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太依赖别人的评论了,以前看一部电影总是先到豆瓣上影影绰绰的瞄上一眼,瞄什么呢?
评分?
点评?
...,现在想起来,真他妈愚蠢。
我想一部电影,只要触动了你的心,那怕只捅了那一下,就足以了。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大家在随意说着什么,却无意间某人的一句话触动了你,我相信这句话绝非什么名言,也绝非多怎么深刻,它只是触动了你,仅此而已。
其实每一部电影就是一面镜子,通过电影让观看的人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而已,能从镜子中看透自己就说明这是部好电影。
我也有个表弟,我很瞧不上他,他干的很多事也很操蛋,逼我看不上他,我想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我和他的关系,虽然可能不会改变什么,但让我再一次明白(其实心里是明白的):不管怎样,他真真切切的,丝毫不差的,他就是我的表兄弟,不管他多操蛋,多不着我待见,他是我兄弟。
战争害人不浅!
很深刻的反战电影,用最平淡的语气讲述了令人恐惧的冷暴力和心理创伤。
托比为此贡献了叹为观止的神态、心里和身体表现,尤其是战后佝偻的身躯和冷漠多疑的神态,隔着屏幕看了都令人窒息;波特曼依旧颜值担当,但其梨花带雨的表演真的令人动容,不愧是影后级表现;吉伦哈尔还是帅,自然的演技表现了从小混混走向成熟的过程,给托比做了很好的陪衬。
就连两个小女孩、特别是大女儿的几段哭腔都演技爆表!
当然女儿们的几场表演,尤其是大女儿爆发的那场戏,实际上是周边成年人尤其是妻子的心里活动的外化,毕竟小女孩是很难说出希望你死的话的,更多表现的还是周边人对心理障碍的人的恐惧和悲伤。
托比的应激创伤一方面是战后PDST,一方面是杀害战友的心魔作祟。
因为自己背叛过自己的兄弟,所以不断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兄弟也会背叛自己,一面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惩罚自己,一面把兄弟想成和自己一样来减轻自己心里的罪孽。
归根到底,不过是经历战争的可怜儿罢了!
但影片宣传和部分影片解析把故事重点放在小叔子和大嫂的情节上,无疑是淫者见淫,用自己低俗的想法拉低了整部电影的思想高度,破坏了整部作品的深刻立意。
完整看下来,我相信任何人都会震撼于角色的表演张力和故事的意味深长,而不会拘泥于表面情色。
其实弟弟做得已经很可以了,主动照顾哥哥的遗孀和女儿,在兄弟“去世后”快速地由纨绔子弟成长成家庭顶梁柱,并且在哥哥回来后主动避嫌,专门约个女的过来打消兄弟疑虑。
唯一难以把持的确实是,嫂子实在是太漂亮了。
接吻虽然不对,但悬崖勒马还没有造成那么大罪过,人是复杂的人。
故事也从侧面说明了,和战争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伤害相比,街头斗殴的混混行径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故事前半段托比并未死去,他一直都活在家人们的心里,伴随着他们重建家庭和生活,直到最后波特曼打开那封信,他才真正地与他们告别。
哀莫大于心死!
Only the dead man have seen the end of the war. I have seen the end of the war. The question is... Can I live again?
当sam被找到的时候,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他了。
他说:“我还想回去,我已经开始想念我的兄弟们了。
"Hank说:“当我从越南回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无法跟你妈妈交流。
”Tina说:“他们是被训练去杀人,但别没有训练去面对人的死亡。
”Isabella说:"你为什么不是死在阿富汗!
为什么还要回来!
”Grace一直说:"What happened?"Tommy一直说:“you're my brother ."最后sam说:”I killed him.I killed Joe Willis."也许Sam是幸运的,他至少努力回到过去的生活。
也许James(《拆弹部队》)是幸运的,他回到了每天都有可能死的生活,对他来说那是真实而不困扰地活着。
也许Sam是悲哀的,因为去了灵魂回不来的地方;也许James是悲哀的,因为他不再热爱自己身为人的生活。
他爱拆炸弹。
片名是兄弟(Brothers),但对于兄弟情的刻画十分单薄,是本片的一大明显缺陷。
影片的表现重心和出彩之处在于男主角Sam的心理变化以及对人性的描摹。
分别出现于影片开头和接近结尾处的两场餐桌戏精彩至极。
第一场弟弟Tommy出狱回家,在父亲的多次贬低讥嘲下爆发。
第二次小女儿生日,被忽略的大女儿委屈之下口不择言。
这两场餐桌戏中,镜头不断在各个人物的面部表情间来回切换,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台词清晰地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在场人员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除了餐桌戏影片中还有不少对照,比如从盥洗室镜子中映出的Sam和妻子Grace的肢体接触。
第一场发生在Sam出事之前,两人是感情很好的青年夫妻之间的亲昵。
第二场是Sam从战场归来后,Grace试图用抚摸安慰Sam,她的柔情与爱意却仿佛撞上了一堵冰冷的墙。
都是导演有意为之。
在导演过硬、剧本扎实的基础上,演员的表演是影片富于感染力的前提条件。
三个主角都奉献了上佳的演技。
Tobey把Sam遭遇大变后的紧绷、疯狂和神经质表现得很好。
他固执地认为弟弟和妻子睡过是猜疑不断放大的结果。
人类非常擅长把零碎的观察拼成一整块,得出的结论却多半不对,Sam的猜疑仿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
Sam原本是个极其冷静、自控的形象,被敌军俘获命运未卜时还能理性地给予下属活命的忠告,从他的心理失常可见战争对人类的异化和摧残。
影片中阿富汗人逼迫Sam亲手杀死战友,是邪恶势力常用的去人性化的手段。
Grace和Jake的亲吻稍显突兀,但也不是无迹可寻。
女人说“我讨厌某个男人”,可能是内心深处隐约知道自己会受到这个男人的吸引,是她们稳定的天性排斥动荡和冒险的可能,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总之,尽管Brothers不够完美,它仍然是我半个月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结尾处我原本以为Sam会杀死弟弟,但是Sam最终还是没有彻底毁灭。
结局Sam终于向妻子袒露心声并得到了妻子的谅解,这样一个相对的Happy Ending显然也包含了导演和编剧的希冀,这种平实和善意为白雪遍布的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
和题目无关。
我不知道谁说过,只有死了的人才见过战争的终点。
我见过了战争的终点,问题是,我还能活过来吗?
从生到死,只有一步,从死到生,确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can i live again 后半段几乎都是压抑的爆发 男主演技不够 重要镜头都是着墨在波特曼身上的 但演技不是我想讨论的 战争也不是 只是从那句 i have loved you since i was 16 years old 开始 包括前面的 sam死了 tommy扛起了照顾grace的责任那里想到了太多 想想小的时候爸爸不在 陪我玩的 也只有爸爸的哥哥 我的伯伯 小孩子 也会在伯伯和爸爸中喊错 我完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 因为自己也有过 那样的童年 感情猜忌 怀疑 原谅但在乎grace躺在孩子身边看着昔日的照片 泪眼婆娑的读者那封不敢开启的信的时候 也不是没有感动 这不算是部很成功的片子 战争 人性 家庭 什么都想说 但什么都没搞好 如果把剧情翻修 剪辑加强 把家园的安乐和战争中的挣扎再矛盾突出 我相信会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吉伦哈尔好像自断背山后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观影印象 除了今年的夜行者 这部 好像是我最能感受到他的演技的一部 真的很赞 真的很棒 也许是看得太认真 也联想到很多了吧 这竟是我写得第一篇影评 没别的意思 只是短评那140个字装不下我匆匆想记下的感觉。
现在回忆起来,脑子都还是沉郁的天空。
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另一个相反的自己,这个自己跟我们是一体,时不时冲破理智搅乱生活。
Sam成熟稳重,拥有幸福完整的家庭,是一个出色的上尉,被派往阿富汗服役。
Grace娴熟美丽,育有两个女儿,是一位能够忍受糟糕厨房的妻子,她的丈夫将去阿富汗执行任务。
Tommy是个跟哥哥相反的保释犯,三年前因抢劫入狱,保释之时却面临的是对他爱护有加的大哥的离开。
他,深爱他的妻子,取下戒指挂在她的胸口。
她,无法离开他,甚至开玩笑说替他去远方。
他,辜负了父亲的期望,生活一片混沌不安。
可是,生活会变,会逆着我们的意念。
飞机被击中,生活连同骄傲一起落入了敌手。
突然袭击了这个家庭,泪水与荣耀伴随着英雄下葬。
如果让他们选择,他们一定会想要个平庸的儿子,老实的丈夫,不上进的哥哥,可是生活不会同意。
如果说什么都会变,那么爱应该不会。
Tommy不是永远长不大,让父母不省心的孩子,他也会成长,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以英雄或者成功者的姿态证明,于是他选择了整修糟糕的厨房,他选择了默默的陪伴这个女人和她的孩子,一个敏感而困扰,一个可爱而无忧无虑,他不是父亲却给了她们无比的快乐。
Sam在阿富汗被抓住了,和一个下士,他必须以杀死战友换来自己的生命,或者说是跟爱人相见的机会。
Grace尽管快乐,却没有走出悲伤以及对Sam的思念与爱Tommy尽管一事无成,却是个称职的弟弟。
她跟他,在微暗的壁炉炉火的映衬下,回忆起了过去,美国典型的高中生活,一个不太丰满的拉拉队队长与橄榄球队出尽风头的身材单薄的四分卫的爱情往事,还有一个爱打架闹事的低年级男生作为旁观者,她抽起了烟,剖出了不一样的自己,叛逆的姑娘还是掉入了俗套,背景已经准备好了,两人默默对视,接着亲吻,接着我们的期待并没有发生,一切都只是到此为止。
在我以为还会有什么发生的时候,他回来了,用疯狂的体内的另一个自己换来了回家的礼遇。
于是,爱只能在慢慢滋长的时候戛然而止,请不要怪我,我只是期望生活不要一变再变,而我们永远只能做被动的接受者。
我在想,不论一个人如何成熟,都是无法平静的对待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不堪回首的往事的,所以我告诉自己Sam只是在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毕竟面对下士Joe的妻子和儿子,他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
可能是一种自卑或者弱势的心理在作祟,他并不希望成为英雄,只是觉得自己做过的一切换来开始变得不值得,在这一段缺失他的日子里,家庭还是如此进行,并且插入了另一个男人,一个表面看起来不优秀的男人。
他的另一个自己暂时代替了那个他,另一个自己可以平静的说出残忍的话,另一个自己可以对女儿大发雷霆,另一个自己可以疯狂的破坏厨房,另一个自己还可以对弟弟拔枪相向。
另一个自己,我也有,所以我有的时候会邪恶。
可是就像我一样,我大多数时候还是个可爱的姑娘,那个不好的自己只拥有对意志的短暂控制权。
一个能说出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我爱你 的男人不会坏到哪里去,所以要相信体内那个美好的自己。
生活不应该像海明威说的那样是一团纠缠不清的纱线,爱是可以把它理清的。
为什么在Sam拿着枪指着自己的太阳穴时,他只听得见Tommy的声音?
"Sam, I'm your brother." 即使战争使这两兄弟像换了脑子一样,可他们始终都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站在身旁。
Sam.这是个我很喜欢的英文名。
因为印象中好多叫Sam的角色都曾打动我,最深刻的就是《指环王》中始终不离不弃的Sam。
看这部片子的钱45分钟我也很喜欢这里面的Sam,不仅是因为Tobey Maguire不再只有那张娃娃脸,还因为Sam稳重忠诚的性格。
当他和战友一起被俘虏时,他对战友说:"I'm the only one you know. Don't give them anything private." 可是转眼间这双充满坚毅的眼睛变得充血而疯狂,我一开始不能理解Sam为何要打死他的战友,这不过是延迟他自己的死期罢了。
可是他回来了,没有被酷刑折磨,但心理上,却被摧残的可以。
也就是在他死命砸厨房时我明白了他下得了手杀人的原因,因为他爱Grace。
这种爱让他一直存着回家的信念,让他宁可用战友的死换回再次见到妻子的可能,可是他却被自己的种种猜疑包围,沉默,怀疑,直至爆发。
一开始看此片时我就想起了《珍珠港》,可是看到一半就发现两者没法比,这部电影主要还是集中在家庭关系,没有战场的硝烟,因此也就没有像Danny牺牲那样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情节。
而且《珍珠港》里面的Kate Beckinsale让我讨厌,这里的三个人却都那么令人同情。
剧终的时候Sam终于向妻子坦露了内心的折磨,虽然背着阳光,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脸颊上无声落下的泪滴。
在《黑鹰计划》里也引用了柏拉图的那句名言:Only the dead have seen the end of the war. 而Sam最后说了一句让人更为心痛的话:I have seen the end of the war. But the question is, can I live again?都是战争惹的祸。
美国拍了那么多反对政府社会现状的电影,讽刺也好,揭露也好,批评也好,有什么用呢?
干脆直接把那些在幕后指手画脚出谋划策西装革履的家伙送到战场去不就完了嘛,看他们再屁事多!
原本我是想给4星的,可因为这个让人无法言语和瞠目结舌的ending,硬生生的,必须扣掉1星。
难道只有一人这么认为?
这电影压根儿就没拍完嘛。
且足足四个演技派(你木有看错,还有那个奇才大女儿,奥斯卡级别的那个),竟然只得出这样的一个ending,前面都极其精彩,可到了这里就软绵绵的完了,我只想说,这位作家编剧,乃写得确实很好啊,可是,能把它写完不。。。
《兄弟》,2009年上映。
主演阵容相对强大-蜘蛛侠Tobey Maguire,早年的王牌萝莉《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Natalie Potman,再加上JAKE。
实质上属于反战电影的范畴,侧重对参战军人经历战争、回国后的心理变化和家庭关系进行刻画。
蜘蛛侠这一回依靠在此片获得了当年金球奖的提名,总算在冗长的《蜘蛛侠》系列之外有所施展,也得到肯定。
这一次战争背景是阿富汗。
Sam和Tommy是兄弟,哥哥Sam在阿富汗服役时战斗机被击落,阵亡的消息被传回国内,家人悲痛万分。
实际上他只是和另一个战友被俘虏,受尽折磨,动人心魄的是他在被胁迫情况下用铁棒亲手打死了战友。
不久后在美军的一次突袭活动里他被救并回国。
弟弟Tommy自小顽皮不思进取,长大后仍然劣迹斑斑,影片开始便是他刚获得保释被哥哥从监狱接回家。
在死讯传来至哥哥返家的期间里Tommy在悲痛之余“开始思考”,并以笨拙地带兄弟重新装修嫂子家的厨房开始,尽己之力陪伴嫂子和两个侄女,一起滑冰、堆雪人、策划嫂子的生日,甚至令始终厌弃他的父亲也流露出欣慰的神情。
但是,Sam重新回到这个家庭之后,艰难建立起的平衡开始崩塌。
Sam怀疑妻子与弟弟有染,他无法融入几乎所有形式的家庭团聚,他由一个对妻女充满爱的家长和令父亲骄傲的好儿子变成疑心重重、孤僻少言、不能自我舒解的人。
他甚至对上级要求重返战场,因为“他们全都不了解,没人能了解我”。
影片的戏剧高潮出现在他拿起一根铁杖砸烂弟弟装修好的厨房,接着掏出手枪冲出家门与警察对峙甚至频临自杀,最终被弟弟Tommy以“我们是兄弟”的轻语相劝阻止。
影片最后一节,妻子去探望被扣押的丈夫,再次追问“发生了什么”,可怜的战士终于在流过两行清泪(原谅我的不严肃)说出“是我杀了他”。
两人相拥。
完。
Tobey在我脑海里作为蜘蛛侠“飞”了太多年,一时之间还挺难让我入戏的。
得承认他演得不错,角色要求这个男人要又闷又憋,还要在忍不住的时候彻底爆发抓狂一下子,这些他都办到了。
让我惊叹的是他刚一出场时,典型的JARHEAD头一下子就从昨天看的片儿里找到共鸣,另外他简直和JAKE像极了兄弟-眉眼和嘴角真的很神似。
还有很让我克制不住的想法是,他们都太适合去演孙悟空了。。
Natalie表现无功无过,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很标准的“军嫂”,什么都理解,哭的时候都那么无辜。
虽然考虑到他们是青梅竹马的校园爱情,根基牢固风雨不摧,但我还是很好事儿地觉得一个妻子总是如此全盘接纳显得很无趣。
在得知丈夫死讯的初期阶段她也会一次次拨打电话只为听到丈夫声音,她和孩子们看过去的家庭录像彻夜无眠,她半夜熨烫丈夫的衬衫怀念那上面的味道,她给装修工翻找替换的裤子结果把整个衣柜的衣服都送了出去。。
种种种种,可惜,在看完P.S.I LOVE YOU这部催泪情感大片之后,我太遗憾了我对这些情节都免疫了。
我也不是对她的表演不满意,我只是在想,要表现一个女人的各种情绪,只用一个法宝“泪”是不是太单薄了点儿?
高兴-泪,错愕羞愤-泪,委屈-泪,隐忍-泪,伤心-泪,失望-泪,就连悲喜交加,也是-更多的泪。。。
但是,我很期待她今年的新片儿《黑天鹅》,据说她开拍一年前就开始苦练芭蕾,开机前更是每天八小时训练,为此受伤无数。
本着关爱演员的好心,我认为最好不要这样虐他们,但是本着看“角儿”的愿望,我希望电影界多出一些《霸王别姬》《艺妓回忆录》《色戒》的变态级虐片。
顺便提下,此片扮演大女儿的小盆友,她要么是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星,要么是个早熟过度的妖怪-和爸爸雪地里对峙及餐桌上蹭气球的戏,就像评论纷纷狂赞的,那简直是奥斯卡级别的表演-对于一个娃来讲。
下图的妹妹也挺不错,看着特别眼熟。
比较赞的另个方面是Sam经历巨变的前后对比,很怀疑演员为此专门减肥或自虐,要么就是化妆师功夫好。
前后判若两人,去之前是个温热的活人,回来后是个徒具人形的非活人。
最后的最后,再来粉一下JAKE。
JAKE已经彻底脱离男孩的队伍,也无须捧着“诗意少年”“敏感纯情”的偶像饭碗行走江湖了,他像模像样地续起我钟爱的胡须,表演起一个代替兄长承担家庭责任的勇敢的男人。
这部片子里他还有些抓头、深情凝视的小动作,但已经没有抿他那杀人的性感嘴角了,越来越期待他更好的表现。
underated
叔嫂关系总是处在微妙的边缘~但是的确比原配要般配~小叔子是个好人!
青少年演员也可以演爸爸妈妈了。
总感觉有的地方是为了发展剧情而发展剧情,而且我讨厌美国的大国主义,为什么要那样刻画阿富汗人…Anyway,我喜欢这种干脆不拖沓的剧情片
额。。。
对于导致Sam心理变迁的战场部分需要加强,娜塔莉波特曼确实确实漂亮
一个好的小叔子很重要
衰。表演近乎一塌糊涂。除了大女儿,长得虽然磕碜但是演戏演得比过大人了都。导演功夫也实在撑不起这个故事应有的深度。
阵容强大.可惜没挖进去
家庭、亲情还是战争对人类的残害,分不太清哪个更是影评的重点,也许导演压根就没准备让我们看出来,而是把他们混成一团,让我们感受感受,毕竟没有什么情感可以完全孤立于其他而单独存在。
我居然连蜘蛛侠和PORTMAN都没人出来
没有想象的好,演员对于内心的表现很不怎么到位,失少对于情绪的酝酿阶段很不够
挂羊头卖狗肉 小演员用力猛了点
过不了自己
NataliePortman 还是那么美。
纠结死>< 两大帅哥嘛~ 看的我呀 hiahiahia
好紧绷的气球!
三个演员的演技很好,特别是蜘蛛侠先生。可惜人物情绪急转的铺垫不够。
怪怪的,邏輯也怪怪的。這個結尾怎麼回事?好破……Natalie Portman的演技真的很一般,永遠是固定的幾個表情。
要是兄弟俩搞上了才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