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路上开始看这部剧。
还记得是个星期天的晚上,拿着电视遥控器,准备随便扫扫,就去看书的。
恰好转到中央一套,画面上是上海典型弄堂区的一个天台,不知是清晨还是黄昏,阳光微温,优雅沉郁的一个少妇,有着精细冷漠的面部线条,有和蔼慈眉的母亲在旁嘘寒问暖,有英俊温柔的丈夫深情关切的目光,有怀中嗷嗷待哺的新生命,还有淳朴善良的小保姆的陪伴,人物的装扮和谈吐透露着家境的殷实,简直就是让人艳羡的人间幸福天堂,但她的侧影依然显得孤单、迟重。
好像是在天气渐凉的深秋,日光被风吹得摇摇晃晃,但仍明亮,为画面涂上一层金黄的暖色调,那一刻宁静和谐的让你觉得不安。
用的是类似电影《人证》里女主角跳崖自杀的镜头语言,从旁者的表情变化来讲述少妇的轻生,就是在那一刻,康凯(后来知道的)无声的抽噎、脸上肆无忌惮流淌的泪水、惊惧无助的眼神,将我击中,一个男人,中年男人,如此深切的悲恸,心一定是伤透了。
画面依旧很美,美的叫人觉得残酷,一朵鲜红的风筝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上空飘扬,轻盈夺目,不晓得是不是喻示跳楼轻生者丢弃自己的肉身后,灵魂随即升上了天空。
因为没有看前面的剧情,只觉得美好的东西在瞬间被那么轻易的不留痕迹的撕毁了,叫人惶惑措手不及。
我最早知道《致橡树》这首诗就源于《相思树》这部剧。
小的时候跟着我爸在央视断断续续的看,虽然遗憾一直没有看到结局,但剧中的几个情节记忆却尤为深刻。
这些天熬了几个大夜,终于在今天凌晨把这部剧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刷完,看到了结局,也纠正了一些我记忆中的偏差片段。
时隔这么久,每次看到主人公在剧里念出《致橡树》这首诗时,我依然会感动的热泪盈眶。
当年正是因为这部剧,小小的我疯狂的热爱上这首诗。
那会儿其实不懂这首诗的含义,只懵懂的觉得,应该是指爱情。
如今再读,又有另一番感悟。
我其实曾是坚定的凯牧党,康凯这个人实在太有魅力了,但是剧越往后看越觉得,或许晓牧和丛原在一起才会真正快乐。
丛原对晓牧的爱丝毫不加掩饰,他爱的大方、炙热,不怯于展示给别人,也会大大方方的说给晓牧听“我爱你”。
但是康凯呢,他爱的收敛含蓄(甚至连他对于晓牧到底是不是爱情都要存疑),剧中有两次他被逼问是不是爱晓牧,一次是在监狱里,晓牧问他,另一次是康慧为了逼他正视自己的心意问的,两次他都清楚的说:“我不爱你(她)。
”除此之外,晓牧如果选择丛原会更幸福的另一个原因是,丛原一家,他和他妈妈都是把晓牧放在同等地位上去看待。
反观康凯一家,哪怕晓牧读了大学,成了记者,写了畅销书,在他们心里,晓牧永远都是那个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外来妹小保姆。
关系本来就是不平等的。
但毫无疑问,康凯是一个非常善良正直的人。
我想如果我是晓牧,年少时如果遇到这么一个温暖帅气的大哥哥帮助我,只怕也会分不清恩情爱情的一股脑陷进去。
不是有那句话吗:年轻时不能遇到太惊艳的人,这样往后遇到的所有人都会黯然失色。
虽然这部剧在高清画质下都有着感人的画质,但瑕不掩瑜,老剧真的是用心在做,年代关系,服化道虽然现在看来既落后又雷人,但是剧情和演员们的演技在线,还是非常好看的。
扣掉的一分要给崩的稀巴烂的结局,康凯在美国中亿万大奖、丛原晓牧民政局约好结婚愣是见不了一面、村支书流水席婚礼上逼着晓牧晓朴认亲生父亲…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Anyway,希望如今国产剧的导演编剧演员们长长心,能再拍出一些像老剧一样高品质好看的剧了。
(最最最起码看着不会让人出戏。
)
看过很多电视剧,也不乏出色叹赏之作,但很少有一个人物形象,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
大概是因为吴秀波饰演的康凯强烈地打动了我。
在这部《相思树》中,康凯是这样一个男人:他的胸怀宽阔深沉象大海,可以包容爱人的一切,而把所有的痛苦都深埋在心底。
在被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不需要时转身离去。
面对误会从不解释,面对艰难独自承担。
他只用行动默默付出,咽下所有的煎熬绝口不提。
最令人难忘的是他收到晓牧来信,被工友哄笑着扔上花坛,爬起来乘着醉意大声吟诵舒婷的名篇《致橡树》时的情景: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这个男子,他带着不轻易露出的微笑,目光灼灼,神情坚毅,似蕴藏着无穷无尽光热而不动声色的火山,一任岩浆在地底汹涌奔突。
他的隐忍,坚韧,执着,牺牲,无不令人深深动容。
这样的男子,方才配得上称为男人。
连续几天挑灯夜战追着看《相思树》,晚上的时间嗖的就过去了。
我好久都没有熬夜了,有多久呢,应该差不多有大半年了叭。
昨晚上终于看完了,眼泪就要掉下来。
如若不是提前看了豆瓣上的简介对结局略知一二,最后看到从原哭泣的样子,我一定会哭的。
其实我们都以为,晓牧最终会和从原在一起,但是这是剧,所以不然。
其实我也一直牵强的以为,康凯最爱的还是尚洁,他和晓牧刻骨铭心的感情,更像是兄妹。
不过呢,从原和康凯,都是多好的人啊,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还有吗。
也许这只是一个故事,只在剧本里才有,但是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会给你那样多的感动、感慨和思考。
小龙说,这个名字起得好,致橡树,相思树,两者之间若有若无的关系,实在是相得益彰。
《致橡树》因为这片子而更美更有意境,这片子也因为有了前后三次的《致橡树》吟诵而更加动人。
好的片子有无形的力量,一种牵动内心的力量。
就像从原最后的眼泪,康凯和晓牧的笑,即使有瞬间的遗憾,也依然深刻。
故事的整个过程和人物形象的鲜活带给我们的力量,如同读一本好书,也如同属于自己的一段行走,或经历。
我觉得,所有爱过的,没爱过的,为失去而痛苦的,因得到而患得患失的,还在爱中苦苦挣扎放不下的,或者已经放手仍难以释怀的,都应该看看这部《相思树》。
这是部感情戏,或者更准确一点说,讲述的是人在感情中的坚守与成长,进退与取舍,由小爱进而大悟。
深以为,康凯是一个有大智慧的男人。
很多人在看剧时都会忽视这一点,而把落脚点放在康凯的“好”上,甚至错误地以为这就是懦弱。
比如,他原谅了尚洁的背叛并重新接纳,包括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并视如已出;又如,他为了成全晓牧与丛原,狠心拒绝晓牧,一个人远走他乡,在异国孤独地承受一切,等等。
其实就连秀波在采访中也提到,他在拍《相思树》时的愤怒,好几次想拨枪,又发现不是年代戏,他没法拨枪,只能作罢(笑)。
康凯的大智慧首先体现在他的“勇”。
尚洁在婚礼当天弃康凯而就东方凌霄,照金山的脾气,东方凌霄那**早就不知道身中几弹,剁碎丢黄浦江喂鱼了。
康凯呢,几度离合后,他搂着尚洁说“我只想对你好”,失而复得后的泪水,是怎样地令人动容。
尚洁自杀后,面对没有血缘的儿子,将其视如已出,这份胸怀,岂是懦弱?
什么是勇?
记得秀波在访谈中曾经谈到,他从大儿子憨憨身上学到的品质是勇敢。
憨,上面一个敢字,下面一个心字,合起来正是“勇敢的心”。
所谓勇敢,并不是你看上一个漂亮女孩,鼓起勇气问她要电话号码,或者遇着一伙歹徒,你一人冲上去搏斗结果人**两刀这就叫勇敢,勇敢的前提是存一颗憨厚之心,小事能糊涂,大事看清楚,遇事审思慎断,像康凯说的,“让别人占便宜”,没有大智慧的人做不到这一点。
有趣的是,有时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为别人战斗,却往往执着于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放手,勇,不仅是大阖大开地进,也是适地适时地退。
其次,康凯的大智慧体现在他的“放”,在处理尚洁的背叛问题上,他没有记恨,尽管有不原谅,有纠结,却还是选择放手,并且在得知豆豆非已所出后,放下心结,全心全力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即使在再逢东方凌霄时,他也以一颗宽宏落定的心将“放”做到了极致。
面对丛原,他坦言有嫉妒,但只要晓牧快乐,他便深感欣慰。
这便是康凯的慷慨,让人击节赞叹。
让人赞叹的还有康凯的“退”,在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拒绝了美国公司的高薪转而开了一家小餐馆,经营得有声有色,小餐馆里,他笑着对晓牧说,“人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是啊,人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可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尚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明白,丛原和康慧直到失去后才明白,而被物欲扭曲灵魂的晓朴,至始至终,他都没有明白。
“收”是康凯的另一种智慧,出狱后他几度狠心拒绝晓牧,收起满腔感情,很多人都说他傻,面对这样垂手可得的幸福,他到底在纠结什么?
可是,生活是现实的,如果当时他们结合,对晓牧而言,无疑是自毁,至少,没有之后奋斗成功的晓牧。
最后一集,很多人也非议过康凯中大奖有点不太现实,可是我以为这恰巧是神来之笔。
中奖的关键不在于命运对好人的眷顾让他可以衣锦还乡,而事实上康凯在美国的事业成就足以让他荣归,但为什么又要安排他中奖呢?
很简单,当康凯把奖金全数捐出,媒体包围了老久时,撩下名利的康凯却独立于镁光灯外,从容抽身而出。
在他站在事业和运气的巅峰足以荣归的时候,却选择收敛光芒,继续平淡,让人一扫之前的抑郁,大呼,“精彩!
”简而言之,康凯的大智慧就在于,他知道在纷乱的人性中如何进退取舍,如何安身立命,知道什么样的选择会最大程度地惠及别人,可偏偏漏掉的唯独他自己,唯独晓牧始终不渝的心。
相信如果我是晓牧,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丛原不是不好,相反地,他是太好,好到像超人一样可以包揽所有的麻烦,但好的不真实,好的太强势,让人落不了地,而康凯,会像涓滴细流一样靠近你,温暖你,尽管带点小纠结,还有点小落魄,但他真实,真实到会点着你的鼻子叫“傻丫头”,会踩着摩托车一路脏兮兮地带你去菜市场讨价还价,说我给你做好吃的然后哼着小曲下厨忙碌,甚至能够让你重燃希望,立志成为他“近旁的一棵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这首诗作为本剧的灵魂贯穿全剧,三次出现,三次掀起全剧的高潮。
其中康凯朗诵的那两次都让人潸然泪下,反正我是哭得不行了。
爱情是什么?
爱情不是攀援树干的凌霄花,也不是歌颂绿荫的鸟儿,更不是灰姑娘般嫁入豪门的平步青云,在这部剧里,爱情是一种平等,一种“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平等。
这才是伟大爱情的真正意义。
最后晓牧说,康凯这一页,她翻过去了,可翻得过吗?
翻不过,这是刻骨铭心,这是相互扶持着走过风雨,岁月洗礼过的,真正的爱,与先来后到无关,丛原悟了。
从这点来看,丛原是受惠者,做为一个在“霸气外露”的男人,习惯了给予,习惯了给予之后的回馈,可他真正要经历的,却是舍得,舍得一份刻骨铭心的,却不属于他的爱。
说到底,丛原只是一个闯入者,这样的闯入者,可以成为一份美丽的存在,甚至回忆,却注定无法在别人的故事里圆满。
他不是不好,而是康凯太好!
丛原的最后一个镜头,他放下电话,紧紧捂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失声痛哭,这样一个人,一个看似坚硬实则柔软的男人,确实很能触动愁肠。
刚看完《相思树》,感触很多,胡乱写了一点。
发现凡是自己越喜欢的,好像越无法准确自如地表达。
真的感谢秀波,让我能够遇见你,喜欢你,喜欢你的戏。
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有多帅多酷这好那好,而是因为你的戏,你的人,真的教会我很多。
和许多的电视剧一样,男人女人间的爱情/男人男人间的友情/兄妹父母间的亲情,也许故事中这样的感情在现实的生活中很难重复,但至少某一个方面是可以折射出很感动人的。
用心看下去,有那么一点点的收获就够了康凯:他在坚持着善良,在经过无数次的打击还对人敞开心扉。
康凯和丛原是编者一个暗示的成分,我是觉得这个角色身上拥有的素质是每一个过来人都拥有的天性,只是生活越来越残酷,很多东西磨灭了。
他对爱情,对婚姻,对金钱,对工作,他拥有的价值观只有在我们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才有,我自己作为成年人觉得曾经拥有这些东西,但现在丢掉了,展现这个人物的坚持能够看到很多我以前的样子。
丛原:跟爱的女孩有情而无缘,或者有缘而无情。
成全的过程中若无其事,但放下电话会失声痛哭。
他身上的特点是现在社会趋之若鹜的,钻石王老五,为什么情感世界是个荒漠?
因为他大学的时候爱过一个女孩,最后没有在一起,从此心灰意冷,遇到后来萧晓牧,触发了很多他 内心的情愫,陌生,关注到了解,进而到爱慕,追求,他一直帮这个女孩完成梦想,是由关爱产生的爱。
另外 很喜欢田朴珺:)片尾曲很好听:《慢慢来》《@不要紧 有些话只是出于习惯 望着你 目光慢慢变得坦然 距离 有一点点 寂寞在视线中弥漫 忽然 有泪水 滑过了时间 路 走到了转弯处 看见了那棵属于我们的树 默默浇灌 春夏秋冬 始终相信 总有一天 它会结出幸福 慢慢来 退一万步 大不了再回到最初 慢慢来 有些事不用说得清楚 慢慢来 花落花开 幸运是我们还期待 慢慢来 爱是恒久的关怀 慢慢来@》
前两部都听说过,不过这类戏想来不是我的菜。
这次因为老吴去看的,康凯和尚洁的部分是最感动的,看完心里有种郁结,久久不散!
也怪老吴演技太高,看了很多戏了,很少有能搭得上对手的女演员,这回和陈数的对手戏可算是旗鼓相当,非常淋漓。
看的俺们观众那叫一个心疼啊。
婚礼取消当晚,康凯到酒店,亲手做菜,然后一个人把垒得高高的酒杯倒满,这个镜头也出现在片头里,那份落寞与挣扎透出刺骨的痛。
大雪夜康凯去北京酒吧街找尚洁,那一句“一辈子也不会看你笑话”代表的是一种担当和责任。
这段儿是两个人最精彩的对手戏了,看得心里麻酥酥的。
还有在尚妈妈病房门口的对话,自杀前的对话。
各种强烈的化学反应在空中爆发。
太喜欢这俩人了,多年以后,一个成了传奇女子铁梨花,一个成了局花卧底刘新杰。
不自觉穿越,期待他们还能一起演戏。
《相思树》很烂。
《相思树》很好。
这样奇怪的观感,在观看同一部剧时出现,真是绝无仅有。
但却在我看《相思树》的过程中不断闪回。
烂在一百个不可能的剧情。
从打工妹发迹可能性的微乎极微,到成熟成功男人一厢情愿爱上小保姆,到脑科主任抛弃糟糠之妻却始终深情地单身着,再到跨国公司多年以来孜孜以求想聘请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如此种种,不可枚举。
可这剧又极好。
好在其感情的自然绵长。
不仅片名的英文是致橡树,不仅片中反反复复多次出现这首诗的吟诵,还因为片中如诗般隽永温暖的感情,仿佛是向那个时代那些人们致敬,更象是向着我们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爱情致敬。
或者说,导演给了这剧最好的情感,却置于一堆不可能的剧情中。
如果这样的感情是在金庸古龙那样的情节中,十六年都是弹指一瞬,便没有那么多置疑没有那么多不可能,有的只是为这样的情感深深感动。
相思树中的康凯不是世俗观念上的那种好。
他大学毕业不去大公司谋职,不寻求去美国的机会,却辞职开了餐馆。
他算不上那种满足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好儿子。
他的爱情平淡在做一道菜和接送爱人的琐事中,对于尚洁算不上能够给予她足够激情的好情人(试想如果尚洁曾经体会过火样的激情,又怎么会轻易就被东方凌霄所诱惑)。
他为尚洁去教训了东方凌霄,其结果却是卖了餐馆让父母抚养了豆豆四年,而且他父母一直都不知道其实这不是他们的亲孙子。
他为了躲开晓牧去工地,让晓牧死心的目的没达到,却让豆豆被同学嘲笑有一个民工爸爸。
所以其实,康凯是一个另类。
他虽然不是焦阳那样的秋虫,却也不是勤奋的蚂蚁。
他表面看上去近乎平庸,可其实,只是因为他过于透彻。
因为透彻,他不想贩卖自己的时间给所谓的大公司,更不想因此背井离乡。
他说,成功之后呢?
不就是买个餐馆可以过自己的日子。
那么现在就可以开餐馆过这样的日子。
如果不是为了豆豆,他后来还不会去大公司;如果不是为了还人情债,他后来也不会背井离乡去美国。
别人趋之若骛的,他视若粪土;别人视为平庸的(晓朴曾饥笑他开餐馆),他甘之若饴。
当所有人都在苟苟营营地挤同样的独木桥的时候,他已以真诚的姿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了。
也因为透彻,他原谅了尚洁的伤害。
大抵,这是一个男人不应该能够忍受的事情。
新婚当天被逃婚,然后归来的新娘不仅颓丧靡烂,还最后发现怀了别人的孩子。
是个男人就不该忍,可他忍了。
因为他太过于明白。
八年的相处让他了解尚洁,他知道这不是尚洁的错,而是东方凌霄的错。
在几乎所有男人都会捍卫自己自尊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原谅和接纳尚洁。
更有,他一句话都不问地接纳了那个孩子。
与其说这是隐忍,不如说这是透彻。
他知道八年的感情比短暂的出轨更真实,他知道一个温暖的家庭比男人的自尊更可贵。
所以,康凯不是一个一般的甘于平庸的男人,他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知道孰重孰轻。
他没有因为东方凌霄抛弃了尚洁而打他;但是他为了东方凌霄毁了尚洁毁了他一手建起来并之后又努力修复的幸福爱情和婚姻而痛打他。
(悄悄嘀咕一句:这五年的量刑好象太重了点)而同时,康凯又是一个站在道德至高点上的男人。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样的高度,让身边的人会有一点压力。
哪怕他自己不自知。
晓牧感激康凯不光是当年的助学,还有她多年未上学的谎言被戳穿之后,康凯的体谅不计较。
这样的大度,真的是会让人死心塌地毫无防备地交出自己的心去,何况是晓牧这样的傻孩子。
尚洁临死前哭着拍打着康凯问他:“你为什么不问为什么不问我?
你有权利知道!
”虽然康凯太透彻,有些事情他不想知道他不想问,他可以一句不问地就原谅;可是对于受者,这是无形地心灵煎熬。
彼时的尚洁可能宁愿被骂一回甚至打一回,也好过被这样全盘地原谅。
这样的原谅,让她彻底地无地自容:她嫁的这个男人太好太好,而她所做的一切太坏太坏,以至于她无法背负着这样强烈的良心谴责去过完余生。
以至于丛原。
丛原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比康凯更好的选择。
事业,家境,到未婚无子的婚姻状态。
可康凯根本就没有直接面对过他的竞争。
这是电视剧中极少见的一幕:明明是一个女子在两个男人之间的选择,而这两个男人却一点都没有竞争。
康凯完全躲避,把晓牧让给那个可以给她更好生活的男人。
代入丛原那样的男人的角度来思考,他会有些尴尬。
明明没有任何一丝的竞争,康凯的影子却在他和晓牧之间永远存在,无法抹去。
所以,当好多人为丛原报不平时,其实他知道他已经输了。
对手尚未出招,自己已经招数用尽。
对手从来不为自己着想,只为晓牧考虑,而他自己也要想一想,晓牧心底真正想嫁的人是谁了。
他真的累了。
康凯就是这样一个男人。
无欲则刚,甚至,无招胜有招。
他不要太多东西,老天最终还是厚待了他。
无论是他进了监狱当了民工,或是他去了美国中了头彩,他的道德操守都没有变,他的理想生活都没有变。
那些大起大落的不真实桥段,也许只是为了说明那句古训:富贵而不淫,贫贱而不移。
所以,这样的一个人,当然也配得起最坚贞的等待和最绵长的爱情。
让康凯和晓牧,还有那个温厚的月老丛原,就这样美丽如诗地如橡树般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是为观《相思树》作评。
(完)2011年12月29日
偶然间发现的《相思树》,一直认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没有真正爱情的,而且它是稍纵即逝的。
电视剧《相思树》融合了现实与爱情,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现了爱情的价值观。
电视中主人公每一次念《致橡树》这首诗的时候,我都会眼眶湿润,简单的几句诗句,却已经把我感动的不能自已。
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爱情其实不复杂,应该是很简单的。
就像晓牧对康凯的感情,单纯而且执著,没有任何杂念,有的只有付出而不要求回报。
同样康凯和丛原的感情也是一样的,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爱情才变的真实和伟大。
晓牧的简单与纯净,来自农村的一个小女孩,原本接受康凯的资助上学,但考虑到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暗地里把康凯的资助给了他的弟弟,让他的弟弟能够完成学业,考上大学,也因此一直对康凯抱有愧疚。
晓牧到上海来打工,从开始的打工妹,艰难的生活,可是仍旧坚持自己,打工赚钱的目的也很简单,为了还康凯资助的钱。
直到后来遇到康凯,康凯得知实情,一笑了之。
渐渐地,她喜欢上了康凯,为了与康凯站在一起,选择重新高考,这些只是为了康凯。
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但康凯却在疏远他,她仍旧默默坚持,毕业之后凭自己的真诚与忍耐力,一步一步变成了知名编辑,可算事业有所成,虽然在社会上的身份改变了,但她的内心却依然善良,简单、执着,仍旧牵挂与爱着康凯,很不容易,现实社会中不知能有多少人能做到她那样。
不用说社会是个大熔炉,这也许只是自己的借口,这些的确对人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我们的外表怎么改变,内心应该是不会改变的,善良还是善良,单纯还是单纯。
晓牧就是这样的女人,她的感情是那样的真挚,无不让我动容,相信每个男人都会喜欢上她。
康凯和丛原都是真正的男子汉。
当看到康凯为了尚洁的死而打了东方凌宵后,最终坐了牢,但在牢里还是惦记着别人,他懂晓牧对他的爱,但现在他一无所有,为了晓牧的将来,他必须疏远她,拒绝她的感情。
而在家人面前仍旧是乐观淡定,通过监狱里的探视电话笑着安慰他的家人。
他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没有传统概念上外表的强壮,而是内心的绝对坚强和对困境的坦然,无欲则刚。
面对尚洁的背叛,从没有抱怨过,而一再责怪自己的不对,在餐馆与朋友诉说痛苦的时候,他的泪止不住的流淌。
一个男人可以忍受任何困难,却不能承受爱人的背叛,因为爱的太深。
后来当尚洁遇人不淑陷入困境时,他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她,再度去关爱她,让她重生。
开始会觉得康凯很窝囊,做事情不干脆,但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就发现他是多么男人。
尚洁这个开始崇尚激情浪漫到后来的简单平淡,从幻想中回归到了生活,但命运又是作弄人的,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并非她与康凯的,她彻底崩溃了,她不能再面对康凯,面对康凯的感情,那也是因为她爱康凯太深,不能再亏欠他,最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要知道,康凯又怎么会责怪你,不应这样离他而去。
丛原和康凯不一样,但他同样是个男子汉,处处为心爱的女人的着想,呵护她保护她,只记得最后晓牧准备盘下康记餐馆的时候,小青打电话给丛原征求他的意见,并明确告诉他,如果把康记卖给晓牧,他将失去她,如果不卖,他将得到她,小青说的一点都没错,丛原也非常的清楚,但他还是选择了卖给晓牧,把这个承载晓牧与康凯感情的餐馆卖给了晓牧,原因只是他爱她,他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就像晓牧愿意为康凯做任何事一样。
虽然结局是康凯和晓牧最终走到了一起,而留下丛原一人单身,但这是丛原的选择,因为他爱晓牧,相信如果是康凯的话他同样也会这样做。
优秀而感人的电视剧,很久没那么感动。
虽然对现实存有怀疑,可能这只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但感动一回又何尝不可。
爱情就是这样,彼此信任,彼此付出,彼此依靠,彼此分享幸福,彼此承担痛苦,如果能得到这样的爱情,如果有这样一个人陪你一起变老,走完人生这段旅程,那这一生还有什么可求的,人生足已。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源泉,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比起丛原我更喜欢康凯!电视剧里丛原给康凯写了一封信,邀请他来公司上班,其中就说:康凯内敛,无欲则刚的品质他很是佩服.我觉得这六个字是对他是最好的评价!康凯对只有一面之缘的晓牧解囊想助,资助她上学,还和她通信,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你想啊,这对于一位自己还在读书的大学生多么的不容易啊,插一句,晓洁不也是被这一点打动的,和康凯相处了六年啊!和晓洁在一起的时候,他牺牲自己来帮助她;当晓洁爱上别人的时候,他选择离婚;在接到晓洁妈妈的求助时,他又义无返顾的上北京把晓洁接回来,即使晓洁妈妈要求他们结婚时,他最终还是答应拉。
我觉得最终他和晓洁的结合也是责任多于感情!
为什么,如果他真的爱晓洁,宁可暂时不结婚,在她身边守着。
康凯还是位好哥们!
他出狱后,老久好几次给他安排工作,他都拒绝拉,最后那次他这么和工地里的工友说:就是因为我们是哥们,所以我不能害了人家啊,人家这么信任我,我也不能给人家添麻烦,哪天我觉得我自己行拉,自己有能力拉,我会去的!
想想在在社会能这么想的有几个啊,有这么个机会往上爬都来不急啊!
他爱晓牧吗?
我想是爱的。
晓牧对于他的好他难道没有一丝的感动,否则他不会在工地里呆这么久,他不会说:晓牧我朝另一个方向走的太远拉,我怕我我回不了头啊!
康凯善良,正直,内敛。
他的处事态度可能在当代社会里很容易吃亏,但是是我欣赏的,也是我们现在最缺的!
最后我想说丛原很有魅力,但我是晓牧的话我还是选康凯!
一个好男人自然内心向往着最本真善良的东西
找到在2008年时央视一套播出的剧看了下,当时懵懂无知,爱和恨的情绪都被编剧轻松地掌控。好在主体把控还是积极向上的,也帮助建立了自己古典爱情观。印象至深的就是片中点题的朗诵舒婷的《致橡树》——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时隔多年,真的没想到男主角居然是吴秀波。当时这部片子的情节就深深地牵挂的还是少年的我的心。如今过了13年再重新看那些熟悉的情节,不免泪目。不得不说整个社会的进步还是非常迅速的。当年全国尖端的城市上海现在看来,连寻常的内地农村也能达到当初的生活标准。只不过到大结局的时,编剧彻底的放飞了自我,出现了很多狗血的桥段。比如说让康凯中了彩票。非常令人揪心的还是从原和萧晓牧两个人在民政局门口来回徘徊错过,最终也没能碰面的戏份真是太揪心了。拍于08年,但故事是90年代
寻找周杰伦的女主演打工妹演得很好嘛!吴秀波的眼泪真大颗,唰唰的往下掉。推倒孙淳大叔,hia hia hia ~
太多假设的美好了
剧情不合理之处挺多的,男女主过度善良了,印象深刻的是致橡树和从原
那个时候还觉得挺好看的。感人的似乎不是情感,而是浓缩了情感的那首致橡树。
感动的不止是康凯的致橡树,从原的月下老人,还有尚洁的两封信,给我的宝贝和只是我的心出了问题,柔情而坚强
两个绝世好男人,一个绝世好女人,堪称五星级的演员编剧导演,谱写了一出诠释真善美的童话故事。上海很美!摄影很棒!
“一百年感慨,到一百岁还是一个小孩。活着要愉快,天天都期待。当夜色已成海,梦又回来,幸福就在口袋!”最喜欢的电视剧,到如今没有之一!
女主百分百圣母,剧情有太多不合理之处,康凯一个旅游管理的毕业生,能做媒体,做贸易,解决注册商标的法律问题,当大厨,经营餐馆;丛原一个媒体公司的老总,能分分钟查出康凯什么时候出狱,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男人的前妻的老妈的老家住址也不在话下。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啊。。能看完全靠孙淳吴秀波撑
理想浪漫和无情现实交织的作品,前半部展开的非常棒,康凯和晓牧诵念致橡树的场面文艺动人;可惜中后段往回收的时候没太设置好,有点落到俗套了,不过结尾还是圆了回来,可能从整体来看不够完美吧~
女主太脱戏 致橡树留在了心里
节奏太慢了…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他们朗诵《致橡树》的时候,我都觉得很好看,其余剧情只有用窝囊废来形容
丛原现实中不会有,难以想象孙淳当时已经52,吴秀波40
后半部是哭着看完的……秀波和孙淳演技厉害啊……配戏的老戏骨们真不错,两个新秀虽然稚嫩但是稚嫩有稚嫩的看头,这片子当年放的时候怎么就错过了呢?明明很有收视率榜首的相的啊~
好男人好成这样,真心有病!
良心之作,里面满满都是感动,记得当时还是上学时候看的,现在有时候还会挑出来看看,康凯和丛原这两个男主都喜欢,也是为数不多男一,二在我心目中并列的电视了,所以里面编剧导演的心思真是下足了,唯一可惜的是,女主要是再漂亮点就好了,陈数在里面演的是个坏女人,但是看的让人心疼
陈数初遇。不喜欢彭洁。不喜欢慷慨。只是觉得陈数很美。白玫瑰一样的美,清淡,凛冽,温柔,
以前的电视剧一看就是作家写的,至少是有能力当作家的编剧写的,每一句话都有意义,有意义的话里夹杂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