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这一集,脱离了陈旧的叙事套路,使得整个剧都升华了。
妈找第二春、妈催婚女儿、妈的姐妹情,在女性题材剧集里,已经都是观众可以娴熟拿捏的部分了。
令我没想到的是本剧亮点出现在爸爸身上。
一开始爸爸就隐形出场了,从三个女人的视角里能了解到是一个好爸爸,几乎被圣光笼罩。
看到这里我的想法是,这实际是作者作为女儿视角的爸爸样子,女儿眼里的爸爸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
因为男人一辈子对女人最好的情况只出现在这个女人是他女儿。
所以,一旦对一个爸爸祛魅后,很多爸爸就只是普通男人。
于是,前几集里被美化的爸爸,没有说服力。
直到第六集,花了篇幅讲这三个女人背后的男人。
然而,它也不是去呈现一个爸爸角色,讲他怎么好,它讲的是这个男人如何和三个女人相处,着力点丝毫没有偏离女性,反而加强了作用。
看完这一段,会明白三个女人为什么可以是“疯疯”的样子,妈可以去找第二春,大女儿可以40岁不结婚持续写小说,二女儿可以奋不顾身一次次投入恋爱中。
因为她们不被身边的男人所规训,她们被男人尊重着,于是她们很自在。
Mark一下我最喜欢的E6,浅浅记录下爸爸的回忆语录片段。
1. 爸爸担忧大女儿的失恋情伤。
“爱情谈的不就是试探、勾引与背叛吗?
只是…你失恋的时候有那么多痛苦,你怎么都不讲啊?
写小说的人都是灵魂的暴露狂,我自己的女儿我太清楚了。
你有痛苦你要跟爸妈说啊,不管是经痛、牙痛还是心痛都行啊。
”2. 爸爸心疼小女儿的爱不顾身。
“小敏跟赵敏一样,爱情来了就奋不顾身。
她念旧、善良,像水一样包容,但执著过了头,水都结成冰了,总是硬起来搞,劝也劝不听。
但是,能被她这样爱着的男人,一定很幸福。
”3. 因为珍惜与妻子、女儿在生命中的相遇,所以愿意付出爱与责任。
“如果,今天是你的最后一天,你想怎么度过?
人生是漫长的告别,请把握所有相遇的时刻。
”4. (忘了在第几集)于我而言,全剧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变动的时代,无常就是日常。
”你们说,这何尝不是社会当下,以及自我的映射?
人生无常,珍惜相遇。
继俗女以后很久没有看过上一秒笑疯下一秒哭崩的剧了,也许这就是台剧的魅力。
作为一个资深台剧迷,我要为这部剧打call,不要被卡斯诈骗带偏而错过这部剧。
三母女吵吵闹闹,不得不说妈妈真的很会遇到好男人,爸爸陈光辉一共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王玫玫,二女儿陈如蓉,小女儿陈若敏,陈光辉走了以后,大女儿就接上了爸爸的角色,照顾妈妈和妹妹。
剧中的妈妈王玫玫真的酷毙了,真的太喜欢她花枝招展,穿着大红大紫的衣服,嘴巴又贱又爱撒娇,比莉姐真的太可爱了!!
希望我老了以后也是这么可可爱爱又闪闪发光的老少女,啊哈哈哈哈哈玫玫被陈光辉宠了35年,宠成一个公主,陈光辉走了五年后,她想要勇敢追爱,把自己再嫁出去。
最后还真给她找到那个可以接棒陈光辉继续爱她宠她的男人。
也许是陈光辉真的是一个太好的男人了,所以她才一直相信爱情以及相信会被爱,即使被骗子过,也还是义无反顾的奔赴异国面基萝卜(罗伯)。
印象最深的是她说了一句“我要玩到挂!
”人生,不管是30岁,40岁,60岁,70岁,都要勇敢直面自己的欲望。
没有“太晚了”,也没有“就这样吧、、” 不过,一个人一生可以遇到2次真爱,这是什么偶像剧磁场啊!
陈光辉和玫玫的故事太好哭了,哪个女人不想遇到陈光辉这样的人啊,所以大女儿如蓉一直都没有结婚,因为按陈光辉这个标准真的太高了,哈哈,有几句台词真的搓到我“我要走在你后面,看你什么时候想休息了,我就找个地方给你休息,帮你看好前面的路(不是原话,但真的太感动了)”“然后我给了你我的死亡,我给你地图,我给你行囊,而我最想给你的是一双翅膀,让你从我的世界飞出去,谢谢你让我的人生这么美好,我们下辈子见…”“我的权利就是让你们快乐”(原话大概是这样)还有王玫玫和闺蜜最后道别的几句话“你不要过的太好,不然我会嫉妒死”,真希望我和我的姐妹们到老了还能一起八卦和斗嘴。
大女儿和小女儿的戏份没有特别想说的,但最后有没有脱单也是留了个白,毕竟她两的故事不是主线。
这部剧稍微有点乱,尺度很大,梗很多,整体的水平是OK的,如果镜头切换再顺畅一点就更好了,卡斯真不真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吴慷仁是真的吴慷仁!
PS:片尾曲真的大爱,好听到哭,什么时候能等到正式版。
如果有错别字欢迎纠正。
我太喜欢这种“无厘头”现代剧了,感谢台湾同胞和网飞制作这部电视剧~这部剧就是很欢乐、情感充沛、节奏很快、人物很疯——丧偶的家庭主妇王玫玫有两个女儿,一个是患有爱情恐惧症的作家&国中语文老师陈如蓉(贾静雯饰)、另一个是渣男收割机陈若敏(柯佳嬿饰)。
家里的男人离世几年了,女人们依然炸成一锅粥。
那边妈妈王玫玫约有妇之夫雨夜爬山,这边小女儿陈若敏和软饭男小查分分合合:
尺度很大,配乐偶尔台湾小清新,但对话镜头相当18🈲 空留大女儿陈如蓉课余时间吭哧吭哧潜心写无脑言情小说赚钱养家,大作包括《就是要嫁富二代》、《我的美男主治医师》、《五个天才球员跟一间更衣室》等等。
这部剧有点像简易版《妈的多元宇宙》,剧中用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和画风推动剧情,色彩绚烂,构思也很出彩。
如果是本来就喜欢看台剧的观众,还会额外get到很多台剧梗——
↑右上角小字是《阿母的靠北声》,感觉就是在致敬《炮仔声》。
台湾乡土剧的妆容就是这种老气横秋、演员表情和夸张无比,剧情用离谱二字归纳都不够的狗血,但是真的很好看哈哈哈
注1:“靠北”是闽南语中“哭爹”的国语谐音,指的是对一些事或人的不满、吐槽以及抱怨。
注2:乡土剧用台语(闽南语)演一些狗血台湾家族的故事,中央电视台在我义务教育阶段引进过《再见阿郎》、《又见阿郎》、《意难忘》、《再续意难忘》,是我欣赏乡土剧美学的启蒙 本来是母女三人竞速看谁先找到男人结婚,结果王玫玫瞅着女儿们择偶之路注定坎坷,自己单飞了~
因为是真实故事改编,所以结局就是王玫玫和一个老外结婚了~没啥好猜的。
那么,一开始就离世的陈光辉到底是怎样的人、他生前挚爱王玫玫是怎么结识老外并且跑到国外结婚、大女儿如蓉有没有克服爱情的恐慌找到爱情、二女儿若敏有没有痛下狠心摆脱渣男,中间的剧情百转千回~值得各位看官一看王玫玫的姐妹情、姐妹和她小男友的感情也占了一些篇幅,但是动人程度不减哦:
王玫玫的闺蜜在生前准备好了自己的告别式,录好了声音,安排好了花束,真的是很潇洒的挥别礼 《妈,别闹了》里面母女三人住的房子,即便乱糟糟到根本不能拿来当样板间,却让人觉得好温馨(包括墙上老土配色的全家福)。
演员脸上没有扑朔迷离的离谱滤镜,柯佳嬿角色的小雀斑、贾静雯脸上的小细纹都清晰可见——
贾静雯状态真的太好了!
她已经47周岁了哎!
没有眼袋黑眼圈,这科学吗?!
除了布景、主演们的脸蛋之外(还是有几个整容脸配角的,但是她们并不让人出戏),剧里很多情感细节也很真实,比如夫妻之间你进我退的包容、母女之间纠结又亲密的关系、男女之间反反复复的爱情、闺蜜之间快乐时尺度大开关键时刻真心换真心的情谊,都好好。
看得我好多次眼眶湿润,还好有吴慷仁调剂一下。
↑这里有一张吴慷仁的照片,但我估计这个图命不久矣。
这部剧疯疯癫癫,但是真的有好多片段让我差点落泪。
比如王玫玫为什么和女儿们如此肆意,正是因为陈光辉在世的时候给了她们大量、好多、充足的爱。
当他走了,家里的三个女人们都在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男观众看这部剧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会觉得我辛勤呵护了一辈子的家拱手让人吗?
应该不会吧。
我看这部剧的时候想到了李安很有名的一段采访:
如果说上次介绍的电影《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是西方世界女性视角的爽文,那么《妈,别闹了》是华语区女人们的另一种剖白——纵然有些人内心喜欢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羞于承认,还佯装“正经”指责她人:
但依然还有另一批女人们在坦荡、磕磕绊绊地走着自己的探索之路:
这部剧虽然立足点依然是很普通平凡的感情世界,一点都不光辉伟岸,但它却让我感到无比的开阔与舒展:
啊真的好棒
在表面吵吵鬧鬧的家庭喜劇外包裝下,我在這部劇裡看到了「女性獨立意識」的呼喚,但是這種意識通過王玫玫來表達,顯然是不合理的。
平心而論,兩個女兒,陳若蓉和陳若敏的性格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王玫玫造成的。
跳脫出「抓馬」、「搞笑」的效果,我在王玫玫身上看到的只有自私,而正是這種自我中心和對孩子的「批評教育」使得陳若蓉被迫成熟,讓陳若敏對愛情產生了偏執和錯誤的依戀,而這所有的種種,卻是王玫玫不自知的。
若不是主角光環,若不是喜劇加持,若不是遇到陳光輝,王玫玫大概只能落得小查媽媽的下場。
離婚後就開始迫不及待追求自己的「愛情」,明知是詐騙也要執意匯款,因為自己的童年陰影就對自己的女兒揮刀相向,一意孤行地去澳洲、結婚,即興而為的返台、賣房,這樣的人設真的對得起呼喚「女性獨立意識」的重擔嗎?
好在最後,陳若蓉與自己和解,陳若敏也沒有為了強行HAPPY ENDING而和小查復合(儘管小查對陳若敏是否是「愛」也很難釐清)。
事實上,陳若敏的愛情和心理故事,更值得剖析。
陳光輝因為小時候看到媽媽受苦,所以發誓要對老婆好;王玫玫因為小時候媽媽不讓她吃飯,把她丟到菜市場,所以跋扈缺愛,自私任性;陳若蓉因為王玫玫,被迫成熟,精打細算,嘴硬心軟;陳若敏因為王玫玫,對愛偏執,沈溺性愛;小查因為媽媽感情不穩,對愛患得患失,自我保護而渣男成性...所以,原生家庭的痛到底需要幾代人才能修復?
或許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暑假看的了,其實都有點忘記了,但還是想記錄下。
乍一看覺得媽很鬧很不老年,很不省心很不為女兒著想,后一深入,發現並非如此。
老年又怎樣,還是有權利追求美追求愛。
最喜歡陳爸爸,真的是個好老公好爸爸,才會讓每個女兒都這麼想念,每個人都很想,但都是自己心中的“傷”,都避而不談,故作堅強,最終也是陳爸爸再次讓這個家凝聚重振起來。
三朵金花的故事線也很感人,用力去愛去奔跑,不懼年齡,哪怕不夠及時但也用力回擊家暴,不懼面子。
媽雖然一路鬧鬧的,還跑到澳洲去,但最終找到了自己後面的幸福。
妈,别闹了!
(2022)6.92022 / 中国台湾 / 剧情 喜剧 家庭 / 陈慧翎 李俊宏 / 比莉 贾静雯
被称为“台湾歌坛大姐大”的比莉、2019年凭《我们与恶的距离》获金钟奖的贾静雯、《想见你》女主柯佳嬿……号称最强卡司的家庭喜剧轰轰烈烈上线,然后扑得无人在意。
目前来看,《妈,别闹了》的评价呈两极化,一方面,有人认为有笑有泪,题材新颖,值得一看,另一方面,则被诟病剧情浮于表面,看似女性主义,仔细一看还是老一套价值观……
《妈,别闹了》的故事,围绕三个女人展开。
“妈”——一位名叫玫玫的女人。
她热爱粉红套装,不折腾不快活,秉持“女人的婚姻就是事业,离婚就当资遣,老公挂了就当公司倒闭,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中年就业”的理念,一面为女儿婚事操心,一面思索着如何把自己再嫁出去。
在恨嫁的日子里,她被人骗、被人嘲、被人怀疑,差点成为第三者,差点被异国相亲对象骗去所有积蓄……但这些都不能阻挡她的结婚热情,她还在期望一段美好的爱情,还在不断相亲。
那两个整天咆哮着“妈,别闹了”的人,就是玫玫的大女儿陈如蓉和二女儿陈若敏。
与常见的家庭剧不同,两位女儿对于老妈再嫁并不反对,只希望她别被人骗还替人数钱就行,并求她不要给她俩强行介绍对象,或出席什么奇怪场合,比如,穿上旗袍参加名为“同学聚会”,实为“剩男剩女相亲大会”的活动。
对于十分恐惧爱情、过于理性的陈如蓉来说,天大地大都没吃炸鸡和写小说大,再说,她笔下的爱情小说,早已让自己和各式各样美男谈过无数恋爱了。
如果说大女儿是“爱情恐慌症”,那二女儿就是绝对的“渣男吸引机”。
在炸鸡店工作的陈若敏深陷一段烂感情无法自拔,对于男友小查,她是喜欢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照顾一个比自己还差劲的人,让她觉得自己还有价值。
而在这三个女人背后,始终默默站着一个男人——玫玫的亡夫、如蓉和若敏的爸爸。
陈光辉是天底下少有集齐了好丈夫、好父亲所有特质的男人,三个女人全部被他宠着,甚至于玫玫,都像家里的第三个女儿。
对妻子,陈光辉包容她所有缺点,全心全力爱着她,无论她多么任性,在外面捅了再大篓子,他也只是唠叨两句,就独自承担所有后果。
面对两个女儿,他同样温柔。
父亲的爱,首先体现在女儿的名字。
作为金庸迷,陈光辉把最爱的两个女性人物黄蓉和赵敏的名字都放在女儿名字中,如蓉、若敏。
同时,他对女儿最大的期望是:“我希望她们都做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的附庸品。
”
他真心爱重两个孩子,不管大女儿的小说多么狗血,他都会十分自豪挂在嘴边;二女儿珍惜旧公仔的味道,他也能理解孩子的小心愿,拦住玫玫洗女儿的玩偶。
他把她们宠上天,甜的都捧出,苦的都吞下。
因此,即便在陈光辉走后,母女三人的生活仍然有父亲的影子。
她们仍然遵守父亲告诉她们的生活习惯,仍然只吃得下用父亲的菜谱做的红烧肉,玫玫相亲屡屡不顺也是因为找不到像他这么好的丈夫,而如蓉甚至直接默默充当“父亲”的角色,潜意识里希望按照父亲在的样子生活。
短短11集,母女三人为爱情苦恼,为亲情流泪,为友情悲伤,却又再展笑颜,继续拉扯,与现实大战三百回合,最终,玫玫远嫁澳洲,收获一份美满的爱情和真心以待的丈夫,如蓉拒绝了伤害自己的初恋,继续埋头写作,若敏终于摆脱渣男,开始习惯一个人跨年。
《妈,别闹了》改编自陈名珉的小说《我妈的异国婚姻》,而这个故事,其实来自原著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
仅从剧情梗概来看,确实是一部主打“女性独立”,探讨亲情、爱情、友情、婚姻的作品,但事实上,正如剧情中调侃的那样,其本质是“用大众小说之名行言情小说之实”。
无论口号喊得多响亮,所有内容仍然引导向女性需要婚姻作为归属,如蓉和若敏两姐妹也始终站在大龄剩女的位置上,而不是独立女性。
不过,《妈,别闹了》也不算完全差劲,从部分桥段来看,它还是有闪光点的。
比如,有一集讲述玫玫上学的友情,那时她有两个好友,三人在还是小女孩时便组成“水昆少女队”,长大后,另外两人由于误会长久不来往,水昆少女队一度面临解散。
但多年后,三人都已年过六十,解开误会,惊讶发现各自身上仍带着曾经的姐妹同心手帕。
于是,眼含热泪而又面带微笑的三人,在被真正的少女们喊“奶奶”的年龄,再一次将手帕绑在手腕上。
这一幕,这一个瞬间,是整部剧最接近女性主义,或者说,最接近女性成为自己,深爱自己,感受爱,享受爱的瞬间。
另一个动人时刻出现在一场葬礼上。
玫玫的好闺蜜小金,生前十分有钱,包养小奶狗,让身边同龄人羡慕得不行……但这些都不是她最酷的一面,她的葬礼照片,是在一众精美写真中挑出的那张COS女武士的拿刀照——生前快意人生,潇洒处世,身后遗照颠覆温柔形象,又酷又飒,拎着武士刀,斩断过往一切乱麻,仍然潇洒。
总的来说,《妈,别闹了》好坏相抵,只能算平庸,可以作为下饭剧,但好像也没必要。
值得肯定的是,这样新颖的题材,这种以喜剧探讨深刻社会议题的故事,已经有人在创作,在尝试了。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很多人把这部跟俗女养成记比,我觉得不太对标,不是所有女性题材都要拿来比较。
我觉得这部是比较偏轻松喜剧的,但可能观众期待得更多的是对女性困境的探讨,所以觉得里面很多东西浮于表面,从喜剧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是完全合格的。
而且这部剧其实是围绕“妈,别闹了”,主要要体现出剧中的“妈”是个有些想一出是一出,不让人省心的人,我觉得也完全体现出来了。
至于有些人不满于这部剧专注于探讨婚恋,觉得可能传输出一种女性只能探讨婚恋的感觉,但我个人认为在偏喜剧的电视剧中,可能会想体现出一些思想,但是因为必须要有笑点,所以可能要夸张化一些东西,我觉得婚恋可能就是其中被夸张化的东西,所以很多人觉得“啊,怎么我们女人的focus只在找个男人上吗”。
其实看到最后发现除了妈妈真的找到一个她心仪的伴侣之外,小敏最后还是坚决放弃了渣男(实在太好了!
),在断舍离方面得到了成长。
蓉子中间一大堆也只不过是为了写小说的幻想,不是说真的谈了那么一段恋爱,也在事业方面得到了肯定。
所以虽然感觉可能很多东西围绕女性婚恋,感情,但其实可能更想说感情是她们人生中的一部分,她们可能通过她成长了,也可能从不想要到能去接受她,在我看来可能更多的是关于女性在婚恋中的成长。
当然,我上面也提到,因为表现形式等夸张化,所以有些人可能完全不能接受。
还有评论说小查是最好渣男的,我劝女性真的不要同情心泛滥。
小查我真的觉得是个塑造的很好的角色,就是很多大陆影视剧体现渣男就体现的很扁平,就光出轨、家暴、自私等,反正就把一切坏的品质都放在渣男身上就行,这样观众就很容易恨得起来。
但其实现实中可能更容易遇到是像小查一样的渣男,用自己的悲惨去粉饰自己在感情中的不忠,让女生同情心泛滥,所以女生更不容易分手,更容易被骗。
可能他们有一些好的品质(是个人都有一些优点吧,不去评价那种啥优点都没有但还是有女的愿意回收垃圾的渣男,他们在我这儿不是人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确实一直在感情方面不忠,一直不断伤害女生。
小查最后改了,变得孝顺了,想追回小敏了,很多女生又会感动:啊,浪子回头。
但是这真的就是个伪命题哎!
首先我们不知道他有没有回头,他去追回小敏到底是因为确定自己喜欢她,还是只是觉得小敏养他很快乐(虽然小查说什么在小敏身边能感受到家的味道,但谁知道是真是假啊!
渣男这种话术就是很多的)?
再者,就算他真的最后意识到喜欢小敏,那小敏为什么要去赌他真的完全改变了,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犯。
小敏说过,小查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只爱他自己。
我并不认为这种本性的东西容易改变。
所以我非常喜欢小敏坚决放弃的结局(假如有第二季他俩和好了我绝对气死!
),而且也不是想拉踩,我觉得这也是大陆和台湾编剧不一样的地方,这种情节放到大陆一定是最后和好,女方原谅男方,呵呵。
总之我看完后觉得并没有大多数评论说得这么糟糕,当然喜剧再加一些讽刺可能会更讨人喜欢(因为大家就喜欢那种偷摸摸骂人的东西,觉得很高级),但是我就是个低俗的人,所以有很多黄色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看《台北女子图鉴》的周更空隙,琢磨台剧,又快速刷了一遍《妈,别闹了》,第一次是跳着看,一般,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二次竟看出了很多很多的优点。
1.节奏明快《台北女子图鉴》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经常看着一段段庸常,半集的时间过去,依然不知所云。
《妈,别闹了!
》就很上头,这个剧是尺度大,不是镜头怎么怎么样,是语言和对话上几乎每隔几分钟都在抖包袱,而且一直在开黄腔,当然都是很日常有分寸的,至少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言之有物,不是在说废话。
2.确实搞笑第二次看出了很多笑点,这些笑点不故作姿态,而是来自人物之间的互动,源于人物的困境,源于真实。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从卓别林到周星驰,大师们当时的表演要极大的夸张才让人能get到一种力度,到了今天,《妈,别闹了!
》所处的现实生活,人们表现喜剧已经不必那么用力,因为观众的生活基底已然和它的对立面很近,所以那些为了抚平创伤的笑点很容易走入内心。
其实这个故事回过头总结,说是悲剧一点也不为过:家中父亲突然离世,母亲一人远嫁异国他乡,共同的房子卖了,大女儿一个人独居,二女儿还是被前任纠缠不清,家不就是散了么。
但看整个过程,真的很搞笑,笑到最后,化解了全部悲伤的气氛。
3.情感上类型丰富父女关系那几集有关父亲出现独白倒叙和超现实对话,一下把整个剧立意抬高了很多。
没有那几集,从家中三个女性的性格也能看出他们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
剧里他们似乎并不过多悲伤,然而悲伤不仅以泪洗面才算,整剧就是表现他们悲伤的方式。
老年人爱情很久没有看到表现上了年纪的人如何追求爱情,核心主角母亲的疯狂追爱那种活力特别有感染力,并不会觉得不可理解,确实反映了爱情的母题是原始生命动力,她顺利在澳洲结婚,与其说缘分好,遇到好人,不如说是她的意愿如此之强烈,在此之下一切的行为尽管笨拙,也很可爱。
社恐文人作家的现实和想象贾静雯演的大女儿真的是作家本家,大龄单身,一身素衣,沉溺于幻想世界不可自拔。
关键是她和她幻想的吴慷仁演的学长都太好看了,以至于他们相遇的那些情境都像真的一样,作为畅销言情小说家,剧里还揶揄了出版界种种,还真的把一个作家世界和她不堪一击的现实生活展现出来了。
年轻男女的爱情之二妹:狗皮膏药一样的关系柯佳嬿演的二妹状态太对了,不愧是两届金钟影后,日日酗酒,浑浑噩噩。
关键她这个男友确实很渣很典型,反复渣又离不开,因为小妹意识到,这个世界只有他这个男的,了解我还那么对我好,二妹是那种把感情看的很重,把生活看的很轻,又不表达的年轻人代表,柯佳嬿应该得双份工资,既陪着其他角色演喜剧,自己又演了像是另一部戏。
生死问题除了父亲的开头去世,整部剧还有母亲的挚友同龄人去世,一个找了年轻男友的有钱人,和她令人难忘的葬礼,这个配角的戏很感人,她们曾经是同学,有自己的小组织,等于共同走过大半人生,按说她是依自己的心愿找到一个年轻的伴侣,又有好友支持,遗憾是没有,从那段和母亲在病房探视的戏,可以看出她的恐惧,也就是大多数人对生恋恋不舍的真实状态。
4. 一点不足导演和编剧在轻喜剧和家庭伦理剧中的徘徊《妈,别闹了!
》片头和片尾的动画做的很精致,有漫画风格,总是在一片嬉笑打闹中有很深情的叙事。
但是柔和的不自然,打个比方,如果是无厘头式,注定以消解琼瑶式为目标,如果是琼瑶式,绝对想往莎士比亚发展,但整个剧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把一个可以构建风格的机会白白丧失了。
卡司阵容可以说是无敌:比莉姐/贾静雯/柯佳嬿领衔寇世勋/林柏宏/还有吴慷仁大尺度的幻境洪都拉斯/谢琼媛的与恶联动江宏恩的飞龙在天售后简直就是制作人拉好友聚会-但看了前几集,确实有一些失望因为故事太瞎,以为点开了台湾闹剧但越往后看,越能理解所发生的这些并不落地的超浮夸生活-陈爸突然离世后的几年,被照顾的人要站起来照顾别人,被捧在手里的人没有了宠爱她的人,被爱惯了的人对爱情无比渴望。
她们无法自洽也无法与彼此相处每一次的争吵,都是一次怀念。
-永远不要放弃爱与被爱的能力,在告别的无常里,重建家庭关系。
-突如其来的《飞龙在天》的售后。
黄飞龙出现的瞬间,心理很复杂。
童年女神之所以是童年女神,真的因为承载了太多童年回忆。
-应该很多人会把这个剧跟《华灯初上》比较但是从题材来看,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
就当它是个闹剧看吧,都是她们强颜的欢笑。
前两集觉得有点吵,适应这个风格后就还好。整体7.5,也算是看到亚洲女性老年追爱这种故事视角了。爱情不是最伟大,但不管几岁,拥有追求自己喜欢生活方式的选择权很珍贵。| 华语文化输出的重任,阿湾继续加油 | 吴慷仁的名字和照片比他的角色出镜都多 | 便利店吴慷仁你赶快去跟她要电话啊!
蛮好玩的,难得看到这种戏,内地不敢这么拍,但是什么时候才能不把婚姻当女人的事业啊,好像结了婚就很成功似的
你妈超酷的
贾静雯是制作人
王炸神仙阵容,不枉苦等半年,5星奉上!。。。EP01笑点密度以分钟计,主配角演技在线台词尺度惊人,个人观点华语剧如此质量的大尺度无出其右!这绝对是暴走女外科之后的又一爆品!平行宇宙里,姐几个是血观音和孤味。。。11集白P完毕,片尾曲无限循环中!同样是频繁闪回却次次精准戳破泪腺,和隔壁的终极名单完全不同。其它的小瑕疵也完全可以忽略(除了那个用一生“治愈”童年的渣男无法接受)!片子值4星,还有1星保留给倾情演出的几位主演,特别是牺牲最大的郭轸!
走了一路谈论着亲情、自我、独立有多珍贵,结果中途下车说“我对象在酒店等我”——前三集我只看到独立拼搏事业的贾静雯如何被两个自我折磨和自作自受的离奇女人折磨的故事。拍摄手法和画面处理很好很新奇,但是话题冗杂,处处有话题但处处说不尽,观感极差。
自由国度啊
吵,闹,笑,哭。每家有个自我的母亲,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力量?看到太多隐忍的母亲,我反倒喜欢玫玫这种公主型,一直寻找爱情并坚信爱情的人,被感情骗拿得起放得下(脸皮厚哭一哭笑一笑就过去了),做事果敢。这样的精彩生活一定会感染到身边的人吧。大女儿永远是照顾家人的那挂,拧巴而善良。小女儿认定的爱却一次次被出轨,最后终于告别过去,替她感到骄傲。吴慷仁真身出境(被打码哎)
这里面角色有人智商过十岁嘛……纯纯对不起这个卡司……柯姐选剧本的时候真的上点心吧……
原来台剧也可以这么乐色的,像是妈妈带着两位女儿来参加大陆的恋爱综艺,(还不是台湾那种综艺!)穿插的念白/台词要多土就有多土,顶配卡司遇上鸡肋剧情开3倍速刷完都有够无聊哎~~编剧靠北啦,写出这种台本。唯一有趣一点点的是贾静雯和吴慷仁的戏份(建议直接跳到第7集看吴慷仁裸体吧,虽然打了很重的马赛克…..汗)。
吴慷仁真是好会哦
各位,别闹了!
有点闹腾,然而很有爱。没有吹捧,就是真诚地展示不同女性的生活。胆小如我,非常敬佩妈妈的勇气。
看到后3集被吓死,凡是老太太的戏份都3倍速跳过。试着去理解老太太的作,到最后实在理解无能了,女人不管年轻年老,干嘛非要有男人才有存在的意义,才有找幸福的能力,编剧是从哪座古墓里翻出的价值观?在这么多元的社会里女性的选择有很多,终点早已不必是男人。
贾静雯,我的梦中情妈
两集弃,太咋呼。
闹归闹 啥时候大陆的八点档能有这样的剧?
爸爸去世前后的情节很真实也很感人,思念一直存在于两个孩子和妈妈心里。这让我想到:“有人记得你,有人想念你,有人会说起你,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活着。”
最近一口气看完了两部台剧,一部是《村里来了个暴走女外科》,一部是《妈别闹了》,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前一部讲厌世外科开刀机器小姐姐和年下忠犬金毛小奶狗的故事,主要是它允许人质疑一直拼命工作直到失去一切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允许人摆烂躺平暂停⏸️,会有温柔的人事物来抚平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后者呢,卡司阵容很强大,讲父母辈爱家人以及有勇气追爱的故事,鼓励大家放弃陈旧过去,勇敢冒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母女三人实在太吵了,我受不了,我只喜欢风平浪静的生活。这部剧从第6集开始变得稍微好看点,整体低于预期值,有点浪费影帝影后这么高的配置。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俗气却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