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人设特质到剧情细节,有诸多不同,但这个前半段叙述爱情,后半段为爱复仇的故事,还是很容易让人想起阿米尔·汗的经典影片《未知死亡》。
但不同是,相较于《未知死亡》对爱情的纯粹歌颂,《Kaabil》(印坛译名《无所不能》)更着重于宣扬个人尊严。
主角罗汉,是一个盲人,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成为生活中的弱者,他擅长模仿声音,并因此成为配音演员,拥有稳定的收入,他有灵敏的嗅觉与听觉,能迅速对自己的处境作出精确判断,他心思缜密,会通过计算步数等小细节,让自己在无法看到的情形下,掌握甚至超越常人更多的环境信息。
这些非凡的特质,也许会让罗汉看起来与众不同,但对于他而言,这一切只是为了能让自己像正常人一样活着:生活自理、经济独立。
以残缺的身体,去追求正常人的生活,必然是艰辛的,但罗汉做的无怨无悔,因为能够不依赖他人的照顾、施舍、同情获得的生活,才是有尊严的生活。
显然,罗汉是一个极其看中尊严的人,所以当车夫欺负他是盲人,少找他十块钱的时候,他立即指出,要求其改正,不是十块钱有多重要,而是尊严不容践踏。
在罗汉和苏皮莉亚的恋情中,尊严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亲第一次见面时,苏皮莉亚向罗汉表达了不想结婚的想法,因为她觉得两个身处黑暗的人,无法找到光明,言谈之中,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情结。
罗汉则表示,一个人的自信是他最大的力量,而这种自信,源自他强烈的尊严感——身有残疾的人,一样拥有爱的权利。
不但如此,罗汉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现出对爱情的屈就、凑合,他告诉苏皮莉亚,只有当她真正爱上自己,他们才会走向婚姻。
随后,罗汉通过舞池共舞、商场寻人、新楼置业等等行动,打动了苏皮莉亚的芳心,因为她不仅感受到了浪漫、美好,更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尊严感,盲人的生活不比正常人差,盲人的爱情,同样美妙动人。
然而,这种可贵的尊严,很快遭到了毁灭。
权贵的弟弟阿密特带着手下混混,乘罗汉不在家时,强奸了苏皮莉亚,收受了好处的警察,对此坐视不理,很快苏皮莉亚再次遭受强奸,不但如此,阿密特还告诉她,以后会经常来侵犯她,阿密特离开后,她用一条白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阿密特的权贵哥哥,曾问罗汉,“要是她那么想自杀,干吗不在第一次强奸后自杀,干吗要等到第二次性侵?
”
原因很简单,苏皮莉亚的自杀,不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失贞,因为按照这个逻辑,被强奸一次和被强奸很多次,并没有本质区别,反正她都是失贞了。
苏皮莉亚的自杀,是因为在权贵与司法勾结的体制下,尊严无法被捍卫的绝望,只有死,才能制止尊严继续被蹂躏。
与此同时,阿密特的强奸动机,也非常值得揣摩。
在罗汉和苏皮莉亚大婚之夜,他和混混瓦西姆进行了一段非常猥琐的对话,调侃两个盲人该怎么做爱,随后,他们还在罗汉夫妇回家的路上,对他们进行骚扰,嘲笑罗汉是个瞎子,居然还能有老婆。
可见,阿密特的内心相当歧视盲人,他会想到强奸苏皮莉亚,虽然有仗势欺人、贪图美色的成分在内,但更多的都是想要毁灭罗汉夫妇的生活,践踏他们的尊严,因为他觉得盲人没有资格享受爱情与婚姻。
一向重视尊严的罗汉,自然无法容忍这一切,妻子死后,面对警察的继续不作为,他决心复仇。
印度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在这场盲人复仇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罗汉巧妙利用了平日生活的技能与智慧,依仗着捍卫尊严的巨大勇气与决心,策划了一场堪称精妙绝伦的复仇,借刀杀人、挑拨离间、埋设陷阱,玩的可溜了,一度被认为是软肋的眼盲,甚至还成为了罗汉有利工具,最终酣畅淋漓的惩戒了仇人,又逃脱了法律制裁,让人看来十分过瘾。
当所有人都认为罗汉作为一个生理上的弱者,必定会选择忍气吞声时,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为了捍卫尊严,他无所不能,印度电影论坛选择的片名,可谓是极其精准。
影片糅合了爱情、歌舞、动作等印度电影常见的元素,属于相当主流的娱乐片,但它内在传递的主题,是非常严肃的,宣扬了个人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
与此同时,选择一个盲人作为主角来宣扬尊严,不仅仅是增加故事的戏剧张力,还揭示了尊严是人的基本权利,不论什么层面划分出的弱者,都不会因为自己的弱势,而失去尊严的享有权。
换言之,任何人的尊严,都具有同等的价值,并无一例外的不容践踏。
——————————————————————————————————————想看更多有关印度电影的评论,欢迎订阅公众平台“Indianmovie”。
整部影片直到屠夫被刺伤都是完美的,符合逻辑的。
后半段却明显偏向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男主一个盲人放弃模仿声音的优势,连续三次把自己置于险地,用自己并不强悍的身体去硬钢对方,你当你是金毛狮王啊?
同时也要吐槽一下印度的刑侦水平,不知道是为了这部影片硬生生放弃了最基本的刑侦手段还是这就是印度的现状,才让男主可以爽完后根本不用考虑毁灭证据。
可为什么之前男主妻子被强后警方知道要去医院提取证据呢?
完全是前后矛盾啊!
还是说三哥那边只对那种案子有经验?
一大败笔!
正真高明的编剧应该尽情发挥男主模仿声音的优势,让他永远处于幕后,只需要给不同的势力打几个电话就能引起他们的内斗或者模仿boss说些自黑诽谤的话投放媒体,静观敌人狗咬狗不好吗?
这才是正真的高智商犯罪,也会让警长最后找到看电话亭的盲人更有意义!
这片子只能说凑合,非常凑合。
不带脑子当爽片看,又要虐你,带脑子看,又四处漏风。
你说它指出了社会问题吧,它只是给你带来几分情感共鸣,却浮皮潦草得像个标题党,全流于表面,人物脸谱化非常严重。
无论是情感还是诡计都撑不起来,降智和都合主义推进的剧情缺乏说服力,甚至连每个人行为的动因都很可疑,仿佛观众在影院里都能看到编剧拉在演员手臂上的那根粗线。
一星给女主的颜值。
原本对该片没什么期待,看片名以为只是一部普通的美国动作片外加肌肉秀,可没想到是一部印度电影,而主角居然还是残疾人。
影片开头是中国人非常有代入感的相亲场面,只不过相亲的是盲人,从陌生的抗拒到相识、相恋,一切都显得非常自然美好,相信有过相亲经历的小伙伴们肯定会对这些会心一笑,不过影片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些表面,很快画风一转,女主角被强暴,警方不作为,女主自杀,男主开始复仇,真正的故事拉开序幕。
影片每隔一段时间就设置了一个小高潮,抗拒相亲→甜蜜相恋→盲人的不便→男主的天赋→女主被强暴→证据被毁灭→警方不作为→女主自杀→男主复仇,故事层层推进,每个环节丝丝相扣,时刻抓住观众的眼球,罗斯汉的表演非常出彩,很多细节也设置的相当巧妙,此外印度特色的歌舞和音乐植入也毫无违和感,反而有种让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就是那个司机用手在他们眼前来回晃,看看是不是盲人。
这个情节很多电影都有,每个盲人看不见的原因或许不一样,但这种方式他们其实是能察觉到的,一般情况下盲人都能感觉到外面光线的变化,就像你闭上眼睛也可以感受到手电筒的照射,因此他们往往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走到一堵墙面前也会自动停下来,这并不是什么特殊能力。
另外要提醒的是这个动作大家不要随意去做,因为这是对盲人的不尊重,除非你是做医学检测或事先作了说明并得到允许。
宝莱坞电影充分借鉴了好莱坞的编剧手法,将那一套流程融入到自己的电影体系中,而且还学的很好,相比中国大部分国产片还远做不到这点,各种不接地气的高富帅,各种生硬的恋爱,强行安排一方为另一方挡子弹……印度和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片中的故事甚至可以直接搬到中国,照样可以反映国内的社会现实,可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来呢?
当然影片并非完美,从爱情故事转到复仇主题略显突兀,复仇的手段存在BUG,贪腐的警察依然逍遥法外……但瑕不掩瑜,该片依然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上乘佳作。
说实话,有时候跟无情欺压一样惹人反感的是无处不在的优越感,尤其在以爱之名的时候。
上次是“摔跤吧爸爸”前半段一个自己得不到金牌生不出儿子的loser,卯着全身得劲强迫自己女儿去掉小女孩的特征(长发)和个性帮他实现梦想。
好歹电影给了一个“不管喜不喜欢,对于印度女孩而言这是唯一的出路”的解释,强迫自己摔跤比早早结婚好。
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爸爸的自恋和自私也就被腐烂的大社会背景冲淡了。
而这部电影,可以说一无可取。
从女性视角来看就是恶臭又油腻的一部电影。
男主完全不爱女主而是从始至终自恋又干啥啥不行,还一天到晚自我高潮。
前半段就是标准普信男心理:我超普通也很瞎,但是只要代入霸总剧情强迫女生,美女就会爱上我,如果没爱上就多强迫两次。
内核不是浪漫而是图穷匕见的男权意志的强加。
尤其说服女生收起盲杖依赖他那一段,为了装一波而不顾女生安全,而且很写实最后因为男的更瞎而掉链子了。
多菜都有一颗带美女飞的心,如果人家可以自己飞,那就先把女的翅膀给撅了。
这个逻辑,可以说很印度了。
中间重大不幸发生后,之前牛逼闪闪无所不能的人整个沉浸在“我这么牛逼居然被人搞了我老婆”的心理大崩溃中,内核就是男性尊严被侮辱后的冲击。
而对真正最大的受害者——妻子的处境毫不顾忌,好一点解释是无能脆弱到真正发生悲剧时完全无力支持和保护妻子,这不是说现实中的无能,而是心理上的弱鸡。
差一点解释就是感觉自己是宇宙中心,自己的尊严被侵犯远比妻子被侵犯重要。
连妻子发出被强奸后经典的自我厌弃言论“我在你眼中不再是原来的我”时,也像死了一样无动于衷。
毕竟女性只是被强奸了,他可是被伤害了男性尊严啊。
妻子上吊后没有一丝愧悔。
先不说男主对妻子的死有责无责。
一般遇到重大悲剧,人的正常情绪应激反应之一就是自责。
何况在不知道有二次侵犯前,正常推论就是“如果我及时安抚,多加陪伴本可避免悲剧”。
更有甚者遗书直接不看掉地板,意思就是妻子的感受并不重要,只有当发现遗书跟自己还居然被“二次侵犯”的事实相关时才从床底下翻出来。
妻子的死可以说反而让男主舒了一口气,妻子的洁烈净化了他可笑的男性尊严,合理化了他把所有悲剧归因于外的逻辑路径。
后半段篇幅最多,但乏善可陈。
简单点说就是直接开挂。
完美犯罪个粑粑,暴力把男主武力值调高1000点,智商不够武功来凑。
建议男主这么牛逼直接加入复仇者联盟,又及这么厉害的话当初妻子当面被调戏时干嘛不直接设局干死那俩混蛋?
或者在家安点机关保护老婆?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后半段是男主失智了自己YY出来的。
又又及,一看到背后火光冲天男主凹英雄归来造型就想吐。
这个复仇有多少是为了妻子?
多少为了耍帅?
yue出来了已经,1星都嫌多。
1.不少影迷评价《无所不能》是“《调音师》与《一位母亲的复仇》的结合版”,恰如其分。
整个故事简单地讲,就是盲人复仇的故事。
导演用了不少类型片的叙事模式,来让电影变得好看。
一开始,观众可能以为电影讲盲人相爱的故事,甜蜜、温馨,因盲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设定变得更加动人。
但紧接着,剧情急转直下。
浪漫的爱情故事遭受磨难,女主角被反派力量奸污至自杀,男主角踏上了艰难的复仇之路。
电影类型迅速切换到充满暴力和血腥的犯罪复仇片,与前面温情感人的爱情片形成对比。
这不正是印度电影的特点?
极尽夸张之能事,怎么直接怎么来。
这些看起来过度、夸张、逾越生活常识的桥段之所以能被人接受,原因在于印度独特文化背景的加持。
就如前半程数次出现的歌舞段落,冗长而无必要,却早已成为印度电影的标配。
如果一部印度电影没有载歌载舞的段落,简直让人疑惑这还是不是一部印度电影了。
印度电影正是运用类型片行之有效的叙事模式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果说早年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煽动性极强的表达方式仍有隔阂,那么经过近几年院线的轮番洗礼,接受早已没有难度。
甚至于,这种情感表达正在成为主流,现实生活隐藏的秘密法则在影像中不再有效,最好把表达的东西直接抛予观众。
2.《无所不能》之所以“好看”,还有另一层原因。
整个故事其实是典型的“好人受难”,这不只是《圣经》中《约伯记》的叙事模式,同样也是古希腊悲剧的叙事套路。
尤其是后者,影响深远。
在某种程度上说,《无所不能》是一出现代悲剧,人物和故事都能在古希腊悲剧中找到原型。
古希腊悲剧讲的是人在不公命运下遭受苦难,主人公为了显示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抗争命运的故事。
即便这种抗争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主人公仍然不会放弃。
正是在自觉选择走向陨灭的意志中,“悲”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出来。
现代的悲剧不可再讲什么命运,因为这是众神退去的时代。
现代悲剧之所以还能称为悲剧,原因在于人继续捍卫他的尊严。
如果说希腊悲剧中的角色面对的是不可知的命运,那么现代悲剧中的人面对的则是不可见的权力。
后者是由官僚体系密密结织,对于普通人同样起到“决定命运”的作用。
《无所不能》的男主角罗汉,善良温情,有着美满婚姻,除了眼睛看不见外没有任何缺点。
甚至由于眼瞎,他额外发展了自己的听觉能力,从而比常人更能判断危险和适应现代生活。
这虽然是电影创作者一厢情愿的设定,但不可否认罗汉自一开始便是十足的好人,而且被当做潜在的英雄塑造。
3.罗汉缘何要遭受苦难(妻子被奸污至自杀),这是无法探问的。
俄狄浦斯为何跌入“杀父娶母”的厄运,同样没有解释。
这只能认定为是“好人受难”的逻辑使然,来引发观众身上的悲悯与恐惧,从而让他们的精神得到净化(悲剧的目的)。
罗汉面对的不再是命运,而是强大的权力。
是议员与警长的勾结,如同密密织就的天网,将他隔身在外。
权力有其运作逻辑,这是作为普通人的罗汉无法探问也无法知道的。
最开始,罗汉尝试通过法律手段来寻求正义,但很快,他便发现权力之间互有勾结的关系。
在正义无法通过合法手段得到伸张的情况下,罗汉只能逾越过法律,依靠自己的力量与仇人单打独斗。
罗汉的复仇一方面是为妻子雪耻,另一方面也是显示自己作为人的尊严——电影中数次出现了罗汉受辱的场景,不是没有原因的——尊严对于盲人来说更加珍贵。
这是悲剧的逻辑,也是英雄诞生的法则。
不同的是,悲剧中的命运抗争不过,主人公知道并毅然选择走向毁灭。
这种主动姿势捍卫了人的尊严,像是对命运的无情嘲讽。
现代悲剧因为众神不再,外界的强力成为不可抗拒之物。
如《无所不能》所显示的,罗汉最后击败反派力量,成为一名英雄。
4.片名“无所不能”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指男主角罗汉行动力上的“无所不能”,虽然眼睛看不见,但通过听觉训练,他可以比常人更为敏锐地发现新事物,注意到危险,完成日常家务和工作。
虽然有夸张嫌疑,但这是罗汉在电影后半部分一路开挂的必要铺垫。
第二层意思是议员和警长互相勾结、联合形成的官僚体系的“无所不能”。
罗汉几次诉求于法律都无果,说明看不见的权力非常强大,远远超越于个人力量之上。
罗汉要反抗不能通过体系内部留出的假性权利,而要在法律之外通过自己的力量进行积极地抗争。
这是个体与集体、个人与体系之间的差别,人既然无法直接对抗官僚,那么通过诡计让官僚内部产生质变,从而崩溃,便是可行的。
通过拟声,罗汉成功地在权力体系内部形成裂缝,再借助个人的聪明进行一对一的对决,慢慢将庞大的体系瓦解。
罗汉找到的正是这样的办法:在无法依靠体系内部的法律行使自己权利的情况下,罗汉借助自己的聪明绝技(配音能力)让体系形成内斗,令其奔溃瓦解。
最后他复仇成功了,显示了自己作为(盲)人的尊严,英雄由此诞生。
当然,“悲”的原初意义是徒劳和失败,这是后话了。
这部电影,从细节中可以看得出导演是十分用心的。
印度电影肯定缺不了歌舞片段。
男女主角载歌载舞时,动作的编排设计上也充分体现出了盲人的特点。
另外,男女主角的动作和表情,几乎都是大特写,这对演员的演技又是一大考验,中国很多小鲜肉演员是无法特写拍摄的,只能拍远景。
电影前半段:男女主角从相识到相恋,再加上印度歌舞的气氛烘托,导演把那种爱情的浪漫感觉,简直拍得有点甜死人,感觉自己仿佛也跟着一起恋爱了一样……电影如果到这里结束,就像美丽的童话一样,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有点不太喜欢后面一半的复仇情节,虽然设计得很精彩。
但是我在想男主是怎么到那个酒吧以及那个小黑屋的,他怎么知道位置以及怎么去的。
还有就是电影给我一种渲染男主复仇之后的那种成就感,比如火烧活人的那个镜头。
然后印度电影,emmm一贯的歌舞部分,我在想没有这些片段时长可以短好多,虽然它有些是为人物的心情以及推动电影发展服务的,但是那段夜店的真的无法理解。
前半部分挺喜欢的,开头描写男主盲人生活的镜头也拍的很好,男主的演技挺好的,不知道男女主是不是真瞎,如果是睁眼演盲人的话,那真的很强了,但是女主总给我一种不是盲人的感觉,个人感觉。
然后男主积极乐观,头脑聪明挺厉害的,尤其是他还是个盲人。
不得不说,印度的美女也是好看的,就是皮肤被太阳晒得黑了点。
这部电影给人一种很强的两分的感觉,前一半描写男女主,后一半就是复仇,最后还没绳之以法,虽然他是盲人,但他也违法了啊,这电影要是在中国估计得闪或者改。
还有就是台词以及隐含的对社会的揭露不错,以及对盲人的欺辱。
虽然剧名叫无所不能,其实主人公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无所不能。
这部剧的女主非常出彩,也正是如此当她自杀的时候,整部剧都暗淡了。
至今为止所看过的印度电影,都以表现女权思想崛起居多。
一名美丽自信优秀的女性,即使经历了如此不堪的事,还是坚强着生活,我以为这是女主最大的亮点。
结果最后为了男主自杀了。
然后就是男主的独角戏,整个基调就偏了。
你说这是爱吧,但对方给予的回应却显自私。
不成熟的复仇计划,不专业的杀人手法。
说不出他是为了谁,但女主的死,白瞎了。
印度电影果然没让我失望。
观后感:1、男主真是扛打。
2、印度破案手段太原始了,如果在我天朝,监控+指纹+血迹,哪还有破不了的案。
3、女主在结婚前就没碰到过人渣,自己生活的也挺好的,结婚后咋就这么倒霉。
4、编剧脑洞挺大,想法很特别,好看。
5、电影节奏真好。
6、总是联想到调音师是怎么回事。
7、不该在晚上10点看,现在1点多睡不着。
成人童话,浮于表面。
前半段的爱情故事很美好,中间段的报案也很心酸,成功复仇虽然很爽,但是也有点现实魔幻了吧,且不说坏人不长脑子,也不说男主能力逆天,躲子弹我也能忍,但是大哥,你拳打坏人一号,手怎么也得红一红吧,你让坏人二号正面抡了两棍子,脸上总该紫一紫吧,你这复原能力赶上金刚狼了
来个靠谱的导演编剧拿去翻拍下
被偷走的两小时。真的不会再看印度电影了。
《误杀2.0》,瑕不掩瑜。上半段女主角的悲惨遭遇拳头硬了,导致后半程复仇中的bugs都好容忍,只要杀光这群人就好了。(还有个男警察,男主你忘了吗?)
尽管同态复仇的理念在法治社会应该被摒弃,但事实是,当法律和规则缺失或者被权力寻租的时候,以眼还眼、甚至是还以更多痛苦的复仇依然是无比痛快的。剧情上前后对比尤其明显,前半部分多幸福后面就多悲痛,复仇部分也就多畅快。尽管作为一部犯罪片,在剧情上有一些明显的漏洞,比如指纹、血迹、监控等,但可能对于印度来说就假设探案水平还没有多高吧。另外一点想要吐槽的是男主是真抗揍啊···被酒瓶砸完和被钢管暴打后居然没多少伤···以及反派死于话多的老套路。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部复仇爽片,是真的爽。
爱与恨无所不能
男女主角颜值高,一开始真甜,还以为是清新爱情片。后面有点脱离现实,模仿一切声音也就算了,盲大叔武打还这么厉害。。让不瞎的人情何以堪。受贿的假伟光正警察叔叔也应该受到惩罚才对。。
太…长了…实在忍受不了印度电影里的bug,剧情太随意了
反派一口鳞次栉比的牙实在是太*了
普通7分犯罪复仇向商业片
一开始传的多好看,结果看了好失望。原本期待高智商完美犯罪的,结果一点不完美还很弱智的感觉。而且太夸张了,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女主被xx后,男主有一段还很冷漠,总之觉得有点不舒服。
还完美犯罪,莫不是智障...要复仇没意见,能别那么魔幻吗,简直比爽文还侮辱智商,还不如拍个正常歌舞爱情片呢
为了复仇 他无所不能
喧哗 详略不得当 不需要一半时间讲爱情 后面就是反派死于话多 PS.不过印度电影给全球人民留下歌舞的印象也是厉害 什么片子都能加歌舞
内容是刻板的,情节是虚假的,表演是空洞的,整部电影泥沙俱下,融悬疑、爱情、罪案、动作片为一炉,像一场潮湿的热带氧气中毒。电影里有种非常刻毒的报复心理,报复行为一定要超出对方百倍的肉体折磨才回本,并且把这个过程全部展现出来,之前在另一部已经记不起名字的印度院线片里也看到过,影片的无逻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迁就或迎合这样的观影心理造成的。作为一个意志长期压抑的东方民族,印度大众可能很需要这样的电影吧,就像中国人需要另一些电影一样。
前面有多温情脉脉,中途就有多痛苦万分,这才有了后面的酣畅淋漓!“以眼还眼,只会让整个社会盲目!既然,众生皆盲,又何需police?”很早之前,看《守法公民》的时候,总觉得,它的结尾不够大快人心,这部电影终于是做到了!!!世界需要秩序,社会需要规则,可是,规则真的是平等的么?
过分高于生活。一个前半段过分傻白甜(我可能老了),后半段过分离奇的复仇故事。冲女主的颜可以去看。男主颜/演得均可。
盲人的复仇。不过歌舞时长快要半个小时了……
片名翻译得宏大空洞,影片本身也是印度商业片的平均水准,导致我在看到票根图片时十分疑惑自己竟然看过。不过21世纪以来印度和韩国的电影工业发展的确引人注目,在好莱坞衰落的情况下,两国的商业片都在题材多样、叙事迎合大众口味上有所进展,在吸收好莱坞优势的同时增添一点本国文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