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在这片子里简直就是一个花瓶,演技几乎是在硬生生的挤出来。
看电影的片花以为这片子会是那种能让人血脉贲张的男人电影,看了一部分才发现其实这只是一个讲故事都讲不好的蹩脚电影。
作为一个自以为是硬汉的退伍军人,虽然傻但是爱见义勇为并且对女孩子痴心不已,就算是阿甘都没有那么的神奇能够最后时刻被坏人放掉。
黄秋生的女朋友很难看,片子里的一些故作幽默也让人笑不起来,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声势上看起来很唬人,但真的坐下来看,才觉得广告做的好不一定货物就物美价廉。
end
今晚上ccav6又播出了这个青岛风光片。
发现更有意思了。
硬汉就是硬汉,前脚和女的在五四广场遛弯,看见一酒后驾车撞人逃逸,一口气就追到天主教堂了。
这段距离是多远呢?
五四广场在新城,天主教堂在旧城,这个距离大概有十公里了。
硬汉一口气就跑过去了,不但追上了开汽车的哥们,然后一口气就跑回来了。
不是岳飞是钟馗九十分钟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黑帮片,警匪片,哥们儿电影,暴力美学,黑色幽默,军旅情缘,爱情悲喜剧,看到杀手莱昂,看到昆汀,看到斯巴达三百勇士,甚或安东尼奥尼。
而从这一切中浮现出来的,是某种早已逝去的情怀,早已的失落价值观;是某种融合了中国古老道德伦理,社会主义时代人生理想,以及好莱坞式孤单英雄的怪诞组合,以及导演对这一切的追寻和质问。
这个手持红缨枪,背着破旧军用水壶,坚持维护正义的退役海军,无疑承载着巨大的悲剧色彩。
他是这个黑白世界里始终燃烧的一抹鲜红,他所坚持的那些东西,那些在并不久远的过去尚且算得上闪闪发光的东西,如今却被这个崇尚实用主义的时代迅速抛弃,沦为一文不名,甚至只能以“神经病”来命名。
更大的悲剧在于,绝大多数观众可以轻易地从他身上辨认出一系列曾经无比熟悉的形象,以及这些形象所代表的一整套价值体系,与当下状态有多么格格不入,这种精确辨认,这种感同身受所造成的错愕感,与其说令人悲愤感怀,倒不如说令人茫然无措。
一代曾是老三的青年们成长起来,活明白过来,春风得意或消沉沦丧之余,有意无意淡忘着属于老三们的懵懂岁月,唯有老三,这个始终没活明白的存在,依旧执拗地手持红缨枪威风凛凛,如同时代断层间无意间释放的游魂,人们试图将其视而不见,试图继续安然地维系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体面的生活状态(这个有着男盗女娼,坑蒙拐骗和灌水生猪肉的歌舞升平的时代),却最终只能在其坚硬饱满的实体面前,在其莽撞地冲撞和冒犯面前,彼此尴尬地笑一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部电影可以看做导演为这份尴尬和茫然无措所精心安排的“想象性解决”,一场为老三这个钟馗一般生猛的鬼魂,所举行的盛大安魂仪式。
而这一切的合理性,是由三个在我看来看似设置精巧,实则软弱无力的情绪点支撑起来的。
其一,是运用岳家枪和宋代武术的象征含义,为其赋予某种属于古老中国的道德伦理基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然触犯了现代社会的法律体制,却在“正气”这一主题下为观众们营造出某种不言自明的认同感。
然则,老三心目中的对与错,是与非,黑与白,毕竟不能向当下或者未来去求证,而不得不从久远的过去找寻支撑点,这种刻意设置与其说是解决,倒不如说本身既是那份尴尬和茫然的一部分。
其二,一场好莱坞色彩十足的警匪故事,令老三误打误撞地获得一次英雄表演和自我成长的机会,也顺便带出了此种类型影片中普遍的意义或曰主控思想:一个最初不容于社会,落寞孤寂的英雄,通过拯救别人拯救世界,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最终被世人所认可。
此类逻辑安放在老三身上,多少因为时代和文化错位而带来某些荒诞喜感,美式英雄所守护的那些以“正义”命名的,关于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普世价值,在西方社会早已成为颠扑不破的基本社会准则,而在老三懵懂的世界里,是与非,善与恶却变得不易分辨,甚至无可分辨。
“有一种力量是专为消灭邪恶而存在的,那就是,我。
”在老三孩童式幼稚却坚定的喃喃自语中,“邪恶”这个语词在观众心目中唤起的,却是一系列混乱丰富的形象和概念。
曾经有一个时代,“谁是坏人?
”是我们每个人看电影时必然要问,也必然能得到回答的问题,男盗女娼是坏人,坑蒙拐骗是坏人,注水猪肉是坏人,抢古董的大盗也是坏人,然则在此之外还有大量空白,是超出老三甚或超出所有观众的处理能力的。
我们早已无法再以“邪恶”这个色彩分明的词汇,来命名那些充斥于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令我们无奈和尴尬,以致被默认为合理的种种不合理,也正因如此,老三的种种见义勇为,连同最后那场极端戏剧化情景下极端生硬的“戴罪立功”,在令我们热血沸腾乃至感动流泪的同时,却又显得如此苍白和单薄。
或者不如说,我们之所以会热血沸腾和感动流泪,是因为我们从内心深处明白,老三坚实有力的肉体下,那孩子般单纯执拗的灵魂,是如何承载着我们逝去的理想主义的天真,又是如何脆弱和易受伤害。
其三,兄弟情谊和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无疑是支撑老三这个游魂存在于这世间的又一力量,从政委,到警长,到码头边萍水相逢的水兵,甚或历经沧桑的文物贩子,甚或一个聋哑小男孩(及其身后未曾出场的博物馆馆长,“海盗拳”邹市明等等等等),这道由“哥们”,“战友”,“兄弟”等充满男性色彩的词汇组成的统一战线,无疑承载着来自军队,来自军旅文化的一套价值观和情感认同,亦被处理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中,最后一点坚忍有力的对抗力量。
于是乎,像大量哥们电影一样,女性角色被自然而然地放置在承载负面价值的位置上,从母亲,到大姐,到小草,甚或那些看怪物般打量老三的街边大妈,她们充满世俗色彩的目光,共同组成一套评判和贬损的价值体系,于是乎老三与这个时代的冲突,被集中表现为一个正直不屈的男人与一群不理解他的女人们之间的冲突,而老三和小草的关系,作为全片中主要的情感线,也最终坠入一个已被男性写作者们重复无数遍的滥套:英雄面临事业与爱情的两难局面,而肤浅的女人却抢先背弃了他,投入他人怀抱(其背后隐含台词是对英雄所秉承价值观的无情否定),最终英雄必须克服失恋和理想失落的双重困境,重新找回和证明自我。
最后一个镜头中,老三将小草送他的水壶扔进垃圾箱,世界重新变为一片红色,这个在我看来意图过于明显的意义的升华,似乎终于为老三先前遭遇的重重困境和磨难,找到一个想象性的原因(因为一个女人的不理解和背叛),并通过遗弃对这个女人的柔情和思恋,获得想象性的解决。
对于一部以男性力量和精神为主要展现对象的商业电影,此种叙事上的改写和错置必然是有效的,但我们作为观众,也不免会沿袭着商业电影的观影经验,而有意无意间感觉到,真正未曾解决,或许也无从解决的问题,永远在电影的叙事之外。
对于老三这样一个来自并不久远的过去,并凸显于时代断层中的无名游魂,我们可以当作故事一笑置之,然而内心深处被唤起的那份酸楚,那份尴尬与茫然,甚或那份微妙的恐惧和欣慰,必将随着那个结实饱满的造型一般,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首先影片有一个动机很好的故事。
如果处理得好,甚至可以拍的像米国那些科幻城市英雄电影一样,续集叠续集的拍下去,并为中国的新兴城市树立一个强势的社会正义标杆。
结果一艘轻快小艇在风和日丽的海风中刚一出航就触礁沉没了。
不然呢?
把故事讲成这样对于电影来说是没救的。
那些枝叶胡乱蔓延的线索严重削弱了电影主题,用不少的篇幅讲尤勇的事是要干什么?
更不要提他在墓碑前的两场戏有多么做作。
然后就是刘烨和女朋友之间的那点事,和红缨枪一样僵硬。
匪徒的故事也比较乱,看上去挺内部关系亲密悍匪,遇到一起合作主营业务的时候彼此生疏成一票世界观价值观完全不同的陌路人,严重妨碍了核心剧情的进程。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到影院的观影者都是些什么人?
我觉得可以把他们中的大部分归纳为“剧院流氓”这些人的心态并不是去看电影,而是去看脱口秀的跨年贺岁喜剧和脑残国产大制作惯出来的臭毛病,一进电影院就把嘴角提起来等着随时和周围的人一起爆发没来由的笑声。
连《梅兰芳》都笑,笑你妈了逼笑。
好像看场电影不笑就土鳖了一样,下三滥的娱乐媒体也在每一部电影首映后罔顾剧情,先把笑点总结出来再说,这是多么愚昧的蠢行。
好吧,观众的品味就这么low下去,就会有这样的电影来全力迎合,你们丫的共谋吧就。
刚刚看完这部片子,翻了翻豆瓣的评价,多是中评,而受欢迎的影评也多是差评,不知是我的眼光低还是本身比较愚钝,我给了五颗星,因为执着追求的不着边际的正义和出离于现实的理想主义。
老三有点傻,也叫单纯。
混沌的世界被他用红缨枪劈为好与坏两半,要为人民服务,要用拳头教训坏人。
这是部乐观的片子,最后让老三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而现实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麻烦,整部影片似乎也因此变成对正义理想境界的一马平川追求,缺乏了所谓的跌宕起伏,也许拍成如《立春》般的九曲挫折才能荡气回肠。
为什么要在被深深受挫的时候理想的坚持才显得可贵?
是啊,悲剧才能感动我们渴望幸福的心。
其实我们也该对这样的片子多一点宽容,以保留对理想追求的希望种子。
在金庸塑造的英雄中郭靖是喜欢的人最少的,而我却是其中一个,甚至小的时候希望成为一个郭靖一样的人。
各种版本《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出现了不同人扮演的郭靖,央视拍的《神雕侠侣》我看完了,心动的是小龙女和杨过的天荒地老,感动的却是郭靖对忠肝义胆的诠释。
看完片子走到小区里,看着一辆辆奥迪、凌志,一下又被拉回现实中,理想离我越来越遥远,我也越来越聪明,明白现实的坚硬和冰冷,明白理想的遥远;明白正义不过谎言、谎言大红海的小蓝海,似乎拥有成长的希望,但现在需要在红海中摸爬滚打的竞争、生存;有时候正义越来越像奢侈品。
大道废,有仁义。
前两年国家设立的见义勇为奖,能找到的正义例子都会大肆宣扬。
以为正义的弥足珍贵也就到这个程度,细看却发现我是如此的乐观,因为对正义的宣传也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质疑,而父母也不断的用物质、谎言这样的观念教育孩子,而正义、理想得来的评价不过一句:你好傻!
正义,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就像老三的红缨枪和现实格格不入。
前天面试一批大学生,我问他们是否愿意成为许三多那样的人。
坦诚说不愿意的人是一个女生,说愿意解释时为否的是三个男生。
另一个男生说:我愿意成为许三多,像那样坚持、努力。
就招聘来说,我们找的是业务员,会面对很多困难、压力,希望有坚持也希望有变通,希望正义也希望巧舌如簧。
如果许三多来应聘这份工作,面试能否通过很难说,但他一定能做好这份工作。
阿甘最后收获了爱情,老三却只能把水壶扔进垃圾桶以遗忘或许叫做欺骗或许叫做苦衷的爱情。
“爱要投入”“投入越多伤害越大”。
阿甘只明白一路奔跑,坚持到底;老三如此的虚无缥缈,坚若火焰山的一块石头,火热、坚硬而棱角分明;阿甘像一支上帝射出的茫茫然的箭,别人知道他的方向,而他自己却不明白;老三像开天的盘古,挥舞着红缨枪为的是开天辟地,努力的奔向那个神话般的方向。
老三成了英雄,好人战胜了坏人,拳头战胜了智慧。
一个理想主义者徘徊在曼谷的红灯区想起老三背着红缨枪在天蓝地阔里正步走……
素来对军人没有一丝好感,作为一个国家的暴力工具是在这个国家各个行业里头最最道貌岸然以及最最无可奈何的。
我除了对于他们一丝不苟执行过度敏感好大喜功的政府的命令保卫国家以及人民(国家就是一扯淡的概括,主要是人民)的安全表示应有的感谢以外,断无其他情感。
朋友说我总会被拙劣而生硬的编剧骗哭,也许的确如此。
我不知道是否会真的有老三这样的军人,也许只是与那些虚假的赞颂毫无二致,但若真有如此的人,我相当敬佩。
最最让我敬佩的人,往往是执着于什么的人,无论他执着的是多么简单的,抑或是多么艰深的事情,所获得的众人的钦佩是无高下之分的。
而这个世界的巧妙之处恰恰在于,执着的确不是正常人能一直拥有的品性。
不是正常女人所拥有的,更不是正常男人所拥有的。
所以有时候,我挺欣赏带着点儿神经质的人或者是强迫症患者。
刘烨为了拍戏练出的一身肌肉并不足以决定这部影片的名字,影片开头看到刘烨傻愣愣的扮相只道是主角分量不错,戏骨足,而并不认为这样一部简单的电影能活生生把我憋出几滴眼泪。
老三没有那一身斯文做派,也丝毫不解风情,只是一身疙瘩肉,在重要场合羞涩逃跑,正义,认死理,耿直得让人不敢相信。
这样一个八十年代以前才不易被人发现脑子有问题的男人,突然之间,复活了久违的血性的英雄气息,变得让女人神往起来。
的确,这个时代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羸弱白皙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男人。
而尤其缺乏的,正是这种说出来自己也感到过时的那句:大无畏精神。
小时候父亲受了伤换药一声不吭,伴随着夏天带有荷尔蒙气息的汗味,让我难以忘记,而父亲的性格也算是耿直刚正的。
每个女孩的父亲都最容易成为她的英雄,以及择偶标准。
在好几代人之前,英雄,正义,这些字眼是每个少女所向往的。
老三的女朋友,却开始嫌弃他的不解风情以及傻愣的耿直。
不知什么时候,老实已经不能作为一个优点被赞扬了,而是当一个男人无车无房,财产不多时,突然冒出来暂时赢取姑娘的老母亲的一个救场的点子,至于这个人是不是老实,毫不相关。
而我们的母亲们都逐渐更愿意要一个聪明门路多家境好的女婿。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达尔文的理论起作用了,英雄们都阵亡了,被这个社会潮水般的偏见淹死了,猴子称大王的时候到了,英雄生不出小英雄了,以至于我们竟然要在电影里看传说中的英雄而为其感动落泪了。
当然没有人有权利阻止漂亮姑娘们被开宝马举止文雅的男人接走,也没有权利阻止丈母娘们嫌弃安安分分拿工资甚至是耿直不阿导致无丝毫升职机会或者是干脆被开除的老实男人,更没权利阻止别人嘲笑那些为了陌生人,为了某种突如其来的责任感突然不怕死丢了生命或者因此遭到损失的所谓英雄。
但是你知道有时候就是这种傻愣愣满身疙瘩肉的男人,突然让人脸红心跳起来,突然让人欢喜得不能自已起来。
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男人,就不要让他离开,不要让他受人白眼,不要让他忘记你,这会是个充满革命般浪漫气息的故事。
容我对这个叫老三抗红缨枪的男人存了满腔泪水以及敬佩吧,仿佛他真的存在。
除此之外我也只能继续庸碌无为的活下去而永远不会见到真正的英雄。
--日,老子写东西好爱国啊
看了这个片子有两天了,还是没能缓过神儿来...一起看过这个片子的朋友问我是不是因为太念家的原因,可是不是呀。
每每想起老三敲核桃的样子,心里就感觉无比的心疼,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样子总叫人觉得心疼;每次看他不停喝水的样子又觉得他很可爱;总是傻傻的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露出幸福的微笑。
幸福在他那里其实很简单,只要打败坏人,就算胜利。
这就是他的信仰,坚定而又虔诚,单纯,单纯的有点傻-在别人眼里。
其实他不傻,至少在被抓的时候还会问:他骗我还是你骗我?
至少看到小草的离去还会有心痛的感觉;至少在最后在他扔水壶的那一瞬间明白了:忘了她就不恨她了...也许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我们看到他会感觉他很傻,就好像他是从旧社会投射到了现在的时光里来,那个头型,那个大头鞋,那个水壶,那个红缨枪,没有一件不闪着过去沧桑的影子,连那口琴手风琴的背景音乐都带我们回到了旧时的那个年代。
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在老三的妈妈说他们在骗你不会把那孩子送回去上学的,而天真而单纯的老三却始终一脸的自信他们会的,原来曾经的曾经我们还是可以相信改邪归正的可能。
在小草说别恨我,我尽力了,真的无法不感叹,现实终究还是残酷的,其实我们在开始就有预感他们终究走不到一起,但是开始老三却很自信和幸福。
就在黄秋生对老三说你是坏人中的好人而我是好人中的坏人,一句话却能让他脑子转很久都没想清楚是什么意思。
而青岛那些很有年头的路和房子总能把这种怀旧衬托得很好,老城区那些石头的墙,石头的路,窄窄的街面,有着坡度的转弯,年久的老屋,破旧的潜水艇,还有那多年伫立的灯塔,每一件东西都能带给我们对这个城市的怀旧情结。
可是物是人非,我们却找不到过去的自己了,而那个傻傻而又单纯的老三,他仍旧还是他。
有一种力量是专为消灭邪恶而存在的,那就是,我。
一个来自乌托邦的声音。
在这个病态的社会,需要这样“傻”的正义英雄。
有一种力量,是专为消灭邪恶而存在的——那就是,我!
The word is to destroy evil.The word is me!难得!
虽然制片方将这部影片比作中国版的《阿甘正传》确实有夸大其词之嫌,但是影片中老三对正义那份近乎于纯净的执着却和阿甘的那份“呆样”有相似之处。
在这个越来越功利的社会里,《硬汉》中所承载的那份最为纯粹的正义,几乎是我们许多人都渴望的乌托邦,或者说,这样一种对正义有着无限渴望的信念,也只会存留在“老三”这样人的心里——我们或许可以不认同他的价值观,但这份信念却是值得我们尊敬,而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
这部影片估计也是王晶近几年制片的最有价值的影片,当然这种价值,并不是商业价值。
必须说明的是,这不是一部警匪片,虽然尤勇所扮演的警察以及黄秋生所扮演的劫匪占着很大的戏份,但这从根本上都是为刘烨所扮演的老三这个角色服务的。
这部影片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讲述是否坚持自己信念的故事。
而这种信念的代表便是“老三”。
这个智力上有一定缺陷,却嫉恶如仇的角色,在影片中不断的甚至近乎于偏执的肯定自己的信念(虽然期间曾有动摇)。
因此影片一开始的设置颇有点迷惑人的意思,老三、警察和劫匪三条线并行发展,在影片演了60分钟之后,甚至只有老三和劫匪在博物馆的一次交集。
影片前半部分的重心放在了老三不断的见义勇为的事迹上,迟迟不愿意进入我所想象中的“正题”,这种“墨迹”一度让我觉得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显得有点冗长。
然而在三个角色终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走在了一起,电影所要承载的价值观才终于轰轰烈烈的展开——不可否认的是,导演的这种手法还是过于大胆,在前60分钟很容易给人故事零散的感觉。
虽然影片最后的高潮部分拍得很精彩,但和前面相比还是显得落差稍大,这从一定意义上使影片前后两部分的节奏不怎么一致。
不过除此之外,影片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毛病,前半部分三条线的交叉也不至于显得过于突兀,全片的剪辑可以算得上流畅,几场打戏也给人粗狂凛冽之感——如果说影片中有那些镜头最具风格化,那么便是这几个打架的桥段了。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过硬的不能仅仅是技术,尤其对于《硬汉》这样的影片。
影片中老三这个角色塑造的好坏是《硬汉》成功与否的硬指标,但对于演绎这样一个智力有缺陷的角色确实是个挑战。
在好莱坞不是对自己演技有着充分自信的演员一般来说是不敢接这样的角色,这类角色的眼神以及肢体动作往往是我们普通人很难模仿的。
刘烨这次的表演完全打动了我,因为我之前对刘烨所演过的一些角色要么不喜欢,要么不认同,因此一直无法对他喜欢起来,但他的“老三”让我明白了我以前对他的偏见。
很明显,《硬汉》刘烨的一次转型,也是一次突破。
相比之下,影片中的几个老戏骨,如黄秋生、尤勇的表演,反而不那么引人注目。
影片结束后,老三那几乎纯净的笑容和那刚毅的神情,依旧让我难忘。
作为一部导演的处女作,《硬汉》的表现已经让我非常满意,而且从最近几部新晋导演的作品来看,中国这批新导演没有落入风格化和个人化的俗套着实让人欣喜。
那些整天捣腾一些普通观众看不懂的所谓艺术片并频繁拿到国外邀奖的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是远远不如这些踏踏实实拍部给普通观众看电影的导演来得多,而观众从中得到的感悟,也比那些第六代“大师”的作品中得到的更多。
长话短说,影片最好看的是动作部分,片中刘烨的动作戏,特别是贴身搏斗的动作设计,都是蛮有新意的。
影片各种商业元素齐全,但影片重点并没有全然放在故事讲述本身,更多还是在花精力探讨“老三”这个人物的内心、意义,甚至一些其他的形而上的所指。
或者说,导演在这部影片里,还是很有追求的,对人物的阐释,对故事的理解,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叙事上的流畅性。
对于刘烨本身,表演上的新意是有的。
因为导演是多年拍广告出身,所以在画面、影调的控制,有强烈的风格,应该说是导演的擅长。
但在故事片创作中,叙事是甄别不同的导演控制力最有效途径,叙事方面,导演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磨练,希望早日看到导演新作。
画面挺舒服,动作有点夸张。总体感觉有点不过瘾,有劲没用出来。看到评论里一个词中国版阿甘,突然感觉到这个电影的差距。
人物原型还真有点那么回事,穿个军装背个水壶一路小跑就在我们面前了。
黑色幽默你懂吗!!!!!!!!!
青岛武侠科幻故事,一彪到底
这是一个需要弘扬正气的时代,虽然后来的剧情略显生硬,但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好片。
有时候事情总是身不由己,导演没成想会拍成如此,我也没想到会看成如此,
我硬你妹啊~~~浪费我这1个半小时的生命。。。。。真无语了,要是看点剧透我绝对不看这片子,当初刚出时就对一群男人拍的不感冒,今天实在无聊寻思翻着看看吧,保不齐冲这名可能是挺火的打斗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看完直接无语。。。。
虽然把我看哭了..
虽然我很喜欢刘烨,但他演的是真傻X.
看之前别人告诉我,刘烨演得很可爱。我还想着,不会吧。。结果,果真很可爱。
应该叫《傻B》!
片子简单的就象老三的思维,不揉一粒沙子..
展览的岳飞沥泉枪与老三的的红缨枪使观众构成联系借阅现代的故事解读岳飞的故事
很搞很可爱~~~新的一天开始了,一段伟大的爱情结束了~~~有一种力量,是为了打败邪恶而存在的,报告政委,那就是我!
大巴车上看完的囧片,刘烨看似硬汉,实则拿弱智当可爱
中国的蝙蝠侠
一下午看了两部完全不同的功夫片,我有点消化不了……倒是想找个军人嫁了。这片子能公映说明广电总局思想进步了,不知道在电影院看的话会被剪成什么样。
看过之后没有对这里面的人物有很深刻的印象,除开刘烨扮演的老三,最记得的就是他傻傻的执着的追求真善美,一杆宋代的红缨枪不离不弃,就是他唯一的战友和命令。他一辈子心怀的目的就是做一个好人,和坏人格斗,用军中习得的武力使黑暗势力屈服。他的单打独斗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于勇一番话也点醒了他:光把坏人的手打折,腿打断是以暴制暴,和恶人用武力压迫群众犯下的罪行是一样的。而其它两位硬汉体现不出刚毅和有棱角的刻画,给人一种零散的感觉。于勇为了替战友报仇,身负重伤仍然战斗在一线,这里面既没足智多谋的策划,也没有硬朗有力的武
较劲什么?你很有品味?行的话好好挖掘点有意义的东西,其实你也可以成为消灭邪恶的力量,这是永恒的存在。
...............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