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生活一向是离现实中的生活很远的。
看到麦吉寻求体外受精,独自孕育一个baby的段落,不由想到曾经看到的一个欣新闻。
大意是一个上海高校的女博士,同样是厌倦了相亲逼婚的生活,也同样想自己生一个孩子,于是辞职到美国人工授精怀孕。
只是,现实世界的结尾是,这个可怜的女孩,终于因为大龄有孕无业的种种现实压力,在花光积蓄的巨大压力之下,流产而丧失了理智,据说变成一个精神失常的女子流落街头。
所以电影里的麦吉是幸运的。
她所生活得社会已经从观念和制度上给予了一个女人不结婚却能够独立养育一个小孩的可能性。
因此,麦吉才可能看上去不需要依赖任何人,独当一面。
如果你是一个完全无法接受预想和现实不符的人,那么你注定无法走入婚姻,因为所有的美好幻想近乎等同于所有你需要忍受和妥协的一切。
现实是,你想要的,永远只能靠你自己的去争取和给予,而非来自另外的其他人。
所以这么看来,麦吉的生活是我们只可远远向往,而非大多数人可以抵达的状态。
男主非渣男,因为实际是,你遇到过多渣的男人,你就是对应的那个多绿茶的女人。
女主演了太多这种性格的现代女性了,看片子的时候,总觉得好穿。
这是一个小三上位后的故事。
我们平时看惯了小三和原配为了一个不忠诚男人的争斗,或者是男人口口声声说爱着小三,到了故事结尾依然回归原家庭的老生常谈,但这个故事直接过渡到了小三和男人再婚后。
约翰因为老婆乔吉特的自我主义而感受到在家庭的被忽略和压抑。
同为大学研究人员的他们,老婆的学术成果和业界口碑似乎也更高一层。
在他对这段婚姻倍感压力无助又开始尝试小说创作以拓宽他的格局的时候,遇到了大学职业指导老师麦吉,当时的麦吉因为每段恋情不超过六个月而决定寻求人工授精做个妈妈。
这两个人因为约翰给她看小说让她提意见而熟知,一来二去的就滚起了床单。
男的还离了婚,离开了他口中万恶的旧家庭,投入了新欢的怀抱。
扮演老婆的是老戏骨朱丽安·摩尔,举手投足间都是戏和气场。
而麦吉的扮演者格蕾塔·葛韦格最著名的是那部《Frances Ha》,也是普通平淡生活的故事,混得很一般的怀揣梦想的如金三顺般的傻大妞,虽事事不顺,但依然是打不死的小强。
所以哪怕开头比较无趣,我也耐着性子往下看了。
照道理来说和新欢结婚应该是遇到人生的真爱了,但前任不消失的梗依旧重现。
老公每天要和前妻通数次电话,虽然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前妻,但平时若她有工作在身外出也要临时照顾,再加上他们本身的一个小女孩。
那小女孩真的是好可爱好可爱,想要冲到屏幕里把她抱起来狠狠亲。
这些都是一些日常琐事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因为你嫁给了这个男人,也其实嫁给了他的过去,婚姻中需要分享和互助不是吗?
但这样的生活总有些怪怪的地方约翰几乎不在乎孩子,我行我素,麦吉几乎成了他的佣人和助手,除了日常的所有家务全包外还要负责他工作的行政事务,但他基本上不和她交谈。
交谈的意思是他们的思想不在一个层面上,说不到一块去。
表面显而易见的生活方面可以安排,但就连生活方面麦吉让他帮忙带孩子的下午他也会因为一个电话而打消彼此的协议,最后发现是去见了前妻。
如果是一般的女人,早就气势汹汹冲到前妻面前痛骂对方一顿让她远离了,但麦吉没有,和前妻接触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极其富有魅力的女人,不仅长得好看,学术成就高,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好母亲。
在参加完她新书的朗读会后,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结错了婚。
男人和小三再婚基本上都是因为前段婚姻的失利或者发现小三才是真爱,可是在这个故事里的转折是男人可能选错了。
而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再婚后发现新欢还不如旧任或者说换了一个人,但婚姻无聊乏味的本质还是没有变,很多的尝试都是徒劳。
当然也不排除真的是可以幸福快乐到永久的。
麦吉设计了让这两个人重逢的机会,而两个人也不负所望重新燃起了火花。
后来发生的故事,虽然起起伏伏,但最后男人还是回归了。
为什么?
因为前妻拿着他小说文本的灰烬给到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写才可能写出一本好的小说,男人发现这个女人是比他自己还要了解自己的人。
所以,女人啊,年轻漂亮无法永久留住男人的心,当你在事业上对他有帮助的时候,就已经俘获了他的心。
在我们为纯真善良的麦吉感到惋惜时,导演给了我们一个明亮欢快的暗示:那个可爱的让我忍不住又亲又抱没玩的女娃,她三岁的数字天赋可能来自于那个有数学天赋正把腌黄瓜事业越做越大的捐精男。
呵呵呵,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谁说失婚就是Loser,谁说小三上位领证就会幸福快乐到永久,谁说看似没有缘分的人最后不会成为你的另一半。
人生处处都是转机,处处都是意想不到的精彩。
这是一个从普通人角度出发的故事,太多的稀松平常和鸡毛蒜皮,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还有那些生活的烦心事。
但故事中的女人们,却值得让人拍手叫好,你能想象小三和原配握手言和甚至共同照看三个孩子的画面吗?
但就是这些个普通,却告诉了你:作为一个女人,你永远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遇到错的人就要像麦吉一样断舍离,活出自己力量,去原谅去爱去努力生活。
欢迎关注林小路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让我们畅快淋漓嬉笑怒骂人生又心心相映奋斗不息。
现代人好像不那么喜欢“惊喜”,反而井井有条的生活让人安心。
大到几岁恋爱几岁结婚,工作几年升到哪个职位,几岁的时候银行存款多少,小到每天有氧运动几分钟,吃多少卡路里,性爱几分钟。
在数据监测下的生活让人有种科学主义的心理安慰。
理性随时战胜任性,翻开手帐开始计划下一周日程表的那一刻,大家多多少少都是控制狂。
现在,麦吉(格蕾塔·葛韦格 饰演)的计划是:她准备人工受孕。
她找到了捐精者盖依,一个数学家,正在转行卖腌黄瓜。
麦吉的意外是:她爱上了同学校的老师约翰(伊桑·霍克 饰演)。
人类学教授约翰有家室(朱莉安·摩尔 饰演)有小孩,学术生涯的无聊让他萌生创作小说的念头。
在麦吉为自己人工受孕的当晚,约翰向她表白。
本片导演丽贝卡·米勒,阿瑟·米勒的女儿,丈夫是丹尼尔·戴·刘易斯。
而主演阵容中:在我看来,格蕾塔·葛韦格塑造的角色几乎全是纽约新女性(《弗朗西丝·哈》、《美国女主人》);伊桑·霍克也是演尽优柔寡断的天蝎男(“爱在”三部曲);摩尔阿姨在《依然爱丽丝》之后再次出演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三年之后,婚姻的窘态再次出现。
约翰在麦吉的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
和约翰结婚后的麦吉忙里忙外,除了自己的女儿莉莉,还要照顾约翰的两个小孩。
上一段婚姻中,前妻乔治娅是一头扎进自己的事业中,而约翰付出更多;而在这一段婚姻中,约翰花更多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麦吉觉得自己像个免费的保姆。
麦吉的新计划是:找个机会,撮合约翰和乔治娅重归于好。
亲密关系真的是很少有人能及格的科目,尤其是对越来越功利和理性的现代人而言。
婚姻关系中充满微型的权力机制,怎样各自兼顾家庭和事业,怎样分工怎样平摊付出和牺牲,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博弈。
当代的价值观告诉我们: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没有人天生被训练成母亲/主妇,只有兼顾事业与家庭,才是这个时代的成功者。
但是,殊不知,这样的标准背后,有多少鸡飞狗跳和力不从心。
现代人真的太累了。
麦吉和乔治娅达成了共识。
一次“意外”地在学术会议上的碰面,约翰和乔治娅“意外”地旧情复燃。
一个同事酒后失言,让约翰知道了自己中了两个女人设下的圈套。
一切陷入混乱,麦吉才发现:永远没有完美的计划。
结尾,纽约的冬季,所有角色都聚集在中央公园滑冰,莉莉无意间展现出的数学天赋,让麦吉陷入了另一番沉思。
一直存在一种非正式的类型:知识分子电影(intellectual film),主人公一般是大学教授、作家、艺术家等脑力劳动者,台词精妙有趣,充满智慧,同时自嘲。
自诩生产思想的精英阶层,但他们仍旧无法逃离生活的尴尬时刻。
书香门第成长的丽贝卡·米勒,深谙中产阶级的文化趣味,从她的代表作小说(后来也被改编为电影)《皮帕·李的私生活》中可窥见一斑:中产阶级的女性怎样从一个嬉皮士青少年,成长为符合社会规范的商人妇,但是在发现丈夫出轨之后,又怎样开始找寻自我。
丽贝卡的作品太过标准地符合受众的口味,反而大多数时候有点可预测般的无聊。
人物身上也大多带着一种——通俗地讲——“作”的气质,这让人有的时候不那么喜欢。
首映式时,丽贝卡谈到了影片的一个镜头语言上的特点:镜头总是会在两个人物对话的时候,瞬间移开到旁边的空间,然后几秒钟之后,人物开始运动到镜头当中。
这种playful的镜头语言似乎暗示着:观众可以预测角色人物的下一部行动,但是却又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本片有点类似掺杂了棍棒喜剧元素的伍迪·艾伦作品,诚然,并非多么优秀,但是,我们喜欢看人物在大银幕上犯囧,面对人生的尴尬,我们在笑出声的同时,好像也化解了一番自己的尴尬。
虽然女主眼熟,但是没印象,男主是爱在三部曲的男主,女二号太眼熟了。
故事很奇特,西方处理爱情婚姻显得那么直接有没有。
麦吉是个独立的女性,单身,想人工授精做个单身母亲。
偶然认识了深陷强势成功的终身教授的老婆的阴影下的小男人,不过小男人也好像有所建树,约翰刚开始写小说,没有读者和可以倾诉的人,于是麦咭和约翰总是相约讨论,然后呢,麦咭的捐精者上门,其实他喜欢她,想直接来传统式。
当然遭到了拒绝,女主不想把自己原本设想简单的事情搞的复杂,毕竟她也是在一次意外中诞生,并且一直自立,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麦咭人工受孕的当晚当时,约翰跑来表达了爱意,于是,时间来到了三年后,他们的女儿已经活蹦乱跳,而麦咭的生活完全陷入了约翰造成的全职保姆的境地,她尽心尽力安排一家人包括丈夫之前的两个孩子,约翰呢,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影片最后解密:其实约翰是因为这部难产的小说才爱上麦咭。
他以为麦咭希望他写完,而其实麦咭只是想要一个懂她爱她的人儿。
于是麦咭和他的前妻设计了鸳梦重温的桥段,不想真爱的俩人还真成了,只不过麦咭的好朋友酒后失言说漏了,男主气急败坏跑了,两个女人互相理解支持下带了几天孩子,此时,男主的书稿前妻看完后给烧了,顺便还了碳肥给男主,顺便指出他应该怎么发表他自己作品,并预估了后边的前景,两个互相了解的人必定走在了一起。
以前我总以为看上了就赶紧扯证生孩子,现在看了,互相欣赏互相理解才可能长远,如果没有分开的三年,也许他们原配的夫妻依旧是男主丢了自我女主独自强大,最后也会走向崩溃的边缘的,我现在便是深陷其中的感觉。
为孩子,为事业,为家务无休无止争吵不休,都太自我,以为自己才对这个家,孩子还有对方付出更多,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
总之,希望这片子给情侣看,给夫妻看吧,好片子,虽然不煽情。
搁在现在,谁不说一句人间清醒啊麦吉!
腌黄瓜男多可爱!
男主很好,居然演过这样一个渣男哦伊桑霍克,记不住名字他是低俗小说里乌玛瑟曼的前夫乌玛瑟曼照片比那个电影好看超美的他们居然一起过他是战争之王里那个耿直警察哦朱利安摩尔一出来就知道此事不简单她和渣男确实互相需要关键是她事业搞的太好了提拔渣男顺手拈来大家都在完成自己的角色吧不用心疼任何人现在看视频评论里老婆看老公突然发生变化,就知道对方恋爱了突然唱伤心情歌就是分手了还要安慰他爱情就是起起落落啊大家现在都好通透这电影重播一下肯定8分
最近我,都在读 《教堂建筑的秘密语言》。
当我读到卷一:教堂建筑之表里——各异的敬拜活动,这一小节。
里面提到了新教当中的贵格会(Quaker)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会(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
我想到了 《麦吉的计划》里面曾经出现。
贵格会基督徒就不信奉任何圣事和仪式,视之为“空洞的形式”:只是做了表面文章,不一定有实质信仰。
同样,贵格会信徒中没有神职人员,因为他们主张人人平等,所以在贵格会的宗教集会中,任何人都可能受圣灵启发而主持礼拜。
因而在教友派的会所里看不到任何信仰标志,只是一个简朴、安静而整洁的所在,人们可以在此默默祷告,静心冥想。
所以本片女主角maggie她不是没有信仰,她只是不喜欢繁文缛节,就像她一开始实际上对于男女关系的不信任等各种原因,选择的是独自受孕当单亲妈妈一样。
而进入贵格会的区域的时候,音乐是快速的、反复地,象征着她脑中在不停地思考她和男主人公john的婚后关系,实际上和她想象的婚后生活是多么不一样。
她再善解人意,不想在john和孩子面前爆发,那么她除了和闺蜜抱怨,她还能怎么开到自己呢?
宗教?
她和闺蜜(也是她工作地点的同事)一起参加了 乔琪(男主前妻)的试读会,看到了前妻在公众面前是如何光鲜,作为女性是多么独立(她都帮乔琪带她的孩子了,她是有各种时间哟)
在湿度会等签名后,快速跳接下一场,她坐主位,和john和乔琪的两个孩子一起吃饭,没有对话。
但是配乐已经是下一场贵格会的快速及反复了,她看着自己悲惨的现今生活,丈夫如墙上图画的大公鸡一样雄赳赳气昂昂的一毛不拔。
她必须思考必须冷静了。
然而到她把两个孩子送回生母乔琪家的时候,她准备把她的计划plan告诉乔琪时,在家里这个环境(而不是试读会那种乔琪光鲜的公共环境),乔琪的缺点乔琪的怒火终于表现在她面前。
那么maggie's plan是否成功呢?
自己看电影吧。
也许人生路上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女主的不能爱一个人超过六年,也许是感情上的回避,过了蜜月期,就会发现对方的缺点,就会质疑自己的选择,自己生活,作出重要决定之前,是否要三思而后行来点剧透,最后腌黄瓜的老板出现,说明小莎莉的爸爸是他了,小莎莉好可爱,我也想有一个这样的女儿,
其实昨天就看完了。
结果我还是不大明白我体会的幽默点在哪里现在想起最深刻的最后一小段,大概明白过来了。
命运不是操控和控制就能够得到自己预期的结果的。
人和人不同,思想不同,但,谁也不想被操控和控制着做些下意识反应出来的事。
(纵然,现在我能够通过人的言行举止看出后续会发生什么状况)其实这片子出现的很巧合,小主管的位置呆久了,加上本身的控制欲(谁都有一点),导致现在我很想控制下属勤快的工作而不是偷懒摸鱼。
出现在这个时期,或许是因为我自己有所反省,我反省自己,不可以控制别人,不需要,不需要去控制,顺其自然的保持哦每个人的独特性,更好。
更轻松。
安排好任务量和时间,规定时间内做完即可。
而我自己的求上进心,无法理解对方的得过且过求平稳心。
虽然是这样,可我已经接纳我只能改变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自己。
除我之外的人,我不需要去改变,他们有他们的选择和性格。
尊重和接纳还有顺其自然或许命运会在你顺其自然之后,给予你惊喜谢谢这片谢谢导演演员们
OMG, I love this film. I like the nerd way they talk to each other. I like the idea that unborn children are the real gods, dictating the fates of us poor clueless mortals. And more.... I will go back to watch.After I have finished watching this film. I find there is a lot that have been told in it. One thing I find resonating with me is th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academics the film presents. One kind is presented by Maggie, who know the ethics and discipline of life as well as academy. She cares about others and she cares about students. She does academic research for the sake of human beings and centre studies around ordinary lives. She is the only main leading character in this film and she is found so attractive. The other kind is presented by John and his wife, who are interested in academic research so much that they are only into their own studies and do them for the sake of research or sometimes even fame. They have no balance of their lives as well as their academic engagement. They don't care about other people and they don't really care about students, though academics is perceived as not only diacovering knowledge but sharing and spreading them. They exploit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around them to build up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s. For them, institution or education are only platforms or even tools to sustain their living, but researching is where they put almost all their efforts on. It seems that this is not really a bad thing to judge. But think about ethics. What is the point of academic research if it drifts miles and miles away from real life, but only for the researcher's own personal purpose. Is this the real doctrine the academic wants or has? The problem is: well, I don't know, yet.
男主在家受到强势前妻的压制而与女主交流并相爱结婚,女主独立自主,渐渐不愿独自承担家庭责任而让男主自由写作,遂撮合男主与前妻复合,男主与前妻复合,三个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女主和男主的孩子其实是女主最初借种怀上的,女主又开始对借种的帅哥发生兴趣……这价值观也是没谁了!
这个电影的逻辑跳跃的让我觉得这是奇幻片...
找伴侣一定得避开文艺青年... 那个敬爱数学踏实做腌黄瓜又爱滑冰的大胡子男孩才是理想型
哪有什么计划,不是悬疑片,只是个自然的故事。因为加入了知识分子的身份,所以台词还不错,差不多就这样。
Greta演的我都爱 剧情是硬伤
Rebecca Miller,2015,美国。格雷塔葛未格。小品类电影,没有大的矛盾冲突,一个纽约女人的爱情轻喜剧。都市人的欲望,挣扎,逆反、折腾,而又不断寻找内心的故事~
后半段很失望
我没标过?日了狗
非常需要Greta的NRP mug
“可惜你不能把他还给他的前妻”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让Ethan来演这个前期有魅力的一不小心要求爱的自恋角色也太适合了哈哈哈,拜托大九明子过来立正看齐如何塑造因为不爱而看起来猥琐的正常手法…….唐人街地下赌场那里笑鼠了,第一次有白人把白人的低语境拍得如此真切哈哈哈哈还是要看我们女导。两个女人之间的对手戏好有魅力呜呜呜呜,朱莉安摩尔能把分不清是控制欲还是爱的嫉妒都诠释得这么有独立意识,好性感的气质。btw.最后两个妈妈没有爸爸的生活也太合适了。今天也在Greta的呢喃中安睡了,nitenite,mummy🥹
想到一个问题 就里面的台词出发 一些不太懂的专业词汇 我们在看电影时是否必要将台词弄懂 抑或是忽略台词本身意义 只注意到台词本身在所处的电影环境的作用和对于剧情环境的推进作用呢/3.28看完 为了剧本看的电影 蛮平淡的 一些节奏推进的点也是平平淡淡的
和Pipa Lee一样有精英感但是却没有那部那么复杂,所以这样的成片已经很满意了。舒缓轻柔的配乐还有整个故事的节奏都感觉像在讲述一个玄乎的都会童话。另外小三这角色估计只有Greta来演才能演得这么新女性和不讨人厌吧!Moore的角色虽然出场没我想得多,可是也是好玩(滑雪那里很搞笑)。
从塞尔维亚回国飞机上看的
这纠结
伊桑霍克还是絮絮叨叨,两女主百合抚养小孩算了,外国的家庭伦理还真是混乱
3.5 为什么全是大学教授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且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greta演知识分子
众脸懵逼
【9】飞行时间太长,于是又看了一部Gerwig,有点儿意思但又差点儿意思,男主真是烦得令人窒息,我要是编剧就让前妻和现妻合谋杀了他
各种流转、折转、兜转真舒服,叫人会心一笑,台词也写得各种双关有趣。这是我第一次觉得Greta Gerwig有可爱的一面。摩尔阿姨答应Maggie以及出差那段真是非常之爽。2016.8.15重看,真是太好玩了!意犹未尽
无法安顿的婚姻又一表达,可惜表达并不成功。三位主角的表演是看下去的理由,各有特色又熨帖剧情,好演员真为电影加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