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知道的,说一个中医将妻子的尸体藏在家中,天天用中药泡澡,希望她醒过来。
听听觉得颇为吓人,但也仅此而已,看了才发现,原来比你所能想得到的,还多了那么一点点。。。。。
那个于辉,谨慎小心,沉默寡言,日复一日重复一样的动作,烧开水,煮中药、小心翼翼的给妻子泡澡,温柔的说话,小声的,日复一日,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话。
一共三年。
诡谲吗 ?
变态吗?
一个心理变态的医生的偏执行为?
或许在拯救的背后隐藏着更可怕的真相:杀妻?!
不由自主地会这样猜测。
然而都不是,谜底最后揭开,一切一切原来真的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关于执着和信念。
关于爱情可以到达一个什么样的深度,忍耐可以熬过怎样长的时间。
所有的唏嘘退下去了,不再是为了他无谓的救治,不再是为了不忍见他无谓的挣扎。
因为他原本真的,真的可以救活他的妻子!
余下的是愤怒,是的,他本可以做到的,是谁破坏了这一切?
人啊,总是用自己知识的底限来判断问题,以为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就是不正常的,自以为是的去怜悯那个做出不正常的举动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才是一切破坏和悲剧的造就者。
我不知道当曾志伟最后洞悉真相的时候,心里会否有愧疚?
或者仅仅愧疚是不够的,他的无心闯入,断送了两条人命,败坏了一个十年辛苦支撑的希望。
是十年,不是三年。
这样悲剧,道歉有用吗?
一切的惊骇都藏在那卷录影带里,那个女人说的话:“⋯⋯如果上天是故意要考验我们,看看我们夫妻是不是同心,这才让我得了和你一样的病,我答应你,三年后,我一定会醒过来,就像当初你作到的一样⋯⋯”答案瞬间揭晓,然而一切已经都来不及。
只剩下两具冰冷了的尸体,和那一滴尚未苏醒的眼泪。
那里面有不甘吧,就插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然闯入的那些重装警察粉碎了两个人,活着的和死了的,醒着的和睡着的,所有的梦想和希望。
那不甘,就像于辉从警车里冲出的身影,朝救护车奔跑的身影,被横冲的车子撞翻飞起的身影,他有口却不能言,因为没有人会相信。
一切都已经来不及。。。。
然而我们却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那个丈夫,十年前得了肝癌,那个妻子,在他死后每天用药水给他泡澡,三年后,终于救活了他。
perfect ending 了吗?
一切就像是一场梦,妻子患了和丈夫一样的病,是的 ,一切重新开始,只是,这一回,换丈夫来拯救自己的妻子和爱情了。
于是明白了这三年来于辉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过每一天的,他的希望源自于活生生的现实,他所做的是一件有实现可能的有盼头的事情,他每过一天,就离希望更进一步。
他一天一天,缩短与希望间的距离,这是他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持。
但是这样的真相更残酷不是吗?
愈是如此,对于悲剧的结局愈加不能释怀。
或者说是我的天性使然,明明幸福就唾手可得,为什么突然间,一切却已经消失得灰飞烟灭,尚且没有人可以对此负责,因为一切不过是一场意外罢了。
那个于辉奔向救护车的镜头,我哭了,也许无法遮掩瞬间涌起的哀恸,也许因为隐隐洞悉了后面隐藏的更大的悲怆。
这两个人,没有刻骨铭心的誓言,没有温情动人的时刻,甚至没有交谈,永远只有一个活着的人,独自面对另外一个人死去却鲜活如昔的面容,以及无法预知的茫茫长夜。
起先是她,后来是他。
他们却让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从长沙到香港,两小无猜的爱人,一再的倾尽力量来拯救对方,生活在两个三年里变成了彼此。
那个陈可辛,拍过《甜蜜蜜》,在这个鬼片里,讲得原来还是爱情 那个黎明,我从来不曾留意过的,一个据说是从内地去了香港的歌星,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拿到金马奖的影帝,他这尊奖杯的分量,也许比过往不少演员所拿的,都要重 爱情是什么呢?
没有人说得清,我也是。
但我知道,现在泛滥的臭大街的《我的失忆男友》、《绝种好男人》等等标榜爱情的电影里都给不了我答案,或许,来看看这部鬼片吧,也许你能找到点什么
中医中讲求一道的气,要不中国怎么会有称人死为断气的说法。
既然断气为死,那能够维持住或者找回那道气,就可以死而复生。
传说中,数千年前世上流传有一门密传绝学,只要在死者气绝半天内,以针灸、按摩、药贴保持尸体的新鲜度,然后切开皮肤,取出内脏脑髓清洗,再配以培炼精气便可复生。
据说这一秘方战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就曾使用,而前几年还有传闻内地的医院有人使用此法。
我这里给他五星全是给陈可辛的回家,有人说陈可辛拍的不是恐怖片,而是爱情片,说明你只看懂了一半,那个理解是把小女孩的那条线给断了。
整体故事也很简单,就是两个中医相爱并结婚,然后其中一个患肝癌,先是男的,西医已经判定男方死亡,但是中医没有,女的默默照顾男士(尸)三年直到把他救活,然后女的也得知自己患了同样的病,所以影片一上来就是那个男的在照顾女士(尸),但因为曾志伟这一条线导致失败。。
这基本就是整个影片爱情故事的主线,然后再讲讲这部影片的恐怖故事线。
两个医生之前打掉的那个孩子,就是这个小女孩,整部影片唯有小女孩是一身红衣,应该还不是一般的鬼,整个大楼都没什么人,不知道是不是就因为闹鬼才没人住的,而且曾志伟找孩子时邻居还说要快点找到,不然可能就找不到了。
也许之前就总丢失孩子。
这个小女孩让小男孩跟她玩,就是小男孩被鬼带走了,而这个小女孩的目的就是让曾志伟参与进来,从而破坏她父母的复活计划,因为死掉了,父母就能和小孩在一起,也就是和小女孩一起“回家”了,小女孩因为目的达到了所以她也放小男孩回家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整部影片叫回家。
汤显祖在《牡丹亭序》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回家》这个短片回归了东方灵异故事的本质,也是陈可辛最擅长表现的主题——人情。
从《聊斋志异》开始,在东方的灵异故事中,情就是唯一可以超越生死界限的存在,情不会因为生命的逝去而断裂,反过来,生命也会因为情的存在而得以延续。
但此情须是人间至情。
一个人要爱到什么程度才能完全相信对方,相信她会死而复生。
将挚爱之人掐死,在煎熬中等待三年,日复一日地为她擦身、换药、梳洗,对着她的尸体说话,活成世人眼中的变态。
如果说,男的这么做是因为有成功的先例,那么女的第一次面对男的的死亡,又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在坚持呢?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观者的立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一开始,所有人都会像曾志伟一样,遵循理性的支配,质疑这个行为古怪的人——变态医生?
精神病?
杀妻?
恋尸?
回想一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或是抱有一丝希望,认为他的妻子可能活过来?
直到最后,看到妻子的尸体有了生命体征,你彻底确信她是必然会活过来的,然后为结局怅然若失、扼腕叹息。
要让观众一点点相信她会活过来,在谜底揭晓之前完全依靠男女主角的演技,一个要演不像尸体的尸体,一个要演不像疯子的疯子。
而情的存在又让这一超自然现象多了一份真切的力量。
从这一点来看,男女主金像奖实至名归。
请允许我转载下面这篇文章 本文转自电影夜航船 我曾与你在一条路上,我曾眼睁睁地看着你,最后死于这条路上。
我仿佛同你一样感到,大地突然从脚下逃离而去。
我觉得我就好像是你,一下掉进粘糊糊的深渊里,尽管我呼喊,我呼喊也没有用。
尽管我因痛苦不堪而挣扎,我拼命地挣扎,但也无济于事。
于是我便沉没了,被窒息了,像你一样没留下一丝痕迹。
只是在临死的一个瞬间,心里还不由地对前景表示忧虑。
——芒克·《一个死去的白天》 不是因为月圆夜,不是因为路人乙。
看这部片子,纯粹因为曾经《甜蜜蜜》曾经《春逝》的陈可辛。
恰巧手心需要传染余温,于是捧着夜晚恐吓自己。
死亡是一个冰冷的姿势,有如吸一口气之后却为那片空虚而恐惑。
本来应该是吓到心慌,却因为一些死亡的姿势搅到心痛,有如眼角5厘米的一道伤疤,一触就痛。
只是,这道伤疤留在了永远无法共存的两个人身躯之上。
男和女,爱或死。
是港韩泰三地制作的灵异片《三更》,陈可辛的回家篇。
片子的线索是零碎的,48分钟影像交待诸多情节。
结束电影的2个小时后,我终于静下心来回忆。
又是一场回忆,小心翼翼不陷入其中。
摒除阿伟和儿子角色的存在,直指与死亡爱情相关的人物——于辉和妻子。
男人为妻子洗尸三年,用中医还魂的方式,企求爱情的复活。
而情节最后亦交代出了一个事实,妻子在三年前便是用这种方式救活了男人,诡异离奇,是陈可辛制造的一场幻觉。
简单地说,这就是一场等待,相互的彼此的。
却在烈日下暴毙死去,归终。
终有一天,三年的孤独之后,原以为幸福随时间接近,慢慢变大,即将唾手可及。
残余的一微米距离,突然遥远成天堂地狱。
然而。
这是一段孤独的恋爱。
于辉,一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医师。
少言寡语,冷漠外表下潜伏铭心期待,对爱情虚构的光亮。
足不出户,终日在浓烈中药味的小屋中看护妻子。
我的思维于是转向他的妻子。
经已肝癌死去的妻子,三年里一直以新鲜尸体的面目存活,从不开口说话的死人。
是于辉拯救爱情的对象,眼神深沉,面容苍白,却在刻意僵硬的肢体语言中彰显出对爱情的执着。
三年过后,重复三年,爱情经历一次轮回,却仍在生死之间残存希冀。
阿伟则是故事的人物线索。
儿子的失踪,致使他怀疑上于辉。
私自闯进他人住宅,终于看到于辉的妻子,一具新鲜尸体。
游戏就这样开始,三天,三个人。
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爱情的个体,便是活着的男人与死去的女人。
时间,三年,每日的浸澡与对话,用绝对孤独的方式。
只是,他终日以此自慰,不需体验牵挂的残忍。
在于辉内心中,这种努力与希望,也许是最快乐的。
如今,于辉始终相信,妻子三天之后会醒来。
这便是陈可辛想诉说的情感本质,“跨越生命,爱,永志不渝”。
所以,在片子末尾,我看到于辉绝望的眼神,注视着即将复活的妻子封闭在灵柩里,开始远离,于是他逃离警车,追随妻子的躯体去处。
然后,寂静的画面,于辉站立在马路中央。
砰!
一声凌厉,画面刺痛了我。
不管撞车的镜头拍得如此真实,不管黑色的死亡突然来袭,我还是给慑住了。
一切迷离色彩不及这一刻的黑暗。
我想起了色彩。
影片的视觉在摄影杜可风调配下,显得颓靡吊诡。
墙面的灰绿,小女孩裙子突兀的深红,以及大片的灰白背景,形成一个刻意制造的视觉气氛。
对颓废色调深受感染的私人情结,使得我对片子视觉上的关注。
色彩加上音响效果,比如每一扇门重重关上时的撞击声,比如缠绕在情节中阴森游离的配乐。
灰绿,深红,诡魅,迷离,很喜欢。
但我始终索紧眉头。
想起时间,想起等待,三天和三年。
“于是我便沉没了,被窒息了,像你一样没留下一丝痕迹。
”本来是一场生死眷恋,两个人。
在烈日之下,终究成为两具亡魂,无可救赎。
知道一切明明不是幸福。
感觉这篇影评很不错 不知道是不是豆瓣的,貌似找不到所以在这转载下 希望我以后还能看到:《三更之回家》里于辉的妻子海儿认为懦弱的她有深爱着的丈夫可以依赖,就是福气;而于辉认为死去三年的妻子在自己的照料下能够成功苏醒,二人从此可以一起共同生活,就是福气。
多么痴情的一对苦命鸳鸯!
可是就在海儿潜意识里积极准备履行三年前自己的复活承诺的时候,就在于辉一心一意等待妻子复苏,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他们似乎忘了一个人——三年前被他们打掉的胎儿。
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一直以为于辉是有个女儿的。
那个洋娃娃似的身穿红衣的小女孩是那么的乖巧懂事,她不吵,不闹,总是静静地跟在父亲的身后,看父亲陪母亲玩耍,推母亲去散步,给母亲洗澡、剪头发……看得多了,我渐渐对于辉有些不满:他的痴情固然令人感动,但他怎么能成天只顾着照顾妻子而冷落了孩子?
但当片中演到小男孩祥仔失踪后,他的父亲阿伟到于家寻人的时候,于辉冷冷地一句:“我没有女儿,我们没有孩子”时,我开始惊觉有些不对劲。
随着故事的发展,当于辉趴在海儿的腿上谈到三年前为了给她治病而忍痛打掉她腹中胎儿的时候,我终于恍然大悟!
难怪之前于辉总是对小女孩视而不见,难怪她小小年纪眼中却满是与年龄不符的落寞!
……原来那个她根本不是人,是一个小小的鬼魂!
想那三年前,女孩的肉身虽然胎死腹中,但那小小的鬼魂却迟迟不肯去阴间重新投胎,或许是依恋,或许是不甘,总之她在父母身边默默地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三年。
她虽是个鬼,但毕竟只有三岁,一个三岁孩子应该拥有的东西她统统都没有,唯一拥有的只是寂寞。
她渴望父母亲的疼爱,但母亲的魂魄还留在身体里,而父亲的眼中始终只有母亲一个人,他的千般关心,万般爱护,都是属于母亲的,而她在父母的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虽曾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但因胎死腹中,所以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
父亲一心一意地等待着母亲的复活,好重新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还有点自得其乐,而她——他们的女儿,却成了局外人,连一个拥抱都要不到!
她最终会什么都没有,有的只会被渐渐遗忘,没有人想念她,没有人在乎她,她就如空旷走廊旁班驳墙壁上那个涂鸦图中的小女孩一样孤单……所以,她感到寂寞。
r>于是她向新搬来的小男孩祥仔发出了邀请:“你陪我一起玩啊!
”这是一个天真的蛊惑,很难说她是有心还是无意,虽然是个鬼魂,但她毕竟只有三岁而已。
——一个三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心计和城府?
或许她的初衷不过只是因为寂寞,但她的这一步却粉碎了父母苦盼了六年眼看就要到手的幸福,但却意外成全了她“家”的渴望。
黄泉路上,她从此不再孤单;阴曹地府里,她终于一家大小团圆。
什么是福气?
对于小女孩而言,有父母的疼爱,有“家”就是福气。
影片的结尾,在照相馆里,于辉、海儿和他们的三岁女儿,一家三口照了张全家福,镜头里,照片上, 他们笑靥如花。
他们终于“回家”了。
看一同学在微博分享了观看评分,五星,于是马上找来看看。
整个剧情在夫妻出现之前都很平淡,无非是一个闹鬼的小区,居民纷纷搬出。
毫不知情的主角不幸闯入。
但是,当夫妻的故事后相信所有人都会被深深感动。
两人的爱情跨越了生死,跨越了一切。
整个世界只剩下对方,自己生活也只有对方才有意义,才有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感人的还在于这是一个悲剧,剧情结束时似乎让观者感叹道,他们的爱情逃过了“命”的不济,却逃不过“运”的不幸——如果不是因为新邻居警察(曾志伟饰)闯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就可以带着巧克力回家看父母了。
似乎这是一个人定而不能胜天的悲剧。
=============刚看时我也是怎么想的=====================当影片结束时我一边听着片尾曲《好象在我耳旁》,一边回味着悲剧的剧情...等等..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
对了,红衣小女孩!
小女孩很寂寞,看着男人(黎明)给女人理发,她也给玩偶理发。
小女孩对着小男孩说“你和我一起玩吗?
”小女孩是鬼,她在照相馆(其实就是奈何桥)不照相,就是不去阴间。
她为何不甘心去阴间呢。
但她仅仅是因为寂寞才找小男孩玩的吗?
不是的,她想一家人团聚,她在等爸爸妈妈——那个男人和女人。
女人因患了癌症需要化疗,西医建议堕胎,堕掉的就是片中的红衣小女孩。
如果真的让男人治好了女人,他们两个是可以团聚,从此两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小女孩不会幸福。
她只有一个人。
想到这我不寒而栗。
小女孩一开始找小男孩玩就是预谋好的。
自己不能(不忍)亲手把父母杀死,只能假借他人之手——把新搬来的小男孩和男孩父亲卷入事件之中,通过一切看似巧合的事将自己的父母逼死。
于是我们看见那一幕,一家三口幸福的团聚了,在照相馆一家三口幸福的微笑着照下一张相,团圆而幸福的共赴黄泉路。
所以我们还应该觉得这是悲剧吗?
这不是悲剧,电影的结局是大团圆,我们所希望的结局只是小团圆而已。
看照相馆中照相的人,要么是面无表情,要么是低声的啜泣。
但是男人女人小女孩一家三口确实是满脸的幸福和发自内心的笑容。
小女孩照完相后牵着男人(她爸爸)的手离开照相馆时,回头向着小男孩开心的笑着招手道别。
这是久违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永远不再分离的大团圆结局,而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个悲剧。
=========================================尾声:小男孩在目送那一家三口离开后也离开了照相馆,他没有照相,他又回到了阳间。
看到这,我心中暗骂一句,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啊。
当初警察(曾志伟)闯入男人家中,被男人囚禁在房内。
男人对他说:“等我妻子苏醒,我再放你出去。
”小女孩是不是也对小男孩说过:“等我和爸爸妈妈团聚,我再放你回去”呢。
某年,我躺在某间大屋子里看香港金像奖。
那年的大赢家是无间道,关闭电视,我却总是听见他们的广东话在说,三更之回家。
当时我只记下这个名字,却迟迟没有观看影片。
我看过三更之饺子的两年后,才开始看三更之回家。
三更中间,有三个国家所拍摄的恐怖片。
韩国恐怖片一如既往喜欢在惨露的挖血的皮肤上下功夫。
泰国恐怖片一如既往喜欢迷信和虚无缥缈。
香港恐怖片,我更不抱希望。
然而,我紧盯着屏幕将回家的每一个镜头尽收眼底,直至它结束,黎明开始唱,就像在我耳旁。
我发觉自己很投入,投入得几乎面露感伤。
毫无疑问,陈可辛是最懂得黎明与曾志伟的人。
在他的电影里,这两人能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绝佳状态。
黎明的木讷已经融合进片中男中医的角色,他愈木讷,从他背后所揭露的悲剧则能愈震憾。
曾志伟的喜感也并未被抽丝剥茧,他愈喜感,他于影片结束前一刻呆坐在电视前望着真相的脸,则愈哀伤。
影片中有一个被特定的时间段,三年。
三年时间,将一个死亡状态的人成天泡在药水中,则能够活过来。
黎明和他的妻子,都精通中医药理。
三年前,黎明刚刚死亡三年,由他的妻子唤醒,接着,又轮到他的妻子死亡三年,他却不能再活着看到她的苏醒。
当他被世人指责为疯子,他慌不择路追赶着将被火化的妻子,于路中央被疾驶而过的车子撞倒。
躺在车厢后方,她的眼角忽然流下一滴泪水,从她自始至终如同活人般漂亮的皮肤滑落。
我知道,所有人都不相信这个被命运化的三年。
三年时间里,活着的人能够将死去的人忘记,也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
若活着的人仍旧过于悲痛,则有可能在三年前,即已随着心爱的人自杀身亡。
没有人能够在独自一人的屋子里陪伴着一具尸体,日夜说着重复的回忆式的话语,日夜伴着满屋药气,日夜怀着虚无的希冀。
因此,影片所传达的特殊命运,远远脱离现实,故而受人尊敬。
陈可辛将黎明临死前追赶车辆的一幕再一次重放,让观众将他的痴情与伤感领略到骨子里,直到,为他流下一滴泪水。
兴许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超过他们各自陪伴着对方无法言语的躯体的时间。
他们也许在对方身旁都曾温柔地说过一件事,等他,或她苏醒后,两个人要一同回家,买一些东西,看望父母。
回家是他们永久的惦念,却永远完成不了的奢望。
虽然是恐怖片,片中却没有鬼魂。
那个本应流产而死的女婴,亦是切实存在的。
她跟在自己父母的身边,看着他们的相爱而微笑,悍卫他们的平安而将隔壁搬来的邻居引走。
最终,简单地消失。
生死不离的爱恋,本身便似奇迹。
如果有一天,你有幸获得,你会不会坚持下去,即使它漫长而孤单。
一个想记起,另一个也想记起。
一个想记起。
男人得了局部的失忆症,记不起妻子去哪里了,总是怀疑妻子出事了,开着车穿过隧道,穿过小镇,也想穿过自己的记忆。
这个男人躺在深紫色沙发上睡觉的男人一副疲惫不堪的表情,他总是记不起,总是噩梦连连。
但是总是梦见妻子,或颤抖着身子或躺在地板上流血,然后惊醒。
另一个也想记起。
女人在大街上醒来,什么也记不起。
只能根据钱包里洗衣单上陌生的电话号码地址找回自己的联系。
于是,在遭遇变态出租车司机和诡异血腥洗手间,历经万苦,终于,回到了家,站在了自己曾经深爱的人面前,却发现面对的记忆是那样残酷。
这一刻,她不想记起了。
两个人记忆终于交汇点在了一瞬间。
男人拖着这浑身是血的妻子,只是妻子还没有死,睁着眼睛,没有痛苦,满含爱意的喊着:老公。
可是男人还是残忍捡起一块石头,砸向了妻子的头部。
于是,妻子站在男人面前,用手指在自己的脑中搅,直到鲜血淋漓,直到脑浆涌滴,这一刻,她想拼命的忘记。
于是,一个黑色的大旅行包里,妻子的尸首蜷在里面,脸色苍白,眼睛空洞,头发凌乱,血已模糊。
男人最后看了一眼,拉上了旅行包,微笑着上路了,这一刻,他已经忘记了。
缓慢的镜头推进,支离的场景,在十八分钟的时候,我居然想睡觉了,很困,看一部鬼片看到这个份上,还是第一次。
但是暂停了好几次,其间把电视频道蹂躏了好几次之后,还是决定看下去。
慢慢的,在女人用手指搅动自己的脑袋的时候,才有了一些感觉。
没想到在第四十分钟,男人拉上拉链,重新上路的时候,还期待影片的高潮的时候。
字幕现出,我这才意识到影片结束了。
我慢慢的回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
哦,原来韩国导演金知云给我一个这样的故事。
这是曾经相爱的两个人,结果一个把另一个毁灭了。
最后,一个记起了记忆又自然而然的忘记,一个记起了记忆却想拼命的忘记。
记起或忘记,这就是爱情的结局。
最后,这好像是部爱情片。
便衣警察阿伟与儿子祥仔刚刚搬进了一座旧宿舍楼,在这里整栋大楼里就只有开门的老大爷,阿伟一家和对面楼里德邻居阿辉。
听老大爷说 阿辉有一个下肢瘫痪的妻子。
有一天祥仔说总有个红衣小女孩盯着他,那个小女孩是于辉的孩子,阿伟鼓励孩子不要怕像个男人那样面对一切。
祥仔提起勇气提出和和那个小女孩一起玩,他们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阿伟看不见儿子所以到处寻找。
恰巧发现了于辉的秘密,他的妻子不是下肢瘫痪了,而是死了,是警察的他发现死因是被人掐死,因为脖子上有清晰的掐痕,阿辉回家后发现阿伟,阿伟执意要找自己儿子,两人发生争斗。
故事才刚刚开始很不明白的是小女孩的出现,于辉说过自己没有孩子,他们的孩子因为妻子流产而被打掉了,那红衣女孩是谁,墙上的画是谁画的?如果因流产而死的孩子的魂魄没有离开反而是仍陪伴着于辉一家还说的过去,可是灵魂自己成长怎么说,就没有理由了。
莫非死的时候是婴儿,投胎的时候却是老人,这点没说服力, 所以女孩不是他们的孩子,可能是这栋楼里德亡魂,自己很孤单,喜欢和活人呆在一起。
一个三年,第二个三年。
故事开始的太具有戏剧性,让人忍不住怀疑是不是阿辉爱人至深不愿离开,所以相信歪理邪说,把民间偏方信以为真。
每天电视里播放的都是那些满含爱意的录像,那些温馨的往事。
在洗澡间,在床上,在饭桌上,在梳妆台前。
两人充满爱意的对话,两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生活是那么惬意。
只不过开始时妻子的回答都是在镜中让人不免怀疑。
正常的人怎么就不能面对镜头说话呢。
我们都相信她死了,这时的我们是阿伟,是那个便衣警察。
警察就是警察,绝不会相信再过三天她就能醒来,不过他对我挺好,说话和和气气,不虐待,吃饭有酒喝,尿急了可以方便。
只是单纯的不相信,单纯地为他们惋惜。
就这样他做了三年,很多人可能在一开始就会选择离去,或者是中途而废,三年间他们每一次微妙的谈话,那样不可思议。
明知道她死了,她不能说话的,怎么可能对警察说话,怎么可能对我说话,不要再骗自己了。
三年里,每一天都和妻子说话,有一次两人闹矛盾,她一星期没有理我。
仿佛她从未走远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是那么继续着。
明天,过了今天她就可醒了。
爱让一个人坚持,爱让两个人充满默契,爱是心与心的交流,虽然有一个人去了,心脏不再跳动,剩下的那个人还在持续以前的生活。
她没有说话,她不能说话,她不能张开口,但是她想说的我都懂,当我看着她,当我身边有她,当我爱她。
明天,作为观众的我还是没有看到那一天,警察包围了于辉的屋子,破碎了他三年朝思夜想的梦。
阿伟没有为他辩护,他没有相信那个三年的说法,"事实"摆在眼前,再多的挣扎都是苍白无力。
坐在警车上的阿辉看到自己妻子被放在运尸盒里,放在车里,耳边想起了悲伤地音乐,想是在为两个人送行。
故事结束的时候阿伟一个人坐在屋中看最后的那段录像,回想医生说的话,阿辉得了不治之症,西医无法治愈他,在一次化疗后他消失了,后来奇迹般的康复了,他说西医治好了他。
而后的录像是那些温馨的往事。
在洗澡间,在床上,在饭桌上,在梳妆台前。
两人充满爱意的对话,两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生活是那么惬意。
只不过是影像中的是活着的妻子,阿辉的尸体.......活着不能相守,死了却能重逢。
一个凄惨爱情故事中的无奈和感伤,阿辉的死是上天安排的,否则又是另个一三年,两个三年,三个三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年?
故事的最后是两个的团聚。
生不能,死却可以,两个人平淡的六年生活,或许是对爱的最美的诠释。
对香港的部分记忆犹新,尤其是黎明的演技和那个女人的裸体。医学怪诞,有些感人。
曾志伟:你从大陆来的?黎明:长沙。陈可辛你是对长沙印象是有好深刻!!!哈哈哈 那个泰国片是要多蠢有多蠢。
三个风格迥异的短片组成的电影。《失忆》讲述了被害女子的鬼魂“苏醒”后在迷茫中回忆出自己死亡的真相。《轮回》以泰国民俗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贪婪惹祸的故事。《回家》讲述了于辉用三年时间企图复活死于癌症的妻子,原以为这是一个偏执者的执念故事,后面的反转才发现这是一个情深义重的爱情故事。质量上,陈可辛的《回家》明显比《失忆》和《轮回》技高一筹,无论从场景道具的细节、还是配乐、故事节奏,以及演员表演等都可圈可点,黎明更是凭此获封金马影帝。《失忆》中夫妻双双失忆,两条线并进寻找一个结果,但拍摄手法有点故弄玄虚,剧情以镜头推进为主,显得有些沉闷。《轮回》的故事最是老套,讲了个传统的诅咒故事,氛围渲染得也一般,算是三个故事中最差的一个。
惊喜并意外,第三个陈可辛的《回家》我不记得以前在什么地方已经看过了。三个故事还属陈可辛的最好,故事性最强。《失忆》和《轮回》很一般,后者带有东南亚寄物诅咒色彩的故事还是有些意思,前者太无聊了。
回家很精艳。其实韩国这篇想法不错实现得不好。
三部小烂片变一部大烂片的故事
第一段差点睡着,第二段直接睡着,第三段又睡了个回笼觉。
小清新却标恐怖类型来吸引人真的好嘛- -
「回家」癫狂爱情故事「失忆」闷,故弄玄虚「轮回」玩偶是有灵魂的
单就回家来看,紧凑工整,两户人的戏却不断制造悬疑,环环相扣。都说黎明演的好……可是分明独白回忆的地方像小学朗诵,语音语调非常幼稚……但是克制木讷的地方又冷静的变态。相比之下曾就较为自然了。小男孩演的也还不错。结尾的录像给人无限遐想,点睛之笔。这个场景应该和黑白道的大厦是同一座。
原来黎明演技这么好啊,话说我好像只看过他演的一部电影
陈可辛的【回家】太棒了,记得当年大一的时候还在用它做影片分析。过了这么多年才看到另外两部啊!时光啊!★★★★
只有第一集能看。
02年的电影18年看还是太老。故事一1分,故事二0分,故事三2分。
正好形成了我对于喜欢一部恐怖类型片与否的两种范例:前者拍出影像却空洞乏味,后者影像背后情绪十足。(虽然陈可辛这个根本算不上恐怖片,但拍的足够温柔……)
只有陈可辛的那段能看
韩国那部的镜头太像梦之安魂曲了,三星给回家
这几年看到评分还好一直准备看,今天看完发现好像不是很满意,拍的让人有点看不懂。
陈可辛在两位同行的衬托下格外熠熠生辉
全程快进,特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