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女人,为什么我总觉得女主的丈夫戴尔是个很不错的男人呢!
他的话不多,总是在做事情,我好喜欢看见他劳作的样子(尤其是修补屋顶的时候!
),我好想在他宽厚的身体背后抱住他,告诉他我爱他。
在他粗粝的外表下,能注意到妻子没有微笑,能看到妻子在开门的瞬间期待的笑容转瞬即逝,他爱妻子,只是由于生长的社会环境和认知的局限,不知道怎么让自己的文青妻子快乐起来,所以他经常有着一种对妻子的不知所措。
即使他对妻子和女友的关系有所猜想,但他更多的是给予宽容甚至纵容。
无论是妻子拦下女友的马车,去女友家赴宴,还是赶往她搬空的家里,或者驱车去很远的镇上去找她,他总是在她身后无条件地跟随她,支持她。
妻子刚刚萌发爱情的那天,因为发了一天呆而没做晚餐,他劳作了一天回家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只是说了一句话,但是并没有任何生气与指责啊!
这么宽厚的男人,他最大的不该就是不该娶一个不爱他的女人,但那是社会的原因,并不是他的错。
他对女儿也是那么耐心温柔。
女儿笨拙地摆弄农具,他温柔地看着孩子,女儿在草地上微笑,他更是满眼爱意地看着她。
他还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虽然他自己读的书不多,但他一定会努力让孩子多读书。
山里的父亲能对孩子这么体贴细腻,这是一个多好的父亲啊!
试想,同样一个男人,同样的山中农庄,如果这个女人爱他,他们在一起会多么幸福快乐啊!
如果他们的笑容多一些,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孩子未必会得不治之症,或者得了病也未必会死掉,因为正能量的磁场会有很大的魔力。
这么好的男人,但女主所有的抱怨、不甘以及另觅所爱都是因为她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男人。
而男人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妻子的冷漠,对此无可奈何,却并没有任何抱怨不甘和想要离去与别人燃情的冲动,甚至一点都不强迫妻子去做她不想做的性行为。
看完这个电影,我就想如果导演是个男人,那他对女人也太纵容了。
最后一看,是女导演,难怪。
开场以一张美国地图为背景引入字幕,随后是一个失焦的画面,让人误以为是干涸的大地,随着画面越来越清晰,我们才可以得知这是从树林望向的天空,密密麻麻的树枝挡住视线,预示着故事中的四个人如行尸走肉般困在这干燥、寒冷、幽静的牢笼中。
日记的形式贯穿全片,Abi的旁白声从开场便是以一种低沉、绝望的口吻进行着,配合低饱和度的画面色彩和平稳的运镜,勾勒出空旷、压抑的氛围。
经常会看到有人会问为什么女导演拍的女同片总是很压抑,这大概是因为通常我们看到的女同电影,在刻画爱情的同时,往往会以两个女性角色的爱情为线索,进一步去探讨女性的处境、以及所谓的女性身份如何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本片亦是如此。
1856年,美国国内政治形势最为严峻、南北对立矛盾最被激化的一年,故事的主人公们却像是与外界隔绝了一样,安静地生活着。
Abi的丈夫Dyer,从登场就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也许是因为无法追求科学家的梦想,也许是因为被迫务农,总之他的人生似乎没有一丁点希望,从Abi的日记中我们也可以得知,Dyer似乎被困于某种欲求不满,而他自己也深知,这种欲望可能永远也不会被填满。
他有记日记的习惯,却只会记录农场的收支,对于自我和情绪、以及他们夫妻重要的事,却从来都没有记录,他们被他人忽略,也被自己忽略,似乎只要不把它写出来,那些自身的感受、经历就从来不曾存在,包括他们夭折的女儿。
自从女儿离世,Abi便不再相信上帝、不再对生活抱有任何希望,直到遇见Tallie。
导演用三组对视镜头拼接起她们的初遇见,她们隔着人群,就那样一眼望见了彼此,如果不是一见钟情,可能也是某种惺惺相惜。
她们的爱情发展迅速,可见导演的侧重点也许不全在两人如何发展这段关系上,也通过这两个女主角延伸出了两对夫妻关系。
Abi的丈夫Dyer总是希望能够靠近妻子,却苦于不善表达,两人渐行渐远。
Tallie与丈夫Finney的关系则古怪一些,他们总是用言语挑衅彼此,但又总是透露出一种无形的默契。
两对夫妻,都有感情和陪伴,但谁也说不清,他们之间有没有爱。
正如Abi描述Dyer【不知道对不对,只知道合适】,又如Tallie为Abi写的那首小诗,亲吻过后,Abi才意识到,那是令人惊喜和喜悦的爱情。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设定,片中的男性角色似乎都有记日记的习惯,Dyer记录农场收支和无关情感的琐事,Finney则会记录Tallie每次出门见谁去多久,似乎男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记录的方式来让这个世界看起来有序、或者说是可以掌控,但现实是,除了自己的笔记本,他们什么也掌控不了。
在发现妻子的出轨后,Finney突然举家搬迁,试图用物理距离来中断Tallie与Abi的爱情。
但相爱的人总是有办法找到彼此,不久后Tallie与Abi开始用书信往来,恼羞成怒的Finney开始伤害Tallie,两人往来再次中断,当Dyer带着Abi找到他们的时候,Tallie早已死去。
而Finney似乎满足于可以一直占有Tallie的身体。
Tallie死后,煎熬的不只有Abi,还有Dyer,他清楚两人的关系,却没有愤怒,不想离开,也不想挑明,甚至不做修补。
这样男性角色的设定,也可以说是非常新鲜的,如果说导演用Finney来展现男性的暴力,那么男性的无力感在Dyer身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场屋顶戏,也是全片最重要的一场,Abi用一如既往的克制委婉的语气拒绝继续这段夫妻关系,Dyer用极近哀求的姿态试图做挽回,镜头一切一转,出现Tallie的脸,并给出让她与Abi爱情延续的方法——想象。
也许,我可以想象和你一起去旅行,即使我只有一张你送我的地图;我可以想象我们一起时的惊喜与喜悦,即使我可能再也逃不出这深山牢笼;我可以想象和你一起死去,即使你已被埋进土里;我可以想象你在这,即使你不在这...
无意中听到的这首歌,(个人揣测)歌词像极了Tallie表白前的内心写照。
"Short And Sweet" - by Brittany Howard There are miles between usTime between usThere is something between usI may be a fool to dream of youBut, God, it feels so good to dream at allSomething short and sweetThere's always a light over my head for youI am waiting, I am waitingTime will always try to kill meThere are mountains between usThere is time between usOh, ain't there something between us?Something short and sweetI don't care if I shouldDo you wanna hurt me?'Cause I've been hurtin' all aloneIt didn't kill me, noBut it wasn't no funCome and get you someJust the beginningI only want the beginningWe'll give each other all of our bestAnd then, time can do what it wants with itThere are mountains between usThere is time between usOh, ain't there something between us?Something short and sweetSo, why can't I wait?Why can't I wait?Why can't I think?Why can't I wake without you always appearing?Oh,, I better not wait too long'Cause time is gonna kill itTime is gonna kill itTime is gonna kill itTime is gonna kill it
制片和导演选角的本事真是高的离谱,双女主的演员真是选到了我心里,成熟,那低沉的女中音啊,魂牵梦绕。
但又没有过分成熟,《菊石》就不太喜欢,年长女性和年轻女性,像是诱拐。
凡妮莎·柯比,实在是太美,玫瑰和紫罗兰色的皮肤,上翘的浓密的睫毛……但是她只有遇到凯瑟琳·沃特斯顿这样深沉、包容、绵长的伴侣,才不会把事情搞砸。
至于结尾,电影总要有个结尾,不是她们死,就是丈夫死,总要死一头,不过看到一半的时候设想过假如两家丈夫都洞悉了,也理解了,反正女同也不会怀孕不会得病,如果她们开心了,会不会产生负疚感回头给我乖乖的生个猴子呢?
凯西·阿弗莱克这个丈夫就很好,他有句台词,七岁的时候遭遇地震,他妈妈说,生活不过是一种遗恨覆盖另一种。
有点像钱钟书的话:旧苦为乐。
凯西·阿弗莱克这个丈夫面对丧女之痛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觉悟,生活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不顺心的事情只会一件接着一件,媳妇儿爱上别的女人也不算啥,毕竟人还在,没跑不是吗?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她就是冰,也得给她捂热喽。
比起阿比盖尔认同的在囚笼里唱歌,塔莉可是根本不妥协,爱了阿比盖尔,就绝对不会背叛她再与芬尼虚与委蛇,所以她死了。
成年人会倔强吗?
成年人会倔强到死吗?
说起近年来好莱坞最亮眼的女演员。
凡妮莎·柯比绝对值得起一个提名。
她是《碟中谍6》中光芒几乎盖过阿汤哥的白寡妇。
也是今年颁奖季大热作品《女人的碎片》中,经历了丧女之痛的玛莎。
从危险性感的黑市军火商,到隐忍却温柔的母亲。
凡妮莎一直在向好莱坞、向市场展现她的多面性。
而如今又有一部新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无限潜力——
打开心世界 (2020)8.22020 / 美国 / 剧情 爱情 同性 / 莫娜·法斯特欧德 / 凯瑟琳·沃特斯顿 凡妮莎·柯比
豆瓣8.2,近八成观众打出四星以上的高分。
这部电影不仅成功拿下了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酷儿狮奖,也是金狮奖的提名者之一。
导演莫娜·法斯特欧德,你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但要是我说,她是《野马》的联合编剧之一,你也许就会有一点印象了。
《野马》去年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配音的那部讲述隔离生活的短片,《居家自制》,我们也能在一众编剧中看到莫娜的名字。
再来看看《打开心世界》的卡司。
刚刚提到过的凡妮莎·柯比,美艳贵气、演技傲人。
一部《王冠 第二季》,曾帮她拿下艾美奖提名。
而《女人的碎片》,又让她成为今年奥斯卡影后的有力竞争者。
另一位女主,凯瑟琳·沃特斯顿。
《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的蒂娜,《异形:契约》中的丹尼尔斯。
一米八的高挑身材,气场强大、走路带风,是个人特色非常鲜明的女演员。
卡西·阿弗莱克,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中克制却动人的表演封神。
他是小金人二次得主本·阿弗莱克的弟弟,而卡西本人也是奥斯卡影帝。
《海边的曼彻斯特》美女+影帝的配置,有颜有实力,已经很令人期待。
这部电影的故事也讲得很美。
它改编自美国作家吉姆·谢泼德在2017年发行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19世纪中期的美国,两对夫妇在困境和孤独中的挣扎。
背景设定在1856年的斯科哈里县。
农妇阿比盖尔(凯瑟琳·沃特斯顿饰)和丈夫戴尔(卡西·阿弗莱克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几个月前,他们的女儿因为白喉病逝,阿比盖尔的生活也因此失去了意义。
她在日记中写道:“天气晴朗却寒冷。
今早我发现卧室里结冰了,这是这个冬天的第一次。
”“土豆刚洗好,上面的水就结成了冰。
”“没有一丝锐气,也不抱任何希望。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但阿比盖尔的文字却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
冰冷、易碎、摇摇欲坠,就像土豆上的那层冰。
她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农活,日子过得机械又乏味。
与丈夫的感情,也在失去女儿之后麻木冷却。
戴尔不懂她的魂不守舍,她也不想对他敞开心扉、坦白自己的痛苦。
这一天,县里来了一对新夫妇。
妻子塔莉(凡妮莎·柯比饰)优雅、大方,阿比盖尔立刻被她吸引了。
两个女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奇妙的联系。
阿比盖尔向塔莉吐露,她与戴尔的婚姻,根本与浪漫沾不上边。
两人都只是在履行义务,好让艰难又空洞的生活看起来没那么可怕。
而塔莉跟她面临着同一种困境。
塔莉说,她的丈夫芬尼脾气不好、控制欲极强。
因为自己没给他生个孩子,所以夫妻不和。
塔莉又问起阿比盖尔,她是不是也没有孩子。
阿比盖尔低下头,第一次向人倾诉出她的痛苦。
这一场交心,让阿比盖尔感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与欣慰。
她与塔莉的关系也日益亲密起来。
而塔莉的丈夫芬尼也察觉到了什么。
他不怀好意地邀请阿比盖尔夫妇上门做客,想看看妻子近日都与谁厮混在一起。
但阿比盖尔和塔莉却对他的心思一无所知。
她们缩在后厨的角落,塔莉笑嘻嘻地问阿比盖尔,有没有想她。
“当然啊。
”像是闺蜜间的撒娇,又或是借着玩笑表达出的真情。
为了庆祝阿比盖尔的生日,塔莉给她买了一本她梦寐以求的地图集。
她们坐在炉火边,又一次谈起荒唐的生活。
塔莉说,丈夫有个小本子,记录着每一个她出门会面的人。
什么人、见了多久,都记得清清楚楚。
芬尼还常对她说:“妻子对自己的身体没有掌控权,但她的丈夫有。
”阿比盖尔静静地听着。
这一天,两人聊到很晚。
当塔莉结束生日访问回家时,她卷入了一场几乎让她丧命的风暴中。
芬尼带她去疗养,阿比盖尔很是担心。
但塔莉总归是回来了,那个时候已经是春天。
一场要命的风暴,让两人终于鼓起勇气,向对方袒露自己的心声。
塔莉对阿比盖尔说,自己只想和她在一起。
她们灵魂交叠,实现对彼此的完全坦诚。
自从孩子死后,戴尔变得越来越情绪化。
当阿比盖尔和塔莉在一起的时候,戴尔会感到很不安。
芬尼在塔莉离家的时候,也会萌生嫉妒之情。
于是,他再一次请阿比盖尔和戴尔共进晚餐。
阿比盖尔却注意到塔莉脖子上有瘀伤。
塔莉告诉阿比盖尔,她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星期,塔莉都没有再去找过阿比盖尔。
无法忍受的阿比盖尔跑到塔莉家,却发现房子里空无一人,只剩下一块血淋淋的头巾。
心急如焚的她试图向警方求救,却并未得到任何反馈。
最终,她还是收到了塔莉的一封信。
塔莉告诉她,自己和芬尼已经搬到了85英里以外的地方。
阿比盖尔坚持要去看塔莉。
戴尔再三阻拦,最后还是决定陪伴她一同前往。
然而,当他们到达时,只看到床上一具冰冷的尸体。
塔莉已经死了,芬尼声称是白喉。
但阿比盖尔却坚信,是芬尼毒死了塔莉。
阿比盖尔又回到了她的农场。
她和戴尔继续一起生活,但感情越来越疏远。
沉闷的生活,日复一日,虽然没有意义,但也并非无法忍受。
她又做回了那只笼子里的鸟。
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力量很微弱,但仍燃起了几点星火。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本《女权辩护》,正式打响女权主义的战争。
女权先驱用她们瘦弱的身板,对抗着父权的不公。
但那一年,又离女性意识的彻底觉醒,仍差着半个多世纪。
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妇女选举权运动,还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
整个女性群体在无尽的黑暗长夜中,半梦半醒、又义无反顾地摸索着前行。
而阿比盖尔和塔莉,也正是这半梦半醒中的一员。
可她们终究还是不同的。
阿比盖尔小时候曾演过《李尔王》中的女儿。
“来吧,我们去监狱,就像在笼子里唱歌的鸟儿。
”阿比盖尔认为,即使被囚在鸟笼里,也依旧能放声歌唱。
但塔莉不同,在笼子里,她便无法发声。
所以,她逃到了阿比盖尔这里,从由窒息的生活所编织的铁笼中脱身。
她试图逃离丈夫的控制、逃离所谓妇道的禁锢,最终成了殉道者。
紫罗兰凋零,新世界将至。
台湾作家简媜在她的代表作《四月裂帛》里写道:“深情即是一桩悲剧, 必得以死来句读。
”如果旧世界甚至容纳不下两个女人的心意相通,那么凋零,其实也是一种反抗。
*本文作者:吃吃
在遇到Taillie之前,Abigail的世界是孤独无望的——与一位无法满足跟自己精神世界沟通交流的丈夫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中;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女儿,她也曾是自己与丈夫的唯一连结。
但Abigail似乎也是矛盾的,她在这般绝望的生活中,仍然坚持要给自己买一本地图册,试图让自己从悲伤中抽离,这仿佛是她如即将燃烧殆尽的灰烬般的生活中深埋的一颗火种。
送她这本图册的不是她丈夫,是Taillie。
也是Taillie,能看到她的才华然后被她影响,进而让自己颠沛的心平静下来。
所以Taillie能复燃Abigail内心深处的火苗,并且将让它愈烧愈烈。
Abigail很聪明也很敏感,她早就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火苗,这有在她第一次与Taillie打照面后写日记时的独白体现出来——“Why is ink like fire, Because it is a good servant and a hard master.两个灵魂的相遇相知与相爱,可能无关性别。
你懂我,我懂你,我们能让彼此的世界充满joy and astonishment,能给彼此只属于对方的笑容与温情。
每个灵魂本都是孤独甚至可怜的,最真实的那一部分一旦被看见与被关爱,被触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每个灵魂应该都有权利去寻找去感受这份生命的鲜活。
影片中初吻后的Abigail将这份鲜活体现得淋漓尽致,“It's like the pot-bound root finally gets to stretch out.”(主演Katherine 的原话)。
在这份珍贵面前,没有性别的限制。
而这些,都能在Abigail的世界中看到。
但俗世如鸟笼,如监狱,有着冰冷的枷锁与禁令,为了不让潜在的火苗成为威胁自己的隐患,大多数的那方大概都会选择扑灭火苗吧,无论那火苗对少部分人来说有多么绚丽与珍贵。
这也是影片中的社会背景所赋予Abigail和Taillie的东西。
我最欣赏Abigail的地方就在这里。
树林中她与Taillie的谈话,她说“We two alone shall sing like birds in the cage”,夹杂着很矛盾很复杂的感情,体现了她在背离于社会标准时的应对方式,很无奈,但乐观。
这根植于Abigail内心的矛盾性也贯穿到了电影的结尾, Taillie死后,Abigail用想象把Dyler看成Taillie,只不过,这时候成了One bird singing in the cage。
那充满着悲情的生命张力,似乎更加强大了,对Taillie的那份情,似乎也更深了。
1st letter, from TallieAbigail, Abigail, Abigail...I’m sorry that all I have to send you is this letter, and I’m sorry for all that a letter cannot be. Even the best letter is just a little bit of someone. I’m sorry I never got to say goodbye, and I’m sorry that we seem to have traded one sort of misery for another. It turns out that houses deep in the backwoods always seem to be awful and unnatural in their loneliness. If there were only a ruined abbey around there with bats in it, the view would be pertect. Our roof is ramshackle and sheds water nicely in dry weather, but we have to spread milk pans around the floor when it rains. Still, outside the kitchen, there are already anemones and heart’s-ease, and even prettier flowers which my stupidity keeps me from naming for you. I believe I’ve enjoyed myself less these last few weeks than any other female who ever lived. During what little time I have to myself, Finney reads aloud instructions for wives from the Old Testament.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Bible, I have to say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passages he may know word for word, but which haven’t touched his heart. I can’t account for his state of mind except to say that my company must be intensely disagreeable to him. And if that’s the case, I’m sorry for it.2nd letter, from AbigailWhat’s to become of the thousands of our sex, scattered out in the wilderness, and obliged to tax our strengths? I felt as if, at that selfsame hour when our prospects were brightest, that in the dim distance a black shadow approached. And yet still, imagine the happiest of unions for us of the sort in which two families previously at daggers drawn are miraculously brought together on love’s account. It is your face I bear through the night. It is to you I devote a dreaming space before I turn myself to sleep, but there is no sleep. It’s as if within me everything clamors for air, and I think if it’s like this now, what will it be like later? I send you what love and support I can. I send you all my heart’s hopes.Abigail3rd letter, from Tallie Please know that force alone couldn’t have gotten me here to a place like this. I was told I had to act in support of interest,happiness and the reputation of someone I once loved.As far as I can figure,we’re now still only about 85 miles apart. But of course, people like us don’t go on long visits.It’s so hard to write about how much I want to thank you, but I have to start somewhere. Abigail...I want to tell you that being with you, even alone, has been like being a part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spacious community I could ever imagine. I feel closer to you than I would to a sister since everything amazing that I feel, I chose to feel.And do you know what memory it is that I most cherish? It’s of you turning to me with that smile you gave me, once you realized that you were loved.I have no way of knowing what is to come, but I do know that all of the trust, and care, and courage we shared, that will all shine on us, and protect us.You are my city of joy. You are my city of joy.
心世界比烧女图还克制。
虽然到最后我们知道了她们不曾被记录的故事,但直到最后我都觉得情感是被全然压抑着的,没有一个释放的瞬间,哪怕是最后的最后,哪怕片尾曲开始播放。
我的思绪在哀痛里神游。
开始最喜欢的是Tallie从山坡走下来的样子,很温暖,在雪地里如春洪涌起,于是冷峻的孤岛不再寂静如谜;墨水染上火焰,终于烧毁了沉默的木屋,露出隐藏其中泛着冷铁寒光的铁栅栏。
我想仔细品味astonishment and joy,然而目光全然被分散了,不知为何,它们散落在所有厚重的阴沉的装饰上,哪怕导演已经想让爱去做那一份温暖,壁炉里的火,我也感受到冷依然是最深的基调…无法让它们从我的脑海里清除或者覆盖。
然后我开始思考从烧女图到菊石到心世界,为什么痴迷于在寒冷的19世纪让穿着最繁琐最严实裙装的女人谈论她们的爱情。
也许正是“在没有记录的历史上重构女性之间的爱情”,也许是隐喻在冷血铁幕下每一份超脱世俗都被撕碎在时代飓风里。
从表面服装的厚重到女性肢体的轻盈,以这样的一个跨越来解释什么是爱而什么不是,什么是压抑什么是愉悦。
但事实是直到最后我都还觉得不满足,不满足于她们这样被玩弄于每一个没有尊严也没有希望的土豆。
那些草率重启又骤然腐烂的生活,重得像脱不下又拧不干水的厚裙棉袄。
应该离开这样的生活,可等待的只有鸦片酊和死亡。
那里没有希望,只有幻觉和想象延续着苟延残喘的结尾。
但我又想到信里,Abigail说,Tallie我想给你我全部的希望。
一个绝望的人怎么给出希望?
如果不是心存幻想,如果不是还在想象那个她们能够生存的地方,如果不是爱点燃了希望…最后,回到这部电影的初衷,那一句话。
那一句话在某些瞬间比这部电影还要重。
在那部记满了农场开销的账簿上,在挤满数字的角落里,她说“我的朋友走了,我想我不会再遇见她。
”如此克制,如此哀伤。
如此克制哀伤,她有多哀伤。
人生是由短暂的瞬间的组成的。
冬遇夏别,但如果有什么还能留存在脑海,那是Abigail,Tallie和Nellie三人最后生活的幻想。
春风中,阳光里,Nellie用梳子梳开Tallie的红发,她们都很快乐。
《the world to come》更像是说来生!
泪目让我又去找了《燃烧女子的肖像》温馨回顾了一遍!
边看边哭!
阿比盖尔和塔莉,也正是这半梦半醒中的一员。
来吧,我们去监狱,就像在笼子里唱歌的鸟儿。
”阿比盖尔认为,即使被囚在鸟笼里,也依旧能放声歌唱。
但塔莉不同,在笼子里,她便无法发声。
所以,她逃到了阿比盖尔这里,从由窒息的生活所编织的铁笼中脱身。
她试图逃离丈夫的控制、逃离所谓妇道的禁锢,最终成了殉道者。
她两不同的态度决定了这种爱情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互相欣赏,但却不是灵魂共鸣。
《打开心世界》承袭自原著的日记体叙事是最为突出的特点。
这一处理手法有着明显的风险,一方面,引自小说的大量旁白喧宾夺主地削弱了影像本身的情感表现力,另一方面,由阿比盖尔主导的封闭性叙事中数次插入的塔莉视角,也造成了影片叙述视角上的突兀断裂。
但尽管如此,日记体仍是《打开心世界》不得不采用的必要形式,托起了触及女性命运的深刻主题表达。
如阿比盖尔所言,“墨水像火焰”, 在记录与书写中,女性的存在,她们的挣扎、情感和欲望才得以被看见,被留存。
影片中出现了多种记录的形式,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种,是标示着逃亡路径的地图册。
电影开头与标题同现的纽约上州地图已经充分说明了地图册这一意象的重要性,而接下来的故事中,地图册充当起了划分各幕的标志物件,既是塔莉送上的贴心礼物,也指引着阿比盖尔踏上寻找爱人的险途,完成一次精神上的出走。
《打开心世界》通过女性凝视丰富了女性在长久以来存在于男性文学中的刻板印象。
通过对于女性角色的大量着墨,本片深刻讨论了非现代化的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位。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女性必须要跟随丈夫的脚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于家庭的付出当中。
她们要以牺牲自我与自由为代价来换取家庭的和睦,并且作为不被认可的协助者来帮助丈夫达成人生目标。
她们在丈夫眼里不应该有自己的喜好、思考、主权、独立人格。
她们也不可以拒绝丈夫的性需求。
在以Finney为代表的传统普信男的视角里,丈夫拥有绝对主导妻子身体的权利,并且妻子拒绝丈夫的性需求会被视为“不忠”。
通过肢体暴力与宗教思想压迫的双重打压之下,妻子们的自信会很快被击垮,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全身心地服从于她的丈夫。
不推荐这部影片,因为导演略显残忍。
僵硬泛青的尸体,撕开了观众的心。
眼见着灵动美丽的爱人被一步步剥夺生命,而观众和女主一样无能为力,这么沉痛的死亡、压抑的愧疚、深深的无力,导演竟全然不给一点释放的空间,明明在爱人骤然离开生死未卜的时候,导演都可以肆意的让女主沉浸在痛哭、哀嚎和歇斯底里中。
而真正死亡揭幕时,导演一步步的制造了一个沉重的拉人入绝望体会的能量团,最后用激情肉体不断闪回,和冰冷尸体的强烈对比,搅拌这团漩涡,一股脑砸进观众内心,然后戛然而止全不理会。
看完以后不可能不堵心,因为这团有意为之的漩涡没得到释放,只能凌迟着观众同为人类最基本的慈心和同情心,这种感受很像一次小小的心理创伤。
很多电影让人印象深刻,它们拨动人类共性的情愫,调动观众的共情,让相似的情感得以宣泄,正是在别人的故事里留下自己的眼泪,或者重新植入新的理念给有同样伤口的人,这是电影治愈的力量。
有些电影全程阴郁的很,作为一种叙事的色调,也无可厚非。
而有些电影,导演特别设计的影像,就是为了精准的你心里割上一小刀,不管故事、内涵、电影语言多么优秀,这种难忘的一幕还是不够善意,显得阴险。
感情展现全靠内心旁白?那我上我也行。。
拉拉电影必然涉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多棒啊
拉拉版断背山。
我挺俗的真的看不太下去这种文学性太强的作品。手动削苹果机真的好可爱~
看不进去啊
“你知道我最珍惜的回忆是什么吗?是你意识到我爱你时,你转向我给我以微笑。”
从初次相会开始,跨越长距离完成瞬时聚焦,往后Abigail总是比Tallie的视线要更靠近一点。悄声地、低音地,呢喃与诵读。
不是我的菜…估计是年代太久远,且是乡下的原因
在一众GL电影里很平庸。写诗读诗的设定太常见(况且也没拍出什么新意)故事基调剧本以及拍摄,毫无亮点。时代造就的女性困境,或是社会对女性(性格,形象等)有形无形的刻板印象,导致了女同爱情拧巴的处理方式,什么时候可以跳脱出这种固有思维,希望有各种各样优秀的女同电影。
压抑的环境 冗长的台词 不喜欢的主题
“Astonishment and joy.”“You are my city of joy”精确狙击的两声。爱逝者是因为我们被逝者所爱。
这种非现代+文艺调调的电影真的不是我的菜,大段的旁边非常有催眠作用。我要不是个颜狗姬姥真的撑不下去,Vanessa简直长在我审美上了。不过"You are my city of joy."还是伤到我了QAQ
Vanessa Kirby侵略性十足,衬出Katherine Waterston更内敛细腻的演技,相当来电。而卡西这个同夫角色哑忍之外也展现出同情和支持,算是不落窠臼。配乐抢耳,勾画出沉郁苍凉的环境,女性只有彼此才能理解的心世界在此处萌芽,更显可贵。
碎碎念的文学性过于强势了,虽然美是美的,但感觉过于封闭
过于文学化,伴随全片一直有女主独白,影像只不过是这些独白的注解。大概有人也会喜欢这种,只是我喜欢更加完全影视化的形式
在那个女性身体不由自己做主的时代,两个女性压抑着的爱情。凡妮莎就是有一种肉欲的勾引,冷峻的面孔,棱角冷艳,两人电光火石的情感,前期真真欲罢不能,可是破灭的爱情终究是无法控制地嫁给了时代,用一生中几个月的时间短短相爱,足矣。
最好的台词最好的表演!我等粗人实在不配评价这部电影,看完只会默默流泪,挠心挠肺了半天形容不出一分她的美好,就像那些只会喂猪,不解风情的沙雕。
凡妮莎科比姬片女王
一看就是女人拍的电影🎬太细腻.饱含了对男权的强大怨念.例如最细腻最温柔最相知最撩人的情感只存在于两个女性之间.特别喜欢这种大段的旁白和跟拍镜头,有一种散文般的美.更有女性的美.一部特别特别女人的片子.“我怕把感冒传染给你.”“你闻起来像小饼干.”哦天啊!我不相信这种话语可以从男人嘴里传出来.太温柔了.(这部片子好像是M的最爱)
最后突如其来一段的床戏剪辑简直措不及防!!高能预警了!真的所有对白都很诗意 太美了!可以整理一下了! Kirby和katherine真的挺来电的 好几处Kirby看Kat那种眼神 深沉又挑逗 演技太厉害了 真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生活太艰苦了 天气恶劣 物质短缺 发烧可能都会致命 暴风雪冒着生命危险骑马去邻居家dating 这爱意天地可证了 关键这片lable着爱情 却从爱情的角度带出了更深刻的女性主义 男性掌握生产工具的背景下 女性自我的思想独立且相互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