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

集结号,Assembly

主演: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胡军,任泉,李晨,李乃文,胡明,罗海琼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07

《集结号》剧照

集结号 剧照 NO.1集结号 剧照 NO.2集结号 剧照 NO.3集结号 剧照 NO.4集结号 剧照 NO.5集结号 剧照 NO.6集结号 剧照 NO.13集结号 剧照 NO.14集结号 剧照 NO.15集结号 剧照 NO.16集结号 剧照 NO.17集结号 剧照 NO.18集结号 剧照 NO.19集结号 剧照 NO.20

《集结号》剧情介绍

集结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张涵予 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胡军 饰)下令,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 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排长焦大鹏(廖凡 饰),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死守阵地。九连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二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 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谷子地找不到组织,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童冰血暴第五季生命国界狂暴巨蜥道士出山3:外星古墓(上)直播游戏全向循环谈谈情说说性致命狙杀被遗忘的战役大灌丛走过幸福小黄人大眼萌异界信号卷帘神将我亲爱的“小洁癖”混乱之子第二季杜鹃的女儿救世超能:永无止境正义的算法大佬爱美丽首尔沙龙仲夏夜之梦夏洛克:未叙之章莓之破片密战太阳山后山日先照绝狼:黑暗之血我爱HK开心万岁睡枕派对大屠杀

《集结号》长篇影评

 1 ) 这不是我们选择的人生,但我们为此牺牲得如此心甘情愿

哭得一塌糊涂,本来可以忍住,但是觉得没有必要忍,于是就放纵自己痛哭流涕。

所以可以籍此相认,为《集结号》哭的,都是我们内地的孩子。

这样的血脉关系。

看着《地道战》《地雷战》长大的,语文课文里有邱少云董存瑞的,当然还有周总理窗前的灯火。

我知道《集结号》并不那么好,我边哭边想,为共产党卖命的,就算是失踪人口也可以换200斤谷子,那么为国民党卖命的呢?

自己死在战场上,亲人死在文革里。

可那都是命啊。

一个村子也会有人参加共军有人参加国军吧。

都死了,有的是烈士,有的是匪军。

谷子地对自己兄弟说,“我们兄弟的尸骨不能落在敌人手里”,这些恨是怎样来的,这些恨是谁教的。

为什么片子要去拍国军投降,共军死守阵地惨烈牺牲呢——成年以后的自我学习让人有条件反射:阶级到底是谁的阶级,是谁教会你用石头砸别人的。

但还是哭,稀里哗啦的哭,怎么质疑都改变不了一个在内地生人内地长人的血脉,不知道港台长大的孩子看这部片子会什么反应,但我无法磨灭自己受的教育,就算邱少云董存瑞这样的名字如今更多被用于解构,但当年是真的为此鼻酸过的,如今连《集结号》一起,成为整代人记忆的大背景——这不是我们选择的人生,我们是被选择的,并为此感动、为此牺牲得这么心甘情愿。

 2 ) 集结号就是命令

虽然去年已经看过了,但是今天再看,依然很有感觉。

虽然每年都有贺岁片,但是这一部却是最值得思考和记录的。

确实正如片子里面反映的那样,战争是残酷的,没有证明无法成为烈士;战争同样是壮烈的,没有牺牲、没有死亡就没有胜利;战争也是有情谊的,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弟兄在生活中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或许战争的硝烟远去的太久,很多人已经淡忘了那段血与痛交织的记忆,很多人已经在太平的日子里待得太久,在幻想的世界里渐渐麻醉。

这样的电影,或许能够帮助他们看清楚现实的世界。

战争的过程,在于指挥官的谋划和士兵的执行。

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执行力,而这一点在军队、在战场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以集结号为令,那就要执行。

虽然有一万个理由可以撤退,但是没有听到命令就是不能退后,这就是执行力的体现。

或许这就是这部电影在管理学上最大的意义了。

 3 ) 那些无数无名的牺牲——《集结号》

其实谷子地已经被炸死了,谷子地本来就是无父无母无名无姓,现在他也是那些无数无名死者中的一个,过去的,和现在的。

最近关于南京大屠杀遇害人数的争论闹得沸沸扬扬,1937年的屠杀,七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我们对于自己死去同胞的人数也无法搞清楚,仍然是那个非常模糊的 300000。

日本人的质疑态度的确可憎,可对于我们来讲,3后面的五个零也的确很空洞,因为我们已经不可能了解到死去的每一个人的样貌,年龄,脾性。

这对于历史和战争来讲的确无奈,而对于今天作为回顾者的我们,这种无奈背后透着悲凉。

电影的宣传词:“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那么什么是永垂不朽,百度百科解释: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永垂不朽的是精神和事迹,而不是牺牲的个人。

而电影的主控思想在于说明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这是个浪漫主义的说法,一个人永垂不朽的方式无非是名留史册、永垂青史。

电影的主线就是一个立了功的英雄连长不断的遭受委屈和误解,并想方设法为死去的战士“正名”的过程。

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证明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烈士还是没有名字,无边的墓地,墓碑林立,同样高度的木桩用同样的字体印着“无名烈士”,他们无法彼此互相区分出来,但他们不是克隆出来的。

墓地里,眼睛已经被炸得半瞎的谷子地(九连47名战士的连长)趴在墓碑上想找到自己的兵的名字。

战争打胜了,死去的战士那么多,他们就像“河里的一滴水,谁知道他是从哪个泉眼里面冒出来的”。

这个话说得很残忍——谁知道还是谁在乎——但是如果从一个高度崇尚集体价值,个人价值被基本忽略的时代说出来,就不显得奇怪。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体价值已经得到充分的张显,无处不在的媒体每天都在创造着一个个“永垂不朽”。

孟氏兄弟井下逃生之后,媒体给他们二人拍的照片像是两位英雄。

《南方周末》正在评选的2007年度人物孟氏兄弟就是候选人,并且现在排在第八名,人家在井下喝尿挖石头逃生的时候我们没有帮上一点忙,为什么他们逃出来之后又把他们当作奇人逸事来报导?

倘若他们死了呢?

死了也就是死了,和那些所有葬身于黑窑黑井的矿工们一起。

孟氏兄弟是一个令喧哗的我们非常尴尬的角色。

所以今年,冯小刚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视角选择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单就电影的社会意义这一点,《集结号》就是很成功的。

最真实的中国士兵形象前四十分钟,一次围攻,一次阻击战,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终于有了像模像样的战争场面,《拯救大兵》里的子弹音效我们也有了,《太极旗》冷灰色的高级质感的画面我们也有了(虽然这些都是冯导请韩国人做的特效吧),并且最重要的是银幕上的演员不说鸟语都说人话。

银幕上终于有了真实的中国士兵的形象,并且一点也不比那些呆头呆脑的美国大兵差。

冯小刚在前四十分钟塑造的九连士兵形象真实、亲切、可爱,他们个个都是真爷们儿,个个都是真英雄。

他们是一排长焦大鹏、教导员王金存、狙击手姜茂财、爆破手吕宽沟,他们都是普通而真实的中国战士,他们是好兄弟。

所有的演员都很出色。

40分钟打雷80分钟下雨我想刘恒蹲在华谊的马场里还是很痛苦。

接触过一点编剧理论的人都知道,正名、寻找的行为就得做阻力的文章,一个冲突一个鸿沟,如此反复一波一波的往上走,直到最后主人公冒着最大的风险完成自己的行动。

那么除了实在是很难找之外,到底是什么在阻止谷子地寻找那个塌了的窖,这个实在不能明说,不能明说,说了就无法与观众见面。

所以刘恒只能做感情文章,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委屈的谷子地、哭哭啼啼的谷子地,本来是战斗英雄却被当成了国民党俘虏。

我们之所以能接受后面那八十分钟的委屈,是因为电影前四十分钟已经把这个连长塑造的非常成功,非常可爱,所以后面的八十分钟唤起的是我们的同情,我们在电影院里流的眼泪都是同情的眼泪。

冯小刚在电影的宣传上也一直强调这是一部真诚、感人的电影,他也重复说他和演员们看剧本的时候哭了很多次,只可惜我被尿憋得无法入戏,只哭了一次,出了电影院之后我一直很自责。

《集结号》是一部悲剧,看到最后谷子地为全连争回来的荣誉——那些解放奖章被装在小纸袋子里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一起,就像无法孵出生命的卵。

荣誉无法呆在胸前,就是空洞的安慰。

这就是谷子地这个半瞎的老连长拼了命争取回来的东西。

前面四十分钟雷打得响,后面八十分钟雨淋的湿。

这就是《集结号》的结构。

有人抱怨前后两部分一刀切,差别太大。

先打雷后下雨,还是边打雷边下雨,我想观众最希望看到的效果是雷雨交加。

但是说到这儿,这是没有办法的。

倘若采用倒叙和插叙的办法,老兵谷子地的回忆,那么连贯的战争场面就会打乱,丧失应该有的能量,还不如一口气给你把过瘾的都看完。

如果你看到后面很难产生同情,就可以简单的离场。

六十块钱,光看前面四十分钟就已经值了。

打雷的时候你可以震撼、刺激,下雨的时候你可以伤感、思考。

电影就是这样,各取所需。

//微信公众号:柴林

 4 ) 听见集结号,我泪流满面

就像海报上说的一样   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有人说,这部电影记述的是一群被出卖的官兵的故事   而我却觉得,这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   战争中,没有出卖与被出卖   只有,命令、执行和死亡   即便是团长,没有命令,也不能擅自撤离阵地   他们只是一群士兵   有几个能像张自忠将军那样:   不听指挥,擅自撤离,而最终又成就为英雄的人物呢?

     集结号到底有没有吹响   相信所有观众在一开始就能够猜到   即便猜不到,也无关紧要   因为即使它吹响了   也改变不了这些战士的命运      一开始我就在唠叨   为什么要拍一个国共战争的片子呢?

  多伤感情啊   如果拍一个抗日题材的不更好么?

  后来我才明白   正是这种同一民族的惨烈残酷的战争冲突   才使得影片更加精彩   使得人物更加赋予悲剧色彩      影片中,没有一个角色可以独立出来   我相信,即便是谷子地没有活下来   其他的士兵也会做他所做的事情   这些阵亡将士的灵魂   已经附在了谷子地的身上   纠缠着他,促使他不停地寻找   当他最终找到这47名战士的遗体时   集结号,终于吹响了

 5 ) 改编不是胡编,制造矛盾点也不能明晃晃的恶心人

影片质量没的说,无论是前半段激烈的战争场面,还是后半段揪心的文戏,导演拿捏的相当到位。

光看片子我给9分,绝对是国内史上数得着的优秀战争戏。

但改编不是胡编,麻烦用用心,不要来故意恶心人行吗?

看完感觉不舒服,有些槽点不吐不快:1.都1948年了,谷子地这个参军十年的老兵居然能做出杀俘这种命令(但情有可原可以理解,不算太毒)2.谷参加阻击后,全员除他外阵亡。

因穿着敌军衣服被误俘后,在后方医院养伤几个月。

这段时间他就算找不到原部队,难道不懂得找他的团长?

团长的军衔不低了吧,怎么会找不到呢?

3.小梁子碰面,叙述内情:刘团长突然接到撤退命令,但因为九连牵制了大批敌军,怕九连撤退后让大部队被咬死(电影原台词)就把九连推出去送死了(从顾全大局的角度上勉强可以理解)?

但战后张政委到旧窑厂实地勘测找不到人,就给按失踪处理了?

他们明知道九连仅靠48人牵制了大批敌军,生存的希望不大,就这还让政委报了失踪?

刘团长干什么吃的?

命没了,连个荣誉都不给?

还有我军阻击有这么玩过吗?

哪次断后不是提前说清楚,告诉你会死,有这种稀里糊涂骗着送死的?

抹黑谁呢?

广电🦐了?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笑果house段子嘲讽解放军被封杀,这算时代进步吗?

)小梁子自己也知道理亏,你tm老老实实挨骂不行吗?

让谷出口气不行吗?

觉得自己道过歉后就觉得该被原谅?

还说出了“谷子地,你还没完没了了”?

说的好像谷是坏人一样,就这还是主任呢,我呸,好大的官威啊!

4.都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可人家故事原型常孟兰人家找部队找了48年,最后找到后,发现自己的英雄事迹被团荣誉室记录在册了,人家战友是烈士,对比之下你弄个失踪恶心谁呢?

看完以后发现冯导被骂真不冤枉

 6 ) 境界有别

看《集结号》时,哭得稀里哗啦。

一起看电影的朋友非常诧异,说从没见我如此感性不控制情绪。

电影结束两、三小时后,还沉浸在难以言明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其实心里清楚,不是电影拍得好,而是其中很多影像细节,比如军装的颜色、制式,人物的精气神儿,抗美援朝的场景……从小在父母的相片簿和他们与战友的言谈中,就已非常熟悉。

看电影,仿佛看到父辈们年轻时的锐利模样,联想到今天的日渐苍老,无名感伤,一触而不可收。

后来,每当朋友聊起《集结号》,我就说,无法对它客观评论,因为个人因素夹杂太多。

过了些时日,理性神经开始复原,这才发现看电影时出现的隐隐不适,原来是一种“反感”。

影片的零星片段,包括演员的片段表演、胶片色彩、场景设置,无疑都属中等水平之上。

但根子上,我觉得这部片子很“低级”,很“龌鹾”。

冯导说他很真诚,这话没错儿,但却不是他所说的(或以为的)那种 “心的真诚”,而是态度很谦恭、技巧很“真诚地”想从观众口袋里掏钱(其实这无可厚非,可请不要说谎,也不要自欺欺人)。

他有很多小聪明,认真学了些好莱坞类型片技巧,在国内导演里已算是一个难得的即能够较娴熟讲清故事、又能够控制观众(生理)反应的人才。

比如,由于绝大多数人(尤其今天的中国人)在生活中都受到过(或自以为受到过)不公平待遇,影片后半段的升级版“秋菊打官司”,就能轻松勾引出人们委屈、气愤的(生理)反应与泪水;前半段模仿《寻找士兵雷恩》、《太极旗飘扬》的战争场面,让“卿卿我我”“着重表面包装”的现代年轻人,足够刺激(喊叫)、惊讶(神经紧缩)狂HIGH一把……这种完全从人的生理节奏出发,制作电影的方法,其实就是好莱坞类型片的套路。

就像做一道菜,各种调料如何加、什么时候加,在类型片里,都有规范可寻。

只不过,冯导做的这盘菜味精太多,人工痕迹太明显,有股子恨不得把你的鼻子眉毛一起鲜下来的殷勤劲儿,但吃后,嘴干!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流泪、会感动,其宣泄效果与做了次按摩一样——舒服,但与内心无关。

电影如果与按摩师傅较劲(即使手法很高超),难道不“低级”、不“龌鹾”吗?

怪不得冯导说拍这部片子,他最累的是体力。

这部电影看似很阳刚、很主流,其实背后的价值观是缺失的(有,也是一种见风使舵的功利观),价值判断是模棱两可的(因为他想多面讨好),对人性的理解是没有的(或者说是图解的),可据说还上了CCTV的焦点访谈,这真让我非常惊讶。

那些天天宣传主旋律的体制内专家,怎么就没有看出,这压根儿就是部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电影呢?

它甚至连好莱坞那些同样基于观众生理反应调制出的商业电影,底子里那股阳光、单纯、朴实的味道(当然,欧洲人给的定义是,不够聪明,不够人文)也不具备。

《集结号》的底子,是一股子猥琐的算计、抖机灵与抄袭混合在一起的霉味儿。

或许,那些天天高喊主旋律的人,其本身根本就不相信他们自己个儿说的那些套话,亦或压根儿就没弄懂主旋律究竟是什么(职业素质忒差)?

《色戒》没有味精味儿,也不紧赶着给你做按摩,看后反到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

可你内心的某些地方会被触动,会被惊醒,会被唤起。

那些很难用一两句“中心思想”简单概括的复杂人物,让你相信,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困境,而非人为图解。

导演是有价值判断的,是真诚地把心撕给你看的,同时,又是非常尊重观众的,并不准备用一种强势的叙述节奏或大片阵势迷惑你,迫使你就范。

老话说——做人、做事有境界之别。

少时不太理解,长到反“虚伪”、价值多元的青春期(也就是王朔横行霸道的时期),更是反感这句话里包含的“唯一性”味道。

而在今天,这个只重结果(成功),不重过程(境界)的时代里,此话更是毫无意义。

但随着年龄渐长,我自己却对该道理越来越认同。

价值多元,并不意味着无法产生价值判断(也许社会上持这种说法的大多数人,根本就缺乏基本的判辨力),或无需坚持某种价值观(当然,某些人认为坚持某种价值观会失去某些利益,进而常常改铉更张,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境界”。

在今天的我眼中,市面上林林总总的价值观,其实骨子里有差异的也就没几个,而且也还是分得出高下、优劣的。

对比这两部片子在我内心的反应,更让我相信,我希望达到的(坚持的)那个境界,与成功关系不大,与赚钱关系不大,与赞同人数的多寡关系不大,它只与我自己的内心有关。

 7 ) 真正的英雄,并非不怕死的神人

我们看过太多的主旋律战争片——敌人总是溃不成军,好人往往以一敌百,跃出战壕也不会中弹,从来都是视死如归。

这种种现象,极大的鼓舞着人们的同时,却也不禁让人疑窦丛生,我们的先烈是人还是神?

如果是人,为何没有了人的七情六欲,没有了人的基本向生恶死?

还好,冯小刚的《集结号》把人从神的身边拉了回来。

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战士不再英勇无敌,也看不到那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场面。

怕死是人类的本性,没有人愿意打仗,更没有人愿意死。

我们的先辈们之所以让人敬仰,并非因为他们不怕死,而是他们明知有死无生,却依然决然的选择赴死,选择跟敌人决战到底!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有血有肉的英雄,活生生的英雄,而不是永远都视死如归,从不怕死的神,我们需要神,但我们更需要真实的“神”,真实的英雄!

当一个人克服了自身的懦弱和害怕,勇敢的面对死亡时,才是真正的伟大!

这种从怕死到勇敢面对死亡的历程,才是一个英雄真正的蜕变,才表明了他们内心的强大和无畏,才证明了他们英勇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不易,这样的英雄远比一个从不怕死,从来没有担心过死的“神”更加真实和感人。

《集结号》将镜头从对准将军改为面对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会主动请战、牺牲时更不会高喊口号撞枪子儿。

正如冯小刚所言:电影表现战争的方式有很多种,《集结号》也会凸显英雄主义,但肯定不是传统的主旋律战争片。

冯小刚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至少讲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类的本性,但在这种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和他的手下的兵们又做出勇敢的举动,这个反差,对比出来才是真正的英雄。

”冯小刚此论深合吾意。

《集结号》中,既有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有注重细节的巷战镜头。

为了更真实表现战争场面,冯小刚特地请来了韩国的技术人员。

这些技术人员曾为《太极旗飘扬》等战争片制作了战争效果。

《集结号》叙述的故事也非常简洁有力,影片从最普通的士兵角度,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他们不再披着高大全的外衣,一个个真实地牺牲在战场上。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个初上战场就吓尿裤子,要被军法处置的王金存。

他是影片中性格转变最大的一个角色,也是形象非常饱满的角色之一。

他本来是一名普通的师范学生,如果没有战争,他原本应该坐在安静的课堂里读书写字,毕业后做一名出色的教师。

如果没有战争,他或许可以与妻子孙桂琴白头偕老,侍奉年迈的母亲以尽孝道。

然而战争来临了,王金存毅然离开学校上了前线,但生性怯懦的他却因畏战行为被军事法庭羁押,也因此得以结识谷子地。

谷子地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嘲笑他,在接受了阻击战的任务之后,谷子地向上级申请,将王金存带到九连担任连队的指导员。

在那场惨烈的阻击战中,王金存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他眼睁睁的看着战友一个个死去却无能为力,最后终于爆发,与其他战士一起奋勇杀敌直至英勇牺牲。

英雄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很多王金存这样很胆小的人,但是最终他们献身了,他们就是英雄,活生生的英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的英雄。

《集结号》最大的贡献,就是面对真实。

个人以为,人在战争面前表现出的恐惧和懦弱都是可以原谅的,而且应该是一种常态,很遗憾的是,很久很久都没有人愿意去触碰这种真实的常态,很高兴我们在《集结号》里看到了这种真实的英雄。

正因为这部电影里表现了这些,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非常真实和有质感的。

 8 ) 集结号

电影根据杨金远的小说《官司》改编,故事背景发生在1948年到1956年间,一个连队的战士全部阵亡却无人知晓,全片通过寻找追溯的过程展现了这几个战士的英勇和感人的事迹。

影片开始就是个满目废墟的战场,没有任何累赘的前戏和交代,将观众置入硝烟、枪炮和血肉模糊中,开门见山,直插人心,战争场面十分最逼真。

冯导说这部影片并非为了探讨牺牲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形而上的主题,在他的心目中,这就是一个在漫长的岁月中不被人理解的“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

提及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冯导表示可能是因为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但是这并非廉价的英雄主义,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9 ) 最不该公映的电影

在豆瓣也混了些时日了,平时懒,没写过评论,这次之所以想发言,实在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受了刺激。

我是在电影院看的,放到后面,听见有人小声啜泣,散场时,整个放映厅弥漫着冷森森的气氛,还有个人脸涨得通红,站那儿不走——这显然不是因为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咱是一女生,不通军事,是一业余的电影爱好者,不懂技术,所以不为卖弄,只想谈一谈最直观的心理感受。

美学将审美感受或审美心理看作是美感的最低层次,这我是不认同的,因为直觉往往最接近真理。

这部电影一看完,俩字儿——悲凉。

突然就觉得,广电总局那帮人真是宇宙级的傻,如果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绝不会想不到这部电影会在政治上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

相比之下,汤唯范冰冰露个点算啥?

《苹果》里那些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空镜头不是还比较含蓄么?

而这部电影,却向我们暴露出政治的本质——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生命是平等的,个体生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没有人有资格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这是现代社会中我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让持着这种观念的我们去看这部讲述牺牲的电影,又怎能指望我们还像从前一样沉浸在英雄主义的情怀里呢?

在整个大部队里,47人算不得什么,不过是个数字,就算我们在报纸上看到诸如“飞机遇难,47人伤亡”这样的消息,也不会有什么感觉,中国十几亿人口,一个人不过是水龙头里流出的一滴水。

可是,谷子地为战友争取荣誉的执著,让这47颗原本要混入历史长河的水滴在观众的视线中发光发亮,成为珍珠。

而现实中,有多少个谷子地呢?

又有多少被牺牲掉的人是以“失踪”这种否认其生命价值的形式沉进历史的呢?

看到影片中那些无名的坟墓,想到的,不是这些烈士为国牺牲的伟大,而是他们不留下一丝痕迹的可悲。

悲啊,谷子地四处寻找自己所属的部队,个人苦苦寻找着集体,期盼着集体的认可,一路心酸坎坷;悲啊,谷子地发疯似地挖着煤山,逼着那些本想安息的人不得不以朽烂的尸体证明自己的存在。

看到最后,明知道没有集体的力量,没有“牺牲掉一部分人”的策略,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仍控制不住自己对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产生了反感。

这就是《集结号》带来的审美效果,对人思想情绪的消极渗透,远胜过《色戒》里几个所谓的“色情镜头”。

广电总局啊,这下你可失策了。

 10 ) 小刚,你的牛皮我相信

在《集结号》上映之前,不少人等着看小刚的笑话,甚至已经开始骂开,谁让小刚电影还没上映就一副牛皮哄哄的样子。

中国人,特别是当下的年轻人就是这个样子,来个四平八稳的觉得没个性,真来个个性派又都吓得受不了。

不管怎么说,小刚有牛的底气,自从他开始“贺岁”以来,基本就没失手过,所以,当他说这部电影怎么怎么牛时,别人相不相信我不管,我信!

结果《集结号》上映,为小刚吹响了票房和口碑的集结号,你再个人在“微观”上怎么骂也得承认,在“宏观”上,小刚成功了。

当初看好集结号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剧本的故事很好,这一直是小刚一个非常值得提倡的优点。

张艺谋如今已经让自己的电影故事上越来越没逻辑,越来越可以忽略不计,而是靠什么大场面,大明星,和他哥们儿的大宣传,但我个人认为他继续这样下去只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当然,也正是他如今的这个特点,我倒认为他搞奥运会开闭幕式应该没问题。

小刚不同,他的片子总是在讲好故事上下足了功夫,力求圆满,哪怕在《夜宴》中,也以莎翁的剧本为底子。

毕竟,小刚以贺岁片起家,片子绝少大明星,甚至葛优你都很难说是跟着小刚“贺岁”名气大涨的,还是本来是啥很了不起的腕儿。

在《集结号》中,首先战场的故事就很撩拨人心,何况还要兄弟情深,讨回名誉的煽情,有这样的故事,又是由小刚来讲,足以让人放心。

片子的一大亮点是战争场面,这真的是我看到的国内拍的最好的战争场面,如我意料的一般,又有一群人跳出来说啥这类场面《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都看过了之类。

兄弟们,拍文艺片,欧洲已经很成熟;拍商业片,好莱坞已经成熟的冒泡;中国理当吸收他们的成功经验,包括战场的处理,如果你非要中国导演拍出横空出世的东西,那我们干脆一天到晚拍京剧,昆曲算了,问题是你看吗?

我的理解不同,当看到本片我脑子里想起《兄弟连》时,正说明了本片在战争场面处理上的成功,因为这个场面已经让你想起了经典的战争场面,因为以前的国内战争片我绝对看时不会想起《拯救大兵瑞恩》之类,只会感到有些荒唐,士兵被机枪扫射了还身上没多少血,一片平原上士兵仿佛金刚不坏之身一样茆足劲儿只管埋头往前冲,士兵们一个二个都不怕死不怕苦对战争毫不抱怨,士兵死后总是身体完整还面容干净。

而《集结号》中我看到了血腥的场面,看到了士兵中弹时那飞溅的血,看到了有人被炸成两截,看到了被烧的血肉模糊的尸体。

不是我是个嗜血的人,而是这样的战争片才真正的有震撼力,才让你体会到战争的可怕,才让人体会和平的美好,当我看到一群人一天感觉战争像玩儿似的在论坛叫嚣要跟这个打,又要跟那个打时,会更有这样的感觉。

对《集结号》的评论还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打中国人”的问题,这样的说法真的极端无聊,而对小刚指责什么美化了这个,丑化了那个之类更是无趣。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些东西太政治化了,太无趣了,可是自己似乎也习惯性的政治化起来,啥东西都往政治上套。

那些说《集结号》多么政治的人,自己本身是不是太政治了,太敏感了?

我没看出《集结号》有什么明显的偏向性,片子颂扬的是一种战场的兄弟情深,当然要集中于一个集体,表现他们的英勇,表现他们的牺牲,难道非要导演去四平八稳的把这个集体的对立方再相应的集中展现一番?

这样拍出的电影你肯定没法看,像《兄弟连》这样的片子对德军也有所正面涉及,但是主题也依然放在E连上,为了突出主旨当然要有所偏向,更别说作为一部打算赚钱的商业片也当然要考虑更稳妥的方式。

像那部我打趣说布什肯定会非常喜欢的《300勇士》其实主旨上也是部很美国主旋律的片子,尽管是针对非本国人,但是那片把波斯人丑化的已经令人发指了,比起它来说,小刚已经处理的相当得当了。

本来,小刚可以选择更稳妥的方式,干脆将背景放在抗日战争,痛击日本人估计大家都会很舒服。

还是让我们抛开那些争论,来到那片47个血肉之躯对抗大军的战场,47个兄弟坚守着阵地,他们对死亡也有着恐惧,他们对生存也有着渴望,他们也渴望能早一些听到集结号。

但是,他们是军人,他们坚守着阵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坚守着自己的兄弟。

常听人说,战斗打响前,大家都很恐惧,都很紧张,但是一旦打响,特别看到自己的兄弟倒在血泊中时,一种仇恨与热血便会让人无比勇敢。

再谈论他们这样值不值,固执不固执,军令残酷不残酷都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的事后诸葛。

我相信刘泽水对谷子地和那些兄弟的愧疚是真诚的,作为一个指挥官,他时刻要做出权衡,作出让一些人活着,一些人死去的权衡,同样的他也被类似的权衡决定了生和死。

正是一种残酷的背景下,兄弟间的情谊更显的真挚动人。

当然,我猛赞了一番本片,也要说说个人感觉本片不足的地方,感觉片子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在战场上,不光是很有战争现场感的特效,更是对兄弟情谊的充满张力的表现。

而战后的部分显得弱了些,感觉谷子地复员后到为兄弟们争回名誉的过程有些急促,特别因为有个团长战友给“罩着”,使得谷子地的这个过程显得有些焦灼但是没有起伏感,几个地方,如谷子地冲县里的人发飙、固执的在煤堆里找战友遗骸的点都刚刚展开,马上又收了回去,本来小刚可以让这些部分更出彩些。

我个人的看法是,战后部分的急促与片子的时间长度有关,本片片长不过两个小时左右,留给战后的时间太少,也让导演来不及展开更多的故事,或许再延长半个小时会让小刚更加游刃有余。

在2007年的末尾,小刚没有给我们带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多年的“贺岁”欢笑,却带个了我们充满震撼力和感动的兄弟情深。

小刚这次的“贺岁”依然精彩,让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47个男人的热血,看到了一个叫谷子地的战士是多么男人的担当,多么男人的执着,足够了,给了我这么多的电影足够了,我期待着小刚的下一个故事,我期待着小刚下一次的牛皮哄哄,他的牛皮,我信!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292bdeca80672942f31fe7ed.html

《集结号》短评

三星吧:缺少些什么,张力还是不足。和以往大陆的战争片相比,场面更好看,人物也更真实丰满。但对于战争突破性的反思并没有,尤其对于这内战。当然,这要考虑到电影管制。就想啊,当年那些国军后代和共军后代一起看这类电影,会有何感想呢?冯小刚没有正面描述国军一笔,值得玩味。

7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有人讽刺,有人深爱.我很震撼,我属于后者.

10分钟前
  • 康19
  • 力荐

完全是国军的设定,硬说自己是共军。士兵之间互称兄弟,找了个逃兵当指导员,部队是被骗去打阻击的。从头到尾一股炮灰的悲壮气息。

11分钟前
  • 饭配稀
  • 很差

完全是对解放军的诬陷,他们这些给五星的人真的想过解放军战士吗?

13分钟前
  • 我是我
  • 很差

震撼,但与史实不符……

18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好像是和我爸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电影

19分钟前
  • 甘党
  • 很差

大陆战争片十佳

2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导演还算有良心故事在反右派之前就结束,否则干脆别拍战斗场景了,奔着《活着》去吧。

27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中国的电影导演,跟高考考场上在那使着劲儿编作文的考生一样,都是戴着枷锁跳舞啊! 能跳成这样,其实已经算不错的了!

29分钟前
  • 李卡
  • 推荐

不错,虽然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里面宣扬的主题思想。子弹终于不是钻一个小眼了,炮弹终于不是把人抱起来扔了。

32分钟前
  • 嘴客
  • 还行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上映代表了广电总局的进步。但就电影本身而言,编剧根本就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无所知~~

33分钟前
  • 耶律子
  • 较差

前面挺好的 【不过看这个的时候脑袋里一直出现的是小s这个贱货模仿‘我没听见~!我没听见!!~~’完全被毁掉了】

34分钟前
  • 哈酷
  • 还行

在冯导的电影里不出彩

35分钟前
  • 九九
  • 还行

我也看了一大片~ 一直挺抗拒看这部电影.但抗不住大家各种的赞,昨天跑去看了.果然...是一大悲的!妈的~老娘哭成熊猫眼,本来挺休闲一事儿,结果...其实电影拍的真不错.但不建议家长带小朋友去看,部分镜头狠暴力...不管怎样,我觉得拍的好.至少知道壮烈一词是怎么回事儿了.

38分钟前
  • taki zhang
  • 力荐

江城子 中野九连威名扬,汾河岸,阻击忙。钢铁坦克,奋勇肉身挡。三次退敌盼集结,洒热血,聚荣光。 硝烟散尽追过往,寻故友,挖煤岗。枯骨忠魂,独守旧窑厂。待到军功授勋日,号声响,泪千行。 影片最触动我的地方不是狙击敌军打到最后一个人的惨烈,不是全连战士补授军功集结号响的悲壮,而是谷子地在团长墓前质问的哀痛和团长警卫员抗争的委屈。 不知怎的看着他们我就想起我姥爷,他们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耿直心善嗓门大。如果这些战士们能够活下来可能也会像我姥爷一样,在电视机前搬个马扎看地雷战不让换台,有人到家里串门一定得有酒有菜喝上几盅,过年天没黑就把竹竿儿竖起挑上炮仗争当大院第一个响。 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40分钟前
  • 宁静致美
  • 力荐

没意思

44分钟前
  • 次非
  • 较差

和手撕鬼子,抗日胜剧有什么区别呢?

46分钟前
  • [已注销]
  • 很差

冯小刚又一次击中我的泪腺

50分钟前
  • 一颗麻团
  • 推荐

Assembly.2007.DVDRip.XviD-PMCG

53分钟前
  • 金英俊
  • 很差

具有中国特色的模仿~~

56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