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尽头

Poesía sin fin,无尽诗篇(港),欢迎来到诗乐园(台),诗无止境,Endless Poetry

主演:亚当·佐杜洛夫斯基,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莱安德鲁·托布,帕梅拉·弗洛雷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Jeremias Herskovits,Julia Avendaño,Bastián Bodenhöfer,卡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日本,法国,英国语言: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年份:2016

《诗无尽头》剧照

诗无尽头 剧照 NO.1诗无尽头 剧照 NO.2诗无尽头 剧照 NO.3诗无尽头 剧照 NO.4诗无尽头 剧照 NO.5诗无尽头 剧照 NO.6诗无尽头 剧照 NO.13诗无尽头 剧照 NO.14诗无尽头 剧照 NO.15诗无尽头 剧照 NO.16诗无尽头 剧照 NO.17诗无尽头 剧照 NO.18诗无尽头 剧照 NO.19诗无尽头 剧照 NO.20

《诗无尽头》长篇影评

 1 ) 诗的意象,诗的行为,诗的共情

很久之前看过,后来完全忘了自己看过,直到再无意接触又被吸引再度看完,中途隐约熟悉的氛围,到结尾才确定自己看过。

【意象】从小就喜欢诗词,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字美感,背课文挺痛苦,但背诗誊诗都很享受。

一直以为诗是一种文字游戏,于是童年闲暇总宅家抄写各种美句,写文章也不爱说人话,搬弄华丽辞藻比例低了都会觉得文章拿不出手,那会儿看很多郭敬明,那铺满香樟树和木棉花的略带忧伤青春。

虽然如今感官麻了,但对影片中轰炸似的诗词诱惑还是无比酣畅,那些发自内心的咆哮般的宣言,还有那写满诗句的蓝色房间,特别想拜访并复刻。

【行为】直到工作多年后才理解电影里这句,诗是一种行为。

那些刻在椅背上的爱情,会不会开出天荒地老,没有风的森林元旦和朋友穿越古老城市,遇到正在维修的街巷,突然想起电影中保持直线穿梭一个个障碍物的行为艺术,真是太有意思了,他们遇到这尚未干涸的水泥铺路会怎么办?

是否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的脚印,等多年后相约故地重游再笑谈那年的痴狂?

红发女郎用刀在手背刻下字母“A”,那刻我不再像从前觉得这是幼稚的荒诞,年少多少蔑视“海誓山盟”,潜意识知道那不过是一时兴起的感官上脑,热情褪去也就散了,可现在却有些理解这活在当下的行为艺术。

你到达了探寻的终点,命中注定,一败涂地谁能预测明天,绸缪太久却发现焦虑的雨终未至,却错过了很多松弛晒太阳的时辰,无谓好坏,至少日光浴的黑与斑也有效避免了,等雨过程也收货另类心绪,但还是会在观片过程心生一些憧憬:若我也如此疯狂,是否又将拥抱更宽广的边界,收获更深刻的惊喜?

舞者,画家,演员,小丑,侏儒情人…烧掉小提琴,撕毁医学书,放飞瘦身衣,涂黑聂鲁达…跳脱常规,与一切趋势背离,反抗既定的标准,后来我知道,这是少年的特权,若心永远的年轻,那么迷茫与疯狂都如诗。

【共情】“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诗心。

到了片末,主角与强势的父亲告别,开始拥抱,开始原谅,从开始舞文弄墨的花哨,到躬身力行的疯狂,到怜悯聆听的慈悲,诗境又辗转到另一层界。

当你坦然了,那么磨难与幸运也将你没奈何了,终将走入海的深处,成为万千水滴。

不必苦苦等风来,若你是雄鹰,终将翱翔天际。

 2 ) 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看天才发疯。

个人记录,内含剧透,不喜勿喷,好走不送。

就冲这个配色和漫天的想象力,一定要给满分,我真的最喜欢看天才发疯了。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害怕活着。

不!

你害怕死亡。

我真的彻底明白柏拉图以及xx为什么讨厌诗人和艺术家了,他们岂止是不定时炸弹,他们简直就是不定时核弹。

最喜欢的部分居然是安安静静地道具的黑衣人。

突然意识到两位诗人,尤其是主人公,也永远都是一身黑。

室内永远鲜红的墙仿佛一片红光,一切东西变得都像梦境。

他和另一个女诗人在一起张狂的日子犹如绚丽的烟花。

而侏儒的那一部分,不协调的比例动作人体,只是让我感到害怕不适。

原来每一个诗人都会沉醉于自我而出卖朋友,狗血从未停止,诗人却能把它变成绽放的花朵。

狂欢节上在红色的魔鬼与黑色的骷髅中间,他是酗酒放歌的白色大天使。

诗人不是这个现实世界肉体上的毒疮,而是剜去毒疮的利器,可惜这句肉体讳疾忌医,讳莫如深。

镜中衰鬓已先斑,镜子中看到另一个自己,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时空,因为恐惧而焦虑。

一直在唱歌剧的妈妈。

看了下职员表太有意思了,男主居然是导演的亲生儿子,我就是未来的你,你就是曾经的我。

又去看了一下,剧中男主的父亲居然也是导演的儿子,也就是男主的哥哥,我的天哪。

 3 ) 初识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诗无尽头》讲述了一个男孩生活在父亲执意他要放弃自己的诗歌理想去当一个医学家而母亲顺从父亲的情况下,如何反抗,如何找寻自我,如何克服一切追求自己的梦想。

1、首先想谈论帕拉这个人物尽管出场不多,但是作为亚历桑德罗最喜欢的诗人,帕拉的作用十分重要。

刚开始,帕拉相当于一个启蒙老师。

亚历桑德罗崇拜他,因为他的“蛇蝎女人”,亚历桑德罗找到了自己的性爱的启蒙,也找到了开始的诗歌的启蒙。

后来亚历桑德罗渐渐发现自己的思想被同化了,被禁锢了。

之后和他很少有联系了。

最后当亚历桑德罗决心自己要一生奉献给诗歌的时候,却发现帕拉背叛,放弃了诗歌。

如果将亚历桑德罗对诗歌追求的过程比喻成一个人的一生的话,那么这即是从儿童的启蒙到青春期的快速成长到成年的坚定。

2、接下来想说说面具的意象,小镇里所有人都带着面具,隐藏着自己最真正的本我。

一开始的男同性恋里卡多、父亲杰米,甚至是男主亚历桑德罗,他们都有面具,不过是隐形的面具,而最后他们都选择摘掉了面具,去追求最真正的本我。

里卡多对亚历桑德罗有深情的爱恋,但是不敢表达;杰米关爱着亚历桑德罗,但是作为一家之主和社会舆论,他不敢表达,不敢支持自己的儿子;亚历桑德罗追求诗歌,但是他却不敢违背父亲。

在摘掉面具之后,他们都展现了最真实的本我,表达了最真切的愿望,里卡多和亚历桑德罗表白;杰米最后祝福亚历桑德罗去追求诗歌;亚历桑德罗选择反抗,向所有人表达自己是要追求诗歌的心愿。

3、在亚历桑德罗追求诗歌的成长过程中,他犯了很多错遇到了很多困难。

他想要用自己儿时的童心来掩盖自己的本我,带上了小丑的妆容(即是面具),穿上了小丑的衣服,在演出时演滑稽。

但是亚历桑德罗却无法掩饰自己的错误,无法掩饰自己的真正的本我,他选择了向公众忏悔,告诉所有观众他不是个小丑,他是个诗人,最后得到了观众的崇敬;向恩里克忏悔,完成了自我救赎。

并且坚信自己要将一生奉献给诗歌。

4、理想与现实的冲撞,父亲是现实,法西斯是现实,没钱是现实,小镇上的其他人是现实。

而男主希望的是理想,是艺术。

他在家庭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性爱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朋友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

他完全将一生奉献给了诗歌给了艺术,并且他觉得值得。

5、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影片中,酒吧是个很重要的地点,男主在酒吧中成长。

刚开始在酒吧中,他遇见了那个启蒙诗人帕拉和那个红发女人。

他开始了自己艺术的起点,这个阶段他与小镇上其他被困于现实的人相比是清醒的。

之后他从gay bar里出来之后,他发现自己迷失了自我,又一次得到了领悟,选择和红发女子告别,选择在艺术上要有自己的形象,要有突破。

最后他在酒吧里完成了自我救赎并且认清了现实,决心要将一生奉献给诗歌。

6、与过去告别,每一段时间过后,男主都会与过去告别。

刚开始,他和他的家族告别,之后他和红发女子告别,之后他与那个过去的家告别,最后他与朋友告别。

每一次告别他都得到了蜕变,得到了追求上的提升。

7、诗即行动。

在亚历桑德罗与恩里克第一次相遇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与这个诗人志同道合,他们要走直线,要直行去追求最真实的真相和诗歌。

他们还一起说出了“诗即行动”的话。

但是当最后,法西斯进入城之后,亚历桑德罗上去阻止队伍并指责法西斯头领伊瓦涅斯。

而恩里克没有同他一起而是将他拉到一边。

亚历桑德罗是在坚持着“诗即行动”和“诗人要直行”,但是恩里克却没有了这样的觉悟。

8、荒诞不经的艺术家们。

亚历桑德罗来到恩里克朋友的家里的时候,结交了很多艺术家朋友,从事着各种艺术创作,但是看起来是荒诞不经的,或许说更像是行为艺术和形式主义却与他们本身想表达的艺术不相干。

当亚历桑德罗进行吟诵诗歌表演的时候,他的朋友们还是欣赏并支持他的。

最后亚历桑德罗表达自己想要去巴黎拯救超现实主义诗歌的时候,他的朋友们开始阻止他。

最后亚历桑德罗和朋友们分别的时候,他与朋友们被一道打开的大门分隔开来,也都说明了亚历桑德罗与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境界或是一个觉悟的人了。

9、亚历桑德罗的超脱。

影片中总是提到了人生的意义,死亡、未来等等高深的哲学问题。

每当亚历桑德罗迷茫的时候,未来的他总会给他提示。

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也许是亚历桑德罗自己看破的东西,但是从老年的亚历桑德罗,或者说是当时的导演自己口中说出就会有一种超脱超然的感觉。

导演也许自己回顾往事的时候也已经看破看懂,便将自己加入到剧情之中,用自己之口,引导过去的自己。

这是初识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和浅析《诗无尽头》的想法。

在我看来,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或是其他文学艺术恰是一种作者自己的自传。

荒诞不经、夸张、感悟、对人生的思考,这些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

也只有作者本人才能有最真切的感受,用最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自己的经历。

也正是作者经历的疯狂,才决定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绝不可能是虚构的。

在《诗无尽头》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小物件都是一种隐晦的表达。

也只有作者经历过最真实的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感受用最精细精妙的剧本和编排表达出来。

观看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有一种提神醒脑的感觉,最好和一个有想法愿聆听的人一起观影,因为可能看到一半的时候你就已经觉得醍醐灌顶,无法自控地要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这时,和其他人激烈的讨论,探索影片中最真挚的情感恰是一方良药。

 4 ) 化妆课

同样平凡的场景却因为元素多而显得有趣一个赤身裸体的处女将用燃烧的蝴蝶为你照亮前路唱歌的母亲念诗的橘子皮负责递道具的黑衣人用象征与诗歌还有仪式来作为转折半只双手拥有健全的手可以拥抱你是多么幸福的事啊行为主义诗人大脑是用来发问的心来给出答案用故事片的形式拍纪录片终于找到了不用旁白的《啊马克的》

 5 ) 离经叛道指南

从表象上看,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爽片,公子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的爽片∶砍倒家族树,离家出走,朝观众扔鸡蛋和生肉,踩踏所有的阻碍,包括别人的床,涂黑雕塑,把女朋友当自己欲望和事业追求的工具,烂醉如泥的派对,给好友戴绿帽,诅咒原生家庭拖累,遇到瓶颈就跑路。

离经叛道,自我中心,伤害他人,没有学会爱任何人,只要自己爽了不会顾及任何人的感受。

这也估计是这部片子没有更大荣誉的原因所在。

从艺术上理解又可以有另一番评价。

舞台剧的夸张和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场景切换突兀而不连贯,荒诞性,无内在联系,无因果。

个人主观经验和情感体验的不确定性、意识流呈现。

主角行事凭直觉、冲动率性、反复无常。

有一个主题始终贯穿,“诗人是无规则的”,需要在行动上的无视规则和离经叛道,否定和破坏是创造的基石。

不断的突破和脱离倦怠,离开的行动力和去远方,挥洒的激情和诗意无止境。

艺术是反人性的。

诗无止境……

 6 ) 从法兰克福学派视角理解《诗无尽头》中的诗的意象的魔幻现实主义表达的作用

一、诗无尽头的时代背景(战争)是什么?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智利裔墨西哥籍剧作家,电影导演,演员,作曲人和制片人。

在1929年佐杜洛夫斯基出生于智利的一个小镇中,父母都是俄罗斯犹太人。

他生长的环境十分压抑:父亲是一位斯大林的崇拜者,母亲较为冷漠,常常强迫他们的儿子也就是佐杜洛夫斯基做一些不情愿的事。

在他出生后不久,就随家人搬到了托克皮亚。

这个小镇充满着水手和妓女,这里也能看出他在《诗无尽头》中表现出来的相关意象:身体残缺的人、肥胖却充满性诱惑的女人、侏儒等等。

在五十年代左右的智利是一个充满诗意氛围的国度,佐杜洛夫斯基也受其诗意的影响,产生了很多他称之为“诗意的行为”。

二、诗无尽头中诗的意象是如何通过魔幻现实主义表现的?

看完整部电影后,感受最深的就是三个意象的体现:火焰、绿色和同性恋。

首先是绿色。

从佐杜洛夫斯基捧着的第一本绿色的诗集,念出的诗也是与绿色相关“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再到后面他进入了表弟所带领的绿色的艺术之家,以及用绿色的打印机打下自己所爱的诗歌,以及在遇到托克皮亚的小丑时自己穿着的绿色鞋子都是诗性的体现。

其次是火焰。

“有一位赤裸的处女,会化成燃烧的蝴蝶,为你照亮前路”,这是一位醉汉对他说出的话。

在整部片子中这句话像是一个启示句一样贯穿了整部电影,从小提琴的燃烧、房子的燃烧、钞票的燃烧再到对自己旧恋人头发的燃烧以及对于自己所写诗作的燃烧,都体现着诗意的释放。

燃烧意味着热烈与释放,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的释放,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释放,对自己俄狄浦斯情结的释放都在说着诗意无尽头。

最后是同性恋。

他爸爸紧密地在影片的一开头将同性恋与诗人联系在了一起“别看那家伙会写爱情诗,实际上他是个同性恋,就像那些所谓的诗人、画家、舞蹈家、男演员一样…早晚你会像他一样,变成同性恋!

”以及在他通过与兄弟亲吻后发现自己不是同性恋后的雀跃,一夜成长为成熟的诗人。

体现出的是对同性恋背后蕴藏的诗性特质:自由、随性、浪漫、优柔、敏感等等的否定。

三、“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如何结合这句话分析诗无尽头中诗的意象的表达?

在这部电影中,无疑是有非常鲜明的纳粹元素的,并且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处。

而整部电影的风格,无疑可以说是露骨的、隐喻的以至于是野蛮的,作为犹太人的后代,可以看出父亲的教育是压抑以至于野蛮的,他严令禁止儿子写诗学诗,甚至是禁止做任何让他联想到诗的行为(诗人、画家、舞蹈家、男演员、同性恋等)。

正如阿多诺在“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句话中表达的一样,当我们经历过灾难以后,如果我们写的诗与创作的艺术,如果是无视已经发生过的灾难、无视已经有过的痛苦的作品,或者是用导致这个浩劫产生的文化下的语言去创作诗歌,那么这样的“写诗”就是野蛮的。

那么该如何对抗这种野蛮,笔者认为,需要提出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用文明冲击野蛮。

在影片的结尾,主角独自走向纳粹的队伍中,放弃了诗意的表达,从而用了最原本的语言:“去死吧!

伊瓦涅斯!

”。

他正视了写诗的野蛮性,相较于写诗,用原本就是野蛮文化下催生的话语去对抗野蛮,其实是更文明的行为。

这便回到了第三个问题:在如此语境下,如何理解诗的意象的表达?

事实上,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启蒙辩证法》里面有提到:“文化在经历了最高点后就有了被具象化的危险,而一旦被具象化就会跌落到极权的深渊里去”。

在这个观点中,理性的倒退和精神的具象化变成了“人类文化进步”的一个自然结果,也就是说文化的发展,在这里我引申为电影中诗意的发展,是从最开始就带着极权和法西斯的因子的。

在主角走向了纳粹的人群时,诗歌消失,变成了愤怒的口号,文明和野蛮也终于汇合到了一起。

 7 ) 用碎片化的感动来记录观影时的思绪,这个诗歌已死的世界仍需一份热忱

电影这种直接不隐藏铺幕布的环节,甚至火车道具下的员工的脚都看到了。

怪诞又离谱。

后面发生什么都不会有什么震惊了。

————啊,草莓蛋糕啊!

————孩子,你说你读书也就算了,还念出来组啥呢。

————“好的,爸爸,我会只看生物书,然后成为伟大的医生。

”(笑)他们算不算笑场啊(捂嘴)————不被固执的眼光限制住自己的眼睛,看更广阔的世界,就该如此。

————场务和道具员工真就是小黑人啊,哈哈哈,还怪可爱的。

————追求音乐的妈妈被家庭孤立着,压抑的环境和氛围。

但是她仿佛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亚历桑德罗无法追求自己的热爱。

————啊,他们有种纯粹追求热爱的一切的热情。

哦,他们这是野兽派的热爱。

————确实魔幻。

————“我把恶魔出卖给了灵魂。

”————咖啡馆那缓慢的节奏以及单调的色彩,代表着一种无趣和乏味。

丑陋的男人是恶俗的欲望追求。

鲜活的多巴胺色系女人,桀骜的妆容,是灵魂的特立独行。

他遇到了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存在。

————他会追求自己的爱,将爱和追求附注到了女诗人身上,然后开始小偷小摸,开始背离自己的方向,甚至开始反抗和推开斯特拉。

那把握住他关键之处的手无法支撑他的梦想和诗的理想了。

————镜像理论,是指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意识称为镜像体验的理论。

电影精神学中,拉康提出诸如精神分析学的“主体”、人类现实的自然层面通过符号层面向文化方面的“转化”、“初始场景”、体现主体与形象关系的“想象”、体现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象征”等概念,并提出“镜像阶段”理论。

————当亚历桑德罗开始思考自己和斯特拉之间的镜像关系的时候,他就是觉醒了自我意识,独立且开始寻找自己的路。

或者更早,他从对着斯特拉说她其实和《毒蛇》中的人不同时,他已经开始能区分不同了。

滤镜和现实的不同,让他觉醒,让他沉沦,然后让他迷茫和疑惑。

最后,才能破茧成蝶的塑造自己的诗。

————忘年恋这段,他们的爱虽然没打过现实中的一些因素,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他们或许是纯粹的。

————哦,亚历桑德罗就是这么利用他得到的馈赠的。

他是在重塑期么,还是说自己已经封印了自己的那份追求呢?

————“希望有舌头之人,可以在真理之椅上坦白他的罪过”————“如果生命只有疯狂”“我的诗也一样,只是可见的黑暗”“我不过是破镜之后的虚无”————他没减少对诗的追求,可喜可贺。

————他进入恩里克·林房间的这段BGM舒缓且温柔。

是一种灵魂自然的流淌。

————有些感动,寻找理想和热爱的路上,总是会走些弯路,还好他没放弃。

————“你隐秘无形,他们无视于你这颗无暇美钻”“我所逃离的死亡,正慢跑在我的近旁”————“万物都会消亡,我们的灵魂也会消失。

没关系,梦也会消亡。

一点一点地,我们也溶于无形。

(嘶发出这种拟音的恩里克有些可爱)诗就像是飞鹰的影子,在大地上不留痕迹。

诗燃烧的时候便会达到完美。

”——恩里克·林————哈哈哈,俩憨憨,曲折地思考,径直地走路。

是吧。

诗是一种行为。

然后就搞起来了行为艺术吼?

————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是无罪的,按照别人的希冀活着,才是有罪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大脑问的问题,心会回答。

人生没有意义,你要活出来。

————小丑这段是一种滑稽自我披露。

去解析拆解一种虚无的罪恶。

讴歌生命,嘲笑自己,然后重新出发。

————去惩罚伤害,然后去原谅和接受爱。

和理想和纯粹和解。

现实端的崩坏,和梦想段的升华,对比的如此鲜明。

他甚至身披理想的星光。

大笑自己的遭遇和现实。

这是种勇敢或豁达吧。

他甚至和伙伴一起在废墟前跳起了舞。

————他解放了束缚,在妈妈的歌声中。

————然后开始了他的贯彻精神之路。

他越来越坚定了。

他们的自由灵魂是局限一隅的,而亚历桑德罗心存世界。

————他用了父亲教他的办法和态度去追求了自己的理想。

也反抗了企图阻挡自己寻求理想之路的父亲。

然后他剥离了表象。

然后和遗憾和解。

就算内心有着虚无的骷髅,但是他还是为自己的现实端赋予了翅膀。

这就是活着的意义,人生的意义。

————至此,结束。

魔幻么?

不。

现实么?

不。

只是在用一种方式在和自己对话罢了。

坚定的追寻,对遗憾的正视。

谢谢《诗无尽头》这部电影。

不过删减了好多镜头啊,感情和本能以及欲望的成分不足。

生与死的汇合,鲜活与焦虑的融合。

甚至是自我与镜我的对话。

删减的镜头,也让这份电影能传达的精神减少了一大半。

“我从未活过 ,我出生时已经死去。

死于众多死亡之中,直至死亡,然后腐烂。

” “我所有的记忆,终将归于虚无,我的言语,我的意识,我所有的一切,终将被遗忘的深渊淹没。

” “街道会消失,我的朋友们……这座城市、地球、月亮、太阳以及天上的点点繁星、整个宇宙” “该死的反射!

现在我该如何对待你投射给我的忧虑!

” “衰老,并不可耻,你可以超脱万物。

性、财富、名声,你也可以超脱自我,你会变成一只蝴蝶,光彩夺目!

一种闪耀着纯粹的光芒的生命。

“我学着如何存在,我学着如何去爱,我学着如何创造,我学着如何处世,世上所有的路,都是我的路,静心聆听,我听到全世界在哭泣。

”亚历桑德罗的传记,完成了自己和过去的自己的对话,也完成了小丑表演中自己和观众们的对话。

这部影片何尝不是他在对着观众袒露自己的追求和思想呢。

宛如影片中那个笑得苦涩的小丑诗人一般。

而亚当,作为亚历桑德罗的儿子,饰演了影片中亚历桑德罗的角色。

宛如命运的接力棒,也宛如是精神的传承,他融入自己父亲的一生,以艺术的形式去成为他。

真是种有些浪漫的父子对话。

 8 ) 不太艺术的可爱老头

天才的魅力可能就是,你明明有意无意中能感受到他强烈的骄傲与自恋,却依旧忍不住深爱他。

佐杜罗夫斯基就是这样的,即便他把影片又一次填溢得淌落肆意,表达浅显又浮华,还是忍不住多看几眼。

或许作为艺术品,这部影片还过于任性,更像是导演对自我的疗愈,观众因此被导演抛至九霄云外,却又忍不住如童子般在云端偷窥人间繁华。

超现实主义组成的梦,视觉喷射。

加以精神分析、西方占卜、政治讥讽、八十岁青春期的佐料,使得其形式与画面远远大于内容,怪诞协合的杜可风,更令其令人晕眩。

黑衣骷髅装与白色天使实在惊艳,狂欢节和马戏团也令人印象深刻。

或许正是因为他已经老去,才会使得其表达年轻记忆是如此热烈而疯狂吧,脆弱的和解也因此变得令人怜惜。

最令人共鸣的是母亲这样的角色,或许这正是大部分怀揣理想却又围囿于生活中的写照——大部分人眼中,有人一直生活在理想中、想象中、幻想中,所以一直在唱歌。

而佐杜走向了他母亲的梦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是罪恶,按照别人的希冀活着才是罪恶”,这就是这只蝴蝶燃烧余生,走向生命终结的最后高歌。

 9 ) 影片中出现的诗

1.赤裸的处女会化成燃烧的蝴蝶为你照亮前路2.这种悸动 这种眩晕 以及这去往无尽深渊的滑行 我遗失了我的群山 以及群山那微微泛酸的芬芳 从托科皮亚到圣地亚哥 这绵延两千公里的泪水 目睹我的梦想 碎落一地3.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绿的风 绿的树枝 船在海上 马在山中 影子缠在腰间 她在阳台上做梦 绿的肌肤 绿的头发 还有水银般清凉的眼睛 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在吉普赛人的月光下 一切都望着她 而她却看不见它们 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此为洛尔伽的诗)4.花儿在歌唱 继而消逝 我们又如何能为此抱怨不已 我常常会通过你的眼睛 打量这个世界 夜晚的雨 空荡荡的房间 那一路上 我的足迹 渐远 渐逝 渐无5.我内心的自我 已燃成灰烬 在梦中 腾起熊熊焰火6.既非这一个 亦非另一个 我已死过千百次 将所有无用之物 投入火中燃至灰烬 藏身于花瓣之中 随阵阵清风远走7.喜欢鸽子的女人 就像是心醉神迷的处女 在夜里 以她沉睡的双乳 哺养百合 幻想自己斜倚琼楼 倘若不存在 一切皆美好8.在这早已分崩离析的世界 许多人在聆听 却不再有歌声 人们奉献一生 却没有丝毫功劳 比起我的步伐 我更关心我的足迹9.犹如一只鸟 犹如树的躯体 你已抵达你寻觅一生的终点 你头戴颈圈 从此闭口不言 不再提及你隐藏的灵魂 (这段是女主为纪念上吊自尽的喜欢男主的男二所作)10.若日常生活 对我们来说如同地狱一般 若将其浓缩为两个词,那就是:永恒及无常 我们应当遵循圣经戒律 人生最美好的追求 莫过于:胡吃 、海喝,令自己身心愉悦。

11.拥有双腿 就可跳舞 拥有双手 就可爱抚 拥有唇舌 就可在真理面前忏悔12.若人生荒谬癫狂 醒目的黑暗 在这破碎的镜子之后 我只是虚空本我13.完美之钻 只因你隐匿于无形 人们便无视你的存在 我所逃避的死亡 正不紧不慢 跟随在我身旁14.一切都会消逝 我们的灵魂也终将消逝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梦想会消逝 我们自己 终究也会渐渐逝去 诗歌 就如同翱翔于天空的 雄鹰的身影 飞过 却不曾留下一丝痕迹 一首诗 只有当其燃烧之时 方可谓完美15.可怜的普罗米修斯 甜美的心灵 散发着香味的屁股 柔软的羽毛 唾弃你们贫瘠的灵魂 阉割的睾丸 在紧绷的肉体里 在我们母亲的肉体里 在妓女的肉体里16.我从未活过 我出生时已经死去 死于众多死亡之中 直至死亡 然后腐烂 我所有的记忆 终将归于虚无 我的言语 我的意识 我所有的一切 终将被遗忘的深渊淹没 街道会消失 我的朋友们…… 这座城市 地球 月亮 太阳 以及天上的点点繁星 整个宇宙 该死的反射!

现在 我该如何对待 你投射给我的忧虑17.衰老 并不可耻 你可以超脱万物 性 财富 名声 你也可以超脱自我 你会变成 一只蝴蝶 光彩夺目!

一种 闪耀着纯粹的光芒的生命18.亲爱的爸爸 你什么都不给我 你给予了我一切 以对我的漠视 教会我爱的真谛 以对上帝的否定 教会我重视生命 我原谅你 杰米 是你给了他力量 令他能够容忍这个……诗已不在的世界19.我学着如何存在 我学着如何去爱 我学着如何创造 我学着如何处世 世上所有的路 都是我的路 静心聆听 我听到全世界在哭泣我好闲乁( ˙ω˙ )厂

 10 ) 一瓶诗的高度酒

被约翰·列侬奉为CULT大神的智利裔电影人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自传电影,是他五部个人传记片计划的第二部,拍摄时年86岁,期待老而弥坚的老导演得偿所愿。

除了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他还是诗人(斜杠作家/画家/作曲家/漫画作者……)凭着诗,他酿造了一瓶诗的高度酒,烈焰浓情、放肆奔放、漫无节制,别人能放进三部电影的意象被他像油彩一样挤按在一张画布上滚淌奔涌。

接续上一部《现实之舞》的童年回忆,《诗》进入了青春期,相较于他那些石破天惊,惟恐天下不乱的前作,你可以从这部晚作,从他有话绝不好好说的嚣张,从他高举高打的超现实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教挑衅的邪典疯魔中读出许多温柔的好意。

在电影中,他让一双儿子饰演父亲及年轻的自己,他本人则不断俯冲进电影,去捡拾破碎的自己,扭转父母的命运和抚平家族的伤痕——他以与缪斯女诗人的无性爱情来慰藉母亲被婚内强奸后产下自己的无尽恨意(两个女人由同一位女演员扮演);让母亲全程用歌唱代替说话追悼她年纪轻轻就被迫嫁作人妇而破灭的歌剧梦;设定自己向父亲大声咆哮“我不是同志,我只是拥有一颗诗人的心”的场景,来解脱自己被父亲认定天下艺术家和诗人全是玻璃的断言而造成的一辈子的恐同焦虑;在片尾父亲暴力阻止他去往巴黎的永别之际,老佐杜现身劝告小佐杜拥抱此后再也不见的父亲,并递上剃刀,除去充当父亲钢铁外壳的头发髭须,袒露真爱。

看来所谓的人生真谛其实就是活下去,活久见——只有“活久”,才能明心“见”性。

《诗无尽头》短评

cinefan佐爷展 isquare / 久闻大名,果然非常厉害。童年情景的配乐是斯特拉文斯基《火鸟》里的摇篮曲,感觉非常合适。……

4分钟前
  • Dancla
  • 力荐

结尾在码头和父亲和解那一段太棒了。老年佐杜洛夫斯基站在父亲和青年的自己之间,对父亲说:“我原谅你,杰米。是你给了他力量,令他能够容忍这个 诗已不在的世界。” 就这么短短十几分钟,把前面荒诞的俩个小时都拉了回来,定格成了黑白色,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对岁月与过往的和解。

8分钟前
  • 发条鹅
  • 力荐

或许更适合胶片。

12分钟前
  • 清显
  • 较差

弃了…不喜欢的画风 叙事更是基本没有 艺术片之路有点难走

16分钟前
  • 爱与黑暗的J
  • 较差

trop pour moi

18分钟前
  • Kassy
  • 较差

狂欢~

2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喜欢画面 但是无法共情 可能我不是诗人

26分钟前
  • 芥芥山
  • 还行

非常模式化的荒诞/魔幻现实主义影片。。。。脑补了一个自恋的导演。。。

31分钟前
  • hannah
  • 较差

当连着三年前的上部看时,落差是明显的。电影最重要的无非还是故事本身,当故事空缺时,再奇幻华丽的外表都掩饰不了苍白无力的本身。一个反复强调自己是诗人的人的确并没有什么诗意,整部电影只充斥着年少的轻狂与叛逆。

32分钟前
  • 牙擦漱
  • 还行

没看懂,魔幻是真魔幻。诗人永远走直线那一段太有意思了。

37分钟前
  • 那个小谁
  • 较差

极度过剩的自我表达

39分钟前
  • L'intangible
  • 较差

好美丽的精神状态,有点超现实过头了,女友的那一头红头发还有彩色秋裤笑死,想展示她是人生的色彩倒也不必这样。但是最开始的那个拼贴的部分很喜欢。

42分钟前
  • 阿欧
  • 较差

是不是因为在破站看的,被删节太多?

46分钟前
  • 王卡
  • 还行

一个曾经迷恋佐杜洛夫斯基的人很失望。奇装异行连Shock Value都不足了。

50分钟前
  • Lies of Lies
  • 较差

自传体第二部。马戏团/侏儒/小丑/丰乳肥臀的女人,多次验证,佐杜体内确实藏有一个费里尼的灵魂。红发丰腴女人与母亲均为同一人扮演=俄狄浦斯情结。年轻的佐杜与红发女人做爱,交叉剪辑至父亲与母亲做爱。片末与父亲的和解确实升华了整个影片的基调。//你将学会如何快乐的面对死亡。

54分钟前
  • Cloud-D-Zoro
  • 推荐

不认同它的“诗意” 但承认它的热情 至高无上的热情可以像佐杜 也可以是为情妇打苍蝇 一则来看杜可风的摄影 二则想看看自传会不会传授下他拍片都是怎么跟人说投钱的

57分钟前
  • Dalloway
  • 还行

藝術視覺詩篇人生

1小时前
  • adam
  • 推荐

“在这早已分崩离析的世界/许多人在聆听/却不再有歌声/人们奉献一生/却没有丝毫功劳/比起我的步伐/我更关心我的足迹” 。直到看到这段即兴诗,才感觉佐杜洛夫斯基应该不是自恋,可能只是在回答人生的拷问。

1小时前
  • Vincent‘s Ear
  • 还行

用无比花哨张扬的方式强调了“我是诗人”,仿佛无比浅显常见的家庭关系也可以无需计较。许多画面具有浓烈的美感,可能是今年HKIFF混剪短片里用上最多画面的一部吧。

1小时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赤子之心

1小时前
  • snowark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