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The Firsts in Life

主演:涂松岩,高亚麟,王耀庆,秦博,韩童生,郎月婷,辛柏青,王仁君,寇振海,张钧甯,许文广,阿云嘎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人生第一次》剧照

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2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3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4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5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6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3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4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5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6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7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8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19人生第一次 剧照 NO.20

《人生第一次》剧情介绍

《人生第一次》长篇影评

 1 ) 观看第八集:买房

这段时间,看了很多的纪录片,对于我个人而言,看每个不同的纪录片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有时学到了方法,有时得到了感悟。

纪录片,就像是将这个世界的某段时光,分段保存,留住霎那间人生的风采。

真实,是纪录片得以独立于综艺和电视剧之外的一种存在。

因为真实,所以纪录片的镜头,能够代替我们的眼睛,来到那些观众双脚无法踏足的地方,土地,山川,河流,不同的城市。

因为真实,我们能够和不同的人有一个短暂的人生交流,体验出不同的人生。

这部纪录片是《人件世》系列的导演秦博和他的团队带来的。

秦博说,“《人生第一次》的维度要比《人间世》更广,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人间世》着重记录了“生死关头”这样极具冲击力的人生转折,而《人生第一次》需要他去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生活的常态往往就是这样,波涛汹涌,狂风暴雨的时候少,缓缓流动的时候多。

这是生活最普遍的动态,要想拍出河流的缓缓流动,确实挺难的。

看过《人间世》的应该都比较熟悉与总导演的叙事结构,开篇第一集都和之前的叙事风格很像,看了几集之后,比较喜欢的还是,买房的这集,可能是因为接下来自己会面临到这个问题。

所以,还是有点代入感的,这集有两个半人物,为什么有个半呢,因为我觉得温先生人物塑造的不是非常的立体,虽然在买卖双方的谈判中也看到了他的难,但是还是表现的过于狭小,发生的故事场地也只在一个地方,最后导演为了给每个人物有个故事都有个结尾吧,就用解说词加纪实段落强行解释了一波结尾,所以我觉得他只能算是半个人物,其余的两位故事人物,严晶是黑龙江人,做英语培训,典型的北漂一族,大多数可能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看房,看完房晚上还需要上英语网络课程,将近300万的房子,双方父母一家出110万,小两口还贷90万。

当然听到这个价格,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预算在北京只能买到几环外的房子啦,所以弹幕里很多人觉得不值得,还不如回老家买房呢?

在严晶的故事段落里,我觉得是有几个问题,首先是人物买房的动机以及细节的展示,按照常识来说的话,如果你要买房,你已经会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一个研究,位置,交通,价位,面积等方面做一个综合的考量,但从画面展现出的内容来看,显然,严晶是没有太多考量的,完全凭借是对房子的感觉来进行做事情,这就让你觉得这个人物有理想,对住房也有需求,但是买房的决定好像是一拍脑门决定的,不像是考虑很久的决定,导演展示的人物动机上不是很合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觉得需要延伸的或者是缺少的内容是,严晶回到了黑龙江,回到了老家,这时你可以看出,其实他们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好,但是还是拿出了110万元,和男方对等的水平,这个表现的也是大多数中产阶级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今,生活压力较大,年轻人很难聚集很多财富,所以大部分的买房资金都是来自于父母,可是,这也会存在一个问题,父母可能用尽一生的积蓄来帮助你们买了一套城里的房子,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如何打算的呢?

儿女不在身边生活他们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对于孩子在北京,环境压力这么大的地方买房,是怎么想的呢?

这些我觉得是严晶这一段落故事里,没有深挖到的,严晶成了一个工具人,完成了导演想要的表述的故事线,变成了藤蔓,但是藤蔓上结的果,导演还是忽略了很多,并没有过多的讲述挖掘,严晶这个人物故事,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地方。

本片的第二个人物,黄昆仑,河南商丘人,买房中介,一套房子,买卖双方一顿博弈,中介是使劲往中间拉的人。

在这个段落里,我看到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快剪辑,一段是开篇的时候,一段是买卖双方谈判的时候,来来回回的关门开门,代表着双方较量的回合,这个桥段的设计,非常有意思,但是,因为2万元的差价,最终谈判失败,黄昆仑没拿到提成,虽然他一脸淡然,但是脸上还是看出了一丝落寞,我觉得这个段落导演处理的不够精巧的是,用太多的旁白和解说来强调情绪啦,忘记了通过视听进行渲染,反而有点乱,相对而言,后面下班路上这段渲染我觉得还是有点感觉的。

但是黄昆仑回到出租屋给母亲打电话这个桥段,我觉得很累赘,倒不如空出时间介绍温先生的家庭,或者是严晶父母的生活。

但这个桥段里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他的母亲用那口地道的河南标普,快挂电话时那句并不流畅的叮咛,还有那句“我就是为你们仨活着”的傻话。

可能也是对黄昆仑娴熟的不再多愁善感的安抚,到之后因为疫情导致买房市场低迷,黄昆仑所表露出的勤能补拙,通过他那憨厚,质朴的外表,让我们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有向往理想生活的权利。

“房子是自己给人生的一套盔甲,盔甲很重,但是穿上盔甲负重前行的人生才会有分量感”。

这是本集的一段解说词,我印象非常深刻。

纪录片的解说词就是这样,短短的一句话,总会在不经意间在戳中我们的心灵,像是对某一段人生故事的感悟与总结。

为什么大众会对这部纪录片感触这么深,还是因为主人公身上多多少少能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吧。

 2 ) 人生海海 隽存点滴

5.25 E1-E3本来抱着业务学习的心态,结果第一集就哭得不能自已。

看第一集《出生》的时候,开了会弹幕就不得不关掉了。

弹幕给了观众自由表达的途径,也由此使人毫无准备地直面人性狭隘和卑劣的一面,那恶意令人胆寒。

在真实的等待和分娩画面前,母亲饱受这世上最大的疼痛,那神色和行止,是多厉害的演员也诠释不足的。

人当然该有生育的自由,但看到选择一次两次怀揣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孕育骨肉时,我只想表达尊敬,任何置喙都显得太轻佻。

人类要自我历经多少苦难,又给予他人多少泪和痛,才能成长成熟,直至终老衰亡。

第三集《长大》最佳。

讲述是山村中的孩子们,一群会写诗的精灵。

小男孩和小女孩都选得典型,失孤少年和留守儿童。

山间天然之景,与孩童天真之感,相辅相成,互为对仗。

开头有意思,语文考试中作文要求“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大概因为诗,太难评判好坏。

陈丹青说,他最难回答别人问怎么读懂一幅画,“你用眼睛看就好了”。

诗也是这个道理,一说就错。

因为美和感受是没法解释透的,你怎么解释这一刻有多快乐或悲伤呢,解释这在胸腔里回荡着的一切,除非你剖心剜肺了。

诗,作得极有灵性,带着不事雕琢的真切。

如同一柄鼓槌,敲在每个人心中,发出大小不一的回响,于我是振聋发聩久久不散。

我在孩子读诗时想,这才是复制不了的天分,它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无,也许只停留在那个人、那个地点,抑或只是那一刻了。

我完全不懂诗,也体会不出名家的诗好在哪,只好盲目靠心灵,等待文字叩击,承受洗礼或羞辱。

主人公小男孩所作

隐晦点出农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的沉疴,走出大山的孩子不会回来了,而留在这的才是真正的主人,二十年前的话题了。

不动声色地蒙上哀凉的幕布,如同亘古不变的天堂山,也许他们的孩子依然还要在山脚下嬉戏,山坡上写诗,山顶上眺望无边无尽的远方。

几乎海明威在技法上还是学到了很多:纪实段落越多越好看,不必去刻意拼接不圆满。

旁白切忌自以为是地解读他人的心理动态,也不要叙述地太多,显得聒噪。

音乐铺得不要太满,可以适当铺带歌词的。

要有留白,但又讲得清,实在是高级技法。

 3 ) 第一次为人父母

2023年12月16日凌晨5点58分 一声啼哭,宣告着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她就是我们的女儿,我们由两个人变成了三口之家……我端坐在产房里,看着身边这两个熟睡的女人,心中百感交集,有一种喜悦不自觉的溢出,也想到以后我要尽我所能让你们幸福,心头上的重担油然而生,又忆起这两日不堪回首的经历,眼眶里早已流干的泪水又再次滑落。

等待、忍耐、挣扎、承受、疲惫、撕裂……在短短的时间你经历了如此之多的“苦难”,仅仅是听到就让我不寒而栗,而承受这些的却是一个柔弱女子,但我从你的眼中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坚毅,我想如果换做是我可能早已承受不住了,看到你憋红的脸和皲裂发紫的嘴唇,一度接近生理极限,我更是感到手足无措,无助至极,一句“老婆,辛苦了”确实那么的苍白无力,可能这就是女人的“伟大”,产房推出来的是妈妈,再也不是那个女孩了。

在漫长的分娩过程,你忍受着强烈的不适和痛苦,却总是跟我说“老公,你睡会,你保存好体力,我没事”,我就知道,我这辈子没有选错人。

亲眼目睹了分娩过程,血淋淋的场景历历在目,我定会此生铭记,这是你用半条命换来的女儿,我也将终不负与你。

一觉醒来,却不知今日是何时,看到女儿的那一刻,你对我说:“不敢想象我们竟然生了个孩子,她好可爱啊”,我也近身去瞧,那是一个有着酒窝,吐着小舌头的“小兔宝”,看她一眼便治愈了这些日夜的所有疲惫。

一个新生命,犹如一条纽带将一个家庭捆绑的更为紧密,女儿诞生的那一刻,爷爷和外公两个“顶梁柱”也相拥而泣,奶奶和外婆也参与到带娃行列。

也许是离开了待了9个多月的子宫,来到一个新的世界,晚上女儿突然撕心裂肺的哭,尝试了各种办法也没用,我们这对新晋父母心中莫名的极度心疼,也止不住喷涌而出的泪水,长辈们看到也是不断的安慰,这种氛围让我的心中出现了一个字,“家”!

是的,女儿,虽然你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但是这个家不会让你失望的!

 4 ) 热爱生活

隔着屏幕看别人的人生,但又会发现,这里面也有很多与我们想像的地方。

从出生,到死亡,几十年的人生,无数个第一次,有欣喜,害怕,迷惑,感动,憧憬...希望每一个我们,一生都能平淡而有意义。

英文翻译太棒了!

《人生第一次:The Firsts in Life》出生 The World at First Sight上学 Joys and Tears of the Childhood长大 Love, Sorrow and Dream in Poems当兵 Parachuting Day上班 Toward the Other Shore结婚 Yes, I Do进城 A Migrant Dream买房 Owning a Home相守 The Kitchen of Love退休 Never Too Old养老 Hey Twilight告别 Please Remember Me

 5 ) 第一次人生

01 出生分娩的痛就像是鼻孔里出西瓜,一个人用尖皮鞋不停地踢你的肚子。

当初我的妈妈生我们几个得有多痛啊。

02 上学还记得当初自己快要去上学前班的前一晚是和妈妈在二楼客厅地板打地铺,当时七岁的那个小小的自己有些兴奋有些期待也有些不安。

妈妈说我明天就要去上学了,跟哥哥一起去。

03 长大 自己也曾是留守儿童。

在我小时候的认知里,爸爸就是一个需要出去打工的身份,这在我们那里一点都不出奇。

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爸爸需长年在外奔波,从这个工地辗转到另一个工地,漂泊不定,几乎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回来时会给我们买很多零食。

每当快要过年时候就会时不时问妈妈爸爸还有多少天回来,然后开始数着日子盼着爸爸的回家。

但我跟爸爸他不熟,我好像不知道爸爸具体是个什么身份,我对他很陌生,明明他回到家时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很害羞,我会躲起来不敢见他,我曾经记不得爸爸他的样子,还傻傻地错认了一个陌生人为爸爸-_-。

为了生活,很多人都那么不易,需要忍受劳苦,忍受不公,忍受分别,忍受漂泊,忍受思念-对亲人的思念,对家的思念,PS:那些孩子们写的诗真美!

或许我也可以学学写诗。

04 当兵人生有很多路,我选择当了一条有一些梦想的有些痛苦的咸鱼。

05 上班轮椅上承载着的是一个个坚强的灵魂。

网络上说话客气点,包括对线上的客服们,没有谁有义务莫名其妙地就成为了你谩骂的对象。

06 结婚能找到互相喜欢的人很难,能找到的话希望你好好珍惜。

看到别人幸福的点点滴滴,自己也会自觉幸福。

07 进城走出大山,外面世界很难但也很精彩。

虽然可能很难做到,但也想跟你说不要害怕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08 买房以前对买房是想都不敢想,也觉得没必要,但最近好像有一点改变了,我好像其实也想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

一直以来无论在哪儿,好像都没有归属感,或许如果我拥有自己的房子,我也能拥有一些归属感,但是偏偏我就那么穷-_-。

好啦,能有钱租房也不错。

09 相守可以没钱没权,但只希望自己、亲戚朋友们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PS:面对病痛,我们能看出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能看出人与人心态与想法的巨大差别。

10 退休希望自己退休后也能有精力和钱去报名各种兴趣班!

PS:好好爱护眼睛啊!

11 养老能有钱去不错的养老院也不错哇!

12 告别或许生的对立面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即使你要忘记我的名字,忘记我是谁,也请一定要相信我是个好人,让我继续陪在你身边。

PS:多晒太阳,保护腿脚!

🔵🔵🔵🔵🔵里面的爱情都太好了,相濡以沫的爱情、一起牵手相伴到老的爱情、一起同甘共苦的爱情让我觉得好像结婚也不错。

PS:人到老年,有人依然健步如飞,有人罹患各种病痛,好好运动爱护身体啊!

 6 ) 豆瓣9.1,近期最解压的国产新片,看得人又哭又笑

人生百味,世事难料。

春节不像春节,父母至亲相隔异地不能相见,被迫放假在家却每日煎熬度日; 甚至还有的人,在这个本该欢乐祥和的时节,第一次面对生离死别…… 这一切,没有人愿意预想到。

但人生不该只有疾病与死亡,还有着新生与希望。

正是那些弥足珍贵的“第一次”,串联起了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 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军营、第一次学会长大、第一次为人父母…… 让我们暂时抛开那些烦恼和忧虑,回到人生开始的瞬间。

今天要推荐这部国产新片,讲的都是人生的每个珍贵的“第一次”——人生第一次导演: 于颖 / 施筱青 主演: 涂松岩 / 高亚麟 / 王耀庆 / 韩童生 / 辛柏青 / 郎月婷 / 张钧甯 / 寇振海 首播: 2020-01-15(中国大陆) 集数: 12单集片长: 32分钟

豆瓣9.1,央视网、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出品。

导演秦博,代表作有9.6分的《人间世》。

普通、真实、直击心灵,是它们最为打动人的共通点。

但与残酷、扎心的《人间世》不同,《人生第一次》里更多了一些温暖和欢笑。

片中分别截取了万千普通中国人,一生中12个普通的“第一次”: 从出生、上学、入伍、打工、就业; 到结婚、买房、退休、生病、养老; 以及死亡。

这些“第一次”所串联的,正是每一个普通人平凡而又璀璨的一生。

1、「出生」谁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他们也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紧张、激动、忐忑不安,等待生命到来的父母们总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而在孩子们到来之前,最先需要克服痛苦的,是怀胎十月的母亲。

曾经有一位孕妇感慨道,“没有生过人,还谈什么人生。

假如说人生中有10分的痛苦必须学着去承受,那么生孩子起码要占5分。

那么,分娩阵痛到底有多痛呢?

妈妈们疼到呼吸困难,痛哭流涕,抓紧床头,用手锤墙都无法分散这种疼痛。

就连只是短暂体验阵痛的爸爸们,也痛得受不了,直喊停。

这种疼痛,就像有人要从你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或者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踢你肚子。

即便在现在,无痛分娩技术已越来越普及,但也不代表着妈妈们可以毫无痛感的生下孩子。

产妇们依然要等待长时间的规律宫缩,直到宫口开到二指,才能够接受麻醉注射。

已经是第二胎的吴丽辉,却依然没能忍住这番疼痛,早就大声喊着想要快点打无痛。

而这一针“无痛”,也是人生中最痛的一针。

穿刺针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

对于产妇来说,这一针再疼,也是给即将要疼到昏厥的自己,一剂最有力的解药。

正式进入分娩流程之后,还有更大的难关在前面等着妈妈们。

顺产,也就是自然分娩。

产妇需要借助宫缩的力量,把一切力气往下使,将孩子分娩出体外。

妈妈们铆足了力,把脸憋得通红,甚至还有的妈妈出现累到虚脱的现象。

产房里会准备着功能饮料和巧克力,给完成分娩的妈妈补充体力。

更重要的是,亲人陪伴在身边,为妈妈们加油打气。

当熬过所有的疼痛,花光毕生的力气,看见孩子的模样,听见清脆的啼哭声时,泪水总会不争气地留下来。

“孩子使劲哭,爸妈使劲笑”。

这是父母与孩子,人生第一次的会面。

希望能够有一儿一女的吴丽辉,在看到女儿的一瞬间,边笑边哭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妇,都能够第一时间与爱人分享喜悦。

第一次当妈妈的周婷,在进入产房十几个小时后,依然没有什么进展。

她的爱人焦急地在产房外四处踱步,时不时地呼叫医生,迫切地想了解爱人的情况。

由于时间过长、催产素作用下宝宝胎心下降,医生向周婷提出了转剖宫产的建议。

为了宝宝的安全,原本一心希望顺产的周婷,接受了剖宫产的建议。

宝宝很健康,妈妈也很安全,但在产房外一直苦守着的爸爸,却哭了。

第一次抱起宝宝的爸爸,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

原来,第一次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是让人如此悸动。

怀有双胞胎的向爽,时刻都在期待着孩子的到来。

但由于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主动脉掰二叶畸形,期待的同时也充满着无限的担忧。

她要先进行一次心脏外科手术,由于孕期不到28周,孩子暂时还不能进行剖宫产。

一旦出现危险,孩子的死亡率高达30%,孕妇的胎盘要剥离,会出现大面积出血,可能连子宫都保不住。

幸运的是,母子平安,手术很顺利的完成了。

一个月之后,向爽的双胞胎顺利出生了。

向爽的爱人不断地在走廊来回踱步,压抑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我下辈子不干别的了,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还能干什么呢?

第一次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我们都需要彼此体谅。

所有的孩子,都是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从什么也不会到独立成人。

所有的父母,也是从手忙脚乱到养儿育女,从桀骜不驯到温暖柔情。

不管是成长还是养育,都是生而为人,一场温暖又感动的人生修行。

2、「离别」对于孩子而言,人生最重要的第一门课,不是学说话、学走路、学吃饭,而是学会离别。

离别的第一步,从踏进幼儿园开始。

每年的9月,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里总是会有震耳欲聋的哭声。

不管在哪里,都集体上演着一出“妈妈不要离开我”的绝顶苦情大戏。

数不清的孩子哭着、喊着、嘶哑着,甚至扯着妈妈的衣角、在地上打滚,一切就只为了把妈妈留在身边。

对于年纪尚幼的孩子们来说,学会与妈妈分离,是出生以来再难不过的人生第一课。

而在角落里看着大哭不止的孩子、偷偷抹泪的父母们,更是怎么都学不会离开自己的孩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相依相靠,是怎样都无法割舍的。

他们也都是第一次,要学会克服离别,变得“勇敢”。

回想起第一次与爸妈在幼儿园分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情显得严肃又可爱。

为什么这么坚强?

因为长大了。

爸爸送你到幼儿园,你千万不能哭。

你就大步地不要家长陪,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这就是勇敢。

你睡觉的时候会不会想妈妈呀?

会的,我放在心里想妈妈。

当孩子们渐渐成长,学会与父母离别之后,他们也将从幼儿园迈入小学。

小学的门口,不再有幼儿园门口的哭闹,更多的是父母站在门口关切而又期盼的眼神。

迈入小学之后,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开始给孩子规划未来。

不仅要完成作业、考的好成绩,越来越多的父母给孩子安排了“第二课程”。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郭雨晴,除了要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在妈妈的监督下弹钢琴。

幼儿园时期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全都挥之散去了。

仅剩的,只有“不喜欢爸妈”、“他们真的很烦”、“把我搞得快要疯掉了”。

或许要过了很多年之后,郭雨晴才会像逼迫自己学钢琴的妈妈一样:我现在觉得,我妈小时候为什么不把我逼得再好一点。

如果再弹得好一点,或许我现在可以既有一技之长了。

还有一群孩子,他们并没有那么幸运的过渡期。

从很小的时候,与父母分别,似乎是一出生就要学会接受的现实。

他们被叫做“留守儿童”。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在偏远的农村生活着,父母为了让孩子读得起书、家里能过得好一些,都纷纷选择北上南下打工,养活一大家子。

唯一在家陪伴孩子们的,只有年迈的老人。

离别这件事,早就成为了他们心里一道永远过不去的坎。

说不出来,但却又苦在心底。

唯有通过诗歌课,这样抽象的表达方式,孩子们心中对于离别的无奈与思念,才能喷涌而出。

我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

我会教我的孩子,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

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

人生在世,便是不断地在迎接,同样也在离别。

第一次学会离别,我们哭着去接受;而当真正的离别到来,或许我们才能笑着面对。

漫漫长路,还有许多的“第一次”在见证我们成长的轨迹。

当孩子们被问到,“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医生、老师、消防员、军人、白领……回答五花八门。

他们的眼里,都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闪烁着点点星光。

这样的美好,大概也只有当长大成人、为人父母、头发花白时,再度回看那些珍重却又有些模糊的“第一次”,才会察觉到得到吧。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往后余生,波澜不惊。

*本文作者:阿呆

 7 ) 不愧是明星制作团队

《出生》非常震撼,感人肺腑。

朴实的镜头记录着平凡的我们。

当年妻子分娩的不易历历在目,回想起来,不禁泪如雨下。

人生从出生那刻起,便充满了纠结、挣扎、希望与奋斗。

这就是人间滋味,每一个人生而为人所必须体验与经历,这也是生命的意义与乐趣所在。

我来过,我看过,我走过,我存在过。

最后,秦博出品,必属精品👍👍👍

 8 ) 人类最强大的武器是勇气

“生的对立面或许不是死亡 而是遗忘”“很难想象 在这些告别的遗嘱里 有多少种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人实际上主要就是心态 你心态好 身体也健康”每个篇章记录着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次,第一次出生/成长/离家…到死亡,感受到家人的重要和温暖。

文案写的太让人感动,平凡日常里的感动最抚人心

 9 ) 人生第一次

出生、上学、长大、参军、工作、买房、、、,如果人生硬要被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我现在还经历的太少,对后面的人生还太陌生,就说说我正处于的上学长大阶段吧。

记录片中用一集说上学,一集拍长大,在我看来,其实都是一个阶段。

可是两集一起看,实在是太残酷了。

上海的孩子真是可爱,分明还是小小年纪,一个个伶牙俐齿,在镜头面前也丝毫部羞怯的表达自己。

有一瞬间不想生孩子的心被动摇了。

一分钟后我醒悟。

这可是上海啊。

这些孩子都是拿着全国最好的资源教育出来的呀。

后面一集回归现实,那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不就是我吗。

我一直以来努力争取的,是别人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

生活好像突然没有了动力。

 10 ) 选题不精 但暮年的几集很让人感动

鞋27双,带走了7双;衣服150件,带走了84件;相册38本,带走了8张;荣誉证书10本,都没带…人生这么多第一次,这么多幸福的、悲伤的、不舍的、荣誉的时刻,最后的最后我们的记忆里剩下的是哪些?

哪些还让你牵肠挂肚?

哪些已经不值一提…我妈妈以前说:被三张单子支配的一生:成绩单、工资单、病理报告单。

用在这部纪录片上很合适。

使我们泪目的本就不是多高尚多伟大的创举,而是最平凡的人间。

平凡的第个又一个第一次。

不喜欢买房那一段,很空,没啥内涵,也体现不出什么共鸣。

另外,上海电视台去拍山里的孩子写诗、参军这种,就感觉是“就是“我过得挺好,但我也知道你们过得不好,所以我也挺同情你们的”。

看得出他们想拍一些民间疾苦,但总是“大城市凝视”。

最喜欢“抗癌厨房”,选题特别好啊,能找到这个厨房真的很有意义。

很羡慕相濡以沫的感情,在这世上真的有这样一个能和我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人吗?

为什么我现在看到的,都是人性黑暗的角落。

《人生第一次》短评

“学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2分钟前
  • 。。。
  • 还行

纪录片还能这么矫揉造作,有些片段过于摆拍了,为了催泪而催泪,大可不必。

3分钟前
  • 今晚吃什么
  • 较差

挺差的

7分钟前
  • mocuishle
  • 很差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有时候我们却无法预料。”

9分钟前
  • Darklands
  • 力荐

唉,看了纪录片,又看看最近的新闻,不知说什么好。

13分钟前
  • 春日迟
  • 推荐

是该出第二次,第一次又短片头还十分劝退。【分太虚高了,本来可以给三星】

17分钟前
  • 林鹅仔
  • 较差

称不上真实记录吧,特别是一些无法逃离的镜头。

22分钟前
  • Common room
  • 还行

有些感动,刚适应一个旁白下一集又要重新适应

25分钟前
  • 还行

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为人。

27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时间真残忍

32分钟前
  • 朝如青丝
  • 还行

ep01出生 劝退生孩子 妈妈们真得太伟大 看完再回想 只剩春和景明 可能因为我 总是回避痛苦ep02上学 要被我们搞疯了 又好想生孩子 ep03 长大 诗歌除外 要诗歌陪伴长大 我想做一个大海一样的爸爸 有时对儿女吹一场台风hhhhhhhhep04 当兵 挂树上那个我先笑为敬 想要一个兵哥哥2333333ep05 上班 原来马云粑粑的阿里巴巴云客服还有这样一群人!从来没想过乃文《推开世界的门》可以成为一个纪录片的主题曲 好像又没有更合适的选择ep06 以为只有五集呢 又想骗我结婚 没有男朋友也没有钱 还是先想办法赚钱吧

34分钟前
  • 长江以南
  • 还行

存了很久的片 最近几日连着刷完。看着这些 也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片中苦难与幸福 更多的在呈现苦难之后也还是保有希望。真的是很佩服那些积极向上 迎难而上的人儿。当兵那期 其实看着挺欢乐的 村里娃的那些诗真的好烂漫天真。后面的那几集关于养老 属实道不出的味。

36分钟前
  • 苏洛昕。
  • 还行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看看这个纪录片,看了这个纪录片我觉得人生平平淡淡,健健康康就是真,看了这个纪录片,最有感触的是,老来伴,伴侣的和谐幸福真的太重要了。

40分钟前
  • jelly夏果冻
  • 力荐

前几集原生关系,拍的简单质朴,很温暖。但是结婚买房两集一下子拍的水平降了好几个level。。可惜故事没讲好。也可能是疫情影响没资源没精力去拍摄剪辑了。

45分钟前
  • 长弓近矢不完美
  • 还行

真好看。频频泪目。

46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经历了出生和第一次上学,但是完全不记得了,还没有经历孩子的出生和送他上学,看了之后觉得好像一切都挺让人期待的。

51分钟前
  • 保小罗
  • 力荐

人生初见 春和景明 好美的名字

54分钟前
  • 倔强的犀牛
  • 力荐

王银花太棒了!向这位来自大山的女人学习。

57分钟前
  • 爱七同香玉之木
  • 力荐

小时候不想让爸妈操心,啥都憋在心里,老了又不想让儿女担心,啥都硬扛到底,人这辈子还是自私点好,不要孩子一了百了。

59分钟前
  • 榴莲不留肉
  • 还行

是人生第一次,但大部分好像都是有钱人的人生第一次镜头聚焦在北京上海成都这样的一二线城市,拍摄的基本是在中国上层的人,更想看一些属于普通人的人间烟火气在上海幼儿园的孩子家里住着三居,父亲开着宝马,爱好是弹钢琴在北京的打工人买房,父母能拿出近两百万首付结婚的人拍摄的家庭也是能够支撑孩子留学的海归而成都老人的退休生活是去老年大学,能享受这样退休生活的老人在中国占比多少呢?留守儿童,没文凭进城打工人,癌症患者拍摄的还不错,更希望整个社会去关注弱势群体,而不是让大家去看中国前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十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60分钟前
  • 七七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