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蟹座大叔表示很受用此片。
这是一种类型的电影,就像《疾速追杀》、《疾速特攻》。
没有复杂的剧情,没有巧妙的故事,有的只是复仇的快感。
“看前面黑(he)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换成我也开枪的分割线************★★★☆给星标准:一颗星——千万别看:如入鲍鱼之肆;两颗星——建议别看:云深不知处;三颗星——爱看不看:一枝红杏出墙来;四颗星——推荐观看:呼儿将出换美酒;五颗星——务必要看:家祭无忘告乃翁。
女主角原本是一位守法公民。
她的生活并不富裕。
因为经济原因,她和女儿被有钱的主妇羞辱,女儿的生日宴也没人参加。
但当女儿说,要妈妈打得对方满地找牙的时候,女主角却教育女儿,不可以因为别人不好,就随便打人。
此时,女主的丈夫收到了来自朋友的邀请,说是可以10分钟赚到一笔钱(当然,那是违法的)。
他不是没心动过,但想了想家人,还是拒绝了。
然而,安分守己却没能换来平安。
女主的丈夫和女儿因为这件事,被黑帮灭口。
幸存的女主,用法律维权无效,却因情绪激动,差点被送进精神病院。
这与《一个母亲的复仇》中情节类似,当看到四个嫌犯被无罪释放,女孩的父亲因冲动打了人,被拘留。
坏人可以大行其道,受害者却要因为受到不公待遇带来的冲动而受到惩罚。
终于,像所有爽片主角一样,女主踏上了复仇之路。
打斗、激战的镜头和一般爽片类似,十分适合爱好看女性打斗的朋友。
中间穿插了一些有意思的支线,女主角教训虐待女儿的酗酒爸爸,保护贫民区的孩子,教训曾经羞辱她的贵妇。
这让女主的复仇者身份,多了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结局中,女主获得民众支持,也使影片达到讽刺和揭露社会问题的目的,同时也加大了“爽”的程度。
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交代清楚,女主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特工级别的打斗女神。
这给人瞬间“开挂”的感觉,因而损失了一部分对女主的代入感。
女性、经济贫苦家庭,这又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设定。
观看评论,不乏因为厌倦“政治正确”而打低分的网友。
很多时候,“政治正确”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剂。
它让我们学会求同存异,学会体面,对待不同的人,不触怒对方。
但它解决不了深层次的资源分配不公问题,甚至弱化了原本尖锐的矛盾,也弱化了改变现状的动力。
但“政治正确”解决不了的问题,“政治不正确”更加解决不了,反而让问题更严重。
要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在“政治正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我想说,如果只把“政治正确”当作一个凭空出现的主题,没有看到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贫富、资源分配不公,以及普通民众对黑帮的恐惧和对社会不公的担忧,自然无法理解这个片子的爽。
因为它戳中了大家内心的欲望缺失点。
当我们对现实不满意又无力彻底改变,那么电影中的英雄就代表我们内心的希望。
电影本身不足以改变社会,但能增加我们内心的动力。
起码可以消解一部分现实带来的压抑。
你当然可以觉得不好,但我觉得好。
1.抢劫计划。
一开始同伴的计划就毫无道理可言,自己是拖家带口的普通人,找同伙找的也是有老婆孩子的老实人,可居然想抢连警察都不敢深入调查的大毒枭。
还言之凿凿的说干完这一票就能过上好生活?
即便抢劫成功了,你不把黑帮团灭,下半辈子能过上安稳日子?
果然,别说动手,动动心眼就能让人发现。
因此唯一的目的是让你摊上事。
2.黑帮杀人不下车。
老板都说动静弄大点了(虽然不知道为啥要弄大点),你怎么也要下车,让一家三口跪在地上,一个个爆头,然后看着尸体点根烟,吸一口,吐个圈,再随手一弹,扭身上车,扬长而去,更拉风吧。
因此唯一的目的是让你留活口。
3.律师送钱。
检方、法官、警察都已经贿赂完了,有啥必要还要去贿赂受害人。
人家是灭门,还要钱干啥,当然心里想的就是干你丫挺。
因此,这种事情直接法庭上众人合力,让她有冤不能说,想说就是咆哮法庭,再闹就是精神障碍,直接精神病院。
皆大欢喜就可以了。
因此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自己干。
4.主角光环。
Riley五年如何成长成一个特工级杀手的没说,当成电影设定,不讨论合理性。
出入各大黑帮根据地,她先看见的黑帮分子都被她击毙,一块看见彼此的都没她开枪快,先看见她的都决定不开枪而是过来和她肉搏。
尤其是潜入到Garcia家里,被他女儿分神后,Garcia的选择是拿起冰锥,扎了她腹部两下,再Riley倒地不起之后,抱起女儿走了。
试问你可不可以分一两下给脖子或者脑袋呢。
你为了杀她把工厂都炸了,而当人就倒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的选择是抱起女儿跑了。
5.草菅人命。
我这里说的不是Riley,而是编剧。
FBI女警死的挺可惜。
但看完之后,你发现她的死在剧中的作用就是给之后回到贫民窟的Riley掉装备的。
手机为Riley进行直播,叫来警方支援。
手枪为弃械后的Riley在警方到来的混乱后,迅速追上Garcia,并将其击毙提供了武器。
而后就没再提过她被扔进垃圾箱的尸体了。
总体来说,影片作为中规中矩的动作片,还算合格。
一个个人英雄的独角戏。
#Aiko观影#No.10电影名称:薄荷上映日期:2018年9月7日观影日期:2018年12月2日影评:① 周日返京,归家整理完成后,魔法师拉着我看电影放松下。
我变得非常爱看剧情片,他选了《薄荷》和《一级机密》。
他就用一句话,吸引了我继续看下去“这是一个母亲,她的孩子和丈夫被杀害了,警察不作为,她自己复仇的故事”。
恩,我承认,我心底很喜欢看这种全世界都背叛自己,凭借一人之力寻求正义的情节。
② 女主Riley North(詹妮弗·加纳)的丈夫和孩子被黑道杀害,她侥幸躲过。
为找出真凶,她协助警方指认、出庭作证,期间遭到阻力,劝她停止。
最终官官相护,释放了真凶,并强迫送她去往精神病院。
她绝望的知道无人能帮助自己,奋力逃脱。
5年后,她带着准备好的金钱、武器、身体,悄然回到故乡,并逐一以自己的方式复仇。
她所在的贫民窟区域犯罪率迅速下降,她被奉为人们心底的天使。
警察内部也因她的到来,揪出黑警。
剧情不拖沓,前半段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她的悲伤和绝望,后半段看的大快人心。
全程无尿掉。
③ 面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对家人的不公,我会怎么办?
唯唯诺诺、听天由命,还是蓄积力量、做别人眼中“螳臂当车”的事?
这一点,我要向魔法师学习,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但是态度恶劣、故意伤及我方利益时,必定不卑不亢。
反思下生活中,我真的很怕在外遇到的人是否是所谓的垃圾人,担心魔法师态度强硬要求自己获得本该有的服务或利益时,和外人起冲突。
看到《薄荷》中,弱势群体把女主Riley North当做他们黑暗生命中的天使时,很感动,虽然一己之力很小,独自前行也很辛苦,但不能因此而止步,而停止抗争。
女性角色的枪战片应该比男性在细节,感情处理上更加讨巧才是,但是本片空间显然没有发挥的足够大,稍微浪费女主这么好的能力,以及这个年龄下的努力,跟其他男性荷尔蒙片子有些相似了。
时间线安排上,有五年的空白,只言片语一笔带过,应该稍微描述一下,私以为这才是女性主角闪耀的地方。
难道要安排前传?
꒰ꌶ ̯ ̜ꌶ ꒱最后的结局对照boss不分,棚户区的同志们是不是应该放弃做围观群众,高唱国际歌比较好呢,逃脱部分,参考《安娜》,个人比较喜欢。
总之,平均水准的电影,小细节处理不够有诀窍,是个好题材,好故事。
估计是编剧偷懒了,库房里找了个九十年代的复仇动作片本子,掸掸灰尘就开整了。
女主幸福的一家遭遇飞来横祸,家破人亡,然后消失了五年,然后就莫名其妙的以顶级高手的身份杀回来了,各种坏毒贩、坏法官、坏警察纷纷被女主突突掉,然后影片就完了,剧情真的就这么简单。
当然,为了不显得那么单调和简单,编剧又增加了警察和FBI联手追捕女主的桥段,给人的感觉,这些人分明就是毒贩和罪犯的看家护院。
客观上说,影片的拍摄、镜头、枪战、爆炸、搏斗、特效,导演还是很认真的,女主演的也很卖力,只是本子确实不给力。
这种古典风格的复仇动作片,无论怎样拍,都应该遵循《基督山伯爵》划定的几大复仇要素:1、普通人被无辜陷害或伤害。
必须逼到绝境,必须惨绝人寰,没有活路,激发观众巨大同情。
2、历经千辛万苦,寻名师仿高人也好,基因突变也罢,捡到秘笈也可以,总之,主人公的脱胎换骨、化蛹为蝶,必须交待清楚,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要回来了,好戏开始了。
3、复仇过程必须精心设计,足够精彩,坏人足够邪恶,难度越大越凸显复仇者的能力和决心,要让坏人备受蹂躏折磨,丑态百出,狼狈不堪,死有余辜,这才能让观众痛快解气,一枪毙命就算失败。
这三大要素必须浓墨重彩,这种类型片才算成功。
本片虽然都点到了,但铺垫的不够细致,重点全在复仇枪战上,这就让观众很不过瘾。
不知道大家看过Netflix上的《惩罚者》(The Punisher)没有,因为这部电影就是妥妥的《惩罚者》的女版啊。
《惩罚者》是男主的一家不小心被黑帮交火牵连,男主走上了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复仇之路。
这部片子中,加纳姐目睹老公孩子惨死在黑帮的子弹下。
老公其实很冤,只因为一念之差,被损友说动去偷黑帮老大钱,结果虽然后悔了没干成,但是已经被黑帮老大发现了,惨被灭口,还害了孩子。
加纳姐捡了一条命,本以为警察法官会主持正义,没想到原来官匪勾结,自己这一边从一开始就是输了的。
加纳姐疯了,或者说别人都以为她肯定得疯,没想到去疯人院的路上让她逃走了。
从此隐姓埋名五年,辗转香港欧洲,加入地下拳击圈,忍辱训练。
一朝回来,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长发穿裙子的母亲了。
凌乱的短发,利落的手臂肌肉,修长有力的双腿,和隐藏在头发里的晦暗的脸,组成了新的她。
她是可以一个人单挑一窝黑帮的女杀手,是贫民窟儿童的守护天使,是让黑帮老大闻风丧胆的女疯子,是所有为虎作伥的警察法官律师的惩罚者。
最震撼的是加纳姐的回归,她从海上来,无声无息。
一个平静却又充满暗涌的黑夜,黎明之时,人们看见恶徒的躯体被倒吊在高高的摩天轮上,以一种末日审判的姿态。
如果我不能得到正义,那么我即是正义。
可惜的是除了最初的震撼之外,剩下的复仇有些平淡了,黑帮太弱,复仇的过程不够困难,成功的时候就不够痛快。
下手不够狠,除掉坏人的时候就没有爽感。
整体可以再加大剧情起伏度的。
另外影片为了展现她还是一个母亲,莫名让她对贫民区的小孩也很好,甚至愿意为了他们而放弃复仇放弃自己的生命,有些太主流太正能量了。
如果我是她,我大概对全世界都是冷漠的,另外如果坏人不除,只会祸害更多家庭。
如果这个时候再因为什么别的原因而让这小孩融化她心中坚冰,这样会更自然一点。
看完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产生了赶紧去健身房举铁连拳击的冲动,毕竟当加纳姐一枪放倒一个,和黑帮对打也完全不输的时候,还是很能激起人心中热血的。
正如我说的,就是复仇爽片但是铺垫不够。
没有刻画出boss的实力,这个是不够的。
母亲的黑化,不过我认为不应该叫黑化叫暴化会比较合适一点,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得不到伸张的时候就是暴化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叫黑化是不合适的,叫暴化还是比较好一些让我深刻的就是暴制干法官的时候,最简单的问题,她叫什么名字而已居然叫不出来,那就送他见上帝了,导演的手法很快,没有一点犹豫这非常好也非常爽。
简直就是爽歪歪。
后面的就是和黑帮黑警的斗智斗勇,中规中矩。
之前一个评论说这是一部女性复仇动作片。
一开始我也这么想,索性以这篇文向这位趟雷先驱致敬。
首先要声明的是:在这篇影评中没有任何侮辱女性同胞的意思。
如果有女权爱好者一不留神看到了我这篇文章。
我希望没有让她/他/它感到冒犯。
如果您真的觉得自己被冒犯,那请让我诚挚地对您说一句:您多虑了。
言归正传,如果评价这部影片的性质。
我会说:首先这是一部女性电影;其次这是一部糙汉动作片。
说这是一部女性电影,是因为这部片子从剧本结构,人物设置,甚至逻辑漏洞都展现了很浓烈的女性特质:关注细节,关注感情,缺乏逻辑。
看片的过程中,我甚至因为这三点恍惚间有了跟老婆吵架的共情体验。
说这是一部糙汉动作片,是因为这部片子从剧本结构,人物设置,甚至逻辑漏洞都展现了极其浓烈的糙汉动作片特质。
那就是只关注啪啪啪,不关注为什么啪啪啪和从技术上到底能不能啪啪啪。
如果从女性电影角度看,这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足够打四星。
这部片子展现了女性观看动作片的审美角度。
对钻研女性电影的影视从业者是一部非常好的教材。
如果从动作片电影角度,这是一部平淡的近乎乏味的电影,犯下了几乎所有动作片都能犯的错误,充其量两星。
这部片子对钻研动作电影的影视从业者基本上可有可无。
现在请允许我们进入举证质证环节:1、从人物设置上看:主角很酷且有个帅气的配偶和敏感漂亮的后代,有个讨厌的女儿同学家长(尤其是家委会成员)和女儿同学,在动作片中更不可或缺的有个智商时而掉线时而在线且话唠屁事多具备暴力倾向心理扭曲的反派老大,一众一照面就用各式枪械为主角描边然后一啪啪啪就挂掉的小弟,以及无能、腐败、专职洗地和部分因同情而实施包庇行为的司法从业者。
这么说吧,除了那个讨厌的女儿同学家长体现了女性特质之外。
其余的几乎任何一部动作片都有。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有特点的角色呢?
经常管理孩子教育事宜且家委会有个别善于拍马屁的奇葩成员的家长都能体会。
体会不了的同志还需要继续增强一下观察力或者加深一下在家委会行为的自省。
情节到三分之二处,那个讨厌的学生家长终于被女主暴揍一拳然后吓得失禁,一定客观暴露了主创某些经历造成的创伤。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影视从业者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总能通过拍片挣回来。
唉,人生就是这么复杂。
2、从剧本主线上看:无非就是主角被虐,然后虐反派,反派放大招反杀主角,主角受刺激导致小宇宙爆发残血复活啪啪啪,然后被困,反派逼逼,主角因意外事件解困,反反杀。
像所有糙汉动作片一样,主角光环的辐射不仅成为了反派小弟描边的保护层,更是令现代警察系统时而失灵(包含警方人士智商偶尔在线),甚至能突破生理极限化身铁血战士啪啪啪地大杀四方。
作为看过几部动作片且有逻辑强迫症的观众,这真的让我有点蛋疼。
我猜主创一定是一名女性的动作片的爱好者,至于拍这片子能不能自嗨达到高潮。
毕竟女主表现太狠,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索性只好闭门造车胡乱揣摩了。
总的来说,因为女性视角动作片的新颖给四星,因为糙汉动作片的陈腐给两星,平均一下三星。
我去审下一个啪啪啪的片子了,各位再见。
女生卡丽的生日排对跟同班同学佩内洛普组织的圣诞排对在同一个晚上举行,结果同学都去参加了圣诞排对,而卡丽的生日排对无人问津。
片名“薄荷”是卡丽偏爱的冰淇淋口味。
卡丽和她的爸爸诺斯被枪杀,她的妈妈莱莉也受了伤。
斯坦警探去了医院看望莱莉。
诺斯因为被传言参与了抢劫毒枭迪亚哥的计划,遭到了报复。
在法庭上,因为证据不足,莱莉指认的三名凶手被无罪释放。
莱莉要被送往县精神病院,她在途中逃脱了。
五年过去了。
三个月前,莱莉回到了洛杉矶,展开了复仇计划,先后杀死了三名凶手,以及当年的律师和检察官。
茵曼是斯坦的FBI搭档。
莱莉被贫民窟的居民称为守护天使。
茵曼打算在贫民窟蹲守莱莉,但是被内鬼斯坦打死了。
迪亚哥抓了一个小女孩当人质,他知道这是莱莉的软肋。
经典台词:——故事不能这么结束 ——对我来说已经结束了这不能告诉我们她将会做什么,但能告诉我们她做过什么我要是这么蠢,还能混这么久吗?
法官大人,你没有行使正义,我来你所拥有的一切和将来会拥有的一切,都没了,很痛苦对不对?
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能说出我的名字,我就留你一命诺斯太太,你要接受精神治疗搬新家,买新衣服,创造新的回忆,开始新的生活别犯傻,你会丢了命,到头来一场空真相我们都知道,但是没有证据
复仇爽片,简单粗暴,剧情嘛就不要管那么多了
没想到现在还有人拍这种题材。
普通人如何复仇?女主老公孩子被黑帮打死,司法黑暗,迫不得已女主外逃五年,打黑拳训练自己,五年后杀回来,干掉一众黑帮分子。
杀的爽,结局喜闻乐见。
好难看的爽片,不该对6.6分抱有期待
爽片
没想到这是2018年的电影,感觉像是千禧年时代的风格。
其实窝一直默默蛮喜欢加纳的 可甜可软可御姐 伸展度这么高不要老去演谁谁谁老妈啦
动机与代价交代得简单粗暴,John Wick跟风之作,打得也不如极寒之城精彩,属于现在全球电影电视市场里女性角色地位崛起大潮下诞生出的投机作品。
爽片
论如何在2018年拍出70年代的动作片。编剧,动作指导,导演,配乐,全是从70年代穿越过来的吧。
我怀疑是不是所有华谊参与的电影都这么烂?!故事整个道德观非常有问题,女主复仇滥杀,所有男人都是她的敌人,所有女人都是弱者。导演剪辑都很混乱,一个场景没有结束就突然转换镜头;连演员都表演都非常生硬,做作。更不用说敷衍的枪战和近身打斗。真是一样可以表扬的都没有。
剧情漏洞有点多。
这里面警察特么也太智障了吧。上班一天猴累的,选个爆米花想精神精神,看完更困了,佛了。
我觉得这种复仇类型的故事,情感的渲染非常重要。当然了,酣畅淋漓的复仇过程让人爽,但是一定要有情感渲染才行。其实我不太care主角的正义立场
3.5从头爽到脚,但和较早前另一部欧洲片几乎一模一样套路,流程上都是被歹徒(新纳粹)杀了丈夫和女儿,女人锻炼体格独自去复仇,歼灭歹徒。但欧洲那部更灾难深重的感觉,这部是刷毒贩,毒贩也确实很可恶,但女主太开外挂了,刷了别人一窝。简直女超人。一个片从头爽到脚,就基本是爆米花适合了~。但如果把比重放更多在悲剧上,可能会更优。
打瞌睡了。
复仇戏的动作更多是凸显情绪的冲突,这部片在这点上败了。
双面女间谍还是那么漂亮敏捷
上次看这样的爽片还是暑假显然导演是想把精力放在最后的黑帮戏上,但是前期的挨个复仇明明可以拍的更细。不过还是很爽,四星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