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并没有抱很大希望,只是一部喜剧而已,希望不要太无厘头。
结果看完却大大惊喜。
港片就是有本事,让你可以在上一秒笑的肚子疼,有一秒又感动的不行。
第一个镜头,租客被水龙头淋的那个镜头就让我深深感觉到了喜剧效果。
包括后来的员工大合唱,以及最后的广告,还扯出邵氏和tvb,太搞笑了。
还有胡杏儿那一段,很嘲。
当看到哈太和哈公闹翻,后来大家说真心话的时候,忽然很感动。
夫妻感情,兄弟情义,我觉得真的描述的很到位,让我完全沉浸在这之中,没有觉得是一部喜剧片牵强出来的感情。
而剧情,有开始的那个柄女,到后来那个波波,真的也算蛮好看的。
因为一开始大都以为泼硫酸的是梁天。
结局也是太喜剧了,居然是拿掉电池,我晕。
甚至片尾曲也很赞,穿插了好多搞笑、喜剧、欢庆元素。
总之,作为一部贺岁剧,真是太过瘾了。
真后悔过年的时候没去电影院看。
很早就想看这部电影,港产的喜剧版《建国大业》,尤其对于一个看TVB长大的港剧迷来讲,那是相当的有吸引力。
我中意从头到尾地数脸,在港式贺岁喜剧的传统结局里感受热闹,这种明星云集的热闹和搞笑,在《东成西就》和92版《家有喜事》中达到巅峰,之后就再无见过。
每个人都穿得大红包似地唱歌跳舞恭祝新年,情节无厘头,却能极大的满足开怀,有些笑点只能惹到懂的人会心抚掌,常常穿越到现实里插科打诨,倒像TVB的春晚,让我一度非常怀念偷空儿看电视的好时光。
随便说说。
肥肥的女儿第一个场景就出镜,俨然是她母亲早年《72家房客》里上海婆的重现,讲话时的眉目和姿态,遭到愚弄时的气鼓鼓,像极了肥肥,想到她临终前托孤曾志伟,有些感慨。
袁泳仪仍然很美,虽然美人迟暮。
小时看惯她演轻狂少女的闹腾可爱,竟也可以看惯她人到中年饰作温柔贤妇。
这女子是属于大银幕的,电视剧撑不起她的气场。
张学友演喜剧很有天分,我曾写过他是个有张力的男人,戏里戏外都可拿捏的很好。
不会用力过猛太多痕迹,这一点好过僵硬派的古帅哥和刘天王。
他饰演的石坚深情高唱《爱是永恒》到一半,儿子按停磁带机说,老爸,你别再装张学友了,一点都不像。
学友怒道:谁说我不像,整条街的人都说我唱得最像张学友,放碟片一样。
因为你真的在放碟片嘛。
真正的张学友,是这样的 —祖蓝学的真有八九分神似,抢了风头。
学友怔怔地说:真的很像。
有秘诀的,你虚心学习,一定学的会。
这一段很可乐。
如今,港剧的味道早已被揉杂的内地风格冲淡,变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它本有的气质,那曾是种听见配音都可心照不宣的熟悉和料到。
TVB的小生小旦挑大梁,一代新人换旧人,旧人躲在某个角落里偶尔掠过熟悉的脸,三元慕容覆程志美许文彪。
曾经最爱《创世纪》,如今,荣添迎娶内地富家女星,他的衰老在于明显地没了骄傲,再无我爱的意气风发;田宁下嫁内地男星,美丽不可方物的这女子从此低眉顺眼夫唱妇随,我想念她身上的潇洒轻俏;Helen淡出,自力转了喜剧路线,志强皱纹道道清晰,仍活跃在搞笑小生的套路上,颖欣传言削骨,干瘦得不能再看……总说韶华易逝,那些承载着他们流金顶峰的年月,同样承载了我最年轻美好的一段时光。
都老了。
狮子山下一场盛宴,…… ……这篇文写在3月,其实尚未写好,还来不及八卦完我心里的TVB。
当我戴着耳机听《爱是永恒》一面码字的时候,你如旋风般冲进来,白桦林,丢下楼的娃娃,只开了两天的郁金香,那一天你还记得吧。
一个人时我看电影愉悦神经,我躲进电脑写字放松心情,事隔两月再打开这篇文字,已不知该如何续下去,再想起这部电影,也不复任何可乐的心情。
之前写的,就此收尾吧,狮子山下一场盛宴……
一堆的tvb明星脸对于我这个看tvb长大的人,还是很开心的如果说《建国大业》多是有名的大明星,那么,《72家租客》却有很多事tvb里的配角,但这些配角却是我所看tvb电视剧中永远不可缺少的,虽然很多我还叫不上名字当然当红的tvb小生和花旦也是很多的至于张学友、曾志伟、陈慧琳、袁咏仪、陈百祥·····就不说啦张学友在里面的发型还真是有点颓有点潮打击盗版,bt下载的思想总是会被提起,曾志伟也算借此片对观众们做了一番教育啦做为贺岁剧,达到了热闹、喜庆、欢乐吧
一部让人想到很多的电影,爱情,亲情,邻居间的友谊。。。
,用喜剧的手法表现的非常棒,歌舞服装一气呵成,TVB群星加盟增添很多星辉啊,看得很过瘾啊,佩服港产贺岁片的制作水准啊!
立意凸显时代变迁,人物更替的历史浪潮挡不住人间真情的流露!
好像浓缩了很多人,很多TVB电视剧情节,我想也许看过之后除了欢笑还是欢笑,这样的贺岁才是贺岁片,建议内地的导演不要在拍所谓古装大片来贺岁了!
画面切的太快,看得眼睛疼。
绝非佳片,个人不喜欢。
下面为转评:“《72家租客》与邵氏旧作《72家房客》有着最明显的商业化契合,后者在粤港两地的地位恐怕就像《我爱我家》在内地的影响,只不过时代变迁,《我爱我家》升级成《家有儿女》,《72家房客》升华成了如今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与《72家租客》,其中一直不变的就是主题精神的传承……”。
“郑欣宜在片中饰演了“上海婆”一角,颇受好评。
而在楚原版的《七十二家房客》中,这一角色恰恰是由欣宜的母亲,香港著名喜剧女星沈殿霞出演”。
今天去看了72家租客,说实在的,在去看之前,我脑袋里是中国的老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今天一观72家租客,发现里面有老电影中残留的剧情,连包租公的名字也差不多,老电影里叫柄根。
呵呵!
其实这部戏吸引我的地方还在于有很多很多TVB的艺员的加盟;基于自己对TVB的情节,所以,看到很多艺员客串,还是觉得蛮欣喜;本剧皆在推广华人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但剧本对72家租客的电影主题并不是很到位的叙述,影片采用现代与回顾的手法,就72家租客的描写显得比较笼统;剧中某些情节的设计还算比较有意思,如:石坚(张学友饰)在剧中演唱“爱是永恒”,梁天的学说广东话等;电影充满轻松气氛,有贺岁的感觉,主演里的袁咏仪显得很暗淡;总之,感觉比花田喜事好!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没有看完,只看了二十余分钟,你知道为什么。
后来从上海回来的返程车上,实在无聊,也没什么可看的,于是重新打开这部电影,在最无聊的时候能有电影看已经不错了,所以也不苛求他是多优秀的片子了。
偶尔能引起笑声,但现在却怎么也想不起其中的细节和出彩之处,我才看过一星期啊,怎么会全忘了呢,这就一部好电影和一部平庸电影的区别吧。
称不上最差的,最无聊的时候消遗一下还可以,只能是一部平庸的电影,如果你是为了看张学友和听他那首〈爱是永恒〉,另当别论。
《七十二家租客》是香港近年来演员阵容最强大的电影,号称港版的《建国大业》,然而该片却是喜剧商业片,一百多位明星表演有的夸张、有的动情,只为得博观众一笑。
该片讲述了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亲情以及各种情感元素,最后完成了家庭,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团圆,在各种喜剧情节设置的同时,每一个故事和每一位观众都将产生巨大的共鸣。
这部戏的时间跨度是从70年代至今,由怀旧演到时装,以欢喜冤家哈公、石坚争夺小桃红作为主线;其中又穿插了两家的下一代之间的情感纠葛,爱跳MJ舞的哈仔太郎与迷上日本AV的坚女之轰烈爱情、以及矮子多计的坚仔与功夫女郎哈女的冤家之爱;在这些爱情之外还有小市民生活的无奈,以及小市民之间的互帮互助,还有他们对生活的不放弃、对生活的满怀热情,也许正是有了所有人的啰嗦话语、无聊动作才有了生活,才有了戏,而这些你一言我一语却是日常所需,情趣的所在。
在香港电影日渐低迷的现在,本片齐聚了众多明星实属难得,在香港能拍好喜剧的也只有王晶、刘镇伟、周星驰,大陆唯有冯小刚,然而近年来喜剧片、喜剧大师却愈走愈远,拍的片难入观众法眼。
王晶的《大内密探灵灵狗》虽然在票房上还算不错,但究其内容、搞笑手法却及其老套、恶搞,远不及自己的《大内密探零零发》;“菩提老祖”刘镇伟的《大话西游》、《东成西就》是经典中经典,而新片《机器侠》却出力不讨好,“葡萄”变科幻了,没有了的泥土的味道,刘镇伟的《越光宝盒》即将上映,味道会怎样呢?
期待吧;周星驰后现代主义解构大师、无厘头王者,《大话西游》、《九品芝麻官》、《少林足球》、《功夫》等是他的经典,而《长江七号》却少了“无厘头”,多了情怀,也许是他的反思,但作为观众的我却不习惯,他的新片《太极》又能给我们多少欢笑呢?
我们还是期待吧,要成为像卓别林这样的大师还需要磨练;冯小刚以贺岁喜剧闻名,《甲方乙方》、《天下无贼》等是贺岁喜剧的经典,但他也拍出《夜宴》这样的跟风片,《集结号》很好看,却是悲剧,《唐山大地震》看片名也是悲剧,也许观众会说:“小刚啊,你的路走偏了,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以上说了这么多,只是作为一个观众的感想,喜剧片真的越来越少了,多的只是山寨片、恶搞片,低俗逐渐把观众笼罩,缺少了人文气息、人文情怀绝不能成为可看的喜剧,然而《七十二家租客》却做到了,整部电影充满了浓浓的香港气息和满腔的香港情怀,表现了香港小市民以前怎么过活、现在怎么生活状态,表现了他们喜怒哀乐情感,也正是这最真实的东西能感染人、打动人。
看完本片相信观众内心会有一种愉悦感,这种感觉或许正是一部好的喜剧电影带给我们的娱乐,保持着快乐的心态,让我们过好每一天。
这是一部极具诚意的贺岁片,太让我惊喜啦,可以说是港式喜剧的大回归。
说欢乐吧,不比任何一部经典贺岁片差,说剧情吧,还比很多所谓大片好看,除了反派设计的太烂,不过既然是贺岁片,反派是一定要被打倒的,所以也就没人去计较了。
1、港味十足 电影里的众人大歌舞“我哋呢班打工仔……”又让我找回了从前的电影感觉,九十年代在香港喜剧里时不时的来段搞笑的又唱又跳真是非常令人怀念。
不得不说贺岁电影里的恰如其分的歌舞升平更有过年的气氛,难得的是并不生硬,符合剧情,还好听好唱,可以说刚电影开篇就给人一种值回票价的感觉。
《半斤八两》是许氏兄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影,被誉为20世纪香港最具讽刺的电影。
由许志安等人演唱的打工仔之歌《半斤八两》,有向许氏兄弟致敬的意味。
所谓港味的回归,也许就是那份自信,那份市井,那份拼搏,那份人情味。
这个片子把香港的魅力发挥得酣畅淋漓。
给人的感觉很真,没有刻意的讨好大陆,而是自信地自然地展现了香港人的拼搏和逆境自强的精神,当然不少得港产片中小人物的狂想曲。
一如开场对白所说。
真的被打动了。
可能没有哪个地方有香港这么简单实在的城市精神。
开几十年的小老店,派十几年的卡片,挤十几年的鱼蛋,如此换来的一身技艺,人挤人的竞争和拼搏,虽然有点粗有点俗,但都有血有肉,好讲义气,人情味不变。
就像陈百祥端出的那杯冻柠茶,东西不贵,但感情深。
2、与时俱进 周星驰的《功夫》之后,港片已经很难有人再想出什么新的搞笑桥段了,黄百鸣一部不如一部,但是《72家租客》的笑料不但足,而且没有炒冷饭,实在让人欣喜。
连最后拆炸&弹的一幕都没有走老路子。
黄宗泽以踩屎来解释他跳的“太空步”,很有创意,啼笑皆非。
曾志伟开场不久的对白“一将成名万骨枯”,无间道就被恶搞了。
让最严肃的人都崩不住的是小桃红和石坚在小吃店相遇的那场戏,笑到扑街。
也许因为袁咏仪这个不负责搞笑的人带来最搞笑的效果吧。
题外话,张学友演技依然出色,他儿子王祖蓝那个死眼神也很抢戏,哈哈。
当银幕上出现久违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字样,还是非常感慨的。
特别是第一个镜头就是故意做旧了色调里的郑欣宜在水龙头下洗衣服,真正恍如隔世。
当年她妈妈肥姐在《72家房客》中就是演的这个角色。
想必很多看过那部电影的人,此时都免不得要感慨吧。
张学友,曾志伟,和袁咏仪三人的故事是《72家房客》故事的延续(2个人其实是发仔记的分身)。
真实的香港真实的人,在电影镜头的加工下,充满了花花世界的奇特,人人为赚钱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及的商业氛围被营造得锦上添花。
眼花缭乱的促销手段,此起彼伏的口号和广告,无一不是极其自然的通过台词跟进时代,讲潮流讲时事,从手机功能竞争到BT害得电影没市场,完全没有与社会脱节或高高在上。
3、TVB达人 九十年代,港产贺岁剧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因为它的笑料,还因为里面巨星云集,现在不是嫁人了,就是淡出了,或是过世了,如今的明星似乎也没有当时那么强的星辉,很难再有像《东成西就》,《家有喜事97》那样的阵容了,但是像《72家租客》那样巨星两三颗,满天小星星其实也不错。
这满天的小星星就是TVB艺员了。
不看TVB剧集的人还真不能完全享受其中的笑果!
万千星辉,应接不暇。
当妙手仁心的程至美和向众仁医生(妙手仁心)揭开防毒面具、当纪sir(烈火雄心)撬开电梯门、laughing哥(学警狙击)说其实我是卧底、邵美琪都从PTU里面做沙展升呢做镪水案帮办并且会做好呢份工啦…… 这些TVB经典剧集的我们都会心一笑吧,可惜我喜欢的欧阳胖胖、蒙嘉慧、蔡少芬、关咏荷都没出场,让欧阳胖胖鉴定一下高空抛硫酸的真凶不是比梁天调查到更好么。
学跳MJ太空步的黄宗泽,越看他越难看。
扮LOLI的是薛家燕,笑喷。
扮包租婆的佘诗曼,她就该演这型的而不是扮小白兔。
钟嘉欣直接被打趣,说是女版吴尊哈哈。
有一个租客是戚美珍,还不如换个人,她没搞笑天分那,虽然以前很美,现在应该还没找准新定位。
林峰和陈法拉的年轻版主角。
还有胡杏儿的cangjingkong,OMG。
廖碧儿居然是鱼丸珍,话说,为艺术扮丑很伟大,但也不要丑到人家认不出,那就得不偿失了哎。
片尾黄宗泽以为会与cangjingko拍片,结果却是胡杏儿,由于两人现实中的情侣关系,让黄宗泽的那句“我会不清楚胡杏儿是怎么样的?
”有了语意双关的味道,现在他们可以自然地对戏了。
陈锦鸿的扮老很有意思,刚看完巴不得爸爸,恨不得旁边的滕丽名换成杨思琦。
奸角徐子珊坏的理由比较无聊。
美中不足的是看的是国语配音版,我想看粤语原版啊啊啊最后要拜倒一下片尾黄宗泽与王祖蓝的那段华丽丽的广告植入啊!
这就是港产喜剧和春晚小品的区别。
港味,这种感觉不知道如何解释。
特别是我这种看着TVB和ATV斗法长大,但只看过无间道系列没看过古惑仔系列,喜欢夏日么么茶那类郑秀文电影或暗战这类香港主旋律,自觉抗拒某些级别电影的人,被笑指不配说港味。
可是每当美剧跟多了,韩剧看久了,日本漫画追累了,就忽然很怀念港剧里的茶餐厅、大屿山上的神庙、人潮汹涌的街道,山顶风景那些每部港剧里都要出现的元素,和那些屡用不爽的台词,如做人最重要要开心啦,如果我怎么怎么地你还会不会怎么怎么地(谁都知道问的人已经怎么地了不是如果)…当这种港味怀念蔓延,可以摒弃美韩日其他剧集很久很久,而不像看那些剧集一样同时看几个戏都不满足…边写边想,终于让我想到我心目中的港味是满足,像吃着刚出炉的蛋挞,喝一口奶茶。
被说成是今年最有港味的电影,终于有机会看了一下。
如果有以《富贵逼人》系列(原版的《七十二家房客》我没看过)为港片参照物的话,那么再拿这部《72家租客》品评,就能大概归纳出若干“港味”的元素。
1、邻里单位这是传统港片与内地台海电影最不同的地方。
同样是火爆的商业片,《建国大业》说的是斗争下的正邪生活,《海角七号》说的是宝岛人的历史沉浮,《72家租客》说的便是各街坊的平凡生活。
若干户人的恩怨情仇,便撑起了整部戏的内容,之前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再之前的《新不了情》等等,绕来绕去,不过一众邻里,但胜在与观众生活贴近,便足以自成一格。
因此港片的大明星堆集,还有《豪门夜宴》等,看起来也比《建国大业》等一些温馨很多。
2、地区俚语据说《志明与春娇》粤语版中含有大量本土粗俗语句,但这明显是为了保持粤语剧种在听觉上的特色而已。
佘诗曼开场的那段,以及后面的几场对白,同样向人展示粤语剧的对白是不能简单翻译的。
《疯狂的时候》《海角七号》等的方言部分,也是同样的作用,就像岭南的楼盘多保留点榕树,虽然说不是必要,但有了,可以增色不少。
还有《半斤八两》《爱是永恒》两首歌也是为了贴近粤语区观众了。
3、卡通化表演这在周星驰的电影里体现得最明显,就是把卡通人物夸张的表情和形象放到真人上去,达到视觉冲突。
例如王祖蓝钟嘉欣电梯被困,张学友去曾志伟家吃饭等,都属于此类。
还有一些像胡杏儿出现一场的戏里对白反映戏外的冲突产生滑稽,《东成西就》里面也有用过。
这次电影还植入了一些其他场景,如电影《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叶问》,电视《妙手仁心》《烈火雄心》等等,以及嫩模,手机等不少时代性的新闻事物,应该也是卡通化的体现吧。
4、简单的爱情纠葛爱情戏并不是港片独有,但配合之前的邻里单位,情爱冲突就可以细致很多(虽然这些商业片也很粗了)。
和TVB好多电视剧一样,都是在一些三角恋中简单折腾,像陈法拉和侧田林峰,或是家族恩怨,例如曾志伟张学友两家,桥段很老,但与内地台海的爱情片相比,就少了一些过火的片段,尽管不容易让人记住,但赢在简单轻松。
5、回忆和怀念这些是今年港片有的味道,像《文雀》的风光拍摄,《每当变幻时》的市场变迁等等,从70年代老香港的场景变到21世纪的西洋菜街,由一大伙年轻艺人衬托着的不断衰老的曾志伟袁咏仪张学友,都是一种回忆和怀念啊。
朱涛说香港如今还有窗口和桥梁的作用,在合拍片不可避免地增多的同时,不妨多保留一点类似这样的港片,世界一体化,但香港应该还至少三十多年特立独行的时间,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72家租客》能带给我们的邻里信息,或许是一种很好的城市化精神教材。
这个[喜剧]的标签打的很勉强。。只有电梯那段我笑了。。
硬搞片
我居然陪老妈看了这么无聊的电影。。。
恶俗之致 我想我是抱着这电影能有多差的心情来看的。
有雷电显示么??
梁天真像一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
一群不知所谓的人演的一出不知所谓的戏
搞笑啊。。。这都能算电影,摆明了是演员串联。。。导不来电影就安心当演员嘛。。。
好欢乐啊。。这才是港片儿嘛~
倒是一气呵成的
TVB电影制造
为了袁咏仪看的,结果完全是无厘头广告片嘛
我地哩班打工仔。
这是传说中要媲美东成西就的电影么?香港电影就这么没落了么,我觉得在这部港星群集的电影里,最耀眼的是大陆的笑眯眯梁天……
留学去日本学电影.
笑到扑街
豪华阵容
纯属TVB大过年么。
很好笑,,tvb的影子到处都是啊 哈哈
廖碧儿这个雷人造型真是让我大吃一惊;Bosco在里面真是帅到爆棚。集合了几乎TVB所有演员的这个街坊确实是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