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

一命,切腹,切腹:武士之死,Hara-Kiri: Death of a Samurai,Ichimei

主演:役所广司,青木崇高,竹中直人,满岛光,永山瑛太,市川海老藏,新井浩文,波冈一喜,笹野高史,斋藤步,平岳大,中村梅雀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1

《一命》剧照

一命 剧照 NO.1一命 剧照 NO.2一命 剧照 NO.3一命 剧照 NO.4一命 剧照 NO.5一命 剧照 NO.6一命 剧照 NO.13一命 剧照 NO.14一命 剧照 NO.15一命 剧照 NO.16一命 剧照 NO.17一命 剧照 NO.18一命 剧照 NO.19一命 剧照 NO.20

《一命》剧情介绍

一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7世纪初叶,经过长时间的攻伐兼并,日本战国时代落下帷幕,转而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和平降临,取而代之的是大批武士流离失所,为生计所苦逼。在此期间,有的浪人请求在显贵门前剖腹以保存颜面,有的人因此得到留用,也有的得到物质资助,但其中不乏借此敲诈的宵小之徒。某天,名门井伊家迎来了名叫千千岩求女(瑛太 饰)的年轻浪人,为杜绝这股邪风,井伊家假戏真做,逼迫千千岩以及其不体面的方式悲惨死去。原以为这会令敲诈的浪人们望而却步,谁知不久后另一位名叫津云半四郎(市川海老藏 饰)的中年武士前来求死…… 本片根据泷口康彦的小说《异闻浪人记》改编,该故事曾于1962年由名匠小林正树搬上银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蜂巢万鳄巨兽持枪流浪汉阁楼里的花:恶之渊源古寨警情越州异闻录仗义执言黑方块明乌续命之徒:绝命毒师电影福尔摩师奶留爱儿媳记联邦调查局第一季快乐猎杀暴走神探同居男女异星汪呼叫助产士第一季香格里拉·开拓异境~粪作猎手挑战神作~第二季梅林传奇第三季警界争雄丼物委员长师兄请按剧本来都市侠盗第一季扶桑有狐留鸟天空秦始皇某种物质海军罪案调查处第四季骨瘦如柴

《一命》长篇影评

 1 ) 夙愿人未知,飞蛾自投火

昨天一晚上加今天一上午看完了,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既被剧中精妙的布景与场面打动,更震撼于剧情的张力,虽然自己早就知道剧情,但是还是忍不住想一直看到结尾。

影片里面最震撼的是竹剑的两次意想不到的出场,一开始求女切腹之时,本以为泽泻所说的这样一把破刀最多是钝刀,没想到缓缓拔出时却是竹刀。

求女用竹刀无法刺入而痛苦哀嚎请求快点介错的场景让自己昨晚做了一整晚的噩梦。

但那个时候对他并无太多同情,因为“假言切腹”确实是一种近乎敲诈勒索的不道德行为,井伊家为了维护武士的名誉用这种残酷的方式假戏真做逼其切腹,虽显过分但似乎也不宜太多指责。

直到半四郎两个月后来到井伊家切腹,向家老讲出自己和求女悲惨的故事,才知道求女采取这样令人不耻的方式,只是走投无路想为妻儿求三两银治病,而他们的境遇,原来也全是拜幕府借建城之故削其封地所赐。

在那一瞬间求女切腹的悲惨场景又浮现在眼前,泽泻那近乎刻薄的行为也不禁令人怒火中烧。

当半四郎在庭院中缓缓举起刀,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大开杀戒,结果出鞘的仅仅是一把竹刀。

竹刀没有剥夺围攻他的武士的生命,却将他们身为武士的尊严一一击碎。

如果说前面的情节都是情理之中,那最后半四郎的竹刀绝对是意料之外,观众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面对的是这样一个持着如托尔斯泰般“勿以暴力抗恶”信条的勇士,哪怕其在复仇时都如此克制,仅仅是削去了泽泻三人的顶发。

虽然没有了原版《切腹》那种剑戟片打斗的美感,但在思想深度上却更进一步,半四郎不是在向井伊家复仇,不是用血流漂杵来祭奠求女,而是像堂吉诃德一样向那腐朽没落只顾虚名荣华而不顾百姓生计的所谓武士精神和武家荣光发起进攻,最后井伊家那具红色的盔甲轰然倒下就是明证。

片尾盔甲又被修复,家老说井伊家保全了武士的名声,这架顽固的旧时代的机器像绞碎一块肉一样绞碎了求女和半四郎一家,只不过身上多了几道划痕而已,个人无法撼动这令人窒息与伪善的幕府,只有等待维新的浪潮将其彻底荡涤。

 2 ) <一命>

大热天看完这部电影心里哇凉哇凉的。

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近距离地看瑛太。

之前有顾虑说为嘛这片要3D啊,又不是好莱坞科幻片。

事实证明我太多虑了,影片3D效果非常好,满山的红叶,飘落的雪花,配上坂本龙一的音乐,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悲剧气氛。

之前有说某人为了表演切腹的镜头做了很多功课,看到电影之后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役者魂。

央求苦苦央求时的悲哀和无奈,在切腹现场拿刀时颤抖的双手,一刀一刀插进腹中时的痛苦和坚持,面对妻儿时超级亚洒西的笑容,一点一滴再细微的表情都表现得如此真实,即使是只有背影的镜头,也能通过声音感受到角色的心情。

市川海老藏的表演很有张力,一声声的诘问何为武士魂直指人心,另外,能有满岛桑来演美穗真是太好了。

A太和满岛桑的对手戏非常好看,温馨又苦逼。

整部电影都是泪点。

不管有生之年能否见到生人,作为A太的饭,能一直看到他用心地诠释每一个角色,给大家带来好的作品,就觉得非常幸福了。

以上。

 3 ) 《一命》改变了什么

三池崇史向来风格鲜明,其作品常常能激起两极化反响。

所以他在翻拍名作《十三刺客》和《切腹》时的收敛让我十分惊讶,简直称得上老实本分。

饶是如此,私货也必少不了,比如《十三刺客》中四肢斩断的姑娘,被当球踢的武士脑袋。

《一命》作为三池版的《切腹》,从用户体验出发,最大的私货无疑是千千岩求女的竹刀切腹。

为了强调竹刀这一存在,三池还煞有介事地在泽泻彦九郎验刀时卖了个关子,故意没让观众看到刀刃。

之后的切腹场面被大搞特搞,竹刀反复刺腹,求女痛苦的情状,泽泻冷酷的笑容都深深打上了三池的烙印。

除了这一重头戏之外,两户人家两只猫的命运对比也算三池的用心,至于舔鸡蛋的恶趣味自然不在话下。

但这些改动只是冰山一角。

从根本上,三池的翻拍改变了原版《切腹》的气质。

首先,《切腹》的首尾有相当于正史的《井伊家觉书》。

《井伊家觉书》给出了开场的事实陈述,也给出了最终的结论,这是电影的开始和结束,有始有终,所有的叙述符合谱代和幕府的体面,波澜不惊。

但故事真的如白纸黑字记录得那般吗?

这便是电影砸出的一个大问号。

一首一尾是冠冕堂皇的正史,中间则是故纸堆下的真实,这种反差感与武士反抗幕府体制的主题相契合,在剧终官方文本合上的时刻归结为历史的荒谬和虚无,非常有深度。

《一命》则大笔一挥,去掉了这一线索,整个故事更侧重于孤胆浪人的“体验”。

仍然说电影的结构,《切腹》中津云半四郎端坐中庭,回顾自己的一生,御家老不断地催促他切腹,被他一次次巧妙地带过,于是观众看到了广岛筑城,故人托孤,江户谋生,家道衰落,直到悲剧酿成,这一段一段的惊人事实逐渐披露,意识到此人来者不善,定有所图。

每一段叙事的节点,都是御家老失去耐心杀气渐见,津云成竹在胸虚与委蛇,这两人的争斗让气氛越来越紧张,这样的叙事紧凑而层次分明。

翻拍成《一命》,则是津云滔滔不绝地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中间更把原作中稍显冗长的儿女情长部分加持放大,似乎更符合这个年代的言情需要,真让人佩服井伊家武士的耐心,居然能听这浪人唠叨这么久。

说到这不得不提御家老这个人物的改动。

《切腹》中三国连太郎饰演的御家老城府极深,老成谋国,一门心思维护井伊家的体面,杀人或许不是他的爱好(他也需要向镇家之宝的盔甲请示),但决断之后便绝不手软。

《一命》中役所广司的御家老却善良了许多,他目睹千千岩求女切腹的惨状心有不忍亲手为其介错。

他给津云半四郎讲完求女的故事后不是试探对方的来意,而是诚恳地劝对方走。

他没有下令处死丢失体面的家臣(因为他们已经很有觉悟地自行了断),也没有下令修改史书来掩饰。

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他在命下人送还求女尸首的时候居然当真送了钱去,这彻底毁了这个角色。

御家老其人的变化,归根结底是主旨的变化。

要承认在桥本忍和小林的时代阶级意识十分强烈,他们创作的《切腹》有严格的正邪对立。

但这难道意味着在这个平庸的年代,一部经典之作的大反派就应该被打磨成无奈的老好人吗?

本来只是普通家臣的泽泻彦九郎反倒承担了许多反派的功能,这样一来,个人对抗体制的意味被大大地削弱了。

同样,《切腹》中千千岩阵内自知有罪而切腹,到了《一命》中变成了病故,这样的用意很明显。

在这些伤筋动骨的改动之下,也许三池崇史成功地迎合这个时代的口味。

相比之下,其余的差别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切腹》中津云(仲代达矢)与泽泻(丹波哲郎)的大决战,津云最后的切腹,包括仲代达矢的古音,在《一命》中都没了。

武满彻的配乐近似于说书人的醒木,大部分时间都陷于沉寂,一响起便满座皆惊,在《切腹》严密的叙事结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坂本龙一为《一命》作的配乐则更像普通的电影音乐,也远远不是他个人的最佳水平。

 4 ) 一命——人性光辉的温存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同样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心目中,都会有属于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

这就正如一部大片,有的人喜欢看特效,有的人喜欢某导演,有的人喜欢某演员,有的人喜欢剧情,有的人喜欢拍摄手法等等。

我们无法为一部电影的好坏进行评选,只能为自己心目中这部电影打分 我没有看过之前的《切腹》,所以也无法比较这部所谓的翻拍比之前那部孰优孰劣。

但是就这部电影而言,让我始终由一而终的一个信念就是-人性。

导演通过影片带给我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在人性面前,所有的东西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

影片开头很简单,就是通过半四郎的举动引出整个剧情,通过叙事的手法将整个剧情呈现给观众。

其实让我觉得很有印象的一点是在影片早期和后期,半四郎有句类似了无生气的“哦”字对白。

那种语气一出,刹那间让你有总毛骨悚然的感觉,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让你感觉到是一种已经在冥界边缘的感觉,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是已经抛身出去的信念。

导演始终用温情大于杀戮的镜头在向我们叙述着一个故事和一个信念,在人性面前,我们什么都可以放下。

武士的尊严、男人的自尊、父亲的威严、丈夫的气魄等等。

影片没有什么打斗镜头,相反在刻画人物内心性格和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面反而让影片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武士,因为主公没落而落魄度日,与后期影片出现的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却鼓吹着自己高高在上的武士荣耀的家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后期半四郎用竹刀就将他们震吓住之后,面对一个人的半四郎,反而带着精良刀具的所谓武士家臣却无一敢主动攻击。

由此不难看出一个道理,总是有那么一群不学无术的人,靠着响亮的名号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影片其实有几个地方是给我很深刻印象: 一、求女去请求切腹的时候,家老赏给他的糕点那一段,导演用了接近一分钟的剧情去刻画这个画面,这对于120分钟的电影而言,这块糕点的出镜率还远远高于那些路人甲、家臣乙等群众演员,开始的时候真的不理解一个将要切腹的人,为何看到一块糕点会表现出欣喜的形态和导演为何要在这块糕点上落墨如此之重,然后后面的剧情则很好的给出了答案,关于糕点的出现,就是剧情的前中后串联的其中一个切入点。

尤其是那一句“我觉得两个人一起吃比较香”,让我们体会到,身为武士的半四郎身上并没有单单存在武士的优越性,更包含了他对儿女深深的爱意,而正是这种爱,让求女也是善良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当有甲州屋掌柜要娶女主角的时候,半四郎不答应反而半夜跑去问求女是否愿意娶自己女儿的原因,一个善良有爱的人,才能给他的女儿带来幸福。

而到了影片后期,看着女主角将求女用死获得赏赐的糕点哽咽着吞进去的场景无比悲哀与凄凉,为什么要有这一段,其实也许导演是想借糕点带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吃进去的,可都是满满的爱啊,尽管那个糕点有丈夫的血与泪,但是归根到底,这个糕点,其实就等于说明了一件事,为了她和孩子,丈夫可以付出所有,包括生命,所以那吃进去的每一口,都是丈夫对自己满满的爱。

二、求女的刀具;众所周知,武士刀对于武士而言,就是生命。

一个没有了刀的武士与死人无异。

虽然片中没有着重在这一块,但是细心的观众肯定会留意到,影片初期半四郎曾经去拜访过求女的父亲,当时半四郎看到求女父亲在擦拭刀具,曾说了句,“哦。。。

和在下的完全不能比啊”以此来表达对求女父亲获得主公赏赐的“兼定”刀的羡慕。

这把“兼定”除了是把名器,更是身份的象征,虽然影片没有交代,但是从后面求女第一次拒绝典当老板要求典当佩刀的要求可以看出,求女身上的刀具应该就是其父传下来的,而其中一个镜头是求女左手紧紧的握了下他的佩刀,由此可以看出,那个除了是武器,更是家族的荣誉。

因为早期其实我们知道求女不像传统武士,更像是一个读书人,所以肯定刀具给他的意义没有传统武士那样至高无上的,但是他一个读书人却以武士自居,最大的理由就是那是属于家族的荣耀。

但是当女主角病重的时候,求女却义无反顾的将刀具典当掉。

由此可以证明,在生命和人性面前,无论是武士尊严还是男人的自尊抑或是家族的荣耀,一切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三、猫。

猫在剧情里面有两只,一只是求女落脚的破庙里的流浪猫,也隐射了求女所处的生活是落魄的,就跟流浪猫没区别,下雨的时候漏水,唯一的高位摆满了书籍,而人只睡在地板上,由此可见求女渴望通过自己的学识改变生活但是又无能为力的窘境。

而流浪猫的死亡,似乎也预示着灾难对于这个家庭所带来的困苦,女主角看到猫如同感触到自己,所以伤感无比。

而第二只猫出现在半四郎打斗中和最后家老让下属把事件处理好的场景中,无论外面打斗如何激烈,那只猫始终雍容华贵般卧在毯上,这就好比这大名或者掌权者一样,无论下面如何惨烈和水深火热,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丝毫影响,同时也映射出社会也如此,出身好,哪怕你没本事都能和那些家臣一样过着安逸的生活,而出身不好,哪怕你身怀绝技,都只能穷困潦倒度日。

也有点像我们当下富二代、官二代和农二代工二代的差距。

四、铠甲和木刀。

铠甲在剧中代表着权力、荣誉、地位。

也就是代表着大名门不可侵犯的权益,而半四郎后期为什么要用木刀而不用真刀,其实意义更大的在于他是想为死去的女儿、女婿、外孙讨回属于他们的尊严而已,因为其实就算你拿真刀,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就推到整个大名府,更不可能推到整个日本阶级统治的弊端,所以木刀和铠甲代表着自尊和荣耀。

用木刀让敌人为之胆怯,让铠甲为之受损,其实就是在于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家臣只是因为跟了个好大名而故作清高,其实内心根本没有真武士的坦荡荡,所以就算真刀在手,他们也是惧怕手持木刀的半四郎。

后语:其实导演翻拍这部片子,不一定要原汁原味,因为如此一来,翻拍就变得没有意义。

况且翻拍经典,不容易超越,唯一可以尝试的,当然就是只有原著中所薄弱的环节如何能够在新作中强化而又收到效果而已,从这方面看,《一命》已经做到了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了,至于观众是否明了,就要看每个人怎么看待这部电影了。

刀没有好坏、在好人手中就是救人水火的利器,在坏人手中就是杀人的凶器,所以我们在绯村剑心那里也知道,曾经杀人如麻的剑心,哪怕是到了后期,也没有放下刀,唯一不同的是,他后期的信念变成“假若在这染满鲜血的刀以及成为牺牲品的生命背后,有个谁也可以安心生活的新时代,我会——替天行道,仗义杀人”。

《一命》没有鲜血直流的画面,没有刺激无比的格斗场景,更没有提醒武士道尊贵无上的刻画。

有的,只是对人性内心最温柔一面的叙述,有家、有爱比起所谓的尊严,更值得我们拥有,跟爱相比,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5 ) 感人的电影

半夜困得本来想睡了,无意中点了一部日本武士电影看,那知道精彩到爆炸,看看这些剧组对影片的较真态度,在看看这些演员的演技,疲劳一扫而过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看。

真的不得不说,人家这才是对待电影的态度,这种演技已经超越出了对演员这个职业的喜爱和尊重了。

日本这个国家大和这个民族,不管曾经对中国人造成多大的伤害,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态度确实值得全世界的人致敬,能看到这么经典的电影对一个影迷来说是一生的福气。

 6 ) 是可忍孰不可忍

配角变得跟杂兵一样弱我忍了(神道无念一流哪里去了?

那场经典的决斗那里去了?

),主角没气场我忍了,家老变成心慈手软的偶基桑我忍了,中间一大堆垃圾剧情我也忍了,可是最后你死得也太尼玛难看了吧?

不仅连一条人命都没有带走,而且都不是自己切腹死的,而是被人砍死的!!!

 7 ) 还是小林62年的版本比较强呐

在电影开催时,我可是心怀忐忑满心期待的说,因为不久前才看了小林正树1962年的《切腹》,被仲代达矢扮演的津云半四郎震撼个半死,石浜朗役的千千岩求女更是令人腐想连篇,就连仲代大叔的对手席,每个每个都无可挑剔,三国连太郎役的井伊家老演得可好了,也是因为看了小林正树版被震的肝颤,对这回的三池崇史版要求自然高出许多,《一命》并不是拍的很挫,有些地方的调整,赚人热泪,符合现在的价值观,火力更集中,只是,小林正树的版本实在是太棒了,这对比之下,《一命》很可怜的成了败军之将。

先不说别的,三池监督到底怎么了这是最令人在意的,坂本龙一的音乐一贯的贴题,但三池的味道却一点都没出来,实在太可惜了,难道劲爆的镜头都过不了审查被咔嚓掉了吗三池监督!!

分类的话,《一命》算是三池监督不温不火的片子,哎,翻拍的压力果然很大。

我觉得吧,小林正树的《切腹》重点还是放在大叔武士半四郎身上,全片看完是悲哀中透发出的大快人心,痛快淋漓,虽然没有令人泪奔,但大叔武士的风骨可是篸的慌,霸气外漏,超级赛亚人那层黄金之气蹭蹭蹭的告诫你,伤心武士出没请勿靠近。

嫩武士被迫以竹刀切腹这里,这个电锯惊魂式的肉痛呐,但到了《一命》,全没了,音效煞有介事的表现着肉啊血啊的,但画面却完全感受不到小林正树的那股子紧张感,小失望的说。

但《一命》的优点还是有,例如,萌猫出没,家老那有,嫩武士那也有>w<这猫一出来,我就走神了,注意力全被夺了去。

而一开始我觉得《一命》把重点放在嫩武士身上其实是误会了,三池监督只是以非常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一个贫穷浪人之家怎样因为没有钱而相继惨死的悲剧。

换成现代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举家借债,铤而走险,最终一家全灭剩下最后一人承受全部悲伤的要多狗血有多狗血的悲剧事件。

而武士大叔的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复仇是最痛快淋漓的部分,但《一命》这里的片尾改写,并没有太多的好感,本来觉得还是蛮好的,但细想之下却觉得视角好像被缩小了,讽刺意味也没有《切腹》来的大,这可是历史上《井伊家觉书》里记载的真实事件呐,《一命》貌似彻底隐藏了这点,不过,这或许就是三池监督的目的,这里对比一下两边的处理手法:《切腹》:武士大叔单对单把害死全家的井伊三人众打败,割去他们的发髻,在面对家老时大义凛然的单刀赴会,最后以一人之力造成井伊家4死8伤,三人众因发髻被割,有辱武士脸面,家老命其三人切腹,象征武士尊严的井伊家赤甲被大叔用力摔烂,大叔最后在被火枪击毙前抽刀切腹。

家老出丑,颜面尽失,最后以井伊家今日亡者全是病死,大叔武士切腹自尽做最终陈述记录在《井伊家觉书》中。

《一命》:武士大叔同时一对三把害死全家的井伊三人众打败,割去他们的发髻,在面对家老时大义凛然的单刀赴会,嘲笑般的以竹刀会战井伊家众武者,象征武士尊严的井伊家赤甲在大叔与众人扭打中被撞烂,三人众因发髻被割,有辱武士脸面,三人自行切腹,片子最终没有说明伤亡数,家老也有被洗白的嫌疑,例如看到嫩武士手中的是竹刀,想要借出自己的短刀给他,继而看不过眼手下的残暴挺身为嫩武士介错,再例如没有下命让三人组切腹,不从的话直接砍杀。

电影最终以井伊家名望并未因此有所损作结。

这陈列对比后,《一命》里的武士大叔简直是战神,家老的立场嫌疑,他就只是一直的看着,适当的时候怒吼一声而已,三池监督直接以记录下来的《井伊家觉书》来演绎这个讽刺的瞬间,但这种处理虽然直白,却一点也不讨喜嘛,赤甲自己摔与狠狠把人丢过去撞烂意义全不同了嘛,一个是主动一个是顺便,哪个更有气场嘛,价值观的冲突味道不对了嘛。

接下来碎碎念了一千句。

不过或许三池监督想要的效果就是这样, 虽然弄出来的像是流传在民间传说的调子,我并不是太喜欢就是了。

在青木崇高殿出场时,我脑内徘徊的还是《龙马传》里后藤象二郎的英姿,这货又出来欺负人了(笑)。

而瑛太的身子骨不如他的前辈石浜朗来的性感,真心的不如=L=(瑛太粉们抱歉)传送门:《切腹》(1962年)复仇的正确做法小林正树X仲代达矢X三国连太郎 >>>>>http://hi.baidu.com/%B1%AD%C3%E6%C3%A8/blog/item/0797a58bf8bfc806c9fc7a2f.html

 8 ) 生存

太残酷了。

其实是白描的世界,体现在日本人身上会让人有错误的感觉——这只是日本。

没错,这是日本,但不只是。

每个对日本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的耻感文化,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不要麻烦别人,麻烦别人很抱歉,很耻辱。

也正因此,许多悲剧的开端都显得很低调隐忍。

而无论怎么隐忍,事情的发展到最后却总是以极端惨烈的方式收尾。

正如切腹,何其残酷。

不仅刺入,还要横拉,肚破肠断。

问题是这个法子一时半会儿是死不了的,所以还要麻烦劳驾别人帮忙介错。

早说过,一些事情不是不重要,而是被夸大了。

比如战争、荣耀、武道。

而真正回到根本的东西却被人们忽视抑或羞于提及。

没有比生存和更好的生存更重要的事了。

要做到这件事,已经需要你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要用尽自己的智慧和辛劳、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要顶天立地——谁没有脚踩一块实地睡没有头顶一片天空呢?!

而这不是什么可以选择的,事实上是没得选择。

试问,除此之外,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绚丽的具足其实不过是一具空壳,就像所有其他看起来灿烂绚丽如繁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事物一样,无非虚幻的假象。

关于这一点,电影已经表达地很清楚了。

倒是最后主人公以一把竹刀力敌数十人的情节不好,败笔。

四天王中的井伊直政算是躺着中枪吗?

不重要了,是任何人都不重要。

 9 ) 原来日本也出垃圾模仿者

前天看了两边《切腹》,于是想看看翻拍的如何,简直如国产片一样垃圾。

主人公四郎是一个武士,确切说是浪人,任务如原版一样是个悲剧式的任务,所以原片的人物很像,忧郁、坚毅、穷困潦倒之中透漏出一股武士的坚毅,所以是粗狂造型。

翻拍的人物一出现,明显一副富贵人家像,哪里是挨过穷,受过苦的人??

家老一出现,很让人吐血,原版家老应该是拍宫本武藏里的和尚大师,坚毅,坚决,智慧,于一身,翻版的就是一个缺心眼的瘸子像。

一出来就拿个多余的猫出来,猫在古代的话,也明显是富贵人家才养的宠物,但是,对于日本,他们的民族,他们的统治者,是思考大事的人,是把心思放在做事上的,哪有心情养猫?????

这猫的出现,暴露出新版的垃圾。

于是快进,这时候家老又在吃海螺,海螺的装备和吃法,暴漏出这家伙明显一现代人,不是在武士时期的智者之姿态,于是瘸子就是一普通瘸子而已。

原版四郎是有备而来,先处理三个杀女婿的高手,之后讲诉身世,开始家老也觉得啰嗦,后来和家老的对话很经典,明显是两个智者的博弈,原版对话由对家老大院不相干讲到有关系,又提出武士道是装饰品而已。

四郎讲完女婿真相,提出家老他们处理此事有待商榷,双方其实都可以把事情处理的更好,而家老提出是他自己播的种子应该自己负责,应该对于武士精神负责,四郎提出为了妻儿,卖刀,出卖武士精神其实是可贵的,在家庭在生命面前武士道不应高于此, 家老说武士道应高于武士的一切,于是四郎拿出三人头发,证明在这个以红色盔甲和勇武著称的武士大院里,武士道也不过是装饰罢了,只不过是统治者统治的工具,也是武士拿来吹嘘的工具罢了!!!!

忍一忍,看看能不能在翻版里找到一丁点值得看的地方

 10 ) 画蛇添足之处。

好不容易熬到了决战,看看原来的经典话剧,是如何变成这样一部表象的电影的?

首先下雪了,给屏幕增加了一种额外的干扰。

特地搞了一个紧锁眉头,把武士刀(竹子做的)从刀鞘里拔出来的仪式感。

家老那种假装老好人的脸,慢慢退到了幕后。

剩下是市川与剧情设定不符的飞扬跋扈的脸。

老版电影里紧张的氛围在这里好像消失了。

不灵了。

主演走位,也是照搬老电影。

从切腹现场,变成倚墙而行,他在寻找下一个目标。

主创给井伊家增加了很多大漆颜色的标徽和木雕,隐隐的泛出红色,但也仅此而已。

也许是因为是歌舞伎出身,所以主演的打斗显得很假。

再加上硬加进来的家老养的宠物白猫,就显得更无力了对的,症结就在这里。

因为想表现有力,所以反而显出了无力。

创作电影完全陷入头脑,也就完全变成了一场笑话。

所以,如果反倒是表现主演的无力,也许电影就会生出气。

最后主演的死法也改了。

老版是在羞辱祖先的盔甲之后,被火枪打死了,然后是家老的画外音。

这一版非常奇怪的改为主演放下警戒,让武士把它活活捅死。

然后主演想起了人生的幸福场景。

所以我把这些都称为画蛇添足。

《一命》短评

三池的画面很精

6分钟前
  • Aras经常偏头痛
  • 推荐

总是觉得日本片节奏很怪异,一部长达2小时的片子,内容少得可怜。

11分钟前
  • 严子陵不钓鱼
  • 较差

日光与烛光一致的明暗变化,由日转雪的天气变化,都将井伊家与求女家严密地对位成同一个场景,以此对照出“武士的反面”。这种程度暴力场面,连切腹段落被隔绝在景框之外,也是三池的反面了。

16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有些影片已是不可取代的經典了,這樣的電影重拍通常結果都是負面評價多 此片也是 但不可否認的是 阪本龍一的配樂還是不錯的

19分钟前
  • kiwi927
  • 较差

被切腹镜头搞得晚饭都没吃

23分钟前
  • wonder
  • 较差

不忍心與原作比較 三池沒能在神作之上玩出些有意思的東西 不過至少這仍然是一部真正的劍戟片 三池連續兩部經典翻拍如果能讓更多的觀衆關注起往昔劍戟片之魂也算是件有意義的事吧

26分钟前
  • 暴力卡車
  • 还行

不管了就给四星推荐,三池崇史做的很严肃也没什么大纰漏,加深了对《切腹》的理解回头要重新看,电影想传达的东西以翻拍的方式重新深化了,我觉得这就是价值所在,可以和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承接来看。用心的时代剧比中国的《赵氏孤儿》什么的强多了。3D就不必要了,最后的雪中杀阵就是为了配合效果的

30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小林太难以超越了,修改的部分只有减分没有加分啊

32分钟前
  • Yukikaze
  • 还行

三池崇史已经完蛋了。

36分钟前
  • 库索
  • 还行

小林政村那个版本有名。三池这回翻拍看着也不错。除了脏兮兮的道具,其他看着都是很规矩。我一直想,怎么就没人把鲁迅的小说拍出来呢。都是一样的面子压抑和生命解放拷问在里头。这吃人的面子啊,真是邪教中的邪教。

41分钟前
  • 无情剑客多情剑
  • 推荐

前面半个小时左右都很不错,切腹场面的惨烈是三池崇史擅长的。中间回忆太大段,前面的情绪延续不下来,最后的打斗也拖泥带水不过瘾。和以前作品中感慨和怜悯的态度有所不同,故事算是对武士道这种偏执精神的讽刺和控诉。满岛光梳发髻穿和服还真好看。

45分钟前
  • 嘎嘣
  • 还行

隐忍、平静、残酷!瑛太的演技!!!

48分钟前
  • megumi
  • 推荐

可以再残忍点吗?!!!

50分钟前
  • 炘少
  • 推荐

没看出缺点,也没看出优点来,平庸的电影,满岛光穿和服也漂亮~

53分钟前
  • 隐遁
  • 还行

英太生父去世的场景真是大败笔!!!三池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一点都不了解!背景悬挂着俞樾的书法。。。还紧着照了半天。。。时间明明是1639年,俞樾是清代书法家,生于1821年。。三池真是大冒了一回!对历史都不了解,还拍古装片,装B呀,丢人呀! 一星都太多了

54分钟前
  • Volerauxusa
  • 很差

翻拍

59分钟前
  • 家猫
  • 较差

我....不知道该表达什么。。。。看的我难受...............

1小时前
  • Aokiemi
  • 还行

声效不错,切腹和吃鸡蛋光听声音就觉得受不了~

1小时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我靠,我看哭了好么!第一次看三池崇史的电影啊,简而言之就是全家为了节操而死的故事。。。

1小时前
  • kelling
  • 推荐

失败的翻拍

1小时前
  • 酸汤肥牛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