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个小细节,透露了很多细思极恐的东西,不知道会被会被删。
1、片中的魏河县县委书记明明是地方主政一把手,但是却没见这个人露面。
魏河县委书记姓高,简称高书记,本应该是地方一把手,权力最大,但是却始终没有露面。
最后结案的时候,高书记并没有被判刑,而是被免职了,这就很值得玩味。
可以从一个细节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
魏河县展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会的时候,曹县长直接宣布了一项决议。
高书记并没有出席现场会议,主席台上的另一个县委常委提醒曹县长,这件事是不是应该请示高书记,让他来做决定。
曹县长回了一句,现在是我在主持工作,一切我说了算。
再结合曹县长的父亲是魏河县所属的地级市的原市委书记,当地的政治生态就逐渐清晰了。
原市委书记曹顺华其家族及附属的政治派系,已经牢牢掌控了魏河县的政治生态。
公安局局长陪同调查组到娱乐城调查的时候,当时正在花天酒地的财政局范局长对着公安局长来了一句“你怎么才来啊?
”说明这个公安局局长也是娱乐城的常客,可以想见,魏河当地的不少官员应该都光顾过娱乐城。
而娱乐城又是曹顺华的私生子孙志彪的生意,这就很有意思了。
由此猜测,魏河县当地的大部分干部都是曹顺华的旧部,当初能够当上各个局长的人,也都是到曹顺华家里跑过很多次的。
可以说曹家掌控了整个魏河县的大部分权力部门,是事实上的“土皇帝”。
这就能明白为什么县委书记高书记没有露面,最后给了一个免职处分了。
县委书记属于省管干部,任用调派由省委组织部安排。
魏河县委高书记,当初应该是带着省委的政治任务到魏河清理地方势力,夺回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的,结果被曹顺华扶植的地方势力“架空”了。
曹县长是原市委书记曹顺华的儿子,各个局长又是曹顺华提携上来的门生旧部,所以这些局长只听县长的,不听县委书记的。
而调查组由省委牵头,公安厅异地用警配合,大概率也是高书记知道自己被架空之后,向省委反映的情况后,省委商量决议的结果。
这应该就是这部《扫黑:决战》所反应的政治背景。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仅是铲除地方黑恶势力,也含有清理过去几十年逐渐把控地方政权的保护伞的意味,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还地方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
2、魏河县规划局局长齐宇飞受贿500万,最后因儿子在国外欠债而被逼跳楼自杀齐飞宇的跳楼自杀,是一起标准的围猎官员案件。
从孙志彪在国外开公司借钱给齐飞宇的儿子赌博开始,齐飞宇就已经被安排上了替罪羊的角色。
这两年新闻上不断爆出因为长期抑郁而跳楼的官员,大家应该能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了,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抑郁了。
其实从齐飞宇的这个案件,也能大致明白官员到底是怎么被围猎的了。
也能明白,为什么有些官员被围猎、被陷害之后,没有去纪检监察部门举报,而是选择自我了断了。
这其中的水,太深!
若是作为一部警匪片,我是愿意打四星的,但其作为一部主旋律宣传片,我只能给它打一星,甚至负分也不为过,原因有三:1. 其宣传的思想是封建腐朽的“大人会为我们做主的”而不是“人min百姓当家做主”2. 县一级的势力尚且只能算是惨胜,那么再深一点的网呢?
有把握胜吗?
3. “你如何能保证下一任”这个问题的回答居然相当于“我不管”,如此逻辑,如何能传达给民众自信?
槽点太离谱以至于不说此片是某种意义上的内鬼,也能说主创团队成员们zz觉悟不高。
瞎评,要删请便
近几年也不是没有好的片子,但是这个电影拍的实在是太闹心了。
能不能现实一点?
自己演的时候不觉得剧情尴尬吗?
既然是正能量宣传,献礼片你好歹能打动人呀,真诚一点不行吗。
我去,还要140字能发布,以下都是凑字数的…………………………………………………………………………………………………………………………………………………………………
作者:大黎
由姜武、张颂文、金世佳、李倩主演的《扫黑决战》,我昨天去看了。
整体感觉非常好,但排片量和票房都不理想,这也印证了一个事实:好电影不一定有人看。
《扫黑》讲的是由姜武饰演的扫黑专组组长宋一锐,带领三个手下调查魏河县一起强拆征地事件,而和魏河县长曹志远(张颂文饰)开始了一场幕前幕后的斗智斗勇的故事。
其中,宋一锐是终极正派,曹志远是超级反派。
这篇文章,我不想写本来就备受瞩目的姜武和金世佳,我想写点不一样的。
那就是影片中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反派人物。
01有了利益牵扯,就不要在妄想爱情在这个故事里,曹志远是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
然而,在电影最开始的时候,他是魏河县的好县长,人民的好领导,同事的好上司。
但是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第一眼我就猜出了他是个坏蛋。
可能这就是电影看多了的坏处吧。
首先,曹志远这个人非常善于装腔作势,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也只有电影里出现过好几次的经典词汇能够形容他:双面人。
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调查组的工作进行到了关键时刻,再进一步就能纠缠幕后黑手的时候,外面突然来了一大群闹事的百姓,其中还混杂着几个专门负责起哄的人。
其实,这些人就是曹志远为了逼走调查组而故意安排的。
因为,如果调查组在混乱下动了手,他们就会被调回市里接受问责。
而最后却多亏了曹志远“及时”赶来,才将调查组从人群里救了出来。
当时我真怕那几个就这么交代了。
虽然我知道不可能。
而在这之前,曹志远已经逼死了一个人——齐局,当替罪羊。
曹志远只是下命令的那个人,这种脏活累活不会经过他的手,到时候也查不到他身上。
所以,最开始曹志远这个人给人的印象就是运筹帷幄。
躲在幕后操控一切。
杀人不见血。
并且,虚伪!
但即便是这么一个人,面对步步紧逼的调查组,也不免慌了手脚。
人性,就在人最薄弱的时候展现得淋漓尽致。
曹志远有妻女,还有一个情妇,就是由李倩饰演的林巧儿。
第一次曹志远和林巧儿出现的时候,他俩还睡在一张床上,曹志远还给林巧涂脚指甲油呢。
下一次他俩再有关联的时候,就是曹志远要杀她了。
你说这扯不扯?
但是,他们的这种结局早就能够预料。
在他俩床戏那段,林巧儿就表示想和曹志远去瑞士生活,连房子都看好了,而且,还想要一个孩子。
但是,曹志远不仅对去瑞士的事左顾而言他,而且还明说:不是说好了不要孩子吗。
就是说,曹志远一直清醒地记着他俩是情人,不是夫妻。
但林巧儿不但忘了,她还真的爱上了曹志远,想着跟他白头偕老呢。
还是在明知他有妻子有孩子的情况下。
所在,在这一刻,两人的关系就已经错位。
这也导致了林巧儿过于相信曹志远。
毕竟,哪个女人会相信自己心爱的男人会对自己下黑手?
林巧儿是滨河集团的负责人,因为和政府关系好,所以每次政府招标,滨河集团都能中。
所在,几年间滨河集团就发展迅速,从一个小作坊,成为一个大企业。
而所谓的滨河集团和政府关系好,其实就是林巧儿和曹志远的情人关系。
所以,这两个人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利益。
谁敢说林巧儿赚的政府的钱,曹志远没份儿?
曹志远不过是通过滨河集团将政府的钱洗出去而已。
而林巧儿是他最好的帮手。
林巧儿将政府项目拿下后,又以低价转包给承包商,由此赚取高额差价。
但是,人的野心不仅如此。
他们把项目转包出去之后,又不想付工程钱,就故意扣着钱,将老实巴交的承包商引荐给跟他们一丘之貉的高利贷集团。
而高利贷集团的头子孙志彪(金世佳饰),其实跟他们是一伙的。
他们联合起来,把本来应该给承包商的钱,用高利贷的形式放给他!
就这样,承包商不仅本来应该得到的钱得不到,还倒欠一屁股债。
你说这这人心得多黑啊!
这还不算啊,他们还暴力催债,逼得承包商有家不能回,带着老婆住在一破楼房里躲追杀,最后把人老婆给害死了。
老婆死了,承包商也没啥好顾忌的了。
当他走投无路绑架林巧儿的时候,说他一无所有,家破人亡!
说他一个老百姓只想过普通日子怎么这么难?
这确实是振聋发聩的提问。
是啊,老百姓过过太平日子怎么这么难?
而林巧儿在这时候终于有了一点悔悟之心,但有什么用,人老婆都死了。
这时候,最具戏剧性的一幕来了。
承包商绑架了林巧儿,还开了直播将他的经历公之于众,县里的警察、曹志远都在,调查组也在赶来。
眼见着纸包不住火,曹志远逼警察局长下令射击承包商,想杀人灭口。
但是,警察局长说,这样林巧儿可能也会有危险。
而曹志远说:我不管!
从这里也看出来,曹志远为了遮盖罪行,一点也不顾昔日情人的命。
所谓的一日夫妻百日恩,在利益面前,不过浮云。
不过可惜的是,承包商和林巧儿都没死成,因为调查组的人及时赶到了,林巧儿也被救了下来。
后来,曹志远和林巧儿单独见面。
曹志远让林巧儿出国,而林巧儿经过绑架一事,已经开窍了,准备去自首。
但愚蠢的是,她把她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曹志远。
所以,她一下车,曹志远就拨通了一个电话。
其实就是让人杀了林巧儿,再一次想杀人灭口。
而另一边,他还在加快速度送老婆孩子出国。
这样一对比,林巧儿就显得异常可悲。
她最傻的地方就是,忘记了她和曹志远之间的利益牵扯,还妄图得到爱情。
要我说,要当小三,就当一个合格的小三,至少能够头脑清醒,不至于把命都搭进去。
02赵勇:小人物何必为难小人物另一个让我感到可叹又可悲的人,是赵勇。
赵勇在电影里的戏份不多,但他却在电影开场的时候就出现了。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
电影开场的时候,一个推土机在强推别人家的玉米地,乡亲们集合起来阻止,而赵勇则带着一群人,拿着棍棒,光天化日之下,对其拳加相加。
从这里就能看出,赵勇这个人好勇斗狠、毫无顾忌,而且毫无悲悯之心。
后来,玉米地的主人罗大爷带着汽油跑过来,把汽油倒在自己身上,以死要挟,可见这时候他已经被黑恶势力逼到了极点。
而不幸的是,他不仅没保住自己的玉米地,强拆方还将汽油统统倒进了玉米地里,打火机一点,直接烧了。
而罗大爷也在混乱中被人推进了火海。
罗大爷是被人害死的。
在罗大爷的丧礼上,赵勇又出现了。
名为祭奠,实为闹事。
他最后还把罗大爷儿子打得半死。
然后还不忘烙下狠话。
一小弟给他打伞,扬长而去。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很有地位。
然而,他其实只是个小人物。
在真正的黑社会头子孙志彪面前,他只是一条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干尽了坏事。
我甚至觉得,他比孙志彪更可恨。
孙志彪有钱有地位,还是上一任市委书记的私生子,上文提到的曹志远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
就是说,孙志彪是一个有背景的黑社会,他背后有政府高官做他的保护伞,而且这个保护伞和他还是至亲。
但是赵勇有什么呢?
说白了,他就是一个老百姓,一个大千世界中的小人物。
然而,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
有一句话说,女人何必为难女人。
那么,同样的话,用在赵勇身上也合适:小人物何必为难小人物。
在孙志彪面前,他点头哈腰,像一条狗,那是因为孙志彪比他强。
然而,在老百姓面前,他像一只狼,那是因为老百姓没他恶毒。
他是一个把欺软怕硬发挥到极致的人。
在弱者面前展示优越感,在强者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
可以说,赵勇这个人身上,承载着人性中的羞耻感。
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在赵勇身上被放大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赵勇这样的人数不胜数。
有的比赵勇更狠毒,有的没到达赵勇的程度。
其实像赵勇这种人,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最可恨,也最可悲的人。
03总结其实《扫黑决战》这部电影的确很精彩。
没有过多的炫技,也没有什么大的特效,但把故事讲得清楚明白,生动感人。
最重要的是,让人看了信服。
相信故事中的人物。
而让我最有感触的,还是每个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的各个面,让人感觉很有味道,很值得深思。
曹志远的虚伪,林巧儿的愚蠢,赵勇的可悲。
这三个反面人物身上照射出的人性的弱点,何尝不是所有人的弱点呢。
看完狂飙之后再来看这部电影的,很好奇关于扫黑电影是怎么演绎的。
在张颂文老师以及之前这部影片的热度的影响下来选择的这部电影。
整体感觉一般。
整体剧情前期铺垫很多后期节奏很快,让人感觉就像吃饭三十分钟前二十五分钟都在细嚼慢咽到了后五分钟狼吞虎咽的感觉。
仓促的同时感觉没讲清楚。
这部影片看下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刘大军这条线。
刘大军这个人物像极了很多遭遇黑势力欺负的小人物,在被欺负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寻求帮助无果,家破人亡之后,只能通过违法犯罪的途径,让欠钱的人还钱,解决自己拖欠工友工资的问题。
他有勇有谋,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人,一个负责的包工头,一个爱护妻子的好丈夫,一个配合警察调查的好公民,但还是黑社会逼上了绝路,让人心酸。
我相信,扫黑一定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史上非常特别的存在,这种特别源于它的题材,还有电影内在的氛围渲染,以及大胆的尝试。
首先我想diss很多的评论,诸如:这就是一个加长版的今日说法;这就是类似人民的名义的电视剧压缩成了电影;这就是为了彰显扫黑除恶主旋律;以上说法,我不能说是错的,但我必须说,非常幼稚,非常肤浅。
你说这是今日说法,哪个法治节目直接把县长拉下台??
直接把一个县的权利网络连根拔起?
扫黑所展示的利益链条,在中国电影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你说这是人民的名义,我就问问你,你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你有感受到那种来自黑恶势力的压迫感、窒息感吗?
你有心里萌生出一种永无光明的绝望吗?
导演刻意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就是想让观影者切身体会魏河县人民的苦楚,那种没有苍天做主的绝望。
你看人民的名义时候,里面有这种吗?
人民的名义虽然也讲反贪,但是处处表现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赶脚,说实话,非常不符合现实。
你说这是“主旋律”电影,啥时候主旋律电影如此大胆?
如此露骨?
连“先打老虎再打蝇”“县长就是县太爷”这种话也敢说?
连县长默认虐杀百姓、嫁祸同僚,这种剧情也敢拍???
说到底,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精彩,精彩之处就在于这是对于电影题材大尺度的尝试,是对我国存在的黑暗面的深刻剖析。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电影根据部分真实事情改编。
我敢说,电影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利益链条(“政商勾结”“为黑恶势力打保护伞”等等),中国绝大多数市县,都有,只不过大多数人级别不够,接触不到罢了。
(鄙人不才,所认识的朋友五湖四海,其中不乏官二代,这样的事情真的比比皆是)我再换个角度说吧:中国近十年来的主旋律电影,要么宣扬中国的国力、警力、军力之强盛,要么就拿上世纪的艰苦奋斗、战场厮杀来忆苦思甜,唯独缺少直面我们执政系统内部的不完美之处。
一说到反应社会体系问题的电影,韩国的寄生虫等外国电影总是狠狠的讽刺了政治,而中国在这方面一直很保守,此次的 扫黑,在我看来就是开创性的一步。
这步走的好,走的棒,为什么?
因为国家愿意把这些不美好的一面在电影院展现出给群众看,正是表现出来国家全力整改、健全体制机制的决心和力度,愿意反思我们过去执政体系中的缺点,更是借助这样的电影敲打敲打那些有问题的官员,让那些官员看电影后都收敛点。
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希望这样的电影以后还会有,还能继续以揭露不完美的方式,来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毕竟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仅需要《战狼》那种激情澎湃的电影,也需要《扫黑》这种直面不完美之处的电影。
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是真心盼着祖国好,祖国强大,我也深刻明白,个人荣辱与国家荣辱密不可分,正是如此,我才希望当我们的国家飞速发展,快速进步的时候,也能让人民群众转过头,好好监督监督那些执政体系里面的蛀虫,只有把这些蛀虫都清理干净,我们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
如果连直面蛀虫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更好的发展?
后续:看到现在这个电影只有6.5分,说实话挺失望的,更让我失望的是广大网友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部电影上映的意义。
我猜测大部分豆瓣网友,要么是高高在上的中产阶级,自己啥也不用干轻轻松松一年几千万,要么就是还未踏入社会,未接触社会黑暗面的naive young。
因为绝大多数人对这个电影的评价,真的只是停留在“电影”层面。
这就好像,你把“二战”当做普普通通的战争,把新中国的建立当做一个普通政权的上位,把“改革开放”当做两页文件,愚昧至极。
扫黑·决战 (2021)6.0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动作 犯罪 / 吕聿来 / 姜武 张颂文
前半段观感很差,完全就普法栏目剧。
台词实在太烂,恨不得直接说教。
父母官三个字开场不久便被提出,全片所有的正面形象也都围绕这三个字塑造。
他们正直积极得一般无二。
除了张颂文姜武几位,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角色的状态中,僵硬呆板又单薄。
比如,一个为亡父伸冤的人首先考量的是人心所向,不忙着倾诉自己的处境,而是说着“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变坏的”。
比如,看一群农民工普通话说得比我都好。
“你们一定要帮帮我们”,所有人说的话一个字都不差,实在太别扭。
爱情、兄弟情等情感支线毫无意义。
然而随着剧情反转,张颂文的角色生长出弧光,触及到派系之中、身不由己的问题,连带着同阵营的几位角色都鲜活起来。
其实心里很自然会生出疑问,他如果真这么正直,怎么可能在这地方做上县长呢?
而身世曝光后,他的多重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
他是在愤怒金世佳的行径,还是在恐惧自己会被连累?
他是不是想做清官而不能?
他的挣扎有多少?
很可惜,影片的后半段为了维持类型化的张力,没有深入他的内心,他身上刚刚诞生的复杂人性迅速地湮灭,变回可以对爱人下狠手的完全反派。
金世佳的表演一言难尽,但总归他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自毁倾向,甚至在被逮捕时笑了出来,也体现出某种身为反派的挣扎。
姜武很可惜,他的角色甚至从没有过一丝胆怯和动摇,纯然正面的模范,没有任何发挥空间。
结尾一如既往地像普法教育宣传片。
何必呢?
可能这正是主旋律电影的某种通病。
只有反派会胆怯会矛盾,但恰恰是这些内心挣扎为他们带来了人物弧光,使他们从角色变成人。
相比之下,却更显得正派角色们都极其扁平。
他们或许是有教育和榜样意义的,但都无非是模板,难以共情。
我觉得这部电影没弄明白,我们要的不是“尺度”本身,而是真实和真相。
或者说,仅仅有尺度,不贴近现实的尺度,都是没有意义的。
展现黑帮的狠戾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恐惧?
胆怯?
感官刺激?
对于黑恶势力的厌恶与愤懑?
我想大多数观众都和我一样,对这部分没有清晰直接的认识,于是这部分展现只会让我回想起普法栏目剧,唤不起任何对于现实的认知,甚至因而觉得它离我的生活越发遥远。
真正应该做的,是把黑帮的嚣张气焰转化为扫黑路上的艰难险阻。
但片中扫黑调查组的组长何其敏锐勇武,上级何其英明支持,人证何其机警幸运,堪称天时人和。
除了那场当街刺杀的戏,片中有哪里真正称得上惊险呢?
但是如果过程这么顺利,贪官来一个抓一个真像说的那么简单,我们又到底为什么感到激动呢?
真正应当被展现的尺度,应该是几方势力之间的博弈,把老虎苍蝇连根拔起有多么艰难,必然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威胁,上级可能的怀疑和不支持……这是我对真实的想象,其实也在本片中有很多映射,但由于种种原因被粗浅地带过了。
本片确实有尺度,但全是黑色的尺度。
不想去谈有没有夸张,我只是真的不知道,丈量黑帮的恶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白色的尺度,让我们更了解白色这方的事实。
尺度尺度,有了它,我们才能丈量出来善的大小。
结果或许比这部简单通俗的宣传片更好呢?
一般吧,感觉这种题材对电影来说难度比较大,受限于电影时长限制,无法把细节交代清楚,要么是一笔带过,要么就漏洞百出,要么就虽有细节但显得乱七八糟,挺考验导演功底。
编剧想要一个把黑恶势力做得很大,有很大的大老虎,保护伞的剧情,却得不偿失,很多点显得很突兀。
看下来有种很西方套路的个人英雄向的感觉,这个英雄就是宋。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音乐,很违和,特别是最后,打架戏就离谱,一个人就赤手空拳跟持枪危险分子近战搏斗,音乐还配的出一点悲壮的感觉,极其违和。
音乐就不说了,就这一打架戏就感觉很不尊重警察这一光荣的职业。
离谱,离大谱!!!
台词很无语。
不想说了,总之,这电影,不太行。。。
优点也有,张颂文姜武等几位演员不错(有几位很僵硬,有种说教风),有展现底层劳动人民的苦,有展现国家扫黑除恶的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在地市生存许久的大叔,大致剧里所描绘类似事情有直接或间接知晓、接触过,可以说剧情瑕疵太多太多,与真实脱节,戏剧化,想象化太严重。
随便举几个例子1.村支书和他儿子拆迁,真实的情况如果拆迁庄稼地或者林地,是按照植物棵树和面积进行赔偿,大多村民由于整体城市化的进程,是希望拿到更多赔偿款,村民更多可能是通过虚报拆迁地的种植物获得赔偿。
而政府的赔偿不会到村里分配2.关于中央派驻的调查组,第一是有及其严格的流程和相应的制度。
接待调查组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没出场,另外公安局局长一般兼任副县长,所以剧里的公安局局长一般称呼为某县,群体闹事的时候政法委书记也没出场。
在最后包工头挟持的时候,是击毙的最好时机,不知道为啥那么拖沓。
还有金世佳伏击姜武,哈哈,竟然会去打,他的智商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反正这个黑社会大哥太喜欢亲力亲为了。
3.不知道中县政治这篇论文大家看过么?
县域里政治世家的力量是比较大的,但作为魏河所属地市的老书记,大儿子在当地,小儿子应该不至于去搞黑社会,说白了,这样在当地的top圈里是看不起的,黑社会是什么?
木有政治权利,也木有智慧,只能通过低级的暴力手段,对于top圈的子弟而言,太low,完全没必要。
4.老头子过寿,来的是科级干部,从年龄上是市委书记提拔的么?
厅局级提拔是处级和副厅(非常委,市委书记权力更大)搞笑吧5.过寿送钱太low,可以给红包,但不是这样凑到一起送吐槽点太多,如果剧里都是实情,那就是10几年前了,最近10年没见这样低智商的官员和黑社会
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一部有脾气的国产现实题材电影,尺度之大只有在韩国电影里才能欣赏得到,打黑破网、政商勾结、暴力拆迁、权色交易、吸毒杀人等等爆炸性猛料一锅大炖,如此政治生态,着实触目惊心… 这是一部属于张颂文的电影,那四两拨千斤的演技,精准地刻画了政治双面人的丑陋嘴脸,父母官和县太爷的模式随意切换。
相比之下,金世佳交出了小学生的作业,用力过猛,表演痕迹太重!
居然不难看,虽然内核站不住。我们都知道最大的黑恶势力是谁。去看这样的片子也是我的恶趣味之一
悬疑、犯罪这些是并列关系的电影元素,可以让电影视听多样化,故事层叠性的上升。而国产电影多个主旋律的父类集,把以上子元素归并,形成一种丧尸电影,无论观感还是故事上都让人说不出来的郁闷,问问自己看了啥,有无间道式的内鬼,还有正邪的动作打斗,本该挺不错的呀,咋就这么别扭呢,这个问题很无解也很让人抑郁。
我只知道在这个没有出行的五一,这部电影让我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两个小时,很满足很满意!
值得鼓励!
跟古天乐的《反贪风暴》系列类似,有种直接把浓缩版电视剧搬上银幕的感觉,但是真实感方面略胜一筹。前面跳跃、后面紧凑,因此整体感觉还不错。《一个勺子》之后金世佳演什么都像勺子。他可以算是男版万茜了,有过好作品,卯足了劲想要证明自己一直是演技派,但是有时越使劲观众看得越难受。
根据真实案情改编,这案确实曲折,题材虽好,但宋一锐与孙志彪打起来是强行加戏,除此之外都表现不错,尤其曹志远一角色,把我也骗了;总体来说,主旋律能兼顾爆米花属性,并满足流畅叙事的基本要求,还是值得推荐。
怎么说呢,没有电影感,像是看了场紧凑的电视剧
1、作为主旋律影片,在尺度上的突破可圈可点。政商勾结,保护伞什么的,很敢拍。2、表演上,张颂文演技没那么惊艳,反而更喜欢姜武的表演,沉稳如定海神针一般。3、剧情开局不错,可惜后面bug太多了……
3.5分高于期待,群像的刻画与一黑到底的反转让我觉得小瞧了导演,尽管大部分剧情走向能猜到也不意外,但完成度已经很好。表演方面,张颂文姜武最屌,警察局长最次,巴不得把坏人俩字写脸上。尽管角色常年吸毒但还是让人感觉金世佳用力过猛,孙志彪和刘立军两个角色都很有弧度可以深挖,但是最后呈现的都比较单薄,可惜。最后,尽管这种事现在还是很多,但国家真的越来越好,希望这部电影早日归为政治惊悚片而不是纪录片。
能那么直白的面对中国的扫黑行动却被别人说假说太红太专。。。真是够了
以为挺无聊一电影,结果去了发现,哎呦不错的。
故事一气呵成,奈何正反两方面人物塑造都太一般。唯一有点层次的是张颂文,所以几颗星都给他。我就喜欢他那种斯文败类的感觉。
像这种散发着一股下水道味道、弥漫着一股杀虫剂味道的电影,只值一星。
哪哪都不太对的感觉
换个导演我可能可以给十分。这题材太好了。我党终于有点自信了,不怕别人揭短了。
张颂文 的角色 一开始就觉得有问题 到最后扫黑除恶把自己查了出来 真是官官相护
太啰嗦了,特别是后面刘立军那一段,看的我直爆粗口. 最后草草收场,不够解气,我特么白憋屈了一个多小时??!😤气我,不行.
Q1.请问您从演员转型导演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导演:(有点尴尬地笑)也不是我选的。Q2.请问张颂文老师,跟姜武老师对戏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场?张颂文:应该是他夺权那场,但我也不知道这场戏现在还在不在哈。(当然这场是在的)——————————非常期待《坚如磐石》
考虑到某些剧情的尺度问题,我觉得给五星是完全没问题的,鼓励国产的主旋律电影,希望未来可以越拍越好。
纪录片手法,剧情生硬,强加cp线结果毫无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