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医可靠
Moartea domnului Lãzãrescu,勒泽雷斯库先生之死,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台),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主演:约安·费斯库特阿努,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多鲁·安娜,达娜·多加鲁,谢尔班·帕夫卢,加布里埃尔·斯巴修,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05
简介:讲述一个酗酒的独居老人,由早上开始头痛、心口痛,多次叫救护车,却遇上这天发生大车祸,医院应接不暇,搬出种种借口拒收。好心的救护员陪着他走遍四家医院,眼看着他病情每况愈下,却苦无力相救。上救护车、送院、做检查、转院、救治,最后死亡。真实与叙事时间同步,在媲美实境节目的节奏下,直观呈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体系的荒谬..详细 >
平凡的故事下涌动的社会力量。
概要
8分,独居老人生死攸关的漫长煎熬,很催眠但很好,运镜和调度非常精妙,情节十分荒诞,却也十分现实
整个故事一开始无法推断其走向,到进入“接送-磨时间-转院”的某种pattern才逐渐明晰。最终,这逐步提高紧张感、不确定感、无力感乃至激起愤怒的过程是通过设计事件节点实现的(救护车能否来?-这个医院能否医治他?/这个医生是否靠谱?-路上是否有意外?-这个医院能否医治他?/这个医生是否靠谱?-……),而这种叙事策略却是与用极端长镜头、手持镜头事无巨细(几乎没有temporal illipses)表现单场戏的拍摄形式不相容的,前者要求戏剧(有节点,就有不重要的、可删的其他),后者则是讲究时空整体感、价值离散的。所以,生活也不等于艺术,有观察力、创作力,没给出合适的表达形式,也只是多生产一个缺憾而已。至少,当你不确定时,戏剧化之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①手持摇晃的大量长镜头,昏暗的场景,真实直接地记录了独居老人Lazarescu因为病痛就医的一夜经历。②情节:L酗酒,有胃病史,独居环境肮脏,女儿、姐姐在国外,无人照顾,因为头痛先找邻居借药,发现严重后邻居照顾完叫了救护车助理,救护车一晚载他跑了好几个医院,碰巧有大型车祸,床位紧张,第一个医院不收治并且医生怒骂酒鬼不关心自己健康,医生也不想管,第二个在初步检查发现严重后医生发好心让他以亲戚名义检查,发现颅内出血、肝癌,但也因为车祸病人没有手术位,故转到小医院Filaret却因为神志不清不签字医生拒绝担责手术,并且和护士一直指责救护人员不懂医乱管,最后到第四个小医院终于得到手术,影片在初步准备后结束了。③除了反映医疗资源紧张、昂贵、病人难以得到救治外,也提出了独居老人无人照顾的生活问题。
十分难得的一部电影,一点花哨也没有,诚诚恳恳地讲了一个丝毫没有趣味的故事,压在人的心上。
看别人穷国家的落后体制很过瘾是吧。
Lăzărescu 这一夜的纪实性呈现 医院医生 护士 护工 司机间的关系也各有点缀交代 罗马尼亚的家庭厨房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然更加贯穿在几位新千年导演镜头下的人物交替
衰老 独居 醉酒 养猫,加起来其实已经等于死亡,之后的遭遇,只是在残酷人间打转,像是去地狱之前读的预科。
伪记录真舞台,体制下的悲剧如同这肿瘤:绵延,臃肿,无解,眼睁睁的残酷进而好笑
等效时间更接近一天之内几场直播的拼接,因此并非一种随意的常态,而更接近多组精心选好的最佳时段,很难以此得出罗马尼亚日常景象的结论。倒还蛮喜欢主角的选角,全身尤其脸部肿胀像是随时都要裂开。
史上最漫长的一次急诊(一开场就打电话叫救护车,快一小时才到...)事无巨细,不露声色的长镜头下所有人的性格都在这漫长的一夜被暴露出来了,尤其对主角的心态,相信每个人都很复杂:观者大约知道问题在哪,可是我们帮不到他,只能看着病人逐渐失去意识。配合片名和海报,真是莫大讽刺
好容易就死,好不容易救死;好容易妨生,好不容易方生。
东欧国家转变制度,成为北约国家后,国民并没有富裕起来。相反,失业率升高,国民福利缩减,大量无业人口吸毒/酗酒。 医疗体系,也是倍受冲击,疲于奔命。对于见惯了的酗酒,吸毒者,医院的态度也是极差。民众则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对医疗系统缺乏信任。
手持。翔实地记录救护车一路发生的故事。一点也不陌生的现实。
挺像记录片的,医疗相关行业肯定能引起共鸣
先向从头抖到尾的手持长镜头致敬 每个(拍电影的)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太可怕了虽然全程没有任何冲击性画面震撼程度比盲山盲井什么的强多了 因为是城市题材感觉离自己生活特别近 也就是说with our totalitarian government片中昏迷/呕吐/失禁在救护车上的老大爷完全就可以是五十年后的我(如果那时候我还没死的话)或者wxyz年后的甲乙丙丁 而那些一上来就人身攻击病人什么要喝酒的医生真的很像我们政府的化身 最终在医疗(政治)系统面前you could have a pretty decent life and age as a decent citizen却依然lose all decency (and dies) 看完我就想问 为什么中国近十几年来没有这样的电影:)
6/10。老先生察觉不适尝试各种措施未果向邻居求助,被搀扶出的走廊灯光时灭时暗象征病情一秒秒恶化的征兆,呕吐和无法站立的老先生被画面边缘化,无论救护车上接受护士询问还是忍受医生经验主义的冷漠说教和推卸责任,景框中他身体始终没有展露全貌,影片充满了无效的细节包括结尾一系列手术清理过程。 @2017-06-25 03:43:44
8.5,近乎荒诞的批判现实题材,开启罗马尼亚新浪潮的序幕,因为是群像戏,手持长镜头的调度难度可能还在四月三周两天之上,只是重场戏的华彩程度不及432,但比432强的还在于对罗马尼亚当下体制的批判,毕竟月经警察也是过去时,但缓慢、低效、资源分配不足的现行医疗体制却切实影响当下每一个罗马尼亚人的生活。
喝酒、无后、衰老都是原罪。没有炮火式的抨击,而是与时间同步的损耗,损耗后的无奈,无奈中的绝望。在一次次不露痕迹的转场中,强化着对这个社会最冷酷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