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漆如果把《柏林》放置到好莱坞的任何一家公司,它指定不会有足够的惊艳感。
《碟中谍》、《007》、《谍影重重》等一干老家伙都是一副要秒杀新秀小辈的架势。
然而,一旦把出品方移植到韩国,这就叫人大呼过瘾、啧啧称奇了。
尤其是咱们大陆的电影产业,在人家周边屁点大小国色、香、味一应俱全的作品面前,就只有瞠目结舌、直打哆嗦的份。
韩国电影,从异军突起到现今亚洲的一枝独秀,也就用了二十来年的时间。
韩国电影人肯专研肯进步的精神,世人有目共睹。
善于模仿,更热衷革新,把舶来品修剪得有模有样,还带着自身的风格特质。
如今也就差科幻片领域有待进一步的建树,于是就有了美、法、韩合拍,大师、巨星如云的《雪国列车》,其飞跃的跨度,实在叫人难以冷静。
韩朝的南北争端,一直以来都是韩国荧幕演绎的重点题材。
剪不断理还乱的政治纠葛纷争,成了韩国电影人思维素材的源泉所在,诞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典型作品。
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于极端敏感的冲突焦点,韩国人完全没有任何规避、兜圈子、饶远路的意思,而是能够直面赤裸裸的利益交锋,突显血淋淋的拉锯战,描摹相互倾轧的腐朽领导层,雕琢风雨摇曳下的小人物命运,这些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电影《柏林》中。
影片特意把故事的场景搬到柏林,其隐喻显而易见。
“东德——柏林墙——西德”,一串简单的符号,无不昭示着统一才是大势所趋的前进导向。
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一直以来都僵持着,零星冲突,整体平和,态势上究竟是冰冻三尺,还是一触即发,孰难说清。
但就《柏林》的姿态来看,在一定程度、一定层面上,还是具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河正宇饰演的朝鲜特工,悲催地被夹在本国与敌国之间,本是肩负着保卫祖国,维护主权尊严的重任,可到头来却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
在求生意志与家庭责任感的驱使下,这位朝鲜共和国的英雄,毅然选择了投韩。
这个主打入戏的焦点,影片处理得相当成熟熨贴。
理论上讲,作为韩方,大可以以此为契机,大肆宣扬自身和平宽大的政治立场,好好粉饰嘴脸一番,这也绝对不为过。
但影片却上演了一出“政治丑闻”,尴尬地让韩方唯一一名智商不低于猪的特工来匆忙救场。
男主角朴宗盛在痛失妻儿,摈弃节操,众叛亲离之后,仍是被政治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牺牲品。
由此,也就有了“海参崴”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结局。
作为一个世界级鱼龙混杂三不管的地域,汇聚着各国的间谍、特工,情报信息的流量堪比华尔街的金钱交易量,无不给续集留下了一个非常广阔发展空间,故事的政治鲜明性与可探讨价值也随之上了一个层次。
值得一提的是,《柏林》并非仅仅只是一部结构紧凑、节奏凌厉的谍战片,它其中的剖析与留白,如果不认真去体会捉摸,亦或是不熟悉朝鲜半岛的政治局面,在很多时候,都是会要么看得一头雾水,要么心里所想的与电影实际表达的信息完全背道而驰。
对于错综复杂的问题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影片鲜有直接表述介绍的,而均是通过大量侧面表现的手法来间接交代始末。
以至于,本人这种对政治了解甚少,七窍通六窍的观众,中途就很有必要多暂停几次以便理清思路,实在不行,还得让度娘来填补知识的空白。
《柏林》是一部非常有营养的电影,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普世娱乐性,该有的都有,内容远大于形式。
在看惯好莱坞模式下的谍战片之后,早已对满大街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的FBI、CIA、S.W.A.T等常客见惯不惯,对于那种干完一架就换一个国家,堪比Discovery,生怕观众不知道投资有多么大的片子,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审美极度疲劳。
这些耳熟能详的烂大街元素在《柏林》中,都没有过火的体现,但它依然散发出好莱坞谍战大片应有的气场,着实传神。
不过,有一点也必须要吐槽,在人家柏林公然打群架,拔起枪来就扫射,而丝毫没见到德国警察的身影,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背景设定放在柏林这个第三方国家,跳出了一般的朝韩谍战片都在两国边境纠缠的思路,需要特别提出的这个片子很好的结合了二胖病故三胖上台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些许影射了之前的二胖长子幼子之争,也讲述了政局变动之后,外派谍报人员的心态变化,故事切入的比较自然,相对以往的片子,这个题材应该是最时尚新潮的。
男女主角的表演无可争议的拉高了全片的评分。
河正宇当然是近几年韩国硬汉电影里几乎最抢眼的人,几乎没有几个烂片,不管是之前的黄海还是黑帮片,都很好的演绎,也非常自然,形象一贯冷静果断,本片前面部分很好的展现了一个朝鲜战斗英雄的智慧和勇猛,后面随着剧情变化出现了一些迟疑犹豫,但终究是儿女情长被迫下决心投韩,这一段转变的有点太快,如果多一些铺垫更自然。
全智贤一改其他片子里野蛮性感的扮相,走知性内秀路线,据说此片为了全智贤的婚期还提前还是拖后了两个月,演的有点苦逼沉重,更多是配合何正宇的角色吧,其实全智贤如果多笑一些会更好看,可惜全片都是苦大仇深的感觉。
谍战片加分的部分当然是要看谍战技术pk的部分,有点模仿谍影重重的感觉,也是一堆护照互相切换,几个国家的间谍机构为了利益利用或者拼杀,也是监听偷拍技术大量使用,这部分拍的有点太炫技和太乱,不像谍影重重那样节奏顿挫安排的比较好,所以谍战技术并没有什么太多让人留下印象的地方。
外派人员的管理的确是一个各国间谍组织都很操心的问题,本片里也提到了朝鲜人员的外出汇报制度,甚至夫妻之间也要互相汇报,家庭生活的部分有点缺乏温情,因为拍摄视角的原因,韩国谍战片或多或少都对朝鲜方面有些抹黑,盲目的愚忠或是草木皆兵的怀疑。
如果能够更中立一点的立场,会使得片子看着更真实。
但是剧情上有些内容没有讲清楚,大使和翻译到底叛变了没,到底翻译外出是去做什么?
包括账户的真正流向和各国间谍的相互利用点,没解释清楚,是为了拍续集的需要么?
不得而知,必须说前面部分一直都还象模象样,结局有点潦草了,不论是莫名其妙的绑架之后逼供还是说一人pk全场,甚至是一番煎熬的狂奔之后全智贤还是死了这些,都有点韩剧那种高潮夸张过度,结局拖沓注水的共同缺点,可以拍的更紧凑明晰一点。
当然总体看这个片子在时下还是值得一看的电影,随着朝韩摩擦的时松时紧,类似片子将愈发吸引眼球。
1什么理由?
河正宇和韩石圭冲进去之前有一段对话。
大抵是:韩:“咱们实话实说吧,为了这么一个可能会拒绝投韩的老婆,我不太理解。
”河:“我也不太理解。
”“你这么拼命的理由。
”韩:“我是在工作,工作需要什么理由。
”河:“我也不需要理由,我是为了我老婆。
”2是人,怎么不会背叛?
最近大火的《太阳的后裔》柳大尉经常触动人心的展现:国家就是保卫国民的生命。
这一比较新颖的爱国方式。
因为在过去,我们的战争年代,西方认为的共产主义那些家伙还有如今的朝鲜在世人眼中的样子。
“为了祖国我可以奉献一切,我的牺牲是伟大的,我个人的情感以及家人的小团体在太阳般的信仰和千千万万的大众面前,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值得衡量。
”“孰轻孰重”好莱坞电影展现的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常常会这样处理问题。
韩国的影片受那样的影响也开始了变化,这种变化简直是必然的。
现代的人们心智较几十年前整体发展了很多,人们会开始怀疑例如:“少数服从多数未必是正确的”“当万众一致发生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在《恐怖直播》里河正宇最后按下按钮,代替《追击者》里面金允石没有挥下的锤子。
没有国民哪里来的国家,这样的话从普通人那里发出很无力,因为这样群体中的个体很少有真正能够影响到国家的机会。
这样的个体相对于国家来说实在是太渺小了,所以才会被从数字的层面被简单的掂量和取舍。
但是柳大尉这样的特种兵和河正宇这样的特工间谍不一样。
他们是真正能够影响国家的,国家的外交、经济、甚至战争。
他们这样可能站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场合的特定个体可以影响平衡的两端,使国家这样的重器产生竭然不同的走向。
所以他们的“牺牲”和“加减法”似乎变得更加的“理所当然”。
就连死亡都那样渺小,不被承认,没有名分,随风而散。
所以这样的人,觉悟的时候更加让人动容。
“作为军人,我服从命令为天职。
我保卫我的祖国,人民,可以随时奉献一切,去死。
但是这是源于我的爱,我爱这个世界,爱我的国家,那些同胞的生命和他们的幸福,就如同我的家人和家人的幸福一样,我感受到这一切,从不怀疑。
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以赴,和那些救死扶伤的医生,惩治犯罪的警察,辛苦种田的农民一样,都是为了爱和幸福。
然而我并不是被什么主义洗脑了,并不是被什么系统操纵的机器人。
所以当有一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领导组织和国家,开始被某些人的欲望和私利所操纵或是流毒横行,腐烂不堪的时候。
我会重新拿起枪或是用自己的肉身抗争,为了自己所爱的家人和幸福。
哪怕砸碎的是写着“正义”的匾额,或是违逆众人口中的“公理”。
所以柳大尉违抗了军令得到了人心。
而《柏林》里作为朝鲜民主共和国英雄存在的河正宇,从无比坚定甚至指责大使的信仰不坚定,一步一步的,最终演变成对自己的领导组织展开复仇。
因为他是一个人啊,他被怀疑,被误解,被圈套,被伤害,被赶尽杀绝。
他曾经说过,我们穷一点没关系,但是要活得堂堂正正。
可是他相信的国家不相信他,他保护的组织要抹杀他。
他的第一个孩子早就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他的第二个孩子甚至还没有出生,他的老婆同样为祖国奉献了一切,却也死在了自己的怀里。
那是一个长得像全智贤一样的老婆啊。
他是人啊。
是人,怎么不会背叛?
《柏林》。
8分。
柳昇完导演作品。
河正宇、全智贤、柳昇范主演。
大陆怕是永远也不会有这类现代DZ影片吧,TG、JD……故事倒是没有反转,但剧情的架构非常合理。
一起军火交易,机密被泄露,C、H关系瞬间紧张,多方介入调查,发现秘密账户,特工被陷阱,逃亡,追杀,复仇。
故事完满。
非常成熟的电影工业化生产体系。
演员表现水平在线。
全智贤真是清瘦啊,像朝鲜的特工的样子。
可惜没有床戏。
韩语电影真赞啊。
韩国版的《谍影重重》朝鲜版的《无间道》,故事以金二胖驾崩,金三胖登基为大背景,凸显了再王朝变革时代曾经的共和国功勋惨遭抛弃,面临权贵清洗的命运,在同类型国家来说“大清洗”是必然的,这样的国家权贵操作的手段更隐蔽,任何没有背景的个人下场越惨。
就像建国后被清洗的那些卧底一样。
而且片尾也讽刺了韩国政治,在政客利益面前,正与邪,对与错没有那么明显。
PS:最后的护照好像是天朝的
如果说,合拍片见证了香港回归十五年的风云局势,那么,韩国电影的南北题材也一直笼罩在政治迷雾当中,值得深究。
一直到今天,半岛形势依然紧张。
《柏林》的故事背景是金正日逝世金正恩上台,平壤权力交接重组,这也改变了几个驻外朝鲜人的命运。
得益于2000年金大中和金正日的历史性会晤,韩朝关系打开了新的一页。
赶逢这个时间点,韩国电影也从开化期走向了开花期。
在此之前,南北问题造成了韩国和朝鲜的对峙和敌视,两国人民长期被灌输了国仇家恨的思想教育。
而如果要用一个特定类型的电影来概括韩国电影的特征特点,那么,数量多达上百部的南北题材无疑是最合适的。
只有谈到分裂现实和兄弟操戈,我们才能更深入去探讨韩国人的民族性。
南北题材是韩片特有的类型,华语电影没有,其他国家地区也没有。
再者,韩国电影的振兴是以《生死谍变》的破局为序幕,以《太极旗飘扬》的大片模式达到制作巅峰,连带《共同警备区》、《实尾岛》、《欢迎来到东莫村》、《义兄弟》等经典影片,它们都是关于南北题材。
十多年来,哪怕朝鲜还是保留了一个无赖国家的流氓姿态,结果也只是偶有震荡,大致平安,半岛局势相对缓和。
韩国电影人也如愿以偿,自由地表达创作,南北题材时而严肃、时而荒唐,有时候也会编成爆米花娱乐片。
一旦从南北题材进行切入,《柏林》的最大突破是让这一题材走出了半岛,远离了韩国。
柏林成为了主要取景地,从头到尾都没有离开过。
这几年,从资金到人员,韩国电影全面走向了国际——颇像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香港电影。
如果《盗贼同盟》还只是泛亚的老路子,那奉俊昊拍摄《雪国列车》、朴赞郁拍摄《斯托克》、金知云拍摄《背水一战》就是集体发力,张东健、李秉宪、全智贤、裴斗娜等人都向海外发展,就连拍摄文艺片的洪尚秀也去过了巴黎。
由于套上国际背景,《柏林》成了一部很规矩的商业谍战片,没有跨国风光跳岛游,也没有核弹头等重大机密,取而代之的是阴谋推论的海外账户。
反映在片中,美国CIA、以色列摩萨德、俄罗斯和阿拉伯人等多方势力被卷入,朝鲜驻柏林大使馆成了众矢之的。
然而,抛开主人公表宗盛身份不说,围绕几个主要场景而展开的枪战和动作戏,窃听、跟踪与反跟踪的大量场景,《柏林》会让人想到《007:大破天幕杀机》以及《谍影重重》系列,突显了被流放的末路感。
尤其是结尾处,荒野黑屋,双方恶斗,进程跟007如出一辙,连抒情手法都异常老派。
一般说来,超级间谍都有个人魅力,但表宗盛出身朝鲜,只知愚忠自保,多少表现得不识时务。
《柏林》所做的就是寻找这个人的情感裂隙,让此人的情感、性格和立场产生动摇,甚至变得复杂化。
坠楼一场戏,表宗盛被电线裹缠,丢来甩去而不死。
这一场面与他的安危无关,也不存在对手,那么,作这样的处理既是让动作场面更好看,另一方面也让表宗盛表现得更像一件杀人工具或国家机器的零件,开头特写快剪、中间华丽动作设计、结尾无目的的逃亡也有类似功效。
影片又一次谈及痛苦的身份问题,选择当人还是当工具,而是个人会叛变,是个工具难免被替换。
超级间谍表宗盛失去了领袖、祖国和工作,也失去了妻儿和自我。
他一无所有,只能选择“未完待续”的复仇。
在投韩举动的背后,南北问题退而居其次,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的人类。
他能力超群,立足于世,为很多大而无当的东西活着,惟独没有为自己以及爱自己的人而活。
这也是政治高压下的离奇荒谬,人和人被主义跟颜色划分,没有信赖可言。
能证明表宗盛本性向善的标准不是勇气,不是内心真诚,而是改变国家立场。
以柏林为背景,那并非是想引出德国或欧盟等主导势力。
仔细回想,东道主的力量在片中反而是缺席的。
或许,柳昇完只是需要这样一张城市名片:由柏林推及柏林墙,由柏林墙联想到两德统一。
不要战争,和平过渡,避免流血冲突,这恐怕也是包括导演在内,很多韩国人最希望看到的南北和解。
而对国内观众来说,效忠领袖、揭发告密等段落同样令人胆寒,看着朝鲜人的对话方式,便知独裁政党何其相似。
阴云笼罩,无处避雨。
片中,朝鲜大使这样感慨道。
联系到他后来接头暗号也是天要下雨,那《柏林》的意图就再明显不过:娘要嫁人。
面对即将降至的暴雨,这些人都无处藏身,即将遭受清洗。
在一个专制极权国家,绝大多数人都充当了卖命的棋子,没有真正的安全可言。
况且,位高权重如金正恩者,谁敢说,他就不是大国之间的棋子?
这等独夫,上蹿下跳,整那么多动静,无非还是可怜巴巴地寻找一些好处。
由这边的暴雨将至,我还想到了1994年的《暴雨将至》,苦难仇杀成了绝望的循环。
在朝鲜半岛真正和解前,南北题材的痛苦还会持续下去,无法安宁。
【南都周刊】
弹幕超棒!
棒到大部分情节全忘了,印象比较深的是:1.全智贤服务客户前脱结婚戒指的动作,让我觉得她为了工作放弃了爱情。
2.河正宇知道后,和全智贤说“我们不算富裕,但至少我们能站着生活”时,全智贤的反应。
让我觉得她是为了帮助自己丈夫完成理想去的。
3.在韩国特工问河正宇要不要和国家划清界限时,他还在想全智贤会不会同意。
总之就是夫妻两个人各种把自己和对方的真实情感往国家上绑,好容易看着他们快挣扎出来时,又被政治洪流分开拍死。
不得不说韩国人擅长拍悲剧,一次次的让作为观众的我看到希望,可每个希望的背后都是更大的绝望。
两天之内看了两部关于南北朝鲜的间谍电影,一喜一正。
可见南北朝鲜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是绝好的韩影题材。
韩国电影更是很好的把握了好莱坞工业电影的套路,深谙商业电影之窍。
柏林是个意味深长的地方,自然也是亚洲电影走向世界的必要欧洲场景设置,倒是很有冷战时期的阴冷氛围,城市,建筑,甚至屋内布局。
同例经典佳作有《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
美国中情局,韩国国情局,朝鲜情报局,加上以色列情报局,几方间谍登场,加上朝鲜内部政局变动,已经足够电影所有精彩元素。
可惜线索过多,少了主线,看起来实在有些吃力。
肃清实在是个过于残忍的词,电影里的人物下场自然少不了惨烈。
政治终究是个大棋局,韩国人敢拍,已经是个进步。
记得是三年前看过这个导演拍的一部《暴力城市》,当时算是第一次为韩国的动作片水准感到惊叹。
自打去年底得知这部据说全民瞩目的一线大制作居然是他拍的,我就特别期待。
相比《暴力城市》,这部《柏林》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转型,原本充满仪式感的港式武打风味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谍影重重式写实快剪。
韩国是一个十分擅长模仿的国家,怕是只有他们能做到连原版的神髓都学来七分。
但相比两年前那部让世界大吃一惊的《大叔》,本片相对来说更成熟,更紧凑,包括剪辑的力度都更显凌厉,不至于再拖了动作设计的后腿。
且不得不夸的是整个剧本背景的设计和定位,大家都知道,亚洲但凡是要拍现代题材的动作片,或者说是,有意效仿好莱坞的,所谓走国际化路线的“大片”,多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节奏,山寨的特别可笑。
要么贴高精尖核武生化blahblahblah,要么搞群英汇多国部队blahblahblah。
这样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泡沫式膨胀,戳破了是自卑两个字。
但是韩国人不,他们懂得拿自己国家的故事做文章,而且又不是像满清抗日那样的黏贴复制。
本片的故事就是把旷日持久的韩朝纷争搬到了国外,而又恰好选择了当下朝鲜政权改朝换代做切入点。
在这样一个时过境迁的大环境下,主角们作为长期驻外的特工,活像一群被遗忘的棋子,却都还在为自己的信念和生存拼死拼活。
在这个故事里,有莫逆之交的跨国友谊,有背井离乡的凄惨孤寂。
有敌友莫测的政治纠葛,有人情道义的生死抉择。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几样常见的大菜,在这场宴席里是个个可圈可点,恰如其分。
虽说谈不上有多出彩,好歹意思到了。
之前我还担心,一群韩国人在柏林,这能整出什么样的故事才算合理?
事实证明我是瞎操心,整个故事算得上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再说最重要的看点,动作和场面。
在这样一部伯恩式的亚洲动作片里,导演用了一个独到的秘诀让枪战显得与众不同---那就是姿势。
片中几个主角开枪的动作简直帅到让人忍不住反复回放,也不知道他怎么设计的,反正就是帅了,又不显得过分。
枪械的选择上中规中矩,除了最后冒出好久不见的沙鹰显得有点傻。
近身搏斗的段落不算多,感觉导演沉住了气,刻意压低了自己所钟情的打戏比例,以免脱离写实化的题材。
但同样几场打斗里的姿势动作都十分拉风,角度刁钻,下手迅猛。
最后一场枪托格斗也蛮新颖,要比好莱坞那些傻老外有追求多了。
最后说说导演其人,对他了解的其实不多,他那部《暴力城市》是真的很不错,算是十分足本的纯动作片,打的相当好看。
另外发现几年来他也拍了不少类型各异的片子,但除开他对动作场面的出色把控,整体的统筹帷幄也是蛮到位的,将近两个小时的片子,看下来基本没觉得有在拖。
顺便看的时候想骂某个在豆瓣影评里剧透的家伙,谁跟你说棒子片就一定要玩命煽情了?
结果最后还就真为了不负众望小煽了一把。。。。
其他感觉有些美中不足的就是韩国人可能还是比较坚持画面的唯美感,这种调性在这样的动作片里就觉得有些偏软。
期待这部片子的续作能有更大的格局,多一些模仿之外的独特。
很好看啊,感觉分评得有点低,应该能到7.5啊。
要是我CHAO能拍出这样的。
哎,不想了,涉政的是不可能上映的。
真的感觉河正宇越演越好了。
全智贤也正在让我更全面的了解,是我看得少了。
黄金配角们又出现了呢,有点银河那帮人的感觉。
都是些好演员,但说出去总感觉和好莱坞的那些人差了点什么?
差了点什么呢?
难道越感觉他们的电影接近好莱坞,这种感觉就越强烈么?
虽然只是商业片,只是用了常用的南北题材(黑黑朝鲜),没什么深刻内涵。
但,真希望我CHAO的影片,就算是“没什么价值的”商业片也能往这上面靠啊,那时我们也能挑挑刺,用一种享受的感觉去给差评,去黑啊。
黑的心里也舒服啊!
感觉是目前看过的很出彩的一部韩国间谍、枪战片、动作片,可能说是借鉴了《谍影重重》等,但,已经很不错了!
推荐!
完成度蛮高的韩国谍战片儿,基本抄的就是《谍影重重》。全智贤的角色在这部片中最少该有两场激情戏,一是听从领导命令陪睡、二是在极度压抑后和男主分别前的一场体重应有的激情戏,全部没有,导致整个人物变成了花瓶,不知道为啥。反派的压迫感则也没有保持到最后。导致草丛枪战非常乏味。
韩国的意淫片 就像中国抗日片 韩国人的话 会看得很high
紧张的剧情会使人忽略细节上的不足。
这电影真心没法静心看下去啊。
片子有些乱,最后全智贤死的时候却让人心里一动
犀利
没看完容易让人分心的干其他事情的电影····················
全程懵逼,叙事密度这么大就不要把节奏剪的这么快嘛,动作戏亮眼,全智贤越来越漂亮
剧情勉强及格,河正宇演硬汉还是差点儿意思。
打打电脑,打打枪,再打打电脑,再打打枪。基本就是这么个剧情。。韩国人拍的电影为啥全篇歌颂朝鲜人。。当然这可歌可泣的朝鲜人最后还是被更可歌可泣的韩国人救了。。(话说韩国人的意淫那是相当厉害。。)全智贤讲话的声气真喜欢,发音吐字都好舒服。还是挺紧张刺激的~夫妇的情分也很感人~
所以说韩国电影代表了亚洲电影好莱坞化的最高水平
南韩大队长太恶心人了
最后那点真是有点无语!
luan
本以为河正宇和全智贤首次搭档会很出彩,贤姐也一改往日泼辣,柔情似水小鸟依人,却全被这剧情搞砸了,单独给电影评分也就一两颗星,无奈还是要给正宇和贤姐感情星吧。
太international了,如果要看这么个片子我何苦去看韩国人拍的呢。。雏菊当年就已经开始不太喜欢了。
一般般,部分打斗和特技倒是挺扣人心弦的。
全智贤演得最烂的电影 导演以为我们都没看过《谍影重重》么 抄成这样了。。。。
韓國產國際諜戰大片,雖然就商業類型片的角度來說,柳承莞還是做了一點挖掘,只是即便有堪稱韓國片寶藏的朝韓問題加入,只不過依舊改變不了影片文戲不足動作來湊的本質,人物臉譜化,劇情轉了幾個彎但是驚喜欠奉,配樂、攝影、剪輯等硬件上的配合也不佳,沒能在視聽上提升影片質量。
朝韩谍战片 故事背景设定在柏林 真的大赞好吗 我还以为韩国导演终于良心发现了会拿柏林标志性的冷战景点做做文章 好歹表达点我们渴望和平 朝鲜半岛渴望统一的积极思想 但是这处处洋溢着朝鲜人都是人渣 韩国人都最好了 大家快快投韩思密达的调调 真的很失望好吗 只有浑身都是戏的河正宇大叔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