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英式腔调?
喜欢英伦音乐?
喜欢法瑞尔的潇洒与痞气?
喜欢奈特莉的表演与文艺范?
是的,都爱。
那么《伦敦大道》是否能满足这些喜爱呢?
是的,没问题。
那它就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喽?
对不起,你会失望的。
有着强大卡司阵容的《伦敦大道》着实让喜爱英伦风格和表演的影迷们期待,但当真正观看本片后会有许多影迷大呼上当,除了依旧帅气的法瑞尔和迷人的奈特莉,剩下的记忆只有出色的原声音乐。
至于剧情,算了,你大可以忘了它,反正你很快也会记不起来的。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让人失望,直到结局,总算在末尾的结局方式上及格了。
影片是从法瑞尔所饰演的伦敦南部黑帮分子的出狱场景开始,由此也就拉开了一部松散剧的帷幕。
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法瑞尔饰演的黑帮分子出狱后想开始新的生活,摆脱过去的黑道身份,但是现实却是让人无奈的,生活逼迫他不得不一再与他极力摆脱的人与事发生冲突。
朋友的头子看上了他,使出各种手段逼迫他就范,参与到他的旗下进行非法活动。
而他的姐姐也无法正常生活,每天在酗酒中度过。
他没有生活来源,所以来到了奈特莉饰演的一名孤独而又病态的女演员的住所寻找工作机会。
虽然他住进了这里,不再需要靠朋友用非法手段弄来的房子遮风挡雨。
当他以为这样就能摆脱黑道时,他碰到了更大的麻烦。
他爱上了那个女演员,女演员也爱上了他,而南部黑帮头子同样看上了他,于是一场摆脱与逼迫的戏码展开了。
本来以为请来奈特莉和法瑞尔两人的本剧在影片内容上会有较大分量的爱情戏,可是在剧中两人的感情发展无前兆也无重量,显得随意的不可思议。
而黑帮头子对法瑞尔的感情和逼迫方式以及交流方式也是那么的随意,没有有力的对话和情绪的铺垫渲染,更没有高潮宣泄的出现。
这不是平淡中显神奇,而是平淡中完全无奇。
再回到剧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乔丹和乞丐身上。
两人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从头到尾导演都没告诉我们,他们到底和剧中的男女主演到底是什么关系。
法瑞尔为何要为乞丐强出头,奈特莉为何与乔丹生活在一起。
也许是我没仔细看,但整部剧在情节上确实有很多这样莫名其妙的内容。
真不敢相信这部戏是由无间风云的编剧执导的。
整部电影最为人称道的是其配乐,背景音乐可以说为本剧挽回了极大的分数,很好的渲染了场景的气氛和演员的表演。
节奏感的快慢与影片内容极为匹配。
英伦风格的配乐听似随意慵懒,其中却有着颓废、无奈与嘲讽的音符。
这也正与本片那及格的结尾吻合。
法瑞尔的死亡就是对其最大的嘲讽,也是现实无奈的象征。
全片有着纯英伦的演员阵容,纯粹喜爱法瑞尔帅气和奈特莉美丽的朋友可以观看,纯粹喜爱英伦音乐的朋友可以观看,纯粹无聊的朋友可以观看。
期待剧情的观众,请绕道。
又一次重看了《伦敦大道》,之前明明是看过的,但是估计因为是有段时间了没什么印象,而且那时候的我估计除了剧情之外看不出更深层次的意味来,毕竟还是在比较浮躁的年纪。
之前看到某处推荐这部,写的就是标题这句“出来混总要还的”,才唤起了我看过这部电影的记忆。
但是重看之后,又不得不说,这么一句局并不能概括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
比起这种黑道啦杀人啦之类的直接鲜明血淋淋的剧情元素,这个故事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却是“无常”。
比如想要把一切终结掉重新开始,比如不想掺和黑道,想要照顾妹妹,想要和精神分裂还是什么的女人一起平凡地恋爱这种桥段,这都并不奇怪。
一般来说做决定比较难,很多人都是一边渴望着梦想的生活,却又在眼下自己唾弃不已的生活里继续浑浑噩噩。
有勇气做出改变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云云,其实还是在强调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观点。
说到强调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观点,思绪一飘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不少心理励志类型的书籍或者所谓学者之流,颇有些宗教化的极端意味了。
这其实不也是一种愚民吗?
鼓动每一个人,让他们都以为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虽然说无论如何自己的愿望还是要靠努力来实现,但这种群体性的如同布道一样的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
当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而且都还非常激动兴奋地赞同一个观点时,常常不是什么好事,或者说本意是好事,结果却不好。
这一点看来我倒是还有一点悲观主义色彩,矛盾体。
跑题了好远,继续拉回来说电影。
男主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妹妹之后终于找到罪魁祸首报仇雪恨了,然后打好了包准备去找女主或者浪迹天涯。
个么一般的电影到这里就该开放式结局结束了吧,毕竟也算扯平了,出来混总要还的话,到这里也该差不多了。
偏偏最后又是突然跳出来背后被人连捅数刀,捅的人还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弄死了男主的朋友的非主流青年,男主本来想报仇,结果从背后想毙掉这小子的时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没有下手,当然这小子估计也不知道有这么一段。
于是这小子只知道男主在找他寻仇,就“先”下手为强了。
荒诞无常之处就在这里表现到了极致。
你觉得你已经放下了,你已经解决了仇恨矛盾,你失去了好多,你也报了仇,然后该要停止冤冤相报的循环了,该隐遁世外了。
就是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什么人,然后你设想的一切就都黄掉了。
主旨明明就是,啥也别想,想了也没用。
老天有他自己的打算,你想了他也不会让你实现。
如果他原意和你想的一样,没准故意给你重新安排个结局。
别以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只能选择怎么活,选了就别后悔,后悔了也没用。
"成熟的青年混混米切尔干掉老练的黑老大;年少轻狂的黄毛少年干掉米切尔"经历了人生的历练,种种的惋惜,没下手,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年少轻狂的黄毛少年干掉。
影片对于英式电影的把握掌握的恰到好处,很够味道,演员们对于那种疯癫不在状态的感觉也表现的恰到好处,只是可惜了,看过之后仍然是觉得平平无奇。
最大的亮点要属Kasabian的歌曲,从头至尾都是他们,让人觉得兴奋不已!
完全冲着歌去的!
三颗星里的两颗星给电影,第三颗星给电影配乐。
配乐太棒了。
这是本片唯一的亮点,也是贯穿始终的亮点。
故事本身太烂了。
似曾相识的老套剧情,不知所云的镜头切换,除了Fucking、Fuck之外再无他物的台词。
Keira Knightley成了真正的花瓶党,她和Colin之间爱情桥段,来得无比突兀,导演懒得提供任何爱的缘起,没有费半点力气交待这份感情,给了两个躺在被单下的镜头,就觉得已经完成了爱情片段的营造。
看完片子以后不由想起《旺角卡门》,很多想似的感觉,貌似王家卫想得更多一点,所以他的故事更好看些。
但是那句关了一扇门开了一扇窗的话确实有道理,如此平淡的影片却配了那么棒的音乐。
很久没有听到这么带劲的音乐了,直接给放到自己的音乐收藏里面循环播放了。
为了这些音乐,很可能,我会再去看一遍London Boulevard……
一名刚出狱的罪犯受雇于一位隐居于的女演员,并不时受盘踞在她家周围狗仔队的骚扰,同时他过去的同伴找他去收高利贷。
他虽然对重操旧业毫无兴趣,但是内心对于这两份工作也颇为纠结。
渐渐的,他与女演员产生了情愫,同时他得罪了当地黑帮大佬,两人展开仇杀。
最后的结局并不令人满意。
影片改编自爱尔兰小说家肯·布鲁恩的同名小说。
布鲁恩在英语世界是家喻户晓的犯罪小说作家。
本片充满了英伦调调,伦敦的实地拍摄、演员满嘴的伦敦腔、结局也充满了英国味儿--该死的都死了,一个活口都不留,颇具黑色幽默。
相对平庸的一部片子,总体感觉似曾相识,也许英伦范儿的电影都是这个样子。
柯林·法瑞尔的说英音是第一次听;凯拉·奈特莉感觉不如以前漂亮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次看太瘦的原因。
Everything terrible is something that needs our love看完这部电影,印象深刻的除了音乐就是这句话了一切悲惨的事情,也许仅仅是缺乏爱变态的黑帮大佬,有着悲惨的童年回忆;万人空巷的大明星,只是渴望一个自由的身份和被人爱着;本质不坏的蹩脚坏人,讲义气的乞丐,善良的医生,浪荡的女子,空虚的青年运动员...甚至连婴儿都杀的波斯尼亚人,也会为单刀赴会的mitchel感到敬佩。
每个人都有邪恶和光辉的一面;大多数糟糕的事情,只是因为缺少爱,他们需要关爱,需要被平等的对待。
Everything terrible is something that needs our love
这次的还行,给的基本上是背景音乐。
这也许就是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
作为黑帮式的电影,悲剧也许算是比较合理的结局了,虽然有点浪漫,而着笔并不多的爱情,本来就注定着悲剧。
喜欢女主人公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立特行的风格,相当有范儿。
成堆的脏话,难道只有如此才能表现黑帮的作风?
观影的过程,的确相当沉闷。
这种片子,也着实不推荐到电影院去看。
我想这片子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不要做坏事,一是因为你心灵上承受不起,而是因为你总有一天会报应。
其实这片子讲的是点与点之间触发式的因果发展,如果男主没有多管闲事帮女记者解围,就不会得到保护女演员的工作·,就不会被黑帮大佬盯上;如果他没有爱上女演员,就不会因为一张照片与大佬结仇,最后不得不出手慢慢铲除大佬的势力,最后犯下了罪恶的因子,他的死是必然的,不管是谁动的手。
我想这片子的症结是节奏的问题,太过凌乱,总是很容易走神,其实这片子不应该参入爱情的因素,再者这两主角也太不来电了。
配乐听的还是挺爽的。
其实当狗仔问:“她的味道应该不错吧的时候。
”我先笑了,男主再笑的,我想是因为道出他的心声,他真的很想FU﹡K她。
好像剩下就是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除了比较狗血的结尾部分(本人实在受不了这种被小人物跳出来抢戏,逆转结局的戏码),该片之前的情节,虽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稍有文艺腔调的犯罪片,并不多见,喜欢的还是可以看看的。
蛮喜欢女主角的,尤其是影片里出现在海报中的她,不是多美艳多性感,可是,却有种让人不由自主停留目光的魅力。
尤其是她微笑的样子。
本片中,有一场男主带着女主躲开狗仔的追踪,前往郊外别墅的那个片段,很喜欢当时导演采用的画面色彩和拍摄风格,尤其是女主站在台阶上把咖啡递给男主时的画面,如果,抛开犯罪成分,此时的影片,当真是文艺感十足,渲染到位。
对于那个让我很不喜欢的结尾,或许,也有导演自己的用意在里面,例如,彰显一种罪恶的轮回,亦或是,对男主曾经心慈手软的讽刺回敬……不知道,在他最后倒下时,那双仰望天空的眼睛,在思考什么?
是否,有在想,远方等待着他的那个孤单女人,是否,要对她说声,“抱歉……再见……”
科林·法瑞尔很有气场,对人渣真是不能手软,否则就是悲剧~
我只能说Colin Farrell做坏人还是得做到底。
一时心软。。铸成错。。
叫你fucking仁慈叫你fucking温柔叫你fucking深沉,最后被捅死真是fucking活该。这片子是fucking莫名其妙,fucking二。不过最后一段配上音乐还真fucking嗲啊。
真浪费设定和卡司
两星半
“凯拉奈特利在男主角死后应该会抑郁,于是她精神失措。作为一位名人,她的优质基因被拿去克隆,于是就有了续集《别让我走》”
配乐好棒!!!!
我觉得吧,Keira Knightley不笑、不讲话、不露牙齿、不做表情就这样傻傻地坐着的时候还是蛮美的。
2个星给背景音乐 1个星给拉维邦德
说说好的地方吧,科林·法瑞尔的角色很有气场,越来越有型了;强大的配乐阵容。问题在于拍得太文艺腔了,情节也是东一下西一下的摸不准。就好像磕了药之后拍的。“无间道风云”出现过两次,莫纳汉太爱秀了
英国片总觉得很喜剧...凯拉的这个造型真像阿兰啊!
hard to be good.
FUCKING GREAT
除了ost 就是失望
编剧还是干回老本行吧,别糟蹋好本子和好演员
结局怎么是突然那样。。。不过也正是那样才出人意料了。PS:背景乐也相当英伦。
就是说,历尽千辛万苦,最后被小毛孩捅死了?擦!
英伦范儿就是再他妈悲剧的东西丫能让你看坯还笑了
平平的叙述,文艺的黑帮,中心思想就是报仇一定不能心软。黄毛少年的那一出没预想到,算是个惊喜。插曲让我想到了昆丁~keira美丽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