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生命重来一次,并且上帝之手安排了这样的命运给你:先天性残障,肢体扭曲,终身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立,言语功能丧失。
试想一下,未来生活里你将会面对的是什么?
如何面对?
Mateusz一出生就被注定是这样的命运,他,用了三十年证明自己不是一颗蔬菜。
死亡。
不能站立,不能吃饭,不能自立,不能言语,不能被理解,不能靠自己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而当所有人把他当一个没有心智的傻子时,他是否考虑过生命的意义,是否考虑过死亡。
他不是霍金,因为他一出生就注定如此。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该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会让人敢于面对死神。
大多数人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而每一个太阳升起的黎明又何必需要人们有这样的勇气呢,说再多的生存死亡意义虚无,都抵不过恒久的自然法则。
但有时候,就是不会突然的忆起原来生命终有消逝的一天……爱。
姐姐对妈妈抱怨说,妈妈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可是本已如此不幸的人如果再失去家人唯一的爱,他该如何继续面对下去?
人性的自私有时候会让人感受不到对不幸者的同情、理解和爱。
爸爸。
一个为他做轮椅的爸爸,一个陪他看烟火的爸爸。
当需要对外界的人们发声时,握紧拳头,狠狠的敲打桌子,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是爸爸教给他的。
影片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每每都会有所触动。
当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时候,他在用一种更坚决的方法来表达自己。
意见需要被提出,态度需要被表达,立场需要被坚定,才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言语与否又何关紧要呢。
两个女人。
在他的前三十年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女人,一个遭受着家庭暴力,一个母亲去世父亲另有新欢。
她们两个都一个共性,都有着不幸的遭遇。
是不是只有不幸的人才会去试图接近、帮助、理解不幸的人呢?
是为了那份同样的不幸而试图去帮助和照顾,还是只是为了在更不幸的人们身上寻求安慰?
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
从出生之后,医生就给马特乌斯下了智障的结论,认为他的大脑不会思考,就像一棵植物。
庆幸他有关心他的父母,尤其是父亲,不仅对他照料有加,还是他的魔法师,宇航员,机械师,并且教育他不要放弃。
可惜父亲因为意外早早去世。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马特乌斯又失去了理解他的初恋女友和因为年老无法再照顾他的母亲,只能被送进智障者福利院。
马特乌斯不适合这里。
他有思想有感情,只是苦于无法表达出来。
这里的人对他漠不关心,为了防止嘴唇受伤甚至使用拔掉门牙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全然不去想其实他只要坐起来吃饭就不会伤到。
他喜欢的女护工虽然带给他一些温暖和善意,但其本心仍然是为了刺激自己的父亲而把他当成工具,在达到目的后就离开了。
马特乌斯第一次在母亲面前悲伤地痛哭,为了曾看到又失去的光明。
幸运的是,马特乌斯遇见了尤拉博士,她利用一套残障人士所能理解的符号让他可以表达自己“不是植物”,证实了他具有正常人的思维意识。
经历了身体和内心重重伤害的马特乌斯在听到测试官轻蔑的说“明明是个智障”时,跳下轮椅用尽全力艰难地走到桌前狠狠地敲击,他用父亲教给他表达愤怒的方法,反驳了测试官们对他的偏见和误解。
马特乌斯用三十年的时间,克服无数磨难,证明自己不是植物,不是智障,而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
在影片的最后,他转向镜头凝视着观众,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在诉说,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
一个从小被判为智障脑瘫的残疾儿童,花了26年的时间,终于证明自己是人,不是一颗蔬菜,终于让人发现他能与人交流沟通,不是脑瘫。
这个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电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其实,每个人都穷尽一生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思想,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一个不能说话,四肢行动困难,有智障的残疾人用26年才终于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思维能沟通的人,不是植物。
一个健全的人,更不该轻易言弃,应该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负人生。
生命如此美好,世上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
就像电影里的经典名句:“永不言弃,一切都会好的”。
在波兰驻华大使馆电影院看的第三部电影,相比前两部《冷战》和《我从不哭泣》,从这部开始可以听到周围观众的笑声了。
按理说,这部讲述残疾、低能人的片子,题材应该是沉重的,应该是要赚取观众的眼泪的,但故事讲述的视角、方式让导演做到了举重若轻,整部片子洋溢着明亮的基调,个别地方甚至有诙谐之处。
导演避开了同情的目光,而是试图与男主角共情,主要从作为残疾人的男主角的视角来讲述这部电影。
整部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大量来自男主角的视点镜头,比如男主角坐在窗前看对面窗户的镜头、男主角躺着的时候仰视别人的镜头。
虽然实际场景里,男主角从未说过话,但我们能听到他的旁白,这些旁白有助于我们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在映后交谈环节,没有人聊到这部电影的性意识。
但其实这部电影可贵的地方,也在于它没有忽视男主人公的性意识的觉醒。
一般谈到关注残疾人,我们会或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其性意识,我们一般会想当然地认为残疾人只要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就行了,哪能顾及到性需求以及对爱情的需求?
其实这位主人公除了生活无法自理外,其他需求跟正常人差不多,他也需要跟外界交流,需要其他人了解他是谁,而不是用笼统的“残疾人”或者“低能人”就把他概括了。
生命为何如此美好?
那是因为生命即便被禁锢在一具残疾的躯壳里,他还是展现了他的韧性,他还是尽可能地在与外界沟通,表达他渴望获得了解和尊重的需求。
导演如何看待残疾人的观念影响了他的视角,而他的视角又决定了如何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整部电影就这样把一个一般人看来灰色的题材调亮了。
关键是,题材的亮度调得刚刚好,调得过于明亮的话,又很容易变成给人打鸡血的励志片。
反过来,如果从共情的视角换成同情的视角,这部电影就很容易落入窠臼,成为煽情的催泪片。
马特乌斯父亲“永不言弃”和相信“一切都会好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了马特乌斯,所以,他利用一切机会去观察世界,以此学习并试图证明自己。
正因此,他得以观察到女邻居的乱性生活,以及女邻居引狼入室导致她女儿安卡被性侵;他也成功地利用那幅无知之幕,让安卡母女摆脱了光头狼的纠缠。
然而,他却因此失去了安卡对他的爱。
在“男朋友篇”中,人性的丑恶与光辉也是对比鲜明的。
世上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被尊重,生命如此美好这部电影,即便身怀病毒,饱受折磨也不是言弃的理由!世上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被尊重,生命如此美好这部电影,即便身怀病毒,饱受折磨也不是言弃的理由!世上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被尊重,生命如此美好这部电影,即便身怀病毒,饱受折磨也不是言弃的理由!世上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被尊重,生命如此美好这部电影,即便身怀病毒,饱受折磨也不是言弃的理由!
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波兰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马特乌斯生下来残疾并不能说话,大家都以为他是像植物一样什么都不懂,后来他被送到精神病院,被医生发现他听得懂并教他怎么表达,用了近三十年时间证明自己拥有心智的故事。
故事从马特乌斯被一位治疗师陪同参加的一场面试开始,倒叙回他的童年,这个脑部功能受损的孩子,四肢僵硬卷曲,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母亲陪同他去就医,在一次脑力测试后,医生给出的冷冷冰的结论是——精神残疾。
而且定义说他的大脑不会思考,就像一颗蔬菜。
1989年,波兰的夏天,躺在地上的男孩双手各自蜷成鸡爪状,利用腰部的力量在地上左右扭动着前行,由于只能平躺在地上,他看到了静静卧在钢琴下的一片小东西——没有说话的能力、只能发出闷哼声的他想告知这件事,却被以为是突然发狂,被制止了。
他是马特乌斯,一个先天残障导致永久性肢体痉挛并无法开口说话的,神智清醒的人。
母亲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不厌其烦的每天帮助他训练下肢力量。
但是母亲不理解他,有一次他想为母亲去捡沙发下的别针,母亲却以为他在捣乱,于是他只能气急到大发脾气。
他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却给了他温柔体贴的父爱,抱着他教他认识天上的星星,给他做轮椅,没有因为他是这样一个孩子而冷落忽略他。
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就是一个魔法师,宇航员,机修师,总之就是万能的。
有一个情景是父亲教他当一个真正的男人觉得受够了或者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他就会一拳打在桌子上。
这在片尾当专家们又一次冷冰冰得知结论说,马特乌斯是一个智障时,他使劲全身力气把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就是父亲童年教会他的。
父亲的那句口头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是贯穿全部影片,是父亲温柔的教导,给了马特乌斯面对他凄惨人生的唯一动力。
可是父亲很早就离开了他,他每天自己一个人缩在阳台上,看着窗外同龄的孩子们嬉戏,看着对面住户的一举一动。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有两个兄弟姐妹,姐姐一直抱怨妈妈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马特乌斯,推着他到处玩耍令小马特乌斯第一次体验爱情的真诚的邻家女孩,
当母亲越来越老时,姐姐一直催母亲要把他被送进了智力残疾人士的养护中心。
他惊恐的看着眼前这些奇特的人,开始了漫长的痛苦生活。
这里的人都不在意他想要表达什么,每天机械性的重复着自己的工作,真的把马特乌斯当成了一颗蔬菜。
一位漂亮的女护工让马特乌斯以为找到了真爱,而事实的真相是,女护工并不是真的喜欢他。
女护工的父亲给她找了个继母,她为了气自己的父亲才找到马特乌斯。
在听到这位父亲说出真相后,马特乌斯的心都碎了,这位女护工不久也离他而去。
在他觉得他以后的生活将会继续黑暗下去的时候。
他发现养护中心来了一位会教图形文字沟通的尤拉,他是主动大声发生呼救,引起尤拉注意,来开始学习图形文字的。
当妈妈来养护中心看他时,马特乌斯在老师的帮助下向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是蔬菜!
妈妈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你是人,不是蔬菜。
马特乌斯发出了嚎啕的呜咽声。
而马特乌斯的事迹也吸引来了媒体,某报社的记者想要把他的故事发表出来。
没想到这篇报道给他带来麻烦,因为他的思想健全,而这个养护中心是专门为那些有智力缺陷的人准备的。
这才有了前述中的面试,他不想离开熟悉的环境,更不想离开这位唯一懂他的尤拉老师,在故意不回答问题并又一次获得智障的结论后,他发出了愤怒的吼叫声。
影片的特别之处不仅是真人真事,他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以马特乌斯的视角和经历,去叙述他走过的悲惨人生。
在这样一种境况里,口不能言,脚不能行,没有机会去上学,工作,看到更多的是这个世界的冷漠,歧视,我们无法想象他是怎么熬过那一个个黑暗的夜晚。
生命如此美好,不论是怎样形式的生命,都一样美好。
追求尊严和爱。
他用半生在这证明着自己是个人而不是蔬菜。
影片带给我的不仅仅这些,还有勇敢和永不言弃,总是被人身上这样美好的品质感动。
还有就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比如阳光空气还有父母的爱。
处处对比,也体现人性的丑陋。
初恋女孩继父的家暴行为,男主姐姐的各种行为与善良坚强的他形成强烈反差,生命的呈现形式从来不是其表象,内里是怎么样的永远的都看不清。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活出自己生命的美好。
或许你健康或许你生病,或许你美丽或许你丑陋,或许你贫穷或许你富有,或许你悲观或许你乐观。
记住一切都会好的,然后活好自己的剧本。
2013年电影,《生命如此美好》是一部波兰新片,马赛·皮耶普莱兹卡导演的,第37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最大的赢家,包揽最受欢迎电影、美洲大奖和宗教人道奖。
一部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生下来残疾并不能说话,大家都以为他是像植物一样什么都不懂,后来他被送到精神病院,被医生发现他听得懂并教他怎么表达,用了近三十年时间证明自己拥有心智的故事。
IMDb高达7.9分。
影片「生命如此美好」我不是蔬菜,我是人!
当你是一棵「蔬菜」的时候,一棵会动的「蔬菜」,没人能够理解你;其实马特乌斯是一棵有脑子的「蔬菜」;或者马特乌斯像极了一只动物,一条「狗」,一头说不出话只会喘粗气的「牛」,但是眼睛可以传达一切,玛格达看出了这一点,以证明马特乌斯是有心智的;不然他不会说乳房与星星是上帝最伟大的两大发明;最近总是看一些触角很怪诞的影片,或者是更加真实或者残酷的影片;从中感受些简单的真;这部片子没有高潮起伏,安静的讲述着,可敬那些愿意去探知这个故事的所有人们,没有太多的电影技巧,告诉你,没有一个生命是可以被忽视的,仅此而已;这个演员真难啊;形体和神态太难掌握了,估计演完了一段时间都很难出来;能胜任这个角色的演员也算是神级别了;这就是演员里的「鬼才」吧;用三十年证明自己是有心智的,没法语言,没法动作,可想而知那是一个多么煎熬与极度痛苦的一万个昼夜;也同样耗尽了母亲的一生;有时候,哪怕到了最最后的时刻,万念……并不俱灰,生有可恋;爸爸说的是对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是人,不是蔬菜!
通过狭窄的门缝,男主跟女朋友手指碰触手指的交流方式,看哭了。正常的灵魂困在残缺的身体里。男主很伟大,父母也很伟大。
我是人,不是蔬菜。爸爸给了他精神上的鼓舞,妈妈给了他生活上的支持,有过女朋友,但都挺短暂的。终于在妈妈没办法在照顾他送到了保健所,遇到了一个女孩儿,以为是人美心善的女孩儿,然鹅只是她抵挡父亲的盾牌。遇到了像沙利文一样的老师,终于,终于,开启了他的文字表达以及世界的认识。我们总说生活艰难,可有些人想要有尊严的活着都有点难。我们为何还要抱怨呢……好好生活吧,毕竟我们最能轻而易举的获得想学的知识,并且到达更多的地方,看更广阔的世界。btw 男主的演技了得,赞👍
挣扎代表着表达,如果我们认真照料一个人,或许就可以理解他的需求,而人是自私的,我们没有时间把精力倾注在他人身上,毫无回报。还的是感谢科技的发展,还有哪里看出来生命如此美好了?
我最喜欢的残障题材电影出现了!
看到了爱、尊重、善良、人道... 生在国外 人更像人
男主演技真好
拍得一般,但是传达出的想与世界对话的欲望却是如此强烈,当他“说出”我不是蔬菜的那一刻眼泪真是止不住,世上还有多少被这样误解的美好的生命呢?
卷心菜,心智正常,肢体不协调的人,无法表达,被当成精神病人对待
正如标题所说,生命如此美好,珍惜自己,珍惜当下,珍惜眼前
生命如此不美好,但仍然坚持活着。受过不人道的对待,却受不了要被重新当作正常人的矛盾。有种生存状态,是植物人和正常人之间的挣扎——有正常人的情绪和欲望,却无法像正常人活动——这也是为什么乳房和星星,是两种最美的事物。
从父亲给马特乌斯放星星,到遇见喜欢的女孩,再到青春期的好奇,一直相信父亲说的一切都会变好的,所以勇敢地证明自己是人不是蔬菜,好几次泪奔,通过狭窄的门缝像ET一样触碰安卡的手指画面如此美好,男主演技赞赞赞!
演技超神系列 擁有這樣艱辛的人生真的還能抱有「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想法嗎 生命好堅韌
能表达想法时果断泪奔。整体下来挺平淡的。《潜水钟与蝴蝶》让我更加印象深刻。
所有取名为美好的电影真的都不大美好
不幸又幸运。
星星和乳房,是上帝最伟大的杰作,但是我并不是一颗蔬菜,我奋尽全力,只为想男人一样敲一下桌子发泄我的不满。
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不是“蔬菜”,而且一个有思想有心智的人。马特乌斯的生活注定坎坷,但他幸运地遇到了许多在乎他关心他爱他的人,这些美好和鼓励让他能够乐观地生活下去。五星献给男主,演技太真实了。
也许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残疾,那就是固执。假如我们被治好了,这个世界也就不值得生活了。
《星星与乳房》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名字叫《生命如此美好》,但是我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我没有看到美好,我看到的是无尽的痛苦,正常人用他们另类眼光去探寻残疾人获得的少于幸福,就称之为美好,将心比心,你是男主角,你美好一个看看。这部电影真的很催泪,他的灵魂就这样死死困在无法动弹的躯壳中,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动。当你把自己代入到男主角中,你会发现这是无比痛苦的一件事,比如遇到那两位美女嘛,不能啪啪啪也就算了,还不能打飞机,你说恐不恐怖。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却终究是一场徒劳。特别是不被理解,无处诉说,正常人都那么容易得抑郁症,他却没有,这种信念与意志也是超越常人的。
音乐有点过,别的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