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回忆这部影片,脑海中只记得两处。
1、孙红雷饰演的札木合,用匕首挂头发;2、结尾处,蒙古呼麦唱法的摇滚乐。
本片选角问题很严重!
用一张日本脸拍铁木真,蒙古草原上的人物,受气候地理原因,几乎都是高颧骨,厚眼睑。
此片开头扮演也速该的演员是前些年国产电视剧《成吉思汗》的主角,他就是标准的蒙古脸。
我想,除了吸引日本票房外,没有其他意义。
浅野忠信本身的演技是过硬的,但是本片没有给他发挥的空间,反倒是孙红雷扮演的札木合,在同样平淡的剧情中,发挥出了不俗的演技,性格刻画方面很符合历史原型。
战争场面很扯淡!
简单的说,蒙古帝国凭什么叱咤风云开疆扩土?
靠的就是蒙古马的耐力速度和蒙古人自小练就的短弓骑射,在快速移动中,铺天盖地的箭雨重创敌人。
此片头场战斗根本就是扯淡!
竟然是乱石岗中的被埋伏战,荒唐可笑!
第二场战斗更扯淡!
札木合追击铁木真,竟然不用骑兵包围骑射反而下马冲锋?
最后那场战斗拍的还算气派,但是历史原型是13翼之战,那场战斗中冲锋部队的是铁木真的母亲带领的,而战斗结果是铁木真大败。
札木合用铁锅煮了一大批参加铁木真方的蒙古部落贵族,导致很多同盟者反感札木合的残暴而渐渐疏远扎亲近铁。
人物删减过多!
铁木真建立蒙古部落联盟中,离不开义父王汗,义兄札木合,离不开诸兄弟团建和四狗四子的勇猛。
但是此片直接一刀切,只表现了札木合和铁木真的恩怨,过于精简的人物导致本片让那么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显得过于儿戏,怎么就靠打几个雷就终结战斗了?
雖然說,有很多人以為那個年代只把女人當財產,但實際上,成吉思汗並非如此,《成吉思汗的女兒們》一書,是一位專門研究蒙古歷史的專家寫的。
在鐵木真的一生中,遭遇過太多男性的背叛了,他的父親被毒死,族人瓜分他的家產;歃血為盟的兄弟札木合不斷地想要奪取政權;兒子們酗酒又好女色,一點都不長進。
可是,只有女人沒有背叛他。
當他的妹婿想用馬匹來換他妹妹,就被鐵木真揍了一頓,並且下令不准買賣女人、強姦女人,但是,我們寫中文的歷史學家好像都沒寫到這一點去。
忽必烈為了報復這個重女輕男的政策,掠奪了所有公主的領地,並且以殘酷與羞辱的方式叫士兵輪姦這些公主後代的女兒們,發配到宮裡和驛站當終生性奴,而且有兩個幼小的女孩在這場輪暴中不堪虐待而死。
所以,我相信鐵木真確實對女人很好,他認為女人是家的根基,男人負責打仗,女人專心持家,我在書評裡寫過了,他並不是無情而殘酷的人,就跟我們一樣,我們不總是很純真,有缺點,但也有優點。
俄羅斯大導演Sergei Bodrov拍攝的《Mongol》,故事從鐵木真9歲講起,直到他年長成為成吉斯汗、在1206年征服半個地球為止。
美國和日本以前都拍過鐵木真和成吉斯汗的商業電影,昔日電影市場和拍攝技術都不像今天成熟,因此結果成績皆差強人意,甚至乏善可陳。
但今天可不一樣,跨國(俄羅斯、德國、哈藤克)資金,配合跨國演員(日本淺野忠信、中國孫紅雷,以及大量中亞和蒙古)、跨國技術(電腦特技、各種支援等),創造出來的成績必然比以前同題材電影優勝很多。
今次這部在内蒙古拍攝的電影好在那裡呢?
好在於它表現出蒙古民族、文化和土地的特色來,最主要是場景服裝環境、演員造型扮相都有大漠味道,表現出驃悍、陽剛、氣沖牛斗的豪邁,很有說服力。
再加上戰爭的殺戮場面很有實感,令人看到動容。
這部提名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作品不只是一個名人傳記,還表現蒙古文化特色,很適合在國際電影節中放映。
由於有激烈戰爭場面、又有知名度演員助陣,此片或有機會在電影院放映,否則的話,大家又惟有求助錄像店好了。
(完)
这部蒙古历史主题的影片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团队成员的国际化上:导演及编剧是俄罗斯人谢尔盖·波德罗夫,男主成吉思汗的演员为日本的浅野忠信,男二扎木合的演员为中国的孙红雷,女主孛儿帖的演员倒是蒙古国女演员呼兰·楚龙。
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真正的直系后裔、曾出演过成吉思汗的我国蒙古族演员巴森饰演的却是成吉思汗的父亲,我想除了年龄的关系,可能还是对浅野忠信演技的认可吧。
该电影有一个比较的大特点是虚实结合:服饰、道具、取景等都比较考究,是还原历史的;剧情上则以导演谢尔盖·波德罗夫个人想象为主,基本上都是虚假的。
除了无中生有的爱情主题之外,最后的雷暴助攻男主铁木真轻松拿下扎木合更是比较玄幻,让稍微了解蒙古历史的人都禁不住莞尔。
谢尔盖·波德罗夫当然不可能没有读过蒙古历史,但他采用这样剧情,这应该是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方式吧。
电影最后的雷暴之战,在历史上对应的应该是铁木真和扎木合的关键决战,史称十三翼之战,比电影更传奇的是:铁木真输了这场战争!
只是十三翼之战的胜利者扎木合在战后架起大铁锅烹煮俘虏,甚至要求帮他打赢这场仗的手下吃下这些人肉汤!
这样非人的残暴行径让原来追随扎木合的部族纷纷转投铁木真,铁木真这才不胜而胜,在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统一的历史时刻,击败了最有声望的对手(在十三翼之战之前,铁木真和扎木合就是当时最有声望统一蒙古高原的两位领袖)。
蒙古草原部族之间相互厮杀了几千年,就如同我国战国时期一样,本身已经到了统一的关口,所有部族和民众内心都渴望统一,所以声望特别重要。
十三翼之战的残酷和非人性,以及铁木真在这场战争上的军事失败,可能是导演谢尔盖·波德罗夫选择用自己想象的剧情来拍摄的主要原因吧。
不过考虑到真实历史的不可思议,谢尔盖·波德罗夫的玄幻雷暴之战,好像又不那么不合理了。
对了,电影里铁木真放走了扎木合,不过真相是扎木合是铁木真亲自下令处死的。
在历史上,铁木真是真的庇护和信任追随他的人,无论是奴隶还是将军,无论是蒙古人、契丹人、西夏人、汉人还是西方的白种人。
其中一个投靠他的奴隶,最后被铁木真封为国王、太师,这个奴隶叫做木华黎。
所以在电影中,铁木真雷暴之战之后下令放过所有男性俘虏,把他们都编入蒙古军队,蒙古人纷纷拜服,这是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
不过对其他人,铁木真是如此残酷,反抗他的城市会被屠城,不论这个城市和民族是否奴役过他。
铁木真说过大致这样意思的一句话:杀死他们的男人,强奸他们的女人,把他们的孩子变为我们的奴隶,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心情畅快的事!
可以想象真实的铁木真绝不可能像电影那样受人尊敬和讨人喜爱的,作为电影主角的铁木真,需要美化,给他一个侵略屠城的理由,给他一个美好爱情故事的装饰,可能必要的吧。
最后,铁木真的大儿子,也就是孛儿帖被掳走时怀的孩子,名字叫做术赤,蒙古语意为客人,说明铁木真是知道这个儿子不是他亲生的,但历史上他确实对这个儿子视如己出,和其他儿子一样,铁木真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带兵大招,并同样分给术赤他领地和军队。
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四海之主之意,他确实有大海一般的胸怀,这一点倒是确实无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想,本来就不要抱有期望,在尊重史实上。
这分明是爱情与友情的故事,借了成吉思汗的躯壳还魂。
是在迅雷在线看的,字幕有些问题。
明明听到的发音接近“Tangut”,字幕上却是“通古斯国”。
剧情中囚禁铁木真(败于札木合,哪有这么一段?
)的铁笼挂着一个明显是西夏文的字牌。
所以,这应该是唐古特国。
我看其他朋友质疑唐古特国人的头饰,类似头顶了小佛塔一样,很奇怪。
实际上,这是近代西藏贵族的头饰。
但是在浓重苍凉的戏中氛围里,这些都无足轻重了。
不过,窃以为最后一段的战争场面,用了特技的部分,实在有败笔之感。
破坏了整部电影的一贯风格,无论是画面,还是情节。
收尾有硬生生吞下去的不适。
圆脸大脚小眼睛不一定就好,蒙古人的伦理与人际关系还是和汉族有不少出入的,同样是背叛汗,不同的时间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情节看了有点失望,战争场面的特效个人认为钱是白花了,音乐方面还有点创新,就当做历史剧来看了,最厉害的还是铁木真她老婆,草原还是很美的
1、好电影。
2、浅野忠信长得帅,孙红雷演得好。
3、几个细节问题。
(1)通古斯国即金国。
狱吏装束形制奇怪,那顶佛塔般的高帽子不知所本。
(2)吉拉为抢回铁木真老婆那段,群众演员射箭居然用的是地中海式射法,第二次吉拉与铁木真打仗的时候,群众演员的射姿是正确的。
世界之大,射箭姿势只有两种,其一为地中海式射法,二即蒙古式射法。
盖地中海地区古代兵器制造工艺不高,为增加弓箭射程一味加长弓身,射箭时弓弦与引弦手指呈钝角,故可以用两指夹住箭尾;而中国所制为复合弓,弹力优良,引弦时弓弦可以拉成锐角,会夹住手指,故只能以拇指勾弦。
西方人与蒙古人打仗,故称之为蒙古式射法。
影片中蒙古军队以地中海式指法射箭,这是张冠李戴的错误。
(3)骑兵双刃冲锋,美感十足,但是似乎史无实据,技术上难度也比较高。
4、有人问:俄罗斯人拍成吉思汗有政治意图也不?
当然有!
俄罗斯民族向来兼容并包,拿来主义远胜东洋。
沙皇自称凯撒,俄国自封罗马,彼得脱亚入欧,莫不如此。
宋宜昌评价蒙古,说被蒙古人征服过的民族都从蒙古人那里受益匪浅。
余意中国除外,至今这个国家的人们对蒙古的讨论仍然局限在,蒙古人在中原建立的朝代元朝是否能够算作中华正统。
简而言之,挨打之后就说别人不是人,至于其他的,反正身上已经不疼了,骂一句“某某吃屎一百石”出了这口鸟气,就可以回家睡觉去叻所以说,虽然当代中国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政治高压,但中国却是最没有政治的国家。
拍历史是件挺难的事情 尤其是要艺术与商业结合 是为史诗电影 稍不留神 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蒙古王》这个片 历时四年 还在中国新疆待了数月 浅爷与孙红雷的合作 把人十足吊大了胃口 加上之前《苍狼》仓促出击 恶评如潮 便对浅野忠信版本的成吉思汗更为期待这个片已经选择了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成吉思汗的早年生活。
小学时候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过当时拍的一部成吉思汗 具体是谁导谁演的片子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 死长死长 电影院被几百个小学生吵成一团 大家都自个儿玩上了 想看的同学最终也被这嘈杂的环境逼得放弃了。
可惜成吉思汗是个有太多史实资料放着的人 即使选择了相对较小的切入点 期间还是不得不省略了相当的内容 使得情节在衔接上确实不够自然 这几乎成了大多数观众抨击的对象被称为日本电影届最害羞的男优的浅野忠信 所塑造的成吉思汗过于地隐忍冷静了 这可能是有人认为看着象日本武士片感觉的重要原因。
大多数人心中的蒙古王是暴烈英武的 带着霸气与野蛮。
浅野忠信太沉默 尽管从表情上轻易读出他的坚毅睿智 天生的帝王之相 直至最后万兵对峙的大场景 他才显露了意气纷发 雄霸之心潺潺流露对于内心复杂的“奸佞之徒” 孙红雷算是入木三分了。
成吉思汗之兄这个角色 孙明显演得比浅野狠 无论是小眼犀利的目光,还是居高临下的口气 表情与动作的夸张估计是早年演话剧带出来的好习惯。
他仿佛契合了人们对于蒙古可汗的猜想片子看完 可以用四个字表达导演想要拍的成吉思汗——创新、情义。
导演眼中蒙古王的成功就是取决于此 勇敢地挑战传统 颠覆传统 同时亦讲情讲义 才能成为有作为的君王。
最后孙被浅野擒住后问:告诉我 蒙古人都怕风暴 为什么你不怕?
“因为我无处躲藏”。
这句话很起作用 一代帝王又作为一个普通人被还原了 他的颠覆传统原是带着如此深的无奈 于是他被原谅了 他被这人格魅力的爆发塑造了自己在历史中独一无二的形象导演要拍的是一个完全正面的成吉思汗 我认为这无可非议。
史学界都已经同意没有一个史学家能够写出真正客观的历史 又如何要求一个艺术家?
只是 很难说这种东西方合作的电影是失败的 但确实是至今都没有一个相当成功的先例 它就像浅野忠信隐藏着的四分之一高加索血统 在一颗全日本的脑袋里越来越稀薄最后提一下这个据说是学习新闻学的蒙古大学生女主角(!!!
) 其实仿若当年看《国歌》里那女子(李艳秋?
) 十分耐看。
最后随字幕起来的那音乐很强大 将整个片的气势进行到底了
蒙古、铁木真是我很喜欢的一些ip,刚看到这部电影以为会是《末代皇帝》那种的史诗传记片,看完有些失望吧,还是有挺多差距的。
主题上,有着重感受到女性在本片中的重要性,除了繁殖,还赋予了启迪、解救丈夫的作用。
但总之,整部片看一下来,会有种《教父》中麦克的感觉,在真正的男人眼里事业第一,家庭第二,家庭作为后盾,作为最后的港湾,就像片中孛儿帖所说,这次出去又不知道过几年才能相见,也许这是草原文化的一种,男人就像雄鹰一样,需要在广阔的空中不断闯荡,成就自己。
吐槽点:剧情上,叙事采用了简单的时间跳跃,作为传记片没啥好说的,但是对人物铁木真的神化有些过头了(或许是情节交代的问题),铁木真从小到大历经磨难,多次不合理的还生,让人觉得自带光环,比如被当奴隶卖到通古斯国关押时,那个老和尚怎么就晕倒碰巧把骨头给到了孛儿帖。。
多次通过个人能力东山再起,虽说前期打出了名号,也许是篇幅问题,但这个在剧情上交代的较少,跳跃跨度大,节奏把握欠佳,以及在最后决战时依靠惧怕闪电达到以少胜多,有些勉强。。
只能说整部片子介绍的铁木真的磨难还是磨难,而崛起的过程转折点交代的较为玄幻,除了本身的意志力与信念,传统的忠义观念,加上妻子的帮助,与上天腾格里的祈祷,无法说服我让我感到他的一种从缩小到强大,成为一代天骄的转变过程。
自己的女人生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现代人多学习这个精神,社会会和谐很多。
1星给风景,1星给蒙古话
失望,王在哪?
难道这才是真实的历史?我怎么觉得非常扯非常浪费时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我要下这片来看……
故事性薄弱。
片子还挺吸引人,就是浅野忠信白了点儿,剧情突兀了点儿,2个小时的时间来表现这个人物紧张了点儿。应该跟赤壁一样,拍成上下集。
从表面看都挺不错,造型、摄影和动作场面都值得推荐,不过为啥故事这么不尊重史实?铁木真啥时被卖到西夏当奴隶了?日版铁木真不靠谱,连俄版的也不靠谱啊!另一个大毛病全片的故事组织得比较零散,失去了史诗片的感觉
看后就开始不喜欢日本拍中国古代的电影 问题缺陷太多了
蛮有味道的,马战太帅气了。
x
摄影加分
想避重就轻说说铁木真,可是把握不好,以至于全片就只是铁木真被抓逃了又被抓又逃了……然后突然就字幕上来统一蒙古草原了。。。
演员选的好。
鉄木真是個好男人,他還有一個好老婆。
堂堂铁木真居然让浅野忠信一个日本人来演。
07年底看的。如果你喜欢战争题材,值得一看。孙红雷的匪气国内一流。我是特别欣赏。
好沉闷的片子,故事完全靠平铺直叙,战争场面直接用一片云给略了,真是不怎么样
剧本不错,演员选择绝对是个错误,孙红雷演的像个中国的奸商,浅野忠信缺少霸气,弄的像个武士,就女主角看的还靠谱....蒙古人的气质也只有蒙古人自己能演出...
纠结于细节和氛围的营造,过于沉闷无聊
气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