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出差期间无意选的一部来看,没想到电影也是讲的女主老公出差期间的故事。
通过分别拜访三位不同的女性密友来讲述“逃”这个主题。
这一点也非常戳中我,其实每次能短暂获得几天独处时光的我是非常开心的。
终于可以不用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校准彼此的作息,忍受对方怎么也改不掉的坏习惯和恶趣味了。
一个人过的时候可以变得非常高效(可能也是急于找回久违的独处时光,把好多丢失的兴趣爱好补回来),还可以做许多两个人在一起不能做的事(比如看这部电影)。
这段时光也可以用电影里的“逃”来形容,轻松自在,远离男人的世界。
而当女主不断被问婚姻是否幸福时,她跟她们重复表达着自己跟老公五年都没分开过,相爱的人就应该永远在一起的话。
但当第三位同时也是前任作家男友的女友吐槽当初的他话很少到现在每次演讲都说着同样的话时,无意戳中了女主痛点:“把同样的话一点不变地反复说那么多遍,多假啊,那怎么可能是真诚的呢?
”所以最终能逃离到哪里呢?
女主最终回到自己经营的花店,忍受守店的无聊和连体婴般的婚姻。
这才是她的真实生活。
而我也将回到正常的生活,二人世界,有婚姻的庇护,同时也隔绝了世外桃源般的个人空间,长满想象力的奇异世界。
是否真实的生活也让我们无处可逃,唯有电影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
第一幕,镜头由群山转到窗内,黄毛女宋宣美在笔记本上乱画些什么东西,然后看了看手机,不想接这个电话。
金敏喜找到了她的屋子,拿出一件知名设计师设计的风衣送给宋宣美,表示本来给自己买的,发现太大了。
宋宣美确实显得有些胖。
金敏喜又说,色调跟你肤色很搭,宋宣美脸确实有些暗黄。
第二幕,金敏喜半躺在沙发,说你外面这山不错。
宋宣美坐板凳,说仁王山。
宋宣美说,像画一样,雨后的仁王山,画家叫什么来着,苦思冥想。
金敏喜说,郑善。
宋宣美说,我现在记性好差。
金敏喜说,你知道鱼油吗,吃这个对记忆有好处。
宋宣美说,吃了,不管用。
第三幕,宋宣美要表现一下自己还不错。
讲了个段子,说自己排舞,懂艺术,所以租房子时房东给便宜了十万。
宋宣美也有正规职业,攒钱快有一百万了。
附近有个酒吧也不错,都是艺术家在里面喝。
金敏喜打断说,好像有烧焦的味道。
第四幕,两人对坐,像是在吃意大利面,还整了点小酒。
金敏喜说,啊,我老公,我们五年没分开过,形影不离。
每天都能感受到爱,被爱。
宋宣美说,好男人本来就少,在韩国,万里挑一。
金敏喜说,每个人都有归宿。
宋宣美听了很不爽。
第五幕,宋宣美强行万里挑一,讲一个在酒吧遇到的好男人,跟老婆分居了,是自己楼上邻居。
宋宣美接下来提高聊天门槛,开始讲专业问题,什么自己在编舞,好男人想帮她做舞台设计。
金敏喜开始常规犯贱,说她也想编舞,她兴趣广泛,但不专一。
这个接话只能回到聊金敏喜的职业上了,金敏喜开花店,她抱怨说生意不好。
宋宣美说,反正你也不靠自己养活。
第六幕,瞬间切换成抖音的竖屏镜头,两侧是无效的白墙棕门,人物在中央。
随着young poet来敲门,没动静,下台阶打算抽烟,镜头往后退两步。
宋善美开门,蹬脚穿鞋,poet转身上台阶,镜头往前进两步,回到开始时的远景。
宋宣美说,有病吧你,老跟着我。
poet说,我正好散步出来,你不接我电话啊。
宋宣美说,你跟踪狂?
poet说,进去谈谈?
一个推拉,左上角宋宣美双手抱胸前,右下角poet侧头靠墙一个后脑勺。
宋宣美说,tell me why,你没搞清状况吧。
哦你很冷,屋里暖,不错哟。
你猜怎么着,想都别想。
poet这时候不能侧头靠墙了,他摇摇头,立正,上半身略微前倾,别这样羞辱我,我也是人啊。
我天天想你,你要负责啊。
宋宣美听的时候侧身,屁股被白墙挡住,身体只有一半还在镜头里。
说话的时候人再转回来,正面poet,继续羞辱。
poet说,你接着骂,我不反驳,大声骂,羞辱我吧,我做错了什么!
宋宣美说,爬吧,变态。
poet说,别羞辱我啦!
第七幕,金敏喜视角,监控摄像里,poet在左下角,宋宣美一个黄毛后脑勺在右上。
推拉,镜头给金敏喜专注的脸,金敏喜往后一弹,站在门侧,开电子门锁的声音,宋宣美回来,到餐桌坐下,金敏喜撑桌站。
金敏喜要是抢先坐回去,装没在看,会显得生分且虚伪,而且也等于鼓励宋宣美啰哩啰嗦再讲一遍门外情况,鼓励她虚构。
所以金敏喜这样行动是得体的。
宋宣美解释说,一个26岁的诗人,死缠烂打。
金敏喜尖叫,太小了吧,你们发生了什么。
宋宣美说,睡了一次。
宋宣美表示,主要担心一个情况,跟poet也是在酒吧认识的,怕poet跟楼上的好男人聊上。
金敏喜有点惊,听着听着双手抱胸前,表情也有点荡漾,应该是羡慕了。
嘴上还是说,姐,会好哒,会没事哒。
宋宣美去洗脸,人一离开镜头,金敏喜迅速开窗头探出去。
这面窗户外面不是山,是楼房树木,下面应该是街道,金敏喜应该在看poet。
第八幕,果不其然,镜头给到poet的背影,走在孤独的街道。
第九幕,有零星树叶滴水的声音,显然下过一场雨,但感觉雨已经停了。
金敏喜左右看看,打起一把黑色大伞,在伞下拥抱宋宣美,和她告别。
第十幕,金敏喜的背影,走在孤独的街道。
打着把伞,根本就没下雨,地面也根本没积水。
* 译文首发于公众号 深焦DeepFocus洪尚秀在《逃走的女人》中自始至终将丈夫、情人置于边缘位置,或者就影片情节本身来说,将他们拒之门外,留在楼道里。
我们很难不注意到这当中冰冷又微妙的讽刺意味。
他们是缺席者,被拒斥者,这个摆脱了男性凝视的故事是耀眼的女性情谊的书写,这里没有他们的位置。
但男人们的“幽魂”依然时时出没,并且在影片的纵深处不停指手画脚(只有背影或是畏手畏脚,站在门外或是遥远的剪影,或作为出差的丈夫的形象出现)。
尽管洪尚秀的电影近年来越来越专注于女性,尤其越来越集中在金敏喜身上,男性的懦弱与卑怯,这个如此典型的洪式主题并未完全从他的作品里消失。
这该死的雄性力量依然在他的作品里躁动,以更加抽象甚至有些滑稽的方式出现(譬如影片开头提及的公鸡,或者女主角和友人的谈话中无处不在的前任话题,仿佛房间里的大象)。
这种力量被一个崭新的王国拒之门外——王国内部封存着男人与女人的世界之间无可消弭的裂痕,而正是这些裂痕长久以来灼烧着洪式电影中的女性们的情感。
从《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的那一场极致的出走过后,洪尚秀的电影就弥漫着一种全新的压倒性的忧郁,而这种忧郁正是由分离、退出以及遗忘的痛苦组成。
这种充满钝感的忧郁可以指向悼亡之情,也可以指向韩国“恨”文化里难以言说的失落感。
这可以上升到国民性的情感,然而决不以符号的形式呈现一种僵化而有支配性的高大上感情,更不是所谓“老师傅”洪尚秀的警世恒言。
相反,它开创了一种新形式的抒情,持续而轻柔,愈发动人同时揭示出隐藏在这些脆弱的故事背后的作者性。
这些电影里形式上呈现的退却和克制,并非是间离情感或提升主旨的动机,相反地,它更像是求诸于己,是自深深处的低语,是对作品本身最大限度的挖掘。
《江边旅馆》这个关于老年诗人和两位女性朋友在宾馆寄旅的故事中,有一种运动双向地解构了暮年之感,使之成为一种闪耀着生命的力量与轻盈的关于根源的乐章。
这部影片最棒的一个构思便是将旅馆的绝美的梦幻雪景作为背景,再一次以最强烈的方式提醒我们,在洪尚秀的电影中,即使主人公们处于这样挫败的隐退之旅中,他们仍然从不逃避生活。
这雪景吞噬画面直至溢出镜头,正如《草叶集》里的植物或是《逃走的女人》中的海浪一般,同时它还作为一种动机展示一种短暂而突如其来的下坠。
两位女性的身影在雪景中逐渐模糊,《江边旅馆》中的这一幕让人想到洪尚秀电影中另一幕标志性场景,即《处女心经》中两位爱人在首尔空荡荡的公园结冰的湖面的情景。
由此,洪早期作品初生的耀眼光彩和其晚近作品的沉静暮光以一种美学的戏谑相联结——早期严肃沉重的形式与近来洗练而愈发模糊的幽魂故事相连,一个是通向特定结局的故事,一个是逃遁的故事。
其个人影史的延续性便由这样的循环和断裂显现了出来。
《逃走的女人》中,由金敏喜饰演的人物挨个去拜访一个个强大而又边缘化的女性友人,在这样一个闭合的世界里以决绝而又极自然的方式完全颠覆了洪尚秀的创作轨迹。
这是他最后的庇护所——他最近的作品总是在一个个金钟罩一般相互隔绝的空间里发生(旅馆房间,对外充耳不闻,离群索居),并且无声无息地玩着一个游戏,静悄悄地转变、疏离、偏移(譬如《草叶集》中金敏喜在咖啡馆中聆听并记下旁人的对话)。
团体被打散了(至少不再有《你自己和你所有》中那群牙尖嘴利的艺术家朋友们),在洪尚秀的世界里只留下了这样毛茸茸的柔软女性情谊,而《逃走的女人》把它发挥到了极致。
这庇护既是导演的,也是作为演员的金敏喜的。
逃走的女人的形象(尤其在《江边旅馆》里)回响着她的私人生活——因为与导演的恋情,她几乎被韩国电影工业抛弃了——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这个逃走女人的形象在洪尚秀的电影里展现出这样一种柔情与清醒的混合体。
《江边旅馆》里的雪景像一把锥心的箭给我们似曾相识之感,金敏喜这样的形象让我们想起另一个逃遁的女人,另一出令人沉痛的悲剧,那便是2005年自杀身亡的《处女心经》的女主演李恩珠。
这个形象大概是观看洪尚秀作品最难绕过也最秘密幽深的伤口。
从一种美中可以蒸腾出另一种美——近期的洪尚秀作品中的钝痛与压抑与其说是来源于某种压抑的死亡冲动,不如说来自这些黑暗的焦灼、活跃的阴影,以及那些在各自的黑洞中以绝美的姿态挣扎的逃走的女人。
何为女性主义?
何为女性主义电影?
引用戴锦华的话,女性主义最重要的力量是在于我们尝试朝向世界,看向主流社会当中种种边缘的弱小的另类的人群,去看到他们的生命所具有的提供给我们的,不论我们是主流人群,不论我们是主流社会,不论我们是强国,不乱我们是富国,我们要看向世界的弱小群体和各个角落,我们经由女性看向形形色色像女性这样的曾经被指认为他者,被放逐在文明之外的人群,看他们的创造,看他们的累计,重新发现他们对于人类的资料性的价值。
作者:Jessica Kiang (Variety)译者:csh译文首发于《虹膜》三座渺远的山峰;三位相识已久的女人正在与彼此闲聊;三个自以为是的男人,滑稽而令人厌烦地闯入画面,我们只能从身后看着他们。
这位多产的韩国艺术电影大师洪常秀,也曾处理过颇为有趣的、具备内在节奏的「三联画」。
但是,他似乎从未采取过如此轻柔的、讽刺性的女性视点。
此外,他也很少像这部《逃走的女人》一样直截了当。
在这次柏林电影节的竞赛作品中,这可以算是一部迷人的小品。
距离洪常秀上一部面世的作品,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
考虑到他的平均创作速度,这可能相当于其他任何导演十年的空白。
人们可能会期待某种更为丰富、复杂的成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呈现时间与记忆的时候,通常采取的是不稳定的、莫比乌斯环式的结构,而出人意料的是,《逃走的女人》采用的是线性结构——不过,这位因挑衅而吸引特定审美趣味的导演,并不一定会因为这种可识别性,获得一批新的观众。
任何在《寄生虫》之后突然投身韩国电影的观众,都会在洪常秀的作品这里碰壁。
金珉禧再次出现在了这部影片中,她是洪常秀银幕外的伴侣、银幕上的搭档,以及他上八部影片中七部作品的合作者(她还凭借那部惊人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赢得了柏林电影节的影后)。
在《逃走的女人》里,她扮演了一位满足的已婚女人,但是,她的生活可能有些乏味。
她花了几天时间,拜访了自己的老朋友——五年以来,这是她丈夫第一次陪她拜访老友。
这位友人(徐永嬅饰)住在首尔的郊外,所以她们已经有段时间没有相见了。
她们小聚了一场,还带上了老友的室友(李恩美饰)。
她们一边吃着烤肉,喝着马格利酒(一种乳白色的、略带些气泡的韩国米酒),直到一位邻居打断了她们,他请求三人不要再喂养那只当地的流浪猫,因为他的妻子害怕它。
接着,金珉禧拜访了一位普拉提教师(宋宣美饰),她迷恋着自己的邻居,同时还有一个烦人的、仰慕她的诗人。
她在醉酒后与他上了一次床,结果他便一直纠缠着她。
金珉禧遇到的那最后一位女人(金玺碧饰),嫁给了她曾经约会过的、那名成功的小说家。
他想为过去的摩擦而道歉、纠正当时的错误。
在呈现这一切的时候,洪常秀使用了他那标志性的、反传统风格的技巧。
他那些自由的技巧足以表明,人们对于决定机位和拍摄方式的那种正统美学,已经感到不耐烦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反传统风格的技巧本身,也成为了一种风格。
在拍摄了两部黑白小品——《江边旅馆》(2018)与《草叶集》(2018)——之后,洪常秀的摄影师重返彩色的极简影像。
但是,这一次的「彩色」也只包含了很少的色彩,我们可以在厨房、办公室和起居室看到它们,这时洪常秀呈现的大多是静态的双人、三人镜头。
在那种干爽、平坦的日光下,一切看起来都如此清新而洁白。
我们只会在段落间的过渡期听到音乐:那是一首伤感的小曲,听起来有些失真,这当然是有原因的——洪常秀表示,这是他在手机上创作的。
此外,他那标志性的、粗粝的变焦推镜也随处可见,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老友的那只猫恰巧来到了镜头中,它迅速地梳理了一下毛发,接着便长久地直视着摄影机,但却不为所动。
最终,它怠惰而夸张地打了一个哈欠。
与洪常秀以往的影片一样,这种极简主义的呈现方式,邀请我们去解析影片情节的复沓以及各种交叉呼应。
例如,金珉禧在那三个女人身上,看到了三种潜在的、不同版本的自己——一个嫁给了她的前任,另外令人生活在她有些羡慕的环境中。
(「我想住在这样的地方!
」在两个不同的家中,她如此叹息道。
)你与洪常秀之间的互动程度,可能取决于你是否愿意玩这个小游戏,是否愿意为那些最细微的巧合提出解释,并观察这些阐释是否适宜。
称它为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可能是有些危险的做法——洪常秀在进行自我指涉的时候实在过于严厉,他可能不会期待这样的赞美。
他狡猾地将自己的阴影置入影片之中,化身为所有画外的(男性)作家-导演的角色,化成那些从事创造性职业的前任、丈夫和情人。
这些人都非常关注自己是否成功。
(「他活该失败,」金珉禧在谈及永嬅的前任时说。
「这可能已经发生了。
」她平静地答道。
)但是,这部影片确实对女性很感兴趣——它也通过一种微妙的、讽刺性的方式,排斥了男性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兴趣确实不同于他以往谱写的回旋曲。
可以说,在这种好奇心中,携带着一种顽皮的、在化妆室中窥探的渴望,这代表男人们想要获知,当自己缺席的时候,女人是如何谈论他们的。
但是,这显然不是全部。
女人们还谈论了食物、灵肉的二元性,以及奶牛们拥有明亮双眸的原因。
在她们的交谈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有机转换的内容,它们时而深刻,时而私密,时而又全然空洞。
这种看似随意的氛围,要求女演员们毫不费力地表现出自然主义的姿态,而她们也都做到了。
金珉禧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一场电影,或是身处某个完全不必要的、却又绝非平淡的场景中,独自看着自己的手机。
或许与此前的一些洪常秀作品相比,金珉禧在这部影片中的角色,可能显得相对苍白了一些——但是,看着上述的这些活动,仍然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在2004年,洪常秀创作了一部名为《男人的未来是女人》的影片。
但是,正是这部轻巧的、令人愉快的《逃走的女人》告诉我们,那「未来」恰恰就是「现在」。
老洪在刻画了这么多年“可笑的男人”之后,终于拍了几位“可笑的女人”。
在这些看似平静的对白之下,藏匿着的是无比庞大细密的由于人类天性中的自私所带来的悲伤、焦虑、愤怒和愧疚。
因此影片其实也无关于“可笑的男人”或“可笑的女人”,而是指向了“可笑的人”这一根本(如果稍加细致地进行分析的话,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表现确乎是无比可笑的)。
在洪氏以往的电影中,男人的可笑来源于他们如影随形的性欲和社会赋予的自负。
而女人的可笑似乎来源于某种更明晰也更模糊的欲望:自我独立的需要、受到肯定的需要、被爱的需要,综合来说似乎是一种对于自我存在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证明的需要(这两种需要在某一层面上本就是矛盾的)。
影片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发觉金敏喜在洪氏的镜头里总是独立者和祝福者的形象,一切在她心中都清明如镜。
其他角色犹豫、疑惑、左右摇摆、不知所措,只有她岿然不动。
“心里像秋天的山一样清白安稳的女人。
”然而有趣的是,影片的最后一部分还是借用金敏喜这一形象构造了一个大的讽刺:内心清明安稳的金敏喜也同被女人批判的男人一样“以严肃的面孔说着同样的话”。
当然,洪尚秀到底还是洪尚秀,明明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片尾还是少不了揶揄一番男人丑陋愚蠢的自负。
另:在出彩的“强盗猫”戏码之外,“炫耀的公鸡”、“上锁的三楼”、“疯狂的诗人”以及“平静海面的电影”都是极有趣的意象选择。
平静的海面之外,没有人的心里是平静的。
又另:洪氏的空镜头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几幕“窗外之景”让人想起秋天北方的山林,云山雾罩,带着清脆的寒意,凉而不冷。
有鸟鸣,只想大口呼吸,太阳似乎正在升起。
又又另:文艺作品中的诗人形象都来自于同一个故事:女人由于无聊和诗人睡了一觉,诗人就理所应当地爱上了女人。
自那之后,诗人开始为女人写诗,大喊大叫反复纠缠,女人则头痛不已,无奈叹道:他是个疯子呀!
我好后悔和他睡了一觉!
“疯子”,即是酒神在我们这个日神时代里被授予的独特称谓。
(一)这个片中出场的金敏喜,留了个齐耳短发,波浪卷,迎接她的徐永嬅见到她惊叹道,你理发了?
你以前头发很长。
我想,观众跟她心里想的是一样的。
徐永嬅住着一栋门前有菜园子的房子,有一个合住室友。
这让我想起《草叶集》里,她扮演的角色对奇周峯描述的情形。
看到金敏喜与徐永嬅相处的情形时,我想起了《独自在夜晚的海边》第一段落里她们在汉堡共处的情景。
而看到这个片的演员表中还有宋宣美时,我想的是,她后面还要拜访她的好闺蜜。
洪常秀以他的方式,打造着这人间的小宇宙。
我甚至怀疑,徐永嬅住的这套有门前菜园的房子,就是演员本人生活的房子。
我怀疑洪常秀,把他生活中一切可利用元素,都变成了电影里的元素——他喜欢的咖啡馆,他想去的地方,他偶然见到而印象深刻的景物,他喜欢的人,更不用说,那永恒的酒:烧酒,啤酒,马格利酒。
他以现实为材料,编织出一张虚构的网。
虚构与真实,在他的生活与电影中彼此交织。
基于这种原理,我觉得,演员金敏喜生活中开一辆MINI Cooper,她喜欢吃肉(以前不喜欢,随着年龄增长喜欢了)。
(二)演员徐永嬅有一张普通的脸,中年女人,戴副眼镜,接受过高等教育,被生活摧残得不死不活的样子。
她就是走在大街上不会引起人关注的那种女人。
她在洪的多部影片中出现,都是“绿叶”。
我想,洪与她合作,是为了建构他的影像世界的真实感,普通感。
美丽女人通常需要一两个各方面平平但性格很好的闺蜜。
她成为金敏喜的铁杆闺蜜。
她是闺蜜宋宣美的平替。
(三)洪的一部一部影片,搭建出人间戏剧的舞台。
他不描写英雄,左右时势的人物。
他就描写你和我。
我想不是他不懂那些人物,没接近过那些人物,而是他觉得,你我一样,都是个屁。
我描写了普通人,也就描写了你。
你多出的那部分,也没什么好特别值得我书写的。
(四)在《逃走的女人》中,看起来有着恩爱婚姻,五年来与老公没有分离过一天的女人,有着怎样的内在世界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往下看。
(五)她们吃肉的时候,一边赞叹肉好吃,一边谈起了人类的身心分离。
徐永嬅说自己想过要成为素食主义者。
但她劝金敏喜尊重身体感觉,想吃肉,就吃。
这个演员喝酒脸红(平时极少喝酒),她喝清淡的咖啡。
她离婚后享受独居的生活,她说她一整天都要看到某人的话会难受。
她住的房子远离市区,空气清新,听得见鸡叫。
与她合住的女子体贴,会照顾人,烤一手好肉。
(六)一场古怪的戏,新搬来的邻居,来协商喂流浪猫的事。
邻居的妻子怕猫。
合租女人开门与邻居一番讨论,气氛友好,显出很好的沟通情商,既理解邻居之妻怕猫的事实,也坚持觉得喂流浪猫没什么问题。
态度不卑不亢。
协商无果而终。
我严重怀疑这是洪将生活中的真事搬演到这里(甚至就是这个拍戏的房子的真事),变成电影段落。
画面里确实有一只胖胖的流浪猫,蹲在一旁,久久不离去。
它成为很配合镜头的动物配角(我严重怀疑,洪看到有这么好的现成的动物配角,心想为它编段戏吧)。
我怀疑洪以此为线索,又虚构出邻居家的情况。
半夜离家出走的妻子,有精神问题的26岁女儿。
“逃走的女人”,无处不在。
(七)金敏喜和徐永嬅还有合住女人谈论着邻居家的鸡。
在鸡界,公鸡凶狠地欺负母鸡。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三人一起走到鸡舍看鸡。
金敏喜和徐永嬅搂着走在前面,合租女人独自走在后面。
金敏喜对鸡舍充满好奇,指指点点。
镜头由远处“看”着她们,然后转向另一个方向,远山如黛。
此一刻,她们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八)半夜睡不着之际,金敏喜问徐永嬅为何把三楼房间锁着,是不是有不愿她看到的东西,不信任她?
这是此次拜访中唯一的一丝淡淡阴影。
徐永嬅说,并不是的,只是太脏了,所以锁起来,别多想。
至于真实答案是什么,观众不会知道。
成为一个待解之谜。
(九)看完约29分钟的第一段,我完全GET不到重点是什么。
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寻常的拜访。
无一丁点戏剧化成分。
洪常秀看起来就是把生活剪辑成了电影。
看完第二段也是这种感觉。
(十)第二个拜访对象宋宣美也住在靠山的地方,房间摆着IMAC,佳能打印机。
从房间窗户看出去,山景如一幅画。
金敏喜送给宋宣美一件设计师作品的大衣,她们谈话着画家的画。
很容易看出这个闺蜜更白领气质,有更好艺术审美品位(相比之下,徐永嬅就是个住在郊区亲自种菜每天听着鸡叫起床的朴素阿姨)。
她们聊着宋宣美最近的健忘症状,聊着房间的设计感,聊着房东对艺术家的喜爱。
宋宣美说她想要摆脱压抑的生活,所以搬到这里来住。
她想要更多接触艺术家。
她存了不少钱。
这让她想买什么都可以。
她是一个不结婚的女人,感觉到生活的自由。
洪常秀拍片二三十部,极少展示韩国人的家庭空间,偶尔有也不是主戏剧发生空间,这部片中,洪带着观众跟金敏喜一起入室拜访,了解不同女人的居室空间。
在封闭空间内,将男人排斥在外。
女人拥有自己的独立的小世界。
(十一)洪常秀的电影有点像龙虾。
一大只,但只有一点点可以吃的肉(这是个相对概念,他的电影也通常篇幅较短)。
这点肉,或许还相当清淡。
中国人吃龙虾喜欢处理成麻辣味,但作为电影,你只能接受它的本味。
很多人看不下去洪常秀的电影。
这部片,是我相对需要忍耐着往下看的电影。
它太缺乏戏剧性了,看近一个小时,你难以感受到其表达重心是什么。
洪常秀越来越沉得住气。
真是大师不急躁。
(十二)在这部电影里,宋宣美再次感慨,好男人难寻。
这似乎是这位女演员自带的气质。
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在《江边旅馆》,她都表达过类似观点。
她在洪的电影中,总是自带独立感(即便是她首次出镜的《海边的女人》里,她也是一位与男主角滚床单后不纠缠人的轻盈独立的角色,在《北村方向》里,她受到一位教授的喜欢和呵护,但她展示出独自和任性的样子,对另一位更年轻的男人表现出浓厚的接近兴趣)。
(十三)宋宣美问金敏喜是否爱自己的丈夫。
她犹豫了一下,说应该是爱的。
她能从每一天里感觉到被爱。
这里展示出她生活里的一些破绽。
她说,她有一家花店,但没什么顾客,她觉得无聊。
她兴趣太多,反而迷茫。
她羡慕宋宣美的生活。
宋宣美热爱跳舞,能从中赚钱。
还谈到最近遇到的一位有天份的建筑师,在酒吧偶遇,竟然是同一栋房子的邻居。
对她充满了好感并在她事业上提供帮助。
金敏喜羡慕宋宣美的生活。
但宋宣美说,你不需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十四)金敏喜拜访宋宣美期间她家也被一个不速之客打扰。
一个纠缠她不放的年轻诗人。
一起睡过一次的对象。
酒后乱性的结果。
而他此后一次次上门纠缠不放,表达好感,令宋宣美厌烦。
“真是铸成大错。
”她说。
她陷入困扰,觉得快疯了。
在金敏喜羡慕的目光中,她开始反思,自己现在这个年龄,过这样的生活,并不好。
她扔下金敏喜,自己沮丧地洗脸去了。
24分钟的这一段拜访结束了,又看了个懵逼。
只能看出,大家生活,各有烦恼。
(十五)金敏喜拜访两位闺蜜,还在电影院偶遇第三位朋友,每次都说:我和丈夫结婚五年来一次也没分开过。
我们过着甜蜜的生活。
而根据这部电影台词揭示的哲学,重复让人感到虚假。
(十六)洪常秀的电影就是那种——你看了下进度条,妈的,还剩最后2分钟了,还有什么大包袱要抖吗?
《逃走的女人》还剩2分钟时,金敏喜与曾经的男友(权海骁饰演)聊了几句天,话不投机后她走了出去,在街上又站住,返了回来。
我在想,还剩2分钟,她与权海骁之间还能有什么反转吗?
结果并没有。
她甚至不是回去找权海骁的。
她只是走进地下一层放映厅,坐下,看着正在放映的一部电影。
镜头由她身上,移到了银幕上。
是海浪汹涌的画面。
电影结束在银幕上的海浪画面上。
她有表达不了的情感,她内心汹涌,只能坐在影厅,独自默默消化。
(十七)看完整部片才发现,某种意义上这是《之后》的某种情境下的后传。
还是那三个演员,金敏喜,权海骁,金玺碧。
还是那种三角关系。
貌似还延续了权海骁的身份。
《之后》里,他是位得了文学大奖的作家。
本片里,他写了许多书,在电视上说了许多话。
不断是重复的话语。
这甚至引起他妻子(金玺碧饰演)的厌烦。
觉得重复令人感到虚假。
《之后》里,原来的秘书金玺碧是权海骁的情人,金敏喜是被权的妻子误当作他情人的人。
《逃走的女人》里,金敏喜与权海骁曾是男女朋友,但被金玺碧插了足,她后来居上,做了权的妻子。
金敏喜受伤后离开,多年杳无音讯。
金玺碧偶然会想起她来,这次偶遇,二人都表现得云淡风轻。
金玺碧对她有一丝歉意。
作为胜者,她谈起丈夫来有一些厌恶感。
爱情剥离了最初的成分,变得普通寻常。
金敏喜离开后,逃进了一段貌似近乎完美的婚姻。
丈夫是翻译家,结婚五年来,与她形影不离。
是那种认为爱就应该相守的男人。
在貌似融洽的生活里,那种失落似乎在话语之外,多多少少体现出来。
她在偶然撞见权海骁后,发现时光已改变当初的人,二人没什么可说的话语。
她甚至不想多说什么,直接对他说再见。
但她走在街上又失落地返回,一个人坐到影厅里,她似乎不愿意回到丈夫出差后空落的家。
她内心仍有隐秘的情绪需要消化。
岁月像一把刀子,杀死了什么。
(十八)在看了前两段拜访闺蜜的故事后,都让人不明白谁是“逃走的女人”。
金敏喜看起来不是。
她只是借丈夫出差的五天里,开车出来见见闺蜜,叙叙旧。
平淡的拜访里,没有任何深刻共鸣,大家不咸不淡地聊着各自生活。
及至最后不到20分钟才揭秘,原来,“逃走的女人”还是指金敏喜。
不是指她的现在,而是指她的过去。
受挫于一段爱情被夺走后,她逃走,逃进了现在的生活。
看起来安逸,却没了激情和灵魂。
而这种东西,仿佛在世间再也寻找不着似的。
我们只看到功成名就后在电视上叽叽喳喳令人厌烦的男人(洪常秀在这里讽刺了与自己心性相反的男人,他自己在电影发布会上的访谈总是惜字如金,语焉不详),为流浪猫找邻居理论的庸常男人,以及,跟一个女人睡过一次后就纠缠不止搞不清形势的疯狂男人。
还有对母鸡施暴的公鸡,又一种“男人”。
而五年来与妻子天天不分离的看起来温馨的翻译家中产男人,只是个模糊的影子,他似乎更加证明了生活的死水无澜。
(十九)叙事淡如白水——《逃走的女人》简直在洪的电影里达到了新高度。
连以往制造戏剧性的尬聊都消失了。
我就是要让你看一部电影,跟生活同样彻底无聊,提不起劲。
缺乏戏剧性。
甚至没有明显的起承转合。
而它,是对生活最真实的揭示。
(二十)这是洪常秀的第24部长片。
这部2020年2月入围柏林电影节的电影,是疫情之前他最后一部长片。
也是四年前我通览他全部电影所看的最后一部。
疫情期间,我发现,在全世界电影工业近乎停摆的阶段,这个家伙,仍然一年拿出两部长片。
比以往速度更快。
跟玩儿似的。
当然,在拍摄技术上更加不讲究。
天呐,这是怎样一个疯狂的人。
241212
短评一不小心写长了。
金敏喜饰演的主角依次拜访两位朋友,偶遇第三位朋友,镜头长久聚焦于她们进行对话的场景,伴随对话的推进以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几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轨迹呈现在观众眼前。
还是熟悉的洪尚秀,只是这次故事的发生以女性为主导,男性藏在故事后。
电影名为《逃走的女人》,这位“女人”暗指金敏喜饰演的主角,明指第一位朋友提到的住在楼上那位半夜离开的妈妈。
她们二位的“出逃”都与男性有关,爱情与家庭是绕不开的话题。
女主角两次从监控器看朋友的生活,朋友特意关上门,由此形成一种窥探的效果。
监视器
关上的门洪尚秀讲述第三位朋友故事的方式为我带来惊喜。
他直接从金敏喜饰演的主角和朋友见面略微尴尬的场面切入,朋友眼神愧疚,小心问起主角结婚与否,最后道上了一句“对不起”并握住她的手,简单几句话,一个三角恋的故事便讲完了。
女主角电影结束后再次找朋友闲谈,朋友为她削苹果,两人对坐,面貌、气质、着装竟有五分相似,这一刻意为之的布置让人自然联想到发生于三人身上的感情纠葛。
握住的手
两人穿一样的黑色上衣看完后才想起,饰演第三位朋友的演员曾出演《蜂鸟》中的老师,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
《蜂鸟》中饰演老师,与金敏喜相似的气质。
另:金敏喜的新发型很好看。
若要谈论起洪尚秀中后期作品序列的话,似乎《逃走的女人》很容易被轻易归到与《这时对那时错》、《克莱尔的相机》、《任务清单》、《叠叠山中》等此类看似信手拈来没有太多巧思的精致小品集中间去,然则事实上在洪尚秀的中后期作品中,《逃走的女人》可以算是十分特别的一部。
与《北村方向》、《之后》中渐进的发散探索,构筑严密,在偶尔抽去控制力的瞬间制造局部松动并从松动中提炼出情绪,再由情绪反哺秩序的方式不同,与《草叶集》张弛有度的结构中充满节奏感也不一样,《逃走的女人》是极度松弛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异国》与《自由之丘》,后两者则由于过度工于结构,而失去了轻松的乐趣,外部异质的侵入并未能及时转化为发展动力和观众的进入时机。
《逃走的女人》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比以往洪尚秀电影中都更要轻松的基调:以往的洪尚秀电影中的情景确立大多由人物出发,无论是由单一人物开始的渐进式排布,又或是由群戏引出的双重情景更替,观众的情绪出发点都由某一相对宏观的客体承担,而不是《逃走的女人》中甫一开场便出现的几只母鸡。
这种略带俏皮的“新”构筑方法在之后给猫咪的Zoom-in中得以确认——这是洪尚秀在电影中第一次将情景的定锚给予了人以外的动物。
在植入一个微观发起点后,对话几乎是立即出现的,抛却了“进入”的动作,直接开始描绘情景,并随着金敏喜驾车的到来,情景迅速地开始建立起来,并未给观众留下过多的探索空间,在之后的烤肉、吃饭、喝咖啡等等的场景对话中,也更多呈现出一种盘旋的、可以被预见的发展,因此时的情景已在发展中逐渐成形,故而使观看也变得更为轻松:观众并不需要“进入”,只需要单纯地“观看”。
在洪尚秀的作品中,与观众的博弈占据了影像情景构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观看洪既往的电影时,观众往往需要通过逐步接受信息来建立起完整的认知,在这期间,洪尚秀可以通过玩弄对白与结构,也即通过决定要将何种信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给予观众,来造成一种主观感觉上的“时间差”,这也是他作品一贯的有趣之处,但在《逃走的女人》中,这种最典型的推动力被弱化了,仅仅在局部的单个情景中得到较为完整的保留。
诚然,观众一如既往地需要从人物的对话、动作中获得信息从而拼凑出叙事空间的逻辑性,但叙事空间本身又是独立于这种角度之外自主发展的;这种自主发展出来的空间中轻松感的存在使得外界对情景的把控力被一再降低,因此,在《逃走的女人》中,情景的延伸和衔接不完全是由外部出发,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渐进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即具有自发性,这是全片松弛感和轻盈感的来源。
自发性在随后的多处场景中都在不断被强调,可以说,《逃走的女人》在绝大部分时间中是一部非常直觉性的电影,它的拓展不依赖任何外部凝视(角色?
观众?
),而是内在自主的,而 “外部视角”的缺失则由出现的不同介质影像来进行补足:监视器/银幕,通过模糊观看主体的客观性,使电影内与电影外的多重语气在此叠加,融为叙事空间中的同一体。
很多时候,洪尚秀的创作态度都可以说是锋利的。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与《在你面前》是他在创作姿态和创作主题上最为温柔的作品,但并不是松弛的。
这两部电影中的人物仍在或多或少的时间里处于一种“自然主义的编排”之中,某种强烈的核心逻辑仍驱动着一切构建和生成,在《逃走的女人》中,这种核心逻辑仍然是存在的,但不再是表面上的主要驱动力,它转而依附对白和不同介质影像的转换成为内在的一种姿态,让轻盈成为表层主要的观感,这种状态在洪尚秀的电影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
(《草叶集》或许也有吧!
)异质感是由第一场对话就开始植入的,“一直重复地说同样的事情,真可笑啊”,从文本上来说,重复讲述丈夫与自己感情的对话部分的作用与人物在某些时刻不如所处情景轻松的“异样”神态是一样的,它作为对观众预先暗示的一种,消解了大部分电影后半段建立起来的焦躁不适感(在洪尚秀的电影中似乎是很常见的不是吗),但在同时也成为导演划开貌似轻松的表层叙事的关键,显示出被包裹的人物内在紧绷姿态以及宏观影像中底层结构的本质。
轻盈的外表与紧绷的内在姿态,构成了洪尚秀作品序列中绝无仅有的松弛,一如金敏喜所饰演角色的那些小动作一样,举手投足间都是生活化的极可爱之处。
但若要说本片是否有更为典型的“洪尚秀瞬间”,答案却也是肯定的——莫过于影片的最后,当金敏喜坚决地回到电影院坐下的那一刻,镜头摇向银幕,是她在看着电影,还是我们在看着电影?
没有人能抗拒洪常秀在《逃走的女人》里美妙而冷冽的讽刺。
《逃走的女人》海报他用这种方式将所有的丈夫、情人和情场老手都赶到了边缘,或者更确切来说,将他们都隔离在了门外的楼梯间。
洪常秀凭借《逃走的女人》获得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男人们虽然没能在这场姐妹情深的大戏中现形,女人们也终于可以不必生活在男人们的凝视之下,但他们依然构成了一道奇特的宛如幽灵的风景线,并且时不时地在影片中闪现(背影或是暗中躲藏,门前或者远远的身影,抑或是,远行的丈夫)。
《逃走的女人》剧照虽然洪常秀的电影越来越有其局限性,越来越女性化——他眼中从此只有他的缪斯女神、他的女伴——光芒四射的金敏喜,
《逃走的女人》中饰演感喜的金敏喜但洪式经典主题——男人的意志不坚和懦弱——并没有完全从影片中消失:这该死的男性气质仍在那儿骚动,但是以一种有些怪诞的抽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片头的农场里可怕的公鸡、虽不在场却明晃晃在那儿打扰女主和她朋友聊天的前夫),
《逃走的女人》剧照它被封锁在一个新世界的门外,确保了两个永远不可调和的世界的决裂——男人的世界和女人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那个令洪常秀的女演员们不断被灼伤的情感小剧场终于被悬置了。
《逃走的女人》剧照自从《独自在夜晚的海边》(2017)中女主彻底的逃离开始,洪常秀的电影中就弥漫着一种新的忧郁——一种压得人无法喘息的忧郁——它源于对离别、抽离和遗忘的沉迷。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剧照然而这种无声的忧郁虽然让人陷入一种符合韩国国民性的追思情绪和一种难以名状的丧失感里(韩国人称之为hàn),却丝毫不意味着一种死寂又肃穆的疏离感,也不意味着洪常秀步入迟暮之年的心声。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剧照相反,它为洪常秀开启了一种新的抒情形式,越来越克制、越来越低声呢喃,却也越来越动人心弦,导演正是透过这种震撼人心的脆弱感来讲述自己最新的故事。
他的影片中这种关于隐退和谨慎的追寻(《草叶集》(2018)里咖啡馆中美若芭蕾的静置,以及《江边旅馆》(2018)中苍茫的白色或是消逝的地平线)
《草叶集》剧照与其说是一种间离或是升华,不如说是一种回归自我,一种来自深处的絮语和一种对于作品本身的深挖。
《江边旅馆》剧照《江边旅馆》中,年迈诗人的衰亡和两个闺蜜之间的故事里蕴含着两股力量,这力量不停地将一个关于迟暮的故事推进成一首涌动着无限生命力的轻盈暮曲。
《江边旅馆》剧照影片中最美好的理念之一,便是旅馆周围一片雪景,既提醒着我们即便是在这样的一场逃逸中,洪常秀的电影中也从不缺乏生命力(比如《草叶集》中肆意蔓延的背景植物或是《逃走的女人》里的那片大海),与此同时,又象征着一种暂时的搁浅。
《草叶集》剧照《江边旅馆》中两位女友消失在白雪皑皑的地平线上,让人想起洪常秀影片中的一个标志性镜头——《处女心经》(2000)中,首尔空荡荡的大公园里,人影消失在冰天雪地的地平线上,绚烂的开头(导演最初作品中宏大壮观的形式)
《处女心经》剧照和尾声的暮光(一种近乎虚无的结构和不时的幽灵般的闪现)营造出一种高度的美学冷淡,
《处女心经》剧照作品中关于结束、逃逸、衰老和青春的描绘,使其在周而复始和明显的断裂之后完成了自己的延续性。
《逃走的女人》完全围绕着金敏喜所饰角色一一拜访的女人们展开,那些女人是强大的,同时又是边缘的,这标志着洪尚秀电影轨迹中一个坚决又自然的转变。
《逃走的女人》剧照他后期的几部作品中已经通过一个个犹如金钟罩和气泡一般交错又独立的空间——酒店房间、闷不吭声的蚕茧、悬置的远景,以及那些隐匿在若有似无保持距离的表演之下的声音(想想金敏喜在《草叶集》的小酒馆里偷听和展开的对话)来寻求一种庇护。
《草叶集》剧照而这次的转变,可以说是洪常秀最终极的避难所。
那些小团体被打散了——至少不再有《你自己与你所有》(2016)中的狐朋狗友和艺术家们的激烈与嘲讽——而洪氏影片中唯独没有改变的,是那柔软而强大的姐妹情谊,而这种情谊在《逃跑的女人》里发挥到了极致。
《逃走的女人》剧照导演的这个避难所也可以说是金敏喜的避难所,一个逃逸女人的形象——尤其是在《江边旅馆》中——也和她的私生活有所共鸣(在她与导演洪常秀的绯闻曝光之后,金敏喜曾一度被韩国电影圈下了禁令),
《江边旅馆》剧照这或许也解释了那种甘美与幻灭扣人心弦的融合,而洪常秀的电影像是悬置在了这种融合之中。
《江边旅馆》中的雪景犹如一支穿心利箭,营造出一种令人震惊的似曾相识之感:
《江边旅馆》剧照金敏喜的逃逸画面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另一个故事、另一场逃逸——《处女心经》中女主角李恩珠2005年的自杀,这可能是洪常秀所有作品中最隐秘最深处的难以愈合的伤痛。
《处女心经》中饰演秀贞的李恩珠一个个美丽的身影消逝了,洪常秀最新的几部电影中那沉默又骇人的力量,与其说源自于某种死亡冲动,
《逃走的女人》剧照不如说是来源于那些暗黑的灼伤、鲜活的阴影和那些逃逸的女王,她们在自身的空洞里绚烂地燃烧。
抱歉两星半了,一直挺喜欢洪尚秀电影的基调,很喜欢金敏喜最后又躲进了电影院,金敏喜整个人物发展方向我都认可,但她到访的每一位女主人,让我有一种太同质化的感觉,她们的个性被抹去了。
乐色
直男只是过来看金敏喜,估计只有女人才能看出内涵
86. 像是写给洪电影里那些女人们的情书,四位演员都出演过不少前作,她们的角色都是逃走的女人,不开心、被压制,也代表着更成熟的女性心理,随着年龄增长更知道自己要什么,经济独立,搬到想住的地方,爱乡下多过城市,爱动物多过爱人,从爱与不爱的判断变为“每日感受一些爱”,服装不仅更成熟且有让人物对称的功能。镜头下的两位女人们通常也是平行、对称的,体现平等对话、互相关怀,一起抽烟喝酒进食。一如既往地,每次镜头变焦都代表着话题层次的变化。过往作品中的创作者角色,这回属于那些被谈论在镜头外的男人们,他们是剧作者、作家、翻译者。出现多次的山岚,既是年龄增长眼界改变的一个标志,也多次被用来转场,描摹重复对称的结构。金敏喜扮演了观众的角色:监视镜头的观众、窗户山岚景框的观众、电影银幕的观众(最后逃离到电影院)。
许知远,是你吗…🙄️
看这种电影为什么不看真人秀呢,都是写好的剧本。拍1、2部还是特色,太多了同样的演员阵容、活动路线,跟流水线的工人有什么区别呢。
闷
男人作为女性生活的闯入者等等这些小聪明看多了就觉得索然无趣。 我看到的是一个成功“作者导演”停滞不前的自负,散漫,矫揉造作,自以为是和顾影自怜。
我和我的老公,一刻也不能分离
2022.07.25 浪費我假期77分鐘 栓q 看這片子還不如背上包 自己出走一天
洪尚秀已经完全不顾任何视听语言了,看了金敏喜七十多分钟的尬聊,我突然觉得直接听音频也未尝不可。第一个短发女削苹果技术很不错。扰人的猫、扰人的邻居、扰人的诗人、扰人的男人。
银幕内外,非常巧妙。心中第二喜欢的洪片。金敏喜像是一只流浪猫,从一座屋檐雀跃到另一座屋檐,在他人的生活垃圾中翻找秘密,吮吸营养。决不让人看见她漂亮的黑色皮毛下溃烂的伤口,和趾爪上的血迹。
这是独海女从海边回来结果又走了?
🙂️
铁打的洪式反复和推拉,门口互相礼貌"对喷"那个镜头简直有如神助,连最后猫的动作都那么牛逼,有这一场戏,对这一部而言,足矣~
看完真的很不舒服,把一部男凝电影包装成看似女性视角的电影,导演实在过于狡猾。一开始,女性群体画像出现时,趣味盎然又和谐舒服,男性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这种平和,不管女性愿不愿意,男性就能自顾自地侵犯女性的生存领地。以猫的借口上门乱骂一通,然后借机搭讪,谁看了不说这是incel男的群像啊。女性面对这样的无赖,还只能彬彬有礼地回绝。说到这,真的想对女孩们说,遇到这种事,就摆出poker face 大骂特骂就行,男人的怂真的超乎你想象,千万别怕所谓的丢脸。洪在这部电影里的叙事依旧是传统的男主女客的路线,电影所表达的女性的生活依旧与男性息息相关的观点真的令人十分厌倦。
目前為止給老洪打的唯一一部3星。可能會再去看一次。厭貓鄰居的類似情節在我洞時常發生,太真實了。:)0917씨네큐브광화문
洪尚秀的流水线作品,还可以但没惊喜,在我心里和《克莱尔的相机》差不多。还是熟悉的聊天喝酒吃饭,熟悉的运镜。金敏喜作为一个他者,访问/观察三个不同身份(和导演离婚的女人、和建筑师暧昧同时被年轻傻逼诗人纠缠的单身女、和作家结婚的女人)的朋友的生活,有点意思但又感觉浅尝辄止。金敏喜发型造型都太大妈了吧,洪先生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女神厚!(感谢小伙伴带我蹭片看哈哈哈)
是要重看的。
洪尚秀的影像语言总有微醺的、魔法般的魅力。熟悉的配方,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餐饮和寒暄之间催化小小的——然而是重要的——觉醒。(金玺碧和金敏喜的那段对话,破坏性的暗流,前者的转头和停顿,太绝了)。三段式结构,互为变奏,通过既视感一般的细节嵌合,导向最后的沉重相遇。闪现两次的银幕之海:金敏喜重返影院的一瞬间,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