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自始至终都带给观众一种紧张急促的气氛。
从小男孩手臂被锯断的那一刻起,一直到最终手术成功,男孩手臂被接上,这短暂而仓促的几个小时当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们,他们都是最平凡的人,却做着相当不平凡的事。
无论是哪一个小角色,在这场生死搏斗的较量中都是伟大的,都是值得称赞,值得敬仰的。
虽然很容易就能猜到影片的结局,但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深度还原真实情况。
每一个小角色的戏份都不多,但几乎都刻画得相当深入和生动。
饰演小男孩的演员也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演技,跟一众明星演员们对戏丝毫不胆怯,真的演得非常真实!
该片根据“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一个7岁的男孩因为意外断臂,在黄金八小时内横跨1400公里完成紧急救治的故事。
2022年9月,该影片被列入国家版权局发布2022年度第八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对于《平凡英雄》这个片名,导演陈国辉解释道,在拍完《烈火英雄》后,自己没想过要拍别的“英雄”系列电影。
“但当我们去了新疆采访完‘断臂小男孩’故事的时候,其中一位采访者跟我说,我们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平凡人做平凡事,不算什么英雄。
这个就是《平凡英雄》电影名字的由来,这是一个老百姓的英雄故事。
” 在片中饰演机场党委书记唐伟的林永健说,“这次表演在我的艺术简历里留下了浓浓的一笔、深深的一笔、也是厚重的一笔。
我也有孩子,当一个作品触碰到孩子这根弦的时候,我都有情不自禁的感觉。
《平凡英雄》值得所有观众进电影院观看,因为他们是大爱的化身,是最平凡的不平凡。
” “《平凡英雄》改编于真实事件,从人物到故事都是不‘平凡’的,难得的是,它却着墨于那些平凡的普通人。
”影评人“暗夜骑士”认为,“《平凡英雄》不仅用普通人的善意闪光作为共情点,而且在剧情铺成上也观感性十足。
一个又一个戏剧性冲突,危机的不断发生,都在叙事技巧下,实现了类型之间的折叠缝合。
《平凡英雄》拍出了平凡中的伟大,暗处尽头的光亮,在观赏性与共鸣感之间达成了不错的平衡。
”
新疆日报 2021年5月12日 A01版●要闻□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杨 苏璐萍 王晶晶 马伊宁春夏之交,乌鲁木齐微风轻柔,阳光如金。
病房外,一树繁花簇拥在枝头,格外明艳……5月9日,母亲节。
来自和田的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收到了最珍贵的节日礼物——7岁的儿子断臂再植危险期已过,有望很快恢复健康!
时钟回拨。
8天前的那个夜晚,这个断臂男孩,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黄金8小时,从和田到乌鲁木齐,一场跨越1400公里、惊心动魄的陆空接力,一次充满爱心与揪心的生死救援,为这个男孩的生命,开启新的春天。
断臂4月30日20时30分,晚霞如火。
和田县拉依喀乡的一个核桃园里,苏迪乌麦忙着打药,儿子在地头玩耍。
陡然,“哇——”的一声,划破天空。
飞跑过去,苏迪乌麦几乎呆住——儿子小小的身躯紧贴着飞速转动的拖拉机皮带轮,右肩膀血肉模糊。
地上,掉着半截手臂!
母亲大声哭喊求救。
“找车,送医院!
”村民小组组长图尔荪麦麦提·图尔荪托合提大叫。
“上我的车!
”说话间,一位村民已经发动引擎。
孩子舅舅马上抱起孩子,跳上车。
“我和你们一起去!
”图尔荪麦麦提说。
一位妇女取下纱巾,捡起地上的手臂,包好递给他。
从村里到和田市区,25公里,开车要40分钟。
有村民拨打了110,和田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组组长伊孜哈尔·麦麦提敏协调120,前去救援。
载着断臂男孩的车还未出村,电话来了——“你们往这开,我往那边开,中途会合!
”和田地区120急救中心司机麦图尔荪·艾合麦提急匆匆地说。
孩子的哭声撕扯着每个人的心。
“快点,再快点!
”车上,大伙儿都紧紧抓着把手,急切地望向前方。
图尔荪麦麦提给村委会主任艾力·马木提发微信,报告情况。
艾力回电话,“别慌!
我们现在出发,去和田会合。
”说罢,他叫上2名村干部,直奔和田市。
“全力抢救孩子,有困难及时汇报,我们协调!
”乡干部的电话也来了。
距和田市区14公里处,相向而行的两辆车,很快碰头。
孩子迅速被转移到急救车上。
21时01分,急救车驶进了和田当地一家专做显微外科手术的医院。
伤情太重,该院无法救治,值班医生给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艾尔肯·日介甫打去电话。
21时15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艾尔肯早已等在那里。
对断肢和伤处进行冲洗、清创、包扎……创面太大,胸部也有外伤,光是包扎,就用去4条绷带、8块棉垫、3包纱布。
艾力也赶来了,手里拎着塑料袋,里面装着村民们临时凑来的2500多元钱。
“伤得太重,我们做不了接臂手术。
”走出处置室,艾尔肯摇摇头。
众人的心,瞬间冰冻。
“没别的办法了?
”孩子舅舅问。
“我和乌鲁木齐的医生联系,他能接!
”原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一个电话,该院骨三科修复重建组组长、副主任医师黎立就会乘飞机赶来。
可用手机一查,当天乌市飞往和田的最后一班航班,刚刚起飞!
医生来不了,只能让孩子飞过去!
“断肢再植黄金期只有8小时,快去赶飞机!
”艾尔肯说。
和田飞往乌市的航班,只剩最后一班,23时46分起飞!
舱门提前30分钟关闭!
此时,已是22时45分。
孩子再次躺上急救车,交警闻讯赶来导引。
一路上,车辆纷纷避让,一条生命通道,就此打开了。
“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太幸福了”30公里,18分钟,机场到了!
返航23时许,和田机场。
停机坪上,只有一架航班——CZ6820。
候机厅里,一台抢救车被众人推着,车轮发出的“咔哒”声,在大厅回荡。
“孩子胳膊断了,必须上这趟飞机,否则就保不住了!
”艾力手举输液吊瓶,对机场服务人员说。
“飞机已经推出廊桥,马上就要起飞。
”“能不能把飞机叫回来?
”孩子舅舅的声音颤抖着,手里医生开的乘机证明被他攥得湿透。
23时42分,南航和田营业处机场站站长吴靖祺接到旅客服务部来电,一位断臂小旅客急需上飞机!
“还有4分钟,飞机就要起飞了!
”吴靖祺的心猛地一沉,抓起电话,联系运行指挥中心,请求飞机拖回。
不到1分钟,指挥中心下达“拖回廊桥,二次开门”指令。
23时43分,和田机场塔台。
“南方6820,接到通知,有断臂小孩需要上飞机,请将飞机拖回。
”航行管制员王丰恺戴上耳麦,向机长呼叫。
“6820收到。
”机长汤辉忠回答干脆。
飞机返回,二次开门。
这在中国民航史上,极其罕见。
鼓励23时46分,舷窗外,繁星满天。
计划起飞时间已到,CZ6820航班机舱内,101名乘客等待起飞。
“叮咚”,客舱广播响起,“……有位旅客需紧急前往乌鲁木齐救治,飞机现在将拖回停机位,请您谅解……”机舱内顿时鸦雀无声。
23时49分,飞机拖回停机位。
23时54分,舱门二次开启。
在此之前,乘务组已做好应急准备。
靠近舱门的位置,留出一排空座。
门开了,男孩被抱上去。
乘务长赵燕赶紧接过孩子舅舅的手提袋,那是被冰块冷却的断臂;乘务员姚宇高高举起输液瓶;乘务员侯倩洁从厨房拿出准备好的冰块……5月1日零时09分,航班起飞。
乘客董先杰自告奋勇,“我当过军医,我来帮忙看护。
”他让乘务员找来绳子,穿过客舱隔板空隙,将输液瓶高高挂起来。
驾驶舱内,汤辉忠稳稳操控飞机,“争取提前到,为孩子手术多留出一些时间!
”乘务组不停更换冰块,为断肢保冷降温;安保组长两次为男孩接尿……在镇定剂的作用下,男孩很安静,眨巴着大眼睛,打量着周围。
这是他第一次坐飞机,眼前的一切都很新奇。
“这么小的孩子,却遭这么大的罪……”望着与自家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赵燕的眼泪止不住了。
她轻俯在孩子耳边,一遍遍鼓励道:“宝贝别睡,你最勇敢……”“我这有1000块”“算我一份”……汤辉忠和赵燕等凑出1600元,塞到孩子舅舅手里。
不一会儿,孩子打起哈欠。
“绝不能让孩子睡着……”大家紧张起来。
赵燕反复为孩子擦脸,放动画片给他看,乘客李强不停地与孩子聊天。
1时36分,CZ6820航班稳稳落在跑道上。
提前15分钟!
地面上,航班机位已由145号远机位,改为103号近机位。
急救车、医护人员半小时前已就位。
舱门打开,医护人员冲了上去。
“感谢您同我们一起与时间赛跑,开展这场生命接力。
”赵燕哽咽地向旅客广播道。
安静片刻,客舱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一次暖心的旅程。
”一位年轻男乘客下机前对乘务员鞠躬道,“辛苦了,点赞!
”接臂黎立得知断臂男孩登上飞机那一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危急重症患者绿色通道同步开启。
2时许,各部门准备就绪。
麻醉科主任曹新华——“已做好准备!
”输血科主任李清——“保证以最快速度备血!
”急救中心主任马骏麒——“人员设备全部到位!
”主刀医生黎立,带领团队成员预演手术细节。
2时10分,救护车从乌鲁木齐市黄河路路口疾驰而过,停在医院门前。
3时15分,做完术前准备,孩子被推进负压手术室。
3时20分,血红细胞和血浆送到。
建立静脉通道、全麻插管、清创……无影灯下,除了器械碰撞声和操作口令,静得能听见心跳。
4时15分,黎立抬眼望了望倒计时钟,距离断臂再植“黄金8小时”,仅剩15分钟!
他戴上显微镜,扎紧孩子静脉血管,选择了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线,缝合肱动脉。
此时,千钧一发,不容有失。
只要缝错一针,就要将血管头剪掉重来。
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第一针、第二针……第十二针,血管接上了!
为排除一部分血液中的毒素,黎立在扎死的静脉血管上剪开了一个口,再迅速打开肱动脉上的血管夹。
能不能成功建立血供,成败在此一举!
短短几秒,等待回血。
那一刻,黎立别过头,拿着镊子收拾用过的纱布。
他不敢看,每一秒都是煎熬。
“呀!
手红了!
”就在大家静待结果时,一位护士兴奋地喊起来。
4时30分,倒计时钟上,时间清零。
手术成功了!
孩子的手臂接上了!
重生5月2日,术后第一天。
正是关键期,各项生命指标都需密切注意。
“肺部出现渗出和空洞,怀疑有肺结核既往病史……”“可孩子没有咳嗽、咳痰的情况,建议做CT,排除肺结核可能……”“不行,孩子现在绝不能移动,可能引起右臂血管危象……”10时许,骨三科医生办公室。
儿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10位科室主任围坐一起,一场多学科会诊紧张进行。
“手术只是第一步,术后治疗如有偏差,可能前功尽弃!
”黎立说。
防感染、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加强营养和护理,3个治疗重点确定后,各科室又分别制定详细治疗方案。
随着孩子病情变化,多学科会诊随时进行,有时甚至在深夜。
5月4日,经过详细检查,小家伙的肺结核排除了,食欲也大增。
下午,见到查房的黎立,男孩嘟起小嘴:“叔叔,我想吃烤肉!
”“没问题,但你的小肚子还没恢复,只能吃两串!
”黎立回答。
5月5日,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再加碳光子治疗,对再植右臂活血化瘀,孩子的精神越来越好,跟妈妈打视频电话时,还唱起歌来。
5月6日,活血化瘀效果明显,孩子右臂出现了皮纹,胳膊消肿了!
躺在病床上,和着音乐,他扭动着脖子,左手左右摇摆,“跳”起舞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呵护下,断臂男孩像茁壮成长的麦苗,向着阳光,奋力拔节!
感谢5月6日22时许,病房里,孩子正缠着护士讲故事,忽然,门开了,是妈妈!
病痛的委屈和对妈妈的思念瞬间爆发,嘴角向下一撇,长睫毛忽闪几下,男孩“哇——”地放声大哭。
放下手中的大包,苏迪乌麦奔向孩子床边。
出事后,她也病倒了,一有好转,就来乌鲁木齐看儿子。
母子俩额头相抵,妈妈泪如泉涌。
男孩伸出左手,摸摸红润润、打着支架的右臂——“妈妈不哭,你看,我的胳膊正慢慢长好。
这里的医生叔叔和护士姐姐对我可好了。
”翻身、擦背、防褥疮;喂水、喂饭、送玩具;陪玩、陪聊、陪锻炼……在男孩眼里,护士阿比达·阿里木就像妈妈。
23时,刚下手术,黎立顾不上喝口水,就来查看孩子情况。
见到救命医生,苏迪乌麦哽咽了,她从大包里掏出一袋干果,塞到黎立手中:“谢谢!
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为了救孩子,飞机都能叫回来,大夫和护士就像亲人。
我们的国家太好了,生活在这里太幸福了!
”苏迪乌麦说。
“和田断臂男孩获救”的消息冲上热搜后,千万网民每日关注孩子的动态,为他打气;主治医生的社交账号“爆”了,素不相识的人们送上几万句“感谢”;乡亲们、“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自发捐款,期盼小巴郎“满血”归来……在希腊神话中,断臂的象征意义最强,因为手是改变世界最有力的部分,所以断臂的故事,总是与力量有关。
而这一次,人们用爱填补残缺。
那条重新“长”出来的手臂,给了7岁男孩走向未来最大的底气。
说到英雄,脑海里能浮现出一系列的电影人物。
拥有特殊能力的超级英雄们,深入敌军腹地的孤胆战狼,血染枫林阁的“小马哥”,武侠世界的无名刺客,引爆木星的决绝军人……是的,我们已经见识过太多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了,《平凡英雄》这部片子则这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英雄群像。
一些毫无关联的普通人,如何接力护送断臂小朋友在黄金八小时内远赴千里之外就医。
虽然没有颠覆世界的宏大叙事,但紧张、激动和感动伴随全片。
凡人微光,星火燎原。
英雄的光芒底下也可以是一个一个的普通人。
01 善良的大多数故事的开端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
广袤的田野上,机器正在收割连片洁白的棉花。
放学后的小麦不愿回家,跟着妈妈和哥哥来到了他们工作的核桃园。
竹蜻蜓飞得高高的,又落回到地面。
小麦努力去够,小小的胳膊伸进拖拉机转动的轴承之间。
尽管早就知道这场事故是这个故事的引子,但孩子的哭喊响起来的那一瞬间,心还是被狠狠地揪住了。
他才六岁啊,几个小时之前还在幼儿园里扮演一棵蹦蹦跳跳的树,现在却断了一只手臂,满身血污地躺在地上。
自责、心痛、哭喊,妈妈和哥哥恨不能伤在自己的身上。
可这些情绪是无用的,他们要做的是与时间赛跑。
没有车,一起工作的邻居借出了自家的车。
步行街在举行活动,人潮涌动,堵住了去路。
商贩大叔愤怒地上前,预备指责开进步行街的机动车,然而下一秒视线落在了车后座,惨白的小手用布包裹着放在那里。
他立即帮忙疏散人群,给亟待救治的小麦清出了道路。
下一个接力棒是交警。
哥哥焦急之际,开车逆行被交警拦住,交警一眼心领神会,即刻联系指挥中心,一面开路,一面叫上救护车与之汇合。
好不容易到了医院,以为能松一口气,可当地的医疗条件只能进行保命,要想保住手臂,必须前往1400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医院。
妈妈急晕了,剩下涉世未深的哥哥,于是两兄弟的冒险开始了,为这趟旅程保驾护航的接力棒又交了出去。
最后一班飞机已经飞出去了,怎么办?
如何让飞机滑回廊桥,二次开舱,延迟起飞?
飞机已经满员了怎么办?
什么样的乘客会愿意终止自己的旅程,改变也许早就制定的计划,把位置让出来呢?
飞机延误,降落时间超过了乌鲁木齐机场的关停时间,怎么办?
机场运输指挥员会如何处理既定规则与生命的关系?
为了在凌晨三点半之前赶到医院,机长会采取何种措施抢出时间来?
一个多小时的航程,也不算短,没有止痛药的小朋友能坚持住吗?
还会发生什么意外吗?
更多善良的普通人出现在这些问题的答案里,我就不剧透了。
全片最温暖的一幕是,小麦在晨光中醒来,探出左手往身子的右侧摸去,摸到右手的一刹那,氧气面罩下的他笑了,屏幕前的观众一定也跟着他笑了。
这个世界像是一台严丝合缝的古老机器,每天都在缓慢地运转。
断臂的小麦是有些移位的齿轮,其他的齿轮为了调整这个误差,纷纷偏出既定的轨道。
要有多精准的配合,他们才能再次严丝合缝地对上呢?
不知道工业上如何可以做到,但人世间的他们做到了。
因为他们是善良的大多数。
02 不完美的大多数这部片子更为真诚的地方是,这些被定义为英雄的人物,并不是完全伟光正的形象。
少年人会叛逆。
染跳脱的发色,做乖戾的发型,沉迷游戏,不愿与父母好好交流。
合唱团会利己思维。
优先考虑己方的利益,因为第二天有演出不能耽误,所以无法毫不犹豫地让出自己的座位。
医生会怯懦。
初出茅庐,无法面对失败的手术,于是提出辞职。
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选择逃避失败的环境。
在飞机上遇到了需要救治的病人,他的手紧紧抓着安全带,内心几番天人交战,对承认自己是医生这件事情缺乏一些勇气。
空乘会害怕。
当乘务长说袋子里的东西是小朋友的断肢时,年轻的空乘后退了。
人生中第一次碰到离开躯干的肢体,她的第一反应是害怕。
乘务长的情绪管理也会有瑕疵。
最后的落地播报,一向冷静自持的乘务长也难以进行完美的情绪管理。
她的眼里含泪,声音也颤抖了,她除了是个乘务长,也是个六岁孩子的母亲。
还有小麦的哥哥,心比天高,不管不顾一心想要逃离落后的村庄。
因为自己情绪低落,不愿听妈妈的话把弟弟送回家,成了这场事故的某个因。
飞机上护送弟弟时,也没有时时刻刻监护着弟弟,弟弟睡着,居然是乘务长发现的。
估计会有人骂他吧,怎么这么不上心。
可他才20出头,自己也称不上一个大人吧。
遇到如此棘手的情况,脑袋偶尔放空,也无可厚非。
没有人是完美的,他们因为不完美而真实,因为不完美而显得合情合理,因为不完美而更美。
03 平凡的大多数黄金八小时,横跨1400公里的生命救援成功了。
无论是步行街上遇到的帮助疏散的路人,还是飞机里自愿让出座位的乘客;无论是协调飞机退回的机场工作人员,还是护送开路的交通警察;无论是抢时间的机长,还是再多要两分钟的医生……他们或是在平凡的生活里不吝伸出援手,或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地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他们没有特殊的超能力,也没有异于常人的身份背景,但他们齐心协力,打通了救援之路,挽救了一个小朋友含苞待放的未来。
散场后,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都是普通人。
年轻的夫妻牵着小朋友的手,一起走进面包店。
外地的商贩倚着大卡车,手里的喇叭正在热情地吆喝:烟台红富士,不甜不要钱。
几个稚气未脱的男孩子勾肩搭背,与我擦肩而过。
不知道聊到什么,爆发出一阵大笑。
有人在享受假期,有人在认真工作。
有人不再年轻,有人正值年少。
我们都是这世上平凡的大多数,做着平凡的工作,数着平凡的收入,过着平凡的日子。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无聊赖。
但《平凡英雄》告诉我们,平凡人做平凡事,也有它的意义,也是值得被称颂的。
世风里爱是信物,人海里善乃慈航。
凡人的善意结成温暖的航船,驶向了最光明的方向。
首先是时间问题,电影时不时出现的时间告诉我,抢救的每一分钟都十分宝贵,但是,哥哥开车到步行街这个决定就很不明智,除非出口只有那一条路,结果哥哥的理由是这条路快,让人匪夷所思。
步行街上大哥看到车上的伤员,一番演讲,挪东西的挪东西,让路的让路,哥哥丝毫不着急,等道路完全清理干净了才慢慢通过,还和路边行注目礼的行人对视。
还有上飞机的过程,因为满员了需要让人下飞机,他们竟然还能在通道内等人出来,同样和让出位置的一家三口对视。
为了节省十几分钟,机长申请直飞,各种避让,结果哥哥下飞机了“我能看看你们的脸吗?
”,栓q,你之后再感谢不行吗?
这么紧急的情况你还有时间去看清乘务员的脸?
这部电影的时间虽然经常出现,但是我真的感觉他们一点也不急,有种反正最后能赶到的感觉。
第二个就是强行煽情,妈妈和李冰冰演得最好,但是在步行街让路的大叔和行人,飞机上的合奏都很尬,强行去制造一些不必要的情节。
不太能够理解评分那么低。
难得一部那么多大牌演员汇集的正能量电影。
而且几乎从头到尾就没怎么煽情的剧情,除了飞机上那个合唱团一起唱歌那里应该是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了。
也很点题,一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其所能帮助这个小男孩。
哦对了,这个小演员演技在线啊。
手术醒了第一反应是摸摸自己手还在不在,全程那个喊疼,真就是小孩子那种感觉。
古力娜扎妆化得浓了,骑警浓妆有点不太恰当。
黄教主又当机长了,这次难得没有油腻,都有点不习惯了。
张一山那个听到李冰冰乘务长摇人叫有没有医生,抓紧自己安全带在跟自己内心做抗争也很真实。
李冰冰戴着口罩都能感觉出演技在线,很有代入感,很好的演绎了角色,手下有个小空姐,在听到那玩意儿是断肢需要不停加冰块,那一瞬间的表现很真实。
最后不得不说,医生是真的冷静,在家属崩溃的前提下还能有如此清晰头脑。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个人错觉,冯绍峰饰演的林医生似乎并没有出彩之处。
不过导演应该是观察过急诊室医生的。
那种争分夺秒能睡一会就睡一会的状态,的的确确就是这样。
影片的最后应该是放了真实的故事原型情况。
小孩子恢复的不错,这一路上大家都没白费工夫。
用一句话概括我对《平凡英雄》的理解: 统一了人的内外美并将普通人的人性理想化、机构应急机制(几近完美地)人性化。
如果一定要给电影贴个标签,我会贴:社会德育片。
完美的故事都挺感人。
但是,将人性和机构机制完美(理想)化然后教育青少年儿童,如果这代人成年后发现整个社会的人性丑陋、机构机制僵化,那么现实的人性丑陋和僵化机制给被理想化德育的年轻人带来的现实体验很可能是信念崩塌式的绝望。
[旺柴] 现实社会: 领导至上,规则其次,生命和时间第三(事实: 上海2022年春夏封锁防控疫情期间多人死于急诊前的核酸排队;2022年秋天被赋予红码而困在新疆摘棉花的游客,我也希望这是个谣言……);《平凡英雄》里的社会: 生命(&时间)至上, 规则让道, 领导通情达理没有废话。
有点不愿意撮自己的痛: 2022年9月某天需要急诊时被僵尸化的预约制就诊规则和封闭式管理模式挡在闸机门外,哭,在门卫面前成了闹事或找他们麻烦的行为。
两星/4.8低配版《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烈火英雄》,没错,本片已经是这仨货的低配版了。
通过“拯救断臂男孩”这个核心事件来展现各行各业“平凡人做平凡事”的群像,这个点子很好,然而犯了和以上三部电影(以及博纳乃至国内各大厂所有妄图“宏大叙事”的现实主义主旋律电影)如出一辙的通病,就是故事线庞杂而不精深,各类角色犹如走马灯般走个过场说句正能量台词之后就匆匆下线,没有一条能真正触动人心的刻画(大概张一山那条勉强算吧),几乎透着银幕都能看到于冬那一副“老子公司明星多不多”的表情。
国产片煽情无节制的毛病更是在本片中集大成,无休止地使用配乐+演员热泪盈眶的套路,再穿插上一些刻意调节的笑点,给人以难以忍受的跳脱感。
演员的表演也是极为敷衍,满脸写着“演完收工”的疲惫。
剪辑、手持摄影更是一团糟。
一头一尾两首歌不错,歌比电影强系列。
PS:映后的晓明哥还是挺帅的,应该算去油成功了…吧?
十一假期去电影院看了平凡英雄,去年就从电视上知道了这个故事,一群平凡的人,为了救助受伤男孩,8小时1400公里。
本以为这个故事很难拍,毕竟事情经过完全可以从新闻得知。
看完陈国辉拍的平凡英雄,依旧充满了感动。
很多台词印象深刻,帕尔曼的表演真的太好了,每次小孩一出镜,都很揪心。
冰姐已经很多年没演戏了,不过老演员的演技还在。
看了不少官方介绍,导演对细节太严谨了,专业的医生给冯绍峰指导。
通过镜头的表达,导演非常成熟,对剧情、观众心态掌握太到位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么好的片子票房起不来。
虽然看了片头就能猜到片尾,但观看过程还是看得很揪心和感动的,小男孩演的好棒。
其实故事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再普通、再平凡的工作,也有它的意义和伟大之处,不可或缺,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价值判断和标准来去衡量我们自己的人生,没有人能帮我们自己定义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这些定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就是值得的人生。
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从来赚人眼泪,但主角和配角的确演技都不错,节奏也把握地不错,所以我觉得算好看的。但这类电影从来价值观上的硬也是事实。
短小精悍的故事也流露出无限温暖~期待更多的真实事件改编的正能量
2.5说实话,挺失望的。以后能不能别再拍这种强行煽情的片子了。感觉电影把原本的故事过于美化了,现实生活中那有那么容易,不是每个人都是圣母玛利亚的。看正片没有感动,尴尬更多一点,看到片花里的原型小男孩出来后,看他的表情神态才觉得他的确是个勇敢的孩子,这里才是最值得哭的。
和男朋友一起看的,说不上有多好,就是看哭了好几次
正能量又真实,看完满满的感动又让人信服,最后的花絮画龙点睛
有套路有口号 但是观感挺好 群像也不错
这很难评。特别特别一般的主旋律。不能用对电影的角度来对待这部,不然没法评。飞机上的哇哈哈直接让我泪流满面泪如雨下。反正,加油我的国,加油主旋律,希望未来国产电影被主旋律完全包围。博纳加油我看好你(手动狗头
又是一部众多明星拼盘的主旋律大电影,不过好在剧本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有一定的可信度,只是导演为了煽情,没事就加几段泪目戏,不免有用力过猛的嫌疑。影片基调肯定是“伟光正”,所以,全片演员的表现也是那种教科书般的机械表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影片如果说,最出彩的,一定就是那个帕尔曼这个小盆友了😏
博纳的流水线主旋律大小交叉,不变的还是极具煽情的故事原型,除了飞机的那段歌舞有点尬,其他还算工整。李冰冰 张一山演的也不错。
致(shen)敬(me)主(la)旋(ji)律(pian)。
这个小男孩真的太可爱了,很能调动情绪,其实我哭了。但是这个主旋律电影 装逼的“金句”真的好尬,而且为什么里面没人讲新疆话,好奇怪。
也就是这个国家成就了你们这群人
特别精彩的戏,不到一百分钟的时间里始终憋着一口气,悬着一颗心,情绪完全被片子带着走。更比较惊喜的是群像的刻画,很多小角色都演绎的很立体,很生动,正应了片名,生活里平凡的去每一个人,其实也都具备着英雄的气质。最近两年因为疫情,社会上的戾气比从前重了很多,这样一部戏来的恰逢其时,陌生人之间的那种博爱,比任何时刻都更被我们需要。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现阶段的晓明哥真的太帅了,造型清爽,和大家互动起来,礼貌又暖心,真的很难不爱了!
这个世界有美好也有黑暗。对抗黑暗需要勇气。相信美好同样需要。
小演员演得最好~幸好最后成功了❤️
处处强行催泪
前面剧情节奏没把握好,男主演演技太差导致尴尬出戏,贵在真实事件改编,降低标准。
生理性不适
平凡人做好每一件平凡事,就是英雄
普普通通吧,单位组织看的,就真的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