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死亡纪事
Història de la meva mort,Histoire de ma mort,Story of My Death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Vicenç Altaió,吕伊斯·塞拉,Eliseu Huertas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法国语言:加泰罗尼亚语年份:2013
简介:影片背景设置在十八世纪末,理性主义让位于浪漫主义的那段时期。主人公是臭名昭著的浪荡子卡萨诺瓦(韦森科·阿泰奥 饰演)和他的贴身男仆(路易斯·塞拉特饰演)。故事讲述主仆二人的生活经历,当时他们与社会名流、艺术家的交往以及在万花丛中的风流史。故事开端于一座法式城堡,最终来到了喀尔巴阡( Carpathian ,位于波..详细 >
2000部给塞拉
#TIFF13#法语硬字罗语软字于是就看不懂了,大概是个卡萨诺瓦把自己作死的故事嗯……相反更多地去关注摄影和构图,那叫一个华丽啊,完全自然主义绘画式的,照度比侯孝贤还低,对彼时光线条件和生活方式的还原很到位。但是实在太TMD长了!
#HKIFF49-01 从传统古典突然跳到神秘主义,好多镜头虽然美,但是无节制的长,不是我的菜
50/100
美丽的前卫!
7.5/10
塞拉的不够节制已经很有端倪,无怪乎到了下一部里被继续放大,以至于让人觉得刻意,缺乏体验空间。幸好这部里一到自然之中便恢复功力,感觉塞拉对空间本身的需求比我之前想象中的要大?开放的环境里可以肆意妄为,到了密闭的空间就尽显刻意。
客观的衡量,标准的节奏,永远不知道塞拉会冷静着下一刻做什么。
【香港国际电影节】塞拉映后场。颠覆常规的名人传记,让一代风流情圣卡萨诺瓦与吸血鬼德古拉同台交锋。乍一看来相当无稽,实则隐喻着18世纪的声色年代走向终结,取代的则是19世纪的血腥暴力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当然,要看作是被卡萨诺瓦玩弄过的女人们醒悟过来而采取的复仇故事也未尝不可。故意用狼吞虎咽、排泄等画面颠覆宫廷戏的优雅美态,只剩下主人公狂笑不止的疯癫状态。自然光、逆光的运用也许受制于制作成本,但粗糙、野蛮的美学取向又对应上人物性格。最让人诟病的则是散漫的节奏感,叙事里夹杂了太多小角色的台词、自命不凡的文学作家引言。塞拉也许为了弥补前两部极简主义作品省下的对白,却让观众迅速陷入两极分化的观感。
神叨叨⋯
4.5,纵向压缩的画幅在第一章被人物填满,因此在捕捉动作与神态之时成功激活了听觉与嗅觉(作为奇观),辅助观众在生理上以极强的在场感审视卡萨诺瓦,来到第二章,声音则更多用于补全环境,同样是节点之后,相对《鸟的歌唱》的改良在于,状态与气质的演变依托于情境的演变,所以更加协调。
影片对所有的通常电影要忽略的情节毫不吝啬地赋予时间,最终就像一个在诗情引导下由情节、场景的现成品组装出来的试题,段段考验观者。
#WEB(9.1/10)前半部分不太喜欢,接近之前的方法论,大抵是对物质性相当敏感的目光,在封闭的空间里显得拘谨,观感依赖局部的幽默、嘲弄语气。后半部分(尤其是结尾)是年代级别的,声音摆脱了桎梏,影像在走向开阔的同时也走向抽象。物质性消解掉了,但影像仍然活着。
> satantango
四星半
+
虽然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单就文本自身还是太过度了,重置剧本和剪辑,控制在1h50min以内。或就是杰作。
专门拍给知识分子看的电影,打赌电影手册一定喜欢
好纯粹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