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既纠结又纠结的电影。
2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长,真是让我欲罢不能又坐卧难安。
导演想要在一部片子里表达太多的东西,但是好像光子最后的那句话:心是一个小杯子,如果感情倒得太满,眼泪就会留下来。
电影如果想要表达的太多,我的脑子就会不够用,说实话,写这个影评,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虽然它被分在了恐怖类电影里面,但是在我的字典里,它可丝毫没有任何恐怖的色彩。
我不知道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很喜欢讨论边缘心态的民族,他们很多电影都反映了那一小搓或者自闭,或者疯狂,或者玩世不恭,或者毫无意义生存的人的心态。
也许这和岛国和日本人性格中极为细致的那部分有关系,总之,像类似以自杀心态,残酷青春为主题的电影在日本影坛也是层出不迭。
在看到chapter2的部分时,我真的猜测这部电影不是“自杀循环”的姐妹篇吧。
越到后来,才能发现两者本质的区别。
让我努力讲述一下这个故事,虽然那纠结又纠结的结尾我相信我绝对讲不明白。
纪子是家里的长女却与父母一直没有交流,终于有一天,她爆发后直接离家出走到了东京,在那里见到了她的网友久美子。
久美子经营一家公司叫做家庭出租,无论你需要什么样的家人,她都能为你找到,同时按照要求提供上门服务。
无处可去的纪子加入了公司,同时她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离开家乡,到处去看看。
纪子没有断了了妹妹佳子的联系,于是佳子很快也步上姐姐的后尘,离家出走,来到东京,进入同一家公司。
在公司里,每个人都是抛弃红尘过往的演员,她们彼此并不相认,只有在服务中,才演的亲密起来。
纪子和佳子的母亲在两个女儿相继离开后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自杀身亡,父亲却从孩子们留下的线索中坚信她们没死而踏上寻找的道路。
他委托自己的朋友接触久美子的公司同时雇佣久美子,纪子,佳子饰演家人。
在餐桌上,一家人终于“团聚”。
父亲忏悔了自己过往的自私并希望能重新开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泡澡,聊天,喝茶,微笑。
半夜佳子走出房间,看了看父亲睡觉的老模样,穿着姐姐离家出走时的那件绿色风衣,在凌晨6点空荡的街道上,扯掉风衣袖口上的红色线头,向着无边际的街道尽头走去。
而姐姐则在睡梦后睁开眼睛,重新拾起关于纪子的一切。
在我看来,导演在电影中只是试图讲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故事,但是结尾未知,犹如生活。
青春是残酷的,因为我们必须经历成长撕扯的过程。
我们试图成熟却不想接受规则的束缚,于是无可避免的与学校的碰撞,与家庭的碰撞,与社会的碰撞,甚至与过往自己的碰撞。
在鲜血淋漓中长大。
慢慢我们才记住我们这个星球,任何事物都是有游戏规则的,包括成长。
存在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都在扮演着别人。
正如那个不知名的男人对父亲说,你联系上自己了吗?
我想问,什么是真正的自己?
纪子,久美子,佳子都在不断的扮演着别人,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妻子,别人的母亲,别人的孙女,面具带的多了,便遗忘了自己,摘到最后,不知道哪张才是自己的脸孔。
伊藤润二有部漫画,叫窃脸贼。
讲述了一个女孩子为了博得一个男生的好感,学会了模仿任何接触她时间长的人的脸孔。
最后,全校师生带上面具,让她无从模仿美丽的面孔,她也因为记不得自己的脸而崩溃。
佛经又云:众生本即佛,然因客尘染,垢净即真佛。
我个人是认同纪子最终的做法,她回归了本质,而佳子,仍未圆满。
死亡与自杀。
久美子成立这个俱乐部的目的本质的意义并非自杀,而是献祭,献祭于这个社会。
正如他们所说,只有角色需要,他们才会自杀。
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都想成为狼,都想做最美的花,没有人想做兔子,没有人想做花瓶,那么就有他们来做。
如果你想共叙天伦之乐,ok,我们可以温暖你;如果你想向你失去的孩子忏悔,ok,我们聆听;甚至如果你想杀掉你不贞的妻子,ok,我们愿意承受。
有种以身饲虎,身入地狱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在我看来,有以偏概全的狭隘思想,但是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还有很多,包括人性,包括空虚,包括亲情。
说到这,突然感到,这部片子可能没有讲述到的就只有爱情了吧。
剧中还有很多隐喻,和前后的支线主线都有联系。
实在不想再剧透了。
因为有循环自杀的集体自杀片段,我还是推荐有点承受能力的人观看。
此外,影片中有大段的LOMO风格的街拍片段,菱形照射下来的阳光,红色的墙爬满绿色的叶子,古朴的铁艺门,慵懒的猫咪,蕴含一切温暖却讲述了一个冰冷的故事。
生命是一个圆,但是因为“π”的无限不循环,因此,生命这个圆永远不完美。
舒适区观影。
只要有以女孩子为叙事中心/贯彻复古慢节奏质感/放入大量思辨类的对话或独白几者其一就已经落在好球区,再来点神秘主义大概率我就被套牢了。
莫名很喜欢这样分章节的结构,看似各自散落实则千丝万缕并最终汇流,像碎片化解谜又把作为故事侧面的每个角色打磨得发亮。
剧情里的呼应和暗示很多,几乎每一段情节都可以与角色的核心诉求或境遇相连,也可以说叙事做得相当圆整。
说是好一口神秘主义,但其实不喜欢日本人那种过度咀嚼和为之着迷的态度,好在片中的生活与荒诞把它冲散了不少。
一直在揣摩妹妹说“在我看来你们都是狮子”为何意,也许是她作为最敏锐的观察者,发觉表演者和布局者双方都为了个人的目标身不由己,看似献祭的举动也只是一样逃避痛苦,于是首先放下这无谓争执。
久美子生来便戴上他人的面具,演戏于她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也是终将切断的锁链,只是不一定用杀生的刀。
纪子花两年青春出走完成对原生家庭的叛逆,最后通过精神上的归乡补完这个裂隙,像是一场整合阴影的自性化旅行。
优香以透明的心接近和理解他人,在完成对过去的巡礼,看清一切本就面目全非后踏上了那片谁都未曾涂写过的空白未来。
个人最喜欢的结局。
彻三则是那个最无能的人,无力理解女儿,无力挽救妻子,在失败后的努力中挣扎,然后某种程度接受了失败,也获得了赦免。
也许这部电影的本质是一次很美的破茧与追寻,有彷徨与虔诚、痛苦与慰藉,东拼西凑却幸福无瑕的家庭,流浪猫般相隔着千里抱团取暖的网络社群,互不相识而自成默契的月台集体自杀,既奇诡又朴实,看似冰冷又以血肉刻成。
这部电影的爹makesme有点应激,擅自期望擅自想象,觉得这是个美好完满的家庭觉得这个家的人很幸福孩子很快乐,实际上自己什么都没做,女儿能够模拟出他的行动,他却无法预测女儿的行为,因为他的目光从来没有落在真正的这个人身上而是永远落在自己的想象里。
什么都没有做却强加控制欲,一旦不顺他意就恼羞成怒涨红脸发疯。
我真的好害怕,好像那天晚上。
爹不会自杀,因为爹没有感受过那种潜移默化的……。
告诉你忍耐,你不对,你不要去做,你不能去做。
爹只会打人,发疯。
或许已经不是沟通或者人之间的理解造成的家庭悲剧,不如说这个原因还挺阳间,因为仍有转圜余地。
而是没有沟通这个前提。
因为在大部分的东亚家庭里,爹和其他人隔着一层厚厚的墙壁,是他自己造的,上面画着自己喜欢的漂亮幸福美满的风景。
墙壁后面大家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如果让他窥见一斑,他还会责怪你为什么破坏了自己的美好家庭。
十七歲的少女紀子迷罔現時的生活, 她生於中康之家, 父親徹三是記者, 母親妙子相夫教子, 妹妹妙子與姊姊感情甚篤, 少女的青春反叛, 對現象的不明朗感到徬徨。
父親揉成一團的橘子在煙灰缸頑強的張開瓣葉, 女兒納悶父親親歷兩個在東京受孕, 手抱嬰兒的年青母親拜訪的憂心, 果皮消弭了父親的力道後張開, 父親欲用嚴父威姿的父輩思想加在女兒身上的落伍; 斷層是父權恐懼在空氣、陽光、水流尚未污染的土生土長女兒勘入都市大染缸, 分多鐘的擠壓克不住成長女兒要自主, 要在學校爭取放學後可在任何時間用電腦室瀏覽互聯網, 反擊家中待父親完成工作的輪候限制。
回復果皮打開狀態是大都會(東京)表象五色紛陳、東京人衣著入時(紀子初到東京的感慨), 內裡卻是腐敗的假象吞噬鄉間, 破壞家庭。
紀子拉斷了綠色長衫袖口紅線頭, 收藏在[54號儲物櫃]的紅線是臍帶, 它供應紀子在豐田市出生到十七歲的生命養分, 扯斷紅線是決著 ― 執意離開父母在假日帶同女兒在數棵足有半個人高似是吉祥物的仙人掌鎮守的動物園。
父親用自動對焦功能拍攝的全家福褪掉了一家共同把持的愛, 兒時面對鏡頭流露的笑容隨著年月遞進不屑再在照相機假裝笑臉, 姊姊依舊穿著同後面碩大仙人掌相同顏色的上裝, 她眼角下垂, 不瞧鏡頭; 妹妹配合姊姊, 她不再微笑, 姊妹身體猶在, 與家人聯繫的親情是貌合神離, 比較致力塑造美滿家庭, 堆起溫暖笑容的父母是兩代鴻溝。
共處一室, 共同拍照, 惜是同桌吃飯匱乏傾談, 子女與父母同桌進餐是交談、分享、撒嬌、訴苦工作及課堂的不快事。
然而, 飯桌變成同桌吃飯, 各自修行的儼如酒樓拼桌的食客。
每天必需的食事除了筷子碰到碗盤, 以及咀嚼菜式的聲音, 父母不知怎樣同女兒溝通, 飯桌不再是聚集家人用談笑歡欣把母親悉心烹調的晚飯填滿精神肚皮, 由佳的餐後結束語[我吃飽了。
]引申日本家庭文化羈絆的機械客套話。
只能在特定網站留言版找到自我出路的紀子見到了幻象, 一班身穿校服的女學生背對紀子逐一回首看她, 她們身後是窗口, 外面是看不盡的白色遠景。
站在黑暗的女學生處於她們自以為絕望境地, 指頭招徠是把自己的不幸抓緊同好共赴蒼白的未來, 白色, 一望無際的未來是承接《自殺俱樂部》共54個女學生攜手跳落路軌自殺的靈魂在塵世的開脫。
[54號儲物櫃]的管理人紀美子是孤兒, 她在街上拾起的布偶、雨鞋視為珍貴物品, 放在儲物櫃, 童年是靠拾人家捨棄的物品, 別家小孩母親棄掉送給子女用膩的物件過剩的愛, 路旁廢置的物件是氾濫的親情。
紀美子把孩子不要的愛接納, 並鎖於[54號儲物櫃], 她由小到大缺失的溫暖經人家拋棄的廢物撿到。
關上櫃門, 物品封鎖了捨而取得的愛, 她面對虛假的世界, 親愛既然可以用錢支付, 紀美子組織了[出租家庭], 邀請紀子加入, 要蒙在鼓裡的紀子看兒孫滿堂的溫情劇: 孫女逗趣, 弄得公公開懷大笑、男孫揮動公公送給他的模型飛機滿屋跑動, 劇目演畢, 假扮家人的集團成員收起先前溫馨容顏, 在貨車到另一舍演戲前回復冷漠, 到下一個顧客時歡顏再現, 顧主親人或離世, 或無暇探望。
掛在牆角上方的遺照下的倖存者用時薪租用兩名女兒, 爸爸(顧客)同子女(出租公司員工)十分投入演販賣親情的戲, 鐘聲一響, 客戶扮演的父親不想回到獨自望著遺照舉杯獨酌, 他哭泣, 摟抱假扮死去女兒的紀子不放, 戲子不能抽離角色, 懇求紀美子延長時間, 紀美子不允, 腳踢顧客, 親情固然可以鈔票支付, 但短暫光陰不能買持久的關愛。
紀美子扮演的女兒、母親是賺了錢的人格分裂, 她在戲外未能獲得父母的愛, 她利用顧客渴求不能再有的愛以局高臨下的姿態代入角色, 營造家該有的溫暖, 溫熱笑聲退卻後顧主留守單身過餘生的孤寂, 紀美子一無所有, 親身把更沉重的傷痛給家庭成員, 結果是粉碎由佳對共聚天倫的最後一絲希望, 她比姊姊更通透, 切斷紅線, 不再沉淪虛假的親情買賣。
紀子と妹はウェブ上の仮想コミュニティを通じて自分を構築し、仮想のイメージを本当の自分だと誤解している。
これはラコンの「鏡像段階」を反映する。
レンタル家族の役割を演じ、他人の感情的なサポートを提供し、彼女たちは想像界の中で理想化された家族は疎外と冷たさに満ちている。
想像界は彼女たちが仮想世界で構築した理想化された関係であり、象徴界は現実の家族のルールや社会構造である。
ラカンは「欲望は常に他者の欲望である」と述べている。
紀子の行動は、彼女の欲望が自分自身からではなく、他者を通じて定義されていることを示している。
映画の中の家族関係は疎外、冷たさ、暴力に満ちており、これらは完全に記号化できない感情的な衝突として「現実界」の現れと見なすことができる。
关于自我的追溯和指认,牵涉到生命伊始相生相携的依托和旨归的议题。
不是利令智昏的负能量抗拒,而是伦常萧索——亲情圣杯下凌乱的伪和谐命理。
秉烛问苍天,招魂楚些何嗟及,却是山鬼暗啼阴雨。
纪子和优香是彻三和妙子的女儿。
纪子像是精神上的负隅顽抗者,昭示着小城上不甘困顿于斯的精神命脉,她的叛逆浑然天成,其向往东京大都市的情衷必定和父亲产生倾向性的磨合困难。
困境的滋生让她固执地在灵魂的拳打脚踢中过活,心神躁厉如她在东京的颠簸辗转中遇到了网友久美子,结伴江湖行又对自己的不安于室的灵魂进行着无情冷酷的解剖。
园子温的女主角往往不是沿着才学的路径,抑或是天赋异禀的昭示蜿蜒盘旋着向上行走,而更多是在交叉小径中寻觅归宿的边缘人。
纪子的生存权利被父权社会的伪道德所压制,她的自我命令的行使带有天然亢奋的特征。
纪子和久美子成为朋友之后来到久美子的家中。
家长制酷烈的质疑着她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愿景,纪子喊久美子的父亲为爸爸,也许是想从新的父亲指认中确认自我的人格归宿,这种都市亲情归属感的冲击波将纪子作为一种凌乱式懵懂的静守抑或浮夸捆缚。
纪子的妹妹优香也来到大都市东京。
并且和姐姐一并目睹了54个女学生携手跳轨自杀的行为,这种人生的腥味逻辑带有集体无意识的茫然性,而碾冰为土玉为尘的血溅当场又给姐妹的生命带来趋向性的怪异逻辑,纪子和优香偕同久美子饰演女儿和母亲,便是为了演戏而演戏的行为。
每个人都想做香槟而非酒杯,都想做花朵而非花瓶,然而总要有人来饰演酒杯和花瓶,在一个泥沙俱下的滑坡社会能做的只是惺惺作态而已。
每个人既然没有饰演自己的权利,那便只有以他者的生命来指认自己。
情愫是日本小家庭社会的归化和衍生,恰似颠覆了潮涌潮生的蓄妄脉搏。
纪子和优香的父亲躲在衣橱里,两年来第一次看见自己的两个女儿,而她们竟然在扮演别人的女儿,久美子则扮演她们的母亲。
而彻三的妻子妙子早在临摹的图画上看不到女儿时而自杀了。
最终纪子回归了家庭,由光子回归成为了纪子,这种回归无疑是社会性沮丧力量导致的个体压抑——告别青涩茫然的少女时代朝向脐带复归的路径。
而优香则继续漂移,流动性的生命在喑哑失常中继续体现一种抗拒性的力道。
优香认为他们都是狮子,而没有意识到正是自我的生命才是丰沛和力度的象征。
作为幽柔的表象和充满无限解释性的实体,优香若有还无的叛逆个体思维也是构建影片另类性的一个维度。
而久美子和彻三的终极旅程影片却没有解释,因为对于人类思维角度的解读本身就是开放性的意旨。
有一点拖沓,最后到结尾都有点坚持不下去。
"我介绍我的人生只需要三十秒" 每个人都要扮演好属于自己的特定角色,如果没搞清楚自己的角色那你就要犯错。
多数时候我觉得费解,那个才是我?
是在熟人面前活泼开朗的我,还是独自一人又丧又悲观的我,还是在陌生人面前害羞寡言的我?
感觉哪一个都不是我,什么都不扮演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突然想起来双重人格这部电影,原本的人格会未来适应社会而形成另一个人格。
怎么样才能时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犯错呢,这是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纪子勇敢,一开始就自己离开小镇,去找寻一些她想找寻的事。
后来,后来被控制了。
后来,演员们和爸爸在凶杀现场装作正常快乐的一家人吃火锅。
第二天,纪子离开了,她的勇气,再促使她去找寻。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起码他们(纪子一家,除了妈妈)都是坚强的。
电影本身音乐很好,画面很美,情调温柔,却是讲了一个非常残酷的故事,但是主题却是温柔的。
奇怪的是,这部片被归为恐怖片。
天大的误解。
《纪子的餐桌》特别棒……0.每个人物都有完整的行动线,只有父亲的略显单薄,只刻画了如何悔过。
1.自杀俱乐部其实是一个心理小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欲望本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而心理小组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世界也有人甘愿做被狮子吃的羊。
甘愿接受痛苦,感觉做一只羊,即是自杀。
而在自杀之后,接近了死亡而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我们才复活,成为真正的自己。
2.人物粗糙的演技、粗糙纪实的影像风格=最真实的幸福幻象3.象征性,世界就是狮子和羊,或鲜花和花瓶,人和人之间的权利斗争是很难停下来的,他总是想让她按照他的方式活着,即是痛苦很难停下来。
4.久美子故事线。
因为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而扮演角色,不原谅自己的父母,加入自杀俱乐部,看到许多逃避痛苦的人(54个少女为代表)而自杀。
让纪子目睹54少女自杀而让她体会到人在逃避痛苦,应该面对痛苦接纳痛苦,面对父亲和自己,连接自己。
5.电影结尾,镜头平静,人物线到达这个故事的终点。
少女们连接上自己了。
6.混合54人的血液喷溅出来,好爽的,人的痛苦。
初识电影的前身,是在b站上看到《循环自杀》的实验性短片,片头自杀的血腥如同西红柿炸开一般,失去了生命本身厚重的意义,还原为一堆肉身的毁灭。
当时的我看到那个片段又兴奋又自感共鸣,是的,自杀就是如此简单,不过是一堆烂肉罢了。
短片中,不断出现的暗示性意味的台词,“你与你自己连接上了吗”,让我有一种出离的愤怒感,这份来自第三者的质问,即使是因为影像中的安排,也让我倍感威胁与羞辱,心中自我代入般诽腹,关你什么事?
但却记住了这部短片,希望找寻导演的拍摄意图。
据我所查询的,这是园子温受日本邪教导致的自杀热潮影响而构思的一部作品,更加完整的展现在电影《纪子的餐桌》中,于此,我终于找出时间开始探究,循环自杀里没有拍完的东西会是什么?
整部电影的观影过程中我都似乎一种处于一种防御状态,压抑着自己被诱发的自杀渴望,禁止自己审视自己身上的扮演自我的行为,我不再感到羞辱,却开始被焦虑裹挟。
我为纪子的逃离感到愤怒,却又因她的放弃感到一丝卸下自我沉重的放松感。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转眼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只能通过扮演不断逃离来自过去的找寻,但那些记忆与联结却似乎像蜂拥不断的蜂群不断追着你跑,你只能无尽的窜逃,回望又惊心。
而优香却是在最后抹去了一切,回归存在本身。
姐姐的走失与扮演回归,妹妹却决定抛弃一切可以界定自己之物,重新创造了一个自己,她又能否真的逃脱呢?
相比于《循环自杀》,纪子的餐桌温柔许多,也更疯魔,循环自杀的短片里,警察突然的自杀,是直接的感官刺激,仿佛如睡梦中听到一声枪响般,震惊又茫然,只剩惊恐的余温。
大抵这个画面暗示性意味太强,自杀是会传染的,这是心理界的共识,此种意象确实不该被大量传播。
看到有影评提到这份自我消失术的一些相关概念,联想到,这也亦是抹杀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过去的自己不想要了,人可以重新开始,独自逃脱吗,还是抑或是无法逃离的背叛,身背十字架的罪孽,作为你背弃自己的代价。
写到这里,我却又想拉回来,警醒自己,这就是邪教所盯上的脆弱心灵,谁能轻易逃脱这份精神之网,我亦只通过观影就自陷其中,明知不管发生什么,第三者都没有资格评价我的人生,而他们却用精神刺探的方式,敲打心灵的裂缝,无孔不入,如此,自感触目惊心,自杀的热潮是否就是如此被引诱的呢?
深处现代互联网社会,心灵脆弱的人又该如何逃脱这些心灵的黑手?
你与自己连接上了吗?
我连接上了是否就不会被刺痛呢?
我亦无答案,只能记录观影感受。
断隔离
看了一个小时弃了,这不还是《自杀俱乐部》吗,只不过换了个角度而已,换成其中的自杀女孩的自传。前段时间看的《自杀俱乐部》我都不知道讲了个啥鬼,这个也一样。这些女孩漂亮的脸蛋可是脑子里面装的是啥啊?莫名其妙,你说再多我都理解不了这剧情。自杀很好玩?
在自己的世界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要靠旁白完成电影的导演完全就是文学饭也吃不成、影像饭也吃不成、又略有小资和装逼倾向的伪文艺青年。两个半小时的絮絮叨叨,过分理念化概念化实验化的叙事,还好全部都快进掉了。
妹妹长得很可爱,声音也很好听
everybody needs love
我们想成为某个人,最后连自己也演不好。
这是《爱的曝光》前园子温最好的作品吧。。。
納得できへんから三ツ星。
我擦 终于找到决坏死的时候那段BGM 就是Pk的バラが咲いた啊
主体消失之后的世界,情感也是便利店快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泪,在自己的生活里厮杀。兔子用来出售,狮子只会猎杀。“心是一只杯子,感情装多了,就会溢出眼泪。”
19/3/25
这结局真虐 OTL|||
不太想去理解这是种什么心理 也不想搞清楚这些舍弃自己追求圆满的人怎么想的
虽然冗长,但还是看完了。。54少女手牵手跳下去和父亲发狂时候的背景音很好听……男人轻轻地咏叹
跟《循环自杀》姐妹篇吗
看着觉得这很园子温 结果看完一标真是他
1.32到0.97的分数,无头无尾纯叙述,学谁不好学我最讨厌的情书,首先我抱着看园子温的心态点进这部电影,接着耐了两个小时的性子以为会在结尾彻底爆发,把他的血暴镜头都展现一遍,结果却是大失所望,我只看到了几个精神病和毫无内容的口嚼叙述,大量的自白和人格扭曲,真的给我听麻了根本不想听,别学人家了硬学。
节奏好慢。。。。。
没人想去看絮絮叨叨的初高中女生的天马行空!没人!你至少给我演点情节出来!我没见过进展这么缓慢的电影,连我都丧失看下去的欲望了!!正是因为没有对生活的明确目标才会这么浑浑噩噩,这样的人除了无谓的絮絮叨叨也没有什么活着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