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阳

밀양,秘阳,Milyang,Secret Sunshine

主演:全度妍,宋康昊,赵勇进,金英在,张慧珍,高瑞熙,李熙俊,李星民,李胤熙,金美卿,朴明申,鲜正烨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7

《密阳》剧照

密阳 剧照 NO.1密阳 剧照 NO.2密阳 剧照 NO.3密阳 剧照 NO.4密阳 剧照 NO.5密阳 剧照 NO.6密阳 剧照 NO.13密阳 剧照 NO.14密阳 剧照 NO.15密阳 剧照 NO.16密阳 剧照 NO.17密阳 剧照 NO.18密阳 剧照 NO.19密阳 剧照 NO.20

《密阳》剧情介绍

密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申爱(全度妍饰)带着儿子来到亡夫的故乡——小城密阳。她在那里开了一家钢琴学院,希望和儿子寻找一段崭新的人生,让儿子在亡夫小时候成长的地方成长,感受密阳的阳光和人情。然而车在半路抛锚,幸遇宗灿(宋康昊饰)前来相助,他是名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平凡的他热心地帮申爱找房子、拉拢客户,定制奖牌,然而这过分的热情让申爱感到不安,只得坦白告诉他不要打自己主意。 一天灾难不幸降临到申爱和儿子身上,她几乎丧失了继续生存的勇气,直到宗教给了她精神救助。然而,信教之后的心灵也没能平静多久。申爱很快又陷入自我矛盾的分裂中,转而不信任它并报复性地攻击。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宗灿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直到申爱重见一缕阳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女巫斗恶龙蓝色水玲珑战时兄弟林中绮谭天外者美人邦Suite光之美少女♪爬山惊魂贪嘴意大利第一季徒步旅行队北平往事龙与虎盒子里的猫第二季七色彩虹3不让青春虚度跨州轶事录小美人鱼之大海怪传说地海传说好奇的乔治夹缬之恋三度空间这个世界漏洞百出Click入黄金屋仙游记双影恋爱情结迷情杀机怀旧范儿的狂欢节台湾X档案大路朝天

《密阳》长篇影评

 1 ) 密陽•所見之光

“無上真我即是光,我們的靈魂是由光構成的;藉由冥想這個活著的光,我們就可以重返天堂樂園。

我們來自于光,來自于光永恒存在的地方。

”--湯姆士福音十年前崔真實與全度妍在韓流第一波「星夢奇緣」里相逢,劇集播出后,崔躋身韓國一線女星,全如同劇中星途黯淡的“順愛”一角,淹沒在眾星之中。

十年後,崔遭流言中傷身死,全超越亞洲受封戛納,被譽為韓國驕傲。

這人生的吊詭,猶如「密陽」(SecretSunshine)片中那束上帝的光芒,是上帝的意旨,“充滿你看不見的東西,但是它確實是在那裡。

”「密陽」的哀傷淡婉而絕望,因之申愛所對抗的敵人是上帝。

她曾經皈依上帝,作為失夫失子的心傷止痛藥,讓她滿懷恩惠,前往監獄準備寬恕殺死兒子的罪人,卻意外得知罪人已經在上帝的感召下獲得安靜。

申愛一直隱忍的情緒崩潰,在她看來,失去心愛的兒子,唯一釋放她所忍受的無限悲傷的出口,便是以自己的手,親自赦免罪人。

但上帝已經先她而行,他給予罪人的平靜甚至于申愛。

罪人“臉色很好”,申愛卻因為失子的悲傷面色慘白倒地,她無法忍受上帝的這種安排,不禁質問“要我如何寬恕他?

在我還沒有寬恕他之前,你已經寬恕了他,我還能寬恕什麽?

”據說崔自縊前天,接到造謠者的來電,造謠女子承認自己的錯誤,祈求崔的原諒,但崔一直沒有想開,她認為自己的聲名已遭嚴重敗壞。

螢幕前作為一位明星的風光,家庭里卻收到丈夫的冷酷拳頭,崔的人生落差,也許更讓她珍惜自己作為公眾人物的聲譽,但流言讓她的聲名千瘡百孔,無數人在這千瘡百孔中尋找嚼舌根的樂趣,如同一個茶余飯後的黏軟口香糖。

崔的痛苦無法忍受,但造謠者卻祈求通過她的原諒來獲得平靜。

申愛通過對抗上帝的使者來表達對上帝不公安排的憤怒,她盜竊,是對上帝教人不可偷盜的反詰;她勾引上帝的使者牧師,直戳教人不可穢淫的上帝的臉;她打碎為她祈禱的傳教組織的窗玻璃,她朝上帝的組織扔石頭,乃是扔向“有罪的上帝”的墳墓。

她甚至通過割腕自殺,來讓上帝看見,即使她無法通過以上種種贏過上帝,但她仍可以自戕肉體,以自我的結束對抗上帝的安排,她痛苦扭曲的臉,向“上”質問:你看到了嗎?

細細密密的陽光,上帝的意旨填實人間的每一個縫隙,人與人之間互相靠近的距離就那么小,但是申愛絕望憤怒的情緒卻無人能拯救。

這日光里隱藏多少微小秘密?

應該還有宗燦(宋康昊 飾)對申愛莫名但堅持的愛情。

申愛在日光下剪頭髮,宗燦幫她拿起鏡子,頭髮一絲絲一縷縷掉在地上,鏡頭的結束處是一地沙子在燦爛溫暖的陽光里,些微晃動的陰影透露了微風的痕跡,一切不論巨大或微小的生物都生存在這“什麽都沒有”的陽光里。

崔亡逝在深夜的浴室里,混合織物升華了她的生命,光是上帝第一天的恩賜,當上帝收回一個人,一切光的消失都在黑暗里。

“凡有耳的人要聽好!

人的內在有光,這種光會照亮整個世界。

如果沒有讓內在的光散發出來,世界將變成黑暗。

”--多馬福音---原文來自 Amanda|滿眼煙花:http://chengkaiamanda.blogbus.com/logs/30127769.html

 2 ) 宗教救赎与独特爱情——《密阳》

这是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看完之后,第一部跳进我脑中的电影就是《蓝色》,同样是失去丈夫孩子的女人寻求心灵慰藉的电影,只不过在蓝色中,女主人公获得自由救赎的是欧洲式的人道主义自我解脱,得救的力量来自自我心灵的安慰,而在《密阳》中所涉及的关乎于宗教的信仰与怀疑,我似乎很难找到另外一部电影来进行对比,《第七封印》太抽象,《爱情的尽头》跟这部电影的主题根本背道而驰,它是如此让我震撼,这震撼来自这电影多面而深刻的主题,也来自女主角全度妍完美的表演。

电影片名叫“密阳”是一个韩国的小城镇,意思是“秘密的阳光”片子的英文名叫“secret sunshine”,这世界的阳光照在任何的一个角落,可有一些地方是阳光照不到的,或许是一处阳光被遮蔽的角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阳光,就如同我们都需要快乐一样,而这世界的悲剧与痛苦往往让我们伤痕累累,我们渴望有一束秘密的阳光可以照进我们的心灵,慢慢抚平我们的暴戾的心,愤怒的情。

然而,阳光真的可以秘密潜入吗?

宗教女主角申爱在丈夫出车祸死去后,来到丈夫出生的地方密阳生活,她说这里没有人认识她,她想重新开始生活,可生活偏偏如此残酷,身边唯一的亲人儿子俊儿竟然被人绑架勒索,并且被残忍杀害,申爱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所有寄托和爱,几乎要走向崩溃的边缘。

此时对面药店里的牧师夫妇努力向她传教,希望她能在宗教中获得安慰,而一开始申爱完全不接受,邻居说所有事情都有主的意思在里面,就象那一缕阳光,都有我们主的意思在里面,申爱伸手触摸阳光,说阳光就是阳光而已,什么都没有,假如真的存在上帝的话,那他为什么看着俊儿死去而见死不救呢?

这样的疑惑就如同《处女泉》中那位父亲对上帝的责问,这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振聋发聩的天问。

后来申爱实在无法忍受精神的巨大压力,跑到一个教会中放声痛哭,并且在里面感觉到心灵的宁静,从此开始了信仰的道路,原本一切风平浪静,我们以为这一切就此结束,申爱受伤的心灵得到了宗教的救赎,可有一天,她打算去监狱探视那个杀死自己儿子的犯人并准备原谅他,却发现那个犯人告诉他,他早就已经得到上帝的原谅了,并且他每天都为申爱和他儿子祷告,申爱在瞬间对上帝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原本她在犯人面前的优越感、施与感瞬间荡然无存,作为儿子唯一的亲人,只有她才有资格施与对罪犯的原谅与宽恕,上帝凭什么原谅他,她期待的场面是犯人痛苦流涕跪倒在她面前感谢她为他指明了人生的道路,卸下了压在他心头包袱,申爱说:“我这么难过,那个人却说他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原谅和救赎。

”这无疑就等同于上帝剥夺了他对儿子的爱,剥夺了她在人世的一切权利,这让她在那一刻开始,准备与上帝为敌。

这样的转变的确是深刻而发人深思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没有上帝,我们的堕落就没有意义,可假如真的宗教剥夺了我们在人世的所有权利,让我们陷入深深的生存荒谬感中,又有几个人能忍受这样无意义的人生呢?

宗教在面对生活时常常是充满悖论的。

爱情宗灿是密阳的一个普通的修车店的老板,39岁了还没有结婚,当他第一次看见申爱就迷上了她的声音,并且对申爱在密阳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申爱却并不领这份情,认为他太过于平凡,连申爱的弟弟也告诉他,你不是我姐姐喜欢的类型,可宗灿对这一切并不在乎,只是默默得用他的方式照顾着这个没有丈夫也失去孩子的女人,这样的痴恋让人想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从来没有认识过我的你,我却愿意用我的一生来爱你,让人想起《对她说》,一个与自己朝夕相对四年的女人,在她醒来的时候,他却已经死了,爱情中有太多的非理性因素,实在让我们参透半生。

宗灿与申爱的感情的确非常奇怪,我们甚至可以怀疑这算不算爱情,申爱明白一个密阳小城男人的心吗?

宗灿又能明白申爱之所以哭泣的原因吗?

两个几乎无法交流的人,能产生所谓的爱情吗?

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失去爱的女人的故事,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宗灿单恋的爱情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各人在各自的生活里都是主角。

非常喜欢电影最后的结尾,似乎到了最后,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温情的结局,申爱在自己剪头发,宗灿进来帮她拿着镜子,他就是这么一个体贴而不能交心的男人,故事就在这里停止了,申爱尚未获得精神的解脱,宗灿也不知道能否获得申爱的爱,生活如同流水一般静静流淌,我们猜不透平静水面下流淌着怎样的暗流。

宗教与爱情都是非理性的,而慰藉我们心灵的往往都是非理性的,或许我们的心灵原本就是杂乱无章寻不到轨迹的吧,秘密的阳光究竟是来自基督教的宗教关怀还是来自宗灿那不得其门而入的隐忍的爱情?

电影没有给我们答案,看过电影之后,发现全度妍获得影后的桂冠,实至名归,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看到中国电影拍出既能让我们感同身受又能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呢?

感谢李沧东,给了又一次沉重的思索,久违的感动。

 3 ) 我们追求的是不确定

  也许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

  信仰往往开始在我们流离失所的时候:五伦纲常,离别悲欢。

在追求的过程中人开始和自己较劲,因为拥有信仰往往意味着暴露本来,所谓拂拭也好,所谓我去靠近山也好,人总会觉得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召唤自己,不是把这个找出来就是索性藏得更深。

那样做是很较劲,甚至危险。

逆风行舟靠舵手,于是各找各的舵手。

这个舵手必须是全能全知的,但于此共存的便是质问这一点是不是。

一旦风浪颠簸星辰迷失,我们想的最多的和最早的都会是舵手错了,船错了。

我们自己错不错不去想的,因为我本来就是错的,不错我就是舵手了。

  这个电影的女主角却是以一个不会错的面目开始的。

开头问路三言两语便开始要“你现在已经知道了吧,我希望你马上赶到”,儿子不肯下车也是左一个新鲜空气右一个空间窄小直到儿子就范为止:执拗,张扬,而浑然不自知。

她有一种极其不愿意服输的劲头而且就是觉得自己想做就可以做,不需要人帮助,自己的智慧够用还够帮助别人,所以一旦她茫然无措的时候,普通人也许就是找个男人或者找手帕交之类的,她呢,只有信仰堪托。

  事实上我看到这个女的在入教不久表示出异常的亢奋我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信仰的危机一般都出在初学者感觉到脱胎换骨却猛然发现情况变得更糟,所以用佛教的话讲: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信仰是区别于俗世经验的,就是说你做了,有回报是一种鼓励,但不是因为你做了才有鼓励的,只能说信仰可以促使你本来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显现出来。

信不是搞通宵祈祷,那是妈妈们的聚会,那是在老公面前兴奋地说:你也肯定我的能力了。

信也不是唱歌,电影对这个处理得很漫画胖,当然,实际上很多地方和人也是如此癫狂如参加摇滚歌唱会的。

这些仪式和聚会不过就是这个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的地方可以公开活动的一个借口,一个大家都觉得不错的借口而已,在这里追求信仰见证无疑是缘木求鱼。

  很喜欢胖先生的一句话:我去教堂变成一种习惯了。

宗教或者说信仰都首先是一种习惯,只有变成习惯你才会停止拷问舵手。

譬如对于胖先生而言,没有任何神迹也无所谓。

他所爱的女人今天没有发疯,甚至微笑了,他都会觉得整个天堂的阳光都是为他绽放的,便是神迹。

信仰就是信,信则(必?

)得救。

至于怎么算得救,什么时候得救,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另外一个问题:真出现那样的状况就可以像大学毕业那样停止信呢。

就可以毕业这信的旅程呢?

拿到金牌的那一刻就可以停下脚步了吗,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刚刚开始圣火传递。

  信仰应该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角,不是用来证明合理性,也不是用来让所谓的六月雪停下,电影中的牧师和教友屡屡大声说到:让我们一起祈祷,祈祷必将有用,想到有用的祈祷已经不是祈祷而是投资了。

  信乃一切,自有永有。

  我的结论就是这不是一个有关信仰的电影,信仰是一个好的道具,一个很好的电影背景,但信仰不该是这些的。

  也许,这不是一部有关信仰的电影。

 4 ) 是信仰的错吗?

一个钢琴教师带着孩子,从大城市首尔来到过世的丈夫的故乡“密阳”来生活。

逃避过去伤痛的阴影吗?

那又何必来这个处处都可能回想起丈夫的地方呢?

这个选择本身就是矛盾的。

如果内心有足够强大的力量,继续在首尔生活下去,有何不可?

如果生性敏感脆弱,需要借由外部环境的改变,来回复元气,那来“密阳”,岂不是自己为难自己吗?

其实,在哪里生活不是一样呢?

从一开始的这一步就走错了。

这个矛盾的选择实则是女主人翁内心不彻底逃避的外现。

如果她是我的朋友,我会告诉她,拜托你赶紧换个地方吧。

如果只是电影,我会说,恩,这是一个足够有戏的情节安排。

如果你心里有一个痛,那么就大大方方把它摆出来,看得清清楚楚的,像钟表匠拆卸一个钟表一样冷静和耐心。

如果你想藏着这个痛,那么生活会出其不意地来冒犯你,借此来暴露你的问题。

果然,作为心灵最后依托的孩子,也死了。

悲情,绝望,怆然,在她生命里灼烧。

她走向了宗教。

唱圣歌,祈祷,平静而欢乐。

直到一天,她去看守所决定去宽恕杀害自己孩子的凶手。

出乎她意料的是,凶手也皈依了宗教,一如她的平静和欢乐,并说上帝终于宽恕了他,而她的到来正是上帝宽恕意旨的示现。

她怒了。

上帝为什么僭越了她宽恕的位置,如此轻易地让罪犯获得了心灵的平静,而自己却还为丧子依旧隐隐作痛。

上帝为什么这样不公呢?

在她的预设里,凶手处于一个痛苦和悔恨的状况,会令她更满意。

“他应该下地狱呀?

他怎么能复原得比我还快?

他遭受的痛苦远不能与我的痛苦作一个平等的抵消啊!

”在她宽恕的姿态尚未摆好,凶手就已经被上帝宽恕了。

她开始怀疑上帝。

她用身体引诱牧师,试图以性的不洁来损毁心目中信仰的洁净。

她在一个宗教场合,偷偷更换了作为背景音乐的cd。

那歌里唱到:“爱是假的,微笑是假的……”在尚未对信仰有足够清晰认识的时候,信仰就破灭了。

是信仰的错吗?

不是的。

是人的错。

信仰并不是一个精神按摩器。

她还惦念着自己的痛苦,她的恨还在隐隐作祟。

宽恕吧,宽恕的地方没有痛苦。

不宽恕,只能为难自己。

你是天下最痛苦的人吗?

拜托,一把年纪了,就不必过于自恋了吧。

 5 ) 可惜这集没有雪,来安慰我全度妍了

看全度妍演戏如沐春风,如饮贪泉,处涸泽而觉爽。

虽然我现在已经很爱全度妍了,但我还是要说,这座戛纳影后演得不太好,看过回家的路的我真的能高下立判。

毕竟这个时候全度妍才演了十年出头的戏,可以理解。

上帝是斯德哥尔摩,还是抖爱梦,他的意愿是去原谅你的仇人,温柔你的仇人,却又在我之前原谅我的仇人,安慰我的仇人,我本愿以温柔相欺,可被上帝无情折磨。

看前面全度妍好像很信任上帝,笑容满面的,当被犯人“虔诚”得怀疑人生后,我开玩笑说:“这下她不信任上帝了”真的把自己逗得会心一笑。

事实证明,上帝的意志远不如一个爱你的人坚定。

牧师错犯完了,害怕被惩罚了。

脸叔只是想让你不要惩罚自己。

一刀一刀刮。

还是心狠手辣。

为什么我全度妍演的角色都那么苦啊!

😭

 6 ) 谈一谈《密阳》中全度妍的表演

李沧东在一篇访谈中认为,好的表演必须要有好的剧本支撑,“剧本要给予角色层次、起伏和厚度,拥有丰富的表演空间才能让演员得以发挥实力”。

《密阳》以主角情感的起伏变化为依托的剧作,透过全度妍收放自如、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得以诉诸银幕。

全度妍的表演,演出了李申爱的情绪变化过程:从初来密阳时为了融入这座城市,内心的努力和隐忍,到儿子遇害后的心灰意冷和歇斯底里,再到信仰上帝后麻木却快乐着的状态,最后信仰破灭逐渐堕入绝望。

如果以“好的表演不是模仿,而是反应”这一标准来衡量全度妍的表演,我想,全度妍在此片中的表演是这一标准的典范。

同时,她的”reacting”透过一些非常微妙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并且她对这些肢体动作的控制收放自如,角色的潜意识和情绪很自然地就流露了出来。

在此,我想以全度妍的“手”为例,分析她对李申爱这一角色的演绎。

在影片约前1/4部分李申爱初来密阳的一段,李申爱作为大城市来的钢琴教师这一“外来者”身份和密阳这座城市的关系,给人一种十分别扭的感觉,这种别扭,在我看来来自于申爱那种多少有些居高临下的态度而产生的与这座城市的距离感:她想融入这座城市,但她又看不起这座城市的人。

全度妍用手演出了这种感觉。

首先,很有趣的一点是,在这一段里,申爱和密阳的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两只手合在一起,或抱着手臂,或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臂上。

这不易察觉、下意识的动作给人一种她和身边的人的距离感,她双手合围,似乎在自我保护,表明缺乏安全感和对环境的信任,无法放松下来。

其次,在对话戏中,全度妍的手部动作也充满了戏剧性,暗示着什么,塑造着申爱这一角色的形象。

如果说对话戏中,演员的倾听很重要,那么,透过全度妍细微的手部动作,观众可以窥察到角色倾听时内心的波澜。

在申爱的弟弟和申爱谈起家里的父亲时,申爱一直把手搭在桌上,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在摆弄着什么 ;然后弟弟又问申爱搬家的原因,申爱则再次强调了(她认为的)她和丈夫深厚的感情,此时景别拉近,观众得以进一步看见她的手,她一边说,一边双手继续在做出细微的动作。

全度妍通过手的拇指和食指的摩擦,将申爱倾向于回避事实的潜意识表现了出来。

透过这个小动作,观众可以感受到李申爱这一角色性格的某些方面。

当申爱和弟弟在宗灿招待的饭局上,宗灿一边打电话给老板,申爱一边听着,侧着头,右手在后颈慢慢地来回摩挲:她或许是无聊了,而这种无聊又夹杂着些许对宗灿市侩气的鄙夷。

全度妍的这些手部动作,都是非常自然、符合真实的:当一个人紧张、无聊或者想要回避时,人的手部总会不安分。

人在交往过程中手部的动作和姿势暗示了他/她当下的心理状况,由此我们可以窥见这个人性格的一些方面。

如果说影片前1/4部分全度妍用手的表演表现出申爱这个角色的气质性格和处世态度,那么在影片的两次转折发生后,全度妍也通过手表现出了申爱逐渐放大的痛苦。

在遭受儿子离世的打击后,她内心的痛苦通过不仅通过精神上的心灰意冷,还通过生理上的不适表现出来:惊慌失措地给儿子办完死亡登记后,她的手按住胸口,一边喘气咳嗽,似乎胸中有极大地痛苦在膨胀,使她难以忍受。

然后她走进教堂,一边咳嗽逐渐到失声痛哭,一边手紧压住胸口,接着抓住衣领。

直到牧师把手放在她头上,她气息才逐渐平缓,手才松开衣领。

在这里,“手”放在胸口的动作传递了她生理的不适,这种生理的恶心来自于内心无法排遣的愤懑和痛苦,如果缺少手的动作,或许她生理的不适和精神的痛苦就无法传递出来。

其次,角色表现哭泣表达悲痛有无数种方法,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失声痛哭的形态也不一样,而在此,全度妍通过“手”捂住胸口或者抓住衣领的动作表现出来,这个动作,在我看来,之所以显得自然真实,还因为这个动作是内在于角色的:申爱是一个总喜欢抱着手臂的,有些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女人。

正是因为之前的情节里申爱的手部动作暗示出她的性格特征,在此通过紧压胸口或抓住衣领的手表现角色心中的压抑和悲痛也就显得自然合理,并加强了观众对这一角色性格的印象。

很有意思的是,接下来的一场戏讲述申爱信仰基督教之后的改变,她一边和教友聊对上帝的信仰,一边手压在胸口上,这个角色无意识的动作,也似乎在传达着些什么。

李沧东谈自己是如何指导演员时,说过:“事实上,我没什么特别的演员调度方法,我不会去告诉演员他们要演什么、他们要做出怎样的表情或肢体动作去如何诠释一个角色。

我只是会不断跟他们说要‘进入角色’,变成电影中那个确切的人物。

”全度妍在《密阳》中表演,通过手部动作展现出李申爱的内心世界,而这些动作又是那么细微和连贯自然。

以手来呈现出角色的内心的痛苦,与其说这是申爱的痛苦,不妨看作这就是全度妍在表演过程中当下的痛苦,她和角色已经融为了一体。

 7 ) 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申爱不相信丈夫不爱她。

但她知道,丈夫生前有别的女人。

申爱不相信上帝存在。

因为儿子被残忍杀害时上帝并没有现身援救。

申爱不相信恶有恶报。

因为凶手居然面色红润、心平气和地跟她说,自己率先得了道,获得了上帝的宽恕。

申爱不愿意接受事实。

她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她爱慕虚荣、到处吹嘘预备购置房产,让凶手盯上自己的钱。

申爱从未皈依上帝。

她知道每个去教会的人都有私心,有人为了躲避祭祀,有人为了接近自己。

而她信教,是指望万能的上帝熨平丧子之痛。

可她打心底就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她知道上帝像遥不可及的风筝,战战兢兢地握着手中的这根细线,是如此脆弱易折。

她看见凶手信教后信誓旦旦地宣称被上帝宽恕,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失去了居高临下原谅他的资格。

她看着凶手的女儿在路边被小混混欺负,却袖手旁观。

她故意去唱片店偷CD,在庄严的教堂高声喧哗,在牧师传教现场捣乱,勾引身为牧师的药店男子。

她希望以此激怒上帝,也是为了验证心中的信仰——上帝并不存在。

或者,信仰上帝真的有用吗?

全度妍揪心的表演,收放自如、无可挑剔,当之无愧的戛纳影后。

因为对亡夫的思念,申爱带着唯一的精神支柱,他们的儿子,回到丈夫的家乡密阳。

她说“这里没人认识我,我要在这重新开始”。

“密阳”原意为“阳光密集的地方”,事实也正如此,这里是阳光强烈炙热的地方。

密阳是座平凡的小城,经济不景气,社交圈子小,居民很知足,有不少人信教。

一个如密阳城一般的平凡男子宗灿,他对申爱一见钟情,关心她照料她。

帮她介绍房产经纪,帮她装修钢琴学校,在她痛失爱子后如影随形。

他希望能成为她的阳光。

而她却不愿走进阳光。

“密阳这地方怎么样啊”——带着孩子刚来时,申爱曾经这么问宗灿。

申爱弟弟和宗灿去接准备出院的申爱时,也这么问他。

另一个善良的角色,是凶手的女儿。

她在绑架发生后,出现在申爱家门前,让她顿生疑心报警。

父亲入狱后,她早早退学,因犯事进入少管所。

出来后她在理发店打工,温柔又小心地替申爱剪发。

申爱不能接受凶手的女儿为她剪发,尽管她知道这个近乎于孤儿的女孩受尽了欺侮。

没人知道她经历过怎样的痛苦,父亲的罪孽无形地施加在她身上。

李沧东将残酷烧心的故事,暴露在明媚的阳光之下,极力呈现并不在场的上帝。

由于充盈的阳光不是随时都有的,所以,一旦等到,摄制组就急急忙忙地一个一个拍下来。

阳光普照大地,谦卑地关照万物众生,也令肆意滋生的罪孽无处遁形。

人的神性与残忍,奉献与自私,往往是一体两面。

在本片中李沧东并不宣扬母爱的伟大,或者忠贞的爱情如何至死不渝。

阳光再充足,也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

他目不转睛地正视光鲜美好的生活背面,人性的阴暗角落。

生命被突如其来的意外击中的人,好不容易步入正轨的平静生活被打乱。

他们怎样从泥潭里爬起来,继续坚韧地活着。

支撑他们的力量不是信仰,也不是遗忘,而是求生本能。

申爱割腕自杀,汨汨鲜血从伤口涌出,她惊恐地冲出门向路人求助。

凶手女儿接下来的人生如何度过呢?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人生出了什么问题。

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将镜头对准那一抹私密的阳光,或许酝酿着一点希望。

 8 ) 刀锋

小时候家附近有个女疯子,岁数很大了,长得一点也不机灵,整天坐在她家的窗口前往楼下吐口水,我也不幸被击中过一回,摸了一把手上都是腥味。

据说前些年她丈夫总打她,把她打疯了,那个男人我也见过,凶神恶煞的,但仿佛很护着疯子,以至于被疯子吐中的没人敢找上去理论。

我姑,亲姑,用很多长辈的话来说,她的命不好,因为她嫁的男人是个恶棍,爱好喝酒和耍钱,直到有一天她男人死了,居然是一次喝醉酒碰翻了电炉子活活烧死的。

那之后我姑经营起了完美芦荟的直销事业,每天见人的前三句话中总会问,怎么样,要不要来点产品?

高中同学,男的,身高丈二,体重二百斤往上,带个黑框眼睛,从小常年穿西服,就这么位说彪悍又太文静,说儒雅长得又太粗犷的主儿,找对象应该不算很轻松。

高中时我们是住校的,他在寝室里带领着一帮同学练香功,据说练成后身体会发出异香。

上次同学会时又见他,念到了博士,练到走火入魔了,挨个问人要电子邮箱,回家打开一看都是被取缔的内容。

有个女网友,前几年跟着大学时的男朋友北上京城闯世界,脚跟儿还没站稳就被那哥们给甩了,接下来的日子可想而知,成天不是赶场参加聚会就是去地铁唱歌。

前阵再聊,居然跟那位又复合了,房子都收拾妥了,正兴冲冲被无证驾驶着呢。

现在研究生班的同学,性别男,人很好,好到我都不好意思写他。

学文科的,满腔情愫憋到了这个岁数,应该说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前阵给他介绍个对象,那女的不干,他还追着不撒手,别人追求的招数不是欲擒故纵就是死缠烂打,他都不用,每天看书学习,问他还振振有辞,等我学成了她就跟我了。

例子举多了容易得罪人,其实我想说的很简单,《密阳》这部电影真的是在讲宗教么?

好吧,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部影片,我们的主人公够惨的,先死了丈夫,又因为显摆钱被夺去了儿子,命运之坎坷跟我们的祥林嫂有得一拼,要是生在中国,她不是信了佛,就是入了党,要么得被邪教组织发展了去。

所以说人的出身真的很重要,如果她生在一衣带水的北朝鲜,完全可以像《再见列宁》里的那位母亲一样,投身于革命事业,被伟大领袖接见也未可知,可她偏偏生在南朝鲜,一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度,宗教似乎成了她得救的唯一道路。

得救之道,这是我们这篇文章第一次出现这个词,以后还会反复出现,请原谅我裹脚布般冗长的话题,谁叫我今晚太闲呢,要谈论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现在我们来到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以前,我们唯一可以获知的信息是这个女人有个儿子,更重要的是有个死鬼丈夫。

关于她的死鬼丈夫我们不可能知道得更多,因为这不是一部《人鬼情未了》似的鬼片,我们仅仅能知道他出生在密阳这个地方,片中说了两次密阳和其它地方都一样,这是因为导演同志又想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他的小心思瞒不过我们。

话题扯远了,还说死鬼丈夫。

尽管没有正面描写,但我们还是可以知道,他们的婚姻曾经很幸福,否则女主角不会大老远跑到男人家乡来,而那段幸福的婚姻,或者说爱情,我不知道你们都是怎样看婚姻的,已婚的和未婚的,恋爱着的和恋爱过的,起码在我孤身一人的时候,在我对着电脑屏幕讲话的时候,我以为爱情是我的得救之道。

女主角一定也曾这样以为过,可当她的丈夫死了(死因不明),这条道路戛然而止,她不得不去丈夫的家乡寻找新的得救之道。

一个普通人,我是说如果这个人没有看过很多乱七八糟的书,没有思考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类的问题,如果这个人不很贫穷也不很富有,没有超过一百个人关注他也没有一百个警察来找他,又如果这个人在三十岁之前顺利结婚,赶在力不从心以前生个有屁眼的孩子,工作的时候不打游戏,游戏的光景不谈工作,中年危机的时候不乱搞用省下的钱买辆车,退休前的积蓄够给孩子租个房子。

我是说一个人的人生如果像这样没有纰漏,或者说如此乏味,那么生活对于他来说便没有困境,更不用谈得救之道。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等同于所有人,也许你正志得意满地行走在扑面而来的人生之路上,从此岸向彼岸进发,可仅仅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配偶出轨,离异,手淫过度,乳腺癌,小儿麻痹,更不用说某人的不幸死亡,仅仅有了一个意外,螺丝松动,整个事先装好的链条会突然断裂,你扑通落入水中,不断下沉,冰冷的河水顷刻没过你的头顶。

从河水中脱身有两个办法,有人拉你,或者找块垫脚的石头把头露出来。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女主角还有个儿子,就如同伸出来的一只手,使她脱离了水面,她还有钱,虽然不多但足够叫她在密阳获得尊重,钱是她此刻的垫脚石,尽管露富使她送了儿子的命,可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女人来说,这实在是能迅速获得大家的尊重的捷径。

可很快,她失去了儿子,先是爱情,然后是亲情,又一条得救之道轰然封闭,她再次落入水中。

于是,接下来还有宗教式的得救之道,撒旦式的得救之道,这个世界上有人在对抗困境,有人在对抗虚无,教堂内的圣徒和教堂外的毒犯,其实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都在试图逃避。

关于宗教与神性这里的影评已经太多了,好吧,如果这是一部教会赞助的电影,或者说导演本人是位虔诚的基督徒,那么不用想就知道,女主角会在这一站停下脚步,停靠在她心灵的小港湾,找到她灵魂的小归宿。

而如果这是一部够酷够炫够傻X的电影,那么女主角就会向堕落低头,向撒旦屈服,成为妓女,甚至女杀手也未可知。

遗憾的是完全不是,两者都不是,导演并不想说教神性是如何伟大,也不想把他的电影拍成邪典,关于皈依和背叛都不是他想要的,看吧,接着看下去,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他想要的是向我们展示所有可能的得救之道在一位渴望救助的病人面前全部封死,他想要叫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试图穿越的女人那被刀划破的血淋淋的手腕,他想要说的其实毛姆在他多年以前的《刀锋》扉页上就已经告诉过我们,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被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而这次导演李沧东做得更绝,他说根本没有得救之道,什么也没有。

好了,写累了,最后再说一遍: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被越过,因此没有得救之道,什么也没有。

 9 ) 舒琪:《密陽》笔记

- 單以《密陽》一片的成績論,已足斷言李滄東是當代亞洲影壇最出色的導演。

- 能夠生產一部像《密陽》這樣的電影,並且獲得國家與國民的尊重與重視,也足證韓國電影無論怎樣過熱過剩,已無愧於本土的歷史與文化。

- 《密陽》不是一部反宗教的電影,絕對不是。

它甚至從來沒有質疑過宗教(有過質疑的是片中的人物)。

它探討的是信仰(faith)的問題。

不獨是對神的信仰,還有是對人的信仰。

- 探討的意思就是提問,審視每一個可能性。

信仰是一種必須經過scrutiny的自主的選擇。

沒有質疑的信仰只是一種盲目的迷信。

它又是一種責任的承擔,而不是一種對神的依靠或仰賴。

明乎此,申愛(全度妍)皈依宗教其實只是另一次的逃避(一如她來到密陽,其實是為了逃避喪夫之痛)。

她周邊的那些教徒們,特別是那個藥房的老闆娘,都是盲目的迷信者(李滄東不是沒有他的幽默感的:有什麼比藥房更適合來比喻這些把宗教當作止痛藥來販賣的笨蛋?

) - 申愛問:「神在哪裡?

我沒看到!

」她後來摔倒在地上(李滄東就是一個這樣細致入微與不著痕跡的作者!

),抬頭時看到教會的橫額,便以為「看」到了神。

諷刺的自然是:救贖其實一直都在她的身旁(那個魯頓得毫不起眼的宗燦),她卻自始至終沒看到,一如最後一個鏡頭裡照在那角落裡的密陽。

- (是以鏡子 ——「看」的象徵,由頭到尾充斥著電影的每個段落。

)- 全度妍讚:大概再沒有第二個女演員可以有她的能力與魅力演活這個角色。

她讓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申愛那份心如刀割的絞痛。

- 報導說:她最初接到劇本時婉拒了演出,原因是害怕自己演不來。

我猜她是害怕人物的那份痛楚。

不是說笑:演這個角色是會死的。

就以教堂裡申愛淘哭那場為例。

那一聲聲內心像被撕裂成碎片似的嘶喊,你能想像會把演員折磨成什麼樣子嗎?

(我想起了林權澤的傑作《天涯歌女》裡那一闕闕道盡了天地不仁的歌曲——同樣的聲嘶力竭,同樣的教人不忍。

)- 得獎後,在不同的場合,全度妍的回答都是:「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我進步了!

」——不僅是得體,而且是多麼humble的一個演員。

- 跟她一樣humble的是宋康昊。

換上是我們的演員,宗燦的角色恐怕會一個接一個的辭演。

因為表面上看都沒有戲演。

是宋的謙卑,演活了一個謙卑的小人物的偉大。

- 可以跟這樣出色的演員合作,簡直是一種幸福,一種blessing。

- 給我?

可以死而無憾了。

 10 ) 密阳:难以逢生的逃避

(写于2010-04-26)一个面容憔悴并带有一丝忧伤的女人申爱,带着儿子从首尔跑到已逝丈夫的故乡密阳重新过活。

在修车老板宗灿的帮助下申爱的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规,不料儿子却惨遭绑架,最后在警方的协助下在湖中发现了儿子的尸体。

这又一沉重的打击让申爱深陷绝望与悲痛的深渊中,渐渐地在虔诚的信仰中重拾自我,又在残酷的现实中迷失自我,最后在怨恨与伤痛中自暴自弃到自我放弃。

片名密阳,顾名思义带着一股神秘的气息与希望的意味,但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则是一个女人悲痛欲绝后的自我沦陷,与一个单纯男人的痴情爱恋与追随,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不像是部爱情片,更像是对“人生是美好的吗?

”这一问题的又一次质疑。

憨态可掬带着一股脑痴气的宗灿只是一个三十九岁的质朴单身汉。

爱上申爱后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如同天使般的小跟班,帮助她安慰她照顾她,但他默默的付出与热情的过甚让申爱无比厌烦,却让观众有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感觉。

他可以为了申爱义无反顾的投好于宗教中,不离不弃的陪在她身边,无怨无悔为她无私的奉献。

宗灿的爱似乎可以冲淡充斥于影片中的残忍与悲情,对于申爱悲惨的人生境遇来说宗灿的存在其实无比的重要,宗灿的爱就像是影片最后的那一束温暖的阳光,温暖人心,并成为申爱劫后余生后的唯一慰藉。

不愿相信丈夫有婚外情的钢琴教师申爱,深深地思念着在车祸中丧身的丈夫,不惜离开自己所熟知的首尔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密阳,只因丈夫时常挂在嘴边想要回家乡的一席话。

加上后来申爱与弟弟的谈话由此可以看出申爱是一个不愿面对现实,逃避生活现状且无比脆弱的人,似乎这种遭遇巨大伤痛后的自我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了她的一种习惯。

影片一开始申爱的身上就带有一种忧伤的气质,再加上呆滞的眼神与孤独的背影,有种徘徊在绝望边缘的感觉,更为这部影片营造出了一种悲伤的氛围。

到达密阳后申爱开始试着融入新的环境,教钢琴找投资疼孩子,申爱的脸上渐渐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但与此同时生活的劫难随之也向她伸出了魔掌。

得知儿子被撕票后,申爱无可救药的崩溃了,她声嘶力竭的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苍白的脸不断的抽搐,泪水无止境的流淌,失去孩子的那一刻她彻彻底底的掉入了绝望的枯井中,孤立无援痛彻心扉。

于是之前对上帝不屑一顾的申爱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宗教信仰中,只为从上帝那得到内心的安抚与慰藉。

申爱毫无保留的在教会歇斯底里的宣泄着心中难以言喻的悲痛,逐渐申爱完全听信于关于上帝的一切,极力掩盖着内心的痛楚试着走出以往的阴影。

我并非一个基督徒,但就影片而言我觉得申爱对于宗教的信奉像是在寻获一个精神的寄托与宣泄内心情感的渠道,可以治愈内心伤痕的良药,可以在精神上得到无限自我安慰的工具,更像是将自身浓缩在一个制造诸多美好意向的世界中的自我麻痹。

然而当申爱以为自己可以走向希望光明的生活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又再一次将她打回了原型。

当申爱决定敞开心扉原谅杀死自己儿子的罪犯时,却没想到罪犯却心平气和的说自己早已在上帝那得到了谅解,获得了救赎。

申爱走出监狱后立刻晕厥了过去,再次重回了悲痛的怀抱。

此时此刻的申爱自认上帝背叛了自己。

毁了自己人生的人竟然也可以如此轻易的获得上帝的原谅,不必得到被害人的原谅只要向上帝伸出援手就能心安理得的过日子,这种“人人平等”的信仰让申爱更加深陷于绝境中,难以自拔。

随后申爱开始向上帝展开“报复”,在教会奋力的拍打着桌子,表示着对上帝的抱怨与愤恨,在传道场所播放“都是假的”的歌曲,勾引牧师,向为她而祷告的家里扔石头,一直到最后的自杀。

从对生活境遇无力的痛再到对宗教信仰极端的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直都是申爱人生的悲面性。

这部电影将悲痛以叠加的形式出现,从丧夫,到丧子,再到对上帝的丧信,三丧相继叠加将“悲伤与绝望”渲染到了极致。

人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伤痛不断席卷而来,体无完肤后只好钻进宗教若有似无的信仰中寻找自我安慰,梦醒后才知道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并非因自身的宗教信仰而存在,这是申爱极为悲苦的人生写照,也就是因为她一再的逃避,才造就了她悲剧般的人生格局,为了安抚内心的丧夫之痛抛弃以往的一切远赴密阳重新过日子,为了得到丧子之痛的慰藉完全沉溺在宗教信仰的世界中,当一切的逃避点(心爱的儿子惨死在密阳,凶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上帝的谅解)都毁于一旦时,也就丧失了活着的基本意义,以至于后来才会有割腕自杀的一幕。

逃避换来的结果往往都是双倍的伤痛,以及难以识辨的迷途,也许只有面对现实才是寻获人生意义与真谛的唯一途径。

《密阳》短评

Realism. The plots are not so twisted but extremely emotional. Do-yeon's performance was incredible.

6分钟前
  • Sophieven
  • 还行

缓慢又没闲笔 这种劲太难拿了 另外看守所twist也很强

8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重看2018.05.21;2024.10.27】

13分钟前
  • 蜉蝣
  • 力荐

郁闷

14分钟前
  • 無需男人姐有手
  • 还行

终于领教了第一部沧老师,作为一个韩国片几乎没有煽情就已经刮目相看了,无关宗教,这是一个无处躲藏的灵魂寻找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故事,包括现实中和精神上的,当所有的希望尽数崩塌之时,她发现给予救赎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宋康昊的角色虽然功能化,但功能得太好了,百般的殷勤却不能让心灵接近半寸

18分钟前
  • 🌵🌵
  • 推荐

小惊悚,很不喜欢。

23分钟前
  • 沈逸
  • 很差

好家伙,惊悚片儿啊。劝导演做个人,肚子里没货儿就别拍这么长折磨人。不过他至少还知道自己是在拍电影。

27分钟前
  • 寻找凉宫春日
  • 较差

剧情平平淡淡,可是全度妍的揪心表演看得人的心情跌宕起伏。

32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无论什么题材男女主角都太强大,尤其是老板,耀眼得让人无法直视。前半段耐看,后半段掏心,唯独忍受不了中间基督教的部分,因为个人的憎恶,唱诗祈祷讲经都像吃苍蝇。离开劳教所后其实层次出不来,极痛的女子再没有深入的可能性。同是丧子之痛题材,觉得远比不上河濑直美的殡之森。室内室外全手持学习

34分钟前
  • 找了很久找不到
  • 较差

收尾前一段女主角瞪著上天應該改成瞪著鏡頭才對,怪上帝不如怪導演。

39分钟前
  • alfredo
  • 还行

从全度妍一开始那么决绝地不信上帝的态度,我就知道她突然表现得那么笃信必有诈,类似中国人的临时抱佛脚,从这个角度来说编剧并不高明。这样一个熟人社会的小城市怎么会发生绑架案(以至于我开始以为是谁的恶作剧),孩子又怎么就死掉了,毫无铺垫和交待,这样讲故事也挺有问题的。唯一想赞美的是李导演镜头里的现实主义韩国市井跟中国太像了,颇有亲切感。

42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冗长的142分钟把丧子之绝望说尽了,接受很难,假借上帝之手去骗自己接受也很难,强行原谅更难,不原谅恨着生活下去更更难,崩溃变成精神病是机体的求生本能,自杀更不用说了。李沧东的表达很克制,没有贩卖廉价情绪,也只有这种顶级导演才能摆脱韩影普遍的用力过猛,没有在摄影上的炫技,只有平实记录,表演上也是相当到位几乎无瑕疵,但看完后就很无力,142分钟看到的只是丧子母亲的一切苦痛,这的确是至深之痛已经理解的不能再理解了,不需要再去一部电影里回味体会,宗教问题也只是浅尝辄止。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更深层的表达。等于就是花时间让自己跟着女主一起痛苦了俩小时,很虚无很没意义

45分钟前
  • 某骑士的鬼魂
  • 还行

表达机制和老马的《沉默》正好相反,一个以成为“共识”的疑问带动角色行动,一个是以赢得共情的行动带动观众思考,如信仰为何建立又崩塌。这部可窥李沧东的格局,很遗憾嗅到了以蠡测海的味道,但最后一镜若如我所见,是对那束既“有主的意图”又“什么也没有”的光回归中性与好奇的凝视,便扳回一城。

49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和「诗」一个套路,而且共享一个毛病:不可言说的使劲说,该说话的时候偏偏又沉默了。

51分钟前
  • godannar
  • 还行

一会儿看懂了 一会儿又觉得还是没看懂。。。

52分钟前
  • Mathilda
  • 还行

1.疼;2.看到她如此恸哭,你还好意思说上帝存在吗?

5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这部应该是最抑郁的一部,丧子之痛被全度妍演绎得很到位。但无论如何还是觉得在剧情上没有《绿洲》《诗》来得精致。

60分钟前
  • freeup
  • 还行

宗教一度让我以为要糟,结果在猜出探监要转折的情况下还是被转折的点惊到了,真是太牛了!里面的教会和家庭聚会场景太熟悉(说来也算是做过的田野咩),益发觉得这个片儿好啊~以及主角姐姐你就是不要从了大叔!我支持你!【2016,全度妍想要僭越上帝的工作进行宽恕,殊不知只有上帝才能宽恕】

1小时前
  • 脆弱社畜晴阳阳
  • 力荐

就像我在那篇影评里说的:一方面,世上最让人无法直视的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一方面,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那人心的裂痕是否还能透露阳光?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节奏好慢。

1小时前
  • 麻油叶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