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扮太子》,玩尬的是吧?
冲不上什么最佳榜首就冲个最烂榜首,反正都是榜首是吧?
咱就是说,没的拍可以不拍,膈应人没必要吧?
硬插了几百个包袱,就“我掐着你的命脉呢”“我也掐着你的*命脉*呢”和“到底哪个菜咸啊”获得了观众们的两声冷笑,你不尴尬我都替你尴尬。
马丽还是演《夏洛特烦恼》里苦等男人回家的人设,虽然男人一无是处但就是想和他生娃,哎老天爷呀,你看人家《爱情神话》,你看看人家《扬名立万》,快2022年了,还整这样七八十年代的苦情戏呐。
本来我看见“几个小老百姓的命,谁在乎啊”“我在乎”这段,还能给个两星,但最后强行上升什么“大国小家”“我就想生个孩子安安稳稳过日子”,呕吐到半星都不想给。
看完后和朋友讨论应该归在2021年还是2022年烂片榜单,朋友说它必须同时位居两年烂片榜首,就烂到这种程度。
冲着马丽来看的,一上映就满怀着期待来看了,结果😅谁是喜剧可是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笑啊!
完全不能戳中我的笑点,台词真的写得很无趣,以至于看完之后我甚至想不起来笑点在哪里😓演员的演技也不太行,不是看服装的话,我根本分不清李茂和太子这两个人谁是谁。
常远完全没有演出这两个人的区别来啊 🤦♀️还有马丽这个角色,我真的很不理解,她的设定很不符合常理。
如果你的夫君不上进且三番两次的不靠谱,你为什么还要死心塌地的守着他呢,这合理吗?
一直以为开心麻花的口碑都很不错,自然上映了来支持一下。
结果败坏了演员的好感,辣鸡演技,辣鸡剧情,全程尴尬的令人抠脚的台词和演技。
甚至全篇都没有笑点,小品不像小品,电影不像电影的。
真是狗看了都摇头啊。
元旦第一天就看这样的烂片,真的太晦气了。
我甚至可以说是我有史以来看的最垃圾的电影,没有之一。
上海堡垒都比它强了
互换身份的题材大多,我记得儿时在电影频道看过的就有
王子与贫儿 (2001)7.62001 / 英国 / 家庭 / 贾尔斯·福斯特 / Jonathan Timmins Robert Timmins不同的,这部外国电影描写下的贫民窟凄惨样,黑黢黢的背景刻画,互换身份后的如履薄冰,对《王子与贫儿》的电影印象并不太好。
要说看过最近一部的就是电视剧《潜龙戏凤》
丐世英豪 (2010)7.12010 / 中国台湾 / 喜剧 爱情 古装 / 郑少峰 / 邱心志 蔡君茹主打的同样是反差,题材喜剧更为相似。
由于剧情属于一猜就中,便只看抖包袱和笑点了。
通篇下来,观感还不错。
笑一笑的电影也别追究太多,赶着骂烂片的,毕竟成本就那么点。
也不是什么大制作或好几亿的特效电影。
几位主演并非大红大紫,演技比起同样院线的《大红包》认可度高得多。
穿插一些国人特有的教育问题,子嗣问题,笑点中很接地气。
只是可惜花钱进院线看的观众,图一乐吧。
作为开年喜剧,大部分人应该和我一样是奔着马丽、常远、艾伦等这些演员身上的“开心麻花”光环来的,但没想到效果确是像连看了10遍《祖宗十九代》一样恶心。
走出电影院的我也和很多观众一样愤怒,也吐槽过“开心麻花现在为了挣钱都这么不择手段了吗?
” 但没想到1天之后就打脸了,经过某业内朋友的指点,我才发现我看了一场“假的开心麻花电影”。
因为如果你打开李茂扮太子的百科会发现,全篇和开心麻花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如果有心回溯会发现就连烂片天花板的《日不落酒店》竟然也不是开心麻花的作品!
而更可怕的是,这样一部假货麻花电影,竟然还被推上了同档期票房第一的宝座?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开心麻花成为了一部烂片的替罪羊呢?
从当年沈腾、马丽春晚亮相的小品《扶不扶》,到《乌龙山伯爵》等一系列爆火舞台剧,再到《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等叫好叫座的电影,可以说开心麻花这个厂牌如今已经成为了喜剧界的知名品牌之一,造星无数,每一个演员的业务能力都有口皆碑。
但自古以来,人怕出名猪怕壮,凡是和开心麻花有关的人物塑造和影视作品一瞬间飞上风口浪尖,于是有无数的片方瞄准了这块大蛋糕,只要你凑够了大家已知的开心麻花演员阵容,加上喜剧的标签来一个“挂羊头卖狗肉”,基本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而烂口碑呢,自然有开心麻花担着。
细数这些年的“狗肉”,什么《温暖的抱抱》、《日不落酒店》、《人间喜剧》等等,似乎每一部电影都和开心麻花有关,但事实却这些电影和开心麻花没有实质上的一毛钱关系。
但他们却在无底线的消费着观众们记忆中的开心麻花的情怀,真真的是黑暗至极的一部人间喜剧。
君子慎独、慎言,开心麻花何尝不是如此。
6年期间不过上映了6、7部电影,这个数量在如今这个拍电影像吃快餐的时代绝对不算高产,但大体都可称为优质喜剧。
开心麻花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嘻嘻哈哈笑过之后会给你一种后劲儿,一种对于生活的正能量。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开心麻花的艺人团队逐步扩大,可想而知管理压力也在增加。
艺人要发展必然不能实行闭关锁国的策略,当然要与外界强强合作。
但是和谁合作?
合作什么样的作品?
这应该是开心麻花团队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毕竟作为喜剧观众,真的不希望看到喜欢的演员在成名后的自我管理松懈,最后消费情怀,落得一片凄凉地的下场。
从《夏洛特烦恼》的现象级喜剧,再到《李茂换太子》等被碰瓷的闹剧,几经辗转的麻花团队是时候擦亮眼睛了。
作为观众,我期待着《超能一家人》《独行月球》能有更好的表现,能不能靠实力将自己受过的冤屈昭雪,让我们拭目以待。
有欢笑有感动有启发,元旦这天看,觉得看得值了!
没看之前认为是个普通的故事。
冲着马丽、常远去的。
电影刚放映脑子里瞬间充满问号,为什么李茂扮太子英文名翻译成Another me?看到某个瞬间突然懂了,(李茂骗妻子自己生病,演了个双重人格精神分裂)李茂和太子不是单纯的长相相似。
他其实是一体两面,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两种人生态度。
一种是平凡生活中的鸡零狗碎,卑躬屈膝,处处不得志。
一个是功成名就有权有钱人生巅峰。
当我们处在低处时向往追求成功,忽略了平凡生活的美好,当我们坐上高位取得成功后,你会发现烦恼依然存在。
我们总是不满足现在,总是觉得别人的生活更好。
可是当李茂和太子互换后,才发现不管你处于人生什么阶段都会有烦恼。
平民有平民的一地鸡毛,太子有太子的身不由己。
就像电影里说的,不是有钱有权就能幸福的。
幸福是你对自己了解,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能够抵制诱惑拒绝不想要的。
人生不易,不要总是看你没有的,而是能够珍惜你目前所拥有的,无论是天赋、能力、家人、爱人、工作等等,学会享受现在,活在当下。
不沉迷过去,不辜负现在,不恐惧未来!
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新的一年好运来!
2022年第一天上映的开年喜剧《李茂扮太子》,让人不仅无法笑起来,而且还觉得尴尬无比。
在苦熬了100多分钟之后,终于可以吐口气了!作为一部自称“爆笑”的喜剧电影,应该让观众在座位上笑得合不拢嘴,要不谁愿意又花钱又花时间在影院“遭罪”。
《李茂扮太子》整部影片笑点尴尬毫无新意,包袱输出全靠谐音梗。
剧情拉跨牵强,无法自圆其说,脱离故事的背景设定,显得很莫名其妙。
人物塑造立不住脚,全员智商掉线。
最后强行反转,走走过场,虎头蛇尾。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观众走出影院大呼“烂片”的票房,上映首日竟然破亿。
难道大家都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看电影如买白菜,不在乎这几十块钱吗?
当然不是!
观众无非是冲着演员常远和马丽——这些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去的。
看过后很多人开始吐槽开心麻花真是越拍越烂,一把好牌打的屎烂!
这真的是开心麻花的锅吗?
其实谜底一直都在谜面上,《李茂扮太子》片名早就预言了这一场“狸猫换太子”的闹剧:电影中小捕快假扮太子,电影外用麻花系演员塑造高仿麻花式喜剧,达到热度和票房双丰收的效果。
而真相是这部电影的出品方竟然跟开心麻花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为什么会造成近几年开心麻花口碑崩坏呢?
因为这几年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演了很多烂片,像《温暖的抱抱》《日不落酒店》《一念天堂》《人间喜剧》《阳光劫匪》《测谎人》这些,评价惨不忍睹,评分集中的史无前例的低!
然而普通观众并不会关心什么出品方,只认演员。
演员演烂片,就是开心麻花不行,大家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这锅得背着。
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
开心麻花现在因为几部烂片碰瓷承受着骂名,是因为他们出品的电影一度在喜剧界是搞笑品质的担当。
《夏洛特烦恼》堪称经典,当年最佳喜剧。
剧情设定吸引人,节奏明快。
演员表演一举一动,即使现在也印象深刻,沈腾和老大爷的对话更是搞笑名场面。
《驴得水》用喜剧的方式讲悲剧,主题深刻,有笑有泪。
《李茶的姑妈》确实遭遇了滑铁卢,至少在影片的完成度还是在水准之上。
再之后《半个喜剧》打了个翻身仗,又再次推出了高分喜剧。
电影视听语言可圈可点,人物关系和精心设计的人物对白,笑点密集贴近真实生活,让人着迷。
观众因为这些真正“爆笑”的影片,认可了演员,认可了开心麻花,对演员的期待也变成了对出品方的期待!
一旦这些喜剧演员表演令人失望,恶评朝向演员,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帽子也会扣在开心麻花头上!
《李茂扮太子》是今年第一顶这样的帽子,但绝不会是最后一顶帽子!
一部打着开心麻花艺人的“黄金阵容”旗号,骗钱骗感情浪费时间的毫无诚意之作。
说实话,因为经过这些跟“开心麻花”相关字眼的当噱头的宣传轰炸,我都有些疲惫了,想必大家也是这样。
贺岁档的《超能一家人》和待定档上映的《独行月球》,都是开心麻花的官印出品,希望能真正的延续之前的水准和口碑,要求不多,期待一下,让我觉得对得起手中的票价和100多分钟的时间。
电影中小捕快李茂虽然与妻子相爱,但是却得不到岳父岳母的认可。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努力地想要做一些出人头地的事情,恰巧与当朝的太子长相相似,而太子又一直想追求自由,摆脱自己的太子身份。
二人一拍即合达成一致意见,互换了身份。
两人的命运也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殊不知,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
过程中也发生了一系列搞笑诙谐的事情。
当上太子的李茂趁机给自己封官的那段真的可笑又可怜。
一个普通人一夜之间成为一人之上的太子,感受到无所不能的快乐,如何能够接受这一切终有一天会结束呢?
但他又实在无知,做出那样愚蠢的决定。
之前一直不喜欢看开心麻花的系列电影,觉得搞笑有点勉强了,强行讲段子,让整个剧很尴尬,而且之前看过的如西虹市shou富给人的感觉就是整部片子很浮夸,带给人的整体的寓意很肤浅,很没内涵。
但这部李茂扮太子,一改我对开心麻花的刻板印象。
最开始是在抖音上刷到的,一直想去电影院看,但是吧一直没时间也没来得及约上小伙伴。
看完之后觉得有笑点也戳泪点。
马丽的演技也是杠杠的。
男主的话就还是有那么点点帅的。
其中太子说的,你不管到了什么官位其实都是蝼蚁,大概类似的句子挺有深意的,折射到现实的生活中,引人深思。
关于开心麻花 开心麻花以舞台剧起家,目前在全国都常驻的有话剧表演,可以说是国内喜剧话剧的一家独大。
最近几年开心麻花也开始涉猎电影行业,《夏洛特烦恼》、《驴得水》、《西虹市首富》也让他们在喜剧电影方面小有成就。
但是最近开心麻花的风评一直不太好,常远的《温暖的抱抱》、黄才伦的《日不落酒店》、艾伦的《遇见喵星人》,都让观众冠以烂片的称号,所以看到《李茂扮太子》的阵容的时候,我心里也会担心是个大烂片。
沈腾自从春晚小品《扶不扶》饰演了郝建之后就火起来了,在喜剧方面风评一直不错,甚至现在还有一个新名词叫“含腾量”,即电影里面沈腾戏份的含量,如果电影请了沈腾又只是小客串,大伙都会十分不满。
而这部《李茂扮太子》的含腾量=0,更让人担忧。
《李茂扮太子》不是开心麻花出品的,这里我是以一种宽泛的分类把这类电影统称为“开心麻花味的电影”,或者说这一批剧组的人的电影,所以才顺带谈谈开心麻花。
对于《李茂扮太子》的主观感受 事先声明,这不是专业评写,只是我的个人观感。
了解一部电影的第一步就是片名,这又是一个玩谐音梗的电影,《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清代末期,这个故事流传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 。
再后来被改变成了多种戏剧。
为什么这些电影要玩谐音梗呢?
第一就是给不了解的观众一种自己好像听说过的错觉,人走进电影院感觉这个听着好像挺亲近的,就有可能会看这场电影;第二可能是偷懒,取名其实是非常难的学问,甚至可能比电影本身难做,电影人为了偷懒就用了谐音梗,或许他们自己还觉得挺巧妙的,谁知道呢?
用谐音梗取片名的电影到底是好还是差还是得看具体情况,反正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不自信的行为。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预料中的非常平淡,听着一些烂俗的梗也笑不出来,还是看到了半小时左右才开始渐入佳境,只要get得到,还是有很多好笑的地方的,由于看之前的预期太低,看完之后我反而是觉得比想象中还好。
这是一部笑点非常密集的电影,点映现场频频笑出鹅叫,最后也有比较感人的地方。
我朋友问我这部电影的剧情怎么样,这部电影剧情确实平平无奇,我给他的评价就是,反正确实是挺好笑的。
所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像这样确实逗笑了很多观众的喜剧电影,能否及格呢?
除了搞笑,里面还有对于男女主感情的描绘(感动部分)以及太子和李茂各自的烦恼(升华)部分,来的不生硬,但是也没必要,可能也是出于商业考虑所以加入了这些元素。
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用心的,细节发现的越多,其实就越能发现他们的用心,如果是一味的喷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不过有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的小品味道非常重,要从专业的电影角度来想其实也是对的,这部电影是他们独特的风格,不管是作为小品还是电影。
这部电影都体现出了他们作为喜剧演员的功底。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是一部合格的喜剧片,我们花钱进电影院看喜剧片的,能够经常笑起来,我们的目的就已经打到了,片方的用心也达到了,也是就这样快快乐乐的迎来了新的一年。
但是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或许他就什么都不是了,只是一个电影院的商品,我们是消费者片方是生产者。
电影史上留不下它的姓名,他也对其他电影没什么影响。
浅谈“喜剧” 电影鉴赏课上,老师放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给我心里带来的激动的心情,默剧也一样可以很好笑,黑白电影也一样可以很搞笑,卓别林完全是用自己的滑稽的动作和行为来让人发笑,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喜剧大师,什么叫匠人。
同一时代的还有基顿,基顿虽然作品不多但是他跟卓别林两人是不同的风格,基顿去拍过很多很疯狂的镜头,他们是不同风格的喜剧大师。
然后就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喜剧风格——黑色幽默,《驴得水》除了表面的喜剧使人看到人性的丑恶,贪婪、自私、懦弱以及虚荣;《寄生虫》体现了有钱人和穷人的差距,《荒诞故事》里面用暴力展现了野蛮复仇 ,《大佛普拉斯》描写出了社会里的一些底层人的图景。
黑色幽默电影里面荒诞的场景,让人觉得夸张但难忘,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高级的类型。
罗温·艾金森主演的《憨豆先生》也是几乎没有台词,但是全世界都能看懂,《憨豆先生》让我明白了喜剧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许多笨拙的事也可以成为笑料。
像《李茂扮太子》这样的,就是现代的商业院线片催生出的一个产物,它存在即合理,现在院线电影里面的作者电影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套路。
要守住现在的商业喜剧片最后的底线,你一定要足够搞笑。
新航飞机上看的。故事一般,一人分饰两角不够鲜明,故事一般,但可以让人开心一下
实话实说,不搞笑,不求演技,不求剧情,新年了,图个乐,可惜没达到,感觉很水,可惜了克拉拉性感尤物没用好,整体电影代入感太差,甚至都没有片尾凤凰传奇的《新年快乐》过瘾
看之前就觉得会扑。叹息,马丽这样好的演员却一直接不到好资源。
飞机上看的 看完好开心
无厘头式的喜剧,故事逻辑上有点瑕疵,配角的包袱各有各的欢乐,比想象中的好(一开始并不看好)
大屏幕小品,追马丽,不带脑子看就行
说电影之前我想先说说现在有的观众吧,他是真无语,你看这种片子为了啥?不就图哈哈一笑嘛,完了你全程看完了,还说:我觉得你这些包袱不高级。 好吧,说电影,反正我是觉得笑点还挺密集的,拯救不开心!
猜一猜李茂的大还是太子的大?:)
挺有意思的哇,看着就图一乐吧。
比起网大更像个网剧
好看 常远现在好有光芒啊!!!
你永远可以相信谐音梗片名=绝世大烂片这条公式,我愿称本片和日不落酒店是开心麻花辣鸡双壁,常远球球你了,你一点也不好笑,别糟蹋电影了,还有这片子里某些对女性的刻画真是令人作呕
没有什么期待,但是过年图一乐,我笑了,就足够了。打五星是因为很多人打一二星。故事说圆了,而且优于很多的喜剧片的剧本。武打戏比较拉胯,但是要什么自行车呢~
这种电影居然每年都能拍出来,你我这种买票进电影院的,有一个算一个,通通逃不了责任
以前好歹还有些搞笑的,现在连好笑都做不到了
这就一长篇小品,还是春晚小品那种,如果你定义自己是电影,起码要按照电影的基本要求来制作,否则你们用电影的名义把观众忽悠到电影院看小品的行为叫诈骗!
开心就是五分
算及格的搞笑片,虽然和很多经典都有借鉴
常远 你能不能清醒点 你真的不搞笑 换条赛道吧 别在霍霍喜剧了!!!
这只能说是个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