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报和海报下一句话的简介,简介中的游戏打了引号,我就猜是校园暴力,但这事实上,这比校园暴力更令人发指和心痛。
开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让我更加触目惊心。
脑子很乱,一时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根据剧情走的话,逐渐剖析出一系列的问题侧重点,校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学校教育、女性权益、性侵害、家庭观爱、家庭教育。
(这是在看的过程中,我感想的分析变化)我很生气,也很无奈。
先想成为老师传播性教育帮助孩子;又想当警察处置坏人;最后,我想成为罗夏以恶制恶,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最终想辞职,离开我现在所处的环境。
气的激动,无以言表,气愤、愤恨又压抑,真实事件更让我无奈。
从开头就展现出了社会对听障人士的歧视,这个王大军老师也是一个引子,同时也是一个好人。
“游戏”第一次发生时,校车上是一个女老师带车,当贝贝去和女老师反映时,女老师不管不顾;当我看到校长也是一个女性时,讽刺!
剧烈的讽刺涌入心头,最后是一个刚上任的男老师着手解决这许多起暴力事件,“girls help girls”呵呵呵呵。
虽然没有着力讲述学校的背景与靠山,但校长不管不问,和自己的利益脱不了干系,看起来事情都明了清晰,但实际上最可恨的恶人根本没有受到惩罚。
而孩子们的伤害已经造成了。
电影的细节:贝贝最开始是扎起头发的开朗的女孩;“游戏”之后她披着头发;在事件结束之后,她又扎起了头发;她的内心变化由此反应。
电影最后一直被欺负的男孩的表情与举动,说明这个事情并没有完全结束,这些对孩子们的影响不可磨灭,而这次能不能好好解决是一个未知数。。。
看完内心很压抑,一口气在心里咽不下去,与《隐入尘烟》《何以为家》的压抑不同,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内心更多的是气愤无奈。
当坏人吧,当惩恶治恶的坏人吧,既为民除害,也可以发泄心中愤怒,不然内心这种无法发泄的气氛与痛苦真的很难平复。
這部影片讓人壓抑的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與韓國的《熔爐》很相似,詮釋了像聼障人士在這個社會上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因爲他們聽不見説不出話,大家原生對這類人帶有一定的偏見,甚至以此作爲他們的弱點來欺負他們,讓他們爲了融入這個社會不得不忍氣吞聲,最後導致心理變態,出現惡性循環。
全片利用灰色調進行拍攝,渲染了一種壓抑的氛圍,同時更好展現了這個社道的黑暗,聼障人士的無助,結尾甚至留懸念,讓觀衆浮想聯翩,究竟那一個小男孩會不會把曾經受到過的傷害再一次轉嫁到別人身上,還是像小女孩那樣重新拾回對生活的希望,勇敢活下去,抵抗黑暗。
全片正如《熔爐》一般想要告訴我們,即使這個世道我們無法改變,我們也要保持我們自己。
豆瓣的评分相对科学,整部片子的张力和冲突还是弱了一些,配乐好评,无声但表现形式平了一些,虽然没上8分,这种类型的电影勇气值了半星…无声的世界里 连痛苦和伤心的撕心裂肺都难被听到 孤单是那么刺眼 比折磨都难以承受 最戳我的是小光最后的自我折磨 真的看得人很难受 痛恨这世上的有些动物 是这么的自私 丝毫不顾会在别人的心灵 身体上 留下多么难以磨灭的创伤 一辈子不会愈合… 最痛苦的是如果加害一直持续,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产生后,会折磨被害者一生……因年少时候性侵者身份的特殊性 会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实施丑恶的行为(因为太喜欢你了 因为想和你在一起 因为你太优秀了)使被性侵者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喜欢上加害者…… 这种反复的身心折磨一般人真的承受不住会疯掉的,因为这种情况自杀的比比皆是,一边觉得这个恶魔该死,一边又会下意识给他找理由,他这么喜欢我应该不会故意伤害我的,一边觉得自己真的很蠢,会开始期待, 到最后竟然真的会开始开心,喜欢上性侵者,会更加痛苦,恨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上伤害自己的人,身心备受摧残绝望到想离开世界,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这种反复的身心折磨一般人承受不住真的会疯掉。
这才是被性侵者最致命的后患,当下人们容易被PUA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无论是谁!
什么身份!
都不该借着喜欢或者你太好了之类的理由来伤害自己!
这是两码事情,你很优秀,你很漂亮,你很美,都不是任何人渣伤害的理由,认清这些败类的真面目,归根结底!
只是根本无法控制自己欲望的恶魔罢了 这种人 极度自私 邪恶 阴暗 必须狠狠拒绝 然后远离 千万不要掉入这种陷阱……
一些未成年少女为什么谈性色变,为什么恐惧性,因为她们接触到的性话题(不管是新闻还是影视作品中)都关于强暴,侮辱,黄谣……女性作为这些话题中的受害者,很难对性建立起快乐的认知。
贝贝宁肯回启聪学校受欺负,也不愿在听人的世界中孤单,作为听人,我们能为聋哑群体再多做些什么?
虽然剧情上有点韩国电影《熔炉》的影子,不过聋哑人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会存在,他们先天失去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生存竞争的机会,却又后天承受着更多的不公和摧残,当导演把题材聚焦到他们身上时,他们已经被伤的遍体鳞伤了。
电影中的启聪学校学生被侵犯的事件屡屡上演,不过从学校老师,学校保安,公车司机,学校校长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无视甚至纵容的环境之下让侵犯的事件屡见不鲜,张诚和贝贝的遭遇让人心碎,不过加罪之人小光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让人心碎的真相,也许由于他们处在无声的世界,所以最初的加害之人便毫无顾忌的侵犯了他们,真相的残酷永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真实而又残酷的真相总是能够直击人们的内心!
你看过《熔炉》吗?
一部被誉为“改变韩国国家的电影”,以韩国光州私立听障学校的真实性侵事件为蓝本,揭露了校长老师10多人对学生魔鬼般的性侵暴行,甚至凭着一片之力促就了《熔炉法》,极大地加强了对施害者的处罚。
当年我看完这部片子,也是久久难以平息心中的愤怒、悲悯和无奈,在滔天罪行前,正义却如此难以伸张,许许多多的人迫于权力、金钱乃至生命的威胁,对此噤若寒蝉。
说真的,《熔炉》是一部我再也不敢看第二遍的片子,里面老师乃至校长禽兽般的行径,孩子们受害无法发声,如今想到仍然心头一颤。
而最近,一部由台湾导演柯贞年拍摄的电影——《无声》,
几乎就是《熔炉》的中国复刻版,又把人带回当时《熔炉》的绝望处境,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告诉我们,实际上性侵从来就没有离我们远去。
从调查中我了解到,中国每10个未成年人,至少就有一个遭受过性侵犯,连正常的孩子都难以去辨别和发声,更别提片中的聋哑孩子群体了。
为什么片子叫《无声》,正是因为聋哑人无法发声,然而更深层的含义在于,即便是聋哑人发声了,周围的人也熟视无睹。
他们的沉默,更是一种罪大恶极的纵容……昨天是韩国光州私立听障学校,今天是中国台湾台中市立启聪学校,那么明天又会是哪里呢?
01 聋哑女孩被性侵超1年,“我们只是在玩”片子是从一场追逐开始的,一位名叫张诚的聋哑人正在追赶着一名老人。
追到老人,他马上对老人拳脚相向,警察赶到,他们被抓进了警察局,老人被送去了医院。
留下张诚,所有警察都相信了老人的说辞:只是因为捡到张诚的钱包,想去失物招领,而张诚却有口难开,他拼命用手语打着,这个老人是个小偷,为什么打老人,是因为当时老人在使劲咬他。
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更没有把他的声音当回事,直到听障学校的老师王大军来了,把张诚带出了警察局,并且信任他。
而张诚恰好刚转学进入这所启聪学校,这所学校里都是聋哑人,他们追逐、一起玩耍,似乎一切都很平静。
张诚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晚会上,邂逅了聋哑女孩姚贝贝,这个女孩穿着红色的泳衣,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晚张诚睡不着在学校里走动的时候,却发现体育室里发出了诡异的光,好像还有人的喘气声,正当他走近想探个究竟时。
贝贝在楼下用手电筒闪他的眼睛,示意他下来,带着他穿过破洞的铁丝网,走到泳池旁,蹭免费的wifi。
当张诚问起体育室的奇怪声响时,贝贝笑了笑,她举起双手竖起食指,左右摇了摇,这个手语的意思是:“他们只是在玩。
”
贝贝跳进泳池,快乐地打着手语:“这个夏天,我一定要学会游泳。
”
又是平凡的一天,张诚在校车上玩着手机,路过了戏台子,他转过身去提醒贝贝看她最喜欢的何仙姑时,却发现位置上只有书包、没有人。
奇怪的是,校车的后排被布遮了起来,张诚好奇地探头一看,顿时被惊呆了,一个女生被校服蒙着头,内裤已经被扒下来,手脚还被两个男生死死按住。
这个女生,正是贝贝,那个男生光着屁股,压着贝贝的身体。
贝贝哭着喊着,却一点声音都没有。
生活老师和司机都熟视无睹、事不关己的样子。
这时,坐在前排的学长小光对张诚做了一个“嘘”的动作,张诚被吓坏了,立马跑下了车……
第二天,他来到足球场,却看见贝贝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和那群男生踢着足球,笑的很开心,还和他们击掌。
他跑去问贝贝,为什么他们做了这么过分的事,还无动于衷,贝贝又做了那个手语:“他们只是在玩,如果你害怕的话,就和他们一起欺负我吧。
”
张诚气不过,就问她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但贝贝绝望地说:“告诉老师也没用。
”实际上,贝贝已经多次与老师谈话,一年多了,她每周都会在周记上记录一切,但老师只是打了一个“阅”,什么对应措施都没有。
她去追问老师,老师却反问她:“你们不是在玩吗?
”“老师要怎么帮你,他们又没有欺负你。
”
张诚拉着贝贝去找王大军老师,老师知情后去找校长,校长却想要息事宁人,只隐秘地在校园里开展调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贝贝受到的性侵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许多多的受害者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你们为什么这么晚才来!
”“我没有告诉我父母,我不敢反抗。
”“老师叫我不要乱说,他们都不相信我。
”
性侵案件不断被发现,数字慢慢攀升,最后竟到了127件之多……
施害者却维持着一贯的说辞:“我们只是在玩。
”作为幕后黑手的学长小光,唆使各种性侵事件的发生,更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说他从来没有动手。
当问到:“你为什么要让他们那么做?
”的时候,小光还是毫不在意地竖起两根食指摆了摆:“好玩。
”
事后,张诚被那群男生狠狠揍了一顿,贝贝被爷爷奶奶锁在家里,哪里也去不了……张诚向贝贝的爷爷奶奶保证,会在学校里保护她,甚至在小光的威胁下,被迫跟低年级的人口交,才换来贝贝一时的安全……
后来学校召开周年庆,许许多多以前的同学和老师都回来了,小光却像发了疯一样,又跑去找贝贝的麻烦,甚至还试图自杀。
我们终于发现,小光也不是平白无故变成这样的,他被过去的美术翁老师,从小四到国二,整整性侵了4年之久……
体育室门口的摄像头记录下了一切,却从来没有人看见,更别说去救他,因为这位翁老师的后台,硬到连校长都无可奈何……
翁老师走了,他却变了,唆使各种学生去做曾经翁老师对他做的一切事情……他本该恨翁老师,但是他见到翁老师的时候却很高兴,甚至在翁老师来探望他的时候,摸了翁老师,他在天台绝望的打着手语问王大军:“我是变态吗?
我这种人还值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吗?
”
如果有施害者,那么就有受害者,可是我们别忘了,有的施害者,曾经也是受害者,如此环环相扣,就像本片导演讲的一样:“善恶也并非一定对立,坏人会有无可奈何的揪心境况,好人也会做出一些错的事”。
02 学校发生164起性侵案,校长却说让他们结婚好了这部影片不仅把焦点对准了这样一群学生的施暴与受害,更为我们展现作为一群未成年的聋哑人,处境是无比困难,就像导演柯贞年描述这部电影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聋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不管面对多少残酷,仍想努力生活下去的故事。
”
就像影片一开头,因为张诚不能说话、也听不见,百口莫辩,没人相信老人会偷钱,还有一次张诚和贝贝去看电影,明明是影院弄错了座位,把他们的座位卖成了四张票,可因为没人懂手语,他们也无法听见,只能悻悻地离开电影院。
就连贝贝在学校里无数次受到性侵,她也不想离开学校,因为她“更怕被丢在外面的世界”。
这样一个天真的聋哑女孩,为什么一直喜欢何仙姑,只是因为每次她看见何仙姑的时候,何仙姑一直在对她微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微笑似乎显得十分奢侈。
片中有一幕,张诚用沙哑不成音调的声音对王老师说:“我们不是坏人”,他没有说后面半句,“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欺负我们?
”
是啊,如果不能发生和听见声音,是上天给的试炼的话,那么人们的不理解和息事宁人,就是他们所处的人间地狱。
更恐怖的事,所有发生在电影里的事都不是虚构的,这一切都发生在17年前的台南市特教学校,有媒体揭发,从2004年到2012年,在这所学校一共发生过164起性侵事件!
被害人多达92人,涉案学生占全校四分之一。
地点遍布校园各地:校车、宿舍、活动中心1楼厕所、楼梯间、晒衣场围墙边等处……我了解到台湾共有特教学校24所,学生约6700人,教师约1800名,平均每位教师只需负责3.7位学生,对于教育和关怀孩子来说,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而如今爆发出了大量的性侵案,可想而知老师和校方瞒报、不报、不作为有多令人发指,而这一切的熟视无睹,都成为了整个事件的催化剂……
直到一名叫婉柔的女孩受创严重,父母才开始寻求帮助,可怕的是,学校的老师根本不觉得有什问题,他们告诉婉柔:“小孩子在玩而已,不用那么紧张。
”“我帮你,谁帮老师?
”
更惊悚的是,老师们告诉家长:“你不知道这种事很常见吗?
有女学生在入学之前,家长就先带她去把子宫拿掉了!
”甚至事发后,校长还让婉柔母亲高抬贵手,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既然事情都发生了,干脆让两个孩子结婚算了。
”
而这位大言不惭的校长和学校里的大多数老师一样,根本不懂手语,更别提去教学性别平等、男女互相尊重的课程了,因为他们永远只把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就算在2011年的惩训期间,个案居然还增加了53个!
也就是说在事件曝出了以后,性暴力仍然在校园中发生。
甚至到2018年,台中市某身障福利服务中心办理夏令营,还发生了同为身心障碍者的志工性侵学员事件,受害者达到了11人之多。
可以肯定,直到如今,性侵案件依然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发生,1件被报道出来的儿童性侵案的背后,就可能存在7个没有被看见的案件。
就像影片里呈现的那样,恶正在暗中蠢蠢欲动,虽然学校暂时安宁了下来,但在校车上,那个曾经被侵犯的低年级男生,却望着熟睡的学弟,拿着校服,眼神凶狠了起来。
他或许就是下一个小光,小光永远也没有消失,他会不断地出现,因为只要还有人在受伤,伤害就永远不会消失……03 无声是祸 沉默是罪《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台湾作家林奕含,曾说过一句话:“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
为什么她这样说?
因为这种强暴不仅伤害了一个人,更完全地摧毁了一个人。
摧毁人的,不但犯罪的人,这更是社会、家庭的集体同谋。
人们习惯从受害者身上寻找原因,甚至连受害者也这么觉得,电影中的贝贝她甚至觉得是自己的错,试图去无名机构做绝育手术,只是为了以后被性侵不会怀上孩子……
社会为犯罪者制造了一个完美的犯罪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性是禁忌,不该被教育,性侵更是奇耻大辱,它就不应该被揭露、被公正。
所有的受害者都躲在角落,瑟瑟发抖,而罪人则逍遥法外、光明正大,像狮子一样遍地寻找可吞吃的人。
在这个乐园里,有人无声,就永远不被听见,有人沉默,就永远找不到正义……导演正是想通过这样一场“无声”的故事,告诉我们“无声”其实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们的偏见、无知和冷漠。
罪恶并不是由犯罪者独立完成的,它是由无数冷眼旁观、息事宁人的帮凶共同犯下的,记得《熔炉》中那句震撼人心的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
如果我们甘于屈服、纵容这个世界的败坏,那么我们和那些十恶不赦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而世界,本不该如此……在这个世界里,有人受害,就应该被听见,有人发声,就应该直击人心。
所有人就该从四面八方赶来,给他伸冤、为他呐喊。
男主张诚在老师王大军的帮助下,进入聋哑学校学习,刚到这里的他对这里一见钟情,可是不久后他就发现了这所学校不为人知的一面。
一天在坐校车去学校的过程中,张诚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贝贝,校车的后面由几件校服挡住,他过去一看,贝贝却在被他们欺负,无论贝贝怎么哭喊都没用
男主满含愤怒,当时却什么也没做。。。。。。
一天晚上,张诚被其他人从床上拖走,一行人对他图谋不轨,这时贝贝按响铃声,吓跑了一众人,然后他们一起到泳池边散心。
张诚叫贝贝把实情告诉老师,贝贝却始终不愿意告诉老师,因为她知道告诉老师也没用,张诚气愤说:要是下次他们把我拖进校车后面怎么办?贝贝回应:没关系,你和他们一起欺负我就好。
在男主的鼓励下,女主终于说出背负的秘密,校方和外界开始关注,老师王大军和校长开始着手调查发现受害案件高达127件
很多受害者同时也是一些事件的加害者,而幕后主使几乎来自同一个人,小光。
他对老师说他们只是在玩,他从来没有亲自动手,也从来没有人敢对他做过这样的事
贝贝在老师和爷爷奶奶的要求下开始休学,她却执意要回到学校,对她来说最可怕的不是被人欺负,而是觉得自己成为一个没用的废人,只有在学校自己才能算真正的存在,才能被人所注意
为了防止贝贝再受伤害,张诚在小光一行人的威胁下去给男同学口(这个男同学也是被强迫的),但是小光却没有信守承诺贝贝再次被欺负。
张诚开始与小光正面冲突,把小光打伤,小光爆出张诚口的视频。
贝贝了解到事情来龙去脉,绝地去小诊所做绝育,她觉得这样就能让张诚、老师、爷爷奶奶安心,她就不会怀孕,虽然去的是个没有营业执照的诊所(从用的纸邹邹巴巴就能看出),但万幸没有出事
愤怒的张诚在学校砸了钢琴,拿着榔头去了医院去找小光,进入病房却看到小光哭着割腕,张诚下不了手
小光的朋友找到张诚,和他解释到小光也是个可怜人,从国二到现在一直被美术老师性侵,后来张诚拿到视频寻求王大军老师的帮助
王大军到医院和小光进行交流,他这才明白小光心理的问题,和割腕的原因,小光开始想念那只老师,那老师来医院探望他,他还摸老师的鸟,他恨自己应该恨他却做不到。
(应该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后面事情越闹越大,校长被革职顶锅,多名老师被罢免,学校倒是多装了几个监视器,一地鸡毛什么也没有改变。
仇恨还在继续,被口的少年将会成为下一个小光
聋哑人是一个屏障,他们听不见不能说,隔绝了外界许多声音,正常人不了解他们,即使被欺负也不会说出去,比起被欺负,他们更怕被丢进正常人的世界。
学校是一个屏障,因为他们只想息事宁人,事情闹大了,对学校和学生都没有好处,学校没了,学生不一定能找到下一个聋哑继续学习。
上层政府是一个屏障,校长光是把那个性侵小光的老师送走就用尽全力,校长说对王大军说,你不知道他的靠山多么强大。
即使被爆出来也什么都没有改变,一时的风头过去,大家都会忘记。
这些屏障隔绝了内部许多事……
故事全程围绕X侵、校园暴力、成人的不作为、弱势群体的社会生存(状况)所展开,在这里面,恶看不到起点,而结局的隐喻也告诉了观众恶也看不到终点。
整个故事节奏很快,加上画面表达的直白以及配乐的“阴森森”,会让人产生极度的不舒适的压抑感,甚至让我有了一种看《素媛》时候的难以呼吸。
特别是当看到“老师”和“校长”不作为,还能理直气壮的为自己辩解的时候道德底线与良知,在他们那里都是不存在的吗?!
火大!!
恶,是会传染的,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可以为恶辩护。
这些旁观的沉默者都是加害者,他们的罪,并不比真正的加害者要轻。
当受害者与加害者边界变得模糊,如何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恶的“遗传”,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文:张万年 公众号:抛开书本
2020年10月,《无声》,一部后来被许多人称为“台湾版《熔炉》”的电影横空出世,并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原著剧本以及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提名,领跑当年度的台湾金马奖。
全片改编自2009年台湾聋哑学校性侵事件,讲述了以小光为首的一群聋哑学院学生在学校内频繁制造性侵、猥亵事件,学校老师包括校长自上而下一条龙地进行层层包庇与纵容直到案发的故事。
然后就有了上面对于《无声》的评论。
看得出有很多人对于这样一部“政治正确”的影片,显然是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的。
我也不例外。
在反复观看《无声》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就其里面那些不明就里的意象、各色人物形象及其行为动机做一个自己的诠释与分析。
这部影片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其实并不像它本身看起来的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首先是“何仙姑灵异事件”。
根据美学专业研究生杨文洪所撰写的论文《何仙姑女性神仙符号的审美解读》,我们可以嗅出一些导演的自我表达,以及“何仙姑”这一意象在《无声》中起到的符指含义——1.表达贝贝个人的情感诉求:希望作为一名女性融入群体,和男性和谐共处。
2.以“何仙姑”形象所传达的“劝善”、“向善”暗示观众牢记贝贝在全片中扮演的角色:一个彻底的善良天使,像“何仙姑”的身份一样,是神仙,神仙自然是不能有什么缺陷跟阴暗面的。
她只在片中展现出唯一的一面,就是她善良、无邪的一面,从这个角度说,这个人物形象实在是太“完美”了。
她只是一个洁白无暇的符号,仅此而已。
而作为导演的个人诉求——1.加入“何仙姑”这一意象也包含着对于提升台湾女性社会地位的希冀。
2.“何仙姑的融入使得神仙之间的活动更加活泼,不再是以整个男仙为主体的单一的、缺乏阴阳和谐的、呆板的活动。
” 其次,《无声》其实说到底依然是反传统的,它所努力做到的并非是针对一起社会事件进行纵向上的解剖与分析,而是选择在横向上对于形象各异的一个个受害者被卷入同一事件所做出的不同反应进行了罗列与呈现:
作为对第三种反应的补充解释:纵观历史,在承受着来自社会源源不断的恶意,在绝望的一次次反抗与斗争之中败下阵来,这样的经历将使人陷入疯狂(走向极端)/成为犬儒(玩世不恭)/消极抵抗(自绝或自决)。
上述人物形象其实均可在现实中找到对应。
“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
”我该如何去解释小光、宝弟及主角令人费解的明明是受害者,却成为帮凶的行为呢?
只能说:当理想主义的高塔崩塌于现实的滚滚洪流,犬儒的恶堕便是于洪水过后盛开在人性荒原上的恶之花。
不过如果你认为全片只是单纯地去控诉那些施暴者,那你也错了,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个娈童目的明确的教导主任,对于他行为动机的刻画也仅限于此,其他信息一概不知,人物形象虚无缥缈,这些自然令你十分失望。
不过我们可以单从小光入手,探讨其行为动机。
“正如Sussan Brownmiller的主张,诱奸/强暴的核心为宰制与控制,男人强暴并非因为他一时失控,相反地,强暴是一种有意的恐吓,目标在于控制,甚至报复。
”我们自然不知道教导主任施暴的行为动机是什么,而小光一方面是为了报复他个人的遭遇,另一方面则是在构建自我。
简单来说,当“自我”崩塌之后,(源于从小接受的暗示与灌输最终被证实与社会现实截然不同/遭遇一些事件从而毁灭对于世界的一贯认知)对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落差,主体必须重组“自我认知”,然后强迫自己接受它。
一种方向是上文提到的犬儒,另一种则是爱上这暴力的现实(房思琪、贝贝、小光),它自然是对于业已破碎的认知的一种勉强的拼贴而已。
如若无法接受,自然只有接受最后一条出路——死亡。
(想想胡波和林奕含的自尽,想想小光的自残)
另一方面,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可怕的如同传染病一样的东西——“只是在玩”。
这个借口显然掩饰了他们真正的想法,但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因为作为暴行源头的翁老师对小光所实施的是“房思琪式的屠杀”,是对人心灵与生活的全面占领,同时也是对受害者思想上的强暴。
如此,才能解释为何这个借口可以传染上大部分人,使他们的想法产生变化。
小光已经陷入到了失去自我认知的地步。
然而,全片几乎没有一处站在翁老师角度进行的书写,就是影片的问题了。
因此《无声》真正的意图在于一边彻底黑暗化‘狼师’、另一边彻底无助化‘女学生’,但却又很不明智地想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样,加入自我的建构与摧毁,无意创新又想拿别人的思考成果来充数。
又或许,“贝贝”、“何仙姑”实际上仅仅只是父权社会中,男性凝视所普遍臆想出来,用来规范、固锁女性自我的一种形象罢了。
“Laura Mulvey认为男人是女人的异己他者,女人经常以被动消极的方式,将男人对她的“男性凝视”(male gaze),视为自我构建的场景,造就了男性文化对女性的困锁机制。
”所以,用“何仙姑”暗示“贝贝”的形象仅仅是第一层,更深一层乃是利用“贝贝”与“何仙姑”这同一主体的两个不同境遇与结局的形象来对台湾父权社会进行双倍力度的嘲讽。
在父权社会眼中,女性就应当是像何仙姑一样,是一种代表着至善至纯的形象,然后你再看看学习何仙姑的贝贝的下场。
她的行为和想法是不是让人感觉到了不舒服?
导演的目的达到了。
大胆地将神话人物形象套用到主角身上,并以一种“特洛伊木马”般的方式完成了对于台湾当下社会“男性凝视”的一次成功反击。
从这一点上来说,柯贞年令人敬佩。
添加微信号pksbpksb加入全国影迷群
台湾的青春片,大多数都有一种纯净的气质,无论是古早的《蓝色大门》,还是后来小清新作品《听说》,还是九把刀那部著名的《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可能就是因为太清新纯净了,才让2019的《想见你》有了不同寻常的热度。
因为在青春期里,不仅有美好,还有很多看不到的阴暗角落。
独自踏过青春的门槛后,再回首,很多同伴就消失在那些黑暗里,再没有回来。
《无声》把镜头放在了听障的孩子们身上,这些孩子本来就缺乏社会关注,是阴暗角落里最黑最潮湿的部分。
同学之间过火的玩笑,无意间就能成为犯罪的导火索。
导演有意刻画了孩子们把性侵当成“玩”这种梗,让人感觉非常不适。
尤其每一次这些案件的始作俑者小光被老师们质问的时候,还要故意给他特写镜头来诠释那个“玩”的手势。
未成年人的阴暗,让观影者如我,顿觉毛骨悚然。
虽然,故事发展到最后,发现这个害人的孩子,也是因为被自己的老师一次次侵犯,才最终走上心理变态之路。
他可怜吗?
是可怜的。
但是值得同情吗?
并没有。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这样表现人性的幽暗。
这个孩子被侵害之后想做的是把所有的弱小的同学都变成加害者和受害者,自己在这过程中,得到变态的快乐。
最后,还要给这个孩子洗白,他变态也是情有可原的。
抱歉,并不能产生共情。
只是觉得恶心。
那些天真无辜的同学们,难道就活该遭到他的毒手??
导演在影片里没有预设立场,在电影视角之下,这部电影里的每个孩子都值得同情。
正是这样的没有任何预设立场,才会让人觉得无所适从。
看完整部片子,只觉得压抑和难过。
受害者变成了新的加害者,却还要用镜头强迫观众去共情和同情他。
而不去追问,这种可悲的变化,到底是谁造成的,只是蜻蜓点水的触碰了一下事件本身,也不知道拍摄的初衷是什么。
片子的最后,那个曾经被侵害过的小孩子,坐在校车最后一排,阴冷的目光看向自以为安全的其他孩子们笑闹。
这个匪夷所思的性侵案件真的结束了吗?
不知道。
所以,看完了整部影片之后,就只有一种感觉,导演就像片子里的校长一样,对镜头下的人物们同情都是假的,她只是利用了这种有话题度的题材,她真正需要保护的只是自己的事业而已。
片子取名叫无声,原本期待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但真的挺遗憾的,没有。
“‘如果我也被推到车尾怎么办?’‘没关系,到时候你就和他们一起欺负我就好了。’”“‘我从来没有动手,我什么也没做。’‘你为什么要他们那么做?’‘好玩。’”“我很痛苦但没有人帮我…像我这种人值得活在世上么?”是看得一直在哭啦,但那是为经历这件事的受害者哭泣。影评本身的拍摄风格、调度、节奏都很奇怪,没有办法去依靠镜头语言阐述好这个故事,只会拍一些看上去是凄美的“封面镜头”。可能是想学熔炉的质感但积累还不够。这个故事本身太令人揪心了,每个人都在深渊的泥泞里挣扎,都知道自己没救了还渴望被救。他大爷的让我进去揍那个翁什么的一顿啊艹他大爷的!
愤怒的种子
2020年11月21日同Elise观影于电影中心。有些学生坏到一个点,真的很恶心。我想到我遇到的一些学生,来到这间学校只为了一个目的----打篮球,忽略自己的学业也就罢了,还把不好的风气传染给其他同学。我观影的时候一直在反省自己对他们太宽容,已经让他们得寸进尺,自己也丧失了底线。频繁联系家长真的是一个好方法,再坏的学生,家长可能都会认为他是纯真无辜的。既然这样,那就让家长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面目。老师,真的有义务要保护大多数老实听话的孩子,不要被坏人欺负,不要受坏风气影响。
特别复杂的观影体验,一边觉得题材很不错,故事内容(一些段落)震慑到我,但是另一边又觉得细节、剧情承接、主题深入都没有处理好。导演用惊悚类型片的拍摄方式拍了一部社会性议题的真实事件,只是导演又想批判又想玩类型,以至于两边不讨好,总体感受就很割裂,好似影片里面,解决特殊学校问题的方式从来都不是从关心学生作为出发点。但还是值得推荐一看,三星半。PS.小女主从到到尾的礼貌性微笑,我不喜欢导演这个处理。
乱七八糟的
我管你什么政治,能拍这类题材的都是好政治。为此加一星
覺得事件差不多被老師揭穿到校長那邊之後,故事線好像有點亂亂的(?),至少那時候起我一直猶豫著「聾人的世界到底會怎麼看待這種『玩』」。覺得手術部分有點插隊感,小光的揭露影片也很突兀。劉冠廷這次有些些失望吧,感覺太多部分用吼的表達憤怒,看的當下其實是很讓我煩躁的,但幾個高中生演員都滿好的。最喜歡張誠在校車事件後回房間的那段,配樂超級加分。
虽然他也受伤了 但我无法原谅他犯的错
主题选的好,主角演得好,在这么残忍而绝望的故事背景中,依然拍出青春电影的美感。1聋哑人因无法融入正常人群体,被霸凌性侵后依然选择回到聋哑人学校,那种退无可退说的很清楚;2受害人转变成施暴者,到底是基于什么心理没有讲清楚;3删减就是电影叙事的施暴者。
格局不大,完成度也不高,但孩子们的表演很真诚。令人难过的并不是性侵本身,而是特殊群体中扭曲的价值与秩序,这些孩子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去维系正常的社交关系,因为被欺负都好过被抛弃。成人社会的自私冷漠,催生了施害者与被害者之间遍体鳞伤下的抱团取暖与共情。
既有食同学迪奥又有做节育手术还有老师侵犯学生这么多矛盾冲突点,愣是拍的剧情平淡如水,光顾着一股脑全塞进来,却没有足够的叙事水平串联在一起,没有表现手法表现矛盾,只有情绪宣泄和让人感到生气的软弱主角。
被强暴不是罪名,强暴才是罪名,人类世界已不可救药,
两星半。收尾真是大可不必,那是操控情绪的手法,一开始没有用,最后再用显得格局甚小。作为故事本身,在改编上长短处都很明显,作为现在的叙事来说,它的原因是一直在流动的,也就是剧作上的敌人实际不停的变化,整个主角写法上没有《熔炉》那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般的存在,表演上也在和杨贵媚试验的两场重点对抗戏中输得很厉害。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尝试一下倒叙去讲故事,后面的案子先放在表面,一层一层去掉回到贝贝的游戏,这样更能明确罪的转移并不能免去罪的本身,但也会失去自然的冲击力,不过自然的冲击力又要靠名场面的加强,《熔炉》有挥之不去的厕所名场面,普通的来说哪怕的校长办公室的陈设都做得十分厉害,而这部电影却没有这样的东西。私心觉得这样的题材表现得有力很难,看起来容易的都是那些天生的新闻层面的因素。
让人心痛如绞的故事,主创敢于对社会恶劣现象进行艺术化呈现和批判值得称赞,特别是在海对面主流电影人仍噤若寒蝉的情况下。只是在社会价值的身后,除了几个小演员的表演有些亮点外,并未给人太多电影层面的印象,电影本身略显平庸。
无声的世界,有苦说不出,就得有人替他们发声,这就是影片的意义。如果正义迟迟得不到伸张,受害人也会变成施暴者,恶会循环。
坐立難安,不忍直視,加上特別突出的聲效,都讓人在觀影時心跳不斷加速。但最可怕、最讓人感到絕望的是,當這樣的事件不斷發生時,明明應該選擇逃離的學生卻選擇留在這個泥潭裡,只因為「外面的世界更可怕」,外面的世界會讓這些聾人覺得自己沒用,無法融入。這種絕望不會因為解決了性侵的源頭就改變,這是本片帶出除了事件本身以外讓人可以更深刻反思的角度。看到最後一幕更令人心寒與傷痛,因為,這個事件永遠不是個案,彷彿會繼續輪迴下去。
单论,整体制作水平可见,不及《嘉年华》《韩公主》预见社会影响可想达不到《熔炉》《素媛》可我还是希望这样的作品不断问世。因为我们知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可能造成轰动,全民公愤,绳之以法。有些可能进入视野,但转瞬即逝,不了了之。但更有些,在阴暗角落,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悲剧,还在层出不穷,像蛆虫一样吞噬着腐烂的灵魂。这就需要更多人来将黑暗放在阳光下,而不是任其挥发。华语电影,需要更多的态度、角度、声音和表达。
[B-]
太压抑了,一层又一层,被压到了地底下,一层又一层,从沙子到碎石到大石块,再来一层无处不在的细土。
弱势群体很少能为自己发声,因此弱者通过欺负更弱的人来找回自尊,这是世界必然的运行规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