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
Leave
导演:Alex Herron
主演:艾丽西娅·冯·里特贝格,赫尔曼·蒂美拉斯,Stig R. Amdam,艾伦·多丽特·彼得森,Morten Holst,Siri Black Ndiaye,Gry M. Dahl,克里斯汀·多伦,Alicia M. Eidesund,彼得·福尔德,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A young woman tries to find her origins after having been abandoned as an infant at a cemetery wrapped in a cloth with satanic symbols, but as she gets close..详细 >
9.2/10
“乏味”是让现代年轻人拙劣模仿成熟中产阶级的伪装,却又是刻入日常生活中无尽低欲望的常态
好像一直对不感兴趣的人与事提不起兴趣(sad)
100+英国和美国评论家的一项民意调查,将这片列为他们2021年前50。且该片是榜单上唯一一部澳大利亚电影,也是前50里自筹资金的电影之一…… 5分,视听+1分,导演很有自己的风格。这片比起评论说的侯麦吧,太注重人物了,而且中近远景很不侯麦。说是呢喃核吧,又很注重视听效果。大体来说,我觉得这片挺无聊的。风景上,土澳是真的土啊…… 另外,总觉得导演隐喻了点什么,但不知道他隐喻了什么,也可能根本没隐喻什么。开头杯子上的查尔斯,英国女王、躺在沙发上的貌似是川普和我看过但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的人们一起挂在一个房子里,多少有点意思。放奇怪画作的房间,不知道为什么,里面有2副画让我想起了Jean Fautrier,却又差很远
看似是漫无目的的云淡风轻,其实在处处碰壁中夹杂的是无处可逃的沮丧和无力,片子比外表来得要锋利许多。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犹豫间手中的机会也溜走了,在真实的人物互动中,片子成功讲出了这种让人感同身受的挣扎。不过,展示归展示,在展示过后似乎并没有更多的东西了。虽然片子也有对澳大利亚殖民史的影射批评,但终究也是很难在引起共鸣的基础上击中心灵更深层。能从片子中带走的东西并不算多,只是真心感叹:夏天快来吧,想露营了!C
看完电影脑海中好像只留下南澳明媚的海岸线风光和开头帐篷里碰壁的调情,前半段还在主线有些模糊的范围,后半段一些奇诡跳脱带着些象征意味的设定对我这样的普通观众着实有些晦涩,没法厘清哪部分是幻想哪部分是现实。
可以看作一部有关澳大利亚人口密度的电影……既无法找到完全荒无人烟的地方,人也没有多到让你可以彻底隐身,人群零落的海滩和城市角落很容易让人想到侯麦电影里热闹的海滩,因此影片的基调天然带有一种疏离感。或者说在这种地理与城市环境造就的距离中,人与人是最难接近的。曾经的悉尼或许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算了 除了澳洲风景岛屿展览图示 除了探讨一些废话文学 真的不能称之为被解读的电影吧 只剩下烦躁和焦灼了
有点闷有点一般,但总有一股力量驱使我看完...
越是凝视,越是失焦。视线的错位与延迟,声音的不和谐暗响,对话的无意义。像是当代版的罗伊·安德森。
感觉只要是生活在海边日子就会很悠闲 舒适 安逸 拍出来电影都感觉快让人睡着了 当个富二代挺好的
奇怪,有趣,舒服。
挺可爱的,有点像夏天的故事,看见佩索阿呼吸一滞,帐篷里的地图也想到了七月的事情。
安静狡诈的空间。拿八方大师们做了一枚尖刺,很现实的艺术史问题。 其实没那么好但给了我一点希望。
7。
殖民的烙印 彷徨 浮躁
想法有趣,执行偏散。在看到的外部世界中,是不是隐藏着些幽灵,促成了那些日常中的偶遇,别离与再会? 恍恍惚惚,这些日常的交际也许只是一场梦,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忘记了那副画是不是粉色的那样,陌生人随时可能变成朋友,朋友也随时可能变成陌生人。
漫不经心最自在。一切都像是假的,只有海、森林、建筑是真的。
三星半//像这些镜头里的建筑 总是达成了一种微妙又漂亮的平衡//大概是和电影中的角色年龄极其接近 身处的时代不能说完全一样但也算是同在那个最大的浪潮之中 总还是有些感同身受 有一点点好高骛远也有一点点理想追求 意义在我们这里和那个墙上的洞差不多 它就是瞬间地人为地难以给出理由地被破坏了 它是个破损的吞噬兽 是个突兀的黑洞//过程中不断神游但好像也是这部电影存在所想要带来的感受 难道这也是我们生活本来的样子吗 意义缺失的灵魂受困的精神匮乏的而物资充沛的生活
视线游移或凝望,停顿的时长一如情绪倾注程度的深浅。虽是讲人的关系,但更像是一部城市电影,机械或僵硬,深情或灵动,荒诞或惊悚,日常或超常。不见得有多好,但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