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栩(影片信息:《沦落人》,导演:陈小娟,编剧:陈小娟,主演:黄秋生、姬素·孔尚治,中国香港,2019年)梁昌荣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半身不遂,从此与轮椅相伴。
他换过好几名菲佣,直到好友替他物色到了Evelyn,梁昌荣频繁聘请菲佣才告一段落。
菲律宾女生Evelyn到香港来当菲佣有着迫不得已的现实需要。
Evelyn爱好摄影,准备报读大学的摄影专业,同时,又在应付着令她身心俱疲的离婚诉讼。
可无论是追求艺术上的深造,还是成功的解除婚姻,都需要投入一笔不菲的金钱方能实现学业有成以及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
生活窘迫的Evelyn带着对现实的考虑,毅然来到香港,当起了菲佣。
对Evelyn来说,她将现实的考虑已悟得极透,那就是“生活不能等,但梦想可以”。
踏入菲佣这个行业的Evelyn从菲律宾同行小姐妹们那里学到了不少应对雇主的经验,那些经验的传授足以说明菲佣和雇主就是一纸合同维系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让菲佣的工作同其它工作相比一样充满了不少圆滑的变量。
Evelyn将那些小姐妹们传授的经验学得像模像样,却仍然不经意地展露出自己如同璞玉般纯良、朴实的一面。
起初,梁昌荣并未在意Evelyn同之前辞掉的几名菲佣的不同之处。
相反,梁昌荣一开始就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这个连广东话都不会说的菲佣。
不过,不会说广东话让Evelyn看来也许不像那些会讲广东话的菲佣那么聪明,况且,还当过护士的Evelyn肯来照护梁昌荣,在雇主和菲佣双向选择的用工环境下算是梁昌荣赚到了。
自从靠轮椅支撑着自己这具苟活于世的残躯,梁昌荣一直都活在阴郁的心境里。
出了事故后,妻子离自己而去,带走了在纽约留学的儿子。
亲情的崩塌让阴郁的梁昌荣变得更为古怪,古怪的在狭窄的居所里随意抛置自己半身不遂后对以往悲伤的回忆习以为常的陈述。
陈述中,梁昌荣经由泪水的浸泡所哀叹的命运的不公让他陷身在回忆里难以自拔。
这个住在公屋里的男人,原本就是沦落着的底层普通人,不幸的生活遭遇让其沦落的处境更具有了一种悲催的指向。
这个指向在影片里有一个同现实生活大致相符的情节设计,Evelyn的小姐妹们听了Evelyn照护的雇主是一个住在公屋的半身不遂的人,纷纷大感吃惊。
好心的小姐妹劝告Evelyn换雇主,肯定了菲佣作为打工人的话语权得到提高的同时,也突显出底层普通人的艰困处境在他人眼里的现实反映。
Evelyn 没有听从小姐妹的劝告,而是继续回到梁昌荣的身边,在这居住在公屋的普通人的居所,选择同善良的昌荣为伴。
昌荣,是Evelyn 应梁昌荣的吩咐,对雇主新的称呼。
在这之前,Evelyn 都是对梁昌荣以先生呼之。
先生,强调了雇主和菲佣的主仆地位,昌荣,则主张出蕴含了情感的亲近关系。
在情感的生发下,人与人之间生硬、僵冷的境况被温暖融化,它提示出对温情的关注和需要。
温情,让已经搁置了梦想的Evelyn 内心激荡着梦想的激情,它让这个追梦的女孩在当菲佣的日子里未曾蜕变,未曾被工作中那些圆滑的变量所降伏。
可能就是这种保持了本色的一双眼睛,发现了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美。
“予梦者”,是Evelyn参加摄影大赛的入围作品。
照片上的梁昌荣,满眼期待地看着一只鼓涨的气球。
它被轻轻地拈在梁昌荣的指间,像是由后者郑重地给予出去……给予一个梦,一个不能等的梦。
在Evelyn照护自己的日子里,梁昌荣知悉了Evelyn的梦想。
那是Evelyn以泪水埋葬了的爱好,它让梁昌荣为之惋叹之余,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Evelyn开启一个不同的人生。
因为尽管如Evelyn对生活所悟到的那般,“生活不能等,但梦想可以”,可是在日复一日单调、繁琐的工作消磨下,既往那个美丽的艺术之梦总会被稀释的激情全无、色彩暗败,落入创造力乏绝的境地。
故而,梁昌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Evelyn重新走上追梦的艺术之路,饱含了一个赐梦者秉持良善无怨无悔的大爱之心。
这是播洒四季的大爱。
电影里四季更替,辉映出四季的烟火人间,大爱,就在人间烟火中流淌出春的生机。
当春天迎来万物欣欣向荣的勃兴,梁昌荣和Evelyn同时得到了生命的升华。
他们一个不再颓丧的活着,生活有了新生的转机。
一个开启了梦想之门,朝向生命的裂变全力地奔赴。
爱与温情在这一刻的启示在于,相信它,它所创造的奇迹不在上天的眷顾,而是凡人努力的结果。
(全文完。
作于2022年4月3日)——文中观点属于作者本人,本人文责自负,与发文平台(含各类网站、论坛、自媒体、公众号)、转载纸媒、以及他人无涉——作者简介:王栩。
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许沐雨的藏书柜、王栩326,定居重庆。
没在大陆上映,这电影就像一场细雨,悄么声的。
故事也能称得上清爽简单。
这位第一次拍长片的导演也没有大的野心,就是一位菲佣和老人的故事。
它的动人之处并不是小火慢烤的温暖,而是像在下雨天嗅着水汽喝一碗热茶。
心就像一块浸透了冷水的布,然后被一点点地熨平。
怎么做到的?
首先,导演先造境,再取意。
影片的开头,黄秋生饰演的荣哥在车站等新保姆。
街道干净,没有什么行人,港岛上的海风很柔和。
阳光也并不刺眼,投下来的影子是青色的。
镜头铺开来,让人惊觉生活是温柔的。
这样柔和的“境”在电影中大面积地铺染。
荣哥的家在香港的老公房,只有阳台上有大面积的光,还有青翠的植物。
阳台上挂晾的衣服被风轻轻地吹起来又慢慢落下,窗帘也晃了两晃,好像把心里嘈嘈切切的杂音都抚平了,让你静静地去听风的声音:它好像从香港飘飘卷卷而来,从屏幕里流了出来。
这样的“境”让你整个人都静下来了,为什么要造这样甜美柔软的“境”?
难道生活不苦吗?
不,生活当然是苦的。
但是如果导演直接把这部电影的灵魂塞给你,太干巴巴,噎得难受。
所以她先做好口感柔和的汤底,再加入主料和调味。
其实生活怎么会不苦呢?
荣哥被路边的脚手架砸到,高位截瘫,妻子离他而去,儿子上学在外。
连曾经照顾过的同事拿来鸡脚汤,他都说,给我这种人喝不是浪费么?
菲佣阿莲原来是一个大学生。
她热爱摄影,都拿到了摄影系的录取通知书。
但是婚姻不幸,父母吸血,让她只能来香港打工。
生命的这场大雨倾盆而下,躲在屋内的人只觉得温暖舒适,而走在生活里的人,都是沦落人。
除去极端情况,人生是停不下来的。
生活一下下地鞭打,日子还要一天天地过下去。
阿莲的家人总是向她要钱、不许她离婚、要她回家。
她还是撑下来了;荣哥半夜摔倒在地上无人理,清晨起来裤子上全是屎尿。
那又能怎么办呢。
好活赖活都要活,晴天雨天都要过。
不一样的是,有没有一个理由,让你抬起头好好过。
就像雨天人人都要打伞一样,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你也可以叫它,梦。
肉体可以淋湿、腐烂。
灵魂却要干燥耐潮。
一个高位截瘫的人能有什么梦想?
很久以前,荣哥攒了一笔钱,想和儿子去毕业旅行。
但是在疾病中沦落,让他怕见人,不想给儿子丢脸。
阿莲也放弃过梦想。
为了打赢婚姻无效的官司,她把荣哥送她的相机卖掉,将钱汇回了菲律宾。
但是为什么,他们又把梦想捡起来,展开,抚平又挂好呢?
因为他们遇到了彼此。
开始看这部电影时我想,这样的选题和《触不可及》《桃姐》甚至是《绿皮书》有什么区别?可是仔细一想,哪一个故事不是由人和人碰撞、编织在一起组成的呢?
在原本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如此不一样。
孤独时原地打转,多数时间在浮沉挣扎,日子久了,就连挥挥手的力气都没有,连笑一下的想法都没有。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和改变,如果我们不曾因为一个人而起伏澎湃,那又叫什么人生呢?
“沦落人”出自哪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生确是苦的。
就像抓一把盐倒进嘴里一样,就像下雨天走在街上一样。
但是在沦落的日子里,有一把琵琶扣住心弦,有人像毛呢大衣一样裹住你,也不枉费独自撑了那么久。
梦想只是衍生物。
比起梦想,明明我们更需要彼此。
我们需要彼此,就像亚当向上帝伸出手。
电影的最后,阿莲接受了摄影助理的工作,带着行李从最初相遇的车站离开。
生活的苦难当然不会停止。
但是他们已经再一次被充满。
在人生这条小船上,他们还可以继续乘风破浪。
生活像一把矬子一样,会继续地锉每一个人。
只不过每次相遇、经历、分开,都会让我们更坚硬,更强大。
所以不要害怕分别。
要谨记,保持滚烫,保持骄傲。
要像火花扑向夜空一样扑向未来,不要畏惧相遇和相爱。
只要眼睛还能睁开,就又是做梦的一天。
前按:一部小成本港产片,说不上十分的好,但是我依然想要推荐,特别是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因为出品它的电影公司,因为它的主演,因为东方明珠的现状……挺你!
愿,明天会更好!
《沦落人》讲述因意外致残的中年男子(黄秋生饰)与年轻菲佣之间简单的日常生活故事,影片通过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来处理时光流逝,岁月变迁。
平凡的木棉树,在普通人的或许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传奇——如同并不起眼的摄影艺术,起先就是由一台作为生日礼物的照相机开始的。
老实说,故事并不出彩,但是演绎的角度很不错。
令我能够记忆起曾经走在香港街头,看见公园以及好多高架桥转角处那些铺纸皮箱生活着的菲佣——终于有人将之拍成电影故事了。
这些年,沉默多时的港产片偶尔也会有些响动,惊艳着亚洲影坛:譬如去年叫好又叫座的《无双》,以及偏向一隅的同志题材文艺片《翠丝》……当然,比起九十年代的荣光灿烂,还是显得有些凄凉。
港产片如何才能恢复彼时的声威?
在我看了,港人还需要自立自强,而不是借助于谁的颜面……
女主Evelyn是来自菲律宾的佣人,第一次做保姆,目的是逃离不幸福的家庭。
她只会英语不会粤语,心地单纯没有太多心机,同乡教她一点偷懒的技巧她就学一点。
虽然做着保姆的粗活,但是她敏感,倔强,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梦想。
当主人昌荣说她不配有梦想的时候,她伤心地躲到一边哭。
男主人梁昌荣因为在工地摔坏了身体下半身残疾,每日在逼仄的空间行动不便,心理灰暗,常想一些悲观的事情。
性格多疑对佣人都脾气直接粗暴,一开始他对菲佣是不相信的,因为之前的菲佣都很滑头。
直到Evelyn的到来,昌荣的生活中才出现一点亮光,他看到了这个佣人的单纯和对自己的照顾,他看到了菲佣也有理想,他自己是不行了,他就想支持菲佣去追求理想,这样他自己也能多个乐趣。
家人尤其是儿子对他还是有感情的,但是儿子要忙自己学校的事情,照顾不到,而且身在母亲新的家庭中很多不方便。
经常来看顾他的不是他的亲人,那个妹妹是他照顾大的,那个李灿森饰演的阿辉也是他一直照顾的从大陆来的。
昌荣人缘还不错,也是因为他之前对人善良,懂得付出。
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电影进行到70分钟时阿辉告诉Evelyn的。
两个境遇都不怎么样的人在共处的环境下养成了同患难的感情。
菲佣对昌荣更多是理解和感激,她理解他的残疾给他心理带来的变化,所以尽自己可能照顾,让他开心和放下戒备。
她感激他帮助自己实现理想,尊重自己,把自己当做家人。
昌荣则是有种得到知己的感觉,他对菲佣有那么一些爱慕之情,但是对自己的处境又很自卑,只是想单纯看到她变好,和以前对妹妹对阿辉一样,他这时候依然是个乐于付出的人。
昌荣在儿子毕业的时候他都自卑不敢去,菲佣照片获奖,他却前去捧场在台下鼓掌。
在摄影颁奖现场他看到了自己成为获奖作品,也看到了家人对自己的理解,看到了自己内心想闪光的意念。
Evelyn同样看到了这点,她对未来对昌荣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理心。
影片最后在探讨主仆之间的感情问题,Evelyn的那个因为自己服侍的老太太去世痛哭的朋友让她明白了主仆也有真实的感情,只是这份感情究竟是什么,她还在掂量。
但是昌荣知道自己的处境,他不敢过多奢求,他知道Evelyn想要变好只能离开自己去完成梦想,他把她送到车站,然后送别他,对他来说,分手告别是一种成全。
而对Evelyn来说,她在这个境遇糟糕的男人身上看到了对自己的友好和尊重,最后喊出了那句爱你,这个爱,你可以说是男女之情,也可以说是同伴之情,是夹杂着感激和经历了亲密感觉的复杂情感。
导演陈小娟也是电影的编剧,她从小就被父亲抛弃跟着姐姐妈妈一起生活,对人之间的感情想必有很多体会。
电影中关于收养,朋友间的扶持,亲子间关系有很多画面的刻画都让人意识到人与人之间不是简单靠血缘维系的,尊重和成全别人也是相互的。
这是一部很暖心的作品,质朴的生活中展现人性的光辉。
昌荣是高位截瘫的患者,大多电影中的截瘫患者,不是身残志坚的励志英雄,就是承受无情命运的悲情人物。
昌荣是被命运捉弄的人,但导演并没有可以渲染他生活的艰辛、残酷。
昌荣是一个在别人的帮助下平静生活着的残疾人。
从回忆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绝望过、挣扎过,最后无奈的接受了现实,他去车站接女佣、熟谙菲佣偷懒的小把戏、要求菲佣买菜留票据……他在琐碎的生活中平淡的活着,是一个可信的绝望的人。
阿莲也是被生活裹挟的人,同为沦落人成为二人共情的基础。
两人在相处之中不断温暖彼此。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美好的,无法用爱情、亲情或是友情来界定。
阿莲重燃了昌荣生活的希望,昌荣给予阿莲追梦的勇气,他们互相救赎,令人动容……情节非常简单,没有过分的曲折,动人的是质朴平实生活中的善意。
他们在相处中逐渐彼此信任。
昌荣送阿莲相机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出于“能帮一点就帮一点”的善意,正如从前他对阿辉的照顾。
在琐碎的生活中,在冷漠的人情里,他们之间的善意治愈人心……
【 一】 时间定格在这样一副画面上:一张电动轮椅缓缓前行,前面坐着的是一位双腿瘫痪了的中年男子,他的面容十分平静、安详;站在轮椅后面的是一位较为年轻的女性,微笑且微微仰视。
他们看样子都很幸福,似乎关系很不一般。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类似的场景,公园里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情侣,街头巷尾互相搀扶缓缓步行的老夫老妻,又或者一家人手牵手在阳光下的背影。
这些温馨的画面常常使我们内心有一种感动,尤其是独自一人时,更会流露出一种羡慕的情绪。
在情感社会学家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可以使人自信、热情、自我感觉良好。
同样,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样的和谐群体时,它也会折射给我们关于人的关系的美好想象。
然而,和谐不是生活中的常态。
生活中更普遍可见的是各种冲突,利益的争夺,权力的斗争,以及攀比、嫉妒、猜忌、不信任、斤斤计较。
陌生人之间的擦肩而过,或许也只是两根平行线没有交集。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幅画面,假如我们对他们俩一无所知,或许会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互相深爱的夫妻关系。
这样的误解情有可原。
毕竟,这幅画面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讯息本就是浓浓温情。
【二】昌荣原来是一位底层的工人,在一次事故中下半身瘫痪,结果妻离子散;Evelyn是他雇来的菲佣。
二者的交集最初全是利益的关系,昌荣需要有人照顾他的起居,Evelyn则需要工作以获得护照远离原初家庭。
起初,他们互不信任,互相留有余地,昌荣将Evelyn的护照收起来,防止她生活稳定后就另找工作;Evelyn则听取了她同行的意见,决定只做工作份内的事,能偷懒绝不行动。
事态的转变产生于昌荣的善意,他在Evelyn生日时送给她一台相机。
礼物的赠予绝不是物质的简单流通那么简单,其中蕴含的细节需要一个人用心慢慢品味。
因为了解了Evelyn曾经的梦想,才会选择相机;而只有真正富有同情心以及爱心,才肯花大价钱去买下相机。
Evelyn曾经丧失了梦想,昌荣送相机等于给她再次安上了梦想的翅膀。
对于Evelyn而言,或许这是她一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是她此后面对挫折、勇敢追梦背后所有动力的源泉。
Evelyn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换一份工资更高、劳动更少的工作。
而且她也的确需要更多的金钱。
但是她最后仍然坚持着,原因是她怀着感恩之心,或者说,她在昌荣身上感受到了爱结果对此恋恋不舍。
从冲突到和谐,便是建立在这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细节上,背后的驱动力则是人的同情和感恩之心。
诚如《天水围》中的阿婆和贵姐,从互不相识到形成亲人关系,是由一次次小小的善举促成的。
我们常见的温馨画面同样如此,它绝非只是照片中的定格瞬间。
只有生活本身的慢慢积累,才有可能在某一时刻达到花开灿烂的惊艳。
原创:odipus2021/3/29
《沦落人》片名英译Still Human。
本片作为2019 香港国际影展FILMART主推华语影片在本次影展备受关注。
《沦落人》作为本次香港国际影展主推华语电影登上多本杂志封面和内页(以下严重剧透,请观影后阅读)昌荣。
故事发生在当今香港。
男主角昌荣并不是地道的香港人,却十几岁便在香港工地做建筑工人赚钱打工,住在出租公屋,曾结婚生有一子,后离婚独自抚养儿子。
儿子高考那年,昌荣路过工地发生意外,一块建材板砸在路过的昌荣身上,导致他脊椎骨断裂,身体从肩膀以下全部瘫痪,手臂和手也只能简单活动。
从那时起,昌荣便靠保险赔偿度日,并需要每天让人照顾:饭需要人做,睡觉需要人翻身,澡需要人洗,屎也需要人每隔天上药才能拉出来,拉出来还要人给清理。
照顾昌荣并不是易事,雇佣的佣人经常更换,从未做长。
事故出后,为了不继续耽误儿子,昌荣要儿子去母亲和继父所在的英国读书。
儿子走后,昌荣变的很孤独。
能和儿子视频变成他翘首以盼和最快乐的时光。
昌荣说,出事以后,我就没再想过有什么梦想了。
曾经我的梦想是等孩子毕业和他一起去旅行,而现在连这个梦想都不敢奢望。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昌荣Evelyn。
在来香港之前,Evelyn不是一名菲佣。
她从菲律宾的大学毕业,做过护士,还拿到过加拿大著名大学摄影系的录取通知书,她怀揣着成为摄影家的梦想,喜欢捕捉看到的美丽光影。
只不过她遇到了错的人。
一个让她失去自信和梦想,打她,还企图禁锢她的男人。
她终于逃出来,并为了躲避这个男人只身来到香港。
香港,成为她的避难所。
然而即使逃了,家庭的担子也还在她身上,除了和这个男人的官司,母亲的予取予求也让Evelyn喘不过气,她只能不断放弃自我和不断安慰自己:梦想可以等,但生活不能。
Evelyn来到香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照顾昌荣。
所有一切的故事,也是就此而发生。
昌荣和Evelyn生活轨迹本来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的世界,就此重叠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昌荣看到了Evelyn的淳朴品格和摄影天赋,为了感谢她的照顾和鼓励她追寻梦想,昌荣在Evelyn生日送给她价值不菲的单反相机。
Evelyn却因家庭原因把相机变卖还钱,昌荣得知后又为她赎回来,只道是她弄丢了替她找回来。
昌荣还鼓励Evelyn参加摄影大赛,并告诉她,梦想只有Now或Never,一定不要错过时机。
如果说Evelyn先只是感激,那么之后便是再不能辜负了。
Evelyn也在回报着,她总是告诉昌荣,他也可以有梦。
并帮助他在亲人之间维系感情。
信任与鼓励,施予与回报。
导演带我们在两个人的关系中进行了美妙的探索,最终漂亮的把两人定格在亦师亦友亦知音的默契。
两个纯净善良的灵魂,就此都为彼此的生活注入了光。
成为彼此人生之光的两人离别亦是起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昌荣一手把Evelyn推向了更遥远与光明的未来,亦是同时成全了自己。
他曾说“我本以为我不会再做梦”,其实可以理解为“我是个废人,我不再有价值”,然而帮助Evelyn拿到摄影奖和新工作的同时,昌荣也变成了The Dream Giver,从此让他明白,能站起来的不只是双脚,能托起他人的也不只有双臂。
还有,原来真的谁都可以有梦,包括他自己。
在昌荣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与期待中,Evelyn也带着满心感念与憧憬踏上了人生新的旅途。
Still Human. Still Dream.回首再看影片名称,沦落人,英译Still Human。
沦落人也是人,沦落人也有梦想。
无论地位,无论贫富,无论身体健全与否,我们都仍可做梦,仍可感动。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不只可以做人,做个有尊严的人,还可以做充满人性之光的人。
这立意,比想象的高明,也真的让人感动。
这是关于两个沦落香港的最低下层的人的故事。
中年男子汉昌荣(黄秋生饰)因意外受伤瘫痪后妻离子散,他认为人生再没有值得期望的东西,而自己亦不值得拥有任何东西。
年轻菲佣Evelyn因为现实的`原因,成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工人,放弃了成为摄影师的梦想。
那一个夏天,这样的两个陌生人相遇相识,感情在他们的主仆关系中发芽,然而盛放的,却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尊重和爱。
他们一起经历的春夏秋冬,令他们学习到底要怎样面对人生的四季
沦落人这部电影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节奏也算平缓。
两个旁人看起来生活都过得挺悲惨的人因为雇佣关系而有了交集,也在日后的相处中慢慢成为了相互扶持的好朋友。
家境贫寒的菲佣虽然独自一人在香港做着饱受冷眼的工作,但依然心怀成为一名摄影师的梦想;因为一场意外而下身瘫痪的昌荣,妻离子散,本已失去对生活的期盼,但菲佣对梦想的执着打动了他,他帮助菲佣实现了梦想,自己也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因为两个都是很善良的人,一个两次用自己的救济金给她买单反,一个在火警铃响时选择背上本不相干的雇主一起逃命,所以在香港这个主仆之间地位关系极不对等的地方,两人还能生出深厚的情谊。
我觉得电影一个主题是梦想,另一个主题是情—亲情与友情。
关于昌荣的妹妹的情节我没有看懂,他的妹妹应该是很在意他,钱包里还放着多年前与他的合照,回想起往事也会潸然泪下,但是生活中却表现得很冷淡,甚至尖酸刻薄,两人之间可能是有什么没解开的结,影片中却没有说清楚,或是我没有看懂?
影片中有几个画面挺美的,一个是旋转着仰拍昌荣居住的高高的楼房,楼很密很高,最顶端确是极美的蓝天白云。
是不是象征着虽然生活压的我们透不过气来,在缝隙之中依然可以寻找到美好?
另一个是菲佣拿到了摄影奖,她穿着得体在路的这头,昌荣坐着轮椅在她拍的他的巨幅照片的下方在路的那头(照片的主题是梦想),两人遥相对望,空气中都是实现梦想的喜悦,却又暗示着不可避免的分离。
最后一幕是菲佣获得了成为摄影师助理的工作,离开的那天,菲佣依旧推着昌荣的轮椅,两人穿过平日里常来往的街道,停在了公交站台,菲佣目送昌荣又独自一人推着轮椅离去,轮椅所过之处,木棉花絮纷飞,是他们都期盼喜爱的景。
沦落人《沦落人》讲述因工伤瘫痪的贫穷雇主昌荣(黄秋生 饰)与菲佣Evelyn两位「沦落人」在相处中逐渐发展出深厚情谊的故事。
故事源于陈小娟有天在街边看到一对男女,男士坐在轮椅上,女生是菲籍人士,她如戏中片段般站在轮椅后方,二人举止亲密。
看到这一幕的陈小娟,第一反应是「觉得奇怪」,但她很快反思:「为什么我要假设一些东西,就算他们真的彼此相爱又有什么问题呢?
」带着这个念头,她从2015年开始了《沦落人》的剧本创作,经过一年左右的打磨,在2016年向「首部剧情电影计划」提交了故事。
、
被催泪了,但还是不得不说这简直是中年男人的YY,一无所有,身体残疾,但花钱请来一个菲佣,不仅年轻漂亮还无微不至,陪你说笑,照顾起居,基本不会生气,生气也是撒娇和委屈的程度,受你制约怕被开除,尽管菲佣的朋友说可以去更轻松薪资更高的人家也对你不离不弃。唯一缺点就是这个菲佣还有才华,为了照顾你还可以多次放弃求学或工作机会。。姬素的英语太正,不像普通菲佣的英语。
秋生,相由心生的典型代表黄生,还希望能看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明白人知道我什么意思。
“理想可以等,生活不能等” 理想互相成就,春风化雨,比“福倒了”更窝心的是“梦倒了”,“Love比中意更多一些”。
拍得還行,可是又沒到《天水圍的日與夜》那樣水準,香港金像獎入圍8項,更應視為整體工業疲弱的警訊吧。有音樂襯底的段落與閃回,都比較不OK。黃秋生加分很大,港腔英文神煩!XD 不喜歡Crisel Consunji的表演,不時有對攝影機做丑臉的尷尬感(一查,她之前在迪士尼樂園做舞台演出),我是覺得跟偏自然的影片整體調性不太合。正能量與夢想,如此迂腐命題,寫得算不錯了,Still Human, Still Have Dreams,至少比多數台片好⋯菲傭朋友們(有一段戲仿La La Land XD)的塑造,蠻負面刻板的(雖然最後有稍稍平反),可能也跟表演的單向度有關,感覺她們都不是職業演員,欠缺展現人物複雜性的能力。
菲佣的演技有一些地方挺生硬的 很多感情戏太难令人感动了 相比之下的幸运是我就更容易令人入戏吧 故事很简单
虽然虚假又廉价,但至少也算是劝人向善了吧…… 这剧情真险啊,看的时候一直担心怕一不小心滑入love story... 其实就故事本身而言给人的感觉是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导演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想象出来的……
港版触不可及,空镜真心美。
如坐针毡
我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一点想笑。
整体是残疾人和caretaker的老梗故事,地盘佬、公屋、菲佣的元素完全本土化了。话说这角色设定半个老黄了啊.....
download with meteor | 三星 | 港版触不可及
听说黄秋生是港独分子……
更改影评,港独分子,不配被评论
有一部触不可及
无论全身麻痹还是半身不遂,轮椅大叔的形象,可被引申为黄秋生本人遭遇,或是香港现状。选择认命,也选择予人梦想,这大概是本片最大意义——正如摄影是时间的标本玻片。主人与菲佣的主仆关系,达成理想,到最后三分之一,又变得过于暧昧不清。不断使用的语言梗,定然是逗乐观众的一大法宝,但我最想看的,还是黄秋生和李灿森那些暗戳戳,无伤大雅的小阴暗。而屋邨故事,步径、小公园、菜市场,或可以往前一直追溯回《半边人》。
2019HKIFF 故事框架完全是香港版本的《触不可及》,主角换成香港市民和菲律宾女佣,情感变化穿插港式日常,有很多微妙的细节让人捧腹。然而后半段的鸡汤成功学让人不适,生活很艰难,哪有这么多巧合和契机。导演在煽情方面下足了功夫,现场哭成一片。同样关注边缘人物,相比《黄金花》更胜一筹,不如《幸运是我》。陈果监制,黄秋生免费贡献影帝级的表演,90后浸会学生导演资源让人羡慕。
无话可说,又说不好。
黄秋生的好电影,一定要看。这部也听说获奖了,也听说是新导演,所以之前的期望也不高。黄秋生果然还是很神,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电影不想走太苦的路线,基本上的氛围比较轻松,最后也向上扬了起来。剧情细节丰富,女主表演也很好。立足本土,港味十足!粤英交杂的说话太有意思了!我像解谜一样去听,字幕很少看,因为字幕也翻译不出精髓,不同时懂这两种语言的人无法得到那些点!感觉编剧导演都很对路了,将来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是都会有更多的个性从电影里表达出来。昨晚碰巧刚看了《爸妈不在家》。。。。
同是天涯沦落人。
半小时前挺好的,后面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