故事来看比较好,最后的结局我觉得不错,很好( 个人观点,不喜勿p)真相究竟是如何,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澳洲郊區風格,又是中老年主演,鄉土氣息濃厚,也因此在偽同志片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有些鄉村同志片給人的感覺是,一對同志情侶的故事發生在鄉鎮上,僅此而已,可這部片雖是偽同志,但當地文化薰陶貫穿,換了地方,電影便不會是這種呈現方式,可謂獨特。兩男主是全場亮點,整體詼諧溫馨、輕鬆有趣。
两个人,几十年的感情如此美好,无关性别
爆笑!5-6年前买的,到现在才看到.适合众GAY一起观赏.
《Now I pronounce You Chuck and Larry》的原版, 因为有Ralph女儿的角色而更加具有戏剧性, 主题也似乎更加深刻, 娱乐性可能不及翻牌版本但是依然4星推荐
澳大利亚传统喜剧片,挺搞笑的。就是最后结局太有教育意义了,不太喜欢。
又好玩儿又感人 五星
这么少人看过?
溫馨又搞笑。。。。。
两个老伙计全程搞笑
小镇的八卦传得真是可怕啊!俩老头好可爱,又搞又尴尬。光头叔蛋腚,胡子叔在填配偶时都要争。他们下车后很多配音,和QAF的很一类。悉尼钙吧舞厅,瞬间想起巴比伦的B。胡子叔的女儿很美丽,她对象很顺眼。税务局老头真上路:我一眼看穿你俩是拙劣的犯罪份子,但是巴拉拉。你下次还是请个好点的会计吧!
十几年前的电影,也算是同志题材喜剧的鼻祖了。比起我盛大的同志婚礼,这部片子更真实动人——老年couple+乡村背景+还未婚姻合法的大环境,两人、身边人对于同志群体认知的转变被刻画得非常细腻,二人的爆笑互动甜蜜又不俗套。结尾的“圆谎”设置也很棒,毕竟生活本来就是亦真亦假嘛。推荐!
剧情很简单,故事很老套,但是演的非常好。
这样的友谊 很温馨 这样的朋友 一个就够
果然还是原版好看太多,普通的有爱。虽然以直人角度喜剧向定性的同志还是有点狭窄(中间村民误会的好几处都笑噗了(女儿的戏份超加分!
d
很可爱的两个old man
这场闹剧还挺可爱的~两个可爱的老男人~~~
这样的友情 和欲何求 3星~!
好温馨
我爱他,我不羞于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