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看的最后一部电影。
Sean Baker对于边缘人群有着情有独钟的注视目光,作为一个New Jersey出身的白人直男这个注视目光挺敏感也挺深入的。
两个主要演员也都是导演在LA做田野的时候认识的,导演先在LA的LGBTQ center认识了片中饰演Alexandra的Mya Taylor,然后经由Mya介绍认识了Sin-Dee扮演者Kitana Kiki Rodriguez。
看资料说两个人都深度参与了电影剧本的创作,这也解释了整个叙事的真实与动人之处的来源。
Mya本人是想要成为演员与歌手(所以唱歌这么好听!
),而Kiki完全是非职业演员,但因为整个人的气质与能量完美契合角色所以被导演选中。
节奏的急与缓也组织得非常好,洗手间里Sin-Dee和Dinah在红色灯光下亲密的互动大概是整部影片我最喜欢的一段。
但Sin-Dee暴力拖拽Dinah,包括知道男友出轨对象是一个生理女性之后的暴怒,与对于白人男友的宽容形成强烈对比,那种internalized misogyny真实地刺痛着我。
Sean Baker野心很大,一部影片要讲跨性别人群(又是性工作者),移民,街区,种族种种问题,交叉在一起,但“鸡贼”之处在于,立场或批判意味小,呈现为主,还挺规避风险的哈哈。
iPhone拍摄出来效果也很好,视觉民主时代每个人都能拍,重要的是视角与故事。
音乐配得也带劲,前座的姐们儿一直在跟着起舞。
为soundtrack提供音乐的艺术家感觉也是Sean Baker在LA当地找到的音乐人,Spotify上月听量基本上在几百左右。
手机上评价是一直提醒我"短评不能超过140字“删了好几次勉强提交了,无奈滚来电脑客户端毕竟有着一颗想要说话的心。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给我最深的点在于边缘人的喜怒哀乐,不管他们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他们自己知道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爱的人。
片子里最够的悲伤让人感受到世间的恶意,可是辛蒂和亚历山大安之间的感情又让人心安。
别人拿了我的东西我会很生气,可是如果是你我会难过会想放弃,但你要知道不管怎样我都是爱你的。
你受伤了我会陪着你,你失去发套害怕丑不自在我把我的给你,你要知道,我的一切都希望你要比我好。
白人姑娘最后的遭遇让人心疼。
没有人比谁更高贵,没有人有资格嘲笑别人。
亚对音乐的坚持也是让人唏嘘。
最后这部电影台词都很好,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居然是路人司机卡洛一句”就算他不尊重自己,也要让他知道得尊重自己的家人”。
然后现在其实是考试周,我放着一堆书没有复习,在看这个,我也是要炸了。。。。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与牛大力饮茶】,关注公众号,回复“橘色”获取资源之前没有特别关注过西恩·贝克(Sean Baker)。
看到《待绽蔷薇》(Starlet)的时候,可以直接、明确地唤醒《佛罗里达乐园》(The Florida Project)的印象:相似的温暖滤镜,类似的社会被忽视人群。
2012年《蔷薇》的鹅黄色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是海明威曾外孙女在电影中有大胆的演出,但丝毫感觉不到色情的味道
2017年《佛罗里达乐园》童话似的彩虹调色盘+紫色主色果然源自同一人的自编自导,个人风格特别强烈。
以至于不得不把他另一部长片《橘色》(Tangerine)也翻出来。
简直碉堡!
第一部完全用iPhone 5s拍摄的长片。
肖恩·贝克表示,是由于预算有限,才使用了iPhone 5s 拍摄,一共3个机位,并使用价值9.99美元的视频软件FilmicPro,支持手动调整对焦,光圈和色温的细粒度。
而演员则是彻头彻尾的素人,几乎本色出演。
堪称穷逼剧组。
但正因为这样才多了一份诚实的真实!
2015年《橘色》浓烈的高饱和度红色系色调贝克聚焦不被社会主流认可的,所谓的“边缘人”。
《蔷薇》是洛杉矶成人电影闪亮新星,《佛罗里达乐园》对准在汽车旅馆接客的单身妈妈,去到《橘色》则是生活在好莱坞的变性黑人妓女,副线是喜欢变性人的爱沙尼亚移民出租车司机。
习惯从来不意味着正确。
被称为“边缘人”也好,“底层”也罢,都是被创造出来的“异己”。
他们没有获得物质上的成功,没有掌握话语权,而被透明、被失声、被边缘、被底层。
但正是这些人群构成社会的大多数,才是人数上的主流。
对于这个群体的聚焦,想起贾樟柯,也有类似的群戏角度和观点,比如《小武》、比如《三峡好人》、比如《江湖儿女》等等。
果然,在2020年,贾樟柯应《电影手册》邀请选出他的十年十佳电影时,恰好有这部肖恩·贝克的《橘色》。
他欣赏的点在于导演用手机进行拍摄的方法非常前卫和大胆。
贾樟柯在某个访谈中说,“对于创作者来说,我笔下的人是我在意的人,是我爱的人,是我感情所寄的人,所以对我来说,不会判断他在经济学的角度或者政治的角度是所谓边缘还是主流,我也判断不了,但我就想讲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
”回到贝克,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从小跟着妈妈去图书馆看系列片,到了高中和大学之后,开始关注独立电影倾斜。
其中cue到了斯派克·李、吉姆·贾木许!
这也难怪了,难得的是他明显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橘色》是很有生命力的一部。
这是深入圣莫妮卡和高地附近的变性妓女社区对其进行近八个月的观察后构思出的故事。
“我们想走近变性妓女这个群体,自我介绍并了解她们的日常生活,”他说,“大多数时候街上的女性认为我们是警察或牛郎。
”那你们是如何减轻他们的担忧的?
“我们并没有真正消除他们的顾虑。
这就是问题。
我们无法与那些真的在工作的女性走得更近;她们没有给予我们时间,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钱去换得她们的时间。
”
圣诞前夜,主角Sin-Dee从狱中释放,从闺蜜口中听说男友Dinah出轨,满城疯狂寻找。
因此电影也有几乎三分一的时间是在洛城的人行道度过。
她恋爱脑,所有人都叫她别抓马。
但仗义,再怎么疯狂找男朋友,也遵守和闺蜜的约定,去观看她的演出。
最后girl helps girl。
我希望关于边缘人群和亚文化的故事被讲得越多,这种意识就传播得越广,这些人就不用变得那么边缘。
我不是政客或者决策人,我只是个电影人和讲故事的人。
我的目标就是给这些通常不人性化的隐藏人群一张人性的面孔,这样大家能受到鼓舞去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有时将一个问题曝光出来是实现改变的第一步。
橘色(Tangerine) 是第一部全部使用 iPhone 拍摄并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展出的电影。
该片流畅的摄影、大胆的配乐、夸张的色彩和炫目的光影历来为人称道。
导演在对洛杉矶街区进行长达八个月的考察后构思出了这个故事,但在了解多元性别群体的过程中碰了壁。
他在一个街区以外的LGBT中心遇到了该片的两位主角Taylor和Rodriguez.与Ta们的相遇打破了当时的僵局状况。
身为跨性别者,这两位主演基于自己的体验和对社群的了解,为剧本创作提供了不少建议。
故事发生在圣诞前夜,主角是跨性别女性。
导演使用三部 iPhone 5s 拍摄该片,开场就以主角Sin-Dee的一段街头暴走风格化地展现了洛杉矶的街景,相当提神醒脑。
在Sin-Dee丢掉烟头的瞬间,古典乐转电子乐,角色快速行动,身手矫健地跃过地铁检票口……情绪化的肢体语言被流畅的动作摄影捕捉,激烈的情节和极具生命力的镜头语言配合,《橘色》带来了强有力的视听和情感冲击。
“看你穿的这身破烂,你肯定买不起。
”“那你呢?
你难道穿的是晚礼服吗?
”同为处于岌岌可危状态中的边缘人,片中的角色们花掉身上最后的两块钱乘公交车、在洗手间内互相补妆、为朋友聒噪地捧场……TA们挣扎着追逐自己的尊严和欲望,生活在每一个低落或激越的时刻。
姐妹扯头花扯出了都市边缘人群的笑容与泪水,街头暴走走出了城市生活的暗面。
这是一部笑中带泪的喜剧,基于跨性别者和性工作者的现实困境,展现了相互争吵、相互扶持的姐妹情谊和坚韧的生活经验,并以独具张力的美学风格爆发出了极高的情感强度。
2015年时尚圈70年代风格大回潮:高腰阔腿裤、流苏装饰、麂鹿皮面料拼贴、几何图案、蕾丝材质、丝绒外套、及踝长裙。
复古风格的穿搭融合自由奔放、浪迹天涯的波西米亚式生命哲学,让这略显颓废却暗藏叛逆的别样美学大行其道。
就连新近上映的科幻巨制《火星救援》(The Martian,2015),也使用了70年代Disco摇滚乐队ABBA的歌曲,暗合这股风潮。
今年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橘色》(Tangerine,2015)一片的出现引来各方关注。
除了为控制成本而使用三部iPhone5s进行拍摄的器材实验与创新外,本片着力呈现的是好莱坞跨性别性工作者的生存状态,形式与内容上都可谓充满了独立精神之意味。
而导演肖恩·贝克(Sean Baker)对场景、人物、情节的设置和调度,将这一性少数群体的自由洒脱、放荡不羁和热情奔放刻画得入木三分,观影过程中令人感觉这是一部用眼睛来“听”的电影,一首别开生面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而这些边缘人群,就是在社会主流性别文化夹缝中生存且载歌载舞的“波西米亚人”。
1.少数群体的平等化呈现阶级、性别与种族一向是文化研究所关注的三个主要焦点。
在“男性-女性”二元对立主导的社会主流性别观念中,跨性别者属于比同性恋者、双性恋者更加少数的边缘性群体,前者关于性别认同,后者关乎性倾向(性取向)。
Sin-Dee与Alexandra两个黑人跨性别者从事性工作,性别述说、阶级述说叠加种族述说,无疑将角色的边缘性推展到极致。
同样,作为另一条叙事线索的主人公,出租车司机Razmik是亚美尼亚裔的种族身份,而他在有家庭的状况下仍对跨性别者存在性需求,甚至对Sin-Dee到了痴迷的程度,也分别呼应了阶级、性别与种族议题。
某种程度上,本片的所有角色都可视为社会学意义上的少数边缘化群体样本。
与相当一部分酷儿电影弱化角色博取同情不同的是,《橘色》一开始就将主人公们塑造为侵犯性极强的个体,这种侵犯性一方面体现在Sin-Dee的具体行为上,曾因为犯罪而被捕入狱,对待男友的情人施以实际的暴力;侵犯性同时还体现在话语暴力上,Sin-Dee和Alexandra以及其他跨性别性工作者们貌似有极高的语言天赋,脏话与俏皮话连珠炮似从头贯穿到结尾而几乎未有重复。
种种侵犯性裹挟下,这些原本位于弱势的群体被创作者错位抬高,他们不再是关在笼中被给予同情仅供观赏的金丝雀,而真正成为了具有积极行动力,与其他主流人群并驾齐驱的平等化个体。
Razmik靠出租车供养整个家庭,但工作上的麻木和频繁的性需求让这个男人生活化,浮现出背后更多承受着家庭压力下的平凡人。
伴随着Sin-Dee和Alexandra两位朋友的寻找、争吵、和解,我们在某些时刻仿佛看到的是两个普通女孩的敢爱敢恨,而非妖魔化、奇观化地呈现,因此对于这一群体生活的关照更显得客观和打动人心。
创作者对少数群体的观察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既没有抬高这些人而获有性别政治意味,也没有刻意贬低这些人来赢得同情怜悯,这种平等化的呈现也是这部电影难能可贵之处。
2.真人秀式的真实戏剧性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这个娱乐消费至上的年代里,真人秀节目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
人们在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厌烦失去热情之后,开始对他人的生活状态抱有某些窥视欲般的好奇,或对他人的成功进行心理投射,或从他人的失败落魄中得到信心和满足。
而真人秀节目,恰恰迎合了急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中人们这一本能的欲望。
考虑到成本问题而选择iPhone5s进行拍摄的《橘色》,却意外获得了专业电影摄影机无法得到的灵活性与轻便性。
不考虑精细化的布光,全部进行实景跟拍,又得到极其令人信服的真实影像。
我们跟随着几位主人公的步伐,游走在橘色阳光照射下的洛杉矶城,与Razmik的出租车和其他公交车一起,走马观花般领略了好莱坞的街道风貌。
角色强烈冲突时的灵活捕捉,以全景、中景、近景为主要景别的影像呈现,都让人联想到这就是一部集真实性和意外性于一身的真人秀节目,当然真人秀的主角就是这些主流视野未曾近视的性少数群体们。
这一群体自身就带有极强的戏剧性,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工作细节,生活现状等,电影以点带面地描摹出这一群体的整体状况的同时,也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星光熠熠阴影下极其平凡甚至略带寥落的好莱坞城。
在“原配”报复“情人”,“岳母”调查“女婿”这样简单却充满戏剧性的情节设置中,我们总会在其间看到喜剧性的出现。
这种喜剧性除了建立在上文提到的主人公们互相攻击的俏皮话带来的快感和喜感外,人物行事单纯和不顾后果也带来了帮助。
我们在无意中总会捧腹大笑或会心一笑,这种基于真实的戏剧与喜剧性体验,增添了整部影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3.橘色作为象征——别样的温情从色彩学来说,橘色象征着温暖、光明、亮丽、趣味、兴奋、冲动、精力充沛等。
后期制作上影片加深了饱和度,并进行了色调的调节,最后呈现出橘色色调为主的成片效果。
除了营造出亮丽且带有标志性的视觉特征外,橘色作为象征与整个城市空间和人物心理空间进行了有效补充,同时也体现出创作者们对这一群体的人文性关怀。
主人公Sin-Dee出狱后无意中得知男朋友与其他女孩鬼混在一起,于是试图寻找女孩并施以报复。
这群人在橘色阳光照耀的街道上横冲直撞,肆意洒脱,除了带给观众兴奋感外,也更好地塑造出人物冲动、暴躁的性格。
以这样的暖色作为主色,既体现出这群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创作者们不带偏见的情感温度。
夜晚中虽然没有阳光,但在各种霓虹灯和照射灯的烘托下,依旧呈现出一种红色偏橘色的视觉感受。
Sin-Dee在酒吧厕所里红色的灯光下为Alexandra补妆,Alexandra身穿紧身红裙,在红色幕布前深情歌唱,Razmik家中黄色的整体布局,Alexandra送给Razmik的橘子挂饰,“甜甜圈时刻”里橘色与黄色的座椅和餐桌——橘色色调无处不在,从视觉感受直达心理感受。
在这一边缘群体整体心酸的生存状态下,他们依旧像橘色般明亮,我们也从橘色中体味令人舒适的温暖而非道德审判。
在影片最后一场戏中,Sin-Dee被人泼尿到洗衣店清洗衣服与假发,Alexandra将自己的假发摘下给没有假发而感到尴尬的Sin-Dee戴上,他们共享了这一群体的形象符号与身份遮掩。
二人握紧双手,冰释前嫌,如此克制却令人动容。
这一性别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即将演奏结束,而Sin-Dee和Alexandra这样的“吉普赛女郎”还将踏上流浪般却又充满敌意和歧视的生活旅程。
这一刻没有品评,没有性别偏见,我们只在他们彼此取暖依靠的真心中感到动容。
也许,我们的确应该对更多的少数群体报以橘色般的温柔。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共账号:眼之愉阅
先拉一遍剧作辛迪出狱和朋友庆祝,得知男朋友出轨,抓奸行动线。
好姐妹儿要开个唱,宣传拉人。
艾美尼亚司机喜欢吃变装的鸡鸡,被丈母娘发现。
辛迪和好姐妹儿半路分手,和妓女戴安组队。
好姐妹儿和艾美尼亚司机交易一番,约定晚上看演出。
辛迪这条线,好就好在入狱的原因根本不解释,对于非黑人酷儿群体,这事儿大了去了,不过辛迪和她圈子的人都见怪不怪。
艾美尼亚司机这条线,好就好在招妓招到个女的,把她赶跑了,这里有特别不情欲甚至很丑的露点镜头(对比洗车房交易的超现实表现手法,很有点儿严谨)这场戏把艾美尼亚清晰化了,首先他喜欢酷儿,更重要的是他不爱酷儿,即使后边追着辛迪跑,也是为了干她。
如果没有第一场搞错性别的戏,很容易被浪漫主义观众想象成爱情。
好姐妹儿对艾美尼亚司机有点感情,这里尺度太好,又把好姐妹儿对辛迪的嫉妒点出来,又把她的那种控制感情、控制真心的悲哀劲漏出来。
不煽情,这本来是个很煽情的点。
综上,群像是黑人,酷儿、移民组成的底层,不加司机结构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加了司机“美国亚文化”的里里外外这一主题更直观清晰。
导演对辛迪和姐妹儿有感情,不光是最后一场戏,还有前面对姐妹儿隐秘感情的刻画。
保留着尊严,这是片子最有魅力的地方。
剧作最后一个翻翻儿,姐妹反目,抓马又合理,合理就合理在嫉妒,不过嫉妒和外面充满歧视恶意(被导演刻意藏到了最后)的世界比起来,又是小事儿了。
最后的到甜甜圈店的多线合并是典型的假结局,揭露坐牢原因、找到出轨对象、性向被发现——假结局就是动作的结束——真结局是人物的另一面。
美国亚文化主题,跨儿性、黑人性,对我的短片来说都是不能照搬的,咱国的跨儿在模仿美国的跨儿,这种模仿需要呈现出来。
There are many films about transgender people and this is the one I like most till now. I care about human conditions and love exploring different cultures, values, etc. What I want to learn from this film is how the director uses a unified mise en scene and a story with reversals and many details to show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a group of people, to show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nature, and to create emotional connections with the audience.What interesting is that the film uses a parrallel structure as in many cult films to tell three people’s stories and these people all meet in that donut store which creates the climax, though most of the story is about Sin Dee.The well-designed dialogues remind me of the quarelling dialogues in the film A Seperation. Both of the films dialogues make me feel so real and many sentences touch me. The style remind me of the film The Big Lebowski. Both of them are depicting the minority. I feel weird but funny when watch them.
几句简短对话后一身bra+热裤的Sin-Dee从Donut time里气势汹汹地踩着猫步扭出来找男友质问的镜头,电音舞曲的四声枪声使人一个激灵,随后 Alexandra的一句Merry Fxxking Christmas将这场Drama拉开序幕。
明艳的橙色滤镜,凌厉的节奏,聒噪的电子乐和紧密的鼓点,开场就是火力全开,又炫又嗨。
它并没有深刻的内涵,剧本上甚至是比较单薄的,然而由于题材和主演们真实身份而呈现出的伪纪录风格,还是使人眼前一亮,使人击节。
这不是猎奇。
诚然是少数群体,以此为奇,只怕更应反思自身的孤陋和狭隘。
剧本是单薄的,若换成普通男女,不过是一部撕撕撕的小鸡片罢了。
而正因为故事的主角是这群跨性别性工作者,才反映出她们的生活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她们一样会爱、会嫉妒、会彼此拥抱,活力四射。
这并不是羞耻也不需要被同情的职业,相反,她们认为这和一般的Business Trade没什么不同,她们活得骄傲而热烈,正如那铺天盖地的橘色。
性工作者和嫖客,家里独挑大梁的亚美尼亚裔出租车司机,隐忍体贴的妻子,强势的丈母娘,浪荡的毒贩,这些边缘群体的drama在亚裔店员的面包店里集中出演,LA的光鲜背后,也有凡俗零碎到不上台面的Donut time、5号房间一般的犄角旮旯。
出租车里即可管窥城市里的角角落落:新丧宠物的老太;热爱自拍的非主流少女;喜爱唠嗑的印第安土著;宿醉后烂泥一般吐了一车的年轻人……Los Angeles is a beautifully-wrapped lie. 然而又有哪一处的繁华世相背后,不带零星的谎言和虚假?
光鲜是做给外人看的,普通人的琐碎生活里哪能没有阴暗潮湿的犄角旮旯?
更何况她们还要承受一些来自无知狭隘的外界压力。
所幸她们仍会彼此接纳,彼此爱护,彼此宽容。
她们自身活得开朗热烈,她们也渴望平等和尊重。
城市压力下欲望的消解无关性别与性向,在LA橘色的天空下,每个人都一样平凡。
【橘色】对iPhone的应用好于《女儿》,质地与内容很搭,配乐也不错。
人物的欲望是简单的,但困境是复杂的。
Cindy 渴望爱的专属性,出狱得知男友背叛找D字女寻仇对峙,但自身是变性站街女、男友是毒贩兼皮条客大把放纵履历,任其泼辣野蛮也无法改变无爱现实。
Alexandra渴望驻唱表演,但只能应招赚钱付钱给酒吧老板买时段唱歌,渴望尊严体面,但可能还是因为嫉妒或男男关系难专属和好友Cindy的皮条客男友有染。
移民出租车司机渴望摆脱工作的烦乱和家庭的窒息感,同时释放自身的取向需求找变性站街女交易,却被岳母识破围追堵截。
加州没有圣诞气氛的圣诞夜,三人的渴望受阻,不堪被揭穿,可能表达的就是那句“洛杉矶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假话”,作为外者体会很难特别深入。
掀开不堪的被子去看里面更加不堪的藏物,虽然最后仍然落在的友情的温度上,全片的冷酷还是多于温度的。
导演很会拍群像剧,每一个人都能拍出他们的主体性。
这出于他真正的对底层民众的尊重。
把两个跨性别妓女,一个找同妻的男同,一个渣男毒贩,一个女性妓女。
女主人公辛德,黑人跨性别妓女。
她的白人未婚夫,把她诬陷进了监狱,并且在她进监狱的时候找了一个纯女性妓女。
辛德瑞拉抓小三戴娜,这非常符合男权社会的陈规。
但是比较好的一点是,这个过程中,她慢慢和戴娜缓和了关系(她帮戴娜化妆)(导演也非常同情戴娜,拍到她在寒风中穿那么少,被老鸨毫不客气赶出门。
但就这样气势还是很足,愤怒地把鞋一甩,没有露出懦弱猥琐的样子)并且辛德瑞拉比未婚夫还要更尊重戴娜(未婚夫连戴娜的名字都记不住)。
亚历山德拉遇到想不给钱的嫖客时,使用暴力(说“我也是有penis的人”,意思是我是男人,别以为我好欺负。
可见妓女在卖淫时也很可能这样被嫖客欺负)。
她在警察面前也很强硬,这点和阿诺拉很像,只要确定我的权益被侵犯,就要和对方斗争,这就是主体性。
出轨男同很差,他骗亚历山德拉会去看他的演出,实际上没有。
关键是,他欺骗了自己的妻子,并让对方为自己生了一个女儿。
(妻子一定已经发现了,才会那么淡定地劝母亲回去)导演让他找妓女时找错性别(找了一个纯女性妓女),是在暗示他是个纯同性恋,对女性没有丝毫兴趣。
按道理说,未婚夫藏毒,把自己送入监狱,这种男人就不能再要了。
未婚夫后来解释如果不这样做他本人就会更惨,好像也说得过去,但是这个人也是极度自私的人,出轨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
最后很好,辛德被泼尿(跨性别者处境艰难),亚历山德拉立刻上去帮助,这是两个最边缘的人的姐妹情谊。
加州阳光橙
除了摄影真的很不错(iphone加了变形镜头套件拍的,影院看效果不错。虽然从头到尾一个焦段,但镜头运动非常丰富,色彩运用也很有感觉)。其他基本一无是处。故事比较糟糕,普通的没屁眼闹哄喜剧,稍微有点对变性群体的“照顾”。演员业余。拍成短片比较合适,中间很多拖时间的无意义段落。
L.A.transgender版名姝,从头爽到尾!不知是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群横跨各种性向、种族、年龄的人们聚集在平安夜,谁说放荡下流的妓女无情,分明有多抓马就有多真性情。这撕逼的热闹来得过瘾,这热闹过后的安静也来得恰如其分,真正的友情是给你戴上我的假发,两人拉着手不发一言。
drama
好看 相当drama//他们鲜活热烈生猛破落甚至肮脏//但洛杉矶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谎言 每个人都在圆某个丑陋的谎//模糊的性别和流动的性取向 都在拿这些取笑又似乎根本没有人在意//没有什么情谊能比上女孩子之间的感情 赌一根屌 没有
橘色的加州阳光下,热气腾腾的圣诞夜,另一种童话叙事,辛德瑞拉抓小三,戴娜丢掉了水晶鞋,午夜时分脱下了假发,灰姑娘打回原型,没有王子的救赎,还好有姐妹的温柔相助。导演能以平视的角度去展现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拍得这样真实生动,厉害。
iPhone拍摄的效果真差,导演好像自我感觉还挺良好,除了摄影外,剪辑调色配乐都差得无法接受。而人物除了大飚粗口外,还有哪里配得上“鲜活”二字呢?零故事纯炫技,还炫得超没水准的那种
圣丹斯片,太冲太喜欢了,全片用iphone5S拍摄APP调色,震惊。变性妓女敢爱敢恨的可爱面,心酸又温暖,交响电音摇滚等混杂律动、夸张浓烈橘黄色调配合快节奏行走对白剪辑+多线合一撕逼大战,嗨到高潮迭起。奇葩出租乘客合集,变性歌手梦想秀,穿城寻人歇斯底里;外加多疑丈母娘,圣诞夜华人甜甜圈店齐聚
Sean Baker Marathon,好好看
3.5 真是一路暴走撕逼撕出了洛杉矶边缘人群的态度与状态,出租车司机这条线贡献出了描写LGBT群体的另外一个角度,iPhone拍摄噱头下是镜头上抛弃精致换来的无限活力与自由,最后在橘色散去夜色浓密下发着白光的洗衣房,尘埃落定于一个头套的真挚交换。
按我自己的iPhone使用经验还没等演员开始撕逼就已经没电了好吗。而且最讨厌黄色调滤镜,每次修图的时候也是先把黄色拉成白调。
橘色天空下是无休止的抓马,和最动人的底层人之间的真情谊,哪怕只有共犯时的一瞬。A truely independent movie.
Sean Baker太会选角了,全员出彩。拍摄用了三部iPhone5S,拍完自用一部,卖了一部交房租,还有一部捐给了学院博物馆。
《红色火箭》的精神前作,但是更好,前者只是梳理得更精致了一些,iPhone拍摄反而规避了“火箭”里复古影调的刻意感。无比喜欢两位女性在厕所补妆的单场戏,Sean Baker好会拍
这...过誉了吧。
“有时候做妻子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絮絮叨叨、无关痛痒,看着很烦。
“洛杉矶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谎言” 肖恩贝克充分利用了手机摄像头带来的粗粝感和运动的自如性 讲了一个关于社会底层的好故事 全片主题与镜头语言的一致都在映衬着洛杉矶这个“精致的谎言” 圣诞节当天黑人变性妓女寻找男友的情人 最终真相大白 升华出女生之间的情谊 手机的跟拍令人印象深刻 很有纪录片感 利用“寻人”的方式一窥洛杉矶LGBT生存现状是导演的聪明之处 少数族裔也成为影片表现的一条支线 一个传统亚美尼亚家庭装饰着圣诞树 丈母娘强势 妻子忍气吞声 也同样呼应着“精致的谎言” 高潮部分的甜甜圈店一场戏 戏剧性极强 导演将LGBT 少数族裔 女性 这些元素全部集中到撒着糖霜的甜甜圈前 同一屋檐下既有传统道德的不解 也有“道德沦丧”的一代 几乎成为美国社会的现状隐喻 全片亦有波普美感 手机的廉价滤镜装点着谎言 而像素粗粝却在诉说着真相
笑一笑就完事啦?
Ra-Ra
我TM居然看完了,一星给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