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杉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也忽然多了起来,献礼剧成为荧屏热点。
最近,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上线了。
从2019年开拍,我就开始关注这部剧了,它的卡司,太让人期待了!
导演刘江,既执导过《黎明之前》《岁月》以及抗疫剧《在一起》这样的大场面历史剧集,又有《媳妇的美好时代》《老酒馆》《咱们结婚吧》等现实题材情感剧。
黄晓明、张一山、关晓彤、高圆圆、李晨、黄觉、罗晋、吴刚、韩庚、李小冉、聂远、王丽坤、王劲松、倪大红等众多明星联袂出演。
首次用电视剧的方式完整、生动地呈现出中共一大期间鲜为人知的细节。
《光荣与梦想》从中共一大召开开始,横跨近三十年的历史,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历面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单薄到壮大的光辉历程。
电视剧制作精细,剧中严苛考究各种制式的服装与场景,涉及的真实历史人物就超400人,场景超700个。
例如,黄埔军校的戏仅有12场,但剧组还是专门搭景,重现了当时的场景。
它是一部大气磅礴又精致如丝的艺术品。
网友赞它:一集封神!
做工精良,电影画质。
而我,完全没想到,从一开始就被其中细致、动人的故事线所吸引,原来,献礼剧也可以拍的这么棒!
虽然才看了十集,但已多次泪目,它是电视人献给共产党、献给那段历史、献给平凡伟人们最美的情书。
01在电视剧开拍之前,导演就给出了“见人、见诗,见细节、见冲突”的创作要求。
要求的重点是:要把党史中的人物生平经历,变为惊心动魄的励志故事,让历史人物更具有温度。
所以,《光荣与梦想》给我的第一观感就是:它是有人情味的、有烟火气的,滚烫的热血和生命就在其中。
故事的开始不是战场,而是回忆。
1982年,3月的某一天,瓦匠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从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当年的《偶感》等手稿开始。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的诵读声让故事回到1973年的中南海菊香小屋。
小屋里不是别人,正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他步履蹒跚走到书桌前,看着杨开慧和孩子的照片,拿起一把木梳,陷入了沉思。
时间回到1919年,张敬尧公然行凶,年轻气盛的毛泽东去京城告状。
当时的政府,表面上给了一个满意的回答。
但暗地里,根本没有任何行动,只是想甩掉他们这群大麻烦。
年轻的毛泽东意识到:靠一个贪污腐败的政府,去拯救黎民百姓,这条路,走不远。
于是,他们开始组建自己的力量,起初只是想赶走张敬尧,没想到慢慢的,这股力量有了自己的党,有了自己的纲领,实现了国共合作、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开始了北伐,开始了抗日......中共一大召开、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北上、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第四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历史书上草草带过的时刻,在这部剧中居然如此生动,居然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中共一大的召开,本来是在上海李公馆,大会虽然是秘密进行,但大家热情似火,几乎是用争吵的方式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会议间歇,他们也到处走,到处看,体察风土民情,感受百姓迫切的需求,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工农红军打下坚实基础。
大会还没有开完,一个穿灰色长袍的中年男人闯进了李公馆,外国警察随后进行搜查破坏。
李达妻子王会悟女士当即提出,大家把会议的地址转移到浙江的嘉兴去。
为了不引起注意,他们有的买到杭州半路下车,有的则直接买到嘉兴。
大家佯装游玩,在嘉兴租了一条船,借打麻将游湖的名义,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而这位提议去嘉兴租船开会的女士王会悟全程追随,她坐在船头一面激动的倾听着大会的内容,一面提高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破坏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王会悟女士和剧中人物的神态、装扮十分相似。
(历史上王会悟女士)
(剧中的王会悟)一个出场仅仅几分钟的人物,都能如此用心,剧组诚意着实感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弥留之际一遍遍说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孙中山。
看到了在危难面前,要孙中山先走的宋庆龄,她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
看到了“你我风雨十载,舍命舍子,志还在”的革命夫妻。
我看到了年轻的毛泽东,他还没有成为重要领导时,冷冷清清的宣传部,被他打扫的一尘不染。
看到了爱护后辈,给其他同志夹肉的方志敏。
看到了年轻有为、大义凛然的周恩来,把枪留给别人,要知道,有武器就是生的希望啊!
我看到了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在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时,身形清瘦到让人质疑。
但当他表达了“我就是要一新参加革命”的决心时,评委为他亮灯。
看到了天生就就是将才,骨骼惊奇的大将陈赓。
看到了千千万万“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年轻军官。
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徐向前、陈赓、叶挺、左权、李大钊、陈树湘......向我们走来。
在这里,他们不再是神坛上的将军、烈士,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03作为一位女性观众,在所有的剧情中,最吸引我的是感情戏。
杨开慧第一次亮相,是和毛泽东相见,他叫了一声“开慧妹子”。
毛泽东远行,杨开慧送她一把梳子,那是革命的女性的柔情。
他们开办了文化书社,为工农讲课。
多少次,两个人畅谈中国革命。
不谈工作的时候,毛泽东和普通的丈夫一样,会抱孩子笑,给家里劈柴。
寂静的夜里,毛泽东拿起梳子为杨开慧梳头,我们和她的反应一样:原来毛泽东也是柔情铁汉。
中共一大召开前,杨开慧问毛泽东:这次在上海开完会,中国会不一样吗?
毛泽东坚定地告诉他:会。
我想,正是因为他们革命的精神如此之坚定,如此之纯粹,才能支撑日后更多的磨难。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杨开慧被捕,壮烈牺牲。
她本可以登报和毛泽东脱离关系,逃过一死。
但为了稳定人心,杨开慧拒绝了友人的提议。
她托朋友翻出家里的布料,为她做一身青布衣服,奔赴刑场的那一天,穿在身上,格外单薄。
之前,我只知道杨开慧为革命壮烈牺牲。
但在这部剧里,细节都刻画的十分到位:杨开慧先生中弹后,导在地上,满脸都是沙子,她三四个小时还没有咽气,用双手在地上挖出一个两个大坑,狗日的发现她没死,又回来补了一枪。
听到消息的毛泽东,第一反应是,看看天空,他没有大哭,但天空快速移动的白云,代表着他此刻的心情。
怎么会不痛呢?
毛泽东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开门说“我没事了”。
但风吹起,桌面上翻飞的“霞”字,是他写了一夜的思念和痛苦啊。
《光荣与梦想》是属于那些革命英雄的、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更是属于那个时代的。
他们书写下的伟大历程啊,注定不是这几个字就可以书写的,但我们能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还原,是更好的呈现出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热血的生命。
《光荣与梦想》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我们带来了一道津津有味的文化大餐。
《光荣与梦想》是真正属于当代人的革命故事!
前话:明星阵容确实强大,演员的确演的好,但不乏诸多乱七八糟的演员,角色合适度欠妥,演技还不行。
第一位,黄晓明饰演青年周恩来?
你确定你能演得好,事实证明,不能,首先剧是2020年拍得,黄晓明42岁,而1921年的周恩来23岁,有谁见过42岁的青年?
看到导演提到不想让黄晓明刻意去模仿周恩来,不想给观众一种刻板印象,你确定?
恐怕是黄晓明再演也演不出那个时代的气质,在剧中依旧是硬凹造型。
第二位,郭涛饰演陈公博,陈公博是早年参加共产党,后脱党而去,可1921年的陈公博才29岁,可郭涛在拍摄时52岁,导演在搞什么?
只管找演员,只要有名气,其他都不重要,再说这位恐怕不适合演这种献礼的片子。
难道互联网没有记忆的吗?
我帮大家回忆一下, 郭涛2014年出版的自传《父亲的力量》 ,描述自己打女人。
自己出轨怪女人,贬低女性同行。
婚恋网站的广告中的女性角色为了让病重的外婆安心,可以随便上网找个人嫁了。
二手车广告中的新娘在众目睽睽之下,可以被婆婆掰开嘴检查牙口。
这都是什么思想,绝了,明星犯错如此廉价?
就一个道歉声明?
另外,郭涛的演技怎么说,似乎所有角色都是一个样,我不想看复制粘贴,他不应该为人物角色做出改变吗?
这种演员也配献礼?
第三位,李晨饰演张国焘,李晨41岁,张国焘时年24岁,这个片的选人标准难不成只要有名?
不学学人家隔壁的选角,李晨和刘仁静来到李大钊病床前问候,当李大钊说自己去不了参加会议时候,李晨略带开心和好奇的说了句,你得参加呀?
什么?
李大钊通知说了不去了,你还说了这句话(有人会说,这是剧本他必须说,那好吧)这还可以理解,但你的表现明显不是关心的神态,然后李大钊说出派他两人去,话还没落音,李晨面部极度开心,上排牙全部漏出,而刘仁静就很正常了,首先说了啊,我,表现出犹豫,然后质疑自己能不能行,接下来李晨竟然开心的合不拢嘴,更是说出了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他,看吧,表演明显分出了层次,怎么说,这种题材的电视剧真得不合适这些蹭热度的演员,能力不够,还要硬上,拖了电视剧的后腿。
接下来就是张一山,未完待续,只看到这。
觉醒讲的是一大前,拍摄风格偏艺术化,浪漫。
大浪讲的是一大本身(五四到一大用了六集来讲,因为这个会其实开了一周)以及之后各种会议和战斗的决策过程和各人物的性格转变,也可以看成是毛思想的形成过程。
风格偏写实,质量也是天花板水平。
光荣讲的是大事件,比如战争,所以五四到一大只花了一集。
从昨天第一集来看,非常能体会到导演的用意,整体感觉很不错,比较安静、克制。
光影风格像2000年左右的电影,就是有点偏黄,有人觉得好有人可能不喜欢。
目前觉醒是9.3,大浪估计8.8,光荣预估8.5拭目以待!
今年的《觉醒年代》堪称国剧之光,这部剧讲述了1915年到1921年间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党人上下求索先创刊《新青年》再成立共产党的故事,全剧用艺术化的手法将主旋律历史剧拍出了新高度。
《觉醒年代》之后又有一部新的历史剧《光荣与梦想》播出,该剧从1919年为开端一直讲到了1954年抗美援朝结束,从时间来看可以看作《觉醒年代》的“续作”。
我看完《觉醒年代》正意犹未尽呢,没想到这么快又等来了“续集”,于是迫不及待追起了这部新剧。
目前40集的《光荣与梦想》我已经追到了第10集,两部剧虽然不是一个导演,但各有各的精彩,《觉醒年代》小而精,像是在铅笔上雕花;《光荣与梦想》大而全,像是中国画一般,匆匆几笔勾勒出时代轮廓,留下大量留白让人回味。
可是有一点却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奉行的“艺术至上”的原则。
他选择演员是全员演技派,整部剧从主角到配角没有一个是拉胯的,这些演员强强对话,激发出了强大的表演磁场,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光荣与梦想》的导演刘江奉行的是“兼容并包”的原则。
这部剧里当然也是老戏骨云集,唐国强、刘劲、侯京健、张桐、王劲松、吴刚等演员都是演技过硬的实力派。
不过刘江还在剧中让一些有争议的演员出演了重要的角色,受到了观众的质疑。
比如李晨在剧中饰演了张国焘。
李晨现在已经是综艺咖了,出演这样的历史剧,多少会有些出戏,剧中有几段他和侯京健的对手戏,看着就有些疏离感,像两个年代的人在对话,弹幕里也在刷着“大黑牛”。
再比如嘎子哥谢孟伟在剧中饰演了历史人物侯镜如。
谢孟伟最近因为“潘嘎之交”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在他刚出现时,弹幕里都在刷“嘎子哥来卖酒了。
”,后来他负伤后,弹幕里又在刷“潘子怎么没来救嘎子”。
好好的历史剧立马成为了大型玩梗现场。
再比如高圆圆在剧中饰演了宋美龄,高圆圆的美貌自不必说,可是她饰演这个角色也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前10集她还没有出场,等她出场时估计也是一片质疑之声。
以上这些演员虽然各有各的槽点,但饰演的都是配角,对整部剧的品质没有太大影响,可是有一个演员在剧中担任主角,遭到观众痛批,甚至让很多人弃剧。
这个演员是黄晓明,他在剧中饰演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这事儿听着就不靠谱。
晓明哥的演技是毋容置疑的,看看他的履历:2个金鸡奖影帝,2个百花奖影帝,1个华表奖影帝。
国内的男演员里能超过他的只有葛优、夏雨、王景春等人。
网上大家嘲讽他演技油腻,那也是因为他经常放飞自我,每演完一部好片就奖励自己一部霸道总裁电影,时间长了就沾上了油腻自恋的标签,可是他一旦认真演戏从来不会拉胯的。
演技既然足够,为啥晓明哥演周总理还是让人出戏呢?
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黄晓明能力上不匹配。
演好一个普通角色容易,但是想演好周总理这样特殊的角色,看得就不是履历了,最关键要看自己的形象和气势是否相符,而不是说我是影帝,我想演就能演的。
这种匹配度归结起来就两点:形似和神似。
首先黄晓明和周总理都是那种棱角分明的帅哥,两人从身高到外貌确实是有一定匹配度的,黄晓明在扮演周总理是还特意贴上了眉毛,梳起了总理标志性的背后,从远景来看还真有点周总理那个范儿。
但是只有镜头对准正脸,观众立马出戏了,因为晓明哥这张脸太具有辨识度了,看剧的时候我脑子里反复会暗示:“这是黄晓明贴了假眉毛演周总理”,很难进入到人物之中。
其次,黄晓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饰演周总理是“神似为主形似为辅”。
那么他的表演如何呢?
我特别观察了晓明哥的表演,能感觉他演的确实很用心,读台词的时候特意上嗓音变得浑厚,演戏时也做了减法,那种让人觉得油腻的微表情全都去掉了,在慷慨陈词的时候眼含热泪也确实是有一定感染力的。
但是在长期的表演生涯里,黄晓明的表演总是带着个人特质,甭管演什么都一股子黄晓明的味儿,你很难把这个角色和黄晓明完全剥离开。
有人或许会说了,演技本来就分为“千人千面”和“千人一面”两种,姜文、周星驰、于和伟这些演员也是演什么都是自己,为啥他们就没有受到这么多质疑呢?
这就得说到第二个原因了:黄晓明的身份属性和周总理不匹配。
我们上面说的姜文、周星驰、于和伟,他们的身份都比较单纯,就是一个演员,所以在表演时尽管带有强烈的个人标签,但观众丝毫不会出席。
比如于和伟版的曹操或许没有鲍国安版那么经典,但是让人看到了另一个侧面的曹操。
再比如于和伟版的陈独秀相比吴刚版的陈独秀外形上也不像真实人物,可是于和伟散发的那股精气神儿就让人能领略陈独秀的风采。
生活的真实毕竟和艺术的真实有差别的。
可是黄晓明呢,他的身份掺杂了太多的“场外因素”。
提到黄晓明,大部分最先想到的不是演员,不是影帝,他身上有太多复杂的标签。
他是耍酷的霸道总裁,和AB的离婚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张口就是金句,几年前是“闹太套”、几年后是“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这些标签帮他打开了知名度,但也消解了作为一个演员应该有的神秘感,所以他虽然奖项傍身,但就是给人一种演技不怎么样的感觉。
而周总理是什么形象呢?
他老人家风度翩翩,平易近人,讲话也是一板一眼,身为新中国的二当家从来都是低调做事,高调做人。
黄晓明和周总理从个人气质上来说完全是相反的,你让一个经常被被大家调侃娱乐的明星来演一个人人爱戴的伟人,观众就会觉得特别别扭,看见黄晓明就想笑,可是看见周总理就肃然起敬,两人合二为一时,我们的情绪管理就紊乱了。
黄晓明的这种个人特质并不完全是减分项,比如他出演《上海滩》时,自己的霸气就能和许文强结合得很好;出演《中国合伙人》时自己的中二气质反而能让他演出一个创业青年的笨拙感;出演《大汉天子》时他的“总裁光环”和汉武帝刘彻也能很好地融合。
可唯独饰演周总理,他的气质完全是反着的,这个靠化妆和演技是纠正不过来的。
而且《光荣与梦想》中,黄晓明饰演的是青年周恩来,刘劲饰演的是中年周恩来,两位演员面临一个角色衔接的问题,当黄晓明把接力棒递给刘劲的时候,观众一定会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割裂感,对整部剧的完整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其实影视圈里并不是黄晓明一人面临这样的窘境,知名演员或者年轻偶像引发争议的事情时候发生。
比如之前刘烨在《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中出演了毛泽东,他虽然也是多个影帝获得者,可是饰演领袖还是心有余力不足,刘烨在化妆师的帮助下做到了“形似”,但却迟迟抓不住“神似”,既想演出领袖的伟岸,又想演出领袖接地气的一面,最终两边都不挨着。
再比如欧豪在《建军大业》中饰演叶挺,可是他只有痞气没有正气,战场上吼那一嗓子还不忘硬凹一个造型,演出了偶像剧男主的感觉,叶挺的后人看了怒斥欧豪太娘。
我们不接受这样的娱乐明星跨界演伟人,一方面是容易跳戏,另一方面在于娱乐明星会把伟人的形象变得轻浮化和浅薄化。
伟人和一般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一般的角色大都是虚构的,是一张白纸,观众很容易被演员的表演代入。
可是伟人的形象是鲜活得丰满的,他们不是白纸,而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特别是周总理这样的伟人,他是革命的领袖,是道德的模范,还拥有忠贞不渝的爱情。
有人扮演周总理,我们第一考虑的不是:“他像吗?
”而是:“他配吗?
”道德因素、气质因素等全都考量在其中,晓明哥那丰富的业余生活是很难演好伟人的。
试想如果让张译这样的演员出演周总理,他的外形肯定不像,但他不会遭到这么多谩骂,因为他低调的气质和周总理是比较相符的。
再比如剧中王劲松饰演了蒋介石,从外形上差的也有些远,但观众还是认可的,因为王劲松身上的那股子霸气和蒋介石也是接近的。
第三个原因,黄晓明缺少对自我的认知和对领袖的敬畏之心。
黄晓明去年在直播时坦言,自己这些年热度不再,他辉煌的时候,雪片一般的剧本会找上门来任他挑选;现在年纪大了,找他的剧并不多,很多时候他都得厚着脸皮主动联系导演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角色。
晓明哥的这番表述是真诚的,可是他盲目出演周总理却有些病急乱投医,他对周总理缺少足够的敬畏心。
何为敬畏心?
其一就是在接演这个角色前做足功课,掂量好自己。
比如《觉醒年代》找到于和伟时,他已经两次饰演过陈独秀了,可是他依然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和民国文人的日记才敢接下这个角色。
再比如《觉醒年代》找到张桐饰演李大钊时,张桐第一时间表示拒绝,他觉得自己会弄脏了伟人形象,直到导演多次找他,他才勉强答应,表演时也是谨小慎微,渐入佳境。
其二是在演戏时既要和角色贴合,又要有一定的距离感。
比如《觉醒年代》中曹磊饰演了“史上最成功的鲁迅”,可是他谈到表演技巧时却说自己只是试图离先生更近一点,每进一寸都有一寸的欢喜。
比如《觉醒年代》中张桐一直在试图靠近李大钊先生,知道拍完大钊爬长城的戏份,在山上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他才觉得抓住了李大钊的魂。
同样是《觉醒年代》中朱刚日尧饰演胡适,剧中他和于和伟演一段对手戏时,眼含热泪,他说这一哭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胡适被陈独秀击中而流泪,一层是自己被于和伟的演技震撼到,情绪到位而哭泣。
其三就是在生活中向领袖靠近。
侯京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是“毛主席专业户”,他拍戏时经常会有村民围拢过来,把他当做主席和他合影。
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压力,他要求自己不仅在镜头前演好主席,在镜头外也要向主席靠拢,在研读毛选过程中侯京健表示自己的人生境界也豁然开朗了。
还有演员刘劲是周总理的特型演员,他有次出门打的,司机看他酷似周总理,拒收他的钱。
这种爱戴让刘劲受宠若惊,从此刘劲给自己定了个规矩,绝不出演反派角色给观众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这种坚持让他错失了很多表演机会,但也让他饰演的周总理深入人心。
拿这三点来比对黄晓明,我们就发现晓明哥做得都不够,他还是按照以往演其他角色来演周总理,没有敬畏心让他饰演的总理浮于表面。
有人或许会说,英雄不问出处,难道娱乐偶像,流量明星就不能出演伟人吗?
当然可以,但这个过程曲折而艰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国强。
他年轻时出演《小花》而出名,是奶油小生,大众情人,在很长时间里无法撕掉这些标签。
后来在1994年出演《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刚开始也是恶评如潮,到后期才被大家接受,但最终的评奖中还是败给了鲍国安的曹操没有染指飞天奖。
1996年他在《长征》中首次扮演毛主席也是遭到了非议。
后来唐国强开始出演帝王,然而在最出彩的《雍正王朝》里,他的演技依旧被焦晃压制,再次错失飞天奖。
在演了很多帝王形象,领袖气质出来后,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才逐渐被大家接受。
奶油小生、诸葛亮、帝王、毛主席,唐国强的这条转型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他也是内外兼修,在演技上日臻醇熟的时候,在生活上也像毛主席靠拢,他练习书法就是为了在气质上和领袖靠拢,现在他写的毛体堪称一绝。
而黄晓明目前还是留恋娱乐圈的名利场,隔三差五我们就能看到他的八卦新闻,这样的心态是不适合成为特型演员出演领袖的。
晓明哥如果真的想走这个路子,那就学学张译、段奕宏和余男,牺牲一点曝光度,少赚一点W,从做一个纯粹的演员开始,这样他家里那几座金光闪闪的奖杯才能真正散发熠熠光辉。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相关的影视作品自然不会少。
算上这部《光荣与梦想》,已经是今年第四部相关题材的作品了。
一部党史相关作品,在基于历史的情况下拍出亮点,乃至拍出史诗感,总体来说也是不容易的。
跟本剧的名字一样,《光荣与梦想》是敢于Dream Big的。
不仅是因为它的规格和要求高,更在于它的跨域度。
全剧从中共“一大”建党开始讲起,一直到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整体横跨35年,也是相关题材中时间跨度最长,涉及历史事件最多的一部剧了。
大时间跨度操作的好,就可以拍摄出恢弘的史诗感,但如果操作的不好,就容易变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还挺考验功力的。
从目前播出的几集看来,节奏固然是比较快的,但是整体呈现依旧还处在一个相对较好的观感上。
聊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剧集的开篇,既不是炮火纷飞的战争场面,也不是仁人志士在挥斥方遒。
而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泥瓦匠在修缮杨开慧故居,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墙里的一份手稿。
手稿是对于当时生活的记录,这样的切入角度虽然说不上多么的别具一格,但是却在一开始给历史人物注入了更多鲜活的气息。
他们不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和你我一样,真实的在那个历史阶段生活过的人。
还没有等这段文字细细展开,镜头一转立马切到了毛泽东晚年时期对于妻子的回忆。
开篇短短的几个镜头, 横跨了3个时间点,颇有一点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场意味。
这种紧凑明快的镜头风格,体现在了全剧很多的地方。
以片中最开始的历史事件“一大”的召开为例,这算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了,单就历史地位而言这就可以组成一个独立的作品。
而在《光荣与梦想》当中,描绘这个经历只用了一集。
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之内,交待明白历史背景,突出历史事件里面不同人的性格和立场,是一件很大的考验。
《光荣与梦想》的解决方式就是运用了大量的平行剪辑。
上一个镜头还是在商讨会议的地址,下一个镜头就是写信盖章以及邮递员各处投递,在接下来就是分布在各地的组织的镜头堆叠。
通过这样的蒙太奇和连续剪辑,在短时间内迅速交待清楚了整条时间线,加快了剧情推进的节奏。
同时共产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星火燎原的趋势也跃然纸上,可谓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镜头隐喻了。
就目前来看,要说《光荣与梦想》很好的解决了文章在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还为时尚早。
但是以目前5集的水准,至少剧集在节奏把控以及人物伏笔上做的还是挺不错的。
对于一个横跨35年,全面反映共产党百年征途的作品来说,目标一定不仅仅是打造一个受到观众认可的电视作品,更是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可视化教材”。
不然也不会规划超400位历史名人,超700个历史场景。
这些人物与场景塑造的如何,我们还需要后续继续追剧看看。
但既然有梦想,就要规划一个大梦想,就如同剧中先辈曾经做到的那样。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剧成为荧屏热点,主旋律作品数量大幅增加,其表现形式也逐渐脱离以往惯有的“高大全”与“刀削斧凿”,艺术风格日趋多样化,让观众看到了主旋律电视剧的变化:不但可以严肃感人,还可以温暖亲切。
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献礼剧将继续位居荧屏“C位”。
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多个国内电视剧拍摄的优秀团队正在抓紧时间创作建党百年主题电视剧,其中就包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这部作品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完美蓬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德清完美蓬程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海宁伏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腾讯企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金牌导演刘江执导,黄晓明、张一山、高圆圆、李晨、黄觉、罗晋、吴刚、韩庚、李小冉、聂远、王丽坤、王劲松、倪大红、王晓晨等众多演员出演,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第三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名单,也是广电总局“4+2”重点项目工程中的唯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如今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中。
《光荣与梦想》是一部描写我党如何建立如何一路走来的写党史的史诗剧,作为党的100岁生日献礼,以响应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旨。
作为一部史诗性作品,《光荣与梦想》将从中共一大召开开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弘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英勇抗日,最后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壮举。
剧中涉及的真实历史人物就超400人,场景超700个,作品旨在用全景式的手笔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
对于这样一部庞大恢弘的史诗剧,也需要配备更专业、更有想法的主创团队。
《光荣与梦想》的导演刘江,拍出了众多国民级电视剧作,如关注当代家庭生活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国产谍战剧标杆之作《黎明之前》,聚焦都市男女情感的《咱们结婚吧》以及年代大戏《老酒馆》等作品,刘江既有对现实主题题材的精准把握,也有对影视艺术的追求。
在《光荣与梦想》这部作品中,刘江也继续发挥其多年的影视制作经验,力求实现“精神传达”与“艺术表现”的平衡。
比如在故事讲述方面,由于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对于讲故事的方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全剧设计了别致的开头和结尾。
故事以1982年为第一幕,杨开慧烈士藏于故居的手稿被发现,其中一篇五言诗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1919年,那时候毛泽东正发起湖南各界人士“驱张运动”。
故事的最后,画面将从“1954年的国庆阅兵”转入“2019年的大阅兵”。
这样结构设计,串联起了我党百年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节点,也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更具可看性。
从《光荣与梦想》片花可以看出,国难当头,千钧一发之际,爱国志士奋起反抗,各方势力悉数登场,在大时代背景下,平凡人物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人物有血有肉,极具感染力。
此外,在演员配置上,该剧既吸引了黄晓明、张一山、高圆圆、李晨、黄觉、罗晋、韩庚、李小冉、聂远、王丽坤等人气青年演员,也有吴刚、王劲松、倪大红等老戏骨的加持,还有很多神秘嘉宾助阵。
可见,本剧集结了国内最顶尖的创作人才和强大的演员阵容,这将给重大革命题材以及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可看性和到达率带来全面升级。
主旋律是指一切宣扬真善美的文艺作品,在具体的文艺实践中却往往被窄化,这种“窄化”一方面表现在题材上,容易被窄化为只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或英雄人物的作品,另一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往往限定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
在导演刘江看来,主旋律电影不仅要有意识形态的宣教作用,还应有精神享受的艺术质感,这样才能创作出响彻时代声音、顺应社会发展、迎合观众需求的主旋律作品。
因此,在保证《光荣与梦想》的思想性无比正确的前提下,它的可看性以及未来的到达率成为他的重要目标。
对于这一点刘江有自己的艺术看法和追求,他认为,“艺术的真实”,永远是故事通往观众内心的桥梁,只有故事里的人物充满了真实的人性,观众才能透过荧屏看到自己,才能产生观片的愉悦。
因此,创作出“艺术的真实”,是优秀的创作团队最根本的生命线。
拍重大革命题材的故事,拍伟人,更须如此,什么是“伟人”?
他首先得是一个“凡人”,只是他在重要的关头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所以,只有把“伟人”降到“凡人”的视角来拍,观众才会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伟人”在做出“不平凡的选择”时的不易,从而真正明白“伟人”的伟大。
对于《光荣与梦想》中人物的塑造,导演刘江认为,将“伟人”回归“凡人”,是将领袖人物们艺术真实化的关键一步,当观众发现过去概念里的“伟人们”也会哭也会笑也会痛苦也会无奈中弹了也会疼急了也骂娘的时候,观众的代入感就慢慢建立了。
接下来,再将这些“真实的伟人”放进观众们更乐于接受的类型剧的套子里,那么,原本在人们的概念里“枯燥”的党史,就变成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励志故事,史上最不可思议的逆袭故事。
《光荣与梦想》涵盖的元素将非常广泛,不再拘泥于某一类型,里面有谍战戏、战争戏、爱情戏,有千钧一发,有绝处逢生,有妻离子散,有国破家亡,有忠诚与背叛,有投机与信仰,有平凡与伟大。
伟大蕴藏在平凡之中,“平凡的伟人”的塑造,或许才是现代观众与古老历史之间的那座桥梁。
当前,献礼剧是国剧市场的主流品类,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在强调导向正确、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广的同时,要把艺术表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而艺术表现的能力来自主创团队的初心情怀与艺术造诣。
宏大的时代格局,清晰的故事逻辑,细腻的情感表达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表演,这样才能真实感人,引起观众共鸣,《光荣与梦想》正在向兼具“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迈进。
看完了《觉醒年代》,最近又把《光荣与梦想》看完了两部剧各有千秋,前者讲的是1915-1921,聚焦思想启蒙,更为细节化。
后者讲的是1921-1953,全景式展现了我党建党到建国后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跨度很大,但节奏掌握适当,很多细节也有体现。
两部剧也有梦幻联动,比如张桐在两剧都饰演了李大钊,在前者饰演蔡元培的马少骅到后者那里饰演了孙中山,“鲁迅”则成了“聂荣臻”……上次推荐了《觉醒年代》,最近频频上热搜,这次再推荐《光荣与梦想》,尽管讲的是还是这三十来年的党史、国史,但是,每次看到一些细节,依然会让人热泪盈眶,就像弹幕提到的“代入感太强”、“很容易共情”,这部剧讲的故事不是编造的,也就是这一百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件,为了后人的幸福,为了心中的理想,这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先辈前赴后继,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强大的中国。
剧中最后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在跨过鸭绿江前,领袖们开会也有争论,“打还是不打”确实是个难题,但最终,党中央决定“打”,打得一拳开,免得万拳来。
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三年的时间,近20万将士献出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换来了合约签署,换来了国际的尊重,换来了和平的环境。
当得知停战协定签署的消息,功德林里的国民党那些“名将”战俘都欢呼雀跃,多少年,我们被人掐着脖子,卡着咽喉,。
而如今,我们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败,这是意志和信仰带来的,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人民军队可以做到。
最后一幕,在台湾的蒋介石听闻消息,手中的茶杯都拿不稳,水洒了一地,他知道,反攻大陆的梦想永远破灭了,他问何应钦,为什么会败,是上帝不眷顾国民党吗,何应钦回答,是老百姓不眷顾啊。
不知道蒋介石是不是明白了这些道理,他的格局和眼光,是没办法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失败也是注定的。
国际歌唱的好啊,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要创造幸福,只能靠自己。
对于如今的中国,更是如此,别想着有人会施舍什么给你,要紧的是在各方面拥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接续奋斗,当然,千万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
中国共产党,万岁!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最为振奋人心的地方,在于剧作中出现的革命先辈,都自带精神。
这是一种家国天下的大情怀,是实现国家崛起与民族振兴的昂扬斗志。
普通电视剧讲故事,有追求的电视剧讲人,而高级的电视剧,讲的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精神所在。
《光荣与梦想》讲的正是先辈们的这种革命信仰与精神,这样的信仰与精神灌注的人生,自带慷慨悲壮
适逢建党百年,此剧正应情应景。
风云变幻的年代,形形式式的历史人物都在剧中通过演技派演员的实力演技让我们重温了那个光荣的岁月,见证了老一辈英雄们梦想的实现过程。
命运沉浮、时代变革、岁月峥嵘、历史变迁……百年之后,再通过艺术的手段将这一历史再搬到屏幕上,让大众重温和熟悉,正如古人所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电视剧拍的还是很好的,突出了当时年代的思想动态,时事政治,给我们很好的复原了当时的情况。
人物刻画的很深刻,有血有肉,剧情清晰,挺有吸引力!
作为生活在当代幸福生活的年轻人,不忘记当年的历史,传承与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更努力的建设伟大祖国!
现在的社会,精致的利己主义,一切像钱看的思想比较严重,像奉献的思想就被压了一头,接受好的红色教育,更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合着唐国强就第一集出来 剩下的就没他了
坏消息是有刻板印象,好消息是刻板印象足够让人喜欢。比起现实,还是一些理想中的人物形象更讨人喜。(以及黄埔部分不断的给国共两党同学、好友的对手戏,不禁让人唏嘘他们以后的命运)
好平淡的剧情哦,跟上思想政治教育课一样。不过刘劲老师的演技真不错!
各种维度上的明星云集,可是怎么能荒腔走板到这个份上?
前面还好,如果能把国民党一些爱国将领和战役也捎带提一下就好了。
演员很用心,一言一行都把握的很精准,观众跟着剧中人物一起伤心落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很久很久,荡气回肠的感觉,致敬!
觉醒年代偏拖沓,这部又太快。
音乐旋律很美,壮美的美!
太假了,好好的剧毁在某些综艺演员手里,果断放弃
明星太多了
可以说是无缝对接《觉醒年代》,尤其是大钊先生和教员同框时,因为都是一样的演员(另外很多《觉醒》里的演员也有参演)。因为年代跨度很大,所以不可能讲得很细,但是看了前几集觉得挺好,历史细节拍得很好,部分选角可以,塑造氛围的音乐也不错。
這劇從立項拍攝的時候就關注著,之前還跟朋友去探班過這個劇組。還蹭了一頓劇組的盒飯,哈哈。沒想到這麼快播出了。剛才打開YOUKU看了一集,拍的還不錯,演員也選的靠譜,紅色主旋律題材如果認真拍的話還真的好看,之前的《覺醒年代》就是個例子,什麼事就怕認真,文化影視劇也是如此。5星支持一下
内容和人物众多,整个剧有点力不从心。。。
特意用了美国著名20-60年代历史小说的名字吗?赶超他们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本以为是铺大饼的流水账,其实并不是。导演很清楚,一部电视剧讲述从建党到抗美援朝,几乎不可能,所以导演重点描述关键的历史节点和事件。其他的用真实的纪录片影像加旁白的形式交代。松弛有度,还可以的剧。摄影配乐演技都是比较高的水平。和《觉醒年代》完全不同的风格,注意,是完全不同。如果你以一个“看第二个《觉醒》”的期待来看此剧,你可能就会失望了,觉醒更多的是抓细节与艺术共情力,此剧不同
对于黄晓明,我只想说:油腻,装逼,恶心!是谁让他演总理的?导演是脑子进水了还是被绑架了???如果没有黄晓明,这剧我能打很高的分,你让他去演一个汉奸不行吗???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
要是没有黄晓明,可以多一星,演戏一定要端着吗,看到他就出戏,太难受了。看完就去重温法兰西岁月的周总理
中国革命的历程
2023.01陪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