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是红色的精神。
太炙热,太感人。
他真心真意的关爱群众,一直把群众的疾苦看在眼里,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
他其实身体一直不好,但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些受苦的群众。
这真是七月应该看的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还记得,前几年总有人说现在的人缺少信仰。
我看着身边信仰佛教,天主教的小伙伴也挺羡慕,我问爸爸,我要不要信点什么,爸爸说,你信共产党啊。
后来通过很多事,我更加坚信了我的信仰。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焦裕禄一生为民,奉献了短暂的一生。
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尽显英雄本色。
《我的父亲焦裕禄》不算是一部标准的主旋律电影,风格也有别于一般的人物传记片。
影片采用多视角叙述,通过讲述焦裕禄 “洛矿建初功” “兰考战三害” “博山生死别”这三个时期的光荣事迹,展现焦裕禄朴实无华的公仆情怀。
相比以主视角单刀直入的《焦裕禄》(李雪健主演)人物弧更加丰盈。
“家庭”与“工作”,两面抉择中,更能突出焦裕禄“迎难而上”的精神。
片中并没有花费太多篇幅来强调焦裕禄对于兰考县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是以群众反应出的细节表现来侧面衬托焦裕禄的付出。
作为一名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知识分子,焦裕禄带领工人研制重型机械,遇到困难时破釜沉舟,令人敬佩。
他是妻子的丈夫,儿女的父亲,人民的公仆。
正是他有血有肉的一面,赋予了他内在精神深刻的灵魂。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焦裕禄精神,永远都不过时。
全片以情动人。
渗透、贯串、充盈着深沉、亲切、滚烫的感情;它把国情、灾情、民情、乡情、亲情、共产党干部与老百姓之情交融一体。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变化很大,但我们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无私奉献、情操高尚、人格伟大;他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栽下了泡桐几百里,造福兰考人民;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人虽死而神不朽,精神逾远而弥存。
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几代人!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非常 朴实无华的电影,它将那个年代的艰苦,那个年代人们的热情,勤奋,不怕困难等非常好的品格展现的非常棒。
服化道很贴合那个年代的感觉。
以前焦裕禄只是书本上的好干部,现在感觉经过郭晓东老师的演绎,焦裕禄更加生动真实了。
舍小家为大家,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就是需要这样迎难而上,积极创新求索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人,有文化有学识了一定要好好报效建设自己的国家!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意义深刻,在各行各业里,只要认真踏实,总会干出一番成绩,历史会记住有价值的人!
Long long ago(不好意思又皮了 用上了惯用的讲故事的开头语🤣)在我刚开始粉郭晓东老师的时候就听说了这部并且冲着郭老师或者故事讲述的原因灰常灰常想看这部,于是乎把它纳为了“豆瓣想看片单”。
今天终于有机会可以在线上看完这部讲述焦裕禄同志短短一生当中最后几年的光辉故事。
(听说🈶的影迷去电影院还包场了,我们这的影院没🈶放这个的而且这也是三年前的电影了所以更没🈶影院放,所以线上看也是个挺不错的选择的……)废话说多了(我人就这样,激动的时候就会不自主地话多)那么开始言归正传。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好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好的点就是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是焦裕禄的三女儿焦守云口述写成的回忆式传记题材的电影。
以前对焦公的形象或是停留在高中语文课本上,那单薄的几页纸便足矣概括伟大的焦裕禄书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虽然有所印象但是始终停留在学完了这篇课文,也就不再深层次体会焦公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层面的丰硕果实了。
直到郭晓东老师的这部电影重新让我拾起了对这篇课文的回忆,课本上几页纸所概括的人物终于鲜活地被塑造了出来。
我于是便在看电影之前搜集了很多关于焦公的资料……整部电影说是小成本也可以,因为没有请任何一位所谓的流量明星来出演便可以将角色和剧情塑造到完美极致。
说是成本较高也可以,整部电影从质感,到场景,再到每位演员老师所展现的方式那个年代的人的一些生活状态和人物性格都再真实不过。
以及郭晓东老师之前在拍这部戏的时候就说,这是他流泪最多的一部戏。
我虽然没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但是听我父辈甚至祖辈的讲述,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这样,虽然没有什么钱用来读书学习,考取文凭,但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拥有的朴实无华是弥足珍贵的。
我认为这也就是中国人最值得可爱的地方。
这其中就包括我在标题中就已经提到的那句话,那句经典台词:“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你要是个好人,那颗星就是亮的;你要是个坏人,那颗星就是暗的;你要是个坏透了的人,那颗星就不亮了”(这是标题那段台词的完整版)就是这么一句话,看似非常平平无奇,但是却是整部电影的主旨。
主人公焦裕禄同志便是谨遵着母亲儿时对他的这句教导,在他所热爱的祖国建设事业上鞠躬尽瘁,燃烧尽了最后的一束光,虽然如此,但他死后也并没有化为灰烬,而是变作星星,继续闪烁在兰考人民的心中。
这部电影每位演员老师的演技都在线。
这是我看过并且我认为的唯一一部从领衔主演,到饰演乡亲们的群众演员演技无一不在线的电影。
我看过好几部2021年党的100周岁生日的献礼片。
在众多的各显神通的献礼片中,这一部反而更能🉐到我的青睐,显得更能脱颖而出。
就是因为在这短短的107分钟里,虽然仓促了点儿但是没有一处无用的剧情。
我从头至尾看下来完全没有快进或者倍速看。
其中包含了焦裕禄书记对兰考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的爱和帮助。
我感受犹深的就是焦书记的儿子(我分不清哪个了哈,反正三个儿子就对了)没买票去看了两毛钱一场的戏,焦裕禄说:“不要因为你是我儿子就搞特殊化”总之原话不是这个,但是意思是这个意思。
以及看到大女儿小梅不愿意沿街叫卖,他放下自己身为县委书记的“架子”(一直都没有什么架子哈😊)教女儿沿街叫卖“腌萝卜嘞,腌豆角嘞”看起来很平常的一处剧情,一场戏,往往就是最打动人的点。
还有焦裕禄为了看望年迈的老母亲自己带妻子儿女过最后的一个好年,不惜问同事借三百块钱……每个情节,每场戏,演员老师们都表演🉐十分自然,没有丝毫做作的成分或者地方。
以及最后的片尾展现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式的结局。
今日的兰考,走过了艰辛的建设时期(当然现在美丽大兰考还在不断地建设中)繁华景象欣欣向荣,这种结尾我还是很能GET到的。
更提升了观影体验说了非常多了,再啰嗦几句。
片尾曲我也听了,而且一听感觉这声音真的不错(我也不是学音乐的这是我的大体感受。
)一开始我以为周深唱的(因为周深老师不是经常给电影电视剧啥的献唱主题曲,片头曲片尾曲啥的吗🤣🤣)。
后来一搜索资料,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暂且叫它“国音”吧,哈哈哈)的邓婷丹老师献唱的,真的不错虽然辨识度不是很高,但是跟歌曲很适配。
以上就是我推荐这部《我的父亲焦裕禄》的全部感言。
喜欢看名人传记的,喜欢郭晓东老师在里面的精彩演绎的,或者各种原因的并且现在还没有看过的,各位兄弟姐妹们,冲冲冲🥰🥰🥰
焦裕禄精神是红色的精神。
太炙热,太感人。
他真心真意的关爱群众,一直把群众的疾苦看在眼里,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
他其实身体一直不好,但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些受苦的群众。
这真是七月应该看的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还记得,前几年总有人说现在的人缺少信仰。
我看着身边信仰佛教,天主教的小伙伴也挺羡慕,我问爸爸,我要不要信点什么,爸爸说,你信共产党啊。
后来通过很多事,我更加坚信了我的信仰。
[加油]
兰考当时到底困难到什么地步呢?
当时的大环境背景是中国的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还存在着风沙、内涝、盐碱等各种自然灾害,自然导致农产质量低下,形成了恶性循环。
焦裕禄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有担当,无私奉献,最重要接地气,反应当代的干部要努力向焦裕禄看齐,致敬!
我看哭了,特别是给母亲送行,还有最后兰考人民得到失去的时候 焦裕禄的一生短暂却又极具意义,他始终是我们那位敬爱的焦裕禄,是我们始终记得的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今天去看了《我的父亲焦裕禄》在1990年李雪健老师主演的电影《焦裕禄》太经典,以至于在看这部电影的没多大的希望,但是整片看完让人肃然起敬,不知道是自己年龄大了,还是怎么回事,不说从头哭到尾,但是整片的泪点是真的多,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又重温了书记的伟大
现说下电影的创作背景,电影是根据焦裕禄二女儿、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守云的口述改编而成,她还担任了电影的总监制。
是导演范元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主演郭晓东激动的表示,这是他流泪最多的一个戏,也为能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感到骄傲,电影自2020年10月15日开机以来,摄制组辗转淄博、洛阳、兰考、银川、阿拉善等地拍摄,作品全面回顾了焦裕禄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作为一名影视博主,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除了感到之外,更多的是焦裕禄的奉献精神,他一生扎根基层,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如果不看这部电影,好多人觉得奉献都是大事,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这些冲在一些的人,才是最辛苦,最值得学习的。
他是“一位父亲”但是在他去世前,他的家里都没有一张合照,在电影院里你能真切的感受到场景的震撼,不需要多动人的画面,也不需要多煽情的表演,只是泪到深处自然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才是我们需要追的星,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的一生任劳任怨,不辞辛苦。
为人民服务,最终长辞于岗位之中,他死前仍在为人民着想,不打止痛针。
最终死于肝癌晚期,是长期透支身体,营养不良所导致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们穿的是普通群众一样的衣服,吃的是家常便饭。
影片中最后镜头,一个黄沙的背影留在了戈壁,静静的守望着这片土地,热爱着当地的人民。
正是有这样无数的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平凡而伟大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非常 朴实无华的电影,它将那个年代的艰苦,那个年代人们的热情,勤奋,不怕困难等非常好的品格展现的非常棒。
服化道很贴合那个年代的感觉。
以前焦裕禄只是书本上的好干部,现在感觉经过郭晓东老师的演绎,焦裕禄更加生动真实了。
舍小家为大家,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就是需要这样迎难而上,积极创新求索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人,有文化有学识了一定要好好报效建设自己的国家!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意义深刻,在各行各业里,只要认真踏实,总会干出一番成绩,历史会记住有价值的人!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很容易让人想起主席的“老三篇”。
《纪念白求恩》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写道: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愚公移山》写道: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焦裕禄同志一定学过这些文章。
他是这样学的,也是这样做的。
山东是出圣人的地方,前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有地委书记的榜样孔繁森。
臣卜木曹
参加活动看了点映,按理这类电影应该很难坐住,但这部还不太一样,故事性比较强,针对一个事件集中描写,并且郭晓冬的演技也很能抓住观众眼球,所以总体还是很惊喜的。
作为主旋律电影,算是拍的不错了。缺憾:导演几场戏处理的太煽情,尤其是最后住院,没想明白大银幕的表演要求是节制、内敛,反而会让观众感动;几个调查干部的形象太脸谱化;然后音乐也铺的太满。高满堂有个别场戏写的较好,比如焦裕禄带着大女儿卖咸菜,但也有把戏没集中在叙事主角(那个从小被奶奶养大的女儿)身上的基本技术失误,另外至少有六分之一的水词可以删掉。郭晓东的表演不弱于当年李雪健的那版焦裕禄,应该会拿奖。
@橙天嘉禾luone 很小的时候看过李雪健老师的那版《焦裕禄》,印象不深了,只知道焦裕禄是一位为民办事,积劳成疾去世的好书记。现在再看新版,感触和感动更加深刻。影评通过焦裕禄的二女儿的口述改编。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好父亲好儿子、一位爱党爱人民,为了兰考县的发展,放弃自我健康,鞠躬尽瘁的好书记,好公仆。郭晓东对焦裕禄的也十分细腻,影片感人至深,值得推荐!
不咋地
要做一个好人~焦裕禄干部学院
郭晓东终于找对了戏路
看的时候就想到我爷爷,同样不图功名利禄,同样为人民服务,同样,是一个好人。以及,焦裕禄这么好的干部,如果保重身体,那于工作于家人都是好事。不由更赞成《觉醒年代》里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上的观点:“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吾辈自勉!立志做一名体强的好人。《我的父亲焦裕禄》是生娃后首次出关来电影院,本是纯支持老白创作,没想到哭到不能自已!上一次来电影院是支持母校川传参与制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当时也是点映,人寥寥无几,这次直接包场。但这绝对算好片,如果把前面一段砍掉的话。
为数不多的坐在影院里观看这类红色记忆的电影,焦裕禄,之前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活在书本里的形象,今天终于活灵活现在眼前了,舍小家为大家,六个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如此之难,致敬,泪目。
在那个年代确实难得。
郭晓东的演技有几处很触动我。
已阅
郭晓东的演技炉火纯青。片子拍的虽然老派,但胜在在老老实实的塑造人物、讲故事,真诚质朴。比最近其他堆砌明星支离破碎的主旋律电影好太多了,增加一星鼓励。
主旋律,整体尚可,真实原型比较感人,这个年代很少会有这样两袖清风、一心为公、平凡而伟大的好书记了。所以才需要我们学习!结尾过于硬煽,削弱了真实的力量。个别转场直接用不相干画面+画外音交代剧情就过了有点敷衍。
这哪是电影,这就是个配乐朗诵啊,音乐从开始第一秒到最后结束都没有停过。
电影拍得可以,那时候万中有一,现在亿中有一。值得很多人学习。但没指望有那觉悟。见得多都是口中喊喊就好了。呵,,,
最感动我的不是焦裕禄书记那些伟光正的时刻,而是他回临沂老家和母亲重逢时的那个拥抱,分别时的漫天雪花,从来都是父母儿女之间的感情最动人。
对焦裕禄同志没有进行深入了解,看了之后最深的感受还是兰考县的风沙盐碱和内涝,这样的地方最终真的是焦裕禄带领改造的吗?真是功德无量!的确值得立碑值得宣传,最后焦裕禄是不是真的安葬在这片土地了呢?这个遗愿,用烟戳自己止痛,以及回家见娘,跪拜娘,这几个场景真的泪目,娘送别焦裕禄母子应是肝肠寸断。想想妻子,我觉得焦裕禄怎么这么狠,就一点不顾及妻子儿女,伟大却狠心,我不赞同。有没有可能是塑造人物用力过猛?难以想象吃的少,钱拿的少,干活把自己熬坏,这多不值当?焦裕禄同志的精神长存,鼓舞我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关心人民疾苦。努力工作学习实现个人理想。
比想象中要好;这部影片里的焦裕禄不是一个忧心忡忡的思考者,而是一个阳光的英雄,饱含感情,同样让人惋惜。电影细节上毛病还是不少的。
郭晓东等一众演员演得很好,特别是郭晓东。但电影总体不是很好,特别是开头在工厂那段。感人的地方在后面,但也是焦裕禄本身的事迹感人,电影表现得比较片段化,还是比较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