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激萌呵,不符合我最近的口味。
ED有种《K-ON》的感觉。
但估计这片成本比《K-ON》高好多。
日本动画怎么这么喜欢用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上了高中胸部就能变大,这说法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玩。
大号君哪里萌了?
低音部的《小星星》哪里好听了?
居然出现了正儿八经的三角恋?
这吹奏社搞得和体育社似的。
又是百合?
吹号吹到流鼻血。
女主姐姐一定是个重要角色。
这些铜管乐的曲子挺好听的。
剧情嘛还挺吸引人的,不是废萌。
作为一名日常写实系动画的爱好者,<冰菓>之后最打动我的,除了<白箱>和<玉子爱情故事>,估计就是这部悠风号了吧。
前期的开展稍有温吞,对演出显露钝感的观众反响未见明显波澜,但是Ep8的爆炸剧情成功引爆了争论cp的狂潮。
不过说到底这只是表面的纷争,躺在床上看完最后一话,仔细在脑中反刍剧情,才敢说对悠风号真正的内核有了些许触碰。
群像是青春的佐料: 葵因为学习和社团内部的争斗选择了放弃;叶月在和朋友的合奏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秀一对竹马的情愫与鼓励以及在失落中不懈地练习;夏纪对于失败的释然和对于竞争者的鼓励;优子为了前辈不惜自做恶人的努力;香织对于梦想不轻易放弃的执着;明日香对于人际关系的圆滑和对音乐纯粹的喜爱;晴香对于部长一职的烦恼和责任感;泷老师对于工作的“喜欢”和严厉。
无数的配角并非只是过人,他们一起构成了这幅青春的浮世绘,格式塔一般的细部组合拼接,在最终的演奏里,这些情感和意志都化作了对梦想的追求,升华了之前大大小小的“零部件”。
两名主角对彼此的珍视:尽管悠风号有着诸多元素糅杂在一起,但是最原初的滋味却是两位女生之间的友情=引力。
久美子一直不能坦率地喜欢上上低音号,内心冷漠却总做出迎合世事的行为,这类女生也不少见,内心对着外界总是进行着反向的调和阻碍,但又害怕自己的不入世会受他人白眼。
丽奈则不同,她的本质其实与久美子殊途同归,但她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真物,也更想得到它,不愿自己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失去呐喊的能力。
人是群居的生物,丽奈被内心同类的她所吸引,这里是引力的体现,也对久美子的不争充斥着不满(等同于一个未开拓的自我),久美子亦是如此,她对于早些时候自己的轻言而后悔,想要去致歉,却愈加被这名“德米安”所吸引,将自己的本性一步步付诸行动。
处在这种暧昧的关系里,世界开始发出了第一声鸣啼。
最佳集数: 我最喜欢是第8集和第12集。
前者不需多言,祭典的灯火、恋爱的美好、失恋的酸涩。
不愿为世妥协的人以及唯一能理解她的人,以及划过鼻尖的食指。
似幻似真的氤氲里,比吻更加美丽与色情。
第12集,当久美子在得知自己因演奏不力而被淘汰时,奔跑时的恸哭令我心酸不已,京阿尼的跟镜美得不可方物,泪水仿佛一串音符从奔跑的轨迹里滑出。
音乐的世界是这样的,充满了无奈的青春之色,被集体抛弃的丧失感,和不甘想要飞得更高的理想。
信口说点:必须承认京阿尼确实有卖百合钓鱼等地方,不过希望不要只看到这些,是“只”。
优秀的作画,音乐,背景,分镜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山田尚子都把它们明明白白地交付给你们了。
最后感谢悠风号三个月的陪伴,它和冰菓尽管色调不同,一暗一艳,但是共有的那一抹略带苦涩的美丽青春值得我永远回味。
番是好番,但我实在爱不到5星,还是因为番外多加了一星。
一开始把它当作轻音来看了,因此压抑的哭泣的开头就已经劝退了我好几次,今天终于一口气看完了。
太久没有看过这种非典型人设的动漫了,全员恶人——连制作组都性格恶劣,明明可以直接像诱导观众那样给大家留下朦胧悸动的gl感情,却另一边又要明示暗示异性恋的存在感——丝毫不惧将每一个人物性格的弱点和缺陷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阴暗的软弱的自私的冷漠的。
女主总是可以若无其事说出心里伤害别人的话,明日香对除自己以外的人漠不关心,泷为了自己坚持的事也可以说是百般套路用尽。
但那些在其他动漫里成为主角的品质,勇敢坦率的叶月追不到爱,为他人一再牺牲的香织要甘愿成为泷选择丽奈的台阶——没有非黑即白,没有正派反派,就是现实,每个人的复杂性格、细腻心理,这就是京阿尼最牛的地方。
和它描绘的背景一样,细腻写实,又带着梦想和美好的幻彩光影。
只能说我很爱京阿尼,也很认可这部番剧在制作各方面的精良和用心,但我!
不愿在动漫里再剖开现实里那些人际、社会里的猜疑、争斗,太真实了,真实得我每天都面对因此也不想再面对了。
那些冷漠的、阴暗的、逃避的、歇斯底里的、无疾而终的、触碰不到的全是我自己,全是我周围的人,我在照很多面很多面镜子。
太让人恐惧了。
我最喜欢番外篇,只一集也不错,可以奔跑,奔跑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自己失去的、没得到的,而是我在朝着一个目标狂奔,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集体,而我,也从旁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自己的热爱。
奔跑吧,莫纳卡!
这番我没看完,我不能打四星 我不想看了怎么办,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该给多少分了,因为我刚看见一条评论“不喜欢这一类型的请不要评分”,天哪。
我很喜欢高中生的故事,青春朝气,我也知道在那个年纪正式性格最倔强的时期这部动漫真的把每个人的性格都提现的很好。
从来就不缺明日美学姐这样的人,独善其身却又有号召力,但我真的不喜欢这样的人,虽然能成为这样的人是人生目标。
我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夏纪前辈,选拔势力还会去安慰被选上的学妹。
同样不喜欢的还有泷老师,我从泷老师身上看见了我从小到大大多数老师的影子,冷漠,或许他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但是我不喜欢他。
青春之所以是青春应该是爱意的懵懂,我喜欢饼藏和玉子,可是当叶月也喜欢上秀一的时候我知道了这番不是我的风格了,我不喜欢雌竞,虽然没有竞但我就是不喜欢这条线。
京阿尼不是最会搞cp的吗,凸守和丹生谷不是搞的很好吗,怎么到了高坂和久美子这里就多加了个喜欢老师的设定。
这番我没看完,我不能打四星。
我不是什么二次元,我就是个看动画片的。
豆瓣短评没有评论功能,但是这次想说的有点多就只能来写长评了,所以不喜欢有很多人喜欢的动漫,那些喜欢这部动漫并且不容其他人质疑的人请略过。
《吹响!
上低音号》:为京阿尼点赞《吹响!
上低音号》是根据武田绫乃的小说《吹响!
悠风号~欢迎来到北宇治高中吹奏乐部~》改编的电视动画,制作公司是大名鼎鼎的京阿尼。
究竟是叫“上低音号”还是“悠风号”,只是译法问题,译作“上低音号”是依据乐器的属性,而“悠风号”则是根据乐器的外语发音音译的,相比较而言,个人还是更喜欢“悠风号”这个译名一点。
因其围绕吹奏乐部展开叙事,又是由京阿尼制作,所以宅友们也将其戏称作“京吹”。
可见京阿尼之深入人心。
驾驭慢热作品的娴熟技巧“京吹”的剧情总体上来说属于慢热类,就像那种需要小火慢炖,精心烹制的肴馔。
此类作品你一旦看进去了,将会是无比愉悦的享受,当然前提是它真的是“慢热”,而不是像某些作品那样的只慢不热。
但这类作品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若前期处理不当,平缓的剧情节奏极易让观众厌倦、疲劳,乃至弃番。
在看《吹响!
上低音号》的第八话之前,我就从B站的评论得知,这一话给人的观感相当惊艳,宅友们赞不绝口,开玩笑说这是一话封神系列。
我点开视频,突然意识到,居然不知不觉都到第八话了。
一部慢热作品能够让人轻轻松松,毫无压力就坚持到了动画中期(总集数:13话)实属不易,其得益于监督石原立也对整体叙事节奏的恰当把握。
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主线剧情伴随着精致的画面与动听的音乐徐徐展开,细腻的人物刻画,明朗的叙事线索,使得“京吹”整体基调舒缓而不乏味,日常而不琐碎。
因此,到了第八话,前期的情感铺垫、剧情伏笔都派上了用场,故事自然而然地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第八话以一个节日庆典为叙事背景,这种祭典文化元素在日本校园动画中屡见不鲜,大部分动画都将其处理成一个与主线故事关系不大,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欢快小短篇。
然而京阿尼打破常规,将关乎剧情走向的重要矛盾冲突与愉快的节日氛围完美糅合。
叶月的表白失败,久美子与高坂的山顶合奏,看似在讲三角恋,实际上熟悉京阿尼风格的观众都清楚,哪里有这么简单呢。
将少年人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情感,用更加模糊与朦胧甚至还有点莫名其妙、不明觉厉的手法加以表达是京阿尼的惯用伎俩。
它的表现重心在于成长,而非爱情。
从吹奏部员们的懒散到认真、从叶月对吹奏训练的厌倦到感受到演奏的乐趣,从部长对管理的失望到重拾信心,从久美子与高坂的情感隔阂到互诉衷情,我们均能看到人物的成长,其中既有个人自身的努力,也不乏外部世界的助力。
奋斗、友情、坚持等创作理念完美融合于作品之中,使人感受到当下校园动画中少见的青春活力与热情。
其中与剧情相契合的插科打诨、卖萌调笑如同调味料,使整体剧情不再乏味,也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重音卖萌《吹响!
上低音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是音乐题材,同是京阿尼制作的《轻音少女》,因此也有人戏称其为“重音少女”。
虽然是玩笑,但“京吹”无论从总体基调、主题内容及表现手法来说都比《轻音少女》“重”不少。
吹奏部员的人心涣散,吹奏水平的参差不齐,全国大赛目标的遥不可及都让观众意识到这不是一部每天在活动室里喝喝下午茶,卖卖萌就能得到万众赞誉的动画。
我这里当然不是在黑“轻音”,《轻音少女》我一样很喜欢。
只是题材不同,表现方式自然要换,同样要卖萌,轻音式的萌必然不适用于“重音”,它需要新的“萌style”。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非得卖萌,就不能好好讲故事吗?
”其实在如今这个万物皆可萌化的时代,萌不再是单纯的“可爱”、“漂亮”的代名词,它的含义在不断延伸与扩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与悲剧美相对立的,另一种打动人的力量。
因此、在一部关于少年少女成长历程的青春校园动画中,萌元素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
但好的作品不会将萌与故事割裂开来,分别呈现给受众。
它会将其融于叙事之中,让观众意识不到其存在,却会被其感动,这才是高明的做法。
否则,只能沦为“废萌”。
幸运的是,制作《吹响!
上低音号》的是一家拥有成熟制作机制的优秀动画公司。
其中萌元素的展现完全是与人物性格、剧情发展相契合的。
没有脚底一滑就能和女同学摔成各种姿势的浮夸桥段、没有“傲娇”、“呆萌”、“软妹”等标签式的卖萌表演,萌融入了人物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融入了剧情的起承转合、主题思想。
所以说,萌并不是迎合观众审美趣味的万能药方,卖萌也是需要技术的。
为京阿尼点赞近两年来,我动画看的不多,新番也是越追越少,但京阿尼制作的动画我基本都会看一下。
我对京阿尼动画的品质还是比较放心的,即便不喜欢也不会太倒胃口。
从《吹响!
上低音号》作画的精细程度就能看出,京阿尼这一次是相当用心的。
没有傍名作者的大腿,也没有炒冷饭。
新的选材,新人声优,但制作班底是绝对的老牌。
监督石原立也对表现细腻情感与展现青春活力的校园题材驾轻就熟,镜头语言丰富精致。
系列构成花田十辉一向擅长对少年男女的性格刻画。
京阿尼聚集许多这样业界大神,也因此它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京阿尼总是能带给人惊喜,它的“京都脸”虽然常常被人调侃,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京阿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
有风格是不错,但也不完全是好事。
作为普通观众,我们自然是希望京阿尼能坚持自己的风格,但又不拘于风格;考虑市场因素,但又不要过于迎合市场;照顾到观众情绪,但也不要太惯观众。
脑补一下历史进程:京吹这部动漫,初看一眼,不仅又会再一次被吐槽“京阿尼脸”,而且两腮的那点高光也会让人觉得略显违和。
一部分观众弃番了。
很容易让人以为是惯例的不干正事的社团,按轻音的模板套作一群妹子的卖萌部。
一部分观众弃番了。
然后竟然有男人,还是青梅竹马。
一部分观众弃番了。
看了两集,没啥“超展开”,剧情和茶水一样。
一部分观众弃番了。
好了,留下的人基本上不是京蜜就是扭曲的京蜜,原作党少得可怜。
这貌似就是这部动漫最初的观众。
在经过中二恋、境界的彼方、游乐园的洗礼后,其实部分京蜜最初也没对这部动漫抱多大期待。
以上均为脑补。
口胡。
如果不是第八集的“百合炸弹”挽回了一些观众,这部动漫真心“平淡”。
所以说京吹有意卖百合,故意靠党争来吸引人气,而且还搞了很多色气暧昧的氛围来吸引小清新大龄宅,这说的一点没错。
毕竟人艰不拆。
毕竟……没有露胖次,爆衫,摇乳,娇喘;没有番茄酱,吃人,第三集发个便当;没有平地摔,天然呆,女仆装,欧尼酱,“父母双亡”;没有腐利;没有“霸道总裁爱上我”;没有侠客,骑士,王子,怪盗,英雄救美,浪迹天涯,寻找宝藏;没有“基本不学习总是纠结谁喜欢谁”,圣诞节,情人节,不良学生;没有女主最后挂了,某人失忆了; 没有卖脸红的傲娇,交流障碍的三无,毒舌抖S的黑丝学姐,总是嫁不出去的班主任;没有魔法,超能力,死后世界,灵异鬼神,智能非人类物种,正义的伙伴,机器人,炫酷大招;没有“黑残深”哲学宗教意识流人生大道理至理名言……等等,有一句名言:“温柔,不是用来形容什么优点都没有的人的吗?
”。
…………这样看来貌似这部动漫还是很写实的。
既然写实,喜欢这种风格的人自然不会抱怨“打球怎么没有把地面砸个坑啊?
”“吹喇叭怎么没发光啊?
”“有钱的部员提供海边别墅没?
”“犀利的主角看穿一切没?
”…………要说京吹有啥,京吹有优秀的制作,然后没然后了。
……开什么玩笑啊,喂!
咳咳。
我不是专业的,只会口胡。
分镜,镜头很好,但是具体怎么好我也说不清。
网上有人写了很多贴图分析。
BGM很到位,节奏把握的很好,气氛烘托的很好,但是如果你不看这部动漫的话,我也说不清。
细节,铺垫,前后呼应很多,但是真正的乐趣还是自己在看的时候发现它们。
路人也不是单纯的路人,他们也在演绎着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也是主角。
人物形象的塑造用的事件都很精练,一两个事件就能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执念都表现出来。
其实,即使全看下来也没法简单说清这货到底讲啥。
而且,如果没有续作的活,更是一部在结尾没有把所有线索收回的“腰斩”之作。
所以就总结为“真实”“青春”“情怀”。
确实,很像截取了一段高中生的生活片段。
浓缩了最美好的年华并经过艺术加工的片段。
如果符合某人的情怀,那绝对是爱不释眼。
于是,萌新想问问:《吹响悠风号》这片究竟哪里好看啊?
答曰:有百合,有BG,有一群萌妹子,有帅哥,路人都prpr。
有糖有药。
有逃避(久美子来到了初中同学很少的学校),有黑历史,有掩饰,有面具。
有不同的价值观,有遗憾,有抉择(葵的退出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说明导致事物发展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有手段(明日香选择大家举手表决,自己做记录员,那么自己就不用表态了)。
有直接的关怀(中川夏纪,香织),有默默的关怀(小绿,明日香),有率真的支持(叶月)。
有纠结,有努力,有成长,有叛逆(久美子),有从不理解自己到了解自己(久美子),有从不了解别人到了解别人(久美子)。
有冲动(优子),有邀请,有回馈,有命运的捉弄(香织,明日香)。
有软弱(晴香),有坚强(晴香),有不甘心,有为他人流的泪水(优子),有为自己流的泪水。
有特立独行,敢想敢做,冷艳高贵,直白坦率(高坂丽奈)。
有既温暖又讨人厌(两个老师)。
有大家团结一致的奋斗!!!!
有脸红心跳,有暧昧,有拒绝,还有软色情(京会玩),有很多小彩蛋(京风格)。
有萌点,有笑点,有燃点,有泪点,有槽点。
萌新表示太长不看。
………………
我现在是初二的暑假,依旧过着宅生活,一时兴起追了这部番,发现这辈子没白活,14年今年终于活明白了,真的是励志,我希望第三季可以快点出,我相信这动漫是我学生 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番,可以说已经是生活动力了,吹响吧上低音号让我这黯淡无光的暑假,和以后的学习生涯中的添加了这炫彩灿烂的色彩,。。。。
这还不到140字???
😂😂
高坂丽奈真好看
是的,这不是什么影评,只是我相当主观的感想而已。
该怎么去表达我对这部四月番的感情为好,这种微妙的纠结从我两天内看完所有13集之后一直伴随着巨大的空虚感存在于我心里。
在四月初的时候,以为这只是下一部京都的废萌作、像轻音一样披着音乐外壳的青春鸡汤的我,并没有看这部新番的打算。
加上并不如京都以前作品那般讨喜的人设,恐怕那时候我对京吹的期待度是零吧。
但是在看完最终话后,我才意识到,这恐怕是自凉宫春日的消失之后,京都完成的艺术度最高的一部杰作,一剂青春的毒药。
动画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两年里我偶尔会质问自己。
从初中的入宅,到高中的痴迷,身边都伴随着几个可以分享我从动画中所得到的快乐、忧伤的好友,即使这些动画里有很多在今天的我眼中看来并没有什么意思。
进入大学后的两年,一直是一个人在看动画,然后每个季度能入眼的越来越少,直到一年只看完两三部的程度。
渐渐地不喜欢夸张做作的卖萌风格,不喜欢故作深沉的暗黑风格,不喜欢中二的一往直前的男主角,不喜欢没有脑子只会一直哭的女主角。
而自己喜欢什么,却不会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直到看完京吹,我开始抓到了一些什么,那些存在于我心里,唤作“美丽”的事物。
人设京吹的人设并不“出彩”。
我指的是与包括京阿尼其它作品的动画作品作比较。
这里头没有每集脸红很多次的傲娇,也没有面目冰冷的三无角色,也没有什么平地摔的天然呆,或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整个ACG圈,从漫画到轻小说,角色都戴着脸谱,除了样子长得不同之外,实际内核都是一个样子的,只要有个画得好的原画人设,走红都在意料之中。
但是京吹却不是这样的。
叶月放在别的动画里,应该会是个元气的单纯笨蛋角色(前两集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在这里,她是个会说“大号嘛,就是在他人身后默默支持着”的开朗得令人心疼的角色;绿子或许会是其他动画里的小个子吉祥物之一,但在这里,她的信念之坚定或许在本作里只有丽奈才可以相比,而且还有一颗敏感又温柔的心,不止一次的成为叶月和久美子身后最大的支持者。
丽奈作为本作的黑长直角色,不出所料地外在高冷,内在却可能是最为炽热的一个。
“我要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山上的一番表白,可能是在将近十年前的凉宫与虚在铁道前的对话之后,最让每个痛恨着自己为何离梦想越来越远、心中一直有团火燃烧着的青年内心开始沸腾的一段片段,而且在后劲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凉宫是神,而丽奈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是普通的平凡人罢了。
而久美子……可能是我所见过最最平凡而又不凡的女主角,一个几乎找不到模板的所在。
如果只说久美子成长的大概过程,其实就是从一开始的优柔寡断、无欲无求的普通少女,到后来得到了丽奈这样一生只需要一个的知己,直到终于找到自己的信念这样一个似乎是王道少年漫的发展。
但并不仅仅是这样的。
在这段成长当中,过程实际上相当平稳,在第八集之前是整个吹奏部的变化,第八集到十一集是属于丽奈的矛盾,几乎到了故事的最后,久美子才真正直面属于自己的问题。
如果是少年漫的一般套路,遇到困境的主角通过不断的锻炼,已经到了鼻血滴落也没有察觉的程度的时候,那么最后一定是成功地迈过了那个难关,超越了自己。
可是久美子最后还是倒在了这里。
她不如明日香那样有才华,也不如丽奈那样一直在努力,尽管她是主角,但她还是失败了,就如我们每一个人一样。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久美子的卷发不怎么好看,马尾虽然好看一百倍但是也很难和当今的萌王们相比,可我却是那么那么的喜欢她吧。
这里还要说一下黑泽的完美演出!
不管是对秀一的青梅竹马方式的冷里带热的声线,还是回应老师“我能吹好”的坚定,都十分出色。
尤其是和丽奈在山上的一段对话,完全就是给你一种“那个内心略微腹黑的久美子应该就是这样的啊!
”的感觉!
特别是丽奈说完“hentai”后的笑声!
自然又会心,很有说服力地表现出久美子此刻已经剥下自己的面具了。
更别说丽奈solo之前,久美子说的“我不愿看到丽奈输”,那略略的破音真是太棒了!
更不用说其他看似配角、其实作用相当于群像剧里的角色一般的配角们了。
即使是配角,也找不到她们的标签和模板!
没有任何一个灵魂空洞的卖萌角色,却又每一个都十分有魅力,这种角色的塑造力,恐怕在这类型的动画里已经很难找到了吧。
尽管不会在任何一个“萌王”的评选里得到票数,但是其实每个角色都早已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配乐完美。
只能这样评价了。
看过那么多电影和动画,一直对ost无感,这是我第一次听完一整张ost。
不提那些剧情需要的管乐部分,单纯说插曲,都与动画完美地契合,不喧宾夺主也不显得多余,而且单独拿出来还依旧好听,瞬间让我眼眶湿润……意識の萌芽,運命の流れ,一直在循环中。
细节各路大神都分析过了,我就不说了……京吹的细节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例如十三话的牙膏印……感情我不是很喜欢把丽奈和久美子之间的感情称为百合。
看看现在的被称为百合片的动画是怎样的吧,只是一群可爱的女孩子一起玩耍而已。
而丽奈和久美子之间的爱的告白是怎样的呢。
“我愿意为你成为恶人,愿意为你而死,因为你我想变得与众不同。
”“如果我背叛你,你可以杀了我。
”“我想撕下你乖孩子的面具。
”“如果是久美子的话,一定会懂我的吧。
”这不仅仅是友情罢了,也不是什么称为百合的东西。
我一直在想,爱情作为这个世上最为伟大最多人为其歌颂的感情,这之间关系到的性别是可以被忽略的。
在给其打上BG、百合、腐什么的标签之前,还不如先鉴别这到底是不是所谓的爱情。
我不是什么百合党,也很喜欢BG结局。
只是在丽奈和久美子之间的这种感情面前,在没有给出秀一和久美子之间有什么其它除了认识时间长之外的羁绊之前,原作的青梅竹马结局并不能让我信服。
所以我说京吹是京阿尼的一剂青春的毒药。
青春不是什么喝喝茶吃吃蛋糕就能玩自认为是“摇滚乐”的乐队的青春,也不是身边会有宇宙人、未来人、超能力者那样奇妙的社团经历的青春,不是感情各种纠纷贵圈真乱的青春,也不是明明很简单的日常生活里会发生什么出彩的不可思议的事件的青春。
青春只是一段内心的信念在萌芽着、恋爱的气氛在蔓延着、然后自己忽然有一天醒悟过来自己成长了的过程。
京吹用层出不穷的细节、精美至极的作画、老练的节奏把握,在生活的现实主义和虚拟的理想主义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
这是动画最初的本心,正是当初让我爱上动画、如今却慢慢冷淡下来的原因。
——————————————————没有好好地组织语言,也没有修改,其中的语言和逻辑有太多没表达好。
我只是单纯地想发泄结束观影后的空虚。
也许很长时间里也不会有超越或达到京吹这个水平的作品了,能超越的或许只有京阿尼自己。
让我们来期待续作,不管是第二部或者剧场版也好,我希望能再次见证。
刚看完第十一集期待已久的甄选大战,也从各个了解了原著里吹奏社前前后后的恩怨。
如果我是当时在场的某位高年级社员,大概能做的只是弃权,然而心里内心会更偏向公平而不是情意。
选择公正的一方并非是在说大话,准确说应该是更为轻松的方法。
从年轻的高一社员的角度,考虑事情本可以更加简单,支持丽奈是维护正义,保持中立也是迫于来自前辈的压力。
对于强权的妥协是最容易被接受的理由,也最不必因此而觉得愧疚。
可是作为经历过「黑暗」日子的高年级来说就不一样了吧。
我一直以共情为人类最为值得骄傲的品质之一,但有时候共情太多也会带来麻烦。
退部事件打给很多人都伤痛是无法抹去的,即使时代变好了,在历史的洪流被冲撞过的人在平稳的水波里也难以安稳,这便是从高年级的角度对于香织的处境无法置身事外的心情。
裹挟在洪流中的个人都太过渺小了,但过于放大个人的感受难免扭曲对于事物的判断。
最后香织学姐的表态也是一种释然吧,也是对过往黑暗日子的一个终结。
今年一月意外的,是个没什么偶像番的冬季档.但在过去的18年里,我们先后经历了硬核魔法少女偶像番《老子是魔法少女》,新生黑马《赛马娘》,老牌名作《少女歌剧》,以及沙雕偶像番《佐贺偶像是传奇》等等.尽管佐贺偶像是传奇被我个人给到了超高的排名(19位),但不得不提作为偶像番完全不够出彩,吸引观众的更多是热血,催泪,以及搞笑情节.有一部剧场版动画就此从18年所有的TV偶像动画中脱颖而出― 由《声之形》几乎原班人马,以《吹响吧!上低音号》为原作打造的《利兹与青鸟》.虽然这次剧场版因为暂时没有在b站上映所以知名度不高,但原作《吹响吧!上低音号》还算是小有名气.这部动画是我排行榜上最高的偶像番剧(14位),值得一提的是,《吹响吧!上低音号》也是我除紫罗兰(1位)以及cl(8位)以外最喜欢的京都TV动画.(后文简称为“京吹”)然后,开始正题,我为什么钟爱京吹?究其最直接的理由非常简单,京阿尼卖的是什么?卖的是画面,卖的是分镜,卖的是声音.这些都是使一部番出色的主要因素,也多少是我看番的标准之一.京吹作为2015年的作品,很难说从这三点上比得过京都12年的《冰菓》(21位)以及13年的《境界的彼方》(97位).当然了我不是想说京吹画面不好分镜不好,京都动画自创办以来一直以高质量闻名,一年做的TV动画基本不超三部,甚至在15年全年只做了京吹这一部动画,不可能不用心去制作,所以我更倾向于理解为 ― 京阿尼在京吹上转移了制作的重心.无论在京吹之前元老级的社团番剧例如先前提到过的《冰菓》还是我的本命社团番剧《这个美术社大有问题!》(2位),都更着重于人物关系而非社团内容本身,但京吹一改以往社团番的作风,将吹奏的精彩程度演绎到了极致.然后,为什么京都社团作品中,知名度并不高于其他的京吹更为优秀?如果说京阿尼的《无彩限的怪灵世界》(未进入前100位)是一部打着战斗旗号的日常番,那京吹完全可以被看作是透露着日常色彩的偶像番.或者换个方法说,京阿尼所有番剧都偏向于日常.其实京都对于社团动漫的制作并不能说在走上坡路,京吹之前的轻音少女以及京吹算是京都社团动漫的巅峰,而后从《Free!》(未进入前100位)的第三季到《弦音-风舞弓道高中部-》(未进入前100位)都过于着重于卖腐而导致情节不明,简略不当.京吹相比这些,高下立判.其实这也是我对某些女粉深恶痛绝的原因,看动漫就好好看,强行男男组cp不蠢吗?最后社团番被你们看成恋爱番你们开心了,制作组呢?原作尊重了吗?动画公司尊重了吗?并不喜欢腐向的观众尊重了吗?京泳和京弓虽然制作本身也存在缺陷,但更大的那个“缺陷”的原因是可究的.认真看看京泳第一季会发现,社团成员的关系确实非常好,但这里的好明显是没有爱慕之心的关系铁.那为什么从第二季京阿尼开始挖掘男性部员的关系,最后到了京弓出现了男男修罗场这种惊世骇俗的设定呢?我想问问那些女粉.回到正题,作为女性偶像社团番,京吹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有可能出现的百合线被高坂仅仅在一集之后的直抒心意彻底剪断.没有过于冗杂的人物情感关系,着重于社团本身,才能做出更打动人心的作品.然后,纵向对比,为什么我敢把京吹排在如此多的公认神作之前?首先我想说明的是,在ACNG,我看来,不存在“没有可比性这个说法”,如果小说受了插图不多,背景描写不充分的影响,那就一定可以通过文字抒意,心理描写到位的特点挽回劣势.漫画,动画,甚至游戏都是一样.那在同一个分区下的作品就更没有理由被说是不可以拿出来比较.尽管有如此多的神作做纵向对比,京吹仍然在我排行榜的第十四位,原因只有一个 ― 不把京吹当作社团偶像番,当作日常番来看待也十分优秀.大家知道动画公司做日常番的原因就是稳,就算销量不可能名列前茅也绝对比做崩了的动漫高,因此大部分日常番处于无功无过的状态.但京阿尼好像对这种“无功无过”非常热衷.从“人生之作”,催泪番《CLANNAD》(8位)到被称为“京阿尼战斗巅峰”的恋爱番《中二病也要谈恋爱》(53位).京阿尼几乎没有比一个故事的描写超过三集,就是这种“他们的下一个故事要开始了”的温馨气氛帮助京阿尼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也许有时像是对于《无彩限的怪灵世界》(未进入前100位)和《甘城光辉游乐园》(未进入前100位)这种本身节奏就比较慢,又有些剧情的动画来说,加入过多的日常元素并不合适.但是对大部分京都动画的作品,尤其是京吹而言,加入日常这一点做的太好了.这部作品因为日常的温馨才有大赛后的感动,因为日常的平凡才显得更有张力,更能触摸到观众,给他们以真实感.这比一个麻烦讲好多集,一个麻烦过了又是一个的例如《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未进入前100位)这样的动漫好太多了.这也是观众会如此喜欢不是京阿尼制作的《比宇宙更远的地方》(第40位)的原因.日常真的很具有表现力.然后,从我常提起的5项数据来看,京吹算神作吗?这里就要再次提起那些我最喜欢也最不喜欢的数据了,作画,设定,剧情,观看体验,特别项(可有可无).不得不说,通过这些数据能得到一部番最客观的评价,这是我喜欢它们的原因.同时,不喜欢的原因更简单,这些数据太客观了.最适当的例子就是去年的10月档动画,《来自多彩世界的明天》(第64位).用数据说话,这部动漫有什么亮点?除了音乐,没了.真的没了.也许很多人会说既然我喜欢日常,那就不应该硬要从动画里找亮点.但是做的好的日常本身就是亮点,能为动画抒意服务的日常就是亮点.回到多彩世界这部动漫,按照我一般的评分标准,这是一部标准的“3星动漫”(所有指标都很普通),唯一能加点分的就是音乐.尽管如此,我在豆瓣,myanimelist以及iMDb上分别为这部作品给出了10(满分10分且只能打偶数分),9(满分10分),9(满分10分)的评分.我在跟很多人交流时几乎没人能理解我愿意为一部3星动漫打准满分甚至是满分的原因,但这也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原因,因为我就是喜欢.喜欢多彩世界的原因是我喜欢另一部PA神作 ―《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第16位).只是因为这部神作的原班人马打造了多彩世界,我才会这么喜欢.那说到京吹,京吹的数据应该是如何呢?我给出的是画面5分,设定5分,剧情4分,观看体验5分(最高5分),特别项有分镜音乐两项,总分5分的超高分.疑惑又出现了,我刚刚说什么数据太客观,还说了一堆,到头来京吹数据就很好,那不就等于白说吗?其实不然,经过我刚刚的解释可能会产生思维定势 ― 从数据太客观了,到这是不好的,再到客观是不好的,就完全错了.数据是客观的,并且,客观是褒义词.数据仍然是了解一部动画好坏的最直观,有效的方式.解释了一大圈,我只想说明一件事,无论从客观而言还是从主观而言,京吹都是实打实的神作.然后,没有疑问了.然后.下一曲要开始了.
[ 吹响悠风号 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 (s1~3&amp;movie1~2) ] 我一直觉得京Ani这家出品方挺神奇的 既有些侧重艺术本身的新意 也有吃老本的勇气 悠风号系列正可以被视作K-on的精神续作 毕竟他们一直在做嘛 别家大约是瞧不上这块的 为什么10年后才来看 大约是因为制作当年被抛弃掉如今又亟需某些东西打发时间吧 不过可能最主要是管弦乐曲组曲这部分受众本身就不多 不说如今对古典音乐有兴趣的人本身很少 对管弦这块有兴趣的可能就只有极少之中的少部分了 非说动画本身 算是及格 如果非要追问到底喜不喜欢这种青春成长类型的动画 倒也不能说不喜欢 只是以前这类有些多 已经疲劳了 感情方面的疲劳
女主性格get不到所以看得比较艰辛 泷老师的设定还蛮戳人的
“我想那个夏天永远不结束就好了”——&gt;可是细节却告诉我们即便是如此完美的夏天也终究不是完美的。于是努力和回忆到底为了什么呢?因为说出来的事情就即便办不到,离办到终究进了一步。失望永远是追求希望的副产品,有失望的夏天,才是希望的夏天。
我京好好做片还是有前途的 可惜非要搞破文库的狗屁倒灶的轻改。秀一好歹还是发了点糖 这年头BG党真是没人权。
不知为何这么高分
高扬感!
京阿尼就是一群足控患者
期待动画小人化。
评论里一直在强调这是普通人的故事,然而实际上故事一点都不普通,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就能团结众人拿第一哪里普通了?故事叙述白开水,节奏缓慢,这些可以忍,但你剧情推动逻辑有问题就忍不了。动画既想着表达音乐的美,又想表达奋斗的过程,又想穿插恋情,这造成整体观感支离破碎。当然,为萌妹子点赞。
+,第三次看。京阿尼华美的分镜设计和精湛的演出自然不必多夸,更偏爱京吹的一点是立体的充满生命力的群像。刻板的配角刻画总是如gal一般分离不同的支线,从外部强加戏剧性事件,驱动人物进行深入、补全。而在这里,群像更多的是依靠片刻的情绪:在高效地推动主线时,只需一点微弱的偏离、一些没有过度戏剧化的情绪,便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与细腻的情感。动人的、充满活力的。
打着音乐和梦想幌子的卖腐糟粕,又一次错信二次元。
百合剧情搞不懂
就,既然口口声声说喜欢男的,为什么又要卖姬?
骗子!骗子!骗子!!!!!!
画面不错,剧情没啥意思,别有期待。
相比京阿尼在此之前的几部校园番,虽然也依旧有传统的京都脸和无意义卖萌,这部显然是期望做出类似排球少年那样正统的剧情向群像番,ep2就是用来说明这一点的,期待后续展开。再插一句,这部的oped是看过这么多京系中少有的完全不抓耳的,原因未知/同样是做群像大长篇,比起ig的大开大合,更喜欢京阿尼的细水长流,除了人物辨识度低以外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了/这片上限太高了,少有的让我感觉到“打五星是因为最多只能打五星”的番/插一句,这番在bangumi的单话讨论数都好夸张,也算是一处奇观了/别的不说,这番看的过程是真的曲折,这也是我现在不太爱看这种评价过高的番的原因
对不起呢 真的好无聊
日本是唯一一个在动漫上把“乙女心”玩得炉火纯青的国家。但我总觉得京吹有点软色情的味道,吹奏方面的细节表现在专业人士中间基本一致好评
参考用,稍微有些幼齿,同时目标受众不明。
很好看,制作成熟节奏轻盈画面这光这水,不过为什么两个女主各自有bg线啊,刚互相告白就开始讨论各自喜欢的男生这是在把俺们百合豚骗进来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