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来说出门的,然则不知道怎么挺想去看电影的。
最近半个月去一次电影院,已经形成习惯了么?
居然就去看首映了……囧。
HP5剧组你们知足吧,本大小姐除了LOTR以外这可是第一次看别的电影的首映……买票,发现不能用信用卡打折。
于是小暴神奇地掏出了学生证 =口= 我的呢?
我的证呢……?
TT然后一人30一人60…… 看在位置不错的份上忍了。
进场以后很正常的是满座。
我旁边是两个大姐,貌似看过一点书,一直在小声研究剧情;身后是一群学生,明显是死忠那种,每个细节都能注意到并且发出恰当的评论;脚下(对,就是脚下,囧)的情侣则完全不知道HP是什么,女的还以很难听的老鸹声说这什么破电影啊又臭又长都看不懂(看不懂你别来看啊,你去看周杰伦阿,那个看的懂)。
最囧的是小暴身边,那两个位子一直空着,放广告时挤进来一对情侣,后来开片到时候来了两个彪悍的丰满女性(- -)找位子,才发现是那情侣不按座位坐。
按说起身让给人家就好了,结果那两个人居然请真正的主人走,还说什么我们不想起来,我们两个位子要在一起什么的。
这这这什么素质啊…………无语了。
僵持了得有5分钟,结果那两个人才扭扭捏捏地走了下去,弄得我开片摄魂怪出现那点没看好……哈利那个大方块脸啊……真是不好看了。
只有眼睛还不错。
还是小时候圆圆的脸的哈利好看。
罗恩啊,就快长成大男人了,很有英国绅士的风度的感觉嘛~赫敏,虽然很漂亮……但是感觉没怎么出彩的样子…… 也不怪她,这导演把戏份安排得很奇怪。
这部电影的亮点是卢娜!
哦哦哦淡金发LOLI,好漂亮好可爱!
比书里的好一万倍!
(虽说书里我也挺喜欢她的)。
秋好难看…… 金妮更难看…… 为什么为什么…… 导演请你修改结尾让卢娜和哈利在一起吧!
当时看到第五册书的结尾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可能会在一起…… 结果…… 不说了,囧rz的第七册。
从电影里感觉卢娜好像最后和纳威会发展似的。
小马尔福也一样,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坏小子的感觉。
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理论,凡是小时候周正好看的孩子,长大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面容扭曲 - - 倒是老马尔福,那金发太拉风了…… 而且,为什么我每次看到他都会想起团子哈。
当然团子哈比他美多了……还有就是校长,这个校长我一点也不喜欢……气质全无!
唉……真正的校长已经西去了……可惜啊TT至于斯内普,还是一如既往地优雅 啧啧我真喜欢他走路的姿势。
这就是演员的个人魅力啊!
书里才没那么优雅呢……哦对了还有贝XXXXX·布莱克(书没在手边,名字我忘了),很亮点,她太适合这种疯子、巫婆、预言师之类的角色了 哦哦伯顿夫人,你们全家都那么奇幻 (是的,她是我最爱的导演之一的蒂姆伯顿的夫人)最后的大战不华丽,至少没有书里写的华丽。
这导演的表达方式好奇怪。
不喜欢…… 整部电影里最爽的镜头就是两次飞行了 其他地方给人的感觉就像吃压缩饼干,嚼之无味。
(本来这剧情就被压缩得比压缩饼干还缩= = )怎么说呢,感觉不值这90块钱…… T T 而且我还要吼一句:天津没有IMAX,这实在太TN的差劲了!!!
现在感觉自己一点也不期待HP6= =
逃过摄魂怪的追杀,通过魔法部的审查,哈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终于回到美丽的霍格沃兹。
然而这个学期并不轻松,他不仅要完成魔法等级考试,还要应对夜晚的噩梦和黑魔法防御课老师乌姆里奇的打压。
在好友的支持下,哈利秘密组建了邓不利多军团,与大家一起练习黑魔法防御术。
噩梦中,哈利总是以伏地魔的视角出现,似乎他们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在邓不利多(迈克尔·刚本)的指示下,哈利向斯内普教授(阿伦·瑞克曼)学习封闭术,却鲜有成效。
终于在一次噩梦的诱使下,哈利偏执的赶往魔法部营救小天狼星,却不想陷入伏地魔的圈套,引发凤凰社与食死徒之间的正面冲突。
在混战中,小天狼星(加里·奥德曼)不幸遇难。
画面唯美,情节的设置充分突出了哈利矛盾的内心,每每回想或是和好友聊起这个系列的电影时,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第三集里面的画面。
比如哈利和卢平站在吊桥中央,回忆他的父母;比如哈利站在钟楼之上,目送所有的同学去霍格莫顿村时的落寞,还有哈利骑着巴克比克翱翔的畅快,还有刽子手一斧头下去,乌鸦四处惊飞等等。
正像导演大卫·耶茨所希望的那样,哈5的电影重点放在了小英雄的成长之上。
而我们一直以为是儿童片的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也终于依靠影片绚丽的特效和磅礴的摄影视角,将我们一群追着哈利六年之久的影迷的童心彻底洗净。
现在,至少我们可以说,哈利的世界已经不折不扣出落成一个越来越黑暗也越来越故作深沉的成人童话。
影片一开场,就出现一大片麦田,上空乌云压境的情景,乍一看,竟使片子有了那么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文艺惊悚片味道。
而后摄魂怪的出现那样突然,让本片正式加入惊悚元素。
而惊悚味道最浓的要算是,达力和哈利跑到桥洞里时影片所作的处理——周围静无一物只剩沉重喘息——这是多么经典而又俗套的恐怖片氛围啊。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自第三步由阿方索·卡隆手执导筒开始,便失去了那份童年才有的明亮色彩。
格兰芬多的围巾像是经过photoshop冷色滤镜一样,再不见明红明黄相间的色彩。
一切的一切,开始变得墨色起来。
尽管在第四部导演,叽里咕噜地把一大堆情节不分青红皂白地堆砌在一起,也遮不住影片越来越浓厚的黑暗和魔幻气质。
所谓魔幻,在我眼里和奇幻是有区别的。
我们称[指环王]系列电影为魔幻,而称[哈利·波特]前两部为奇幻,只因为奇幻在“奇”,魔幻在更昏暗的“魔”。
说回影片,因为将重点放在内心戏上,那些魔法已逐渐沦为影片展开情节的道具,而不再成为吸引观众目光的亮点。
尽管全片有许多华丽绚美的镜头,我觉得也仍只是为了奠定片子的商业气质。
由此可见,大卫·耶茨的努力可谓成功。
罗列以下我认为影片 成人+商业+魔幻 气质成熟的标志: ★小天狼星死的时候,用了慢镜加消音处理,背景音乐煽情地俗而不恶。
★哈利被斯内普摄神取念时和伏地魔附身时的一系列闪回镜头,俗而不恶,令我毫不犹豫滴想起了[蝴蝶效应]。
★D.A.师活动与乌姆里奇的暴政交叉铺陈,处理非常合理而成熟。
★情节轻重缓急处理得当,当慢则慢,此点远胜于第四部。
★韦斯莱兄弟冲出校园时的炫目烟火震碎了乌姆里奇墙上所有的禁令,具有强烈的镜头表征意义。
★《预言家日报》的消息展出镜头令我毫不犹豫滴想起了[洛城机密]。
我在哪里流了眼泪: ★艾玛·汤普森饰演的特里劳尼教授被贱人乌姆里奇剥夺教职时。
★小天狼星死时。
★哈利与体内的伏地魔对抗,想着爱和友谊,坚韧地抗拒着伏地魔的诱惑和折磨时。
在我看来,大卫·耶茨极其成功地将哈利引介到成人商业片舞台上,表征着哈利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熟和童心泯灭。
本人预测,下一集阴尸的出现还将为影片加入成熟的惊悚恐怖气质,在此期待。
1. 邓布利多:种种迹象表明,神秘人已经回来了,这是无法否认的。
Dumbledore: The evidence that the Dark Lord has returned is incontrovertible.在对哈利的审判上,邓布利多挺身而出为他辩护:伏地魔已经归来了!
本该起到保护作用的魔法部,却似乎对这潜藏的巨大威胁视而不见。
卢平对此作了一针见血的讲解,有些人的脑子里充斥的只有权力斗争。
2. 特里劳妮:我在这里教了16年,霍格沃茨就是我的家,你不能这么做。
Professor Trelawney: 16 years I"ve lived and taught here! Hogwarts is my home! You can"t do this!乌姆里奇不只是学生们的噩梦,她甚至对教员们也十分的傲慢。
这种无礼在她要将特里劳妮教授赶出学校时达到了高峰。
虽然平素无能而糊涂,但是特里劳妮教授已在霍格沃茨任教16年,这里是她的家,她的一切。
3. 赫敏:我是说,这个很刺激,违反校规。
Hermione Granger: I mean, it"s sort of exciting, isn"t it, breaking the rules?还记得第一部中赫敏警告哈利与罗恩不要在继续冒险了,否则可能会被开除。
然多年后,这个模范学生居然为打破校规而感到兴奋。
霍格沃茨赋予小巫师们的不仅仅是魔法的知识,同样也包含做人的准则。
4. 小天狼星:世界不是分为好人和坏人,每个人内心都有光明和黑暗,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选择,知道我们究竟是什么人。
Sirius Black: The world isn"t split into good people and Death Eaters. We"ve all got both light and dark inside us. What matters is the part we choose to act on. That"s who we really are.当哈利为自己和伏地魔的精神链接感到迷茫和惶恐的时刻,他选择了向教父寻求帮助。
小天狼星给他的回答,和第二部里邓布利多说的话也很相似。
光与暗总是同时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更为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5. 斯内普:你这个令人失望多愁善感的小子,只会苦涩的抱怨生活如何的不公平。
你可能没有注意到,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Severus Snape: Sentimental children forever whining about how bitterly unfair your lives have been. Well,it may have escaped you notice, but life isn"t fair.当我们知道斯内普教授的真实身份后再来回味这段话,会发现更多意味,有对哈利的担心,也有对自己身世经历的感触。
6.哈利:对不起,教授,我不可以说谎。
Harry Potter: I"m sorry, professor, but I must not tell lies.乌姆里奇教授企图用体罚让真相被淹没,她让学生们用特制的钢笔写下“我不可以撒谎”,但因果轮回,最终因为哈利的这句话,她被马人们抓去了禁林深处。
7. 纳威:邓布利多军不是徒有虚名吧。
Neville: Dumbledore"s Army is supposed to be about doing something real.从第一学年起,我们看到的纳威・隆巴顿总是那么羞怯、笨拙,什么事情都办不好,每次施展魔法都把自己搞的一团糟。
但是不知不觉间,纳威也已经成长为一个愿意担起责任的男子汉。
作为哈利的朋友,作为DA的一员,他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危险。
8. 哈利:我已经等了14年,我想再等一阵子也无所谓。
Harry Potter: I"ve waited 14 years, I guess I ca wait a little longer.卢修斯企图用花言巧语欺骗哈利把水晶球交出来,可经历了那么多以后,哈利需要的不仅仅是当年的真相,他还拥有着同样重要并肩战斗的伙伴们。
9 . 哈利:你才是懦弱的人,你不懂得爱,也不懂得友情,我可怜你。
Harry Potter: You"re the weak one. And you"ll never know love,or friendship. And I feel sorry for you.当预言球被打破,小天狼星已死,伏地魔终于亲自在魔法部现身了。
愤怒的哈利虽然痛苦,却并不感到畏惧。
伏地魔永远不会懂得爱和友谊,他身边只有恐惧和痛苦,究竟哪一种感情更为强大,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10. 卢娜:再说,我妈妈以前经常说,失去的东西总会找到方法回来的。
Luna Lovegood: Anyway, my mum always said things we lose have a way of coming back to us in the end.因为能看到夜骐,总被其他人当做疯姑娘的卢娜,和哈利却渐渐的走近了。
她似乎对很多事情都有着出人意料的理解。
她说的这句话,其实和小天狼星曾经的话异曲同工。
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永远都在那里,从不曾离开。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该系列五部电影中最符合大片标准的一部,剧力十足、演员出彩、导演用心外加多元化的动作设置使得这部波特电影从单纯的儿童故事片蜕变成出色的大电影。
在今年进入内地影业的美国大片中,《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动作设置远胜于《蜘蛛侠3》,电影节奏也稍胜《变形金刚》。
然而,据说有很多人不太喜欢这部电影,理由大多为不喜欢哈利•波特长大的故事、波特与张秋的初吻不好看、故事过于黑暗,不适合小孩观看等等。
观众在怀念10岁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骑扫把玩魁地奇的可爱情景的同时,已经忽略了丹尼尔等已经长大成人的演员技艺上的提高,用欣赏可爱儿童片的心情来看《凤凰社》,进而得出《凤凰社》这部电影不好看的结论,错的一方应该不在电影。
想看儿童片做天真浪漫儿童梦的人大可选择《大雄的恐龙》,这片也在公映着。
鉴于波特小说系列的威名,即使没看过《凤凰社》小说的人都应该知道波特会在这部小说中变成有担待负责任的小大人。
既然有了这个认知基础,那就可以静下心来慢慢体会该片全体电影人的用心之处,这远比无端找茬有意义。
风云变色的开场镜头就已经将《凤凰社》电影的黑暗风格显示出来,波特小说自《火焰杯》开始就已经完全往这一方向发展,看过《火焰杯》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然而导演大卫•叶慈似乎有意将这个电影的风格完全暗黑化,从波特到达凤凰社总部之后赫敏伸出双手给波特一个热情的拥抱拍成恐怖镜头这点就显示出导演将这部电影完全按照惊悚片的方式来拍的决心。
从故事本身看,《凤凰社》电影与小说相似度至少超过90%,130多分钟的片长绝对不能将小说中的所有情节包容进去。
在对于精彩情节的取舍方面,编剧与导演做的相当用心,将片中所有精华都融进电影的同时,更懂得剪去一些会让故事变得啰嗦的情节,譬如《预言家日报》烦人的女记者在赫敏的威胁下发文章澄清哈利没骗人这一小说中的情节就被导演大卫•叶慈爽快的砍掉。
而在砍掉一些旁支的同时,大卫•叶慈也将原本的故事做了些修改,譬如将韦斯莱兄弟放烟花大闹学校的场面放置到考场上,这一改动比起小说中韦斯莱兄弟在乌姆里奇驱赶特利劳妮教授出校时候的放烟花大捣蛋的情节要更胜一筹,大卫•叶慈这一小巧设置使得考场变成学生狂欢发泄压力的地点,显然更能引起观众共鸣,这细节显示了导演与编剧对电影语言的理解程度。
电影将张秋设置为喝了吐真剂之后共处邓布利多军据点的叛徒也基于同样理由,砍掉小说中告密的张秋同学这一角色,不仅使得这部人物已经够多的电影更紧凑之外,还为张秋这个原本没什么亮点的人物提供了发挥机会。
这些改动体现了导演与编剧对电影节奏的敏感度以及对这部电影的良苦用心,而这些改动都肯定得到J•K•罗琳的认可,众所周知,罗琳向来要求波特电影要忠于原著这一点。
看过小说的观众在看电影时如果把精力放在欣赏演员如何用技巧、导演如何用镜头剪接将一些意味深长的小细节体现出来的话,应该会比只顾着看电影与小说哪点有出入要好玩得多。
《凤凰社》电影中最有意思的细节都集中的金发小姑娘卢娜与波特的几场戏中。
通过这些戏可以看出导演对卢娜这个角色的喜爱程度远高与张秋,而卢娜这个小说中原本看起来像傻大姐的角色到了电影竟然被初次演戏的伊凡娜•林奇转变成充满神秘感的美丽少女。
电影中她与波特的几场戏都似乎与心灵导师或者解围者的身份存在,譬如在众学生意见纷纷讨论该不该自己学黑魔法防御术的时候,卢娜仅一句话就将整个讨论由伏地魔是否真的回来转到跟波特学更好的魔法这一正轨上,丹尼尔所演的波特这时对卢娜一个点头,将他对这个少女的感激之情表露无遗。
这些内容小说都有涉及到,然而比起小说中傻大姐卢娜无心之语,伊凡娜所演的卢娜的表现更像是有意替波特解围,伊凡娜给了卢娜一个更为讨人喜欢的形象。
卢娜的出彩,使得原本就不太出众的张秋和金妮更为失色。
金妮这一角色导演没给足够的空间让其成长,然而张秋这个必须完成暗送秋波、心情复杂的初吻以及被迫成为告密者后的内心痛苦这些很有得发挥的戏份的角色,因为梁凯蒂木衲的表现完全埋没了这个角色,也白费了编剧导演的良苦用心。
幸好整部电影中糟蹋角色的现象只发生在梁凯蒂一个演员身上,其他演员,无论是戏份吃重的艾梅达•斯汤顿(乌姆里奇教授)还是只有少数几个镜头的艾玛•汤普森(占卜课教授特里劳妮)和海伦娜•波汉•卡特(食死徒贝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海伦娜仅靠几声狂笑加疯癫表情就将贝拉演得入木三分,而汤普森更仅用不到五句的台词加上一双大眼镜就将特里劳妮演活,这就是演员的力量。
《凤凰社》的特技场景与打斗场面做的相当用心。
这部电影的大场面,比起波特初吻戏要炫目得多。
打斗方面做的最出色的场面出现在结尾神秘事务司黑白两派大决斗这场戏上。
导演将经典的打斗场面都借鉴过来,再用更先进的特技加以美化,使得这场原本在小说中通篇充满“昏昏倒地”之类“简朴”咒语的场面变得更富美感。
波特与小天狼星合力斗卢修斯•马尔福与另一个食死徒的场面,魔杖互射的情景很像西部片中的枪战场面,而双方使用魔杖的姿势又很像西洋击剑,最后邓布利多与伏地魔双方互用魔法打斗的场面更像星战中的绝地武士拿光剑互砍的情景,这些借鉴与升华使得这场重头戏华光四射,相当精彩。
从风格定位、故事设置、演员表演再到技术运用等各种方面看来,《凤凰社》理应进入精彩大片的行列。
波特的成长让其更有魅力,而波特在片中对友谊与爱的理解比起早期波特电影中单纯的儿童冒险故事更具教育意义,几岁的孩子看不懂这点,家长应该看得懂,别忘了这部电影在美国的评级是PG-13,孩子需要家长指导,要家长真不愿费这个心让孩子尽早了解这些东西,那就去看《大雄的恐龙》吧。
昨日看《Harry•Potter与凤凰社》,惊异地发现Harry已经从刚进魔法学校时被人欺负的矮个头小小子,变成了一个可以当领袖的大男孩。
这场戏里有他和亚裔女孩张秋的银幕初吻,几乎没有描写Harry暗恋的心理活动,直接拍了一段接吻戏,最后Harry向两个好友Hermione和Ron激动地描述:“湿湿的……”这话简直让成人浮想联翩,Harry到底是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
饰演Harry的小演员Daniel则自爆:“那场吻戏完全没我想象中的性感,我们几乎重拍了30遍,但我们很享受那样的过程。
”哇,现在的小朋友真是语出惊人!
Hermione出落成了一个大美人儿,她和Ron的亲密关系似乎日益加浓,对他态度由从前大言不惭地指责到现在的循循诱导,温柔而耐心地劝Ron说:“你应该穿上妈妈送你的圣诞礼物,要不她该多难过。
”瞧啊,完全的质变,美人无疑是爱上这个大意鬼了!
前面四部Hermione应该对Harry有点倾慕,记得第三部的舞会上邀请Hermione共舞Handsome boy对她情有独钟,她一副小女生的纯美青涩可以轻易地俘虏少男的心,Ron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由密友转变为恋人的方式让观众心悦诚服,毕竟看上去他们多般配啊!
Ron多了几分稳重与成熟,对Hermione更是无微不至。
片中Hagrid的巨人弟弟对Hermione动粗,Ron不顾自身安危的“英雄救美”,看得让人不由羡慕这对算是青梅竹马的嬖人。
伏地魔的扮相基本上是克隆《木乃伊归来》,没啥新意,反正每次出现就是天昏地暗,若有若无的,与其说恐怖倒不如说是故弄玄虚,但对于未成年人观众,是应该避免恐怖画面。
总体说来,《凤凰社》还不错吧,Harry的五年,也伴随着如我一样的成人影迷慢慢成长:)
接下来,我想分享的是关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及后续作品的观影日记。
首先,我得坦白,13岁时的我,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及其后续作品难以投入,甚至感到不适,仿佛前几部的美好承诺被后续所辜负,如同周杰伦《11月的萧邦》后是否才尽的争议,在同学间沸沸扬扬。
小时候看不懂的权游戏《哈利波特》全系列影评2/4_哔哩哔哩_bilibili我满心期待电影能捕捉小说中的精华,剔除冗长,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却似乎反其道而行之,让我大失所望。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三十有余的我,重温这一系列时,心境截然不同。
特别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其英文名“Order of the Phoenix”曾让我误以为仅是某个军团或派系,而今我深刻体会到,它实则是一个拥有强烈立场、中心思想和组织结构的党派——凤凰社。
这种理解,或许对年少的我来说过于抽象,但如今却与职场中的派系斗争不谋而合,让我深感其现实意义。
1. 成年后才懂立场的意义因此,《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在我眼中,已悄然蜕变为一部儿童版的《纸牌屋》,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权力与忠诚的复杂交织。
可以这样理解,《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作为《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之后的续作,正值整个系列风靡全球之际,作者自然想要在作品中融入更多深刻的思考。
相较于早期作品中那些较为直接的“爽文”元素,她在这一部中更多地提升了作品的内涵与深度。
这种转变不禁让人联想到刘慈欣在《三体》之后的创作困境,当作者的知名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其作品往往会承载着读者的高期待,这种期待无形中成为了一种压力。
而JK罗琳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期待,将个人的世界观和哲学思考融入《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及其后续作品中,如邓布利多的性取向问题便在这一阶段逐渐明朗化。
2. 幻想破灭到反英雄崛起在我看来,《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相较于前几部作品,其精彩之处在于它更加贴近现实世界的复杂与真实。
前作或许带有几分梦幻与幻想,而《凤凰社》则以其反高潮的结尾,揭示了生活的残酷与不确定性。
哈利发现自己被骗,那些关于天狼星被审问的场景原是伏地魔的诡计,这种情节设计让人感受到现实的欺骗与无常。
哈利在剧中的台词也透露出一种自我怀疑与不确定,他坦言自己很多时候并不清楚是如何取得胜利的,这种“瞎猫撞上死耗子”的比喻,凸显了他作为角色的真实与人性。
哈利不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敢想敢干的普通人,这种反英雄形象的设定,让人物更加立体和可信。
回想起自己十几岁的时光,那时的我或许还沉浸在成为英雄或设计大师的幻想中,难以接受这种反传统、反爽文的设定。
因此,在学校里,不少同学也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及其后续内容持保留态度。
但如今看来,这种设定正是作品成熟与深刻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也引发了类似的思考。
虽然该片在演绎上可能与史书有所不同,但它依然传承了李白那种挥斥方遒、豪放不羁的精神内核。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共同的追求与梦想。
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便在史书的记载中,李白也展现出了一种反英雄、反传统爽文模式的特质,其结局甚至带有些许悲剧色彩。
同样地,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这部商业大片中,JK罗琳勇敢地突破了商业片的常规框架,融入了非商业化的反爽文内容,这样的勇气确实令人钦佩。
在我那个年纪,我更多地是关注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成败,而对于其中蕴含的派系斗争等深层次内容并未过多留意。
凤凰社,这个由小天狼星与其父亲在学校时成立的抵抗组织,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成为了哈利继承前人遗志,创立新一代凤凰社的舞台。
这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故事,它讲述了在高压之下不屈不挠的抗争。
而魔法部的信息封锁,则让人联想到当今流量时代,大数据与社交媒体如何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
This is absolutely the very line that everybody remembers after watching the 5th Harry Potter movie. Long before the movie was out, rumors went on that our Potter will contribute his "First Kiss on screen" in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He does, and it was WET. That's exactly what i was thinking when I first saw their kissing. No wonder it's a PG-13.Well, it should be. It's no longer a movie for children. Or, let's put it in this way, it's no longer a movie only for children. The 5th HP has a philosophy indicating darkness of adulthood. That the world is never fair. That in class, we can always expect and accept failures but in real life, mistakes can be vital.The special effects have been so magnificent. Sure they are. Especially when connecting the real world---LONDON and the underground magic world. The two spaces are interconnected. While watching the movie, it was like you are among the wizards and witches who lived in London and sneaked to underground magic world from time to time simply via red Phone Boxes. I've always loved their spell effects, this time, you can expect spectacular fire-works and cute little spirits summoned. What else? In this episode, some more creatures were welcomed in the magic forest including a Hermione' GIANT admirer.That was an O.K. CG creature, yet look a little bit of dumb and silly to me. Hopefully, it's just me always find these CGs being stupid. It's just me. And, yes, it again looked a little awkward and weird when it comes to the Dumbaldore vs Lord of Dark. It's too much a Star-War type, i started doubt if the director's a huge fan of Star-war. While Dumbaldore holding the fire ball, it really didn't look so powerful, or wasn't really convincing. Yeah, again of course, Save some thing for the kids. Never forget to sell our "on the top of the list" Ideology: Friendship and Love. That's very well conveyed through the whole movie, beginning till ending.About the crew, i know i should be proud of the Hong Kong girl-Cho Chang, who, successfully steals Harry's first kiss, yet I was so not impressed. She's dull. I sensed no sparkle between her and Harry. It was like, all the reason why she's there is because of the kiss. Harry was fine. He's grown so hot in his t-shirts. Nice out-fit and cool poses, good job Harry. Well, seriously, what more can you expect. Do go to cinemas for this movie, this movie is Dark, Hilarious, Magic and Wet! And guess what? A really good reflection of reality. A must see this summer.
其实看哈利系列是高中开始,和其他哈迷比起来算很晚的了。
原著没有怎么看过,电影也是跟着妹妹乱序看下来的。
巧的是第一部真正看入心里的是这部《凤凰社》,然后才让我有兴趣继续看其他几部作品。
算起来原因可能有这两个吧,一个是卢娜这个角色在荧幕上的演绎,另一个就是D.A的训练场景。
看到其他影评,也有很多人提到最喜欢的是卢娜。
确实,在我眼中,卢娜这个角色在电影里竟然如此让人眼前一亮也是很意外的。
她出现的第一个场景开始,就让我不得不时刻盯着这个姑娘看,冷白的皮肤,淡金色甚至偏银色的蓬乱的长卷发,胡萝卜耳坠,看似耷拉着的眼皮也遮掩不住眼中的灵气,而一开口又是软软甜甜的声音和让人惊诧的观点。
简直特立独行得可爱。
我甚至也希望这个姑娘可以和主角在一起,这样我就可以看到她更多的镜头了^o^。
虽然最后没能如我所愿,但只要我最爱的疯姑娘开心就好。
D.A的集训也是很让人热血逩张,就是喜欢看很多人搞事情的情景( •̀∀•́ )。
个人觉得集训时的镜头切换场景拍摄很出色,流畅的转换将每个人的训练过程以及训练后期逐渐练出的成果展现出来,尤其是守护神的召唤场景,所有人的守护神银光闪闪,在密室中跳跃游走穿梭,让人振奋。
故事到了这里,邪恶力量逐渐显现和壮大,正义的巫师也开始陆续牺牲,小天狼星的去世真的很戳心。
至少让人欣慰的还有小巫师们的成长。
是的,回想第四部的宏伟壮观,那奇异的美人鱼,第五部沉闷的很。
出了开篇跺跺拐杖变出扫把的空中飞行外,就闷得很。
为什么呢,偌大一个魔法学校,就被一个神经质的女人把控,像每个人的童年生活吧,总是有一层莫名的阴影。
可是当双胞胎耍起漫城的烟火,邓不利多也不再束手就毙,满厅的人们开始欢笑。
我觉得,就够了。
真的,看电影,就是两个半小时的精彩,也许回味一生,也许会一看再看,但是刹那间的欢喜,是如此重要,因此我很为此顶着一堆恶评,去看那要看到电影。
有时候的心情,只是为了看电影。
显然,波特已经性成熟了
Avec 南瓜~~ 我们的约定~~ O(∩_∩)O~ @搜秀影城
哈利的新朋友很漂亮
虽然剧情剪的支离破碎,但看到熟悉的演员总是亲切
我们总要长大
删了我的罗恩表示很气愤!
没印象了,唯一没印象的一部
秋张同学迷人的样子教我忍不住吐了好多回。于谦儿才不是包子脸,你才是你才是。
评分较低 可能是电影本身节奏过快吧
听话的流水线监工大卫·耶茨正式登场!我不清楚罗琳阿姨是出于什么目的插入了一个中国角色进去,难道是因为小说当年在中国卖得不错吗?反正和哈利的感情戏看着特尬,演员颜值也比较平庸。大部分时间感觉就是在混时长。
其实我不记得我看过没
还不错啦,感觉主角长大一点之后影片的可看性提高了
之前一直不敢看呢真是…闪光点都是龙套 跟着英国最好的演员演了这么多年戏还一点长进没有的猪脚真是令人拙计
开始变得无聊了。节奏奇慢。
忘记了讲的什么啦嘿嘿嘿
短发造型蛮清爽的
飞向天空的一切美妙。。。。。这部不行啊,没有心灵切入点嘛。以上2007.8写。 2018.12重看,平淡地讲完了一个故事。最心疼小天狼星死,难过。罗琳太坏了:-(以上分割线/ 2022.1重看: 不愿意接受Sirius的离开,内心最恨这部。决绝的死去一点余地没留。狠心,却讲述了现实。有时失去爱人是你无法选择的突然。这部的哈利扛下了很多压力,挣扎着确立了与朋友并肩作战好于一人扛下所有的内心。乌姆里奇个贱货 活灵活现;两大巫师魔法部交手特效很精彩;双胞胎大闹课堂最解压
看的时候不经发出感叹:Umbrige真是个恶心的婊子……
卢娜是唯一亮点,小天狼星之死的飙泪点因为过于骤然让人只要打了个哈欠便会莫名其妙。
懵懂了,叛逆了。