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识是2018年11月20日,我上一次是2022年1月重新翻出这部剧,再到我们分开的2022年3月,再到2024年的今天,我又重新看完这部剧,将近六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那么多,可是我们还是分开了。
弹幕上说,人身本就有遗憾,但是我却觉得人生需要坚持,我们不该是这样的结局,今年我会回长沙,不管最后结局怎样,我都不想让自己后悔和遗憾,人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生活。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感知到我的爱,不知道我这迟来的反省和回追能否重新让我们走到一起,但是我做了决定,要去重新找回你,哪怕我最后只是丛原。
我爱你。
我是冲着吴秀波去看的这个片子,不过,我对他这个角色很难真的认同。
片子的前半部,我喜欢浦蒲的表演。
作为一个上海女孩子,把那份打工妹的感觉演的10分到位,是我喜欢的亮点。
看到下半部,我觉得浦蒲没有能够把一个女人的感觉演绎出来,可惜了。
感觉人物成长的张力不够。
从头到底的形象比较单一。
那个成熟的小牧,很难找到感觉。
可能也是造型的关系吧。
讲不清楚。
后半段的戏,纯粹是在看孙淳的表演。
他的出现,把康凯这个老好人的好完全的比了下去。
他对小牧的爱,也把康凯给彻底的比了下去。
以至于看到最后,甚至怀疑康凯到底爱不爱小牧。
什么时候开始爱的?
为什么爱?
感觉象感激更多一点吧。
总之那几段感情,处理的都不完美,是这个片子的硬伤。
但是几个演员的演技绝对征服了我,从头看到底。
昨天花一天时间看完了前部分,至16集,尚洁自杀。
无处不在的选择题,你做好了嘛。
康凯:去大公司面试or给女朋友准备面试,毫不犹豫的后者; 去北京找尚洁回来,起初是出于同情,关心,当摆在面前是复婚还是不复,出走三天,思考的结果是“我和她相处的那8年,足够原谅她犯的所有错”。
这个挺有意思的是两次跟家人提“复婚”,第一次自己也不坚定,结果得到结果是反对,第二次,很坚定的说"我要和尚洁复婚“,结果得到是”让她来道歉,就同意“(所以有时候你要反思的是,是不是你自己不够坚定,才会有周遭的阻碍) 得知孩子可能不是他的,去医院求证,好友一问”你还爱她吗?
”选择接纳,也就放弃了求证。
尚洁自杀,求找东方那啥,狠狠揍上一顿,给爸打电话,轻描淡写“我把人打了,要负法律责任” 尚洁:一个每次选择都各种纠结,然后悲剧的人物 人可以再选择期犹豫,但选择后就要坚定,有坑也自己挖的,该扛扛
只说康凯,不谈演员,真心喜欢这个角色,这么多年反复观看康凯真的我理想型本型,是我的白月光但有些剧情我是真的没看懂,康凯真的爱晓牧吗??
后期康凯戏份很少,只有偶尔的几个片段比如他父母要他请晓牧吃饭表示感谢,他也请了,全家都去了。
晓牧有事没去,本来也没什么。
但后来他们撞见晓牧在和丛原见未来婆婆,康凯就一脸尴尬沉重的表情。
但妹妹问他为什么不跟晓牧表白,他说他不爱她,然后他就去美国了,很多年不回来。
(尼玛) 很多年后,已是中年人的晓牧泪洒采访,说尊重他的选择,他幸福就好。
他看到了,他很感动,但他依旧没有为她回国。
(再次不理解)我去,就这你跟我说这是爱情??
换成尚洁,他不一早飞奔回国了?
到晓牧这,生生把她熬成中年人了他都没回来!
反正我是没看出来康凯爱晓牧,康凯对她是很好,但那是爱情吗?
还是说是中年人的表达太含蓄?
反正如果有人离开我很多年,且说不爱我,把我从一个年轻人熬成中年人,我是真的会相信。
(并且让他滚) 但《相思树》这首诗不就是称颂爱情的吗?
不做攀缘的凌霄花、而是要一起成长、互相依偎、共同抵御风雨的伟大爱情。
而且剧名也是《相思树》,真的很容易让人误会啊!
并且当年的新闻报道也一直把它和另两部剧,合称为爱情友情亲情三部曲啊 但看电视我怎么就看不懂了呢?
康凯真的爱晓牧吗??
结局两人相视一笑,相拥着走向昔日最喜欢的厨房,过起了往昔一般快乐的日子。
那到底是爱情的相拥还是亲情的相拥啊???
网上下载看的,感觉不错,陈数的演出很到位,把女人对婚姻和爱情的追求和迷惘表现了出来。
康凯就是一个“老好人”,有时候会“怒其不争”,和看士兵突击有类似的感觉。
小牧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人,康慧则是一个现实中经常能够看见的人。
我个人比较喜欢孙淳的表演。
推荐一下吧。
和许多的电视剧一样,男人女人间的爱情/男人男人间的友情/兄妹父母间的亲情,也许故事中这样的感情在现实的生活中很难重复,但至少某一个方面是可以折射出很感动人的。
用心看下去,有那么一点点的收获就够了康凯:他在坚持着善良,在经过无数次的打击还对人敞开心扉。
康凯和丛原是编者一个暗示的成分,我是觉得这个角色身上拥有的素质是每一个过来人都拥有的天性,只是生活越来越残酷,很多东西磨灭了。
他对爱情,对婚姻,对金钱,对工作,他拥有的价值观只有在我们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才有,我自己作为成年人觉得曾经拥有这些东西,但现在丢掉了,展现这个人物的坚持能够看到很多我以前的样子。
丛原:跟爱的女孩有情而无缘,或者有缘而无情。
成全的过程中若无其事,但放下电话会失声痛哭。
他身上的特点是现在社会趋之若鹜的,钻石王老五,为什么情感世界是个荒漠?
因为他大学的时候爱过一个女孩,最后没有在一起,从此心灰意冷,遇到后来萧晓牧,触发了很多他 内心的情愫,陌生,关注到了解,进而到爱慕,追求,他一直帮这个女孩完成梦想,是由关爱产生的爱。
另外 很喜欢田朴珺:)片尾曲很好听:《慢慢来》《@不要紧 有些话只是出于习惯 望着你 目光慢慢变得坦然 距离 有一点点 寂寞在视线中弥漫 忽然 有泪水 滑过了时间 路 走到了转弯处 看见了那棵属于我们的树 默默浇灌 春夏秋冬 始终相信 总有一天 它会结出幸福 慢慢来 退一万步 大不了再回到最初 慢慢来 有些事不用说得清楚 慢慢来 花落花开 幸运是我们还期待 慢慢来 爱是恒久的关怀 慢慢来@》
因为在白玉兰奖上大满贯而看了《在黎明前》,因为感动于刘新杰与谭忠恕的兄弟情而发现了吴秀波,回头观赏《相思树》,看到了不一样的吴秀波,更看到了一个细腻感人的故事。
不得不说点什么了。
萧晓朴:实在是个不讨巧的角色,这个高大的男孩,眼睛里缺少一个大男孩该有的清澈单纯,反而带点邪气。
只有血脉没有亲情的父亲可以利用,改变自已命运的恩人可以动脑筋,只要不伤筋动骨,只要不触犯法律,只要能带来利益,道德什么的都是扯淡。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不认为最后戏剧性的众叛亲离能让他改变什么,依然有大房子住,依然有车子开,依然有总经理当,失去的,只是作为代价——他萧晓朴还能承受的代价。
康慧:她也是一个现实的标签,年轻,漂亮,聪明,有点自私,有些势利,想出国的理由有些牵强,但是她确实在努力。
越往后我就越喜欢她,甚至喜欢她略带鼻音、有点用力的演出,不管是任性、撒娇、抱怨、沮丧,还是最后心疼地掌掴她哥哥的时候,因为敢爱敢恨,因为真实。
她梦想着出国,看不起农村人,却还是愿意嫁给萧晓朴,还是跟他的家人和气地坐在一起吃饭;她厚脸皮地要收下丈夫的爸爸的钱,却因为丈夫利用他的爸爸而冷战;失望透底地离开萧晓朴,但是没有离开晓朴的妈妈;从来没喜欢过萧小牧,因为心爱的哥哥喜欢她,所以她要拉着哥哥帮他争取幸福,最后一集康慧在康凯肩膀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哭“你爱萧小牧”“哥,我好心疼”“爱不应该是快乐的吗”,然后兄妹不再说话,一起牵手离开,这样煽情的场景,我想没有人能不为这对兄妹感动。
尚洁:幸福来的太顺理成章,太悄无声息,淹没在这个美丽躯体下不安的灵魂里。
我是小牧我也会仰望、羡慕这个尚洁姐的:美丽,温柔,善良,聪明,更重要的是,她像女神一样被呵护着,只是她浑然不知。
也许她跟康凯都是彼此的初恋,太长久的相守,变成了亲人;康凯很纯粹,爱她就是对她好,不受一点委屈,甚至不去明白她要什么想什么;尚洁想要神秘、猜测、不安的爱情,以为那才是爱情,可真当自己陷于猜测、不安的时候,却崩溃了:如果不跟康凯复婚,如果康凯做不到不计前嫌,如果尚洁能够忍受自己的出轨和背叛,如果没有豆豆作为她出轨的证据活生生摆在她面前刺激她,她也许能大彻大悟地平淡活下去。
陈数演的太好,那么“坏”,那么纠结,还那么让人心疼,这个女二的光芒完全把女一盖过去了。
所有的极端和巧合凑在一起,加上剧情需要,尚洁,变的非死不可了……那只红色的风筝,就应该一直飘逸在风里,轻舞飞扬,只有在天空才是她最美的时候,现实的土地容不下她。
丛原:我没看过原著,不管怎么说,现在呈现出来的丛原确实很韩剧啊,贵气、善良、温情、多金,无所不能翻云覆雨。
编剧说了,他的功能就是慧眼识珠,透过丑小鸭看到白天鹅并且冲破世俗眼光爱上她;这样还不够,还要在物质层面把女一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并在精神层面给予慰藉,最后拱手送给男一,谁让他是男二呢。
尽管狗血,通过精良的制作和孙淳成熟真挚的演绎,还是无数人被打动——孙淳大叔总是那么深情,并把这种感动跟心酸延续到故事的最后,尤其是最后的离别表白“为什么我们不能早点认识,这样我也能让你感受到我的那份心思”和掩面而泣时透过玻璃窗颤抖的肩膀——原来大男人哭起来比女人更让人动容。
感动归感动,等到全剧看完,方才发现了这部剧一个明显的问题:过分突出丛原,反而把男一康凯架空了。
尚洁的死跟康凯的入狱是小牧跟康凯感情发展的转折点,按理应该是在没有尚洁的日子里,康凯跟小牧继续发展,等酒越酿越醇,从相知到相守。
丛原在这个过程中无意地插足,有自己的追求是对的,给小牧造成选择的困惑也属正常,但是不应该登堂入室抢占风头。
劇中出狱后的康凯跟小牧沟通互动太少了,算一算对手戏就知道了,对上了永远那么苦逼,两个人總在隔离的情况下想象对方,最后居然还是走到一起,这是不符合情理的。
话说回来,也许是孙淳大叔本身的魅力太吸引人,这样的极品男太少太少了。
萧晓牧:很难过地在这位刚开始不看好的女一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为的是努力向他靠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自己的心;却一次次擦肩而过,只能压抑着把过往沉淀下来。
个人觉得这个演员选的挺好,就是要略带青涩,略带土气,不太漂亮,但是清新。
在众主演都是中青年实力派的情况下,说傻就傻,说哭就哭,能有这样自然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有人说她是以爱的名义压迫康凯,我不同意。
我觉得她做的很好。
她前后两次追求康凯,都是在康凯失去尚洁孤身一人的情况;为了跟自己爱的人平等对话,她从不放弃努力,一步步成熟起来;尚洁回来了,她忍着眼泪劝他们复合,对着妈妈才敢哭着说“康凯哥要结婚了”;在她的相机里所有人都在笑,没有人看到她一边拍照一边抽泣;选择在康凯人生的最低谷表白,还勇敢地到工地找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看到康凯,提到康凯,她都忍不住哭,康凯也是,这不是深爱,是什么。
康凯:最近看的两部剧,吴秀波在里面都是略带慵懒、目光单纯的大孩子模样,一开始便猜到这样的人注定要受伤的,只是没想到后面的打击这么大,这么多。
这个温润、宽容的男人,在尚洁之前,还读不懂人心的纠结,看不到尚洁的精神背叛,也看不到小牧的痴心守候,直到失去所有,才开始变得敏感,变得脆弱,常常看他泛红的眼眶。
八年的感情,换来尚洁哭着要求离开,他发呆,做菜,倒香槟,吃饭,然后安静地放她走;尚洁背叛了他,还生了别人的孩子,但是那是他最深爱的女人啊,怎么能见她受伤见她无助呢,那句吼出来的“我想对你好”,和那双泪眼望着没有了尚洁的空荡荡的阳台,我已经泪如雨下,甚至自私地认为,尚洁为什么不能走的干净点好看點,非要选择这样惨烈的方式,用利刃把自己深深地刻在了康凯的心底,鲜血淋淋,永不痊愈。
很多人认为最后康凯对小牧的不是爱情,只是感动。
只能说這種誤解是該剧最大的硬伤,把康凯对小牧的爱铺垫的太浅,转变太突兀,愛情变得别扭。
但是本意康凯肯定是爱上小牧的。
康凯深爱尚洁,这是不会变的,即使爱上小牧也不会变的;但他并不了解尚洁,只是习惯性对她好;但是小牧不同,康凯跟小牧本就是同一类人,一样的善良,一样的宽容,一样的隐忍,一样的生活理想——不需要太多就已经很美,一样的爱情追求——“橡树”与“木棉”相濡以沫的爱情。
不爱,就不会逃避;不爱,就说不出那句决绝的“我不爱你”;不爱,就不会在吼出“我不爱她”时泪如雨下……在康凯带小牧去湖边的那一幕,就看到了爱情的雏形。
如果尚洁没有出现,丛原没有出现,这样的爱情就会很合理,但也很平淡。
只有经历不安、犹豫、困惑、委屈、最后失去,这种种痛苦,康凯的爱情才更加明确,更加无法回避。
最后,说点自己的观点:虽然感动,但并不苟同这样的爱情观。
爱,就要表达,而不是一味隐忍,就要追求,不是一味成全,除非不是两厢情愿。
既然有勇气为了你爱的人而放弃,为什么没勇气为了你爱的人而陪在她/他身边,克服一切给她/他幸福。
第一次看这部剧是上大学的时候,十年后重温,对剧中情节、人物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孙周是个很有意思的导演,明明是个北方人,却能把这个上海的故事拍得文艺唯美到极致,构图、光影到配乐都值得细品。
康凯的家,康记餐馆从吧台看过去那个场景,康凯总是带着黑色的围巾眼睛里柔和的光,反复循环的配乐《简爱》等等等等。
这个故事光看简介只会感到狗血感到匪夷所思,但是看完剧会觉得荡气回肠,如诗一搬优美。
康凯对这个来自山村的小女孩十几年的扶持和帮助,塑造了晓牧。
但其实这个男人对他周围的世界,所有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包容和悲悯,这种感情也传递给了晓牧。
爱帮助人度过生活的波折,宽容命运的坎坷,“一百年感慨/到一百岁/还是一个小孩”,爱需要呵护,爱是坚贞,爱是恒久的关怀。
丛原很好,但晓牧与康凯之间的感情铺垫太饱满了,这是中国版的简爱。
印象最深的两场戏是康凯在工地上醉酒朗诵《致橡树》,出狱之后的压抑终于在这里爆发。
康凯其实跟晓牧是一类人,这是他对晓牧爱的回应。
还有一场是最后,他终于走进了那家熟悉的小饭馆,又闪回到跟晓牧之前的谈话,仿佛是形成了感情的闭环。
康凯跟晓牧都经历过一无所有到拥有很多,但他们的选择都是回到最初,回到踏实的生活。
当想起的这个剧的时候,似乎都是温暖的午后或者台灯下的沙发上,喝着热茶慢慢观看的场景。
戳中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人性的真善美,这可能来自创作者最大的馈赠吧。
最后是很喜欢的片尾曲的几句歌词若情不摇摆/风雨要来/手握一片云彩慢慢岁月中/看花落花开拿真心/温暖爱的胸怀/一起来支撑未来一百年感慨/到一百岁/还是一个小孩活着要愉快/天天都期待当夜色已成海/梦又回来幸福就在口袋
以为今天不会有写点东西的意思,是听到了一首歌“你像我见过的那个少年,背着青春走在九月的街头”。
昨天突然意识到是九月的最后一天,看了一节课的杂志,决定下了课在校园里转转,想为今年的九月制造些回忆。
已经基本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一个人的生活清晰真实,仿佛能感觉到时间从手指流过。
每天的生活也很简单,有时甚至简单到一天只做一件事。
走到旧图的时候,被草坪里的那颗枫树吸引了,现在是他最美的时候,在草坪里留恋了近一个小时之久,画了两张画。
我现在特别享受画画时的安静与忘我,每画一张都跟梦游一样,我可以什么都不想,完全融化在山水之间。
我歧途去寻找一种从精神到物质都能满足我的生活方式,可以将爱情或者说是男人忽略成一个符号。
细细想来,其实我一直都这样,没有对任何事彻底失望过包括爱情。
这几天在看一个电视《相思树》,让我想了很多。
艺术家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欧洲电影吗,只管爱,爱才是人性的根本,爱就要爱的纯粹。
面对生活你永远都是双重的,既渴望安全又害怕被禁锢,既向往自由更担心会迷路。
你讨厌现在的生活,你渴望的是不受家长里短、才米油盐所拘束的生活。
艺术家的话击中了她内心的矛盾,她说其实你挺懂我的,只不过在安全和自由之间我已经选择了安全。
当她挣脱艺术家的那一刻,艺术家以一个华丽的平线坠落黄浦江,她从此陷入这场疯狂的游戏。
她在结婚前一晚离开了她的宝贝,她的宝贝,是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明白的,也是留在遗书里的晚歌。
当她再次出现的时候,依偎在冬天后海的石栏上,怀里是半瓶未喝完的酒。
艺术家说跟我回去吧,“滚”,那好我们以后各走各的。
后来艺术家再对她说“你只是我视觉里的一个符号,我给不了你特定的爱,而你没法像我一样生活,因为你不是艺术家。
”我想她还是没明白,明白离开她的宝贝后她要追寻的生活。
对于她,很多人会用虚荣、自私来指责。
我呢,会说活得不明白。
阴柔和阳刚分别是女人和男人的代名词,也是女人和男人的根本区别。
女人和男人在一起,就应该让男人更阳刚,这是女人的使命。
假如你给不了,就应该选择离开他。
我的导师是一个好女人,她在我打算休学的时候指点过我“我们女人有时没必要做那么多事,有些事应该让男人来做。
”这也是我渴望的生活,只是这样的幸福对我而言得到的要比别人艰难。
我一点把握都没有,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自我。
假如一天爱情抛弃了我,我依然能活得优雅从容。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违心,就算生活不揭露我,我也会把自己折磨死的。
所以注定了我只会要爱的纯粹,而这已经脱离了生活。
我喜欢纯粹的人,能看到他们心中那份赤子之心,他们想靠自己的力量做一件事,他们想要在混沌的世界里开辟出自己的一块纯粹的土地,尽管他们自己后来已经失望得不再承认这个初衷。
想起了三年前给自己的名字“田阳”写过一段诠释:生长在田野里的向日葵,永远是那么任情纵性,把头高高扬起,在风中轻舞;永远是那么桀骜,带着质嫩的野性,且不失生为夏花的灵动。
三年后,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很欣慰。
年少轻狂里透出的是对模糊未来一个纯粹生命的坚信。
我更欣慰的是,三年后我还是原来的我,还是在独守着内心的那份纯粹逆流而行着。
只是现在的我更孤独,更不爱说话了。
其实我骨子里是一个乐观的人,因为我的童年天真烂漫,肆无忌惮。
只是现在的这份快乐需要被人点燃,当火熄灭了,我又会回到自己垒建的城堡里,孤独的活着。
李B在反复吟唱着:“我想给你三万收买这婚姻,和那个陌生的女人虚度这时光 。
一个电话打出了我的眼泪,往事涌上心头青春就散场 。
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只不过是一场游戏 ,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只不过是一场游戏 。
”————于2010年9月30日
央1在播相思树的时候没太想看,后来发现有孙淳,马上找来花了两天看完。
看之前就知道丛原对晓牧的感情没有任何结果,于是下意识里并不希望过多见到丛原,不愿看到他眼里流露出的怜爱,透过有些游离的眼神似乎可以看到最终的失落。
在我眼里,丛原在晓牧面前总是自卑的,于是他显得敏感、易受伤,却宁愿故作镇定成全晓牧。
最终还是难以幸免看到他挂掉电话后的哭泣,随他落泪。
孙淳50的人了,眼神中的淡定说明了一种沧桑,无论是浦蒲或是萧晓牧都无法体会,这是他的资本。
萧晓朴,他的梦想就像他吞吐出的烟雾,遥远不可及,甚至连他自己都在迷茫,也许只有在康慧的面前,这种迷茫才会被拉近到焦点处,清楚却抓挠不到。
他有点儿像一只陀螺,被抽打着原地打转,渐渐要停下来的时候又被抽的旋转起来,速度到达极点时才发现,自己还在原地。
这只陀螺留下的最后一个表情很微妙,是看到康凯回到康记,也就是回到他姐姐晓牧身边的时候流露出来的,似是一丝放下一半包袱的微笑,只是不易察觉到。
陀螺终有停倒的一刻,那个时候不知有没有一只手捧起它。
看下来发现,只有康慧才是最真实的。
有点儿执着,有点儿傻。
她刀子嘴豆腐心,她所要的幸福很简单,也很现实。
她希望身边的人都面带笑容,并不深究这种笑容因何而来。
多现实的人都会被现实打击,但康慧最终还是会幸福是因为她没被现实锤死,心里永远明晰的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
前阵子看过吴秀波演的剧,他演个坏人。
阴森范儿的。
看他做起好男人猛然有点儿不适应,好在他也有时不时的小爆发,比如对康慧的严厉。
让我想起我表哥对他亲妹妹的态度,在外人面前是从不让骂的,只有自己嘴里的责骂,听起来愤愤,却是极有感情的。
不想说康凯之为人,也许这样的人确实比三条腿儿的蛤蟆还难找了。
无论他最终是否回到晓牧身边,他十好几年中的坎坷影响着很多人,足以博得够他受用几辈子的爱。
总觉得片子里每个人都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尚洁的解脱。
她确实是勇敢的。
至少那纵身一跃并不迟疑。
不得不说的是陈樹比以前漂亮了,尤其是眼睛。
唯一不想谈的是萧晓牧。
我不确定她的幸福。
本来打了五星,但看到结尾,减了一星。
结尾,重团圆、中彩票、叙旧情。
仿佛只有丛原一个人是孤独的。
很悲。
也许新年钟声敲响,他还会拿出那张音乐卡片,听听晓牧的声音。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因为孙淳才看,看完总算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萧晓牧嫁给丛原。
原来都是爱丛原的人。
陈数的部分都很好看
找到在2008年时央视一套播出的剧看了下,当时懵懂无知,爱和恨的情绪都被编剧轻松地掌控。好在主体把控还是积极向上的,也帮助建立了自己古典爱情观。印象至深的就是片中点题的朗诵舒婷的《致橡树》——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时隔多年,真的没想到男主角居然是吴秀波。当时这部片子的情节就深深地牵挂的还是少年的我的心。如今过了13年再重新看那些熟悉的情节,不免泪目。不得不说整个社会的进步还是非常迅速的。当年全国尖端的城市上海现在看来,连寻常的内地农村也能达到当初的生活标准。只不过到大结局的时,编剧彻底的放飞了自我,出现了很多狗血的桥段。比如说让康凯中了彩票。非常令人揪心的还是从原和萧晓牧两个人在民政局门口来回徘徊错过,最终也没能碰面的戏份真是太揪心了。拍于08年,但故事是90年代
“一百年感慨,到一百岁还是一个小孩。活着要愉快,天天都期待。当夜色已成海,梦又回来,幸福就在口袋!”最喜欢的电视剧,到如今没有之一!
其实我觉得真的就是还可以
致橡树
一个好男人自然内心向往着最本真善良的东西
还行
丛原现实中不会有,难以想象孙淳当时已经52,吴秀波40
1 真心不喜欢萧晓牧 2 本想来看吴大叔,一不小心看到田朴珺。
剧情和人物都太矫情了,过于文艺缺少现实性
冲着吴秀波
不要意淫。。。
很难想象这么多恋爱脑的一部剧放到现在的互联网上会被人怎么评论。社会的价值观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完感觉的康慧才是最可爱的人。
结局有点狗血,不过无法阻止对波叔的爱。浦蒲真的是配不上康凯啊,也配不上丛原。最后几集的波叔化身金领的打扮实在太帅了!
太多假设的美好了
近年来内地剧难得的好音乐
从此 致橡树成了我的爱情座右铭
都演得很好
《相思树》让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一次炼净.它让人们有理由相信爱是人生不变的主题.对于幸福,要付出不懈地努力.
我看过一集就不想看了,一个上海女孩居然会把一个外地男生误认为是上海人那么久,兄弟,编天方夜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