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十来集,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一、值得肯定的是剧组的认真和敬业,从还原历史真实性角度看已经拍得很好了;服装道具、人物妆容、台词等都不错。
看得出青年演员们也很卖力,毕竟这不是演偶像剧,需要深刻体会不曾经历的历史,仔细揣摩领袖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距离那段历史原来越远的青年演员,是不小的挑战。
二,说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1.首先是演员选择在外形上要更加贴合毛刘朱周等领袖。
这一批青年演员外形上普遍差距较远,除了饰演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人外,其余张闻天、博古、刘少奇、邓小平、聂荣臻等,要不提示根本猜不出来。
返观之前的特形演员一出镜,大家都能很快认出来。
2.饰演毛泽东的演员没有把握神似的要点,毛泽东讲话是喜欢边插着腰边挥手,但那是做演讲时必要的形体支撑,不需要每句话都这样呀喂,也不是每句话前都要加上“好啊”作为起始语。
这样演未免用力过猛,导致出戏;其二,这个演员有点“地包天”,抽烟时爱吧唧嘴,这都是减分项,要改呀。
3.在路过贵州时,所有不明真相的老乡见到毛主席都无比尊敬,那种面对领袖谦恭的笑就又不对了。
你想啊,今天的贵州都是贫困地区居多,信息闭塞。
在1935年,你让一个没读过书的农村大娘弄清啥是“马克思主义,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啥是“主席”,她哪里搞得懂。
最自然的表演就是略带茫然和畏惧的叫一声“长官”。
4.红军医院的广西籍小战士(忘了叫啥了),表演用力过猛,这是其一;其二,大部队都走了,你一个人单独去追部队,不得换个便装呀?!
穿着红军军服穿越敌占区,这得多中二?!
哎。
最后肯定的是:遵义会议那集拍得非常棒!
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尤其是毛泽东作报告的表演,流畅、大气,给个赞!
整部剧最好的地方,向我们展现了,任何人,组织都是有成长过程的,伟人也会有错误的决策,都需要在一次次经历中不断的总结,改正。
也向我们展现出了每次做决策的缘由,如果在讲军事分析时可以在地图上同步显示出路线图就更好了唯一有点点不足,战争场面好多好多重复的,不过此剧重点不在表达战争场面,所以这点也无大影响想夸下毛主席扮演者,非常不错真实中隐藏着伟大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的精华就是第10集前半段和第38集后半段毛泽东同志分别在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上的发言段落。
这两段发言是教科书级别的演讲, 完全符合演讲的SWAY(structure, weaving, adding support, yourself)原则。
值得反复学习和揣摩。
这部戏的领导人角色没有追求形似,而是重点抓住他们的精神气质。
这样比较好,有的演员没有精气神,还不如选形象不那么接近的演员。
朱德 周恩来 彭德怀 林彪 杨尚昆都展现了英武之气。
这一版的毛泽东太帅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初看落拓不羁,在行动中表现出神勇智慧。
当红军危急时 他独自在山下踯躅, 作诗道: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感受到他的伟大气魄。
这部戏展现了很多基层的红军战士和英雄人物,使整个剧情有血有肉,立体地呈现了红军集体的面貌,也使那些牺牲的烈士再一次被我们记起。
历史是靠人民群众创造的,他们,同样值得被铭记。
龙思泉,自幼跟父亲学医,为了给群众治病掉队后,被敌人杀害。
牺牲时年仅18岁。
遵义还有纪念他的红军坟及塑像。
毛振华,和四名战士渡过了乌江,侧应了大部队的正面进攻,建立了奇功。
他在腊子口战斗中,也是突击队员。
1935年,他牺牲在到达吴起镇之前五天。
林青是贵州地下党的负责人,冒着生命危险侧应红军的行动,后被捕牺牲。
赵章成,在大渡河之战中仅有的三发炮弹,经他手全部命中敌人的火力点。
被毛主席誉为神炮手,解放后授少将军衔。
曹达兴,红九军团侦查科长,1936年牺牲于甘肃。
该片也展示了遵义之战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的牺牲。
他是长征时期红军牺牲的最高将领,早年随彭德怀参加了平江起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王耀南的工兵连太厉害了,执行力超强。
他还发明的地雷战、地道战,抗美援朝的坑道战也是他提出来的,大大减少了我军伤亡。
董振堂带领五军团阻击敌人,等待陈慧清生孩子这一段太感动了。
小战士拼命奔跑,为了下一代,多么美好的情感。
罗炳辉和陈赓为了保护主力红军,对望炸桥,这是怎样的革命情意。
查了下资料,红九军团转战黔滇川,在云南会泽以西渡过金沙江与主力红军汇合。
罗炳辉也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是我党确立的36名军事家之一。
1946年他病逝,年仅49岁。
陆瑞光是北盘江地区少数民族头领,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6年被杨森抓捕杀害。
主席得知毛泽覃牺牲的消息,正在开会的他拿着登载消息的报纸,流下了两行热泪。
兄弟之殇,令人动容。
看到这里,我也哭了。
“要是我牺牲了,也不要难过,继续前进”。
这部戏的战争场面拍得比较真实,场面好看,敌我双方的态势也交代得很清楚。
遵义娄山关乌江的美景也可以看一下。
抢渡皎平渡、智取通安,拍得惊心动魄。
看了这部戏,我才对红军一、三、五、九军团的领导人及战斗情况有了点了解。
干部团实际是中革军委的精锐部队,关键时候才上。
渡乌江刘伯承的指挥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红军人才济济,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反观国民党各部各怀心思,各有各的利益,红军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所以国民党之败不全是能力问题,而是没有共同的信仰,无法协同一致,无法引领下层士兵。
娄山关之战红军打了一场硬仗。
国民党也并不都是水军。
敢打硬仗,方显实力。
该不该进攻打鼓新场,毛泽东少数说服多数,这说明一人一票的绝对民主要不得行,选对领导才行。
因为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高瞻远瞩的人手中。
杨永泰是蒋介石的高参,协助蒋介石收复桂、冯、阎等军阀,把红军逼出了中央苏区。
国民党有才华的人不多,他算一个,可他死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国民党自毁长城。
能不能用人和吸引优秀人才,是团队致胜的关键。
董振堂带领的五军团居然在禄劝石板滩阻击薛岳中央军九天九夜,保证主力部队三万人靠七条小船渡过了金沙江。
董振堂后来在甘肃牺牲了。
参加黔北游击队的李晓霞寂寂无名,1979年才证明她的身份。
这几天一直在追一部主旋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本剧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从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历经了被国民党大军层层围堵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计划的故事。
全剧以红军的生死存亡与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成长为主线,围绕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重振旗鼓,反败为胜,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为核心,从宏观的角度、以细腻的手法展现了毛泽东及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赞扬了红军战士为救国救民,不怕牺牲一切,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歌颂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众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
这个电视剧我推荐的理由有三个,第一,拍的真实。
过去有关长征的影视作品都会把人物神话:毛主席用兵如神,蒋介石接连中招,但是这个电视剧毛主席指挥和红军的战斗也会被打败,也会指挥失误。
我觉得这样才符合历史,才是正视历史。
第二,演员固定化。
以往有关领袖的作品无论什么年代都是那几位特型演员,脸上一脸皱纹还演少年时代,明显不合适。
这个电视剧打破了这个怪现象,启用一些新人演伟人们,虽然演技有点青涩,但是尊重了历史,值得肯定。
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其实都很年轻,特别是博古、王稼祥和林彪,当时都是二十多岁,演员还是选的很合适的。
第三,剧本创作很严谨,估计做了很多工作,了解了很多党史,一些细节做的很到位。
特别是剧中的一些普通红军英雄的穿插,把红军影视剧与当下结合起来,让人更信服。
好在剧情真实细致,细致到没点历史功底或兴趣的人很难看下去,因为太多的人名地名太多的事件弯弯绕绕很容易就晕了,应该还没有这么细致还原长征这段过程的,可惜没有长征前期和后期的,如果都这么完全展现的话,长征其人物情节精神之丰富丝毫不亚于三国演义。
而且基本没短板,服化道都挺真实,该有的场面规模也基本都可以,再高要求就是唯美质感进一步提高,但这太苛求了。
演员虽然很多主要演员不是常见的特型演员,一开始会有点不适应,但其实选角也是尽量贴合,演的也很自然,大量的群演也都很好。
可以看得出来本剧是真的很用心,本剧的意义更是重大。
很多人只知长征二万五遵义会议几个名词,其他基本不知。
不知道长征场场都是生死攸关,不知道王明博古张国焘的破坏有多大,不知道四渡赤水想法并非是开始就完全成型,不知道多次一天几十公里甚至一百二十公里的紧急行军,不知道长征都快结束了才决定去陕西,不知道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一样经历了曲折惊险的过程。。。
希望这种好剧多多,带动观众多关注点历史
相比之前的电视剧《长征》,这部电视剧着重介绍了准备召开遵义会议到红军渡过金沙江这段过程。
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控制和影响,开始独立自主地选择军事领导者和军事路线,毛主席重新回到军事的指挥岗位,还不是政治核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因为当时中共的核心任务是军事。
毛主席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学习,周恩来将高超的组织能力和政治水平展现地淋漓尽致。
朱德和刘伯承很会打战。
其实这时候红军在制定战略方向和战术方面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
收尾比较仓促,剧情可以展开到渡过大渡河后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时候,再收尾比较好一些。
历史不能假设,不管演员演技还是道具怎么样,真实的历史是四万人缺医少药,武器落后,士气低落,对阵四十万装备精良的敌人,及时改变,跳出包围圈,最终走向胜利,谁也不能否认这些真实的历史!
喜欢看,真希望一口气看完,更期待后面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显奇兵。
拿张中国地形图,对照着看看,更能感受到当时的奇迹!
很好的一部剧,很好的刻画了我党早期的创业维艰。
国民党可以失败很多次,而红军走错一步就可能是全军覆没。
我们以前都以为毛主席应该是天然的领袖,但事实却是他多次被边缘化,他的主张也不能总是被大家所信服。
让人感叹于“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而我们在做决定时,却往往是采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
这真像一个股份制的初创公司,每个合伙人出发点都是为公司好,但如果每个人都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玩法,那公司就会陷入内耗甚至导致内卷,别说快速发展,能不能存活都难!
所以说这部片子很适合正在创业或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观看!
看了沙盘里的战争推演,哭的不停,看大家推荐,说这剧好看,就过来了,过来发现演主席的还是那个演员,是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主席,是电视剧《毛泽东》里的青年主席,反正我觉得这个演员演的青年毛主席挺好的,然后就是蒋介石还是很多剧里的蒋介石,这个也挺好。
看多了真的有认同感,比如《外交风云》里的陈毅,彭老总,周总理,主席等等。
这个剧里就是差了之前演的周总理,周总理有两个演员演的都很好,其中一个来演就可以,可惜没有,现在这个演周总理得真的差很多,感觉就有点不对劲。
然后这个剧里的演朱德的好像就是之前电视《开国元勋朱德》里的青年朱德,真的挺好的,之前开国元勋朱德里就挺喜欢他演的,但是那个剧我好像只看了一半,因为主席演员,但还能接受,让我弃剧了是因为蒋介石演员……他是尔康的爹演的……我就老出戏……。
别那个我,我这么多其实都没搞清楚四渡赤水是怎么样渡的……还是这几天看了沙盘上的战争推演才了解的,才明白四渡赤水的意义,跟着沙盘上的推演我才知道长征的精神究竟是怎么的精神,我自感觉沙盘的推演堪比电视剧,甚至比电视剧更有意思,《伟大的转折》很快要进入贵川了,永远的云贵川要来我军了,飞夺泸定桥,天险腊子口,哭了,神一样的云贵川,神一样的红军长征精神永存不朽!
2021.6.17
就说一个细节吧,红军在长征路上最高领导都是吃红薯,结果随随便便能给老乡提供大块大块的肉,随随便便批量发大洋
没有那么不堪,挑重点看就好。我比较关注国事战事人事都如此复杂的情况下,这些先辈们如何逐渐走出了一条明朗的路来,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这番演讲我认为是演的很好的。
看了三集,拍得不错啊,场景还原,人物塑造基本符合历史。侯京健演的教员还可以,周恩来的演员不太行,其他都不错。看看四渡赤水拍得怎么样。追完了,拍得很好,战争还原度非常高。演员虽然差强人意,整体完成度还是值8分。
左手电视,右手地图
刚开始会觉得这些演员撑不起来,没想到还是很稳的,拍的很好看
可以的献礼剧,不算尴尬最多只有三星半,有些细节很不好,不值得四星。
是个好题材,然而拍得真不行,尤其是男主角,气质上、演技上都担不起重任。
历史还原度高,取景真实,剧情也可以。但选角不够理想,演技也不够出彩,有点尴尬。
《伟大的转折》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重温遵义会议精神,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战胜困苦,建立必胜信念,实现自我,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
伟大的转折、伟大的胜利、伟大的领袖
全景式展示毛泽东主席挽救党、挽救红军的故事!PS:要是战斗戏没那么多慢动作就好了,看得人想快进!ps2:要在路线斗争中展现伟人,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三星半,有点看不下去了
补全了长征中的重要部分,从湘江战役之后一直到金沙江之后的会理会议,详细的拍摄了全过程,侯京健饰演的年轻一代的教员不错,全局高潮部分是第十集的遵义会议和最后一集的会理会议,和其他红色献礼剧不一样的是,增加了红五军团的董振堂军长的部分剧情。
演员形象和原型不太像,演技一般,有点出戏
博古脸比我都白,李德演技奇差,周总理也那么白,强行贴胡子,这个什么演员把毛主席演成这个样子,向全国人民谢罪吧!!!!!编剧你放过"不堪设想"这个词吧!
国军总是愚蠢地自傲轻敌,败仗后气急败坏。共军总是明智地扎实谨慎,谈笑间胜仗连连。太肤浅。
还不错
角度很好,细节处理到位,真实的场景布置,还原了那段红色历史!
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